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2.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2.3有理数的乘除运算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2.理解倒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倒数.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计算乘法.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一、导入新课问题1:指名学生计算:(-2)+(-2)+(-2).问题2:你们知道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吗?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内进行的?(非负数)问题3: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与小学所学的运算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教师: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的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符号的确定,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二、探究新知1.有理数乘法法则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 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 cm,预计经过4天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经过4天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3+3+3+3=3×4=12(cm);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3)+(-3)+(-3)+(-3)=(-3)×4=-12(cm).(1)课件出示: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 m的速度向东爬行2 min,那么它现在位于原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引导学生用乘法来解答:3×2=6.①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边6 m处.(2)把上述问题变为:小虫以每分钟3 m的速度向西爬行2 min,那么结果有何变化?引导学生用乘法来解答:(-3)×2=-6.②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6 m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上面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得出: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总结: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教师:应用此结论计算3×(-2),(-3)×(-2),(-3)×0,3×0.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教师强调:“同号得正”中正数乘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50页“随堂练习”.2.计算:(1)9×6;(2)(-9)×6;(3)3×(-4); (4)(-3)×(-4).【答案】2.(1)54(2)-54(3)-12(4)12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倒数?2.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55页习题2.3第1,2题.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在小学数的乘法运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关键是把中学引入负数后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由于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因而它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乘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实质,掌握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掌握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2.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3.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重点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的运算律,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难点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一、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2.小学时大家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计算(-5)×89.2×(-2)的过程能否使用简便方法.这样做有没有依据.小学里数的运算律在有理数中是否适用?2.导入运算律:(1)通过计算①5×(-6),②(-6)×5,比较结果得出5×(-6)=(-6)×5.(2)用文字语言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3)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ba.这里的a,b表示有理数,讲解“a×b→a·b→ab”的过程.(4)分组计算,比较[3×(-4)]×(-5)与3×[(-4)×(-5)]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结合律.用文字语言归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c=a(bc)(5)全班交流,规范乘法结合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6)分组计算、比较,5×[3+(-7)])与5×3+5×(-7)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用文字语言归纳: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c)=ab+ac(7)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d)=ab+ac+ad(8)确定下列积的符号,试分析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之间有什么规律?2×8×(-0.5)×(-7),2×(-3)×(-0.5)×(-7),(-2)×(-3)×(-0.5)×(-7).当负的乘数个数为奇数时,积为________;当负的乘数个数为偶数时,积为________.结论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决定;结论2:有一个乘数为0,则积为________;用两种方法计算:(13+14-16)×12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52页“随堂练习”第1、2题.2.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1)(-4)×8=8×(-4);(2)[(-8)+5]+(-4)=(-8)+[5+(-4)].【答案】2.(1)乘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乘法的运算律2.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规律五、课后作业教材第55页习题2.3第3,7题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变式练习,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算律的使用场景,加深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第3课时有理数的除法1.通过类比小学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归纳总结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一,能理解有理数除法法则,感受类比思想,发展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二,熟练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发展从大量事实概括法则的能力.重点正确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更简便的方法求商.一、导入新课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个数乘以3等于12,这个数是多少?如何列算式表示?一个数乘以-3等于-12,这个数又是多少?如何列算式表示?根据学生所列算式,引出本节课题:第3课时有理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1.讨论探究,归纳分类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卡片讨论有理数的除法有几种情况,并进行分类.六种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同号;正数÷负数,负数÷正数,异号;0÷正数,0÷负数,0除以任何非0的数.2.计算猜测,探究法则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完成以下问题: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猜测以下式子结果:8×9=________,72÷9=______;2×(-3)=________,(-6)÷(-3)=________;(-4)×(-3)=________,12÷(-4)=________;(-1)×4=________,(-4)÷4=________;0×3=________,0÷3=________;(-10)×0=________,0÷(-10)=________.3.观察探究,总结法则问题1:小组合作,观察各组商的符号及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有何关系,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并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问题2:想一想被除数是0的情况下,除法法则是什么?板书: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提醒学生注意:0不能做除数.4.举例示范,理解法则例1.计算:(1)(-15)÷(-3);(2)(-0.75)÷0.25;(3)7÷(-63);(4)0÷(-13 49).板书:解:(1)(-15)÷(-3)=+(15÷3)=5;(学生尝试完成第(1)题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步骤:)步骤:①判断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绝对值相除.注意:负数在有理数运算中一定要加上括号.(2)(-0.75)÷0.25=-(0.75÷0.25)=-3;(3)7÷(-63)=-(7÷63)=-19 ; (4)0÷(-1349 )=0.5.趁热打铁,熟练法则(1)(-64)÷4;(2)36÷(-9);(3)0÷(-16).(一名学生成果展示,并讲解这三道题,教师及时鼓励学生). 问题3:对于有理数的除法还有其他解法吗?6.法则再探,柳暗花明计算:(男生做除法题,女生做乘法题)(1)1÷(-25 )与1×(-52 );(2)0.8÷(-310 )与0.8×(-103 );(3)(-14 )÷(-160 )与(-14 )×(-60).比较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除法的又一个法则并板书: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并且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非负数范围内成立的法则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成立,除法的两个法则本质上是一致的.7.举例示范,理解法则例2.计算:(1)(-18)÷(-23 );(2)16÷(-43 )÷(-98 );(3)(-15)÷(-15 )÷(-2).学生尝试完成此题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步骤:①除号变为乘号;②除数变为倒数;③确定符号,绝对值相乘.本例的目的是巩固转化的思想,在书写上与例1有区别,突出了先转化再计算的思想.8.两个有理数相除,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方法二、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说说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何选择法则使计算更简便呢?如(-78)÷3运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简便;425 ÷(-35 )用上述________种方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总结:根据算式中所给数的不同合理选择法则,整数的除法先确定符号,再把两数绝对值相除;有分数或小数参与的运算,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确定结果符号后再计算,一般情况下这样做会比较简便,学生做题时可有目的地选择方法.三、课堂练习计算:(1)(-18)÷6;(2)(-1)÷(-1.5);(3)(-3)÷(-25 )÷(-14 );(4)(-12)÷(-112 )÷(-100).【答案】(1)-3 (2)23 (3)-30 (4)1.44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有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3.计算有理数除法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55页习题2.2第4、6题.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课本的引例作为探究除法法则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并讲清楚除法的两种计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计算.(2)分数除法,或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数的运算1.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3.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加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2. 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3.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进行证明。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概念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方法的掌握;3. 通过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理解。

