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中国遗传学家余先觉

合集下载

摩尔根培养的中国遗传学家

摩尔根培养的中国遗传学家

摩尔根培养的中国遗传学家
隋淑光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14(39)4
【摘要】介绍了由摩尔根培养的七位中国遗传学家的生平及其对遗传学事业的杰出贡献。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隋淑光
【作者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中国遗传学家余先觉 [J], 周荣家
2.中国近现代的遗传学家及其贡献 [J], 孟安华
3.探索植物的奥秘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 [J],
4.致力于研究灵长类进化史和多样性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张亚平 [J], 诺亚
5.与水稻基因为伴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林鸿宣 [J], 诺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遗传史上做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医学遗传史上做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医学遗传史上做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中国科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人物:
1. 邓稼先: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在医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突破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发、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2. 江若琳:江若琳教授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她在肺癌的分子遗传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针对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

3. 费孝通:费孝通教授是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遗传病的分子诊断、致病基因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医学遗传学之父”。

4. 徐天亮:徐天亮教授是国际知名的遗传学家和医学家,他率领团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因诊断方面做出了重要进展。

5. 高淑芝:高淑芝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医学遗传学家,她主要研究自闭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学机制,并开发了一种自闭症的基因诊断方法。

- 1 -。

中国近现代的遗传学家及其贡献

中国近现代的遗传学家及其贡献

中国近现代的遗传学家及其贡献孟安华2(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流动站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春130024)摘要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对中国近现代遗传学家在我国推动遗传学的传播和发展的内容涉及不多。

本文对我国遗传学奠基者和开拓者的求学经历、遗传学研究贡献和培育人才报效祖国的事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遗传学家陈桢李汝祺谈家桢学术贡献目前的中学教材中缺少对我国近现代遗传学家贡献的介绍,师生对我国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史也不甚清楚。

本文梳理了我国近现代生物遗传学的发展脉络,期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家国情怀。

1我国近现代遗传学家的学术渊源1.1早期留学康奈尔大学的我国遗传学家康奈尔大学对我国近现代农学发展影响较大。

植物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李先闻(1902—1976年)、小麦育种学的奠基人沈宗翰(1895—1980年)、小麦育种专家戴松恩(1907—1987年)、群体遗传学、人类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1912—2003年)分别于1929年、1933年、1936年、1940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解放后曾任中国农科院院长的小麦育种专家金善宝(1895—1997年)也是在1932年获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

1.2早期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我国遗传学家陈桢 (1894—1957年)于1921年在细胞学家威尔逊(E.B. Wilson,1856—1939年)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摩尔根实验室研究遗传学,于1922年归国。

李汝祺(1895—1991年)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学习后在普渡大学求学,后于1926年在威尔逊和摩尔根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陈子英((1896—1966年)于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

选修过摩尔根遗传学课的还有卢惠霖(1900—1997年)、潘光旦(1899—1967年)%除湿器,并将标本橱密闭,并放置干燥剂%(基金项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No.LZYC201701)主要参考文献[1+王博,张海春.昆虫埋藏学:探寻昆虫化石的形成机制*J] •科学,2014,66(2):20-23,63.[2+廖肖依,肖芬•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6):42-43.[3+裴海英.浅谈昆虫姿势标本的制作技巧[J] •生物学通报,2008,43(9):42-43.[4+董会,杨广玲,孔令广•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J] •实验室科学,2017,20(1):37-39.[5+呼健洋,呼汉卫,张余多子•硅胶填充昆虫幼虫标本制作方法1.3早期留学加州理工学院的我国遗传学家摩尔根于1928年到加州理工学院后,谈家桢(1909—2008年)、余先觉(1909—1994年)分别在1936年、1949年在他的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微生物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盛祖嘉(1916—2015年)在1946年经谈家桢推荐赴美,作过摩尔根的助教,师从杜布赞斯基,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李汝祺于1936年到加州理工学院进修,将果蝇唾液腺染色技术带回了国内。

生物遗传的改造与社会的进步

生物遗传的改造与社会的进步
手段 , 进行传种, 经过许多世代, 就逐渐塑造出 新的生物类型。
请注意, 改造某些生物遗传性的成功, 在人
类进化史中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意味着
起, 原鸡大约在六千多年前转化为家鸡, 水稻、 人类取食方法的根本改变— 即从食物的采集 小麦和谷子都在好几千年前出现,玉米的历史 逐渐过渡到食物的生产。 可能更长些, 黄豆和高梁也有很长的历史。 这样,畜牧业和农业就逐渐出现在这地球 把野生的变成家养的,这是什么性质的工 上了。人类生活上的主动性更强了。 作呢? 这些新事业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的食物比以 很显然,这是人类改造了某些动物和植物 前丰富多了, 食物的供应也相对地比较稳定了。 的遗传性, 塑造出新的生物类型, 以适应人类生 于是人口的大量增加成为可能(0 2 ) 活的需要。 这新的生物类型是形形色色, 各有 另一方面, 人类食物来源的改变, 使流浪式 特点的。 有的现在还可以找到野生的祖先, 例 的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的生活。 于是乡村、 城
长征中是大有可为的。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 下, 努力做好遗传学W普及和提高的工作。 结 ; 1 合我国实际, 学习外国先进的成就, 大搞遗传学 实验, 这是提高我们学木水平, 为社会主义建设 服务的主要途径。遗传7 的意见分歧可以通 ' . v 过 自由讨论和科学实验来解决,因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 考 文 献
大约在七、 八千年前或者一万年前, 在世界 的几个地区, 例如, 中国、 印度、 中亚和埃及等 地,逐渐出现了新的事物:人们把某些野生动 物驯化成家养动物,把某些野生植物改变成栽 培植物。 例如,狗大约在一万年前就归 顺于
人〔,黄牛和马大约在八千年前先后跟人在 一 1 1
这不外利用两个基太因索:一是遗传的变 异, 一是人工选择。这就是说, 人们利用生物自 然发生的能遗传的变异,通过汰劣留良的选择

