(地铁隧道)XXXX站-XXXX站区间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涉铁线上监测及防护方案

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涉铁线上监测及防护方案

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隧道下穿国铁线上监测及防护方案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综合甲级 A*********工程勘察证书综合类甲级 170010-kj2019年05月武汉商业秘密编号: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隧道下穿国铁线上监测及防护方案2019年05月武汉本册文件编制单位:铁四院城地院主管总工程师:薛光桥项目负责人:刁维科隧道专册:刁维科工经专册:曹跃主要编制人员:刁维科、陈坤、王明光、曹跃目录1 设计依据及背景 (1)1.1 主要设计规范和依据文件 (1)1.2 设计方案编制背景 (3)1.3 上海局集团公司批复意见 (4)2 工程概况 (10)2.1 4号线概况 (10)2.2 区间隧道概况 (10)2.3 下穿铁路概况 (12)2.4 区间隧道与铁路相互关系 (13)2.5 附属结构 (16)2.6 区间隧道施工工筹 (16)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8)3.1 工程地质 (18)3.2 水文地质 (22)3.3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23)3.3.1 不良地质作用 (23)3.3.2 特殊性岩土 (23)3.4 地震烈度及场地类别 (24)4 铁路控制标准 (25)5 施工监测方案 (26)5.1 监测目的及意义 (26)5.1.1 监测目的 (26)5.1.2 监测意义 (26)5.2 监测方案 (27)5.2.1 监控内容 (27)5.2.2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27)5.2.3 监测周期 (32)5.2.4 监测频率 (32)5.2.5 监测控制值及预警措施 (33)6 安全防护方案 (35)6.1 施工安全措施 (35)6.1.1 加强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35)6.1.2 盾构掘进参数建议 (44)6.1.3 盾构穿越前的准备工作 (45)6.1.4 盾构穿越中的安全措施 (46)6.1.5 盾构穿越后的安全措施 (51)6.2 线路防护措施 (51)6.2.1 施工期间设置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 (51)6.2.2 施工区段防护 (51)6.2.3 线路发生故障时防护措施 (52)6.2.4 “四电”改迁与防护措施 (52)6.2.5 列车限速方案 (55)6.2.6 各主要施工阶段注意事项 (55)1 设计依据及背景1.1 主要设计规范和依据文件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50911‐2013)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9-2015)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试行)》(铁总运[2014]170号)7)《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014]272号)8)《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9)《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10)《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程》(TBJ412‐87)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13)《上海铁路局房屋租赁、土地出借管理办法》(上铁经[2015]450号)14)《上海铁路局关于地方涉铁工程委托代建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上铁师[2013]222号)15)《关于地方涉铁工程铁路运输损失补偿指导意见的通知》(上铁师发[2013]122号)16)《上海铁路局工务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工[2015]648号)1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6]146号)18)《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 586号)19)《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6]635号)20)《上海铁路局上道作业劳动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安[2017]107号)21)《上海铁路局电气化铁路安全实施细则》(上铁供〔2013〕649号)22)《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五篇区间工程第八册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第一分册区间主体结构第二部分主体结构设计图》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9月)23)《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路基专项设计》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6月)24)《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方案设计咨询报告》同济大学(2018年6月)25)《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四处盾构下穿铁路节点工程技术方案审查意见的函》上铁师函[2018]1340号上海铁路局(2018年9月13日)26)《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关于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下穿铁路线上防护、监测方案专项设计及费用概算工作委托书的函》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月29日)1.2 设计方案编制背景根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路基专项设计》(2018年6月)和同济大学《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方案设计咨询报告》(2018年6月),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施工控制的不可预估性,盾构穿越铁路安全保护区施工期间,路基地段铁路正线限速60公里/小时,并在穿越前做好盾构机状态检测,穿越时做好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做好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加强铁路的监测。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XX地铁XX号线XXX站~XXX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日期:监测单位:目录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3二、监测依据‥‥‥‥‥‥‥‥‥‥‥‥‥‥‥‥‥‥‥‥‥‥‥‥‥‥4三、监测目的‥‥‥‥‥‥‥‥‥‥‥‥‥‥‥‥‥‥‥‥‥‥‥‥‥‥5四、监测项目‥‥‥‥‥‥‥‥‥‥‥‥‥‥‥‥‥‥‥‥‥‥‥‥‥‥5五、监测点的布设与埋置‥‥‥‥‥‥‥‥‥‥‥‥‥‥‥‥‥‥‥‥5六、监测控制网布设及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15七、监测频率及监测报警值‥‥‥‥‥‥‥‥‥‥‥‥‥‥‥‥‥‥17八、仪器设备‥‥‥‥‥‥‥‥‥‥‥‥‥‥‥‥‥‥‥‥‥‥‥‥‥‥18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9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1、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6+067.9~右DK17+1.7m(左DK17+67.2m),右线全长933.8m,左线全长1002.268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南端头始发,以直线推进开始,过渡至直缓,再到缓圆、圆缓、缓直、直缓、缓圆、圆缓、缓直到XXX站。