1.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2. 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减法概念;2.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3.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律。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2. 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3.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的运算律,并进行证明。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概念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3. 通过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律的理解。

1.3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2.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概念;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3.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2.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3.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进行证明。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概念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运算方法的掌握;3. 通过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 2.7.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

七年级数学上册 2.7.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倒数的概念.2.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感悟中小学乘法运算的区别通过体验有理数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3.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过程,符号法则及法则的理解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观察教科书P 9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问题: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1)甲水库每天升高3厘米怎么表示?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四天第三天 第二天 第一天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2)乙水库每天下降3厘米怎么表示?(3)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分别怎么表示?(4)四天后乙水库水位的变化量分别怎么表示?处理方式:学生在观察多媒体图片的基础上,结合正负数的知识独立完成1、2两个小题;结合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完成第3、4小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加法转化为乘法:3+3+3+3+3=3×4=12,(-3)+(-3)+(-3)+(-3)=(-3)×4=-12.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入了本课的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活动内容1:(一)异号两数相乘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3)×3=;(-3)×2=;(-3)×1=;(-3)×0=.问题:1.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积的正负号与因数的正负号有什么关系?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3.一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样变化?处理方式:四道小题可以让学生口答完成(-3)×3=-9;(-3)×2=-6;(-3)×1=-3;(-3)×0=0.问题中前两个是对异号两数相乘法则的总结,让学生在分组讨论,达成共识,完成知识升华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因数绝对值的积;第3个问题是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活动内容2:(二)同号两数相乘你能写出下列结果吗(-3)×(-1)=;(-3)×(-2)=;(-3)×(-3)=;(-3)×(-4)=.问题:1.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积的正负号与因数的正负号有什么关系?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3.对比前面一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处理方式:学生可以类比活动一独立完成.活动内容3:1.学生归纳法则(1)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2)积的绝对值等于.(3)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2.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处理方式:结合活动一、活动二,小组内交流完成问题1;师生交流完成问题2.突破本课难点.活动内容5 :填空:(1)(-5)×(-3)同号相乘(-5)×(-3)=+()______得正5×3=15把绝对值相乘(-5)×(-3)=+15;(2)(-7)×4__________(-7)×4=-()___________7×4=28__________(-7)×4=__________.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再确定积的 _____________.处理方式:(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里一方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只有一个或两个条件得不到三角形全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又让学生学生获得方法,为后继的学习积累经验.三、精讲例题,内化知识活动内容1:(一)例题精讲(1)例1 计算:⑴(-4)×5;⑵(-5)×(-7);⑶(38-)×(83-);⑷(-3)×(13-).处理方式:这四个例题,示X讲解第一个小题,明确步骤:一观察、二符号、三计算;规X书写.第2、3、4小题由学生黑板板书,班级分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找出不足,纠错改正,激发兴趣. 完成例题后归纳得到: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你们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3与13互为倒数,38-与83-互为倒数.但要注意:引出有理数的互为倒数的概念的同时,要注意与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比较,避免产生混淆错误,并注意本节课不讨论如何求倒数的问题.(2)例2 计算:⑴(-4)×5×(-0.25);⑵(35-)×(56-)×(-2).处理方式:点名由学生分析,注意运算顺序和简便算法,有学生分组完成,纠错改正.活动内容2:(二)巩固提高问题:教科书第51页“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处理方式: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点名学生代表回答: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零.活动内容3:(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1.判断题,你能看出下面有错误码?(-314)×(-2)=-(341×2)=-321.2.选择题(1)如果a×b=0,则这两个数()A、都等于0,B、有一个等于0,另一个不等于0;C、至少有一个等于0D、互为相反数(2)已知-3a是一个负数,则()A、a>0B、a<0C、a≥0D、a≤0(3)两个有理数和为0,积为负,则这两个数的关系是()A、两个数均为0B、两个数中一个为0C、两数互为相反数D、两数互为相反数,但不为03.