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1、引导孩子形成感恩意识。
感恩与回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基本修养。
但感恩如同其它道德品质一样,都是需要学习才能最终形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只有有了感恩意识,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有感恩的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从最简单的“谢谢”开始。
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你的时候,要记得向他人真诚的说声“谢谢”。
3、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当孩子有了感恩行为时,要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不管是对父母,还是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人,只要孩子有了感恩行为,都要及时地给予赞扬,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行为,让孩子感受感恩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4、永远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有爱即可,而不是过于溺爱,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而对错误问题忽略不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软硬兼施很重要。
5、少说。
应该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应该……”,这么多的“你应该”经常对孩子说,反而会起到一些反作用,孩子感恩的前提是自愿和主动的,你应该的说法其实是被动的逼迫孩子,让孩子做到我们所要求的,所以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6、禁止使用威胁的方式。
平时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威胁的语言来让孩子妥协,明明内心是爱着孩子的,但是言语上却表达出非常讨厌孩子的样子,当孩子慢慢长大,这些危险的语言慢慢地就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有哪些好处?1、感恩使人与环境融洽和谐。
感人之恩,必与人为善。
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他的生活环境必定是完美的,使他幸福平安的。
否则的话,一个人一生不会有安生的日子过。
2、感恩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感恩的心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品质
感恩的心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品质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利益,忽略了感恩的重要性。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态。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并且积极回报社会。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将感恩融入到课堂和学校的方方面面。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示范给学生感恩的态度。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日作为一个例子。
在自己的生日时,老师可以带上一些小礼物,然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悦。
然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有人也在近期过生日,然后鼓励学生去关心、祝福他们。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别人关心自己的快乐,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学校的其他重要节日也进行,如圣诞节、感恩节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感恩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比如,在学校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慰问孤寡老人或者病患儿童。
通过与弱势群体的接触,学生将会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与别人的不同,从而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此外,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为社区、为他人付出努力,学生将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这将深化他们的感恩思维。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或者写作活动,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为什么要感恩的原因。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一些值得感激的事情,并让他们写下来。
这样一来,学生们将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从而更加感激生活。
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或者文学作品,与学生共同阅读和讨论,从中获得感恩的启发。
最后,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
学校可以设立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并且奖励那些在感恩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
学校也需要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例如在语文课上分析优秀作品中的感恩主题,在数学课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等。
教案分享: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和人文素质,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心怀感恩,走出发愁、发火、发脾气的困境,才能心态平和,愉快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呢?这里分享几点教案:一、身教为先,做出榜样孩子天性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出一个榜样,多从自己身上下手,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寻找感恩的源头,让孩子看到、模仿感恩的行为。
比如,感谢孩子为自己做的小事,感谢他们的存在与陪伴。
二、多与孩子沟通,让感恩成为习惯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更需要家长与孩子多沟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氛围和家长引导意义重大。
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讨论,感谢和受感谢的事情,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加体会感恩,形成习惯。
三、引导孩子善待他人,更加理解和关爱别人一个人的眼光越宽、越远,心境就越开阔、越平和。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推动他们向德善、向光明发展,做一个懂得感恩、善待周围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四、多引导孩子体会家庭的生活和亲情家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亲情是孩子感受到的最温暖的力量。
通过引导孩子感受家庭生活的细节和温馨,让孩子在亲情渗透的生活中,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珍惜。
五、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引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时刻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在认错或做错事情后,展现出真正的悔过和改正,家长就要及时引导,让孩子更加珍视自己的行为及家人的关爱,懂得感恩。
六、积极促进孩子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体验除了家庭,孩子还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从而体会更多的生活,懂得更多的感恩。
因此,家长既要引导孩子社交,也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社会实践体验,从而更贴近、更理解社会,更懂得感恩。
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家长们要从自己身上下手,做好引导孩子感恩的工作,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感恩,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爱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理念,它通过爱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起感恩之情。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环境的变化,学生往往忽略了感恩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们应采用以爱教育为核心的方法,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感恩,并将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爱教育要从树立榜样入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以真心实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学生展示爱与感恩的力量。