隧道沿线均在市区主要道路干线及商业、居民区建筑物下;盾构自XXX 站始发后,沿XX路向南推进约290米后(即在左KD16+790m处)进入楼房集中区,楼房集中区域长约690m(楼房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7~P8之表1);隧道沿线地下设施较为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及自来水管等。

2、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7+292.7~右DK17+747.455m,右线全长454.755m(左线全长475.757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北端头始发,向北推进约40m后进入XX路与XX路的十字交叉路口,推进约140m后进入楼房集中区域下方,隧道沿线上方主要为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及众多的建筑物(建筑物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9~P10之表2);沿线地下设施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等。

地铁隧道工程监测方案

地铁隧道工程监测方案

地铁隧道工程监测方案一、前言地铁隧道工程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规模、复杂性高等特点。

为保障地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工作。

本方案将针对地铁隧道工程的监测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以确保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二、监测目标地铁隧道工程监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环境监测:监测地下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地下水位、地层稳定性、地下裂缝等;2. 隧道结构监测: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隧道径向变形、轴向变形、纵横向位移等;3. 施工监测:监测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情况,包括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掘进参数、锚杆的张力等;4. 运营监测:监测地铁隧道运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地铁车辆振动等。

三、监测方法1. 地质环境监测方法:(1)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定点井水位监测法,通过埋设水位计和传感器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2)地层稳定性监测:采用地下虚拟仪器成像技术,通过地质雷达和地震波勘测技术监测地层的稳定性;(3)地下裂缝监测:采用微震监测技术,通过监测地下微震事件的发生情况来判断地下裂缝的分布和变化。

2. 隧道结构监测方法:(1)隧道径向变形监测:采用激光测距仪和全站仪结合的方法,通过测量隧道内壁的变形情况来判断隧道的径向变形;(2)轴向变形监测:采用应变片和应变计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结构的应变情况进行监测来判断隧道的轴向变形;(3)纵横向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和GPS监测技术,通过监测隧道内各个位置的坐标来判断隧道的纵横向位移。

3. 施工监测方法:(1)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掘进参数监测:采用激光测距仪和倾斜仪监测技术,通过监测盾构机的掘进速度、推力、转速等参数来判断盾构机的施工状态;(2)锚杆的张力监测:采用拉力计和应变计监测技术,通过监测锚杆的张力情况来判断锚杆的施工质量和状态。

4. 运营监测方法:(1)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定点井水位监测法,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地下水对地铁隧道的影响;(2)地铁车辆振动监测:采用振动传感器和加速度计监测技术,通过监测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来判断地铁隧道的安全性。

地铁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地铁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地铁监测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地铁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因此,制定地铁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确保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行;2. 及时发现和解决地铁线路存在的问题;3. 为地铁线路的维护和保养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内容。

1. 轨道及道岔的检测,包括轨道的平整度、轨道的几何参数、道岔的运行情况等;2. 车辆设备的检测,包括列车的车体、车轮、车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3. 信号系统的检测,包括信号设备的运行情况、信号系统的联锁检测等;4. 供电系统的检测,包括牵引供电系统、辅助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5. 站场设施的检测,包括站台、站房、站台屏蔽门等设施的运行情况。

四、监测方法。

1. 采用现场检测和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地铁线路进行全面监测;2. 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地铁线路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监测;3. 结合数据分析和专业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五、监测周期。

1. 对于地铁新建线路,需在开通前进行全面监测;2. 对于已运营的地铁线路,需按照规定周期进行定期监测;3. 对于地铁线路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进行临时监测。

六、监测报告。

1.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监测报告;2.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内容;3. 监测报告需及时提交相关部门,以供决策参考。

七、监测责任。

1. 地铁运营单位需建立健全监测责任制度,明确监测工作的责任人;2. 监测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监测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3. 监测单位需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八、监测保障。

1. 地铁监测工作需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2. 监测单位需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体系,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3. 监测单位需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和技术支持,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地铁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地铁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地铁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篇一: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第一章定义、术语1.1 定义1.1 监控量测地铁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

1.2 施工监控量测土建承包商按施工合同有关要求在满足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下,自行组织对地铁工程实施的监控量测工作。

1.3 第三方监控量测由业主通过招标或委托形式引入的有关资质的单位对其签订的承包合同范围实施的监控量测工作。

1.2 术语2.1 地铁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并位于隧道内或地铁转到地面和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

2.2 应测项目保证地铁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安全应进行的日常监测项目。

2.3 选测项目相对于应测项目而言,为了设计和施工的特殊需要,由设计文件规定的在局部地段进行的检测项目。

2.4 浅埋暗挖法在浅埋软质地层的隧道中,基于喷锚技术而发展的一种矿山工法。

2.5 盾构法使用盾构机械进行开挖并采用管片作为衬砌而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

2.6 明挖法由地面开挖的基坑中修筑地铁构筑物的方法。

2.7 隧道周边收敛位移隧道周边任意两点间距离的变化。

2.8 水平位移监测测定变形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

2.9 垂直位移监测测试那个变形体沿垂直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

2.10 拱顶沉降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沉降(量)。

2.11 地表沉降地铁工程施工中地层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而引起的沉降。

2.12 隧道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产生影响的岩土体。

2.13 围岩压力开挖隧道时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而作用而支护、衬砌上的压力。