抢答题6×(-9)= (-6)×(-9)=(-6)×9= (-6)×1=(-6)×(-1)= (-6)×(-1)=(-6)×0= 0×(-6)=(-6)×0.25 = (-0.5)×(-8)=4.填空题:用“>”“<”“=”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____0.(2)如果a<0 b>0, 那么a·b____0.(3)如果a>0,那么a____2a.(4)如果a<0,,那么a____2a.处理方式:学生刚开始训练时注意板书格式,要注意格式归X,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设计意图:例题先由教师示X性板书,向学生说明解题的格式与步骤,再由学生独立完成.所以处理例题不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模仿,而是要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教师提前应预料到学生容易出现哪些错误,但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错误,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例题后,我及时设计一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而且积累解题经验,发展他们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四、归纳总结,感悟收获问题:能力.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同时也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收获的快乐.实现不同的发展.五、达标检测,反馈提高A 组:1.(2014,某某随州)与-3互为倒数的是( )A .13-B .-3C .13D .3 2.(2014,某某某某)计算(-4)×(-12)=. 3. 计算:(1)23)8(⨯-; (2))91()2.1(45-⨯-⨯; (3))100()121()12.0(-⨯-⨯-. 4.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B 组:a 、b 为有理数,请根据下列条件解答问题:(1)若ab >0,a +b >0,则a 、b 的符号怎样?(2)若ab >0,a +b <0,则a 、b 的符号怎样?(3)ab <0,a+b >0,a b >,则a 、b 的符号怎样?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设计意图:.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必做题:P51 知识技能第1、2、3题;选做题:P51 知识技能第4题.处理方式:作业布置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会到不一样的成功.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对有理数乘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知识,实现自身价值。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计算物体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小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回顾已有知识:复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法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中符号的判断方法,能够正确判断有理数乘法的符号。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 北师大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0.有理数的乘法(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且知道a×a 记作a²,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意义,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概念,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通过实际计算,发现和记忆底数为10的幂的特点以及底数为0或1的幂的特点.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现实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第四环节:特例归纳,符号法则;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现实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活动目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体会细胞分裂的述度非常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乘法运算计算五小时一个细胞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这个过程不要一次完成,而应让学生仔细分析,逐步完成,并依次类推,如果一次分裂成2个,第2次分裂成2×2个,第三次分裂成2×2×2个.因为五小时要分裂十次,所以第十次分裂成2×2×2………×2×2个.得到这个结果时要指出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速度非常快的事实.二是要指出这种表示方法很复杂,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210,表示1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活动内容:1.归纳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符号表示法,定义乘方运算的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教案

二、例题:
三、小结:
促进了学 生的表达 与交流,为 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课件展示 归纳使知 识更系统 化,便于学 生记忆。
理数的乘
(raciprocal),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教师追问:同学们你知道怎样求一个的道数吗? 1.非零整数——直接写成这个数分之一 2.分数——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再求
法法则解 决两个例 题,且明确 倒数的定 义在有理 数范围内
例 2:(3)(-4)×5 ×(-0.25)(从左向右依次运算)
仍有意义。
(4)( 3)( 5)( 2)
5
6
[(3 5)] (2) 56
1 (2) 2
1
根据上面例题,教师提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 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多少? 积的符号又负数的个数确定,若是奇数,结果为负, 若是偶数,结果为正 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 0 3、出示课件: 试一试 :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加法法则引出有理数的乘法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 、对比、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
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复习巩固加减运算,逐步把学生牵引到对较复杂数据的
目标 灵活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折 线统计图确实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1、11 8 1 (1) 4 22 2
11 8 1 4 22 2
1 2
2、0×(-3) ×(-4) ×(-5) ×(-6)
=0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 0
课堂 1、两个数的积为正,那么这两个数( C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 7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 7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考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方法导引:(1)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2)当几个因数中有一个为0时,不用再判断符号,直接得0. 3、总结提升:(1)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因数的符号确定,同号(++,或--)得正,异号(+-或-+)得负。

