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为建设祖国付出艰辛努力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引发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5. 练习与展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模仿教师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展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英勇无畏,矢志不渝(1)学习课文中的英勇事迹,理解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

(3)学会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3)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语句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补充。

(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学生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四、作业布置2. 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敬仰的革命先烈,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变化,持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7、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年代革命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事迹和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热爱和平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革命烈士的图片和事迹,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引导学生讨论革命烈士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2.阅读文章《27、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3.教师进行讲解,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进一步了解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悲壮情感,使他们对战争和和平更加深刻地体悟和反思。

4.组织学生进行词语理解和复述练习,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来描述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现象。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

5.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手法,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题,写一篇感人的短文。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思路,帮助学生展开写作。

6.学生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

五、拓展活动:1.查找更多关于革命烈士的事迹和文章,进行阅读和分享。

2.开展一个小型的纪念活动,学生依次走过一个“忠骨之路”,向革命烈士默哀、献花、献诗等,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诗句或段落,体会诗意表达。

2.完成写作训练中的作文,可以提交给教师或者班级展示。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27、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学生对革命烈士和爱国主义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执教时间:20__年12月21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启动一、谈话引入新课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领导人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领导人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

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领导人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师生互动三、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__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

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领导人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生生互动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在这以前,领导人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文档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文档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文档第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文档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1、同学们,听着这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熟悉的旋律,看着画面中这久违的亲切的面庞,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毛泽东。

(板书:毛泽东)谁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你收集的资料,或者也可以联系刚才的那首歌,谈一下你对毛泽东的印象?2、是的,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他也是军事家、书法家,让我们通过一组资料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他。

(播放课件)3、看着,读着,你想说什么?4、是呀,在老师的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他叱咤风云,统领三军,受万民拥戴,就像课前我们在歌中听到的那样,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人们心中不落的红太阳,他是诗人,是伟人,是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二、明确本课目标,检查预习:1、自读链接语,了解学习任务。

2、这篇课文该怎样学,学什么呢?老师根据单元的导语和课文的连接语,给你作了归纳,怎样学: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什么:1、了解文章大意。

2、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的伟人胸怀。

3、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结合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4、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勋鉴殉职奔赴尊重踌躇黯然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二、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在听闻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噩耗后,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终决定将儿子的遗骨留在朝鲜的故事。

这篇文章展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凡人情怀和作为一位领袖的伟人胸怀。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和启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认识“彭、拟”等 9 个生字,会写“彭、拟”等 14 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 13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战争年代,有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

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一位伟人在面对儿子牺牲时的艰难抉择。

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收到电报后心情的语句。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5.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表达,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无私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懂得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5.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为祖国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而骄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4.深入解读课文的主旨,即“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将课文内容娓娓道来,让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英雄精神的价值。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7.教学评价: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第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划、找、朗读、默读等方式自读自悟,深刻领会毛泽东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2、在读、议、练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课前准备】有关图片和毛岸英相关资料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一、诗句导入,情感铺垫。

1、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之一》中有这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读过这句诗吗?什么意思。

同桌间交流,指导朗读。

(理解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读出无畏无惧的豪情)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具有如此豪情与气概的人——毛泽东。

二、体会悲痛――惊闻噩耗1、(配乐)俗话说:哀莫过丧子,一位对于儿子寄予巨大期望的父亲,却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默读课文。

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毛泽东的心情悲痛。

用“――”划出。

A、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C、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D、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

E、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过渡:一直顽强的伟大开国领袖,泪如泉涌,如此地悲痛。

你用几个词来总体说一说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

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这是刚才我们找出来的表现毛主席心情悲痛的句子,自由读一读。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5篇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5篇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_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_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播放_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了解时代背景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然后,让孩子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再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的孩子们感受颇深。

再让孩子来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及决定,主席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便“水到渠成”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

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

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

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优秀3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彭、拟”等8个生字,会写“泽、彭”等11个字,会写“拟定、锻炼”等10个词语。

2、找出文章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博大的胸怀。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毛泽东图片)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分组练习识字,采用分组比赛、开火车的形式加深印象;(2)学生汇报找出的生字词,师指导识字词。

(3)注意区分形近字“拟”和“似”、“眷”和“誊”。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毛主席接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万分,但是最终,他还是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同意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三、了解背景,交流资料。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历史。