2.14 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即行施作的支护结构。

2.15 二次衬砌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的衬砌。

2.16 衬砌沿着隧道洞身周边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

2.17 管片是一种在工厂制作的圆弧形板肋状并由钢筋混凝土、钢、铸铁或其它材料制作的预制构件。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根据城市轨道工程监测规范编制)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根据城市轨道工程监测规范编制)

目录1 工程概况 (3)1.1工程概况 (3)1.2本区间工程范围示意图 (3)2盾构区间周边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 (3)2.2工程地质条件 (6)2.3工程风险特点 (7)3 编制目的和依据 (7)3.1编制目的 (7)3.2编制依据 (7)4监测范围和工程监测等级 (8)4.1监测范围 (8)4.2工程监测等级 (8)5监测对象及项目 (8)6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图 (9)6.1基准点布设方法 (9)6.2监测点布设方法 (10)6.3基准点、监测点保护与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12)7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控制值 (12)8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3)8.1预警等级、预警标准 (13)8.2异常情况下的的监测措施 (14)9 监测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要求 (17)9.1监测信息的采集 (17)9.2监测信息分析与处理 (17)10监测信息反馈制度 (19)11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 (20)12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 (21)12.1质量管理制度 (21)12.2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 (22)13 附件 (23)xx地铁九号线土建施工第六同段xx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区间为盾构区间,区间全线基本位于规划路下方,盾构由xx街站始发,沿xx路穿行,穿揽军路公铁桥,到xx站站,掉头折返(工期紧张时,可双盾构施工)。

区间起点里程为DK8+865.730,终点里程为DK10+498.796,区间单线全长为1641.859m。

区间线路线间距最大为21.61m,最小为15m,在本区间中间设两处联络通道,1号联络通道位于右DK9+380.000处,二号联络通道位于右DK9+905.000处。

区间隧道为标准单洞单线圆形断面,盾构法施工。

区间联络通道采用采用台阶法施工,泵房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复合衬砌。

地铁暗挖区间重叠交叉隧道施工与监测

地铁暗挖区间重叠交叉隧道施工与监测

2012年7月上第41卷第368期施工技术CONSTRUCTION TECHNOLOGY77地铁暗挖区间重叠交叉隧道施工与监测段宝福,李磊(山东科技大学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90)[摘要]以深圳地铁太安站—怡景站区间重叠交叉双层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复杂环境下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与分析,利用ABAQUS 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现场的实际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证明在城市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群洞重叠隧道借助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的辅助施工方法,可实现上下重叠隧道错开一定开挖步距后同步进行开挖。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暗挖;重叠交叉隧道;超前注浆;数值模拟;监测;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4;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98(2012)13-0077-05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of Overlapping Tunnelin Shallow Depth of MetroDuan Baofu ,Li Lei(Key Laboratory of Civil Engineer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DUST ),Qingdao ,Shandong26659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overlapping tunnel from Tai'an Station to Yijing Station of Shenzhen metro ,the authors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ke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mplex environment.They set up finite element model by ABAQUS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mpare with monitoring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avating synchronously after staggering some distance between the overlapping tunnels can be realized by pre-grouting with small pipe in poor geological condition.Key words :tunnels ;shallow-buried tunneling ;overlapping tunnel ;pre-grouting ;simulation ;monitoring ;construction[收稿日期]2012-02-09[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2011—2012年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YCB110024)[作者简介]段宝福,副教授,E-mail :717460688@qq.com 在重叠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传统的施工顺序倾向于下层隧道开挖结束并施作二衬后,再进行上层隧道的施工,这样安全性比较高,但工期较长,对加快地铁建设与运营不利,深圳地铁太安站—怡景站区间隧道重叠段采取下层隧道开挖25m 后即进行上层隧道施工。