比如,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关心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的力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贡献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对他人付出的感激之情。
比如,在教授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人物为社会、为人民付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心怀感恩之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此外,爱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对环境和资源的感恩之心。
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向学生传递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野外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珍贵与有限性。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珍惜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权益,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爱与关怀,从而培养起感恩之心。
总之,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树立榜样、情感教育、关注环境和资源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感恩之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情感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并向他们传递感恩之道的重要性。
一、教育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态。
2. 培养学生感恩的能力,学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3. 促进学生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感恩?- 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激。
- 对自己所拥有的珍惜和感谢。
2. 感恩的重要性- 心情更轻松愉快。
- 帮助他人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 增强人际关系。
3. 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教育学生珍惜所拥有的,不贪婪和不浪费。
- 引导学生重视他人的帮助并表达感激之情。
- 帮助学生互相帮助,创建更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感恩的定义和意义(15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感恩吗?”-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然后解读感恩的定义和意义。
2. 呈现感恩的重要性(20分钟)- 展示一些示范情境,让学生看到感恩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幸福感。
- 运用故事、图片和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3. 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和习惯(40分钟)- 定义“珍惜”、“感激”等词汇,并让学生自己举出相应的例子。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感受。
- 分发任务:每个学生写一封感恩信或制作一张感恩卡,表达对父母、老师、朋友或其他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激之情。
4. 感恩活动(25分钟)- 在课堂上组织感恩活动,让学生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感激之情。
-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
5. 总结和回顾(10分钟)- 向学生强调感恩是一个长久的习惯,需要每天实践并向他人传递。
- 鼓励学生每天记录感恩之事,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恩日记。
懂得感恩的好学生
懂得感恩的好学生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栽培。
但是,真正懂得感恩并将感恩实践于行动中的好学生却不多见。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作为一名好学生,不仅仅要追求优异的成绩,更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本文将探讨懂得感恩的好学生应该具备的特质,以及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感恩的态度。
一、谦逊的心态懂得感恩的好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谦逊的心态。
在学习中,他们不会傲慢自大,而是时刻保持谦卑和虚心。
他们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别人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他们都能积极倾听和接受,从他们身上汲取知识和经验。
同时,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优秀而看不起他人,而是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进步来鼓励他人。
二、付出与回报懂得感恩的好学生不仅仅会接受别人的帮助,更会主动付出并回报别人。
他们深知自己的成长来自于他人的辛勤付出和支持。
因此,在他们获得成功的同时,他们会积极回报他们的老师和家人。
他们会尽力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及学习资源。
他们也会在家庭中主动承担一些家务事,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感恩的态度懂得感恩的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都不会抱怨和埋怨,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他们会从困难中学习和成长,并感谢这些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强。
同时,他们也会感谢生活中的点滴,感激身边每一个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的人。
他们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天,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
四、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懂得感恩的好学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懂得感恩并将感恩实践于日常生活中。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好学生。
结语懂得感恩的好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更是在生活中回报他人、感恩他人。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北关小学四年级组优越的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贪婪,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采取极端行为等等。
诸如此类心理偏差、行为失范现象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在于缺少“感恩”教育这一课。
教师关爱、呵护学生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从民族文化里汲取营养中华民族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值得不断继承和发扬。
民族文化中“感恩”的故事、诗篇、格言、名人轶事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现成的好素材。
《诗经》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讲理”和“问心”相结合感恩教育工作如果只重视“讲理”,而忽略“问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确立感恩教育的原则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通过教育,真正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
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1.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那里来的?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懂得: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学校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2.感恩故事。
格言天天讲。
组织每个学生收集感恩故事,随时给同学讲,给朋友讲,给父母讲;定期举行“感恩故事会”;将学生收集的格言汇编成册,举办“感恩格言”大汇展。
3.感恩道理人人知。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讲感恩;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感恩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不懂得感恩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途径有哪些。
4.感恩从现在做起。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对身边的人进行感恩。
感恩教案: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种对生命最深刻的领悟。