(2)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是0.(3)1乘任何数得原数,-1乘任何数得原数的相反数。

4、题型解析:例1 (1)已知两个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B、a+b>0C、ab<0D、b-a>0(2)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积是()A 、正数B 、负数C 、非正数D 、非负数 (3)计算3×(-2)的结果是(4)计算 ①-2×(-5) ②34×(83-) ③-3×0 ④(-312)×(-3)考点二:倒数1、定义: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54和45,-7和71-互为倒数。

2、 求法: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在求倒数;求整数的倒数时,先把整数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在求倒数。

3、辨析:(1)0没有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3)若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成绩为1.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和-1. 4、题型解析:例2 (1)有理数51-的倒数为( )A 、5B 、51C 、-51 D 、-5 (2)2017的倒数为( ) A 、20171 B 、2017 C 、-2017 D-20171(3)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是 ,倒数是其本身的是 。

(4)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3,求:cd m ba -++35的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2.7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2.7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1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7节“有理数的乘法〞2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也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形式可以写成乘法形式〞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可以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乘法法则进行归纳总结;而本节课要为接下来的“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所以对符号的处理尤为关键。

2 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与归纳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与归纳3 教学目标〔1〕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判断结果的正负〔2〕通过类比、找规律的方法,体会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4 教学设计环节1 类比发现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设计】通过水库这个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列出正数×负数的算式,初步感知符号对结果的影响。

环节2 探索规律【设计】一正一负两数相乘有实际情景作为载体,两个负数相乘的情景学生较难理解,从找规律的角度来解释学生更容易接受。

一正一负、两负相乘都可在规律中寻找答案,并能将与0相乘的情况也列出。

环节3 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设计】归纳法则,使学生对运算算理和方法固定化。

环节4 应用提升【设计】简单运用乘法法则,再次稳固符号对结果的影响;将倒数的概念扩大到有理数范围,能快速说出任意有理数的倒数;能进行2个以上有理数的计算,并能快速判断结果的正负。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温度连续变化的情况?”比如,今天温度先上升了3℃,然后又下降了3℃,那么最终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乘法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有理数乘法的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这一规律。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但感觉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巩固这一概念。
此外,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有理数乘法模型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从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课堂总结环节,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一点,让学生在总结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2.7.1有理数的乘法。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乘法法则,进而总结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教材还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对有理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处理有理数乘法时,可能会受到实数乘法的影响,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实数乘法和有理数乘法的区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本质,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有理数乘法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并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制作含有实例、练习题的PPT。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数乘法和有理数乘法的区别。

2.7.1有理数的乘法(一)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7.1有理数的乘法(一)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7.1 有理数的乘法(一)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与特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板书、教学示例、黑板、彩色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黑板上的题目“已知 (-2)×(-3) 的结果是多少?”来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负数相乘的特点。

2. 新课讲解(15分钟)首先,给出两个正数相乘的情况,例如3×5,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概念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

然后,给出两个负数相乘的情况,例如 (-2)×(-3),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计算并解释结果。

接下来,引入有理数相乘的规则和特性。

规则1:正数与正数相乘得到正数,即正× 正 = 正;规则2:负数与负数相乘得到正数,即负× 负 = 正;规则3:正数与负数相乘得到负数,即正×负 = 负;规则4:负数与正数相乘得到负数,即负× 正 = 负。

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规则,并与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

3. 拓展探究(15分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

在黑板上写出以下乘法表达式,让学生用加法的概念进行计算: 1. 3 × (-2); 2. (-4) × (-6); 3. (-5) × 2; 4. (-3) × 7。

通过学生的计算和解释,引导他们找出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加深对有理数乘法规则的理解。

4. 讲解归纳总结(10分钟)回顾学生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的表现,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并对规则进行简单的说明和解释。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有理数乘法运算规则。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7 有理数的乘法〔 1〕教课方案课题教课目标要点难点剖析及突破措2.7 有理数的乘法课时1课型新讲课〔1〕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认识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根基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那么,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那么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娴熟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察看、剖析、归纳及运算能力;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要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那么.打破举措:分层次教课,解说、练习相联合。

