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的强制性,又有普遍的约束性。
它不仅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种:1、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3、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4、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
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以上作用可以在案例分析中详尽体现,案例一:情急以刀刺人自残难逃刑罚有了矛盾不冷静处理,情急之下刀刃相见,刺伤了别人自己又后怕,悔恨中把自己刺成重伤,不但赔偿了对方的经济损失,自己还难逃法律的处分。
近日,被告人张引绪被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
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第一部分判断题1、我国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有爱心”。
正确答案:错。
2、“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是爱情的本质特征之一。
正确答案:错。
3、“有事实婚姻的”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无效的法定事由。
正确答案:错。
4、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为他人提供便利”。
正确答案:错。
5、治安管理处罚包括罚金。
正确答案:错。
6、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包括抚养关系。
正确答案:错。
7、私人生活的主要特点是内部性。
正确答案:错。
8、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正确答案:错。
9、“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错。
10、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打击报复。
正确答案:错。
11、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是无条件的。
正确答案:对。
12、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正确答案:对。
13、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正确答案:对。
14、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正确答案:对。
15、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正确答案:对。
16、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价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正确答案:对。
17、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时期,人们交往往往是在“陌生人社会”中活动。
正确答案:错。
18、当今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熟人社会”。
正确答案:错。
19、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时期,人们交往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
正确答案:对。
20、当今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正确答案:对。
21、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爱护公物上。
正确答案:错。
22、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是责任。
正确答案:错。
23、网络是虚拟的,无所谓道德。
正确答案:错。
24、见义勇为是傻帽。
正确答案:错。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其规范和保护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体现在对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法律的保护作用则是为了保护个体的权利和利益,提供司法保障。
首先,法律的规范作用使得社会行为得以约束和规范。
社会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行为和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和矛盾。
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法律条文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有所约束,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行为准则。
例如,法律规定道路交通规则,要求各种交通参与者遵循交通信号、限速等规定,从而维护道路交通的秩序和安全。
其次,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个体的权益和利益存在差异和冲突,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作用,社会将陷入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
法律通过规范社会行为,使各种社会关系和活动有序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例如,法律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发明,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此外,法律的保护作用是为了保护个体的权利和利益,提供司法保障。
法律承认个体的自主和平等地位,在法律框架下,个体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和自由。
法律的保护作用通过为个体提供司法途径和救济措施,保护他们的权益免受侵害。
例如,对于合同纠纷,法律提供了诉讼机制,个体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人身伤害,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制度,保护个体的人身权益。
法律的保护作用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社会中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法律通过特定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免受侵害,提供特殊保护措施。
例如,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不完全行为能力,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法律规定雇佣残疾人的义务和禁止歧视,保护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总的来说,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2年河池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河池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判断题1、集体主义重视和保证个人的一切利益()2、只有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我国有正当职业和居住一年以上,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是自首()4、价值是主体的属性和功能对客体需要的满足和效用()5、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查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6、爱国主义只要求我们爱中国,并不要求我们必须爱社会主义中国()7、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已经得到改变了()8、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必须达到22 岁,女必须达到 20 岁()9、道德是法律的补充()10、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11、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的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13、大学阶段的爱情都没有好结果,只是填补感情的空虚()14、国家机关和每一个公民都可能违宪,直接受到宪法条款的制裁()15、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二、单项选择题16、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B.勤劳勇敢C.改革创新D.集体主义17、()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A.创新创造B.实事求是C.勤劳勇敢D.爱好和平18、.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fa修正案,把国家倡导()正式写入宪法。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建设美丽国家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为人民服务19、()决定人生道路.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行为选择D.价值取向20、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思想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完整word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参考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为什么说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2.结合个人实际, 谈谈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4.大学生为什么要及时确立新的目标?怎样才能确立和实现新的目标?5.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6、谈谈你进入大学以来遇到过哪些人际交往问题, 又是如何处理的?7、“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8、结合个人与社会实际, 谈谈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0、大学四年如何塑造自己?11. 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12.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1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2、理想,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3.人的理想确立于()。
A.中年B.童年C.老年D.青年4.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信念。
A.基本的B.坚定的C.彻底的D.一贯的5、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 为基础, 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 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二、多项选择题:1、理想的层次包括()。
A.个人理想B.生活理想C.集体理想D.道德理想E、人类理想2、立志高远的正确含义是()。
A.立志当高远B.立志要谨慎C.立志做大事D.立志应变化E、立志须躬行3、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还保护着我们的权益。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交通法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法律规范之一。
交通法规规定了驾驶者在道路上的行为规范,比如遵守交通信号、遵守限速、不酒驾等等。