(生交流抗美援朝的资料。

师出示地图,简介历史。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第“一”和“二”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欲绝;第二部分写了毛泽东关于毛岸英遗骨安葬问题的抉择过程。

)2、“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诗在课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将诗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毛主席用此诗表达的情感。

)五、小结。

老来丧子最是心痛,此刻,毛泽东只是一位孤独无助的父亲,他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心中是多么痛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主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忠骨的含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题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忠骨的含义,如忠诚、奉献、牺牲等。

引发学生对忠骨价值的思考,如激励后人、传承精神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引起学生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主题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忠骨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忠骨的含义和价值,通过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忠骨的含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忠骨的具体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忠骨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教学内容:介绍忠骨的具体含义,如忠诚、奉献、牺牲等。

探讨忠骨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介绍忠骨的具体含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方式,探讨忠骨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

3. 学生分享对忠骨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对忠骨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第三章:忠骨的价值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忠骨的重要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忠骨精神。

教学内容:探讨忠骨的价值,如激励后人、传承精神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忠骨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忠骨的重要价值。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方式,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忠骨精神。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计划,鼓励将忠骨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四章:忠骨的故事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忠骨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个忠骨的故事进行研究和分享。

学生通过口头报告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忠骨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忠骨的故事进行研究和分享。

2. 学生准备口头报告或写作,表达自己对忠骨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成语的含义。

(2)学生能够运用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进行恰当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含义。

(2)通过举例、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含义。

(2)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1)理解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3.2 教学内容与步骤(1)讲解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来源和含义。

(2)分析成语的结构和用法。

(3)通过举例、情景模拟等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3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

(2)每组选取一个实际场景,进行情景模拟,展示运用成语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写作题目,评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故事素材收集有关“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故事,用于导入新课和讲解成语含义。

5.2 参考书籍提供成语字典、汉语成语典故词典等参考书籍,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查阅。

5.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供学生深入了解成语“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来源和内涵。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用到“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个成语,以此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成语运用能力。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精选6篇)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青山到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打算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青山到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山到处埋忠骨》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相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一般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丧子后极度哀痛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打算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宏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会了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今日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一般人的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留意纠音:“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探讨沟通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斗争中光荣牺牲后,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哀思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选择过程。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中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来看——3、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seyu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d.课件点击数字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程背景分析1.1 教材简介本篇教材选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述了小红军黄豆根最后的事迹。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革命英雄,并引导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黄豆根的故事,认识当时革命英雄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革命英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培养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黄豆根的故事情节。

•感悟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

2.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如忠诚、牺牲等。

•从故事中领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背景图片,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学习内容3.2.1 黄豆根的故事讲述黄豆根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3.2.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豆根的事迹给他们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3 拓展延伸3.3.1 朗读黄豆根的遗嘱让学生朗读黄豆根的遗嘱,体会他的忠诚和牺牲。

3.3.2 与其他革命英雄的比较让学生分组选择其他革命英雄,了解他们的事迹并进行比较,深化学生对革命英雄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有所增强,理解了牺牲与忠诚的精神。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下一步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也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3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3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3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出示x少年时所作的诗:▲幻灯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x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提名说——学成名,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x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3、x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x作为诗人和的风采。

不过,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x的情感世界。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读写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拟定、锻炼、情不自禁”等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长征》中,毛泽东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胸怀,令我们敬佩不已,无限敬仰。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

3.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思想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生字词测试:测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杨振宁。

本文通过讲述杨振宁先生对父亲杨武之先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父亲英勇事迹的缅怀,展现了杨振宁先生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的品质。

本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3)了解杨振宁先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忠诚和坚定信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情感;(3)学会运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培养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理解忠诚、信仰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3. 了解杨振宁先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忠诚和坚定信仰。

四、教学难点1. 分析作者情感,理解忠诚、信仰的重要性;2.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振宁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杨振宁先生吗?他有哪些成就?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振宁先生的忠诚和坚定信仰。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忠诚、信仰的理解;(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忠诚、信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及反思

05
教师自我评估
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和测试,评 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
,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课堂氛围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 应,判断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
生是否投入。
学生反馈
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 堂内容、教学方法的看法和建议
,以获取直接的反馈。
对个人表现的评估
虽然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 的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改进措施
优化时间安排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各个 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节奏紧凑有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趣 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 种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以便更全面地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04
学生反馈
学生表现
积极参与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对课文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
主动思考
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展现出良好的思维活跃 性。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阅读任务或写作练习,帮助学 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0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重点讲 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涵,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和 意义。
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资源丰富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 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3、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情境再现,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那就随老师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吧。

