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精品课件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精品课件

4
6
0;
5
2 3
9 4

6
1 3
1 4
.
1 54;2 24;3 6;4 0;5 3;6 1 .
2
12
知识点 2 倒数
知2-导
找特点,给这些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
5 4 1 7 10 1
45
10 7
83 1 38
认真观察每一对数, 你发现了么?
两个乘数的分子 分母互相颠倒.
你还能写出一些乘积为1的算式吗?
知2-练
1
在计算
5 12
7 9
+
2 3
×(-36)时,可以避免通分
的运算律是( B )
A.加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加法结合律
知2-练
2
(-0.125)×15×(-8)×
4 5
=[(-0.125)×
(-8)]×
15
4 5
,运算中没有运用的运算律
是( C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有理数的乘法 倒数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与加法 类似,引入负数后,将出现 3×(-3),(-3)×3 (-3)×(-3)这样的乘法.该怎样进行这一类的运 算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乘法
-8
-6
-4
-2
0
3分钟后蜗牛应在l上点O左边6cm处
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②
知1-导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 3分钟 前它在什么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4.1 有理数的乘除法(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4.1  有理数的乘除法(17张PPT)

负数乘负数,积为正 数,乘积的绝对值等 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3、计算下列各算式.
(-1)×3=
-3
(-2)×(-3)= 6
(-3)×(-3)= -9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算式,可以归纳如下:
1、正数乘正数,积为 正数 ;
2、正数乘负数,积为 负数 ;
3、负数乘正数,积也是 负数
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 -27
= -8
(3)- 12-2
解:原式=
1 2
2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 互为倒数。
1 当a≠0时,a的倒数是 a
注意:0没有倒数,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或-1.
当堂检测
1、计算.
⑴6×(-9)
解:原式= -(6×9) = -54
(2)(-6)×(-1)
解:原式= +(6×1) =6
(3) -2/3 × 9/4
解:原式= - (2/3 X 9/4) = - 3/2
(4) 0 × 1 4
解:原式=0
2. 有理数的除法
导入
表面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以-1/4 进行。 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除法
=2
= -2
= -4
练一练
总结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乘以任何数都为0
自主学习
3 × 3=
9
3 × 2=
6
3 × 1=
3
3 × 0=
0
后一个乘数逐次 递减1
你有什么发现?
,积 逐次递减3
合作探究
1、请根据以上发现的规律完成下列各题。
3×3=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2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2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A.-1.1
B.-1.8
C.-3.2
D.-3.9
4.在算式 4-|-3□5|中的□所在位置,填入下列哪种运算符号,计算出来的
值最小( C ) A.+
B.-
C.×
D.÷
5.计算316-256×(-3)-145÷-35的结果是( B )
A.4
B.2
C.-2
D.-4
6.计算: (1)42×-17+(-0.25)÷34; (2)-1-2.5÷-114; (3)[12-4×(3-10)]÷4. 解:(1)-613;(2)1;(3)10.
第一章 有理数
1.4.2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 分层作业
学习指南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简化分数. 2.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情景问题引入★ (1)怎样计算下面的算式? 423×-154+(-0.4)÷-245 这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怎么样? (2)这些算式属于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进行加、减、乘、除 运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当堂测评
1.[2017·揭西县期末]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B ) A.(-2)+(+1)=-3 B.(-2)-(-1)=-1 C.(-2)×(-1)=-2 D.(-2)÷(-1)=-2
2.[2017·双柏县期末]计算-5-3×4 的结果是( A )
A.-17
B.-7
C.-8
D.-32
3.计算:[2017·武汉]2×3+(-4)= 2 .
4;③23×-94÷(-1)=32;④(-4)÷12×(-2)=16.其中计算正确的个数为( C )
A.4 个

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除法课件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除法课件人教版

