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下回顾拓展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 拓展二 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 拓展二 教案
有趣的标点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对话,理解对话的意思。然后紧密地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第一个交流的内容即本组专题──民风民俗,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在交流时,借助一些图文资料,加深印象,领悟其文化内涵。第二个交流的内容是四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有意识地在每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基础上,发现和梳理表达方法。在此次交流过程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2、指名说说本次交流内容。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组长负责归纳、总结。
4、指名汇报。
5、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本组课文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都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进行学习情况小结。每组推荐代表来向全班汇报。
二、日积月累
(一)阅读《元日》。
1、自由练读,要读准,读通顺。
课 题
回顾拓展二
教 学
目 的
1、和同学交流从本组课文中了解到的民俗以及文法。
2、阅读并背诵古诗《元日》和《天竺寺八目十五夜桂子》。
3、阅读有趣的标点,了解标点符号的孙用。
重 点
难 点
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
体会标点符号的孙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明确交流内容。
2、再读古诗,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指名说说你的脑海里呈现出哪些画面?
4、从这首诗中,你了解了哪些人们迎新年的习俗月十五夜柱子》。
1、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夜柱子”在这里什么意思?
3、学生反馈收集到的有关皮日休的资料。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教课目的:
1.概括、沟通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觉,联合生活很实质叙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并能在习作中适合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累积的优秀习惯。

3.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谈谈自己的感情。

教课要点:能联合生活很实质叙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觉。

教课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累积的优秀习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课过程:
一、沟通平台
1.明确沟通平台的目的。

(1)要懂得学习课文的详细方法,养成剖析与思虑的养好习惯,形成自己独到的看
法和看法。

(2)指引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赏识水平。

2.回首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本组课文以风气风俗为主题,都有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真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进行学习状况小结。

每组介绍代表来向全班报告。

二、与日俱增
1.初读《元日》,读准字音,认识粗心。

2.文意: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人们迎接着温暖的春风,痛饮屠苏酒,千家万户乐融融的迎来了旭日东升,庆新春,到处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3.初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月桂子》,读准字音,认识粗心。

4.文意:桂花姗姗落下,仿佛是从月亮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
白,新鲜。

我到此刻也不理解吴刚为何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体是月宫的嫦娥撒下来
的吧!
三、兴趣语文
1.自读《风趣的标点》,意会标点的应用
2.习武场:下雨天留客每日留我不留。

用标点符号把其变成不一样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二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二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二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1.明确“交流平台”的目的。

(1)要懂得学习课文的具体方法,养成分析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真正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践习作中灵活地运用。

(3)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收获。

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感悟本单元阐述的民风民俗。

3.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通过回顾;总结本单元课文的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各篇课文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与特点,明确地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即在写作训练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手法,把所学到的语文写作技能在实际习作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日积月累1.初读《元日》,要读准字音,明白字义。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

)2.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

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

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3.细读古诗,谈谈自己对诗句的初步理解与感悟。

原诗: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注词释义。

元日:旧指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_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询问,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2.引导学生体会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3.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重点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询问,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2. 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学准备】学生:通过网上了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民风民俗。

教师:搜集民风民俗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交流平台。

(约10分钟)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了解了哪些民风民俗,学习1.全班交流课内外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等。

2.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所了解了哪些比较典型的写法?3.引导学生结合本组学习的课文,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表达方法。

的民风民俗和比较典型的写法。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已是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二、日积月累。

(约15分钟) 1.出示古诗,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提供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新桃、旧符—一春联。

3.积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理解诗句大意: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就洁白如玉,在月光映照下更显得晶莹;拾起细看,花犹带露,更觉滋润。

想来应该是月中的嫦娥撒于人间。

(2)了解古人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1.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在诗中了解到了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等)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后,练习背诵。

《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学生交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乞巧》等。
二、学习“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小小的标点,却有着神奇的力量,不信请你读一读书中的故事。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诵读七言和小令,体会不同的韵律;想象小短剧,更深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三、课堂总结
第二单元课时备课
课题
回顾·拓展二
课型
练习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交流学习与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想一想:学完了第2组“民风民俗”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认真读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独特民居、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重点难点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课外继续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法、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了解《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意思;搜集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个人创意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时学习任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与拓展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与拓展二教案

回顾·拓展二教案教材解读:本课围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的专题回顾与拓展,有三个知识板块,一是“交流平台”中让我们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作进一步的交流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这一知识板块,既有回顾,回顾本组课文介绍的民风民俗,回顾本组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又有拓展,在回顾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践习作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是“日积月累”中的有关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的两首古诗,属陈述性知识。

这一板块的学习,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三是“趣味语文”中的《有趣的标点》的学习,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

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玲,标点符号再做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

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思不变。

课件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

在学生体会标点的妙用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标点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老师导入:(回顾本单元的收获)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俗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_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询问,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引导学生体会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3.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重点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询问,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2. 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学准备】学生:通过网上了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民风民俗。

教师:搜集民风民俗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生词。

(2)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重点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经验。

(2)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本册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复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对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与运用。

(2)对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回顾与梳理(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回顾与梳理。

(2)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回顾与梳理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3.交流与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与合作。

(2)每组根据主题,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合作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阅读理解(1)教师出示一篇课外阅读材料,学生独立阅读。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阅读理解问题。

5.知识拓展(1)教师提出一个与本册内容相关的拓展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答案,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四、作业布置1.学生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完成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的表现较为优秀,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训练。

4.在知识拓展环节,学生的思维开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部分学生的答案还需进一步优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学习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回顾拓展二教案 (4)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回顾拓展二教案 (4)

