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之欧阳法创编
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告知(2分)
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
2
操
作
前
准
备
15分
医师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 皮肤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签、无菌纱布 、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巾
6
患者
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松开衣着,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水针注射部位,注意保暖(冬季)
3
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操
作
前
准
备
20分
医师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弯盘、纱布块,笔、纸
10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4
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
4
操
作
流
程
40分
定位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5
拔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5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中下段绕1-2周后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的部位,记录留罐时间
7
操
作
流
程
38分
定穴
遵医嘱选取穴位
5
铺盘
铺盘方法正确、无污染
2
抽吸
药液
再次查对药液名称,质量,锯安瓿方法符合要求,消毒。
5
抽吸药液方法正确,不遗漏,不污染
5
消毒
由内向外,直径大于5厘米
2
排气
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
2
进针
注射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之欧阳术创编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一、中药熏洗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中药保留灌肠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符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开鬼门,洁净府”的中医理论。
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的半透膜及丰富的静脉丛,药液由肠壁半透膜吸入,经静脉丛,通过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吸入人体内病灶,并通过肠道渗透作用,也会在局部起作用。
因此,中药灌肠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能直达病所,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
适用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患者。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4、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③精神障碍者。
三、耳穴贴敷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②皮肤破损四、穴位注射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作用: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之欧阳法创编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高热3、神昏4、中风5、中暑6、急性出血7、痛证8、暴泻9、脱证10、中药中毒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风温3、感冒4、内伤发热5、咳嗽6、哮喘7、悬饮8、肺痈9、肺胀10、胃脘痛11、呕吐12、便秘13、泄泻14、黄疸15、积聚16、水臌17、水肿18、肾衰19、淋证20、癃闭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3、疖4、疔5、痈6、发7、丹毒8、疔疮走黄9、流痰10、窦道11、压疮12、脱疽13、乳痈14、乳岩15、石癭16、肠痈17、肠梗阻18、石淋19、噎膈20、烧伤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4、月经不调5、痛经6、崩漏7、绝经前后诸证8、带下病9、妊娠恶阻10、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异位妊娠12、子痫13、产后发热14、产后恶露不绝15、产后缺乳16、阴挺17、癥瘕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肺炎喘嗽3、鹅口疮4、泄泻5、疳证6、惊风7、痫证8、水肿9、麻疹10、水痘11、痄腮12、顿咳13、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16、紫癜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3、痔4、肛痈5、肛漏6、肛裂7、脱肛8、直肠息肉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黄水疮3、蛇串疮4、面游风5、脚湿气6、粉刺7、瘾疹8、湿疮9、药毒10、摄领疮11、白庀12、猫眼疮13、风瘙痒14、皮痹15、天疱疮16、红蝴蝶疮17、淋病18 梅毒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3、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4、牵引术护理常规5、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6 、骨折7、上肢骨折8、下肢骨折9、脊柱骨折10、骨盆骨折11、脱位12、伤筋13、腰椎间盘突出症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内眼手术护理常规3、椒疮4、天行赤眼5、聚星障6、凝脂翳7、瞳神紧小8、绿风内障9、圆翳内障10、云雾移睛11、视瞻昏渺12、高风雀目13、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耳疖、耳疮3、耳鸣、耳聋4、耳眩晕5、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6、鼻槁7、鼻鼽8、鼻渊9、鼻衄10、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喉痹12、喉关痈13、喉喑14、急喉风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口疮3、牙宣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十三、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放疗护理常规3、化疗护理常规十四、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时行感冒4、肺痨5、痢疾6、湿温7、肝热病8、霍乱 (时疫)9、艾滋病10、暑湿11、登革热12、炭疽13 、狂犬病十五、中医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2、一级护理3、二级护理4、三级护理十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针刺法2、灸法3、拔罐法4、穴位按摩法5、刮痧法6、熏洗法7、全身药浴法8、湿敷法9、换药法10、涂药法11、敷药法12、贴药法13、药熨法14、坐药法15、中药煎煮法十七、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一般要求(2)、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3)、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4)、长期医嘱执行单(5)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1)、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入院评估表 (附表8)(3)、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 (附表9)(4)、护理记录单(5)、出院评估表 (附表10)十八、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2)、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3)、行为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4)、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1)、护理副院长职责(2)、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3)、科护士长职责(4)、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护理工作制度(1)、护理部工作制度(2)、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4)、门诊护理工作制度(5)、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6)、供应室工作制度(7)、查对工作制度(8)、交接班工作制度(9)、抢救工作制度(10)、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1)、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12)、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13)、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制度(14)、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1)、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2)、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3)、急诊科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5)、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6)、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7)、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8)、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2。