身边的基因科学(复旦大学)章节测试及答案

身边的基因科学(复旦大学)章节测试及答案

《身边的基因科学》(复旦大学)章节测试及答案1.1生命的和谐之美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生命的特征的是()A、生命体具有共同物质基础B、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C、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生物体没有应激性参考答案:D2、【单选题】O是研究生命机制的最基本层次。

A、DNAB、基因C、细胞D、核酸参考答案:B3、【多选题】以下关于基因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是生活中最本质的符号B、基因可作为理论工具C、基因无处不在D、基因能应用到人类各个相关领域E、基因是研究生命机制的最基本层次参考答案:ABCDE4、【判断题】生命是基因的活动和表现形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生命的逻辑之美1、【单选题】核膜的意义不包括()参考答案:B2、【单选题】关于基因组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OA、基因组是有序的整体B、基因组有极大的可塑性C、基因组不能突变D、单独基因无法存在参考答案:C3、【多选题】以下关于DNA说法正确的是()A、双螺旋结构B、基因组的和谐统一C、精准调控D、单一染色体E、和谐统一参考答案:ABCD4、【判断题】基因组中所有DNA均有各自的功能。

A、正确参考答案:A5、【判断题】单独的基因无法存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判断题】不同基因组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从互相帮助到相安无事,再到相互战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1遗传学的发展历程1、【单选题】()提出了基因学说。

A、达尔文B、摩尔根C、盂德尔D、查尔斯参考答案:B2、【单选题】《物种起源》是O的代表著作。

A、盂德尔B、达尔文C、摩尔根D、查尔斯参考答案:B3、【多选题】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OA、个体遗传学时期B、分子遗传学时期C、基因组学时期D、细胞遗传学时期参考答案:ABCD4、【判断题】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2遗传学的萌芽1、【单选题】1868年,O提出了“泛生论”。

A、摩尔根B、孟德尔C、达尔文D、查尔斯参考答案:CI【判断题】遗传学是研究生命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中国遗传学史

中国遗传学史

中国遗传学史引言:遗传学是研究物质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的科学,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遗传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遗传学在理论、实践以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一、早期遗传学研究中国的遗传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受西方科学的影响。

20世纪初,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关注遗传学的研究,但受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研究进展缓慢。

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遗传学研究才逐渐得到发展。

当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并在遗传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可以说是李约瑟先生。

上世纪30年代,李约瑟先生回国后积极推动遗传学研究,在清华大学成立了遗传学研究室,并亲自教授遗传学课程。

他还翻译了许多西方遗传学经典著作,并将其引入中国。

李约瑟先生的努力为中国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遗传学的发展上世纪40年代,中国遗传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李约瑟先生等学者对中国人群的人类遗传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些发现对于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遗传学的应用中国遗传学的发展离不开其在实践和应用领域的突破。

中国的遗传学家们在植物育种、动物育种以及家禽养殖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他们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方法,成功改良了许多农作物和家禽的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遗传咨询工作,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导。

五、中国遗传学的未来中国遗传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遗传学研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中国遗传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的遗传规律和机制。

摩尔根(00001)

摩尔根(00001)

摩尔根与遗传学摩尔根与遗传学:研究与教育2013-05-06 18:26:51分类:未分类孟德尔在时属奥匈帝国Brünn地方刊物发表《植物杂交实验》的1866年,摩尔根(Thomas H. Morgan,1866-1945)诞生于美国内战后破落的南方原显贵家族。

摩尔根实验室的工作不仅是遗传学的一大步,而且是美国科学的里程碑,代表新世纪美国在生物学上开始系统性地领先世界。

摩尔根本人通过自己的研究丰富了遗传学、通过教育培养了美国和世界的科学家。

孟德尔与摩尔根之间1900年,孟德尔遗传学被重新发现,遗传学相关的名词、概念、方法不断涌现并得到推广,如英国的William Bateson(1861-1926)提出纯合子、杂合子、遗传学(genetics)等词汇(Bateson,1902;1905),丹麦植物学家WilhelmJohannsen(1857-1927)提出表型、基因型和基因等词汇(Johannsen,1909)。

英国于1910年开始出版《遗传学杂志》、美国于1916年开始出版《遗传学》杂志,遗传学成为一个学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EdmundBeecher Wilson (1856-1939)实验室的研究生Walter Sutton (1877-1916)、德国乌兹伯格大学的TheodorBoveri(1862-1915)和其他几位科学家在观察和分析了染色体的行为后,提出染色体可能携带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Sutton(1902)观察蚂蚱染色体的文章结束时指出:“我提请注意这样的可能性,父本和母本染色体成对地相关以及它们其后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分离…可能是孟德尔遗传律的物质基础”,他在1903年进一步阐述这一想法。

190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McClung曾提出马的附着染色体(后称X染色体)决定雄性,这是第一次提出染色体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不过具体说X与雄性相关是错的。

曾名义上是摩尔根研究生的女科学家Nettie Stevens(1861-1912)于1905年提出甲壳虫的Y染色体与雄性有关,第一次正确提出染色体与具体性状的关系,雄性是XY、雌性是XX。