施教具准备2.7 有理数的乘法〔 1〕板书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设计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教课过程上课时间:〔包含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教课、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1〕察看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剖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议论思虑如何解答.〔2〕假如用正号表示水位上涨,用负号表示水位降落,议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活动目的:培育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守信息的能力,感觉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获得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进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活动本卷须知:在以上活动〔1〕中可获得“甲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上涨12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降落12厘米. 〞关于这个算法和结论学生是没有疑义的,但对活动〔2〕中获得“乙水库水位每日降落3厘米,记作-3厘米,4天后水位变化总量为〔-3〕 +〔-3〕+〔-3〕+〔-3〕=〔-3〕×4=- 12厘米,〞的意义是“水位上涨-12厘米〞会产生疑义,教师应不失机机地复习负数的相关知识,解说“水位上涨-12厘米〞与“水位降落12厘米〞是等价的.第二环节:研究猜想,发现结论活动内容:〔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能够写成算式〔-3×4〕=-12,那么以下一组算式的结果应当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虑:〔-3〕×3=_____;〔-3〕×2=_____;〔-3〕×1=_____;〔-3〕×0=_____.〔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经过察看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色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而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3〕×〔-1〕=_____;〔-3〕×〔-2〕=_____;〔-3〕×〔-3〕=_____;〔-3〕×〔-4〕=_____.活动目的:以算式求解和研究问题的形式指引学生逐渐深入的察看思虑,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经过对两组算式的察看,归纳,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活动本卷须知:〔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经过察看思虑,亲自经历感觉乘法法那么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沟通中相互增补,完美结论. 但在实质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许表达不正确,不全面,关于这些问题,教师绝不可以求全责怪,而应谆谆教导,趁势指引,帮助学生尽可能精练正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忧时间缺少而取代学生直接表述法那么.〔2〕展现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察看特色,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考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针对上一环节研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 进行考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达成 .4×〔-4〕=_____;4×〔-3〕=_____;4×〔-2〕=_____;4×〔-1〕=_____;(- 4〕×0=_____ ;(- 4〕×1=_____ ;(- 4〕×2=_____ ;(- 4〕×〔-1〕=_____ ;(- 4〕×〔-2〕=_____ .活动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由于它是合情推理的必需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获得的结论不必定合适一般状况,因此要加以考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 同时,考证的过程自己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那么的练习和熟习过程.活动的本卷须知:〔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课中应当设计这个环节,的确让学生体验经历考证过程.〔2〕本环节的要点是考证乘法法那么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那么计算. 因此在考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那么计算,又要加法法那么计算,真实表达考证的作用和过程.〔3〕在用乘法法那么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同样,都是先确立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 此外还应注意:法那么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够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第四环节:运用牢固,练习提升活动内容:〔1〕教科书第75页例1.计算:⑴〔-4〕×5;⑵〔5-〕×〔-7〕;⑶〔- 3÷ 8〕×〔- 8÷ 3〕;⑷〔-3〕×〔-1÷ 3〕;〔2〕教科书第75页例2. 计算:⑴〔-4〕×5×〔-0. 25〕;⑵〔-3÷ 5〕×〔-5÷ 6〕×〔-2〕;〔3〕教科书第76页“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如何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4〕教科书第52 页“随堂练习〞. 计算:⑴〔- 8〕× 21÷4;⑵ 4÷ 5×〔-25÷6〕×〔-7÷ 10〕;⑶ 2÷ 3×〔- 5÷4〕;⑷〔-24÷ 13〕×〔-16÷ 7〕× 0× 4÷ 3;⑸ 5÷ 4×〔- 1.2 〕×〔- 1÷ 9〕;⑹〔-3÷ 7〕×〔-1÷ 2〕×〔-8÷ 15〕.活动目的:对有理数乘法法那么的牢固和运用,练习和提升.活动的本卷须知:〔1〕例题解说板书时,要注意格式归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原因,运算娴熟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原因;〔2〕在计算完例1的⑶⑷小题后,引出有理数的互为倒数的观点的同时,要注意复习互为相反数的观点,防备产生混杂错误,并注意本节课不议论如何求倒数的问题;〔3〕例2讲解以后,要启迪学生达成"议一议"的内容,鼓舞学生经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察看剖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以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察看发现规律,而不该取代学生达成这个任务〔-1〕×2×3×4=_____;〔-1〕×〔-2〕×3×4=_____〔-1〕×〔-2〕×〔-3〕×4=_____;〔-1〕×〔-2〕×〔-3〕×〔-4〕=_____;〔-1〕×〔-2〕×〔-3〕×〔-4〕×0=_____.经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察看,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 只需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 自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需理解会用即可.第五环节:讲堂小结活动内容:用发问的方式由学生达成讲堂小结. 如“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或“有理数乘法法那么如何表达?〞或“有理数乘法法那么的研究采纳了什么方法?〞等等.活动目的: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参加意识. 鼓舞学生展现自我.活动的本卷须知:学生小结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阻碍或表达不流利,但只需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那么不用重申正确记忆,而应鼓舞学生勇敢讲话,同时教师可用正确的语言合时的加以复述第六环节:部署作业活动内容:教科书第53 页,知识技术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活动目的:复习牢固检测本节知识,训练运算技术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本卷须知;对知识技术1的计算,应要修业生对每一步的原因要写出来,以牢固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此后的计算可省去原因.教课后记学生娴熟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7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7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优秀教案

