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与检查方法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与检查方法作者:张力键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1期[摘要] 目的加强对膈疝的临床X线和C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或临床胃镜证实的膈疝患者的影像学征象,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6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在胸片上分别显示左侧膈肌抬高,膈上方见含气液平面的软组织肿块或纵隔及心影后含气液平面囊腔影;2例胸腹膜裂孔疝显示左侧胸腔内蜂窝状透亮影,与膈肌境界不清;2例胸骨旁裂孔疝显示左侧膈肌明显抬高,其上方可见气液平面。
11例钡餐及2例钡灌肠均显示部分胃、小肠或结肠疝入胸腔内。
CT检查13例中,11例食管裂孔疝,疝囊均经过膈肌食管裂孔疝入胸腔。
11例食管裂孔疝中6例胃底部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例大网膜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4例外伤性膈疝。
5例超声检查中3例探及胸腔内无回声区,且动态观察短时间内变化较大。
结论钡餐(泛影葡胺)或胸部上腹部CT扫描对膈疝的诊断及术前定位有重要价值,胸片及超声检查可作为发现病变及鉴别诊断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膈疝;钡餐检查;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三维重建技术;影像学[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123-02膈肌疾病中膈疝最常见,膈疝因其疝入的脏器不同、疝入脏器的多少及胃肠道疝入后检查时间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本文对2003年9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7例膈疝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像学诊断价值及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膈疝,男11例,女6例,年龄为出生后1周~88岁,平均44岁。
食管裂孔疝11例,胸腹膜裂孔疝2例,胸骨旁裂孔疝2例,创伤性膈疝2例。
14例摄胸部正侧位片,11例钡餐检查,2例钡剂灌肠检查,13例胸腹部CT检查,其中4例扫描前口服2%~5%的复方泛影葡胺溶液1000 ml,5例作超声检查,5例经手术治疗,3例作胃镜检查。
常见疝CT影像诊断
• 老年人发生腹股沟斜疝后,因其韧带坚韧, 血管硬化其发生嵌顿疝和绞窄的几率增加, 易发生肠坏死和中毒性休克。 • 并存疝:老年人虽以腹股沟斜疝多见但由于 Hesselbach三角薄弱,直疝发生率相对较高 ,且有腹股沟直疝、斜疝并存的可能文献报 告并存率为4%。
女性斜疝的特点
• 发生的嵌顿疝、滑动疝比率高:女性腹股沟 管狭小,所以发生嵌顿的几率高,而且易导 致嵌顿的子宫、卵巢、输卵管绞窄坏死,年 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由于反复嵌顿、慢性炎 症刺激等因素,女孩斜疝容易发生粘连并形 成滑动疝。据统计,女性滑动疝占腹股沟斜 疝12.5%,男性仅占0.9%。女孩滑动性疝的 临床特点有:发病年龄小,包块易脱出,外 环口较大而松弛,包块大、形态不规则,在 女婴及女童滑动疝中附件及子宫多见而且易 嵌顿,卵巢嵌顿时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 ,肠管嵌顿时则全身症状重。
• 当疝内容物经股环、股管的卵圆窝突出所形 成的腹外疝称为股疝
• 腹脏内脏自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
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直接脱出形成的疝,称为腹股沟 直疝
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股疝则位于腹股沟韧 带的下外方
•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 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 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 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 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 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 腹股沟斜疝疝囊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开 始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突出进入阴囊。 直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三角区直接 由后向前突,直疝多为管状囊袋,内容物多 为肠管、大网膜及肠系膜样结构,疝囊由腹 壁缺损或薄弱处呈管状向腹外突出,疝囊位 于精索或子宫韧带内侧