2015年高中生物摩尔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开创者教学随笔新人教版必修1

2015年高中生物摩尔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开创者教学随笔新人教版必修1

摩尔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开创者1865年的秋天,在奥地利布台恩自然科学协会的年会上,一位名叫格里格·约翰·孟德尔的修道士宣读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

他在论文中论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并提出“遗传单位”(即今天所说的“遗传基因”)的概念。

但与会者们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修道士提出的新理论并没有给予多少关注。

同年的冬天,远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新郎名叫查尔顿·摩尔根,新娘名叫埃伦·基·霍华德。

婚后不久,埃伦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1866年,摩尔根夫妇的头一个孩子出生了,起名叫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成名后的摩尔根常对好友说自己诞生于1865年:这一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怀孕的,从一个生物学家的角度来说,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应从卵子受精算起;二是因为这一年孟德尔提出了关于遗传的基本定律,而摩尔根正是继承了孟德尔所开创的遗传学说,并将其发展成为现代经典遗传学理论,他好像摩尔根就是为了接孟德尔的班而来到了这个世界。

摩尔根父亲和母亲的家族都是当年南方奴隶制时代的豪门贵族。

虽然由于南北战争中南方的失败,家境已经败落,摩尔根父亲和母亲却都以昔日的荣耀为自己最大的自豪,并希望小摩尔根能够重振家族的雄风。

摩尔根家族出过外交官、律师、军人、议员和政府官员,却从来没有出过一个科学家,而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是一个“异类”。

用他自己日后所创造的遗传学术名词来形容的话,他是摩尔根家族中的“突变基因”。

小摩尔根生来就是一个“博物学家”,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到野外去捕蝴蝶、捉虫子、掏鸟窝和采集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石头。

他经常趴在地上半天不起来,仔细观察昆虫是如何采食、如何筑巢。

有时他还会把捕捉到的虫、鸟带回家去解剖,看看它们身体内部的构造。

小摩尔根10岁的时候,在他的反复要求下,父母同意把家中的两个房间给他专用。

中国遗传学的早期开拓者

中国遗传学的早期开拓者

中国遗传学的早期开拓者作者:刘婷婷来源:《少儿科技》2019年第08期1.陈桢是中国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等研究的开拓者,是国际遗传学大师摩尔根的第一位中国弟子,被誉为“金鱼博士”,对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形成和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1894年,陈桢在江苏瓜州镇出生。

到了学龄,因家庭贫困,他仅读过几天私塾就辍学了。

后来,父亲看他聪颖好学,借钱供他读书。

18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位于上海的中国公学。

3.在学校里,陈桢接触到了先进科学知识,立志学好科学、振兴中华。

1914年,他考入了金陵大学农林科。

那时,金陵大学的农林科堪称中国农林教学之先驱,享誉海内外。

4.4年后,陈桢获得农林科首届农学士学位,留校担任育种学助教。

他在教学中发现,没有扎实的遗传学理论,育种工作很难有突破性进展,便选择于1919年赴美继续深造。

5.陈桢先在康奈尔大学农学系进修,第二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跟随摩尔根学习果蝇遗传学。

他渐渐掌握了杂交实验等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接受了现代遗传学的熏陶,受益匪浅。

6.1922年,陈桢回国任教。

教学之余,他打算用中国特有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

经过观察、思考,他发现金鱼外形变异明顯、品种众多、易于繁育,决定以金鱼为材料探讨遗传学问题。

7.陈桢广泛查阅古籍,观察多地金鱼玩赏家收集的稀有品种,用极简陋的设备实验。

他潜心研究30多年,成果轰动了生物界,打消国内外不少科学家的疑问,被公认为鱼类遗传学研究的先驱。

8.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遗传学研究之路后,陈桢扩大了研究范围。

他在实验室和家中养了许多蚂蚁,不分日夜地观察、思考,终于揭示了蚂蚁筑巢行为的一些规律。

9.20世纪20年代,我国中学开始设生物课,但是缺少教材,陈桢分秒必争地撰写教科书《生物学》。

该书于1933年出版后风靡全国,还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华侨学校的通用教科书。

10.那时候,中国高等学府的生物专业也没有合适的中文教材,陈桢编著了《普通生物学》,以填补空白。

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中国遗传学家余先觉

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中国遗传学家余先觉

孟 德 尔为确 立遗 传学基 本原 理做 出了开创 性贡
献 。摩 尔根 和他 的学 生4 e 以果蝇 为材 料 ,发 现 了 l u i
伴 性遗 传 规 律 以及 连 锁 、交换 和不 分 离遗 传 规 律 , 并 提 出基 因论 等 ,这是 对 孟德 尔遗 传学 说 的重 大发 展 ,为现 代遗 传 学 的发 展 奠定 了基 础 。余先 觉 教授 正是 这一 时期 在摩 尔根实 验室 中成 长起来 的现 代遗 传学 家 。 余先 觉于 10 9 9年 1 月 出身于湖 南长沙 县一个 1 农 民家庭 。 母 以种 田为生 ,育有 8个子女 , 先觉 父 余 排 行第 三 。 因家 境贫 寒 ,父母 只好 把他 的一个 哥哥 过 继给经 商 的叔叔 。他 的这个 哥哥 为他后 来上 学 提
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中国遗传学家余先觉
周 荣家
武汉 大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遗 传 学 系 ,武汉 4 0 7 302
Colg i ce c s Wu a iest, h n4 0 7 , hn l eo f S in e , h nUnv ri Wu a 3 0 2 C ia e fL e y
国投入 新 中 国的建设 。 当时他 的哥哥是 国民政府驻
休 斯 顿 的 总领事 ,多 次 劝其 留在美 国,但 他毅 然 于 14 9 9年 1 回到 了祖 国。 回的旅途是 艰辛 的, 0月 返 他
知道 祖 国 当时缺 乏专 业书 籍,回来 时他 随身 带 了大 量 的专 业 书籍及 文献 资料,返 回船 只转 到天津 上岸, 他扛 着沉 重 的书 籍,转 辗 回到武 汉 ,任武 汉 大学生
物学 系教T S(ei ) 2 0 E E I B i g 08 A j n

