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学习要点:
1、了解卞之琳的生平及创作。 2、赏析《断章》。
——《断章》解析
4
(1910—2000)现代诗 人、翻译家。生于江苏海 门汤家镇。1930年开始写 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三秋草》,1935年出 版《鱼目集》,1936年与 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 《汉园集》出版。
5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 “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 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 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 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 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一起 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 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 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它本身是一种近乎唯美的情景交融的
吟咏,一种纯净心境的凸现和吐露,
也是卞之琳才华的象征。
27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诗刊》社主编、诗人高洪波说: “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 者。他一生写的诗歌没有超过五 千行,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 例子,真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 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二 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的 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 的,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另一 种是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 但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 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 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
以“我”与“小孩儿” 客观的陈述,揭示了生命 的偶然性,即人的命运就 像随便一投的小石块。
25
《断章》也许是卞之琳灵 感瞬息迸发的印记,又是精 微而冷隽的诗风的一次不经 意的显现。这不是李商隐的 “深情绵邈”、“包蕴密致” 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清 空高远”审美理想的重复。 他在胡适、刘大白等人作诗 如说话的主旨指导下,以白 话演绎词曲的尝试之后,实 现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 也实现了西方诗歌技巧的东 方潜移。
17
“淘洗”与诗的“非个人化”
“淘洗”了个人感情,实践诗的“非 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诗中的 “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 (她),就与读者更为亲切,跳出了艺术 境界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 更大的开放性。
18
•1. 以距离、对照、变易、意象叠加与电影蒙 太奇手法作为诗的组织法,体现出一种现代 意识(新的时空观与新的感受方式)。 •2. 以象征性意象间接地表现诗的意蕴,使传 统诗歌的意境与西方诗歌的“戏剧性处境” 融为一体。
19
•3. 情感深刻内敛,意境蕴藉淡远,韵味深邃 悠长。 •4. 诗形自由精致,音韵优雅柔和(抱韵、内 韵、每行三顿)。
20
•象征意象的组合 •相对的哲学观念 •对举的巧妙结构 •情智化的探索
21
独自在山坡上, 小孩儿,我见你 一边走一边唱, 都厌了,随地 捡一块小石头 向山谷一投。
22
说不定有人, 小孩儿,曾把你 (也不爱也不憎) 好玩地捡起, 像一块小石头 向尘世一投。
6
他感觉敏锐,又善于将 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意之中, 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 他的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 追求文字的奇巧,不少篇章 还弥漫着忧郁惆怅的情绪。
7
8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十月三日
9
第一节: (一)画面
“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 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 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 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 成了一幅水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 物素描。
23
《断章》给我们的启示
﹙一﹚破除固执,改变自 限、自是、自大的心理状 态与人生态度。
﹙二﹚不断觉解,学会欣 赏、尊重、关怀他性,充 实、提高与完善自我的生 命境界。
24

独自在山坡上, 小孩儿,我见你 一边走一边唱, 都厌了,随地 捡一块小石头 向山谷一投。 说不定有人, 小孩儿,曾把你 (也不爱也不憎) 好玩地捡起, 像一块小石头, 向尘世一投。
15
《断章》中心意蕴
此诗着重强调的是世间万物互为依 存、耦合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宇宙间 事物既各有其独特性又复彼此圆融的哲 理感悟与理想企盼,它所推许的是一种 有机且有情的大宇宙观以及“与天地参” 的天地境界。
16
对举互 文 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
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句子的首 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 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 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 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 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 性和具体性。
(二)哲学沉思: 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
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 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 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 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
14
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 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斤斤计较于 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 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10
(二)哲学沉思:
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 “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 的。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 “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 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
11
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 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 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 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 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 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 又变成了客体。
26
《断章》之所以是绝唱,正因为
它最突出地体现了卞之琳诗风的特质。
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
这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不可同日而语
了。它,像是唐宋小令的现代再现,
浓郁地散发着东方的、现代的气息;
又使人想起西方诗歌中是否有类似的
巧思,抑或是诗人对西方诗歌的一种
感悟的闪现和融入?《断章》是卞之
琳诗作特质的最亮丽、最集中的体现,
12
第二节 (一)画面:
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
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 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 “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的主体,照进窗子 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 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 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 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