膈疝的X线诊断
膈疝的X线诊断【关键词】膈疝X线诊断膈疝随着意外事故及意外伤害发生的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及早诊断对其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X线检查在膈疝的诊断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现将近十年收治9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2例,胃疝入5例,其中1例并胃穿孔,结肠疝入4例,无左肝叶疝入,1例就诊半小时内,1例并发疝入器官穿孔血气胸致诊断困难。
2 讨论膈疝是在膈肌破裂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的早晚与膈肌损伤的程度及胸腹腔压力差改变时间及程度有关,发生部位以左侧为多,本组病例均发生于左侧,这主要与人体解剖结构,左侧腹腔内器官游走性大有关。
疝膈内容可为胃,结肠和左肝叶,本组病例4例为结肠疝入,5例为胃疝入,符合上述规律。
膈疝应力求尽早诊断,否则将造成疝入器官的绞窄穿孔,造成治疗上的困难,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或者病人死亡。
膈疝诊断单以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X线检查对于膈疝的诊断有其特殊的意义,结合本组病例,我们提出膈疝有如下X线诊断特点:2.1 胸透胸片X线表现特征①胸腔内出现密度不均的异常阴影,有较大囊状液气腔或多个囊状透光影;②纵膈明显向健侧移位;③胸腔阴影呈圆顶状,达3~4肋间;④膈肌轮廓部分变形,残缺或消失;⑤疝影随呼吸上下移动,随体位改变,结合有下胸及上腹部外伤史,呼吸困难及休克,气管向健侧移位,病例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诊断膈疝。
2.2 稀钡检查如病人并发疝入器官穿孔而致血胸或本身并大量血胸,掩盖对疝入阴影的观察可吞稀钡检查,根据胸腹腔阴影相互连接而诊断膈疝,同时可明确有无穿孔和穿孔的部位及大小。
2.3 动态X线检查的诊断意义病人受伤时间短,临床症状不明显,X线片上不能与血胸鉴别时,诊断难以确定可行动态X线检查,对诊断有极大帮助。
本组病例中有一例,病人伤后半小时入院,呼吸困难呈波动性,时轻时重随体位变化,X线检查左胸腔一大气液平,胸腔穿剌及胸腔闭式引流均无液气引出,分别1小时、2小时行X线胸片检查,见胸腔内阴影逐渐扩大,且呈多个囊状影,最终明确诊断,手术亦证实。
20例膈疝的X线影像分析及检查方法评价
20例膈疝的X线影像分析及检查方法评价目的:探讨膈疝的X线影像表现及特征,并对检查方法进行比较。
材料与方法:分析本组20例膈疝,包括:胸腹膜裂孔疝1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4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10例,创伤性膈疝3例,胸骨旁裂孔疝2例。
19例摄胸片检查,15例钡餐检查,2例钡灌肠检查,3例CT扫描。
结果:19例膈疝胸片检查,发现异常15例,仅提示膈疝可能,不能确定诊断。
15例膈疝钡餐检查显示胃腔疝入胸腔内。
2例膈疝钡灌肠检查显示结肠肝曲疝入胸腔。
2例膈疝CT检查显示胃腔疝入胸腔。
结论:当膈疝内容物为消化道空腔脏器时,运用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为最佳选择。
标签:膈疝钡餐检查钡灌肠检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X线影像膈疝是指腹腔脏器穿过膈突入胸腔,是最常见的膈肌疾病。
由于膈疝疝入物不同,膈肌缺损部位、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和X线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可有多种检查方法可供选择。
本文旨在对20例膈疝的X线影像进行分析,并对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提高诊断水平。
材料和方法本组20例膈疝,男8例,女12例。
年龄段35岁至81岁,平均52岁。
其中胸腹膜裂孔疝1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4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10例,创伤性膈疝3例,胸骨旁裂孔疝2例。
20例中19例摄胸部正侧位片,15例钡餐检查,2例钡灌肠检查,3例CT扫描。
CT扫描前口服2%复方泛影葡胺溶液500ml。
本组20例病例,16例经手术治疗。
结果摄胸部正侧位片19例,阳性15例,阴性4例。