而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则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当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社会氛围下,许多孩子往往缺乏感恩的情感,不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我们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心,让他们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有爱心的人。
一、感恩的意义感恩,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行为。
它是基于对他人给予的帮助、支持和爱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态度。
而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他人的付出,更要感恩上天赐予我们的种种福利,要懂得珍惜。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能够让人保持心情愉悦、具有乐观的态度。
通过感恩,我们可以从阴暗的角落里走出来,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和价值,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中汲取力量,助力自己成长。
感恩是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人都是平等的,即使待遇不同,也应当把自己视作一个平凡的人。
有了这种态度,我们就不会轻易放弃和妥协,也不会给他人带来痛苦和憎恨,反而能够更好地与别人相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互动。
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离不开展现感恩的重要价值。
通过在日常教育中,向孩子传递、讲述许多感恩的故事,并让他们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珍贵品质和价值。
例如,《童话大王安徒生》中讲述的一些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等,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寓教于乐,更能够让孩子从中领悟到感恩和爱的真谛。
为孩子创造感恩的环境。
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我们需要在孩子身边创造一个良好、积极的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来营造感恩氛围,如赠送礼物、制作贺卡、组织义务工作等等。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经常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让他们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享受自己自主付出的快乐和成就感。
家长和老师都需要成为孩子感恩的榜样。
父母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导师和样板,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态度和性格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感恩的家庭和校园文化,让孩子懂得感谢、尊重和爱护家人和朋友,同时也懂得珍惜生命和一切所拥有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为了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育班级感恩文化,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自然的舍予之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他人的帮扶之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在全班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我坚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素材,立足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建构教育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感受生活的快乐。
我们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讲述、实践体验,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并逐步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不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一、将感恩教育生活化1.我们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我们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生活气息,回归人善良的本性。
2.我们选取源于生活的材料。
我们从学生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
感恩教育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生活的重新提炼、体验,唤起学生的认同和学习的热情,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我们实施开放型的活动形式。
生活是第一性的,感恩教育必须从生活中来。
我们对学生实施的感恩教育,最终又要指导学生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深情。
以自己的生活、以身边的环境为课堂,去正视人生、体验人生、探索人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道德修养、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二、感恩教育目标我们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发感恩教育资源,力求使感恩教育目标突显生活化。
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并有操作可能的“感恩”内容列入其中,我们始终贯彻“懂得感恩,快乐成长”的德育主旨,确定了三大目标:(1)认识目标——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道德准则;(2)情感目标——懂得对父母、老师、他人和社会的感恩之心;(3)行为目标——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做到珍爱生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促进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在中学生活中培养学会感恩的心
如何在中学生活中培养学会感恩的心在中学生活中,培养学会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他人付出和帮助的回馈,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充实和幸福。
那么,在中学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会感恩的心呢?一、关爱家人朋友首先,要学会感恩,我们必须要先从最亲近的人开始,那就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无私地为我们付出,给予我们无限的爱和支持。
而朋友也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己和伙伴,他们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因此,我们要常常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感恩他们的存在和陪伴。
二、珍惜学习机会在中学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感恩老师们的辛勤教导。
老师们是我们学习的引路人,是我们智慧的开导者。
他们不辞辛劳地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三、学会帮助他人在中学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帮助他人,感恩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当我们看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时,不要袖手旁观,而是伸出援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因为只有懂得给予,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四、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都值得我们感恩,无论是一次微笑,一次问候,还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当我们看到美好的事物时,要学会感激,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
不要总是埋怨和抱怨,而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世界,去体验生活的美好。
五、乐于奉献社会在中学生活中,我们也要乐于奉献社会,感恩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成长环境和资源。
我们可以参加志愿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奉献和关爱他人,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感恩的意义,成为一个更为成熟和有爱心的人。
六、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在中学生活中,我们要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班集体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舞台,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团队合作机会,尊重每一个同学,互相支持,一起走过成长的道路。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人们对于他人、对于生活所怀有的一种感激之情。
在当今社会,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对于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感恩情怀培养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因为农村孩子们往往生活环境相对简单,缺乏物质上的丰富,需要通过感恩教育来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