这些规定的存在,保证了道路上的交通秩序,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消费者很容易受到欺诈和侵权。
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再者,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而环境保护法的存在,保证了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后,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劳动者经常需要依法享受工资、休假、社会保险等权益,而劳动法的存在,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保障了公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规范,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法治的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二。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是创新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意义:⑴.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
⑵.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⑶.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3.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判断题1、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查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4、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7、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8、国家机关和每一个公民都可能违宪,直接受到宪法条款的制裁()9、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时根本冲突的()10、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其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主要的功能()11、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12、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基本理论概论是人性自私论()13、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4、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15、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二、单项选择题16、人类最切道德以()形式表现出来,A.社会舆论B.风俗习惯C.内心信念D.规则17、以下不属于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保护环境B.爱岗敬业C.诚实守信D.服务群众18、《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两者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的基本精神。
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19、()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类型 •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实施方
式 •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遵守与
监督 •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案例分
析
01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公共生活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内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 集体活动和生活方式。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总结词
由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民族区域自治事务管理的法律规范。
详细描述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针对民族区域自治事务而制定的具体规定 ,其内容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各个方面,如自治机关的组织与职权、自治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范
维护社会秩序
遵守法律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基本要求,每个人自觉遵守法律 ,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保持社会稳定。
保障他人权益
遵守法律规范不仅是个人的义务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个人遵守 法律,可以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维护公平正义。
提升个人品德
遵守法律规范是个人的品德体现 ,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
会责任感。
详细描述
行政法案例分析涉及政府行政行为的各个方 面,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 这些案例分析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 政效率,减少行政纠纷。
地方性法规案例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地方性法规案例分析主要针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具有 地域性特点。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地方性法规案例分析涉及地方政府在特定地区的行政行为 ,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这些案例分析有助于规范地 方政府行为,促进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
生活中法律规范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规范在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分析法律规范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大众提供借鉴。
二、案例描述甲乙两人系邻居,甲家的狗曾多次咬伤乙家的孩子。
在一次咬伤事件中,乙家的孩子受伤严重,甲乙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乙要求甲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甲则认为狗是家养宠物,自己并无过错,拒绝赔偿。
三、法律分析1. 动物致人损害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本案中,甲家的狗咬伤了乙家的孩子,甲作为动物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损害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被侵权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3.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本案中,乙家的孩子受伤严重,甲应当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四、案例分析1. 法律规范在生活中的作用本案中,法律规范起到了维护乙家孩子合法权益的作用。
甲作为动物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乙家的损失。
这体现了法律规范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在纠纷发生时,法律为当事人提供了维权途径。
2. 法律规范的实施本案中,甲乙双方通过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将依法查明事实,对甲的侵权行为进行认定,并判决甲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预防纠纷发生为了预防类似纠纷的发生,甲应当加强对宠物的管理,确保宠物不会对他人造成损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未考试试卷(含答案)
考 生 答 卷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未考试试卷(含答案)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阅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1、为了保护婚姻中妇女的合法权益,下列哪一 项是符合《婚姻法》规定的(A ) (C )A 、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B 、女方在生病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C 、女方在分娩一年后,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D 、女方在终止妊娠一年后,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2、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C )A 、道德观B 、道德品质C 、道德理想D 、道德行为3、科学的人生观是 (C )A 、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 、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 、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 4、法是以____为基础的。
(B )A .志B .济关系C .治D .策5、“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C )A 、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6、某甲欲杀乙,举刀来到乙的家门口,信念发生动摇,害怕承担刑事责任,遂放弃了犯罪,但事实上,乙那天根本不在家。
甲的行为属于() AA .犯罪中止B .犯罪未遂C .犯罪预备D 犯罪已遂7、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C )A .利义务相统一B .证据C .程序D .重于法8、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D )A 、预测作用B 、评价作用C 、强制作用D 、指引作用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 (C )A .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悦纳自己B .展智力和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C .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D .习社会道德规范,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要求的认识10、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生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D )。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判断题1、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2、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仪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5、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6、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史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7、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8、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其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主要的功能()9、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时根本冲突的()10、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性和抽象性()11、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1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13、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14、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才是为人民服务()15、在大学阶段,学习时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二、单项选择题16、()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A.道德理想B.道德评价C.道德责任D.社会舆论17、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的是()。