地铁(既有线)地铁保护监测方案

地铁(既有线)地铁保护监测方案

沈阳地铁XXXXXXXXXXXXXX 地铁保护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工程概况 (1)1.1 工程地理位置及概况 (1)1.2 本工程与地铁位置关系 (1)1.3 基坑施工计划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2.1 工程地质 (3)2.2 水文地质 (4)3监测依据及标准 (4)4监测目的及监控指标 (5)4.1 监测目的 (5)4.2 监测控制指标 (5)4.3总体监测思路 (6)5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及实施 (6)5.1 监测内容及工作量 (6)5.2 监测频率 (8)5.3监测系统组成 (8)5.4 系统布设 (9)5.4.1 测站布设 (9)5.4.2 基准点布设 (9)5.4.3 监测点布设 (10)5.5监测方法与精度 (10)5.6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13)5.6.1 系统结构 (13)5.6.2 系统特点 (14)5.6.3 系统功能 (15)6人工监测 (17)6.1监测内容及工作量 (17)6.1.1地铁2号线车站人工监测内容及断面布设 (17)6.1.2既有地下变电所人工监测内容及断面布设 (18)6.2监测频率 (18)6.3人工监测点布设 (18)6.4人工监测方法 (19)6.4.1水平位移监测 (19)6.4.2沉降监测 (19)7工程进度措施及资源配置计划 (20)7.1 工程进度计划 (20)7.2 保证工程进度措施 (20)7.3 项目投入的主要人员 (21)7.4项目投入监测设备及仪器 (22)8监测成果及反馈 (23)8.1 监测成果 (23)8.1.1 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 (23)8.1.2 监测总报告的内容 (23)8.1.3 监测项目成果表格格式 (24)8.1.4其它 (24)8.2 施工监测及预警流程图 (25)8.2.1施工监测流程图 (25)8.2.2监测预警流程图 (26)9监测工作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7)9.1 质量保证措施 (27)9.2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27)10其他事项及建议 (28)1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位置及概况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沈阳地铁9号线奥体中心站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三义街与营盘北街之间,下穿青年南大街,与地铁2号线青年大街站成T字形交叉,车站东端头井临近2号线青年大街站(如图1-1所示)。

标盾构区间监测方案(改版

标盾构区间监测方案(改版

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二十标区间盾构工程监测方案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二十标土建项目部2011年4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述 (1)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1.3 周边环境概况 (3)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5)2.1 编制依据 (5)2.2 监测目的 (5)2.3 监测项目 (5)2.4 监测测点布设 (6)2.5 监测点埋设与测试方法 (7)2.6 监测频率、精度与预警值 (9)三、监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9)3.1 监测数据整理 (9)3.2 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 (9)3.3 数据反馈与报告提交 (10)四、拟投入的人员与仪器设备 (10)五、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2)5.1 组织机构和职责 (12)5.2 进度和质量保证措施 (12)5.3 落实责任制的主要措施 (12)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中南路站~石牌岭站区间起点为中南路站南端,线路沿中南路向南,至武珞路折向东,终点为石牌岭站西端。

线路总长1194.9m(双线)。

水平线间距8~13m。

石牌岭站~街道口站区间基本沿武珞路道路中心布置,石牌岭站与街道口路站均为地下两层车站。

二号线区间线路总长1049m(双线)。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2.1区域地质概况武汉地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西侧与华夏构造复合部位,也处于山字型构造上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

燕山运动在本区遗留的构造形迹表明,本区内主压应力为近南北向,因此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压性结构面和相伴而生的近东西向压性断层、北北西及北北东的压扭性、张扭性断层。

1.2.2 工程地质(1)中南路~宝通寺站区间本标段通过地段属长江Ⅲ级阶地地貌,地面标高变化在22.12~35.98m。

通过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主要分层分布如下:① 杂填土:表面为沥青路面,其下为矿渣、碎石及粘性土垫层;居民区内的填土为稍密状态。

厚度0.30~3.80m。

② 素填土: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角砾等硬杂质。

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技术规程

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技术规程

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是地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铁安全运营和使用寿命。

随着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为地铁工程的安全运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二、监测设备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所需设备包括:应变计、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平位移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声发射仪、超声波检测仪、电磁波检测仪等。

三、监测方案1.监测内容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应力应变状态、混凝土变形状态、混凝土温度状态、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状态、地铁隧道结构声波状态、地铁隧道结构超声波状态、地铁隧道结构电磁波状态等。

2.监测点布设根据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监测点应当合理布设,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覆盖整个隧道结构,监测点应均匀分布。

(2)监测点应设置在隧道结构的重点部位,如隧道口、曲线、坡度变化处等。

(3)监测点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如板、墙、柱、梁等。

(4)监测点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不同深度,如表层、中层、底层等。

(5)监测点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不同位置,如中心位置、边缘位置等。

3.监测频率地铁隧道混凝土结构监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监测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监测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3)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4)隧道结构施工和使用情况。

(5)监测成本和效益。

四、监测方法1.应变计监测(1)应变计选择应变计的选择应根据监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应变计有:化学应变计、电阻式应变计、光纤应变计、压电式应变计等。

(2)应变计安装应变计的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应变计应与混凝土紧密接触,应变计的粘合面积应大于20mm×20mm,应变计的安装应采用专用胶水进行粘合。

地铁监测方案

地铁监测方案

地铁监测方案1. 背景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地铁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如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

因此,建立一个地铁监测方案,可以实时监测地铁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确保地铁安全、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 监测目标地铁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时监控地铁运营情况,发现并处理问题。

具体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 地铁列车运行速度 - 站点进出人流量 - 门禁系统 - 环境温度和湿度 - 设备运行状态 - 火灾、烟雾等安全隐患3. 监测方案概述地铁监测方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和网络等手段将地铁相关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并提供实时报警功能。

4. 监测系统组成地铁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 - 传感器:用于采集地铁相关数据,如列车速度、人流量等。

- 数据传输网络: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

- 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 监测中心:接收并处理传感器数据,提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5. 传感器选择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于地铁监测方案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常用的地铁监测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 - 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记录地铁列车的运行速度。