1例胸腹膜裂孔疝表现为左下肺野不规则透亮区及混杂密度影,与腹部肠道气体影连续;10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表现为纵隔区、心影后方区团状密度增高影,其中8例其内可见液气平面,呈囊状;2例创伤性膈疝表现为左侧胸腔内含液气平的胃泡影;2例胸骨旁裂孔表现为右心膈角区团状密度增高影,与膈顶界线不清。
钡餐检查15例,10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表现为胸腔内见不可复性的疝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其内可清楚显示胃粘膜影,上方与食管相连,下方与胃相连。
创伤性膈疝多种影像学诊断分析--附5例报告
创伤性膈疝多种影像学诊断分析--附5例报告
罗凤莲;邹同恩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04(013)001
【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和胃肠造影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并有完整资料的确诊病例并分析其X线平片、CT及胃肠造影的各种影像学特点.结果:X线平片拟诊2例、CT拟诊1例,胃肠钡餐及钡灌肠直接显示4例.结论:X线平片在创伤性膈疝诊断中仍是首选,可提供本病诊断的重要线索,胸腹部CT以其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横断面扫描提供本病诊断的补充信息,全消化道钡餐及钡灌肠能将疝入之胃肠结构直接显示,为外伤性膈疝的直接确诊手段.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罗凤莲;邹同恩
【作者单位】泸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省泸州市,646000;泸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省泸州市,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影像学诊断分析(附7例报告) [J], 冯廷越;陈天忠;罗秉庆;韦乐心;赵小筌;李柄
2.右侧创伤性膈疝的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 [J], 王琪
3.迟发性创伤性膈疝临床影像学分析(附2例报告) [J], 兰永刚
4.迟发性创伤性膈疝临床影像学分析(附2例报告) [J], 兰永刚
5.白塞病累及消化道影像学诊断分析(附28例报告) [J], 马谦;徐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膈疝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_苗开战
·影像诊断· 作者单位:030009太原市中医院CT室膈疝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苗开战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技术发展迅速,利用MSCT的各向同性特征,采用冠状、矢状面重组同样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并且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膈肌的显示情况。
目前,临床对膈疝有多种检查方法,X线、消化道钡餐造影、CT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MSCT多平面重建(MPR)可以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显示膈肌的情况,提供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更多信息。
1 资料与方法本组24例膈疝,男性7例,女性17例。
年龄45~70岁。
24例中,全部患者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胸部正侧位片;15例做上消化道造影检查;24例做胸部或腹部CT检查,扫描前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
①扫描前训练患者呼吸;②扫描时嘱患者屏气后扫描。
③上缘包括膈肌上方2~3cm层面,下缘包括第3腰椎椎体下缘层面。
其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14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6例,Bochdalek疝1例,创伤性裂孔疝3例。
采用800mA深圳蓝韵DR机器拍胸部正侧位片、东软遥控NAX500RF型胃肠造影X线机行胃肠造影检查;所有病例采用东软16排螺旋CT检查,分别行胸或腹部CT检查,扫描范围包括膈肌及膈疝内容物,14例行平扫,10例行增强扫描。
扫描方法为:图像矩阵512×512,扫描孔径350mm,螺旋扫描螺距1~1.5,扫描层厚1.5,图像厚层3~5。
图像重组处理:将原始图像进行薄层横断、冠矢状面重组,重组层厚1层,间距1,重组范围:膈肌上方2~3层面向下至实际扫描层面。
所有薄层图像传至东软工作站进行MPR冠矢状面重组。