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摩尔根

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摩尔根

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摩尔根杨建基!!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武威!'$$&&&#摘!要!摩尔根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使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研究中$在遗传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通过对摩尔根研究工作和科学精神的简要介绍$以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关键词!摩尔根!基因!染色体!连锁和交换定律!"现代实验生物学的奠基人 摩尔根")"!现代实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现代实验生物学是基于使用各种不同仪器%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众多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科&"'世纪$有关动物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始进行实验验证$这被认为是实验生物学的开端&到"-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赫尔姆霍兹提出了医学唯物论$这对于后来实验生物学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关于生物体的实验研究虽然起源于生理学$但实验生物学的真正兴起$却是从用实验方法来检验魏斯曼提出的发育和遗传统一理论开始的&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例如$孟德尔遗传学的诞生$有机物人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发现$以及对生物氧化等代谢过程的理解和对人体几大系统运行机制的阐明等'"(&可见$实验方法在生物学各个领域普遍应用$并促成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而沃森和克里克的O0?双螺旋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顶峰和下一阶段的到来$即分子生物学的孕育与发展的时期&")#!现代实验生物学的奠基人 摩尔根!托马斯,亨特,摩尔根!B HK=1T N;9J3K R419#$",**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L7X I94J K9#$他自幼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童年时代即漫游了肯塔基州和马里兰州的大部分山村和田野$还曾经跟随美国地质勘探队进入山区实地考察%采集化石&",,*年摩尔根获得肯塔基州立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年$摩尔根完成*论海蜘蛛+的博士论文$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和获得博士学位后的"&多年里$摩尔根主要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从"-&-年到"-#,年$摩尔根创建了以果蝇为实验材料的实验室$从事进化和遗传方面的工作&摩尔根于#&世纪#&年代创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揭示了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的发育$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位'#(&为此$摩尔根荣获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是霍普金斯大学的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也是第二位因遗传学研究成果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从此$摩尔根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同时$由于摩尔根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使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实验生物学研究中$因此又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摩尔根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年$孟德尔的遗传学说被人们重新发现$摩尔根也逐渐将研究方向转到了遗传学领域&摩尔根起初很相信这些定律$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的$但后来一些问题使摩尔根越来越怀疑孟德尔理论的普适性&例如$摩尔根曾用白腹黄侧的家鼠与野生型杂交$得到的结果五花八门&与此同时$摩尔根对德弗里斯的突变论越来越有兴趣$他开始用果蝇进行诱发突变的实验$他的实验室也被同事戏称为*蝇室+&"-"&年%月$摩尔根的妻子兼实验室的实验员发现了一只奇特的雄蝇$它的眼睛不像同胞那样而是白色的$这显然是个突变体&摩尔根极为珍惜这只果蝇$将它装在瓶子里$睡觉时放在身旁$白天又带回实验室&这只果蝇终于在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以后才死去$留下了突变基因$以后繁衍成一个大家系&这个家系的子一代全是红眼的$显然红眼对白眼来说表现为显性$正合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摩尔根当然不会放过检验前人理论的机会$他用第一代杂交果蝇互相交配$得到了第二代杂交果蝇$其中红眼有$('&个$白眼',#个$基本符合$j"的比例$实验结果完全符合孟德尔从豌豆中总结出的规律&当摩尔根坐在显微镜旁边$再次观察这些白眼果蝇时$他发现了一个不同于孟德尔规律的现象&按照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那些长着白眼的果蝇$它们的性别应当有雄性的$也有雌性的&然而这些白眼果蝇居然全部是雄性$也就是说突变形成的白眼基因伴随着雄性个体遗传&摩尔根终于从果蝇身上看到了孟德尔在豌豆上观察不到的现象&摩尔根知道$果蝇的(,$',生物学教学#&",年!第($卷#第"&期对染色体中$有一对是决定性别的$其中雌性果蝇中的两条性染色体完全一样$记为W W染色体"雄性果蝇中的性染色体一大一小$记为W b染色体&摩尔根判断$白眼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因此$当他的那只白眼果蝇与正常的红眼果蝇交配后$由于控制红眼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因此后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果蝇"当第二次进行杂交时$体内含有白眼基因的雌性红眼果蝇与正常的雄性红眼果蝇交配$就会出现含有一条带白眼基因W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白眼基因b染色体的精子结合$生成6#的白眼类型$而且都是雄性的&摩尔根把这种白眼基因跟随W染色体遗传的现象叫做*连锁+&白眼基因和决定性别的基因$好像锁链一样铰合在一起$伴随细胞中成对染色体的分离一同行动$组合时也一同与另外的染色体结合&这就是果蝇的伴性遗传现象$摩尔根的这一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发现突变的白眼果蝇$花费了摩尔根和他的学生整整两年的时光&但在第一个突变果蝇发现后的几个月内$他们又发现了(种眼色突变&例如$果蝇中出现了粉红眼$这个性状的分离和组合与性别无关$也与白眼基因无关&显然$粉红眼基因位于另外的染色体上$而且不在性染色体上&朱砂眼果蝇的遗传特点与白眼果蝇完全一致$也是伴性遗传的$说明两个基因都位于W染色体上&摩尔根第一个把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眼色基因#和一条特定染色体!W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年$他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并于"-#*年出版了经典遗传学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111-基因论.$对基因这一遗传学基本概念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描述$并促使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以及遗传学向生物学其他学科的渗透$为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摩尔根的学生发现了一种突变性状111果蝇的小翅基因$给摩尔根新创立的理论带来了挑战&这种突变基因是伴性遗传的$与白眼基因一样位于W染色体上&但是当染色体配对时$这两个基因有时却并不像是连锁在一起的&例如$携带白眼基因与小翅基因的果蝇$根据连锁原理$产生的下一代应该只有两种类型$要么是白眼小翅的$要么是红眼正常翅的&但事实上$还出现了一些白眼正常翅和红眼小翅的类型&摩尔根指出$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群并不像铁链一样牢靠$有时染色体也会发生断裂$甚至与另一条染色体互换部分基因&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距离越远$它们之间出现变故的可能性就越大$染色体交换基因的频率就越大&白眼基因与小翅基因虽然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但是相距较远$因此当染色体彼此互换部分基因时$果蝇产生的后代中就会出现新的类型$这就是*互换+定律&摩尔根在长期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由于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换$不过交换的发生概率与环境条件!温度%水分%营养%射线%化学药品等#和基因型关系密切'$(&#)$!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及其同事%学生用果蝇做实验材料$到"-#%年已经鉴定了约"&M个不同的基因'((&由交配实验而确定连锁的程度$可以用来测量染色体上基因间的距离&摩尔根和他的学生还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推算出了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画出了果蝇的(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排列的位置图&摩尔根发现$代表生物遗传秘密的基因的确存在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基因在每条染色体内是直线排列的$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年$摩尔根以'%岁高龄宣布退休$"-(%年底因病在帕萨迪纳去世&人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也许要算将果蝇染色体图中基因之间的单位距离叫做*摩尔根+$他的名字作为基因研究的一个单位而长存于世&基金项目 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 0K)CC#&"'U N",$主要参考文献'"(缪仁票)论生物学方法的建构)生物学教学'D($#&"($$-!(#) "&"#)'#(姜!龙$梁小东$姜!平)全身麻醉分子机制研究进展'D()临床军医杂志$#&"*$((!##)#&-#"#)'$(李育萌$吴移谋)衣原体主要实验技术研究进展'D()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刘佳新)果蝇遗传知多少'D()学园$#&"($"("!,#)"(&)#,(',生物学教学#&",年!第($卷#第"&期。