- 人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地铁站台和车厢门口,用于实时统计人流量。

-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铁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

- 火灾烟雾传感器:用于监测地铁车厢内是否存在火灾和烟雾。

6. 数据传输网络地铁监测方案中的数据传输网络需要具备稳定可靠、高速高效的特性。

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 - 有线传输:通过光纤或网线等传输数据,具备稳定可靠的特点,适用于较长距离传输。

- 无线传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传输数据,适用于距离较近的传输。

7. 数据存储和处理地铁监测方案中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需要具备高效可靠的特性,能够快速存储和分析大量的传感器数据。

版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版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版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一、概述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确保安全运营,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对地铁轨道交通的监测很有必要。

本方案以XXX市地铁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现状,提出地铁轨道
交通监测方案。

二、监测对象
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轨道、电力接触网、机车车辆和站台等。

1.轨道:包括轨道、接触轨、轨枕及轨枕固定装置等;
2.电力接触网:包括电力接触网、接触网固定装置、接触网调节装置等;
3.机车车辆:包括机车车辆、机车空调系统、机车转向架系统等;
4.站台:包括站台、消防系统、减震系统等。

三、监测内容
1.轨道、接触轨等的可靠性监测:对轨道及接触轨等的可靠性,需要
定期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监测,确保其负荷能力可靠,以及检测轨道安装是
否正确;
2.电力接触网的可靠性监测:电力接触网是保证地铁轨道交通运行安
全的重要设备,应定期检查接触网的连接是否牢固,接触网的摩擦片是否
能及时更换,电力接触网的故障检测是否及时;。

长春地铁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长春地铁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人民广场站~解放大路站车站及区间工程项目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长春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施工设计;2、长春市地铁1号线施工合同文件;3、地铁施工有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现场调查资料、场地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调查报告;4、我单位多年从事铁路、地铁、市政等工程的施工经验;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长春市政府所制订有关地铁施工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模范守法、文明施工.2、确保工程质量及合同工期。

3、遵循经济、有效、可行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人民广场站~解放大路站车站及区间工程项目包含:解放大路站、人民广场站~解放大路站区间。

2。

1 解放大路站解放大路站位于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十字路口交汇处,沿南北向跨路口设置,与规划地铁2号线呈“十"字换乘,车站为地铁1号线和2号线换乘车站,在区间配有联络线和单渡线.1号线车站主体为岛式站台,有效站台宽14。

5米,为标准双层、三跨拱顶直墙结构,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暗挖主体车站总长235.6米,净宽21.8米,车站由南向北设2‰的下坡,车站覆土为8。

8~9.8米,车站底板埋深为24.77~25。

77米,车站北端接暗挖区间,单洞单线标准断面,南端接盾构区间,为盾构双接收端.2号线车站主体为侧式站台,有效站台宽6.8米,为标准双层、双跨拱顶直墙结构,采用6导洞PBA工法施工.暗挖车站主体长206。

7米,净宽21.6米,车站由西向东设2‰的下坡,车站覆土7.5~9.5米,底板埋深25。

地铁盾构下穿铁路桥专项监测方案

地铁盾构下穿铁路桥专项监测方案

XXXXX地铁工程(XXXXX)XXXXXXXXXX盾构区间下穿xxxx铁路桥XXXXX监测专项监测方案(xxxxxxxxxxxx)测绘资格证书:甲测资字 xxxxxx工程勘察证书:综合甲级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部二○一x年x月目录1、工程概况 (2)2、作业依据 (2)3、XXXXX监测的主要目的意义及原则 (3)3.1 监测的目的意义 (3)3.2 现场监测的原则 (4)4、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4)5、监测技术实施方法 (6)5.1现场巡视检查 (7)5.2沉降监测 (7)6、监测控制标准及管理制度 (10)6.1监测控制标准 (10)6.2三级监测管理制度 (10)7、项目组织机构 (11)8、项目投入的仪器设备 (11)9、资料整理和报告提交 (12)9.1资料整理 (12)9.2报告提交 (12)9.3 停测报告 (12)9.4总结报告 (13)10、应急抢险措施 (13)11、监测工作质量保障措施 (13)12、监测工作安全保障措施 (14)附件:监控量测图 (14)1、 工程概况XXXXX 隧道在地铁里程左线K2+623~K2+629和右线K2+633~K2+639段下穿xxxxxx 铁路下行线K11+947处桥梁,该桥梁共由5座桩基承台和4跨32m 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组成。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施工方实际测量放线,区间隧道左线在0#承台和1#承台之间穿过,右线在1#承台和2#承台之间穿过,主要影响0#、1#、2#三个承台。

