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7次授课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13、14、15课)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1.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提问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对不对?
P169
对,说明理由。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阅读P175图示
谈谈怎样处理义利关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1.人生价值不在自己活得多少
2.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提问5:什么是意志?
参考答案:
P149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主观条件。
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提问6:什么是责任?
提问2: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P127参考答案: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无明确的人生目标。
提问3: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中职哲学与人生(人教版)教案: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全2课时)
编号:
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
年级
二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
目标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
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
教
学
内
容
教师归纳: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要确立人生目标就要认清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趋势与要求,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中职生在选择专业时就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晓明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就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当机会到来时,就能够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教师归纳: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机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则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
教
学
内
容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课件展示邓小平的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讲述:
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人生成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确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在多样的选择和干扰中有了聚焦的方向,引导我们朝着具体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避免走弯路和错路。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
教具
教案、多媒体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时间分配
(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2'
74'
2'
1'
板书
设计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讨论、归纳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因为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它是由无数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
要懂得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3、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问题: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各抒己见、归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中起作用的基本规律。
案列:袁世凯称帝
问题:袁世凯为什么不能长久地称帝
能力目标
体验、感悟、提升个人成长离不开人生目标,懂得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正确的人生观PPT课件
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①人生须认真。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像:吸毒、传染病、不良交友等就可能使你的人生再 也无法挽回。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②人生当务实。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 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2005 年 被 评 选 为 《 感 动 中 国 》 十大人物之一。
2005年10月19号,在万国邮政 联盟总部的会议上,131年的惯例 被中国人打破,王顺友成为自 1874 年 万 国 邮 政 成 立 以 来 第 一 个 被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政员。
16
3.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问题探索
黄志全
8
1.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③人生应乐观。 相信生活是美好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光明”,
“黑暗已经到来,光明还会远吗”,遇事多往好处想。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活着就有希望。
两位旅行者在沙漠中已经行走了好几天了,身上带的水不多 了,其中一个人看到自己有半瓶水,于是伤心地说,“哎,只 剩半瓶水了!”而另外一个人看到自己的半瓶水,很惊喜地说, “呀,还有半瓶水啊!”
2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正确人生观的内容:
①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人生目标) 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③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3
二、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 进的人生追求不。 原因: ①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 动力。”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doc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着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十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
鲁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课件(3)
3、孔子的教育成就
为什么尊称孔子为 〝万世师表〞?他 在教育方面有哪些 突出贡献?
3、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 子 讲 学 图
教育对象——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3、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子学生
冉求
个性特点
胆小
教育方法 凡事抓紧,马上做
仲由
不够稳重 凡事请教父兄后再做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3、孔子的教育成就
——美国前总统里根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中国 文化教育的中心。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
据统计,《论语》在全球最重要的十部名 著中,被翻译的语种数量居第二位 。
1、思想成就 2、教育成就 3、文化贡献
1、 孔子的思想成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
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法家 兵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代表作 备注
儒 家
道 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孙武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春秋
主张“仁”,反对苛 政 主张“仁政”,反对战 争 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家
乙:对腐败分子,我们应该用“德”“礼”教 育感化。
儒家
丙:要从平民中挑选有能力的人治理腐败。
丁: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杀 一个。
墨家 法家
场景二:角色扮演
对于校园中的乱扔垃圾、破坏公物、 说脏话的歪风邪气,利用各家学派观点说 说怎么遏制?
新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
知识拓展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 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 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二、行省制度
1、原因: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管理辽阔的疆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北向门户洞开,形 2、特点: 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削除地方军事割据的自然条件,有 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列如
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划归陕 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 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 个完整的割据区。
随堂演练
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 可以参观到( A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 古人类是( B ) ①发现于周口店的山洞里 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 质特征 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
无限的想象: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
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 兽。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 头肿骨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 击,肿骨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
北京人的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
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 摘野果,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
我有小 故事!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 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 起源》,创立进化论学说。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 知识,掌握北京人的历史知识。 2.通过“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和北京人系列知识的学 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大猩猩、北京 人和现代人的头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第10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弗洛伦斯·查德威克因是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性。1952年,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 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 (那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 力尽而且一阵阵战栗。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还十分遥远。“现在还看不到海岸 ,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对陪着她的小艇上的人说。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 “别骗我。如果只剩下一英里,我就应该能看到海岸了。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驶去。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了一杯热汤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显现出来,她隐 隐约约地看到海滩上等待欢呼她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 里!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 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 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自觉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3)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金尾雏鸡和红尾雏鸡一同出生在一个巢里 ,又被同一个猎人捉住,关在了同一个鸟笼里。鸟 笼小得可怜,但却可以享受各种美餐。红尾雏鸡饱 食终日,身体养得臃肿不堪。金尾雏鸡规劝道:咱 们都是鸟类,应该学会飞行的本领啊!“飞行!” 红尾雏鸡嘲笑金尾雏鸡。“关在鸟笼子里,往哪儿 飞?还是趁早死了那条心吧。”金尾雏鸡无奈的摇 摇头,依然每天坚持在笼中练习飞行动作,把一双 翅膀练习得强劲有力。红尾雏鸡则又垂下眼帘,独 自舒舒服服的晒太阳。有一天,一个小孩子把鸟笼 子打开了,金尾雏鸡凭着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迅速 冲出鸟笼飞回了山林,而红尾雏鸡想飞却飞不动, 仍被关在鸟笼里。