出示: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

在1922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也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不幸在1950年11月25日英勇牺牲。

毛泽东惊闻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27课,请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二、目标出示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3、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三、识记生字1、拟定功勋殉职奔赴踌躇黯然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画记毛主席收到的三封电报内容以及毛主席所做出的电文批示,据此概括课文内容。

生先交流画记的内容,师相机出示灯片:电文一:主席勋鉴: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

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

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

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敌机的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电文二:……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电文三: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毛主席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对于毛主席的批示,老师有点疑惑,希望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

这里的忠骨是指------------,毛主席的选择是将儿子的遗体安葬在-----------。

(这里的忠骨是指毛岸英的遗体,毛主席的选择是将儿子的遗体安葬在朝鲜。

)3、现在我们就利用这几封电文和毛主席的批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灯片,生补充句子,再齐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毛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彭德怀总司令请求破格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金日成首相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最后毛主席决定将岸英葬于朝鲜。

)五、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过渡:同学们,要学习本课,必须要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需要通过哪些手段才能读懂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崇高品质呢?(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出示小结:读懂人物有诀窍,品味言行很重要。

读懂人物有妙招,揣摩心理不可少。

1、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等下,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各自的体会,说说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生交流分享:这句/段话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方法,我从中感受到了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常人的情怀/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伟人的胸怀。

)可能会交流:A、第三自然段这个句子: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着烟。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心情很悲痛,尤其是“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这几个词语。

B、第6自然段这个句子:“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个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内心的挣扎、矛盾,最后他还是以大局为重,既体现了一个父亲的情感,又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的胸襟。

C、第7自然段这个句子: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句子运用了神情描写,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毛主席都不敢相信儿子竟真的没了,可以看出他有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呀。

2、拓展练习: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3、师引读部分关键句子,让生伴音乐齐读以下句子:看来大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一颗善感的心。

现在就让我们把读文的体会带入句中,伴着音乐深情地读一读。

生接读: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引读:回忆以前也曾几次与儿子分离,但儿子每次都能平安归来,谁知这一别却是天人永隔,怎不叫父亲毛泽东肝肠寸断,他情不自禁地小声叫着儿子的名字。

生接读:“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引读:岸英奔赴朝鲜时,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怎不叫父亲毛泽东痛彻心肺呀,主席想:生接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师引读:但他又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生接读:“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引读:然而,这毕竟是骨肉连心呀,所以当—生接读: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师引读:漫漫长夜,泪洒枕巾,也浸湿了电文稿上那含泪的批示:生接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引读:漫漫长夜,泪洒枕巾,他也只是一个疼爱孩子的老父亲啊,他也有着普通父亲的感情,瞧——生接读: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这枕巾,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碎的父亲,这枕巾蕴藏了一位老人内心多少的痛楚呀。

师: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写批示时的犹豫不决,他一会儿拿起笔,一会儿又放下。

生: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躺在床上睡也睡不着,流着眼泪,回忆儿子。

生:我仿佛听到了毛主席情不自禁小声喊着儿子的名字,声音凄楚。

……4、说说主席是怎样度过那个难眠之夜的?毛主席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眼中含泪。

毛主席辗转反侧,一夜都睡不着,回忆与儿子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日子。

毛主席手拿着与儿子的合影,久久的凝视着照片。

毛主席掩面痛哭,嘴里喊着儿子的名字。

毛主席背着手在房间踱来踱去,泪流满面。

六、补充资料加深理解:(一)师引读:二十多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

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叠衣物。

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

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二)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先后痛失了6位亲人,他们分别是: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师:阅读了这两个资料中,你有什么感受?生:从第一则资料中,我感受到了毛主席爱子情深,他也有常人的情感。

生:从第二则资料中,我感受到了领袖毛主席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失去了很多,失去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自己的妻子、孩子,他有着伟人的博大胸怀。

七、深情小结出示灯片,师引读,生伴音乐轻声齐读: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

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师: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齐读这批示: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附:板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爱子情怀博大胸怀何须马革裹尸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