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练考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便在于确定春秋后期的社会性质。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那是孔子在编次《春秋》中便揭露的。

问题在于,这种动荡不安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先秦到清朝中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是坏事,不但儒家如此说,道墨法诸家也都如此说。

他们尽管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社会秩序看作圣人贤人的创造,因而现存秩序的崩溃,自然就是非圣无法的结果。

根据这种逻辑,必然会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有所不同)。

只有当他们争论谁是圣贤、如何取法时,人们才可能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实际立场。

到近代,由于接受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增多,对于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意见才有所改变。

人们开始说,先圣未必比后圣聪明,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因此社会的变动不能都说是坏事,很可能倒是社会进化的表征。

这样的历史观,自然是个大进步。

但进化是怎样取得的呢?大多数学者仍然以为出于人们意见的改变,就是说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起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要成熟、进步,于是社会制度就改变了。

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个时代的学者在评论孔子思想的时候,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程度不同的唯心史观,使他们都不可能正确地估计春秋时代的社会变化,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

人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试图为包括孔子在内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形态找出存在的基础。

不过,相信道理的正确,不等于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历史的实际问题。

即使在熟悉历史唯物论的学者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主观的或客观的,对同一历史问题也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

例如关于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便至少有四种见解:奴隶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领主封建社会,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社会。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举世皆浊我独清(浑浊)答案:D(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指的是“污浊”,比喻社会风气不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D. 由于他的努力,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B(A项缺少主语,C项“中心思想”与“强调”重复,D项“由于”与“所以”重复)3-10题略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1. “政通人和”中的“政”指的是什么?(3分)答案:政指的是政治,这里指滕子京治理巴陵郡时的政治清明。

12. “百废俱兴”中的“废”是什么意思?(3分)答案:“废”指的是废弃、荒废,这里指之前被废弃或荒废的事物。

13. 根据文中内容,滕子京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5分)答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是因为他在治理巴陵郡时,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事业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想要修复岳阳楼,以纪念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

14-15题略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16.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5分)答案:作者描绘了荷塘、荷花、月色等景物。

17. “荷塘月色”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答案:“荷塘月色”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8.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5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9-20题略四、古诗词鉴赏(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1-23题。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十份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十份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wǎng)B. 风和日丽(hè)C. 雕梁画栋(diāo)D. 毕恭毕敬(b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展览展示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就。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已经延误,请各位旅客耐心等待。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

B. 她的歌声悠扬动听,仿佛是一首美妙的旋律。

C. 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

”B. “我非常喜欢旅行,尤其是去国外旅游。

”C.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著名的古迹。

”D.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B. 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就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D.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6. 《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出自哪位作者?7.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8. 《兰亭序》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景象?9. 《阿房宫赋》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这句话描述了什么?10.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情况?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完整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参考)

(完整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参考)

(完整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4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勒lè勒令勒索亲勒六军陡崖勒马B.宁níng 宁静宁亲息事宁人宁缺毋滥C.着zháo 着凉着数别着边际上别着天D.嚼jiáo 嚼舌咀嚼味同嚼蜡咬文嚼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不字的一组是()A.眩晕/ 光彩炫目重叠/ 高潮迭起心酸/ 人间辛酸B.心率/ 心律别齐掠夺/ 攻城掠地陈规/ 墨守成规C.轻闲/ 清闲自在再世/ 再所别辞青山/ 山清水秀D.法治/ 法制社会绿阴/ 绿草如茵直言/ 仗义执言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要紧作了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阻塞因转型也许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落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等五方面的修订。

B.2013年2月14日早上6点12分,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着火,警方迅速派员前往处置。

C.当时西南联大的女生非常爱吃这种粑粑,昆明人又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

D.之因此讲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算是因为熏陶比之治理、训练,更带有老师的体温:自身的示范、心灵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感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别禁要咨询:“大学生到底如何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难道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一般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觉劳动之乐、日子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别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所谓“夜经济”,是指发生在当日18点至次日凌晨6点,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消费经济。

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民3%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夜间销售额超全天总额的50%,餐饮夜间营业额甚至达到全天总额的3%。

夜间休闲成为压力大的城市人的“充电站”,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人可以精力充沛、有创造性地投入第二天工作的关键。

我国的夜间经济经历了由单一化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最初,夜间经济是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由白天向夜晚的延伸,通过增加营业时间来实现流量增加,北京的簋街、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等就是夜间经济在这一阶段的代表。