练一练: (1) (+12)÷(+4) =+= 3 (2) (-57)÷(+3) =-19= (3) (-36)÷(-9) =+4 = (4) (+96)÷(-16) =-6= (+12) ×(
1 ) =+ 3 4
(-57) ×( 1 ) =-19 3 (-36) (+96) ×(
1 ) 9
3.5 2 ( ) 4 3 7 ( ) 4 21 4 16 ( ) 4 4 1 4 16 ( ) 4 3 16 3
1 (3).( 15) [( 1 ) × 5 ] 5 6
(15) [( ) 5] 5 (15) (6) 1 (15) ( ) 6 5 2
练习2:计算:
1 (1). 6 ( 2 ) × ( ); 3 1 ( 2 ).( 0 . 1) × ( 100 ); 2
1
20
1.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2.再把有理数的除法通过除法法则化 为乘法运算;
3.最后进行几个有理数的乘法即可。
题目中若有小数,应先把小数化为分数。
-6 -4 0 3
例2:请选用合适的法则进行计算:
5 1 ⑴ 21 -÷(--); ⑵ (-15)÷(-5); 7 2 1 ⑶ (-3)÷(--)÷(--); 5 4 2 1 ⑷ (-3)÷〔(--)÷(--)〕 5 4
5 3
3
-30
Hale Waihona Puke 15 8例3计算:
1× 3 1 (1). 3.5 ( ); (2). 16 × ( ) (0.75) 4 2 4 1 (3).( 15) [( 1 ) × 5 ] 5 1 1 3 解: (1). 3.5 × ( ); (2). 16 × ( ) (0.75) 2 34 4 1 3