2.7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1.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2×3,6×23,……,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2.计算下列各题:(1)5×6; (2)3×16; (3)32×13; (4)2×234; (5)2×0; (6)0×27. 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计算:(1)5×(-9); (2)(-5)×(-9);(3)(-6)×(-9); (4)(-6)×0;(5)(-13)×14. 解析:(1)(5)小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3)小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4)小题是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解:(1)5×(-9)=-(5×9)=-45;(2)(-5)×(-9)=5×9=45;(3)(-6)×(-9)=6×9=54;(4)(-6)×0=0;(5)(-13)×14=-(13×14)=-112. 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探究点二:求一个数的倒数【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34; (2)223;(3)-1.25; (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解:(1)-34的倒数是-43;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8;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4)5的倒数是15.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a +bm-cd +|m |的值. 解析:根据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可得a 与b 、c 与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1)当m =6时,原式=06-1+6=5;(2)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 -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应用性问题小红家春天粉刷房间,雇用了5个工人,干了3天完成;用了某种涂料150升,费用为4800元,粉刷的面积是150m 2.最后结算工钱时,有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按工算,每个工100元;(1个工人干1天是一个工);方案二:按涂料费用算,涂料费用的30%作为工钱;方案三:按粉刷面积算,每平方米付工钱12元.请你帮小红家出主意,选择哪种方案付钱最合算(最省)?解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解:第一种方案的工钱为100×3×5=1500(元);第二种方案的工钱为4800×30%=1440(元);第三种方案的工钱为150×12=1800(元).答:选择方案二付钱最合算(最省).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比较得出最省的付钱方案.三、板书设计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2.7.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理解有理数乘法,会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研究:自学教材p49-51,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创设情境议一议(-3)×4=-12 (-3)×3=_____;(-3)×2=_____;(-3)×1=_____;(-3)×0=_____.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3)×(-1)=______;(-3)×(-2)=______;(-3)×(-3)=______;(-3)×(-4)=______.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

结论:这样有理数乘法怎么乘呢?(二)课中展示:例题解析计算 (1)()5)10(-⨯- (2)41158⨯- (3) 06⨯-(4)⎪⎭⎫⎝⎛-⨯-313(5)⎪⎭⎫⎝⎛-⨯⨯-3102.1)34(分析: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带分数相乘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乘时,要统一成分数或小数。

在第(4)题的基础上,给出倒数的概念: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 2.7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2.7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教案
例2 (1)(-4)×5×(-0.25);(2)(-3/5)×(-5/6)×(-2).
做一做2:课本P51页随堂练习1;
四、反思
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布置作业
习题2.10知识技能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 时 教 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二、探究问题
问题1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4天升高了多少厘米?3+3+3+3=3×4=12(厘米)
问题2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下降了多少厘米?
(-3)+(-3)+(-3)+(-3)=(-3)×4=-12(厘米)
议一议:(-3)×4=-12;(-3)×3=;(-3)×2=;(-3)×1=;(-3)×0=;
有理数的乘法
课 题
2.7.1有理数的乘法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分析
重 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
1.计算(-2)+(-2)+(-2).
2.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3.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甲水库
乙水库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
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3+3+3+3
=3×4
=12(cm)
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3)+(-3)+(-3)+(-3)
=(-3)×4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5;
你还能怎样计算呢
(1)(-4)×5×(-0.25); (2) ×(-2).
解:(1) 原式=+(4×5×0.25)
=+(20×0.25)
=5;
两个负因数,所得积为正数
三个负因数,所得结果为负数
议一议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②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
①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
解:(1)原式= ;
(4)原式=0.
3.把下图中第一个圈内的每个数分别乘-3,将结果写在第二个圈内相应的位置.
3.33.1-2.2-3.1
×(-3)
-9.9-9.36.69.3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Biblioteka 与0相乘,积仍为0.甲水库
乙水库
=(-3)+ (-3) + (-3) + (-3)
(-3)×4
=-(3+3+3+3)
=-12
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议一议
(-3)×4= -12(-3)×3=_____,(-3)×2=_____,(-3)×1=_____,(-3)×0=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学会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方法与技巧。