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勤俭持家18、()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生态19、()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A.法律的排他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C.法律的公正性D.法律的不可违抗性2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在今天,“做大事”就是().A.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D.为个体人生的发展设计宏伟蓝图21、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在社会中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规范,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限制,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促进公正以及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下面将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促进公正和实现公共利益四个方面来介绍法的规范作用。
首先,法律的规范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体组成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和利益冲突。
法律对这些关系和冲突进行规范,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秩序,防止人们的行为超出一定的界限。
例如,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程度和相应的处罚,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惩罚,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其次,法律的规范作用可以保护人权。
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权利要求,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侵犯。
例如,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人们享有平等、自由、尊严的权利,为人民提供了法律保障。
再次,法律的规范作用可以促进公正。
公正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人们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约束,保障人们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避免了权力的任意和不公。
法律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制定公正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司法的独立和公正。
例如,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司法程序,确保了犯罪嫌疑人受到公正审判,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最后,法律的规范作用可以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指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个体利益的总和和协调。
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引导,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例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法律的规范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约束,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促进公正以及实现公共利益。
法律的规范作用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保障和框架,使人们的行为在各种利益和冲突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调和和保护。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年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年3月1日起)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处罚种类 案例:夫妻吵架爬上高楼自杀,以扰乱公共 秩序罪处200元罚款 秩序罪处200元罚款
案例:大学生王某,一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被 同班同学张某及张某的几位好朋友拦住,张某也 不说话,就和朋友一起打了王某一顿,让王某住 院长达一个月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第26条规定“1、接伙斗殴的;2、追逐他人 26条规定“ 、接伙斗殴的;2 的;3 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4、寻衅,滋事行为。有上述行为之一且情节较重 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 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 元以下罚款。
侵入国家事务、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 覆政权 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 利用互联网损坏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 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必须有负责人 负责人在举行日期5 负责人在举行日期5日前递交书面申请并获 得许可 不得在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游 行(居住地: 行(居住地:常住地或办理暂住登记并居住半年以 上)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中国博客第一案:烂人烂教材 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牟利 非法窃取QQ游戏密码买卖 非法窃取QQ游戏密码买卖 网络知识侵权:转载不署名不注出处
法律基本规范的实例解释与运用
法律基本规范的实例解释与运用一、引言法律基本规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通过实例解释与运用,探讨法律基本规范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情况。
二、民事领域中的法律基本规范1. 契约约定权利义务在民事契约中,法律规范了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在租赁合同中,法律规定了房东应当提供合适居住条件,租客应当按时缴纳租金等。
当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时,受害方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范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权利知情权,权利选择权和权利公平交易权等。
例如,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卖方应当提供真实信息,保证商品质量,并禁止虚假宣传和不公平交易行为。
3. 婚姻家庭关系法规定法律规定了婚姻家庭的基本权益和义务。
例如,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应当互相忠诚、互助互爱,并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
当婚姻破裂时,法律规定了离婚的程序和财产分割等问题。
三、刑事领域中的法律基本规范1. 罪责划定和量刑准则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的罪责划定和量刑准则。
例如,在盗窃案中,法律规定了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幅度。
法律规范的明确性和具体性保证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
2. 刑事诉讼的程序规范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要求,确保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程序公正。
例如,法律规定了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程序,审判阶段的庭审程序等,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四、行政领域中的法律基本规范1. 行政权力合法性要求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合法性要求。
例如,在行政许可中,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行政许可权力,并明确了行政许可的条件和程序。
2. 公共资源管理规范法律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设置规范。
例如,在土地管理中,法律规定了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行使条件,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五、劳动领域中的法律基本规范1. 劳动合同制度法律规范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的各项规定。
例如,在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时,法律规定了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和休假等权益保障。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案例分析
• 上海某女研究生闯红灯,交警干涉。该女不仅未 对行为有所认识,反而对交警态度极为恶劣,后 被处予拘留10日、罚款50元的治安处罚。 • 分析:行为违反公共秩序,显然违背社会公德。 如果越出一定限度,则为违法。如果行为情节显 著严重,还可能逾出一般违法的界限而触犯刑律 (犯罪)。 • 由以上可知,社会公德的确立与遵守,需要法律 的制定和执行来保障;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不 仅要受道德谴责,更需要法律规范来制约。法律 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我们 的公共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制约 着人们的行为?