其中0#承台基础由9根桩基组成,桩长40m ;1#承台基础由6根桩基组成,桩长36m ;2#承台基础由6根桩基组成,桩长33m 。

盾构隧道下穿时距离1#承台桩基较近,其中左线隧道结构边线距离1号承台桩基最近距离为5.614m (承台6.939m ),右线隧道结构边线距离1号承台桩基最近距离为5.630m (承台6.955m )。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杭州市地1号线建华路站至彭埠站区间隧道及折返盾构推进监测方案编制:审核:二00八年十二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监测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三、监测范围及内容 (4)(一)监测范围 (4)(二)监测内容 (4)四、监测点的布设 (4)(一)区间隧道左、右行线地面沉降点布设 (4)(二)区间隧道周围地下管线监测点布设 (6)(三)区间隧道两侧20米范围内建(构)筑物及沪杭高速监测点布设 (7)(四)进出洞段监测点的布设 (7)(五)隧道内变形监测 (8)(六)地层有害气体的监测 (9)五、监测作业方法及流程 (9)(一)基准点的布设与检验 (9)(二)地表垂直沉降监测 (10)(三)监测作业流程图 (12)六、监测相关技术要求 (12)(一)监测精度要求 (12)(二)监测频率 (13)(三)监测控制值 (14)七、仪器设备选用 (15)八、监测施工人员组织计划(管理网络图) (16)九、质量保证措施 (16)一、精心组织 (17)二、保证落实 (17)三、配合工况,跟踪监测 (17)四、科学整理、认真分析 (17)五、严密控制,及时报警 (18)十、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 (18)一、作业管理 (18)二、加强与业主、施工单位、监理配合、沟通 (19)三、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9)一、工程概况杭州市地铁交通1号线建华站〜彭埠站区间隧道分左行线和右行线两条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盾构从建华路站站出发,向彭埠站方向推进。

沿途经过兴隆村、备塘路、沪杭高速路和彭埠村,所穿越建筑多为民房,结构多为低层砖结构。

针对施工线路周边情况,为了确保施工阶段沿线建(构)筑物,指导建华站〜彭埠站区间隧道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对施工掘进及设计提供必要参数,必须对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施工进行监测。

考虑到施工线路内地表建筑物的安全质量,为确保盾构掘进对其产生沉降、裂缝、倾斜等不良影响,不但要对地面进行监测,同时还要对建筑物进行监测。

地铁工程专项监测方案

地铁工程专项监测方案

地铁工程专项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地铁工程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地铁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营,专项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专项监测工作是指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地质、结构、水文水质等方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专项监测方案将对地铁工程中的地质监测、结构监测、水文水质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规划。

二、监测目标1. 地质监测:监测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包括滑坡、地裂、地下水涌出等情况,保障地铁隧道稳定施工和运营安全。

2. 结构监测:监测地铁工程中的结构变化,包括地铁隧道和地下车站的变形、渗水等情况,保障地铁工程的结构安全。

3. 水文水质监测:监测地铁工程施工中的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地下水涌出、水质污染等问题,保障地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安全。

三、监测内容1. 地质监测内容:(1)地质构造监测:对地铁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监测,发现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2)地下水位监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地下水渗流监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渗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涌出的情况。

2. 结构监测内容:(1)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对地铁隧道的变形进行监测,包括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变形等情况。

(2)地下车站渗水监测:对地下车站的渗水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并及时处理地下车站的渗水问题。

3. 水文水质监测内容:(1)地下水位监测:对地铁工程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2)地下水质监测: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地下水中的溶解氧、PH值、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

四、监测方法1. 地质监测方法:(1)地质构造监测:采用地质勘探、地质雷达探测等方法,对地下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监测。

盾构监测方案

盾构监测方案

北京地铁16号线21标段丽泽商务区站~丰益桥南站区间盾构段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依据、原则1.1监测目的1)掌控围岩、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补浆的施作时间。

3)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及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便为工程和环境安全提供可靠地信息。

4)研究岩土性质、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与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1.2监测的依据1.2.1《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丽泽商务区站~丰益桥南站(含联络线)地下区间盾构段结构施工图》1.2.2《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丽泽商务区站~丰益桥南站(含联络线)地下区间施工组织设计》1.2.3现行测量规范、规程、标准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2)《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3)《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9)《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1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12)《北京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13)《北京地铁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1.2.4《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土建施工21标段沿线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调查报告》1.3监测原则1.3.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1)仪器先进、可靠;2)做好测点保护;1.3.2多层次监测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二点:1)在监测方法上以外表动态监测与结构内部应力监测相结合,并辅以巡检的方法,以便相互验证。

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监测分析

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监测分析

工程实践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监测分析温克兵1,卢 艳2(1.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2.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16)摘 要:西安地铁1号线张家村站—后卫寨站区间采用盾构法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线双连拱隧道,盾构下穿过程中实施自动化监测。

通过对盾构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沉降监测分析,阐述了盾构掘进参数对沉降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下穿;监测分析中图分类号:U455作者简介:温克兵(1978—),男,高级工程师1 工程概况西安地铁 1 号线二期工程张家村站—后卫寨站区间下行线,在里程 ZDK6 + 206.524~ZDK6 + 247.481 段斜下穿 1 号线出入段线双连拱隧道,线路影响范围为41 m 。

下穿段位于西部大道下方,该段二期区间采用盾构法以28‰ 的坡度上坡,既有出入段线以 32.913‰ 的坡度上坡,结构相交最近处净距约 0.99 m ,最远处结构净距约3.44 m 。