新人教版七上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新人教版七上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7课时)1.4.1有理数的乘法(4课时)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4、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混合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实例,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接下来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最后得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使用.用计算器对有理数进行乘法运算的使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个教学环节,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2、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乘法法则中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关系的推导.教学难点: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和能灵活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设计思路:通过三节课新课的教学,第1课时完成对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第2课时则重点在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第3课时则是分配律的运用(去括号、合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三角板、小黑板、计算器教学过程:第19课时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请看下面问题:1、2×3等于多少?表示什么?答案:2×3=6,表示3个2相加,即2+2+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答案:(-2)×3师:2×3是小学学过的乘法.(-2)×3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板书:1.4.1有理数的乘法.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师:在数轴上,若向右运动2尺记作2尺,向左运动2尺记作什么?生:记作-2尺.师:(1)2×3,其中2看作向右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原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右运动6尺)即2×3=6 (2)(-2)×3,其中-2看作向左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原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在运动6尺)即(-2)×3=-6(3)2×(-3)其中2看作向右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反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左运动6尺)即2×(-3)=-6 (4)(-2)×(-3),其中-2看作向左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反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右运动6尺)即(-2)×(-3)=6师:从上面(1)—(4)通过思考、讨论、探究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的规律,填空: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例:(-5)×(-3)………同号两数相乘 (-7)×4………________(-5)×(-3)=+( )……得正 (-7)×4=-( )……_____ 5×3=15………把绝对值相乘 7×4=28………__________ ∴(-5)×(-3)=15. ∴(-7)×4=-28 2、例题分析:例1:计算:(1)(-3)×9 (2)(-21)×(-2)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21)×(-2)=1.注意:0没有倒数.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从乘法法则看出,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那么,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如何确定其符号呢?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1)2×3×4×(-5) (2)2×3×(-4)×(-5) (3)2×(-3)×(-4)×(-5) (3)(-2)×(-3)×(-4)×(-5) 根据上式计算,探究下列问题,并填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时,积是负数.例3:计算:(1)(-3)×65×(-59)×(-41) (2)(-5)×6×(-54)×41 (3)(-5)×8×(-541)×(-1.25) (4)(-125)×158×211×(-31)你能看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1)7.8×(-8.1)×0×(-19.6) (2)2002×(-2003)×(-2004)×0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_____.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3、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1)先确定积的符号;(2)求出各因数绝对值的积.(四)作业:P40 1,2 (五)板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3、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1)先确定积的符号;(2)求出各因数绝对值的积.第20课时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根据乘法法则计算: (1)5×(-6) (-6)× 5(2)[3×(-4)]×(-5) 3×[(-4)×(-5)] 2、小学学过哪些运算律(五种)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前面我们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已知道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也适用,那么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是否仍然适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板书: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用计算器进行乘法运算.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5×(-6)=(-6)× 5(2)[3×(-4)]×(-5)=3×[(-4)×(-5)] 根据上式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1、乘法交换律:ab =ba 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2、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仍然适用: 计算 5×[3+(-7)] 5×3+5×(-7) 而5×[3+(-7)] =5×3+5×(-7) 分配律:a (b+c )=ab+ac3、例题分析:例1:用两种方法计算 (41+61-121)×12解法1:(41+61-121)×12=(123+122-121)×12=-121×12=1解法2:(41+61-121)×12=41×12+61×12-121×12=3+2-6=1思考: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例2:计算:19189×(-15)解:19189×(-15)=(10-191)×(-15)=10×(-15)-191×(-15)=-150+1915=-1941494、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计算:(-51)×(-14)按键顺序,显示:-51)×-14=714也可以只用计算器算乘积的绝对值,然后再加符号. 例3:写出算式:-5-6×2.5+(-9)的按键顺序.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2、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运算,可以为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服务.(四)作业: 习题1.4 7(3)(4)(五)板书设计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 =ba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2、分配律:a (b+c )=ab+ac例1:用两种方法计算 (41+61-121)×12解法1:(41+61-121)×12=(123+122-121)×12=-121×12=1解法2:(41+61-121)×12=41×12+61×12-121×12=3+2-6=1 用计算器进行乘法运算:第21课时1.4.1 有理数的乘法(练习课)教学目的:加强学生对已学乘法运算及运算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 练习题: 1、计算:(1)(-3)×(-5) (2)-21×(-31) (3)52×(-0.2)分析: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2、计算:(1)(-5)×8×(-7)×(-0.25) (2)(-125)×158×21×(-32)(3)(-1)×21×(-20012000)×0×(-1)分析: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3)中有一个因数是0,所以积为0.3、简便运算:(1)(-3)×(-57)×(-31)×74(2)(-41+31-125)×(-24) (3)4×(-3)+3×(-3)-2×(-3)+7×(-3) (4)(-1.2)×0.75×(-1.25)分析: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1)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应用乘法的分配律;(3)逆用乘法的分配律.(4)先将小数化为分数,再约分相乘,可使计算简便.第22课时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4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4×(-3)+3×(-3)-2×(-3)+7×(-3),我们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呢?生:将乘法分配律反过来利用.4×(-3)+3×(-3)-2×(-3)+7×(-3) =(4+3-2+7)×(-3) =12×(-3) =-36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类似地,(-23)×25-6×25+18×25+25,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呢?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我们用字母χ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χ的乘积记为2χ,3与χ的乘积记为3χ,则式子2χ+3χ是2χ与3χ的和,2χ与3χ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与3分别是这两项的系数.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这两项可以合并,将分配律反过来利用,可得2χ+3χ=(2+3)χ=5χ得出归纳:P41a χ+b χ=(a+b )χ2、课本例6计算:(1)-2y+0.5y ; (2)-3x+x-21x 分析:式子中含有相同字母因数,合并它们的方法是合并系数,再乘字母因数.练一练:P42 练习 计算: 3、考虑去括号的问题:先考虑一个正数与一个括号相乘,如5乘(x -2y =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5(x -2y =3)=5x+5·(-2y )+5×3=5x-10y+15 再考虑一个负数与一个括号相乘,如-5乘(x -2y =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5(x -2y =3)=-5x+(-5)·(-2y )+(-5)×3=-5x+10y-15可发现:P43 去括号的规律. 