回顾·拓展二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成功攻克文言文初中生往往对文言文感觉很头疼,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特别吃力了.高效学习经验——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多问语文学习,首先要做到上课专注和认真,抓住每一分每一秒,记知识要点和重点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回顾拓展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回顾拓展二教案

回顾·拓展二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教师笑容的魔力目标教师!道德的楷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无私地陪伴学生度过漫长的学生生涯,并且拥有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力量,但仍然有一些教师,他们扮演着教师的角色却看起来很不开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二》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二》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使用。

2、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实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了解的资料还是受到了课文的限制,所以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搜集民俗的材料,杂爱教学中要增强学科的整合、内容的整合。

因为本课所涉猎的范围较广,所以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以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或艺术课了。

【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导入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回顾拓展二。

一、交流平台1.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2.全班交流。

(1)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艺术;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教师小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辽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有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等处处都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反问句开篇,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抓住事物特征使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说明;《和田的维吾尔》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二》教案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沟通综合性活动中的状况和收获;2、积累爱国格言;3、展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教学难点:沟通综合性活动的状况和收获教学预备:课前让同学搜集爱国格言、预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程序:〔一〕沟通平台1、阅读沟通平台的内容,说说沟通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法,活动的收获。

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很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牢记在心呢?说的时候留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请同学们先在组内沟通。

2、小组内沟通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选出沟通的好的同学参与全班沟通。

3、小组代表在全班沟通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4、抽生沟通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慧而赞美,为你们的收获而兴奋,那全部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傲慢吗?我们组内的同学相互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状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如今、进展都有了更深化的了解,也熟悉了很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沟通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盼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喜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日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爱哪条格言?为什么?3、自由朗读、背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导学案

语文园地二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自学体验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出示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四、归纳提升: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3)表达是否流畅;(4)语言是否简洁。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六、反思总结回顾.拓展二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回顾拓展二·教案1

回顾拓展二·教案1

回顾·拓展二教材解读:本课围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的专题回顾与拓展,有三个知识板块,一是“交流平台”中让我们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作进一步的交流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这一知识板块,既有回顾,回顾本组课文介绍的民风民俗,回顾本组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又有拓展,在回顾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践习作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是“日积月累”中的有关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的两首古诗,属陈述性知识。

这一板块的学习,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三是“趣味语文”中的《有趣的标点》的学习,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

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玲,标点符号再做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

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思不变。

课件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

在学生体会标点的妙用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标点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老师导入:(回顾本单元的收获)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俗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感悟本组课文阐述的民风民俗。

统编版语文六下回顾拓展二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下回顾拓展二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胡XX 教学目标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课本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学情分析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了解的资料还是受到了课文的限制,因此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搜集民俗的材料,特别是我们庆元的,身边的民俗。

教学中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内容的整合。

因为本课所涉猎的范围较广,因此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的专题回顾与拓展,有三个知识板块,一是“交流平台”中让我们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

二是“日积月累”中的有关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的两首古诗,属陈述性知识。

这一板块的学习,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三是“趣味语文”中的《有趣的标点》的学习,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导入设计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俗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新授设计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兵背诵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

学习重点难点
1、交流平台,交流收集到的民俗资料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2、理解“日积月累”中古诗。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

1.导入
本组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到民族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

本组课文学完了,你你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吗?
2.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具体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例文
表达方法
详略得当
(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先概括介绍,再具体描述
全文有中心句,每段以中心句开头
二、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1)明诗意
《元日》: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三、背诵两诗,提出问题(扣重点,质疑惑,有价值)
四、趣味语文:表演朗读《清明》原诗和改动标点后的小令与剧本,写下你的感悟与收获。

利用
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元日》探讨问题
1、《元日》描写了过春节时哪些习俗?与《北京的春节》中习俗有何异同?
2、《元日》表现出春节什么气氛?
3、《元日》有什么比喻象征意义?
4、《元日》表现出春节什么气氛?我们应该怎么读?
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探讨问题
1、“玉颗”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掷”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妙处?
3、由《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你会想到哪个神话故事?
4、这是一首什么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5、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三、《有趣的标点》探讨问题
1、清明大约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
2、诗中描写了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3、三首《清明》不同在什么地方?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朗读三首《清明》
品读课文、
合作探究与交流→小组派代表展示→巩固→拓展
4.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2)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时,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非」。

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夺走,於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和女婿。

遗书上写着:「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富翁的儿子。

几年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要向姐夫要回家产,两人争执不下,便告到官府里。

女婿理直气壮的说:「岳父遗书上写得很明白: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县令拿过遗书,仔细推敲,却把家产判给了富翁的儿子。

你猜,县令在遗书上发现了什麽?原来,县令移动了标点符号,猜出了富翁真正的意思:「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3)从前有位秀才给一个财主家的儿子说媒,信中写道:
「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财主家一看欣然同意。

他认为「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这麽好的条件哪里找?但娶回新娘竟是一个麻子,黑脸,秃子,於是找秀才理论去。

秀才说:「我在信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一字不差呀!」财主有苦难言。

(4)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棒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世界杯总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棒球赛中华队赢了。

报上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世界杯总冠军。

另一个说,不对,据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了世界杯总冠军。

(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讨论→展示→能力提升
四、了解相关知识。

1、有关除夕的: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有关春节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有关元宵节的: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有关清明节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有关端午节的: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有关七夕节的: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有关中秋节的: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8、有关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考→讨论→交流
五、作业布置背诵《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