随后,夜间经济业态逐渐丰富,开始出现以夜晚营业为主的服务行业,比如北京的三里屯、后海等商圈汇聚了大部分的酒吧,成为夜间经济的标签。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夜间旅游、演艺体验等新服务业态开始出现并走向成熟,南京的“夜泊秦淮”、桂林的“夜游两江”等均是依托于政府打造的灯光夜景的夜间游船项目;三亚市政府主持修建的海滨大道更是让市民蜂拥而至,看似并未直接产生消费,但是拉动了游客流量,间接增加了城市收入;夜游博物馆、“动物园奇妙夜”夏令营等项目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夜经济”崛起的背后,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人民论坛网,2019年10月27日)材料二近年来,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夜间消费占比逐年提升,“80后”“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及答案2023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及答案2023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及答案2023高三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及答案2023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的"大国工匠"近日,一组数据让职业教育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依据教育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报告,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

从就业率来看,职校生已经成为比一般高校毕业生更加抢手的热门人才。

职业教育的进展,体现着国家的经济进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社会也慢慢扭转了读职校"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这既为宽阔"蓝领"赢得更多尊严,同时也验证了职业教育的一般进展规律,那就是:职业教育要推动劳动者自身可持续的职业进展,而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产生,也将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

也要看到,职业教育照旧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

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傲岸与偏见还普遍存在。

寒假期间,浙江海盐某中学向同学群发短信,提示"不要和职高生混"。

这虽然是个案,但也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滞后和少数教育者的偏见。

职业教育要想找到自己的蓝海,需要通过改革,与经济社会进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

"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就不会有春天;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紧贴结构调整、亲热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进展,精准对接社会进展用工需求,才能为职业教育赢得应有敬重。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日,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要更加精准。

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患病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

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B. 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C. 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D. 溢于言表(yì yú yán bi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音乐会吸引了大量观众,其中不乏一些专业人士。

B.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书法大师”。

C. 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尽管他在困难面前显得有些犹豫。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3. 下列词语中,与“风华正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英姿焕发B. 风度翩翩C. 才华横溢D. 老当益壮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心地善良,就像春天里的阳光一样温暖。

B. 她的声音悦耳动听,仿佛夜莺在歌唱。

C. 他的眼神坚定,犹如一把利剑。

D. 那座山峦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而行。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开满园。

B. 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行端正。

C. 夜晚的星空,闪烁着无数繁星,犹如一颗颗宝石。

D. 他的笑容温暖,如同阳光洒在心头。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B. 海浪翻滚,拍打着岸边。

C. 这朵花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D. 那座山高耸入云,令人敬畏。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飞快,仿佛一阵风。

B. 这本书内容丰富,犹如一部百科全书。

C. 她的笑容灿烂,如阳光般明媚。

D. 那座山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好在哪里?B. 这场演出精彩吗?C. 这首歌好听吗?D. 这场运动会有趣吗?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能相信这是真的吗?B. 你难道不知道吗?C. 你怎么可以这样?D. 你不是这样想的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幅画卷。

新高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新高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新高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一个小时。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优良。

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独到。

B. 他对这个观点表示了赞同。

C. 他对这个观点表示了附议。

D. 他对这个观点表示了认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孤独的狼,独自在荒野中行走。

B. 她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人心。

C. 他的话如同一记重锤,击中了我的心。

D.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B. 他勤奋学习,他刻苦钻研,他不懈努力。

C. 他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音乐。

D.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满堂彩。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C. 他的成就令人瞩目,堪称一代宗师。

D. 他的才华横溢,如同璀璨的星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4.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该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______的《己亥杂诗》。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语言文字运用模考试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语言文字运用模考试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只有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③□□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18、请在文中空格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3分)19、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正确。

(4分)20、在我国,“同志”一词常用于互称,表示双方地位平等,且含有尊重之意。

画波浪线的句子要表达对不良之风的批评之意,在其中使用“同志”是否恰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美国科研团队在空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

超导是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

寻找近环境条件下(室温、常压)的超导材料一直是超导领域的梦想。

对物理学家而言,室温是有明确定义的,即300K,约相当于27℃。

美国科研团队在267GPa左右实现了288K左右的超导电性,对应温度为15℃。

①,但是论文的题目已经大火方方用了“室温超导”字样。

中科院物理所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表示,从美国科研团队的研究论文来看,这项工作无疑是突破性的,相关证据也很充足,如果能重复出来,搞不好未来能得诺奖。