例7 计算:(1)-3(2x-3) (2)3x-(2x-4)+(2x-1) 解:(1)-3(2x-3)=-6x+9 (2)3x-(2x-4)+(2x-1) =3x-2x+4+2x-1 =3x-2x+2x+4-1 =3x +3练一练:P43 练习 计算: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去括号,合并含相同字母因数的项. (四)作业:P48 9 (五)板书设计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4课时)1、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项:ax+bx =(a+b )x例6计算:(1)-2y+0.5y ; (2)-3x+x-21x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 例7 计算:(1)-3(2x-3) (2)3x-(2x-4)+(2x-1) 解:(1)-3(2x-3)=-6x+9 (2)原式=3x-2x+4+2x-1 =3x-2x+2x+4-1 =3x +31.4.2 有理数的除法(3课时)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有理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并初步了解有理数法则的合理性及倒数的意义.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3、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4、会解有关除法运算的应用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材通过除法意义计算一个实例,得出法则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得出除法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的教学说明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有理数除法与分数互换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感知数学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3、通过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中学生对商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难点:乘除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技巧的应用. 设计思路:第1课时通过实例引入导出有理数除法法则,接着实际例题综合应用;第2课时主要在于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23课时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小学,我们学过除法,如8÷4=8×41=2.那么8÷(-4)又会等于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1.4.2 有理数的除法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怎样计算8÷(-4)呢?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 ∵(-2)×(-4)=8 ∴8÷(-4)=-2 ①又∵8×(-41)=-2 ②∴8÷(-4)=8×(-41) ③③式表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41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4的倒数-41.(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在尝试:(-8)÷(-4)=? (-8)×(-41)=?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 ÷b =a ·b1(b ≠0)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如何确定?商的绝对值呢? (2)0不能做除数,0作被除数时商是多少? 从有理数除法法则得出另一种说法: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说明:两数相除,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可用法则2,在确定符号后往往采用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特别是当除数是分数时,可用法则1,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比较方便.3、例题分析:例1:计算:(1)(-36)÷9 (2)(-2512)÷(-53)解:(1)用法则2 (2)用法则1 例2:化简下列分数:(1)312 (2)1245--解:(1)312- =(-12)÷3=-4 (2)1245--=(-45)÷(-12)=415例3:计算:(1)(-75125)÷(-5) (2)-2.5÷85×(-41)解:(1)利用乘法分配律 原式=75125×51=125×51+75×51=25+71=7125 (2)原式=25×58×41=1例4:计算(1)(-29)÷3×31 (2)(-43)×(-211)÷(-412)(3)-6÷(-0.25)×1411 (4)(-3)÷[(-52)÷(-41)]解:(1)原式=-29×31×31=-929(2)原式=-43×23×49=-21(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1、除法的两种法则的恰当应用.2、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在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四)作业:P48 7 (4)(5)(6) (五)板书设计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 ÷b =a ·b1(b ≠0)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1:计算:(1)(-36)÷9 (2)(-2512)÷(-53)解:(1)用法则2 (2)用法则1 例2:化简下列分数:(1)312- (2)1245--第24课时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常情况下,是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进行计算.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板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例1:计算(1)(-7624)÷(-6)-3.5÷87×(-43)(2)1÷(-1)+0÷(-5.6)-(-4.2)×(-1)例2:一天,小江和小利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小江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小利在山脚测得是5℃.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解:依题意得[5-(-1)]÷0.8×100=750(米) 答:(略)例3:P45 例10例4:用计算器计算(-0.056)÷(-1.4)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1、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有关有理数运算的应用题. 3、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四)作业:(1)-1+5÷(-41)×(-4) (2)-8+4÷(-2)(3)(-7)×(-5)-90÷(-15) (五)板书设计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例1:计算(1)(-7624)÷(-6)-3.5÷87×(-43)(2)1÷(-1)+0÷(-5.6)-(-4.2)×(-1)例2:一天,小江和小利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小江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小利在山脚测得是5℃.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解:依题意得[5-(-1)]÷0.8×100=750(米)答:(略)第25课时1.4.2 有理数的除法(练习课)教学目的:巩固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资料教学过程:教材内容剖析讲解点1:有理数除法的意义及法则.有理数除法法则: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 ÷b =a ·b 1(b ≠0)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练习1、计算:(1)(-40)÷8 (2)(+871)÷(-87) (3)(-0.25)÷83 (4)(-125)÷(-25)÷(-6) (5)(-49)÷(312)÷37÷(-3) 分析: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用第一个法则,如(2)(3)(4)(5);在能整除的情况下用第二个法则.注意小数可化为分数也可不化为分数,但带分数一定要化成假分数,在进行计算.讲解点2: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注意:①符号的确定;②运算顺序自左向右依次计算.练习2、计算:(1)(-65)÷(-32)×(-23) (2)(-53)×(-213)÷(-411)÷3(3)(-11936)÷9 分析:按照运算顺序,自左向右.乘除混合运算时,注意乘法不动,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讲解点3: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无括号先乘除后加减.练习3:计算:(1)3÷2×(-21) (2)1.6+5.9-25.8+12.8-7.4 (3)23×(-5)-(-3)÷1283 (4)511×(31-21)×113÷45 (5)-3-[-5+(1-0.2×53)÷(-2)] (6)(97-65+183)×18-1.45×6+3.95×6 解:(1)3÷2×(-21)=-(3×21×21)=-43 (2)1.6+5.9-25.8+12.8-7.4=(1.6+5.9-7.4)+(-25.8+12.8)=0.1-13=-12.9(3)23×(-5)-(-3)÷1283=-115+3×3128=-115+128=13 (4)511×(31-21)×113÷45=511×(-61)×113×54=-252 (5)-3-[-5+(1-0.2×53)÷(-2)] (6)(97-65+183)×18-1.45×6+3.95×6=(97×18-65×18+183×18)+6×(-1.45+3.95)=(14-15+3)+6×2.5=2+15=1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将绝对值相乘。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将绝对值相除。
3.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从左到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乘除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分配或分享物品的情况?”(如:分水果、计算购物折扣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乘除法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有理数的乘除法。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乘除法则和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普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乘除法则的规律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不够清晰,尤其是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概念。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图示来解释这一点,但感觉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巩固这个概念。
我注意到,当涉及到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会忽略运算的优先级,导致计算错误。这提醒我,在未来的课程中,需要更多地强调和练习运算顺序,确保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乘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解读(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解读(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解读一、关于有理数的乘法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温馨点拨:(1)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2)有理数的乘法与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步骤一样,第一步:确定符号;第二步:确定绝对值。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律(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算术乘法中适用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依然成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 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 c a bc=。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 b c ab ac+=+。