2、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符号变化的理解及积的符号的确定;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上我们学校上星期成功兴办的体育节吗(出示幻灯图片)在开幕式上,每个班级都接受了检阅,展示了一中的风彩!如果每班平均有30人接受检阅,全校共有40个班级,那么共有多少学生接受了检阅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算式)如果我将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改变符号,让学生猜一猜结果。

(教师在将这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刚才同学说的得数对不对呢,其理由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一起探索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教师板书)二)提出问题出示自学指导:1、阅读教材P60 ,分析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讨论思考如何解答?2、小组探索交流:你是如何得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的?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法则3 、组内小组成员互相出题目,验证你的结论。

4、自学例题,总结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理解倒数的概念,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知识作以区别。

三)解决问题1、通过自学,汇报学习效果&z=&tn=baiduimagedetail&word=%D3%D0%C0%ED%CA%FD%B3%CB%B7%A8%CB%AE%BF%E2%C9%CF%C 9%FD%CF%C2%BD%B5%CD%BC%C6%AC&in=4663&cl=2&lm=-1&pn=9&rn=1&di=365&ln=1988&fr=&fm =hao123&fmq=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 &objURLhttp%3A%2F%&fromURLhttp%3A%2F%&W264&H168(1)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解答: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注意:在以上活动中可得到“甲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上升12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下降12厘米.”对于这个算法和结论学生是没有疑义的,但对活动(2)中得到“乙水库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记作-3厘米,4天后水位变化总量为(-3)+(-3)+(-3)+(-3)=(-3)×4=—12厘米,”的意义是“水位上升-12厘米”会产生疑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复习负数的有关知识,解释“水位上升-12厘米”与“水位下降12厘米”是等价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优秀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优秀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内容结构特点本章是在小学非负有理数知识的基础上引进负数的.首先介绍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并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知识的引入注重从实际情境入手,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归纳的方式,寻求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和运算律,通过探索规律的方式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和运算律,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通过24点游戏的设立,训练基本运算能力,培养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既使学生解脱了繁杂的运算,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字规律的能力.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数是学习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本章是初中阶段对数学习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术数,积累了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基本的运算能力,本章将进一步探索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现实生活提供的问题背景,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猜想、验证、推理、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章内容在知识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概念,特别是有理数的分类、绝对值、相反数等的概念.(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探索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并熟练计算.(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4)应用有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2)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会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6)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教学建议第一,教师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有趣的情境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正数和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可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加深理解;第二,进行有理数运算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解题格式.在该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时应减少繁难的笔算,对于出现的繁杂运算,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第三,要重视应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能用运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赋予实际意义.1 有理数1课时2 数轴1课时3 绝对值1课时4 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5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7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8 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9 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10 科学记数法1课时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概念.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非负有理数的意义,对应用非负有理数表示生活中的量比较熟悉,并且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运算律,能规范条理地表述运算过程,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些都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都是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的,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计说明教材例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动活泼,通过对该例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气氛中进行思考,既复习旧知,作好新知学习的铺垫,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进行思考、交流.阅读教材本节起始部分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你能很快地为这两个队排一下名次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排名次的依据可能不唯一,如:数笑脸的个数、计算总得分等,只要学生能充分思考,正确表达出排名次的依据,就进行表扬.问题2:在完成表格后,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填“答错题的得分”这一栏,发现“-3”“-2”,这种数字是我们没有学过的数,它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义?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教学说明以上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以问题为载体,自然理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问题1和问题2对于开拓学生解题思维有很大帮助,使个性化思维得到鼓励和发展,同时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实践证明,该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引入了新课.二、讲授新课1.达标导学,初探新知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看到,生活中的有些量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能表示了,这些比0小的数,可以用带有“-”的数来表示.比如-10,我们读作“负10”.