摩尔根

摩尔根

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n Hunt Morgan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同名的有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摩尔根L.H. 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 。

中文名:摩尔根外文名:ThomasHuntMorgan别名:“遗传学之父”国籍:美国出生地: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出生日期:1866年逝世日期:1945年职业: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毕业院校:肯塔基州立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要成就:美国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基因学说的创始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摩尔根和他的实验室摩尔根(1866—1945),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提出了遗传学三条基本定律中的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确立了基因作为遗传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因此而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有专家说:“中国的医学专家们应当加强合作,加快科研进程,积极总结经验,让国际上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在防治非典上取得的成果。

”读一读《摩尔根——遗传学的冒险者》一书,一定会有所启示。

“蝇室”1910年初秋,摩尔根开始将一支特殊的由大学生和研究生组成的学生队伍带进他的实验室。

被亲切地称为“蝇室”的摩尔根实验室,坐落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赫梅霍恩馆(生物学)的顶层。

它是一间小屋,16英尺×23英尺,里面满满地安放了8张书桌。

1927年作为博士后与摩尔根小组一起工作的杜布然斯基,描述了当他发现蝇室的书桌抽屉里到处都是靠吃果蝇食物为生的蟑螂时的惊奇(还有一点儿厌恶)。

实验室的左边有一间小办公室供摩尔根和他的长期总助理伊迪丝·华莱士(1881~1964)使用。

正是在这间屋子里,华莱士为小组的出版物辛勤绘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

摩尔根组建工作小组的方式也是很有趣的。

摩尔根接纳进入该小组的先决条件是艰苦工作和对生物学的全力投入。

而摩尔根也非常聪明地认识到了他自己的不足。

生物技术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生物技术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生物技术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家的主要贡献生物技术是将生物学的知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利用生物系统来研究和应用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学科。

中国科学家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贡献的相关参考内容。

1. 谢家宝:谢家宝是中国著名的遗传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遗传改良领域。

他成功地利用化学诱变和杂交育种等技术,研发出多个高产、抗病、耐逆的作物新品种,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陈西宁:陈西宁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在天然产物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他从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出多个具有抗癌、抗病毒和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并研发出多个抗癌药物,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新选择。

3. 梁实秋: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细胞学家和生物工程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领域。

他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升代培养法,使细胞培养技术从根尖细胞开始逐步发展为整个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为植物的快速繁殖、抗病虫害育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4. 高新泰:高新泰是中国著名的基因工程学家,他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率领的团队成功地研发出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番茄等农作物,在增产、抗病虫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稻育种和杂交水稻技术。

他成功地研发出杂交水稻技术,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研究成果在保障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 张京荣:张京荣是中国著名的生物物理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结构的解析和药物设计方面。

他成功地解析了多个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并通过结构基础的药物设计,研发出多个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物,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以上只是中国科学家在生物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些主要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全球的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现代生物学史上的“明星”摩尔根

现代生物学史上的“明星”摩尔根

现代生物学史上的“明星”摩尔根现代生物学史上的“明星”摩尔根20世纪初,生物学家托马斯·摩尔根以他杰出的科学贡献而成为现代生物学史上的“明星”。

他的实验和发现为遗传学领域奠定了基础,为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本文将介绍摩尔根的生平事迹,探讨他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摩尔根于1866年在美国肯塔基州出生。