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情怀呢?下面,我们将就此话题展开一些讨论。
一、引导感恩的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感恩情怀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农村,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孩子们往往接触不到高档的玩具、衣物等物质产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学会感恩。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来引导孩子们感恩,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的重要方法。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感恩情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的感恩情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树立感恩榜样在农村小学中,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
教师在校园中树立感恩榜样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感恩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教育实践,邀请一些来自农村的优秀人士来为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感恩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通过树立感恩榜样,可以在学生身上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懂得感恩,体会感恩,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三、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农村小学中,开展一些感恩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组织学生们到孤寡老人家中去看望、慰问,或者到贫困地区去捐助一些爱心物品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感恩情怀的教育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感恩的美好,感受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出健康积极的感恩情怀。
四、加强思想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是培养感恩情怀的重要途径。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树立感恩之心,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在小学生阶段,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感恩之心,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接下来,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生感恩教育。
家庭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可以向孩子展示感恩的态度,当孩子得到礼物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时,父母要及时提醒孩子要说“谢谢”。
当父母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也要向孩子表示感谢,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懂得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明白得到他人帮助时应当怀着感恩的心。
学校教育也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感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作为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
老师也可以在日常的说学校文化建设中加入感恩教育元素,比如举办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组织学生去爱心院所探望孩子,或者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等。
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和感恩。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中受益。
在班会上,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让他们学会感悟和珍惜。
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爱心人士或者感恩教育专家来为学生讲解感恩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社会上应该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倡社会各界关注孩子的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成为社会风气,从而推动学校和家庭更好地进行感恩教育。
社会上也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教育的培训活动,提供更多的感恩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能够参与进来,共同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出一份力。
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班会,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增强对他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学会用真诚的言辞向他人表达感谢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帮助他人,并懂得感恩他人的帮助。
4. 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实践感恩之心,将感恩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通过短片欣赏或故事讲述,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意义和价值。
2.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感激之人。
3. 学生间互相发放感谢信、感谢卡或小礼物。
4. 以感恩为主题,进行感恩行动的认识和实践。
三、教学步骤:1. 欢迎介绍:教师简单介绍班会主题,向学生解释感恩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短片欣赏/故事讲述:通过短片欣赏或故事讲述,向学生传递感恩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和认识。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感激之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作为引导,如“你曾经因为什么事情感激过他人?”、“你是如何表达感激之情的?”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倾听和分享。
4. 感谢信/感谢卡/小礼物:让学生将自己的感谢之情通过写感谢信、制作感谢卡或准备小礼物的方式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思考,选择适当的方式,将感谢之情传递给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5. 感恩行动实践:以感恩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参与真实的感恩行动实践。
可以通过参观社区福利机构、捐赠物品等形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感恩行为的力量,并将感恩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6. 总结反思:回顾本次班会所学内容,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恩行动实践成果。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恩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持续保持感恩之心,将感恩行为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教学评估:1. 分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感激之人。
2. 学生互相交流感谢信、感谢卡或小礼物,表达感激之情。
3. 感恩行动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行动回馈社会。
4. 教师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度、认真程度,以及表达感恩之心的态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教育1在课堂上渗透感恩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为其一、农村有很多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实行沟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压力过重、父母异地工作、父母离异等现象冲击影响子女学习,迫使学生有异举,如厌学、自闭等心理现象。
所以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如何体贴和关心父母。
在教学中,我通过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把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懂得感恩社会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将其有机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我去听了语文教师的作文审题课《最让我感动的事》,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经过教师的再三启发,学生所想起的事情也寥寥无几,而且,有些学生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老师或者别的人应该为他做的,不值一提。