新建隧道衬砌外径 6 m ,内径5.4 m 。

既有 1 号线出入段线隧道结构为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双连拱结构,支护形式采用复合式衬砌,二衬为 35 cm 厚 C40 模筑钢筋混泥土结构,纵向施工分段为9 m 一段,轨道结构为整体混凝土道床。

新建盾构隧道与既有出入段线隧道相对关系如图 1 所示。

为了避免下穿施工给既有地铁带来安全隐患,确保既有出入段线隧道的正常运营和结构安全,在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 24 h 连续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盾构施工过程对既有出入段线隧道结构的影响。

图 1 新建隧道与既有线出入段线隧道相对关系(单位:m )b 立面a 平面盾构区间下行线盾构区间上行线既有出入段线隧道中线轨面隧道中线0.99~3.44轨面上行下行隧道中线工程实践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监测分析2 既有线监测2.1 监测项目及要求按照 DBJ 61-98-2015《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下穿既有轨道线路(包括铁路)的新建工程为一级环境安全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集团XX项目部年月目录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3)四、信息化施工组织 (3)五、施工监测设计 (4)5.1、地表沉降监测 (4)5.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 (6)5.3、管线变形监测 (8)5.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 (9)5.5、东风渠、七里河交叉口过河监测 (9)六、警戒值的确定及监测频率 (9)七、人员设置及仪器配备 (10)八、监测质量保证 (11)九、监测成果报告 (11)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体育中心站~博学路站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XX市轨道交通XX号线XX标段设计图纸;2、《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I 1/490-2007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0、《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XX标段,包括一个车站(XX站)和两个区间段,区间段即XX站——XX站盾构区间段,XX站——XX段区间段(其间包括盾构区间、明挖区间)。

第XX合同段全长XXXX米,其中XXXX站长XXXX米,盾构区间长XXXX米,盾构段双线总长XXXX米,明挖区间长XXXX米。

XXXX站——XXXX站盾构区间段起止里程为,西起左线CK32+487.74(右CK32+487.74),东至CK34+698.25(CK34+698.25);XXXX站——车辆出入线段区间段,西起RCK0+056.152东至RCK2+962.0 ;XXXX站的起止里程为CK34+698.25至RCK0+056.152 。

其中XXXX站至XXXX区间工程区间长度约为XXXX米,联络通道三处,其中中间联络通道带有通风井。

三处联络通道离始发井距离分别约为:490米、1309米、1869米。

线路平面包含两段圆曲线,曲率半径分别为350米和450米。

竖曲线由21.4‰-2‰等坡度组成的V字型。

隧道盾构施工选用德国Herrenknecht公司生产的复合盾构机作为隧道掘进设备。

该设备配有德国VMT公司生产的SLS-T隧道导向测量系统,需定期和不定期对导向系统进行定位并由人工测量对盾构机的掘进姿态和环片安装状态进行检查和核准。

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监测工程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对现有建筑物、构造物、交通运输、自然环境的破坏。

2、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指导盾构推进的施工,使掘进参数能够及时根据现有环境的变法而优化,以达到节省工程成本及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四、信息化施工组织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的埋设和监测仪器的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地形地质条件、掘进参数等制定施工监测设计。

施工过程中通过外业测量收集必要的数据,绘制各种时态关系图,进行回归分析,对被监测对象的状况和施工安全做出综合判断,及时反馈于施工中,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使施工过程中的完全状态进入信息化控制中。

信息化施工流程如图4-1所示。

图4-1 信息化施工流程图五、施工监测设计为确保掘进线路周围地面、地表建筑物(构造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处于安全监控状态,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监测项目有:1、地表沉降监测;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3、管线变形监测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5、东风渠过河监测5.1、地表沉降监测1、基准点的布设:根据隧道线路及地表需要监测的主要建筑物要求布设一条沉降监测基准点高程控制网。

控制网要求稳定、相互检核性强。

控制点之间间距300m左右,保证每次正常监测过程中能快速进行相互检核,又能保证不因局部条件变化时能同时影响到相邻两个基准点影响检核的准确性。

基准点埋点做法如下图:图5-1 基准点埋点做法图2、监测点的布设:根据线路中线每5米布设一个轴线上沉降监测点,每50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

监测点埋设根据地面情况分为:裸露地面做法;刚性硬化地面做法;柔性硬化地面做法。

裸露地面做直接用50×50×400mm木桩直接打入地面再在木桩顶顶入铁钉一根,铁钉露头3mm左右。

木桩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遇到比较软泥性质地方可以适当加长桩长,以使桩和土体的摩擦力能承受监测铟钢尺的重力和放置尺的冲量,监测过程坚持轻放轻拿。