•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文物保护法 • 宅法 • 环境保护法 • 刑法
结束语
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不同之处就 在于前者遵守规则,而后者呈现规 在于前者遵守规则, 则。 【英】彼得·文奇
• 四)强制作用 •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 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 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 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法律 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 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 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 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 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 (五)教育作用 •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 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 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 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为什么公共生活中需要法律? 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法律
• 私人生活:家庭内部,个人活动 家庭内部, •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群体活动 公共空间, • 传统社会:习惯,道德,个人权威 习惯,道德, 共同的规则——法律 • 陌生人社会:共同的规则 法律
法律规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法律规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一、引言社会秩序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而法律规范作为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规范的定义、法律规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以及法律规范的限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法律规范的定义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有关人们行为的强制性规则和准则。
它通过明确权利和义务的界定,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法律规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1. 约束行为法律规范通过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约束了人们的行为。
例如,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罚,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敢违法乱纪。
这种约束作用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 保护权益法律规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例如,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规范的保护作用可以使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3. 解决争议社会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争议和纠纷,而法律规范可以为解决争议提供依据和途径。
例如,民事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条件,当合同出现争议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法律规范的解决争议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四、法律规范的限制尽管法律规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不可忽视,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首先,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能过于僵化和刻板。
其次,法律规范的执行需要依赖于执法机构的能力和公正性,如果执法不公,就会削弱法律规范的约束力。
此外,法律规范也需要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协调,不能与社会道德和伦理相悖。
五、结论法律规范作为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它通过约束行为、保护权益和解决争议等方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法律规范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相协调,依赖于执法机构的能力和公正性,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协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
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应当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本文将就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展开讨论。
首先,公共场所中的法律规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场所是供大家共同使用或经常出入的地方,如公园、街道、商场等。
在这些地方,人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礼貌和规则,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和谐和秩序。
例如,在公园里,人们应该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这些规范并非是一种限制,而是给予每个人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大家可以共享公共资源。
其次,交通出行中的法律规范同样至关重要。
在繁忙的街道上,人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以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行人应该在人行道上行走,不得在马路上乱穿。
驾驶者则需遵守交通信号灯、限速规定等,确保安全驾驶。
违反交通规则不仅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因此,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也涵盖了社交活动。
无论是与朋友、家人还是与陌生人交往,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交礼仪和道德准则。
例如,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遵循约定好的交往规则等。
同时,在公共场合要避免冲突和暴力行为,保持理性和宽容。
这样能够为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基础,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
最后,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还包括社会问题的处理。
例如,对于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禁止吸烟等方面的规定,每个人都应遵循并积极参与其中。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我们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生活质量,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基石。
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交通法规、社交礼仪以及参与社会问题的处理,每一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以及公正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遵守法律规范,为构建一个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律对于社会的意义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赵某,男,30岁,某市居民。
因家境贫寒,赵某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其母亲病重无法救治。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赵某产生了盗窃的念头。
2019年5月,赵某潜入邻居李某家中,盗走现金2万元。
案发后,赵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以盗窃罪起诉至法院。
二、案件审理1. 公诉机关指控公诉机关认为,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构成盗窃罪。
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建议对其从轻处罚。