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机。
主题班会感恩的心,我引导学生策划,选材,组织,主持,听着学生深情地回忆令自己感动的往事,从他们晶莹的泪花里我们读到了感恩教育的成果。
学校举行爱心结队帮扶活动,当学生接过学校赠送的学习用品时,那发自内心的感激与优异的成绩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回报3、感恩之心需要有意培养恩。
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
据《光明日报》载: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
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缺乏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案,培养学生感恩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拥有感恩之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人文情感,更是一个人正面生活态度的体现。
感恩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交流、增强自信、减轻压力和提高幸福感。
在课堂中教育学生如何感恩、培养感恩之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教育学生感恩之前,要提醒学生身边有很多值得感恩之处,如家人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谊,社会的帮助等。
通过这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感恩,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感恩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种情感。
让学生体验感恩,并且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感恩之情。
比如,在学生生日寄一封祝福的邮件、制作手工礼物送给家人、老师或同学、在班级里公开感恩天地等。
通过这些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热情,并且在心灵深处种下感恩之种子。
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加强感恩教育。
例如,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等课程中挖掘感恩教育的内涵。
通过生动的事例、道德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真谛。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握好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灵。
不仅仅是在生活和学校中,社会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感激成长中的一切。
感恩教育应该面向全社会,从一开始就传递给社会广大群众,这是在民族精神、道德文明方面良好环境的构建。
我们可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感恩并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只要时时刻刻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感恩的心,无论是对谁都会产生积极正向的意义和影响。
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学生的基本任务之一。
我们需要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感恩方面不断发展和提高,让感恩之心成为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同时也是社会精神财富。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感恩观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感恩观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健康心态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的便捷,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而对于孩子来说,正确引导他们的感恩观,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更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珍惜、感恩并回馈社会。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感恩观呢?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引导者。
要想引导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父母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不仅要对家人、朋友表达感激之情,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示范出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正确的感恩态度。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父母可以通过分担家务、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生活所带来的帮助和影响。
3. 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捐助物资等方式,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并学会回馈社会。
4.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和体谅他人情感、需求的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故事、影视作品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培养出一颗善良、宽容且感恩之心。
5. 教育孩子珍惜拥有教育孩子珍惜拥有是培养感恩之心的重要环节。
父母可以通过适当限制物质条件、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等方式教育孩子珍惜拥有,并让他们明白拥有并不代表永远拥有,只有懂得珍惜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生活中点滴幸福。
6.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保障。
只有孩子具备了自信心,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向社会、回馈社会,并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结语正确引导孩子的感恩观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以身作则、培养责任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同理心、教育珍惜拥有以及培养自信心等多种途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珍惜并回馈社会。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策略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因为,只有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一、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学生身边开始。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
如,给父母做一次家务,在父母伤心时学会安慰父母。
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学会关心别人,这里包括关心他的老师、同学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们体验到付出真情的快乐。
二、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
所以,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
例如,借助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
有的学生说勤奋、唠叨,有的学生说母爱、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
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
同样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使得弘扬感恩情怀也成为我们班级的主旋律,这也很好地抵制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教育了更多的学生。
三、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
小学明理感恩自强实施方案
小学明理感恩自强实施方案一、明理感恩的培养。
明理感恩是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关爱,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明理感恩意识:1. 课堂教育,在各科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故事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来自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关爱,要懂得感恩。
2. 校园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方式深刻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安排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懂得感恩,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二、自强不息的培养。