知识点三: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例1 计算(134-78-712)×(-117).分析:可以直接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即正向运用。

解:(134-78-712)×(-117)=74×(-87)+(-78)×(-87)+(-712)×(-87)=-2+1+23=-13. 说明: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使某些特殊结构的有理数乘法运算简化,但要注意灵活运用避免符号、拆项等错误。

二、关于有理数的除法知识点一:倒数的概念(理解)倒数的概念:与小学学过的互为倒数的概念一样,即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和13,5-和15-,56-和65-分别互为倒数。

一般的,当0a ≠时,a 与1a互为倒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新人教版) 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新人教版)  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课件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

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解:规定:提价为正,降价为负
(-5)×60=-300
答:销售额减少300元.
确定下列积的符号,试分析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之间有什么规律?
()(1).2345
−⨯⨯⨯()()(2).2345
−⨯−⨯⨯()()()()(4).2345−⨯−⨯−⨯−()()()(5).23405−⨯−⨯⨯⨯−()()()(3).2345−⨯−⨯−⨯探索研究:
0543)2)(6(⨯⨯⨯⨯−正负正负0
归纳: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____;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____。

结论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__决定;
结论2: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____;
负因数的个数负正0
1,判断下列积的符号
()()(1).2341−⨯⨯⨯−()()()(2).2356−⨯⨯−⨯−()()()(3).222−⨯−⨯−()()()()(4).3333−⨯−⨯−⨯−巩固练习