但物理学的研究终究不是一家之言,②,这个也不例外,这项工作势必要经过行业内各个研究组的重复验证,如果经过多次重复之后,确定该结果的正确性,那将是划时代的工作。

目前国内超导领域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于新超导材料的探索,最早可追溯至1960—1970年代。

中国在超导的一些研究方向上,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赵忠贤院士带领团队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高到了55K,推动中国高温超导研究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22、对于室温超导这一突破性科研成果,中科院的评价是理性而严谨的。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A)根据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唐李商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锤天舞、曾祖混沌,乾坤倘驳,剑河狼烟,将军破阵子,宅院无尘埃。

红旗半湿半干时,与尔同销万古愁。

*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时期,以及对故国战火纷飞的感慨与思索。

1.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和“苍”分别指代什么?3. 诗中的“红旗”象征着什么?4.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感受?(B)根据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其作者曹雪芹被誉为“小说之神”,被《当前》杂志评为中国文化名著第一位。

下面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片段:——“再来一碗。

”宝玉又道。

黛玉笑道:“你吃不得的,只吃这一点就使你疼一天。

我叫丫头纳福一样,白又有白的福份,纳又有纳的福份,得你这样疼又有你来疼。

”宝玉听了,连忙笑道:“是呆子,是呆子。

”一语未了,忽又向袖子里掏出两块糖来,递与了他,方方才罢。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内外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阶级固化、封建道德败坏等社会现象,以及作为一个科举世家贾府日渐没落的缩影。

5. 这段文中的宝玉和黛玉之间展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关系?6. 宝玉为什么给了黛玉两块糖?7. 《红楼梦》通过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象?二、作文题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纲,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主题:我眼中的家庭提纲:1. 家庭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2. 家人间的互动和关系如何?3. 家庭对我成长的影响。

4. 讲述一个家庭中的感人故事。

作文题要求:1. 标题自拟,文章应包含全部提纲内容。

2. 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通顺,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3.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段落间的过渡。

4. 文章中不得出现你的真实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

以上是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祝你成绩优异!。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题卡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gù)河畔(pàn)碧空如洗(xǐ)B. 炽热(chì)鸡鸣狗盗(dào)豁然开朗(huò)C. 瞠目结舌(chēng)落落大方(dà)窃窃私语(qiè)D. 惟妙惟肖(xiào)碧波荡漾(dàng)翻箱倒柜(g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保活动越来越丰富多样。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推广垃圾分类等。

C. 假如你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你会发现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D. 他的演讲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满城风雨”原指春天到处刮风下雨,现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B. “悬梁刺股”原指古代读书人为了勤奋学习,有的在房梁上挂起书卷,有的用针刺自己的大腿,以示刻苦。

C. “鸡鸣狗盗”原指鸡鸣时狗偷盗,现比喻小偷小摸的行为。

D. “洞若观火”原指透过山洞看到火光,现比喻看得非常清楚。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宛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C. 这场足球比赛精彩纷呈,让观众们目不暇接。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有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5.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您好,请问您能帮我查一下最近的天气预报吗?”B. “这个商品价格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点?”C. “我听说您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真为您感到骄傲!”D. “你这么晚还没睡,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

一曰手箸匈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揖”。

而“让”字最早书写为“禳”,古同“攘”,意为谦让。

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

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

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

《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

《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

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

如周代“宾礼”的“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

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

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

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

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了规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

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之、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基督教将“贫困”作为一种“恶”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

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

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

“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心” 与“匠心”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诗心” 与“匠心” 常常被提及。

“诗心” 强调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灵感和想象力,而“匠心” 则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技艺、精细和严谨。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

“诗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没有“诗心”,作品就会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者以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世界,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从古代的诗人墨客到现代的作家艺术家,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无不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诗心”。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幻瑰丽的想象,正是他那颗不羁的“诗心” 的体现。

然而,仅有“诗心” 是不够的,还需要“匠心” 来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匠心” 代表着创作者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展现自己的“诗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艺术家则要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准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诗心” 与“匠心” 的完美结合。

“诗心” 与“匠心” 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磨练。

一方面,创作者要保持内心的敏感和诗意,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要刻苦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总之,“诗心” 与“匠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心” 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匠心” 侧重于技艺和严谨,二者相互独立。

B. 没有“诗心” 的作品缺乏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C.“匠心” 代表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一、题目: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读来让人叹为观止,不忍释卷。