2. 被告人辩解赵某辩称,其盗窃行为系因家庭贫困、母亲病重无法救治而迫不得已,请求从轻处罚。
3.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赵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但其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良好,悔罪表现明显,故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赵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三、案例分析1. 法律对于社会的意义(1)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在本案中,赵某因家庭贫困而走上犯罪道路,若没有法律的制裁,他将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律的存在,使犯罪行为受到制约,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2)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在本案中,李某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若没有法律的支持,其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法律的介入,使李某的合法权益得到恢复,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3)教育公民遵纪守法法律具有警示和教育作用。
在本案中,赵某因盗窃罪受到法律的制裁,使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警示其他公民遵纪守法。
法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案例启示(1)关注民生,加强社会救助本案反映了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仍存在不足之处。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救助力度,确保民生得到保障,从根本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的强制性,又有普遍的约束性。
它不仅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
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评价强制教育作用。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以上作用可以在案例分析中详尽体现,
案例一:
情急以刀刺人自残难逃刑罚
有了,矛盾不冷静处理,情急之下刀刃相见,刺伤了别人自己又后怕,悔恨中把自己刺成重伤,不但赔偿了对方的经济损失,自还是难逃法律的处分。
近日,被告人张引绪被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
年。
案例二:
本应进考场却进看守所
长安区三学生高考前夕抢劫被捉
三个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聚在一起闲聊时觉得抢劫挺有刺激性的,于是乘着酒兴,付诸行动,不想竟然强到了以前的同班同学,当场被同学认出,半天工夫就被民警抓住。
而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触犯了法律,还给民警说自己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希望他们早日回去复习功课。
办案民警直叹可惜可悲。
案例三:
无钱上网抢劫出租车司机身陷囵圄悔恨莫及
2007年4月16日晚,家住西安市灞桥镇的于某(18岁)李某(20岁)窦某(21岁)在灞桥吕家堡村某网吧内上完网后,在灞桥边上闲逛。
他们三人辍学后,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为生。
平时挣的钱不够上网花费,便经常在附近的学校诈骗学生的生活费以供其挥霍。
这时,他们三人决定将“弄钱”的目标锁定在过往的出租车司机身上。
此后,他们三人用同样的作案手法于4月19日和23日在灞桥附近分别对三名出租车司机实施了抢劫。
共抢走现金2500元,手机4部,赃款赃物被三人平分,供其吃饭上网和挥霍。
事后了解到于某是从小跟奶奶长大的。
一想到奶奶年龄大了,没人照顾,又为自己担心怕,于某写了一份忏悔书。
——摘自西部法制报2007年5月26日第八版案卷再线
以上案例的共同点就是当事人对法律不很了解,没有或不能预测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或一时冲动(冲动还是因为自控能力不强,法律意识不强)没想到自己随后的身陷囵圄。
法律意
识淡薄是他们致命的一环。
事后他们都表现为懊悔不已,深深地自责,在自责中自我教育:他们知道了一些事情也许很刺激,也许能发泄一下自己,能图一时的痛快,但不能做。
这里体现了法律的预测作用与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铁面无情,即使是面临高考的学生,警官们也只有无奈与同情而丝毫不能手软。
这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
当事人以身试法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而对他人也是一种警醒。
对别人也是一种间接的教育。
当然了事前控制要优于事后控制,认真地学习法律规范,反省自身,自我教育,再好不过了!法律规范明确地告诉你可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法律规范的引导作用显现在其中。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就会自觉地应用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应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采取行为之前就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从而达到了一种事前控制,
当然了法律手段并不是万能的,需要道德手段的配合。
在高校早已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的情况下,为什么近几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当中固然有普法意义的教育措施不够得力,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但仅仅依靠普法教育是否能彻底解决大学生的犯罪问题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剖析一些案例,可以发现,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偷窃故意伤害杀人等行为是要受到法律的惩处的,而是由于他们人生理想的模糊,价值观的扭曲,信奉享乐主义报复主义等。
当邪欲恶念一旦膨胀到失去理智,冲毁道德堤坝时,再厉害的法律往往也难以阻止滑向犯罪的深渊。
因此在强调法律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规范的作用。
法德并举构建和谐校园社区社会。
从条文数量上看,现行条例5章45条,治安管理处罚法6章119条,条文的数量得到了增加。
修改的主要内容主要有:
(1)增加规定了应该受到治安处罚的一些行为。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使社会治安有了很大的变化。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应当处罚的行为有110多种,比如有些行为,80年代的时候没有规定。
比如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
现在虚拟空间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所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对这些行为的增加规定。
比如按照国家尊重保障人权的规定,对于强迫他人劳动以及用暴力威胁他人劳动的,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增加了一些处罚的行为。
(2)适当提高了罚款的最高数额。
原来规定罚款的最高数额除了“黄、赌、毒”这一类3000元至5000元,一般的处罚是二百元。
显然十几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变动,200元显然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现在除了对“黄、赌、毒”保留了3000至5000元处罚外,其他的违法行为,按照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性质,按照500元、1000元处罚。
(3)缩小了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
原来条例规定1天至15天以下,没有根据不同的行为,以及不同的违法行为进行规定。
考虑到治安拘留的处罚,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在适用上十分
慎重。
这次把治安拘留处罚,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
(4)处罚的程序更加公正。
我们都讲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基础,这次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程序方面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这次增加了26条,专门有一章的规定,法律里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5)加强了对公安机关尤其是人民警察执法规范的要求。
根据常委会审议的意见,专门增加了执法监督的一章,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治安处罚当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必须禁止的行为。
例如对强行讨要、宠物狗扰民、发黄色短信等也做相关规定,保障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