初中历史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新修订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 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 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 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 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 历史情景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 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 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 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 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 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 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 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 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 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 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 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1)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 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 块中的导言。
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 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 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 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6次授课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10、11、12课)
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相互讨
提问1:什么是目标,为什么人生发展必须 论,回答
有明确的目标? 参考答案:P122
问题
25分钟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社会组织在一
定时间范围内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标准和结
果。
人总是为着某种目标而生活,有了目标,人
人生理想。 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
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 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确立正确的人
生目标。
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坚强意
志,勇担责任。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 目标。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
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
系。
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
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了解理想信念与意
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
标。 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
书,找到 知识点,
提问5: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教师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讲解充分
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 理解知识
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内容,并
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 将不理解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
2.影响人生目标形成的主观因素
从人的主观条件来看,人生目标的形成取决于人们的知 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最终取决于人们的自觉 选择。在现实社会中,即便拥有大体相同的客观条件, 人们的人生目标也大不相同,这种差异正是受人们的主 观条件的制约而造成的。一般来说,良好的知识水平为 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一个受过 良好教育的人并不一定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生目标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品 德高尚者愿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从而产生远大的 人生目标;相反,聚敛财富,腐化堕落,会产生狭隘的 人生目标。人生选择不同,结局各异,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和相互 制约的。 第一,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 第二,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可见,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 ,个人理想 是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只有结合了多数个人理想 的社会理想才是远大理想,也只有结合了社会理 想的个人理想才是崇高理想。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量上来说, 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从质上来 说,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 的人生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人生目标的确立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
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学习打工青年的人生目标
读高尔基的名言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一课时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知道人生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必须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法,分析法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设计:
指导阅读邓小平的名言P107
2、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特殊性:
(1)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2)社会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的结果;
(3)社会历史发展是通过无数偶然性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1、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3、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合,就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小结:社会发展有规律。人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业: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什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生为什么要有目标?
4、人生目标应该确定才是正确的?
备注:什么是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讨论:
1、为什么说新的社会制度就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2、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思考:
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习西安事变,说明它的偶然性和必然
讨论人的动机对社会发展起的两种作用:促进或阻碍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说课稿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本课来自高教出版社编写的职业中学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中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人生理想》中的第十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讲解。
首先是说教材,本书是教育部指定的职业中学四门德育课程中的最后一门,担任着引导中职生走向社会,为工作生活奠定良好人生哲学的重要德育任务,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作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既是对上一单元内容“坚持实践与认识统一,提高人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又为本单元接下来树立人生理想的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为本科内容较多,我将分为两个课时对本课进行讲述。
基于新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即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对其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联系能力,较学生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结合课本大纲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的含义及内容,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顺应历史潮流。
但是中职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弱,思维能力不足,而且哲学范畴的名词内容也给他们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科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加以运用。
其次是说学生,作为中职生,正处于个性、品质、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很强,但是,他们大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不理想,这也造就了他们敏感自卑的心理特征,对于人生目标,他们要么羞于言论,要么插科打诨,要么懵懂不知,因此,要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之前几课的学习,他们已经对哲学的初步认识,本科的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相对是较容易理解的哲学名词,因此引入教学的难度并不大,而对于本课所学的历史知识,他们已经在初中的政治和历史课本中接触过,因此还有印象,不会太难理解,但是如何将历史规律与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对于部分中职生来讲还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需要进一步进行解析。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案例1
“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河北唐山13个农 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 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 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 弟商量后,几经辗转到灾情最重的 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 愿者之一。 启示: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环境和发 展规律相一致,就会产生积极作用。
除了养殖土鸡,唐洁还有两千多亩地种 下了果树。核桃可以达到年产量400万斤, 葡萄可以达到一百万斤,枇杷可以达到120 万斤,预计三年内要走深加工这条路。
这几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 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 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 才是正确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中职生要把自己 的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 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 自己的贡献。