自强不息是指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品质:1. 体育锻炼,学校可以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竞赛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自强不息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志愿者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强不息的意义和价值。
三、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
1. 制定明理感恩和自强不息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明理感恩和自强不息的教育中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4. 建立学生明理感恩和自强不息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相信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学生们也将在明理感恩和自强不息的教育中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您的阅读!。
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教育孩子,比如教他们感谢别人的帮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父母更要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榜样,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感恩。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感恩教育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体验到感恩的情感。
另外,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他人的帮助,从而培养出感恩的情感。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敬老院做志愿者,与老人们交流、学习,让学生懂得尊敬和关爱长者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感恩的心。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恩主题的文化活动,比如举行感恩节专题讲座、举办感恩主题的艺术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文化活动来感受感恩的情感,从而培养出感恩的心理。
总之,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感恩,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关键词:感恩爱父母爱祖国爱社会
摘要:我告诉他们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激别人,学会感恩,才可能有良心,才可能是个好人,古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是古老的观念,但不是腐朽的旧观念,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不能改变,还要发扬广大。
人类越往高层次发展,有感恩思想的人就越多。
感恩思想越深入人心,人活的离动物界越远,活的越像个人样。
感恩,是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是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为了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他们不仅学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为使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我给学生专门上了一堂关于感恩的课,在课上我给学生说了这样一个事例,据《腾讯网》报道:2009年10月24日下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40多名学生,在长江观音矶附近的沙市宝塔河段沙滩上秋游野炊。
14时15分左右,附近2名儿童不慎落入江中,在场的10余名大学生立即开展施救,李佳隆、龚想涛率先冲入水中,徐彬程、方招、陈及时、张荣波紧随其后。
而在此期间,高阳和林泉在14时22分至14时25分时间段均发现何东旭失踪,通过清点人数发现方招、陈及时失踪。
此时,江面已恢复平静,两位落水少年获救了,而三位英雄已经沉入苍茫而冰冷的江水中……听闻此事所有学生都很受感动,觉得这是当代的活雷锋,这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要做就做这样的人。
在学生的情绪还很激昂时,我把事情接着说了下去,在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营救落水少年而英勇献身的事情仅仅过去十几天,昨天《华商报》发表文章《3.6万天价捞尸费背后的垄断黑幕》,揭开了英雄大学生遗体打捞时,遭遇当地私人打捞船船主“挟尸要价”的黑幕,船主陈某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
令人震惊,引起了民众的强烈愤慨。
说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们激昂的情绪没有了,出奇的安静,一双双大眼睛盯着我看,觉得不可思议,还有这样的人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我明白他们这是糊涂了,不明白了,想要我给他们一个答案。
我告诉他们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激别人,学会感恩,才可能有良心,才可能是
个好人,古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是古老的观念,但不是腐朽的旧观念,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不能改变,还要发扬广大。
人类越往高层次发展,有感恩思想的人就越多。
感恩思想越深入人心,人活的离动物界越远,活的越像个人样。
学生听完之后似懂似不懂的点点头,不管学生是否真的懂了,我觉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期待他们将来也能如那些舍己救人的大学生那样,而不要多些利欲熏心的“船主”。
可人往往会牢记自己的付出,却容易忘记感恩。
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
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
”我们只是个普通的人,不可能像伟人那样对人类有卓越的贡献,但当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人世,从无知直到长大成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亲朋和无数陌生人给予的一切,我们被爱紧紧围绕着,许许多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奉献着、付出过,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所有人和事,所有爱和恩,为此承担一份歉疚,珍惜、知足现有的一切吗?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毫无功利的给予。
而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感恩的心也应该从“爱”做起,爱父母,爱祖国,爱社会。
父母的爱,是我们黑暗中的明灯,经常在身边照亮着我们;父母的爱,不仅创造了我们的人生,更为我们的人生赋予了深重的意义;父母的爱,是我们失意、绝望的避风港,时时接纳我们,包容我们,鼓励我们;父母的爱,是我们生命中的加油站,让我们藉以奋发,接受任何的挑战。
父母的体贴、关爱,是我们行事最佳的后盾。
如果这样你都不爱父母,又怎么会感恩呢。
有人说祖国是我儿时的摇篮,摇晃着,让我酣甜入睡。
祖国是我求知的学校,用知识的琼浆玉液充实我的头脑;是祖国把一颗金色的种子播种在我的心田,让它开花结果;更是祖国让我感到了温暖。
祖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今天的一切,全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的功劳!他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美满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一片辉煌,甘愿奉献!甘愿牺牲!凭着这雄健的精神,凭着坚强的毅力,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而作为享受
着这一切的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呢?我们爱祖国不但要有深厚的感情,还要怀着报效祖国的愿望去奋发学习,还要在事业有成后把报效祖国的愿望落到实处,不能空喊口号。
这也就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还应该从“小”做起,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们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村庄,具体可设计“为父母或长辈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弱势群体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学生的自然之举。
让他们学会感悟事理,在感悟中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所有关心、帮助自己的人,用一颗赤诚之心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我们之所以要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因为我们对无意识的天地、海洋尚且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善待海洋,善待自然,与它们和谐相处,更何况对那些有意识地爱我们、帮助我们的人呢?我们感恩父母,因为他们无私的爱和辛劳抚育;我们感恩老师,因为他们的淳淳教导;我们感恩朋友,因为他们的友谊使我们温暖;我们感恩困难中伸过来的一双友善的手,一个温情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
唯有感恩,我们才会想到去深切的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爱一切友善地对待我们的人;唯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去关心和爱一切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爱的人;唯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丰满和快乐。
参考文献:《家教漫谈》、《小学生家长读本》、《学生教育导读》
《感恩缺失与社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