2 结 果本组病例胸部正侧位片检查24例:非创伤性膈疝:以食管裂空疝多见,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未见明显阳性征象,不可复性裂孔疝在正侧位胸部X线片上分别显示纵隔内及心影后含气液面的囊腔影,创伤性裂孔疝的X线征象为左侧胸腔内见含气液面的胃肠道组织,常伴发左侧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的X线征象。
常见疝CT影像诊断
腹股沟斜疝CT检查的思考
• 腹股沟斜疝,疝出物还纳入腹腔后。 临床医生及放射科医生的重点
• 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 内), • • 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 部压痛和 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 形成绞窄。
• 有的学者认为对嵌顿时间超过 6h, 估计有肠 穿孔, 或挤捏复位后或自行还纳后有腹膜炎 症状者, 最好作剖腹探查切口, 从腹腔内全面 检查,并处理坏死穿孔肠管。 • 严格控制手法整复, 对嵌顿时间短( 3~ 5h), 没有腹膜炎症状, 估计尚未形成绞窄者, 可试 行手法复位。 • 手法应轻柔, 回纳后应反复严密观察 24h, 注 意有无腹膜炎表现及大便带血现象, 也需注 意肠梗阻现象是否得到解除。
中医:寒疝,湿热疝,狐疝。
• • • • • •
颅内脑疝 眼部及副鼻窦 胸部,膈疝 腹部盆腔:腹内疝,腹外疝 脊柱:椎间盘突出 四肢
大脑镰下疝
颞叶海马钩回疝
腹股沟疝
闭口疝
眼结膜脂肪疝
小脑扁桃体疝
股骨颈滑膜疝
脐疝
腹股沟斜疝
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 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 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 股沟疝的95%。男性占绝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
• 当疝内容物经股环、股管的卵圆窝突出所形 成的腹外疝称为股疝
• 腹脏内脏自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
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直接脱出形成的疝,称为腹股沟 直疝
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股疝则位于腹股沟韧 腹股沟疝分 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 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 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 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 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 腹股沟斜疝疝囊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开 始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突出进入阴囊。 直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三角区直接 由后向前突,直疝多为管状囊袋,内容物多 为肠管、大网膜及肠系膜样结构,疝囊由腹 壁缺损或薄弱处呈管状向腹外突出,疝囊位 于精索或子宫韧带内侧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与检查方法
・ 影像 与介入 ・
江 省平 湖 市 中医 院 , 浙江 平 湖
3 1 4 2 0 0
【 摘要】 目的 加强对膈疝的临床 x线和 C 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7 例经手术
或 临 床 胃镜 证 实的膈 疝 患 者 的影 像学 征 象 , 并 与手 术结 果 对 照 。 结 果 6例 不 可复 性食 管 裂孔 疝 在 胸 片上 分别 显 示左 侧 膈 肌抬 高 ,膈上 方 见 含气 液 平 面 的软组 织肿 块 或纵 隔及 心 影后 含气 液 平 面囊 腔影 : 2例胸 腹膜 裂孑 L 疝 显示 左 侧 胸腔 内蜂窝 状 透亮 影 , 与膈 肌境 界 不 清 ; 2例胸 骨 旁 裂孔 疝显 示左 侧 膈肌 明 显抬 高 。 其 上方 可 见气 液平
I ma g i ng ma ni f e s t a t i on s a nd i n s p e c t i o n me t ho d s o f d i a phr a g ma t i c h e r n i a