对于比0大的数,我们用带有“+”的数来表示.如+10,读作“正10”.注意:“+”常常可以省略.问题:“-”可以省略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可以省略.“+”和“-”是表示数的性质符号,“-”省略了,数的性质就改变了.2.小组讨论,理解新知生活中你见过带有“-”的数吗?设计说明安排这一活动的目的,主要为了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并在寻求实例的过程中体会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展开讨论.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于海平面的高度与海拔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等等.像5,1.2,2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 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如-10,-3,…问题1:正数和负数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关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观察、归纳、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怎样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正、负数的数感.问题2:0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甚至有的学生无法回答,这里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引入负数以后,“0”的意义就不仅仅表示“没有”了,它还是正、负数的分界,是“基准”.问题3:带“-”的数一定是负数吗?该问题学生回答有一定困难.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认为带“+”的数就是正数,带“-”的数就是负数.如-a 不一定是负数.但此处不易引申太多.3.例题处理,巩固新知设计说明通过例题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表达出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同时,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基准都必须为0.教材实例(例题):问题1:在以上3道题中正数、负数分别表示什么量?问题2:每道题的基准分别是什么?问题1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习惯上人们经常把零上的温度、上升的高度、向东的行程等规定为正的,而把零下的温度、下降的高度、向西的行程等与前面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问题2要求学生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基准都必须为0,如第1小题的基准为转盘静止不动,第2小题的基准为一只乒乓球的标准质量,第3小题的基准为10 kg.练习题组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在例题讲解完成后及时补充练习,同时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规范书写格式,包括正、负数的书写及填空题的单位.通过该练习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地书写.练习完成后教师可提问学生各题中互为相反意义的量分别是什么?基准分别是什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本节的重点.(1)海平面上的高度记为正,海平面下的深度记为负,则海平面下150米记作________;(2)盈利100元记作+100元,那么亏损100元记作________;(3)如果零上5 ℃记作+5 ℃,那么零下5 ℃记作________;(4)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吨,那么运出3.8吨应记作________;(5)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_,物体原地不动记为________;(6)向南走-4米,实际上是向________走了________米.4.小组活动,再探新知现在大家分组活动,列举我们已学过的数,然后将列举的所有数适当地分成几组,并说明这样分组的理由.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按定义)⎩⎪⎨⎪⎧ 整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按性质)⎩⎪⎨⎪⎧ 正数⎩⎪⎨⎪⎧ 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数⎩⎪⎨⎪⎧ 负整数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设计说明有理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该题组使学生充分理解有理数的分类.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数集里:3,-2,3.5,-23,0,-3.14,-10%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 教学说明本过程通过初探、理解、巩固、再探四个环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的探讨、交流、合作,自主地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同时练习题组的设计使学生的新知得到了及时地巩固掌握,教学效果良好.三、巩固提高设计说明通过三个练习,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易出错和模糊的概念从不同题型加以理解,掌握解题技巧.1.小学学过的小数是不是有理数?属于分类中的哪一类?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2)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3)一个整数不是正整数就是负整数;(4)一个分数不是正分数就是负分数.3.议一议:一种商品的标准价格是2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10%.(1)±10%的含义是什么?(2)请你算出该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3)如果以标准价格为标准,超过标准记作“+”,低于标准记作“-”,该商品价格的浮动范围又可以怎样表示?答案:1.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属于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2.第(1),(4)说法正确.3.(1)±10%的含义是在标准的基础上加价或降价的幅度不超过10%.(2)最高价格为200+200×10%=220(元);最低价格为200-200×10%=180(元).(3)因为220-200=20(元),200-180=20(元),所以这件商品加价或降价的幅度不超过20元,所以这件商品价格的浮动范围又可以表示为±20元. 中考链接:1.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小亮先向东走了8米,记作“+8米”,又向西走了10米,此时他的位置可记作( )A.+2米 B.-2米 C.+18米 D.-18米2.如果水库的水位高于标准水位3 m时,记作+3 m,那么低于标准水位2 m时,应记作( )A.-2 m B.-1 m C.+1 m D.+2 m答案:1.B 2.A教学说明本过程仍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展开.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练习1对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学生不能很好的说明理由,考虑到为避免喧宾夺主,教学时可视学生情况适当解释.四、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大家总结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1.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负数,学会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一对量,还知道了有理数都包括哪些数及其分类.2.我们还要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3.学生易困惑的地方:学生对于有理数的分类理解不是很好,易把两种分类混淆和重复,应通过判断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多加练习.评价与反思本节课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地自主探索交流的学习环境,四大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挖掘学生潜力,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互动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精神.教学时一直让学生处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交流讨论的状态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独特地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乘法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1)课时安排共()课时课程标准
49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课前作业
预习并完成随堂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节一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①.计算(-2)+(-2)+(-2).
②.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③.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④.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课中作业
环节二2、学生设疑问题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解:(-3)×2=-6(厘米).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课中作业
环节三
二.解疑合探
例: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②a=-3,t=2;
②a=3,t=-2;④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