B.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安之若素。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D. 他的演讲侃侃而谈,却离题万里,让人不知所云。

(答案)A解析:A项“叹为观止”用于赞美事物精彩绝伦,此处形容小说情节吸引人,使用正确;B 项“安之若素”指对不正常现象或情况习以为常,此处与语境不符;C项“乐不思蜀”指乐而忘返,此处用于形容城市夜景虽美但不至于让人不想回家,使用不当;D项“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但后文指出其离题,前后矛盾。

二、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真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C.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是否努力。

D. 昨晚,我亲眼目睹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和经过。

(答案)C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学习好”与“体育也很棒”之间并非转折关系,应去掉“不仅……而且……”;D项“目睹”与“经过”搭配不当,应去掉“和经过”。

三、题目:下列对古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指的是床铺。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是傍晚的景色。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C解析:A项“床”在此处应理解为井台;B项描绘的是白天的景色;D项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

四、题目: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 震耳欲聋 舶来品 粗制烂造B. 迫不及待 脍炙人口 鸿篇巨制 融会贯通C. 举一反三 悬梁刺骨 墨守成规 金榜提名D. 一筹莫展 厉行节约 再接再厉 脍灸人口(答案)B解析:A项“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C项“悬梁刺骨”应为“悬梁刺股”,“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D项“脍灸人口”应为“脍炙人口”。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细读”是被普遍使用的批评方法。

往久远了追溯,中国古代的诗文评话语系统大都可以算作“文本细读”。

从批评模式上看,这些批评实践虽然有着不同的文本聚焦点,但都可以统称为“文本批评”。

王先需、胡亚敏主编的《文学批评导引》中写道:“‘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

”受这一批评范式的影响,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在总体上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在此之前,文学批评主要奉行的是社会历史批评,批评家主要关注的是作品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作品蕴藏的现实意义。

后来,批评家越来越关注文本内部研究。

作品被看作独立存在的世界。

对文本全部内容的阅读、阐释、评判,才是批评的首要职责。

这一转型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本批评”模式及其所采用的细读法经常遭受的质疑是:割裂文本与外部的联系是不合理的。

美国文论家韦勒克作为英美新批评的后期代表人物,对此亦有反思。

他在《批评的诸种概念》中写道:“我曾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称为‘内部的’研究,将对作品同作者思想、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外部的’研究。

但是,这种区分并不意味着应忽略甚至是蔑视渊源关系的研究,也并不是说内在的研究不过是形式主义或不相干的唯美主义。

”这就是说,韦勒克把文学研究与批评分成“内部的”研究与“外部的”研究两种形态,而二者又是潜在地、深刻地联系着的,内部研究要顾及外部关系,外部研究要隐含内在的文本。

文学文本是作家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心理下创造出来的,必然带上写作者的主体性特点,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

尽管“文如其人”未必是绝对真理,也常常有“文”与“人”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时候,但“以文证人”或“以人证文”,依然是有效的文学研究路径。

在细读式批评中,联系作家本人、社会背景,对深入、准确地理解文本,是有益而无害的。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篇名句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慎终如始,。

(《老子》四章)(2)携来百侣曾游,。

(《·长沙》)(3)苏洵《六国论》中的“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四句,描写了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

二、语言文字运用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读懂“新中式”热度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传承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一定能让服饰之美绽放新光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①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②越来越多的“国潮”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③“国潮”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3.为弘扬汉服文化,学校某社团拟举办“汉服秀”,小金草拟了一段汉服推介发言稿,发言稿中的画线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大家好!即将粉墨登场[甲]的服饰是马面裙。

马面裙原是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改良后的马面裙百花齐放[乙],兼顾传统与时尚,深受年轻人的追捧。

时下穿着马面裙出游,总能引来旁人侧目而视[丙]。

中华传统服饰种类不一而足[丁],敬请各位期待接下来的精彩演出。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变迁【摘要】【关键词】传统文化 ______ 社会学仁孝忠①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进程颠覆了传统中国所构建的文明秩序,即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体系。

围绕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学术史以及思想史的研究进行了诸多讨论,这里不再赘言。

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结合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相关社会学经验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模式。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2)请分析下列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写作1. 记叙文题目:一件难忘的事2. 议论文题目: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3. 说明文题目: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四、综合运用1. 诗歌鉴赏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题目:《登鹳雀楼》2. 名著导读题目:《红楼梦》3. 口语交际情景:你和同学在讨论一部电影。