刚性硬化地面先用80取芯钻钻80mm孔,然后用500mm左右的螺纹钢筋打入地面,钢筋头磨成半圆形。

由于硬化路面层被破坏,如果不进行防水处理会导致加速路面损害,每一个圆洞里面填充适当的水泥砂浆,以防止地表水渗入路基。

柔性硬化地面直接用40mm左右的道钉打入路面。

道钉顶头要注意不会刺伤路人或车轮胎,同时也要注意不会因车轮碾压而产生沉降。

线路中心的监测沿左右线路中线5米布设一个监测点,如遇到障碍可以适当调整,里程误差小于0.5米。

断面布设一般按照中心线两侧15米范围内每隔5米布设一个监测点,两侧延伸范围必须满足隧道埋深按45度角放射的距离,两条线路中间布点间距根据隧道间距适当调整。

断面布置参照下图:图5-2:横断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3、外业监测及数据处理要求基准点按上表中国家二等水准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每次沉降观测时对工作点进行检核,基准网定期检测,每隔3个月检测一次。

沉降监测点按《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中2.0.5表中二级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施测。

每条监测线路都必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准点,每条监测线路必须闭合。

表2.0.5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注:n 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数据处理要及时,每天都形成数据报表。

5.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沉降监测归并到地表地面沉降监测一块,利用相邻地段的基准点,而且与相邻地段的地面沉降监测同时监测,数据处理过程可根据地物重要程度、危险性大小单独或一起出具监测报告。

建筑物(构造物)沉降监测点的布设位置要参照地物建构形式,在其重要的柱、强、拐角布设,地物原有的沉降缝、伸缩缝两侧都必须布置监测点,以反映其沉降是否均匀,每个建(构)筑物不少于3个测点。

每个地面建筑物必须以独立整体建构为数据分析的对象。

建筑物测点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采用不同的埋点形式,框架、砖混结构采用钻孔埋入标志测点,钢结构采用焊接式测点,面层装饰较好采用隐蔽式测点形式。

沉降监测各类测点埋设时应注意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一般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先利用电钻成孔,然后利用植筋胶水固定,埋人深度不小于80mm ,钢筋外端要有90度弯钩弯上端头呈椭圆型,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

见图5-3、图5-4:沉降测点胶水被检测建构图5-3 一般建筑物监测点的埋设形式示意图图5-4 隐蔽式建筑物监测点的埋设形式示意图位移监测利用高精度全站仪角度距离观测。

使用1秒级全站仪进行观测。

控制网及监测点观测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表-1利用其计算坐标值进行比较,计算过程中要分析其角度、距离的变化规律,坐标比较过程中要注意其变形方向值是否和预测方向值方向是否一致。

由于测距受温度大气压等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其误差可能给观测见过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监测点位和基准点布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预测位移的方向不要和观测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最好布置成垂直于其方向。

监测点可以布置反射片、强制归心点或直插式转接杆,基准点布置为强制归心固定点,同时设置2-3个检核基准点。

倾斜监测利用重垂垂直线法,首先在建筑物上弹射2米长以上的基准垂线,然后利用重锤吊线检核。

裂缝监测,在先期的监测调查过程中对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所有建筑物进行摸底排查,并拍照等取证措施,在原有裂缝或者施工过程中新出现的裂缝处设置裂缝监测板。

裂缝观测板如下图,用胶水或螺丝固定于裂缝两侧。

裂缝初始位置变形后观测过程中也要注意观测板平行于裂缝方向的位移变化,使观测板能同时反映裂缝法方向宽度的发展和裂缝方向平行位移的发展。

因为很多裂缝导致的坍塌都有平行于裂缝方向位移发展这一过程,如果此方向位移发展比较快可以起到预警作用。

裂缝宽度量测精度利用高精度直角尺加千分尺,要求精度达到1mm。

5.3管线变形监测根据隧道沿线环境的情况及盾构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的需要,本着即能全面掌握信息,又要经济安全地完成整个隧道工程的原则,对常规管线的监测利用地表沉降监测网。

但为了更直接地了解盾构施工对管线的影响程度,对轴线两侧各12米范围内各种管线的设备点(如阀门井、抽气井、人孔、窨井等)进行直接监测,确保管线的安全,在管线单位的监控下及时了解管线的沉降速率及沉降量,并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

本工程穿越的管线主要有三处:苑南路随公路雨水收集管渠;东风渠大堤上高压供电电塔(据隧道中线12米)、博学路随公路雨水收集管渠。

施工前与各管线单位联系,摸清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按管线单位具体要求进行监测点的埋设,并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同时加强沿线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重要的管线根据需要跟踪监测。

并把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管线单位5.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按《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中2.0.5表中二级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施测。

监测点布置每10环在管顶和管底各设置一个,盾构始发井和接受井部位各设置一个断面。

隧道内净空收敛,利用收敛仪+隧道两侧腰部设置收敛钩观测。

收敛监测布置间隔同上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

5.5XXXX交叉口过河监测隧道中心线斜插经过XXXX河和XXXX渠交叉口300m左右,隧道埋深距离河底面24米左右,河底至隧道顶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细沙层。

地质剖面图如下图所示:现阶段河面水深为0.3~0.5左右,由于水深比较浅,经研究决定决定在过河段采用打木桩,桩头设置棱镜,利用高精度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河面的沉降量。

六、警戒值的确定及监测频率1、警戒值确定的原则1)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能超出设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