Z H ANG L i - j i a n P i n g h u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i n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P i n g h u 3 1 4 2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X- r a y a n d C T s i g n s o f d i a p h r a g m a t i c h e r n i a a n d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小儿先天性膈疝中的诊断价值
1 _ 3检查方法 1. x . 1 线检查 3
胸部 ( 含上 腹部 )正侧位。
1. . 2钡餐 ( 3 钡灌肠 )检查
幼 儿 、儿童检查 前一天2 :0 时起禁饮禁食 ,新生 儿、婴儿禁饮 2 O 禁食3 以上 ,结 合x h 线所见 ,先行胸腹部透视 观察患侧膈肌 位置、形 态 、轮廓及运动 ,了解膈上 疝囊随呼吸运动 、体位改变其大小、位置 及 密度 变化情 况 。钡餐 或钡灌肠仔细观察贲 门位置、食管 胃角变化及
腔 宽>1 m 者 ,有 2 5m 例合并羊水过少 。本组病例在 随访 中发现 ,’ 肾积
[] 杨 屹. 儿 及新 生 儿 肾积 水 的诊 断, 2 胎 病理 演 变与 治疗 [】 J. 中华小
儿 外科 杂志 , 9 , () 8 —8 . 1 92 2: 23 4 9 0 3
[] 卜 堂, 淑 云 丽 等. 儿 肾积 水 1例 超声 研究 [】 国超声 3 凡 唐 胎 2 J. 中
餐 应 为小 儿先天性 膈疝 的首选 检 查方 法 ,x 线可作 为筛查 ,C T用于钡 餐 的补 充。
【 键词 】 小 儿先 天性 膈疝 ;x 线;钡餐 ( 灌肠 ) T 关 钡 ;C 中图分 类号 :R4 ;R 5 . 45 6 62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1 1 0 1一 2 6 1 8 9 2 1 )O — 18 O
2 4例 ,准确 率 8 .U 57 qCT检 查 l / 7例 ,确 诊 1 5例 ,准确 率 8 -%。钡餐 与 x 线比较 ,呈 显著 性差 异 ,具有统 计 学意 义 ( 47 P < 00 ) 82 = .2, .5;
C T与x线比较,呈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 z 4 2 P<0 5,钡餐与C 2 0 .) 0 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 , f o 4 P>0 5。结 钡 0 .) 沦 0
膈疝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高 , 流管 相对缩 短 , 分 可能 需 要 二 次 更 换 分 流 管 , 加 病 人 经 增
肿张力均较 高 , 肿 壁 明显 增 厚 , 色 灰 白 , 囊 颜 韧性 大 , 易分 不 离 , 周围脑组 织粘 连 紧密。切 开 囊 肿 壁放 出囊 液 后 , 显 与 在 微镜下 充分切除囊 肿外侧壁 , 细分 离囊 壁与 内侧 脑组 织 及 仔 血管神 经的粘连 壁, 广泛 打开囊 肿 周 围 的脑 池 如 颈 动 脉 池 、 上 池 、 交 叉 鞍 视 池 、 间池 及基底池 等 , 脚 使囊 腔充分 与之沟通 。 五 、 理检查 病 5例 囊 液 含蛋 白量 较 高 , 液呈 淡 黄色 , 囊
参 考 文 献
1 Ko h CA . t Kre rG.e 1.Ar e n i y t:d s re y c Voh D. a me ta a h odc ss ( ug r
年 , 前有癫痫者术 后逐渐 减量应用抗 癫痢药 , 术后 0 5 术 手 . ~ 1年完全停 药 , 继续 观察未再 有癫 痫 发作 。2 0例 复查 C 囊 T,
19 5 ~5 2 9 4: 9l 9
对囊肿较 小 、 I 无 临床表现者 , 位临 床 观察 , 期复 查头 颅 定 c T或 MRI如囊 肿增大 町考虑手术 治疗 。对 较大 、 临床 表 , 有 现 者则需手术 治疗 3。本组均 为较 大的蛛 网膜 囊肿 , 均有 手 术指 征。关 于颅内蛛 网膜囊 肿 的 治疗 , 目前 尚无 统 一 , 往 既 仃囊肿 穿 刺 抽 吸 囊 液 、 肿 外 侧 包 膜 切 除 、 肿 壁 伞 切 除 囊 囊 等l , 二者 因术后极 易复发现 已废 弃。囊壁 全 切除 时因囊 2前 j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
第4页
橫膈胚胎发育
• 膈肌周围附着部位分三部分,即胸骨部、肋骨部(左、右 二侧)及脊柱部。
• 如膈肌出现闭合不全,部分腹腔畦器可经过缺损处进入胸 腔,即膈疝。如横膈发育巳闭合完整,但肌纤维发育不良, 或出生过程膈神经受损,使膈肌失去应有张力,在腹压作 用下,使膈位置上移,即膈膨升。
• 本型大多无疝囊,疝内容物可为全部小肠、部分结肠、脾 和肝左叶等。发病时间多在生后6小时以内,临床表现为 生后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发绀、呕吐等。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
第13页
左后外侧疝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
女,1月。生后呼吸困难。 CT示肠管升入胸腔。 第14页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
左后外侧疝
男,50天, 生后气促、呛咳。
闭合性膈肌破裂治疗