4. 综合性学习主题:环保五、附加题1. 请简述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特点。

2. 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看法。

六、课外拓展1. 请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2. 请分享一次你参加过的课外活动,并谈谈你的收获。

3. 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得文字,回答问题蝉得卵法布尔普通得蝉喜欢在干得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得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就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得小枝。

它找到适当得细树枝,就用胸部得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这些小孔得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得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就是一个昆虫得很好得家庭。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就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得危险。

必须有大量得卵,遭到毁坏得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我经过多次得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就是什么。

这就是一种极小得蚋,蝉与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得怪物。

蚋与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与身体成直角。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

这真就是蝉家族得大灾祸。

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我曾瞧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得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得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虽然蝉得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得卵放进去。

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得卵,把蝉得卵毁坏。

这种成熟得蚋得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得家族。

这可怜得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它得大而锐利得眼睛并不就是瞧不见这些可怕得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得本能来拯救它得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得孵化。

开始很像极小得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得树枝——这就是比较困难得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得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得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得爪能够开合自如。

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

它在这里为将来得出世做准备。

我瞧到得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得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

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得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

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

它开始投入严肃得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

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得岩石上,或车辙得污水中,或不毛得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得粘土上。

这个弱小得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得地方。

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得危险。

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

没有疑问,许多就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得地点,用前足得钩扒掘地面。

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得蝉得地下生活,至今还就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得时间我们就是知道得,大概就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得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得苦工,一个月阳光下得享乐,这就就是蝉得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得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得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得翅膀,沐浴在温暖得阳光中。

什么样得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得刹那欢愉呢?1.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得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得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得理由。

2、.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得含意。

(1)它竟不能改变它得本能来拯救它得家族。

(2)它开始投入严肃得实际生活中了。

3.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得苦工,一个月阳光下得享乐,这就就是蝉得生活。

”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4.本文就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1、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语得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得一项得就是(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 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为构第.. D求胜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得词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得一组就是( )A周乃.去,客密州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B周为.条二十余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即用者C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D每.诏尚食具膳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下列各句括号中就是补出得省略成分,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周乃去,客(于)密州 B 至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家C太宗怪问(于)何 D时誉归(于)之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得一组就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A①④⑥ B 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得一项就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得赏识,于就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得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就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她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得声誉。

岑文本认为她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她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瞧护,并让太子亲自为她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得名声。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三、情景默写(1)《诗经•氓》中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得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一世之雄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长矛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3)荀子在“学与思”上认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得紧张气氛与危急形式,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得一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极言生命短暂渺小得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面成语意思1、有教无类:2、山高水低:3、差强人意:4、挂一漏万:5、善贾而沽:6、杳如黄鹤:7、曲高与寡:答案:1、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得筛选与概括能力。

要回答出“蝉得一个月得阳光下得享乐,要经过漫长得等待”,答案要从全文中去寻找。

答案: 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得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得黑暗苦工。

(或:蝉从产卵到成虫得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得阳光生活)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有丰富含意得重点语句得体会。

答案要注意结合语境去分析、探寻。

2、答案: (1)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得习性,面对外敌得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得家族。

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得不理解与同情心。

(2)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粘土、天冷藏身与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得种种危险与困难。

意思对即可。

3、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在全文中得作用。

一般从两个方面去回答:内容上与结构上。

答案: 从结构讲,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得说明,收束全文。

从作者得感受讲,这句话在概括蝉得一生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得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得历程得感叹、同情与怜爱。

4、解析: 本题考查文体得特点,要求考生掌握不同得文体所具有得不同特点。

答案: 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通俗性(口语);拟人化手法。

举例(略)。

答出两点即可;学生如有其她理解且合理也可。

二、文言文1、 A(内心悲愤不已。

)2、 D(A于就是,连词; B替,给,介词; C就,副词;D 常常、经常;/每逢,每次。

)3、D(没有省略。

)4、B 个性; 不为人所理解得表现; 不就是才德。

)5、C( A马周就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就是去做官; B三百匹丝帛就是赏赐给常何得; 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6、(1)赵仁本推崇她得才气,给她准备了很多行装,让她进关。

(2)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就是博州茌平人。

她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

她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得人都认为她不讲究小节,瞧不起她。

武德年间,州里得助教一官无人,她补职任官,事情治理行不好。

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她,马周于就是离去,客居到密州。

赵仁本推崇她得才气,给她准备了很多行装,让她进关。

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就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得主人不照顾她,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