袁世凯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哪些规律?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倒行逆施者必自食其 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 成的,但社会历史的发展仍然和自然运动 一样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客观规律,社会 发展是有规律的。
案例1
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 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配他朝着 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受到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案例2
在流言蜚语中开始的创业
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在深
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易公司。 然而,2008年的时候,因为一个新的财富发 现,突然放下这一切,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地搞 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 作社。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 起养殖土鸡。唐洁和当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 家酒店、餐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养殖基地 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加上社员出栏的一 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四百多万元。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6次授课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10、11、12课)
归纳——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演绎——由一般性原则到个别性结论的方法。
分析——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对他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思维方法。
[导入新课]
我们对认识论的一些观点前三单元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今天我们那么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3.在认识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提问4: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P127参考答案: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无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1.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提问5: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敢于承担责任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是坚定信念、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
3.加强修养,承担起社会责任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回信)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 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 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
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我们不能盲目的虚度过去,大学是人一生中 最为关键的阶段。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 划。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鹰非常残酷 的训练。第一步,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训练能独自飞翔,幼鹰需要成百 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鹰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 带到悬崖顶上,然后把幼鹰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小而被母鹰活活摔死。 第三步,那些被母鹰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面临最后也是最关键最 艰难的考验,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母鹰生生折断,然 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在这时成为悲壮的祭品,但母鹰不会因此 停止这种“血淋淋”的训练。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 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
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 间、为人处事。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 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 望”。
之后,老鹰就用它新长出的喙把脚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大家可以想象 一下这个过程的滋味。当新的脚指甲长出后,老鹰再用它们把那些沉重的羽毛 一根一根的拔掉。
自我痛苦的更新过程,老鹰须持续5个月。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 ,老鹰一生一次“脱胎换骨”的工程便告结束。老鹰又开始飞翔,无限广阔的 大地,再次成为它的天堂。它“重生”后,寿命可再添3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
• 但是后来,一个参加了共产党,一个参加了国 民党,一个为了推翻三座大山进行艰苦奋斗, 一个为蒋家王朝卖命,其结果一个成为党和国 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一个最后败逃台湾。青年 学生要了解社会的发展,遵循其中的规律,并 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22
.
打工仔案例
有一位贫困山区的有志青年进城打工。他给自己设立的人 生目标是成为一名企业家,让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他回到家 乡,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带领乡亲们,利用自然资源, 发展无公害食品,为家乡致富作出贡献,他的人生目标和时代 发展相一致,显示了重要的功用。
想一想
当你毕业出去工作后,有哪些东 西你觉得是必须拥有的?
1
.
2
.
香车美人
3
.
帅哥
护肤品
衣服
包包……
4
.
5
.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板书)
1. 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2. 人的动机、目标和历史规律的关系
3. 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 发展
16
.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 因素17 是什. 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生产关系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石器18
.
(约3000年)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约1163年)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约230年)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 阅读P123-P124: • 思考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10
.
• 人的动机、目标和历史规律的实现都是通过人的自 觉实践活动完成的。 (标记)
• 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有动机和目标的 生产劳动实践利用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 (标记)
• 人的创造性体现在人是有动机、目的、意志、激情 的,没有人的有目的活动,历史就不会被创造出来, 历史规律就不能实现。 (标记)
26
.
小组活动:策划我的人生目标
1.我一生的目标
5.我一周的目标
2.我中职阶段的目标 6.我一天的目标 3.我一个学期的目标 7.我一节课的目标 4.我一个月的目标
27
.
课堂小结:
正确的人生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规 律;同时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要根 据社会发展不断校正;确立了人生目标 就要不懈的努力实现目标。
问题: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和当时社会发展之间是一 个15 什么. 样的关系?
1.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够实现(板书)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 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标
记)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 发展要求。 (标记)
11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实 现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 真理。
12
.
3.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 动历史发展(板书)
1.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2.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发展的动力。
3.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标记)
13
.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板书)
28
.
29
.
B A
C
30
.
社会化大生产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生产力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19 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标记)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板书)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标记)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标记)
1. 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够实现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 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14
.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 读书”和“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 确的人生目标,支配他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并 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受到中国 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20
.
徐向前案例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在1924年成立的一所
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在这所学校第一期
的毕业生中,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中国人国民党的高
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胡宗南。当年他们都很有志向
有才华,在黄埔军校毕业之后,都曾被留校,都参加
过北伐战争并担负过领导职务。
启示: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 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 的2,3 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板书)
1. 实现人生目标,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 心,把握社会需求,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需要结 合起来。
2. 实现人生目标,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
3. 实现人生目标,要制定详细计划,并付诸实施。
6
.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板书)
7
.
人总是为着某种目标而生活,有了目标,人生就 有了意义,有了方向,有了追求。(标记)
吃好睡好没烦恼。。。。。
8
.
1、假如你穿越了,回到了封建时代,你在那时 代可以做什么呢?
想一想
2、假如毛泽东穿越了,来到我们这个年代,你
觉得他还能当国家主席吗?
9
.
2.人的动机、目标和历史规律的关系 (板书)
4. 实现人生目标,要能坚守正确的人生目标,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标记)
24
.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文天祥
25
.
曹操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人生留 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新时代的 你是否思考过你的人生? 你的 人生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