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师从于著名的生物学家赫尔曼·穆勒。

在穆勒的指导下,摩尔根开始对果蝇进行遗传实验,致力于研究性状的遗传规律。

摩尔根的实验对象是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由于果蝇短寿、生殖力强、繁殖周期短,并且容易培养,因此成为了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生物。

摩尔根通过繁殖果蝇并追踪特定性状的遗传传递,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基本遗传规律。

首先,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理论。

他通过研究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了染色体上基因的线性排列顺序。

他的实验结果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呈现出独立分离和重组现象。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基因定位和基因图谱构建奠定了基础。

其次,摩尔根对性连锁遗传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有些性状在个体间是以性连锁的方式相传的,但尚未确定性连锁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摩尔根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以性连锁方式进行遗传的,进一步揭示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联。

此外,摩尔根还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现象。

通过对果蝇的繁殖和观察,他发现了一些突变个体,其表现出与野生型果蝇不同的特征。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摩尔根成功地将这些突变与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关联起来,揭示了基因突变的遗传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摩尔根的实验成果并非一帆风顺。

他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是技术手段的限制。

当时的遗传学研究仅依靠观察和统计数据,缺乏先进的分子工具。

此外,源于摩尔根不接受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他的实验和发现遭受了来自生物学界的批评和质疑。

谈家桢:中国现代遗传学第一人

谈家桢:中国现代遗传学第一人

谈家桢:中国现代遗传学第一人作者:吴明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8年第12期仁者已逝,光华依旧。

11月1日7时18分,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百岁老人谈家桢永远告别了他为之奉献终生的祖国,但是他的大师风范与卓然风骨,宛如太空中那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指引后学,灿烂依旧。

作为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谈家桢的70年心血,换来了中国现代遗传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兴盛之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学优秀人才。

即使在生命最后时刻,谈家桢依然不忘国家的科学教育事业。

“谈家桢先生是中国遗传学界坚持真理的一面旗帜……他从来就不屈服于任何非学术压力对遗传学的干扰,坚持着中国遗传学的正确方向。

今天,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为青年学者提供的学术环境日益改善之时,我们更加感激和怀念谈先生等学术奠基人的丰功伟绩。

谈先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这是陈竺,也是新一代科学家们给师长的评价。

在科学世界找答案1909年9月15日,谈家桢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县的慈溪。

在他17岁时,他顺利地高中毕业并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但他却没有攻读基础较好的数学,而是选择了生物系。

“我小时候常对着镜子问自己:我是怎么变出来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到底谁创造了世界?”他想在科学的世界里找到答案。

他读了本科、硕士,又到美国留学,回国后一举创立了异色瓢虫色斑镶嵌显性遗传理论,实现了自己要破解生命密码的理想。

谈家桢一生坎坷,却始终未忘却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

27岁那年,谈家桢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婉拒导师的挽留,他返回祖国教书、做研究。

1937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聘他为生物系教授。

但抗日战争爆发了,浙江大学辗转内迁,最后生物系迁到湄潭的一个破旧不堪的唐家祠堂里。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祠堂就成了生物系实验室。

谈家桢带领学生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和瓢虫,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

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

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

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作者:华辛来源:《少儿科技》2018年第01期1.我是怎么来的?谁创造了世界?你有过这样的疑问吗?为了在科学世界里找到答案,他认真读书、不懈研究,成为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他就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

2.1909年9月15日,谈家桢出生在浙江宁波市的慈溪。

幼年的他在家里待不住,总到外面乱跑,什么都想亲手弄一弄,因为顽皮、倔强,被家人和左邻右舍称为“阿犟”。

3.12岁时,谈家桢被父亲送进教会办的中学读书。

学校把《圣经》列为重点教材,还规定学生每天早晨要祷告,谈家桢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是校内为数极少的不信教的学生之一。

4.一大,一名外籍教员问谈家桢“人是谁创造的”,谈家桢没有回答“人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说“这要由科学来回答”。

因此,他不但挨了训斥,还被取消了奖学金。

同学们都为他惋惜,他却说“我不信上帝,信科学”。

5.1926年,谈家桢进入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学。

他刻苦勤奋,三年半就修满了四年的学分,还积极参加给穷孩子教书等公益活动。

毕业后,经系主任推荐,他成为燕京大学的研究生。

6.谈家桢以亚洲瓢虫为材料,研究色斑遗传规律,几乎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时,一年半后完成硕士论义。

美国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只阅读了部分论文,便欣然接收他来自己的实验室学习。

7.在美国,谈家桢以果蝇为材料,开展进化遗传学研究,写成10余篇论文,并先后发表在美、英、法等国的科学刊物上。

1936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婉拒导师挽留,回国到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

8.抗日战争期间,谈家桢随生物系辗转迁到贵州湄潭。

在破旧的祠堂里,昏暗的煤油灯旁,他带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和瓢虫,从事教学和研究。

1944年,他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该现象至今仍是课本中的经典内容。

9.新中国成立后,谈家桢被调到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

他坚守教学第一线,培养了几代学科领军人物和大批优秀人才。

摩尔根实验的深度解析

摩尔根实验的深度解析

回顾: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1.发现实验现象2.做出假说3.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4.重要成就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

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1928年,摩尔根在总结对果蝇20余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遗传学专著《基因论》。

摩尔根由于在染色体遗传理论上的杰出贡献,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以遗传学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这一奖项的科学家。