)9(0)4(5).5(−⨯⨯−⨯0
)9(1045).6(−⨯⨯−⨯负。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出示目标】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3.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28、29、30、31页的内容,亲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__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__.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包含两步思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__积的绝对值__.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__倒数__.如-3的倒数是__-13__,0.5的倒数是__2__, -212的倒数是__-25__. 看书第30、31页的内容,体会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负因数__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__偶数__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__奇数__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0,积等于__0__. 【自学反馈】1.计算:(-114)×(-45)=__1__, (+3)×(-2)=__-6__,0×(-4)=__0__, 123×(-115)=__-2__,(-15)×(-13)=__5__, -│-3│×(-2)=__6__.2.计算:(-2)×(-3)×(-5)=__-30__, (-723)×3×(-123)=__1__,(-9.89)×(-6.2)×(-26)×(-30.7)×0=__0__.【教师点拨】(1)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0没有倒数.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1.计算:(+5)×(+3)=__15__,(+5)×(-3)=__-15__,(-5)×(+3)=__-15__,(-5)×(-3)=__15__,(+6)×0=__0__,6×(-4)=__-24__,(-6)×4=__-24__,(-6)×(-4)=__24__.2.计算:(-112)×815×(-23)×(-214)=__-115__,14×(-16)×(-45)×(-114)×8×(-0.25)=__8__. 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1)(-5)×0.2=__-1__; (2)(-8)×(-0.25)=__2__; (3)(-312)×(-27)=__1__;(4)0.1×(-0.01)=__-0.001__; (5)(-59)×0.01×0=__0__;(6)(-2)×(-5)×(+56)×(-30)=__-250__;(7)312×(-47)+(-25)×(-334)=__-12__.2.a ×(-56)=1则a =__-65__.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7,则这个有理数是__±17__.3.判断对错:(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 ) (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 √ ) (3)两个数的积为0,则两个数都是0.( × ) (4)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 × )(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 )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负倒数:乘积为-1)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出示目标】1.进一步应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能自主探究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32、33页的内容,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通过探究,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演绎思想;通过应用,感受利用运算律优化解题过程,养成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知识探究乘法的交换律文字表达:__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__. 乘法的交换律字母表达:__ab =ba__.乘法的结合律文字表达:__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__.乘法的结合律字母表达:__(ab)c =a(bc)__. 乘法的分配律文字表达:__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__.乘法的分配律字母表达:__a(b +c)=ab +ac__. 【自学反馈】1.计算:(-3)×56×(-95)×(-14)×(-8)×(-1).解:-9.2.计算:(1)-34×(8-43-1415); (2)191819×(-15).解:(1)-4310;(2)-299419.【教师点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计算:1.(-0.5)×(-316)×(-8)×113;解:-1.2.-10556×12;解: -1 270.3.(-34+156-78)×(-24).解: -5.4.317×(317-713)×722×2122;解: -4.5.(23-49+527)×27-1117×8+117×8.解:3活动2:活学活用 1.运用分配律计算(-3)×(-4+2-3),下面有四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D ) A .(-3)×4-3×2-3×3 B .(-3)×(-4)-3×2-3×3 C .(-3)×(-4)+3×2-3×3 D .(-3)×(-4)-3×2+3×32.在运用分配律计算3.96×(-99)时,下列变形较合理的是( C ) A .(3+0.96)×(-99) B .(4-0.04)×(-99) C .3.96×(-100+1) D .3.96×(-90-9)3.对于算式2 007×(-8)+(-2 007)×(-18),逆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 C ) A .2 007×(-8-18) B .-2 007×(-8-18) C .2 007×(-8+18) D .-2 007×(-8+18) 4.计算1357×316最简便的方法是( D )A .(13+57)×316B .(14-27)×316C .(10+357)×316D .(16-227)×3165.计算:(1)(-4)×8×(-2.5)×0.1×(-0.125)×10; (2)(134-78-112)×117;(3)(-5.25)×(-4.73)-4.73×(-19.75)-25×(-5.27). 解:(1)-10;(2)1921;(3)250.【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交换律. 2.有理数乘法结合律. 3.有理数乘法分配律. 【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出示目标】1.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感受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34、35页的内容,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能够化简分数. 知识探究1.有理数除法法则__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__.2.两数相除,__同号__得正,__异号__得负,并把绝对值__相除__.0除以任何__不等于0__的数仍得0.【自学反馈】 计算:(1)(-36)÷9=__-4__;(2)(-1225)÷(-35)=__45__; (3)2.25÷(-1.5)=__-32__.【教师点拨】在做除法运算时: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若算式中有小数、带分数,一般情况下化成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计算.【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1.化简下列分数:(1)-123=__-4__;(2)-45-12=__154__.2.计算:(1)(-12557)÷(-5)=__2517__;(2)-2.5÷58×(-14)=__1__.【教师点拨】乘除混合运算要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活动2:活学活用1.计算:(1)-0.125÷(-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5)÷1110;(3)-112÷34×(-0.2)×134÷1.4×(-35).解:(1)13;(2)-2;(3)-310.2.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的和等于0,那么它们的商是( B )A .正数B .-1C .0D .±13.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如果交换它们的位置,商不变,那么( D ) A .两数相等 B .两数互为相反数C .两数互为倒数D .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课堂小结】 1.法则1:a ÷b =a ·1b.2.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3.化简分数. 【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第2课时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出示目标】1.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能熟练地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计算. 3.能解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 4.了解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36、37页的内容,掌握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法则,能够解决具体问题. 知识探究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__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__. 【自学反馈】 计算:(1)6-(-12)÷(-3); (2)3×(-4)+(-28)÷7; (3)(-48)÷8-(-25)×(-6); (4)42×(-23)+(-34)÷(-0.25).解:(1)2;(2)-16;(3)-156;(4)-25.【教师点拨】在做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时:①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②确定积(或商)的符号;③适时运用运算律;④若出现带分数可化为假分数,小数可化为分数计算;⑤注意运算顺序.【合作探究】活动1:小组讨论1.计算:-54×(-214)÷(-412)×29=__-6__.2.(-7)×(-5)-90÷(-15)=__41__.3.一架直升机从高度450米的位置开始,先以20米/秒的速度上升60秒,后以12米/秒的速度下降120秒,这时直升机所在高度是多少?解:210米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1)(-6)÷(-32);(2)(-2467)÷(-6);(3)-114÷0.25÷(-16);(4)(-45)÷(-43)×0;(5)(-3)×(-12)-(-5)÷(-2);(6)|-512|÷(13-12)×(-111).解:(1)4;(2)297;(3)516;(4)0;(5)-1;(6)3.2.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今测量高空气球所在高度的温度为-7℃,地面温度为17℃,求气球的大约高度.解:4千米3.某探险队利用温度测量湖水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侧得湖面的温度是12℃,湖底的温度是5℃,已知该湖水温度每降低0.7℃,深度就增加30米,求该湖的深度.解:300米 【课堂小结】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无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预习导学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二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




