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阅读 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活动,其它活动,如:归纳、分析、对比等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载体。阅读能力对学生智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中学历史阅读记忆量大,特别是近年来教科书改革使课本内容更丰富,增加了大量原料资料、图片、表格等,使得教科书阅读量进一步增大,并且对教科书的阅读要求也进一步深化。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本人一年来对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生阅读思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一开学初,通过问卷、测试谈话等方式进行调查、摸底发现学生阅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没有自觉预习、复习历史教科书的习惯。

通过对高一年段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没有自学预习的习惯,也不懂得如何进行预习,8 0%学生课后没有也不懂得如何结合课堂笔记进行复习。

2、阅读课本时,花费的时间长,抓不住要点,并不懂得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85%学生看一节课本内容要花15—20分钟,看后还不知课本要阐述的内容是什么,要记忆掌握哪些内容,96%的学生没有也不懂得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3、87%的学生认为历史记忆的内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太难记,历史事件多,不懂得如何进行归纳、分析,记了又忘,知识混淆。

4、83%的学生考试前靠老师发的题纲,划课本知识点,然后死记硬背,突击记忆,但考后全忘记。

5、70%学生阅读课本时,没有注意课本的图表原始材料。

6、95%学生对课本原料史料无法理解,无法根据史料来回答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是由于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二是老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阅读习惯能力进行培养。但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学生学习历史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学生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显得非常重要。

二、采取的主要方法

1、加强指导阅读的示范作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受年龄、知识积累的影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讲授新课时,老师应作阅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的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应当如何从章节目录阅读到子目录,如何弄清章、节、目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如何找出每个问题的关键词句、段落。如何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如何认清哪些是史,哪些是论、史论是怎样结合的等等。

2、指导学生带着目标仔细阅读课本。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前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筛选几个知识性、思维性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让学生阅读时,带着问题,有目标地阅读。有目标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本的中心、重点,对提高学习效果起重要作用。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阅读思维能力。

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完成,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教师在每节课必须明确下节课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下节课课文内容的基本结构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②指导学生设计板书标题,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

③由学生用简炼的语言来概述历史事件,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④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出合理分析,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⑤设计适当、适量、高质量的练习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应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笔记有助于学生明确记忆目标,提高阅读水平。

4、利用课本原始材料,通过对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课本原始史料是对课文重要内容的补充说明,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学生忽略。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史料与课本正文的关系,如何从材料的出处、时间、内容等信息同课文整体内容相结合。对提高阅读能力、解题技巧、答题的正确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5、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历史课本因其篇幅有限,对很多历史问题不能深入叙述,许多结论也是一家之言,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而,让学生适当阅读一些与历史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思维能力。

复习课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须对知识进行梳疏理、编排,形成知识网络。应指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普遍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1、从摸底调查情况看:

①70%的学生已养成自学预习、复习的习惯,与课改前相比提高了60%。

②学生预习课本已能够抓住要点、预习花费的时间缩短。80%的学生只用5—8分钟时间,就能完成一节课内容的预习。

③大部分学生能做好阅读笔记和课堂笔记。62%的学生有阅读、课堂笔记两本笔记本。比课改前提高了58%。

④73%的学生懂得理清历史线索,由大到小、整体把握知识,知识形成体系易记不易忘。比课改前提高了56%。

⑤54%的学生开始注意课本原始史料及课后材料题,并懂得如何从材料中、如何结合课本来回答问题。比课改前提高了49%。

2、从上、下两个学期考试成绩来看:

上学期平均62.8分,下学期平均71.3分,增加了8.5分,优秀率上学期11%,下学期22%,增加了11%,及格率上学期73%,下学期90.4%,增加了17.4%。学习成绩提高,主要在于阅读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一阶段培养学生历史阅读、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