疑惑1:为什么摩尔根直接假定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在布林马尔的同事Stevens曾研究过多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摩尔根等人从她那里得到的认识是雌果蝇有两条X染色体,而雄果蝇只有一条不成对的X染色体,摩尔根等人因而误以为果蝇是类似于蚜虫的性别决定,雌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而无Y染色体。

即,XO型性别决定。

这与果蝇的XY型性别决定异乎寻常地契合,不得不佩服摩尔根的运气。

摩尔根团队后来才意识到正常雄果蝇中存在Y染色体,但是Y染色体并不决定果蝇的性别,而是赋予雄果蝇以育性(即含一条X染色体不含Y染色体的雄果蝇是不育的)。

在本世纪之初,经过一系列遗传学实验结果证明了“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份数的比率(X:A)决定”这一重大发现。

X是指X染色体的份数,A是指常染色体的份数。

由X:A信号启动的果蝇性别决定复杂而又精确,这里不做过多说明。

疑惑1:为什么摩尔根直接假定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人、果蝇、蚜虫常见性染色体组成的比较,如表所示:XY XX XO XXX XXY XYY人雄性可育雌性可育雌性不育超雌可育雄性可育超雄不育蚜虫——雌性可育雄性可育——————果蝇雄性可育雌性可育雄性不育胚胎致死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鉴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摩尔根把基因假定在X染色体上也就不奇怪了。

疑惑2:即便Y 染色体上含它的等位基因,上述实验现象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摩尔根遗传学说

摩尔根遗传学说

摩尔根遗传学说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既神秘又迷人的话题——摩尔根的遗传学说。

你可能听过DNA、基因这些高大上的词,但摩尔根这家伙,他可不是简单说说,他是真的动手去研究了,还整出了一套让人拍案叫绝的理论。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会儿的人们对遗传这事儿还一头雾水呢,就像咱们有时候对家里的遥控器怎么突然失灵了一样,摸不着头脑。

但摩尔根,这位生物学界的“福尔摩斯”,他决定揭开遗传的神秘面纱。

他没有选择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而是跑到实验室,跟那些果蝇较上了劲。

没错,就是那些小小的、到处乱飞的果蝇,在摩尔根眼里,它们可是解开遗传密码的钥匙。

摩尔根对着这些小家伙开始了他的“侦探工作”。

他发现,果蝇的眼睛颜色、翅膀形状这些特征,竟然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像咱们过年时候包的饺子,那个味道总能勾起儿时的回忆。

摩尔根心里琢磨着:这里面肯定有门道!于是,他开始记录、观察、实验,就像咱们平时追剧一样,一集不落,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情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摩尔根终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原来,果蝇的这些特征是由它们体内的“小零件”——基因决定的。

基因就像是咱们家里的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基因组合,就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果蝇,甚至是人类。

这个发现,简直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整个生物学界都沸腾了。

但摩尔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继续深挖,想弄清楚这些基因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他发现,基因在传递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就像咱们平时排队买票一样,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紊。

而且,他还发现了一种叫做“连锁遗传”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有些基因它们喜欢手拉手一起传递,就像咱们有时候和好朋友形影不离一样。

摩尔根的这些发现,不仅让人们对遗传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为后来的遗传学、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咱们现在常说的基因测序、基因治疗这些高科技玩意儿,都得感谢摩尔根当年给咱们开的这个头。

所以,你看,摩尔根这家伙,虽然他没穿过风衣、戴过墨镜,但他的“侦探工作”却比任何侦探都要来得精彩。

学习强国挑战答题一

学习强国挑战答题一

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选1、【B 】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国际遗传学家____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为中国遗传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A、童第周B、谈家桢C、方液仙D、董浩云2、【D 】唐代的参军戏在俳优表演的基础上兴起,通常为两个演员相互问答,以滑稽讽刺为主,在科白、动作之外还加进了歌唱及管弦伴奏。

参军,即被讽刺的对象,比较愚笨迟钝,相当于后世戏曲中的净角;戏弄参军的叫苍鹘,比较伶俐机敏,相当于____角。

A、生B、旦C、末D、丑3、【D 】我国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第七位有效数字的人是____。

A、李密B、刘徽C、杨辉D、祖冲之4、【B 】一个科学研究者提出假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说。

检验他的做法是否科学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

A、可操作性B、可重复性C、可模拟性5、【B 】关于归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归纳是一种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B、简单枚举法是一种完全归纳法C、贝叶斯推理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归纳推理D、“穆勒五法”是古典归纳逻辑的最高成就之一6、【A 】想一睹“东方金字塔”的风采,就应该买一张去____的车票。

A、宁夏银川B、陕西西安C、黑龙江哈尔滨7、【B 】有人认为白酒是粮食酿造的,喝白酒相当于吃粮食,对身体无害。

这种说法是____的。

A、对B、错8、【C 】地方志书每____年左右编修一次。

A、5B、10C、20D、309、【C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____,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A、消防经费责任消防培训责任C、消防安全责任D、消防组织责任10、【C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毛泽东同志的名句,其体裁是____。

A、七律B、古风C、词D、乐府11、【D 】有经验的汽车师傅都会告诉徒弟,冬天洗车最好用____。

A、温水B、盐水C、玻璃水D、冷水12、【A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____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REDITAS (Beijing) 2008年8月, 30(8): 951―952
ISSN 0253-9772 封面人物DOI: 10.3724/SP.J.1005.2008.00951
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中国遗传学家余先觉
周荣家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 武汉 43007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孟德尔为确立遗传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则以果蝇为材料, 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交换和不分离遗传规律, 并提出基因论等,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 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余先觉教授正是这一时期在摩尔根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