9.(2012•台湾)如图是利用短除法求出三数8、12、 18的最大公因子的过程.利用短除法,求出这三数的最 小公倍数为何?( ) A.12 B.72 C.216 D.432 10.(2012•南通)计算6÷(-3)的结果是( ) A.-12 B.-2 C.-3 D.-18 11.(2012•佛山)与2÷3÷4运算结果相同的是 ( ) A.2÷(3÷4) B.2÷(3×4) C.2÷(4÷3) D.3÷2÷4
4
1 8 ( 4) 8 ( ) 4 2×(-4)=-8 1 (-2) 0×(-4)=0 ×(-4)=8 (8) (4) (8) ( ) 4
因为 因为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8) ÷(-4)=2 0 ÷(-4)= (-4)=0 8 ÷ -2
1 0 (4) 0 ( ) 4
练习、请你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1 2 1 1 2 计算: ( )( ) 30 3 10 6 5 1 2 1 1 2 解法1:原式=( ) [ ( )] 30 3 6 10 5 1 5 1 =( )( ) 30 6 2 按常规方 1 1 法计算 =( ) 3= 30 10
1 3 1 3 1 24 5 (3) 24 8 6 4
计算: 跟踪练习 (1) 6 (12) (3) ) 8 (25) (6) (2) (48 (3)
3 (4) (28 ) 7 (4) 42 ( 2) ( 3) (0.25 ) 3 4
2 1 1 2 1 原式=( ) ( ) 3 10 6 5 30 简便计算, 2 1 1 2 =( ) (30) 先其倒数 3 10 6 5 = 20 3 5 12=10 1 2 1 1 2 1 故( ) ( )= 30 3 10 6 5 1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