• 膈肌破裂必须手术治疗。若不怀疑有腹腔内脏器破裂,则 经胸切口,显露佳,且探查发觉有脾或肾等破裂时,亦可 经膈肌裂口给予修复或切除。若确诊有腹内脏器破裂时, 则经腹切口,快速修复和还纳腹内脏器,修补膈肌,多数 不需要再开胸而只需行闭式引流术。因为膈肌破裂临床表 现复杂,常不经典且合并伤多,约有1/3~1/2病例是在 开胸或开腹探查手术中才发觉。膈肌破裂总死亡率为18 %~26%,手术死亡率为10.5%。
• 诊疗时很轻易漏诊胸部伤或腹部伤,尤其轻易漏诊膈肌伤, 约1/3病例膈肌裂口是在术中发觉。
膈疝的影像学表现
第49页
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治疗
• 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治疗首先在于防治休克。普通均需手术 治疗。通常胸部伤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故须行剖腹探 查处理腹内脏器损伤,同时修补膈肌破裂。若有进行性血 胸或连续性大量漏气时,必须紧急开胸探查处理胸内脏器 损伤,接着剖腹探查处理腹内脏器伤。尽可能防止做胸腹 联合切口。右侧胸腹联合伤伴肝破裂时,以经胸切口和扩 大膈肌裂口修复较为轻易。治疗中注意补充血容量和水与 电介质平衡。纠正酸中毒。手术死亡率约19%。
膈疝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膈疝的临床影像学诊断谭秀钟;程传虎;蓝博文;王革;陈伟明;李勇生【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05(016)009【摘要】目的加深对膈疝的临床X线和C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或CT表现.结果见下列征象①膈面异常:膈面轮廓部分或全部不清与缺如;假"膈面"升高;膈上半圆形块状阴影;跨膈肌阴影.②胸腔积气积液阴影或块状影:中下肺野囊状、或蜂窝状透光阴影;胸腔大气液平面;心膈角区块状影.③胸腔阴影形态的可变性:不同时间、不同体位阴影的形态、数量或密度发生改变.④邻近脏器的异常:纵隔向健侧移位;腹部正常脏器的上移位或缺如.⑤钡餐(或泛影葡胺)及钡灌肠检查胸腔内见胃肠道.⑥人工气腹检查见气胸.⑦CT扫描胸腔内见胃肠道、网膜及肠系膜、肝脾肾.结论胸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钡餐(泛影葡胺)或钡剂灌肠检查、人工气腹检查及胸部上腹部CT扫描对膈疝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胸腹部平片及透视对膈疝有提示作用,钡餐(钡灌肠)能直接显示胸腔内胃肠道,胸腹部CT扫描(尤其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疝入胸腔的空腔性或实质性脏器、受压或发育不全的肺叶及发育不良的肺动脉.【总页数】4页(P35-37,8)【作者】谭秀钟;程传虎;蓝博文;王革;陈伟明;李勇生【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膈疝的影像学诊断并文献复习(附12例报告) [J], 李群英;张吉美;罗应斌2.先天性膈疝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J], 谢智;丁汇清3.CT扫描与X线平片影像学诊断膈疝灵敏度、特异度的对比分析 [J], 姚晓群;杨小军;王霞;杨广夫;郭雄4.膈疝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苗开战5.食管裂孔疝与创伤性膈疝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靳毓波;郭俊英;刘向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横膈疝和纵隔肿瘤x线检查表现及重点内容
横膈疝和纵隔肿瘤x线检查表现及重点内容
1.目的和要求
(1)熟悉横膈疝的X线表现。
(2)熟悉纵膈肿瘤的各种类型和x线诊断上的注意点。
2.教具
X 线教学片、录像、多媒体、模型以及教学挂图等。
3.内容提要
(1)膈疝是指腹部脏器穿过横膈进入胸腔。
可有膈食道
裂孔、膈的胸肋三角或腰肋三角以及外伤的破裂口等。
其中以食道裂孔疝最多见,但它的正确诊断往往依赖胃肠检查。
而胸片所见的主要表现是胸下部有大片状阴影,内有含气的肠曲和液平面,并且随体位而改变,左胸较多。
其次是膈面上方出现半球形致密影,边界清楚,这是腹内实质脏器(如肝、脾、大网膜)疝入的表现。
(2)纵膈原发肿瘤:种类甚多,常见有以下6种,即神经性肿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和支
气管囊肿。
而在x线诊断上,则主要根据:
①部位,如胸腺瘤、畸胎瘤和胸内甲状腺在前纵隔。
恶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在中纵膈。
神经源性肿瘤在后纵膈。
②形态和密度,恶性者常呈分叶状。
而支气管囊肿则边界光滑、锐利,密度均匀的球状影。
畸胎瘤则密度不均,内含牙或骨。
③甲状腺发生的肿瘤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支气管囊肿则随呼吸而与气管活动一致。
4.重点
(1)膈疝在胸片上的主要表现。
(2)纵膈原发肿瘤的X线诊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