余先觉于1909年11月出身于湖南长沙县一个农民家庭。

父母以种田为生, 育有8个子女, 余先觉排行第三。

因家境贫寒, 父母只好把他的一个哥哥过继给经商的叔叔。

他的这个哥哥为他后来上学提供了不少经济援助。

余先觉就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农村家庭中长大, 自幼学习刻苦、上进和坚强, 并对大自然和生物有着浓厚的热爱。

193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

在大学期间, 他不仅成绩优秀, 而且爱好运动, 在校出类拔萃。

1935年毕业时, 被胚胎学家章盈五教授推荐留校, 担任生物学系助教。

在他毕业后的10年里, 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他随学校西迁四川乐山,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 他不仅没有丢掉自己的专业, 而且还刻苦学习, 努力工作, 自编讲义, 在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1]。

抗战胜利的第二年, 余先觉获得李氏基金资助, 被派往美国加洲理工学院生物系留学, 攻读博士学位。

余先觉在加洲理工学院进入了摩尔根(Morgan)的实验室, 成为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教授的学生。

当时该校生物学系的创始人摩尔根刚刚去世,
摩尔根的大弟子斯特蒂文特和摩尔根夫人还留在摩尔根实验室里继续从事果蝇的研究工作。

斯特蒂文特于1910年在哥仑比亚大学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随摩尔根来到加洲理工学院。

斯特蒂文特的学生刘易斯(E. B. Lewis)和诺卫兹根(E. No vitski) 直接对余先觉进行实验研究方面的指导。

刘易斯后来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并于1995年因果蝇
余先觉
(Sien-chiue Yu, 1909−1994)
发育生物学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

余先觉于1949年完成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 写出了长达112页的博士论文, 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取得了博士学位。

余先觉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用X-射线技术研究果蝇的反向突变和位置效应[2], 导师和刘易斯对他的实验结果十分满意。

余先觉获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 包括有名的触角足突变(图1), 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突变为Antp Yu, 被刘易斯推荐编入到果蝇遗传学研究的工具书Genetic Variation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并于1968年由美国Carnegie In-stitute出版。

该突变体的发现为后来刘易斯等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与果蝇发育奠定了基础。

编入该书中的还有由余先觉发现和命名的T(2;3) Antp Yu突变, 以及B48g、Scar、T(2;3)B48g和T(2;3) Scar突变等[3]。

余先觉非常爱国, 取得博士学位后决定立即回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

当时他的哥哥是国民政府驻休斯顿的总领事, 多次劝其留在美国, 但他毅然于1949年10月回到了祖国。

返回的旅途是艰辛的, 他知道祖国当时缺乏专业书籍, 回来时他随身带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及文献资料, 返回船只转到天津上岸, 他扛着沉重的书籍, 转辗回到武汉,任武汉大学生物学系教授。

952 HEREDITAS
(Beijing) 2008第
30卷
图1果蝇触角足突变Antp Yu
余先觉教授在武汉大学生物学系执教50余年, 对中国的遗传学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他先后指导了细胞学实验、胚胎学实验, 讲授了组织学、细胞学、遗传学、动物学、昆虫学, 生物学引论、农畜育种学和细胞遗传学专题等课程。

他对教学准备十分充分, 讲课语言准确, 概念清楚, 逻辑性强。

他总是这样说“如果不事先默好, 临时想着什么讲什么, 很容易离题, 也很容易出错”。

他的教学得到了生物学系师生的一致好评。

他注重抓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他领导建立了武汉大学遗传学博士点, 这也是我国当时第二批博士点。

该遗传学学科现在已经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植物遗传学、动物及人类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等研究方向齐全的综合性遗传学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

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者, 桃李满天下。

他不仅指导研究生, 更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 比如该博士点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教授, 以及余其兴教授、宋运淳教授、周暾教授、何光存教授、丁毅教授、杨代常教授、胡中立教授、李立家教授、李阳生教授,还有洪云汉教授(新加坡)、任修海(美国)、李渝成(美国)、李康(美国)、周密(美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学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奎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常重杰教授等。

他晚年时还招收了唯一一名博士后——周荣家, 后来也成为该系教授。

余先觉是位忠实的摩尔根学派学者。

20世纪60年代起, 随着全国对摩尔根学派的接纳, 余先觉教授选定鱼类为材料进行遗传学实验研究, 招收了研究生。

但不久又遭到十年文革浩劫, 刚建立起来的遗传学实验室不得不终止。

直到1978年文革结束, 他才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和进行遗传学研究。

他和他的研究生们对中国淡水鱼类细胞遗传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中国淡水鱼类细胞遗传学的第一手资料, 这是首次对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研究成果“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于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并由余先觉教授等主编成《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专著, 198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已经成为鱼类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工具书。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他进一步对鱼类染色体的精细结构和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成果“鱼类染色体精细结构和基因组结构研究”, 于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79年中国遗传学会成立, 余先觉教授被推选为中国遗传学会第一届理事,《遗传学报》第一届编委会编委, 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一任理事长。

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 他编写了《遗传工程简介》纲要, 向湖北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和武汉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的干部作了报告。

这为当时宣传孟德尔遗传理论, 普及遗传学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先觉教授一直在武汉大学执教50余年。

1994年8月10日与世长辞, 享年85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宋运淳编写. 余先觉. 见: 谈家桢, 赵功民主编: 中国
遗传学史.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902−906.
[2] Sien-chiue Yu. A genetic and cytological study of some
X-ray induced mutations and reverse mutations in Droso-
phila melanogaster, Ph.D. Thesi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ifornia, 1949.
[3] Lindsley DL, Grell EH. Genetic variation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rnegie Institute of Washington Publica-
tion, 1968, 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