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这是因为:(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三、学法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的原则,依据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问题探究
从确定下列积的符号,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1).2345 (2).2345 (3 ). 2 3 4 5 (4 ). 2 3 4 5
(5 ). 2 3 4 0 5
1.4.1有理数的乘法
归纳: 结论1: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结论2: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探究下列问题
1.在数轴上,向东运动2米,记作2米, 向西运动2米应记作什么?(-2米) (1)2×3 其中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沿此 方向运动3次 ,如图所示.
O 12 3 4 56
结果是向东运动了6米,所以有2×3=6 .
探究下列问题
(2)(-2)×3 其中-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沿此 方向运动3次 ,如图所示.
(2) (-1)×(-5); (4) (-1)×(+5); (6) (-1)×a.
你发现什么?
一个数乘以1等于其本身;一 个数乘以(-1)等于其相反数。
1.4.1有理数的乘法
例1.计算下列各式:
(1) ( 5) 9; 3
(2) ( 5) (10) ; 23
(3) 0 (8 9 ) . 11
巩固练习:
有理数的除法
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有理数的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
除法法则 以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零不能作除数.
化简下列分数,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1) 12 ; 3
(2) 45 . 12
计算下列各题 1.(36 9 ) 9;
11
4.(12)(4)(11); 5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 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

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际问题导入:教师展示一个关于物品价格计算的问题,例如,“小明去超市购物,购买了3件衣服和4本书,每件衣服的价格是120元,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请计算小明购买这些物品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通过具体例题,讲解负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使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是什么?
b.负数乘以正数和负数的结果是什么?
c.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是什么?
d.负数除以正数和负数的结果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探究阶段:
a.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讨有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
b.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有理数乘除法的运算步骤,明确正负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c.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突破难点。
3.应用阶段:
a.设计不同类型的例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运算。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素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开始接触有理数的乘除法。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除法运算基础,但面对有理数的乘除法,特别是负数的运算,可能会出现概念混淆、运算错误等问题。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和差异化指导,使每位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有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_课件

人教版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_课件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数学《有理数 的乘除 法》_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解析】(1)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察发现三个乘积式中都有-23这个 因数,因此可逆用分配律简化计算.(2)观察式子可发现第一、三个乘积 式中都有-13 这个因数,第二、四个乘积式中都有 0.34 这个因数,所以 可分别逆用分配律简化计算.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数学《有理数 的乘除 法》_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数学《有理数 的乘除 法》_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乘法结合律: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___前_____ 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____后____两个数相乘,积___相_等____,即
将公式 a(b+c)=ab+ac 等号左右两边交换位置即得公式 ab+ac=a(b+c).
当计算几个积的和时可考虑用以上公式简化计算,此公式的 特点是各个乘积式中含有一个相同的因数.有时需改变算式的结 构才能找出这个相同的因数.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数学《有理数 的乘除 法》_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数学《有理数 的乘除 法》_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目标二 能逆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例 2 教材补充例题 计算: (1)15×-23-16×-23-20×-23; (2)(-13)×23-0.34×27+13×(-13)-57×0.34.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数学《有理数 的乘除 法》_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版数学《有理数 的乘除 法》_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2.能理解乘除法运算的算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难点:正确理解乘除法运算的算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具:黑板、粉笔、计算机、投影仪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运算的算理,提高解题能力。

4.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有理数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通过反馈与纠正,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探究新知: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运算的算理,提高解题能力。

4.拓展延伸: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有理数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总结有理数乘除法运算的要点和方法。

6.布置作业: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进行评价。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000÷50=20(分)
问题:从上面的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 数除法与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正数除以正数
8÷4 =2
1 8?
=2
负数除以正数 零除以正数
(-8)÷4 =-2 0÷4 =0
4
(? 8) ?
1
=-2
4
0? 1 =0
4
因为 (-2) ×4= -8, 所以 (-8) ÷4= -2.
8 ? 4 ? 8? 1 4
? 1.
(? 7) ? 4 =-( .
) ,……… ____得__负_______
7 ? 4 ? 28 , …………__把___绝__对__值___相__乘__
所以 (? 7) ? 4? —-—2—8—.
计算:
(1)
(? 1 )? (? 2)
;(2)
(?
3 )?
(?
8 ).
2
83
观察两式有什么特点?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 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 思考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1)=3 (-3)×(-2)=6 (-3)×(-3)=9
归纳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 绝对值的积.
例1 计算
(1) (? 3) ? 9
(2) 8 ? (? 1)
(3)
? ?
?
?
1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