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
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
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
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
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
(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
(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
8。
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
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
(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
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碗盘,防止灼伤皮肤。
7.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
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加剂量。
11。
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额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
马氏温灸法整理之欧阳家百创编
马少群与马氏温灸法欧阳家百(2021.03.07)1、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
至1943年,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
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
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
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
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
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2、马氏灸治要决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
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
因为此时病久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之欧阳学创编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为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氛围,不断巩固,深入开展本院中医药诊疗特色优势工作,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以下定量指标与措施。
一、发挥我院中医药医疗方面1、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以2013年的比例为基础,每增加1%,奖励1分值;每下降1%扣1分值。
2、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以2013年的比例为基础,每增加1%,奖励1分值;每下降1%扣1分值。
3、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以2013年的比例为基础每增加1%,奖励1分值;每下降1%扣1分值。
4、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以2012年开展的项目为基础,每增加一个项目,奖励1分值,每减少一个项目扣1分值。
上述指标以科室为单位,每年统计一次,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奖励或处罚。
二、病历方面1、住院病人、留观病人、门(急)诊要求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书写规范》要求进行书写。
2、凡是中医格式的病历,缺中医内涵的,视为丙级病历,按丙级病历处罚,每份扣除1分值。
3、凡是不按照中医、中西医结合格式和要求书写的病历,通过平时抽查和终末量复评,发现者按丙级病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每份扣除1分值。
一是每月书写的病历,均为中医格式,并全部被评为甲级病案者,每人奖励0.5分值。
4、医师每月书写的病历,均为中医格式,并全部被评为甲级病案者,每年奖励0.5分值。
三、科研方面为了在科研上加大对中医药特色的支持力度,从2015年起,实行以下奖励措施:1、对于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获奖的科研课题,除按医院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外,每项项目再给予1分值的奖励。
2、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新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除按医院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外,每项新技术再给予0.5分值的奖励。
3、在合法专业期刊上发表中医、中西医结合论文的,除按医院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外,每篇论文再给予0.2分值的奖励。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欧阳家百(2021.03.07)一、适用范围三级中医医院,其他中医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培训目标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国卫办医发〔2016〕2 号)、《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开展三级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通过培训,三级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中医、西医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运用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实施病情观察、临症施护、情志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三、培训对象院校毕业后新进入三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四、培训方式、方法(一)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可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包括中医、西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1—2 个月。
其中,中医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培训时间不少于 3 周。
(二)专业培训。
包括各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 24 个月(具体培训时间分配见附件 1)。
六、培训内容及要求(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至少8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规(方案)、《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等中医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护理规范标准。
春播行动”中医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之欧阳家百创编
春播行动”中医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欧阳家百(2021.03.07)“春播行动”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亚宝药业承办的一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公益性培训活动,“提高受训医生的中医技术水平是上量的唯一途径”是“春播行动”的主旨,通过各项学术活动的不断开展,不断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促进整体发展。
为此,各级人员需要了解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市场一线工作人员全面学习并掌握,更好进行下一步工作。
一、中医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消肿止痛贴是国内首家药液、药贴分装的专利产品,在中药贴敷使用过程中,分三种使用途径:干贴、湿贴、联合用药贴敷。
“春播行动”项目推广的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以赵广前老师20年临床用药经验为基础,临床运用时可根据发病个体情况不同灵活加减。
1、干贴的使用:干贴的使用是指单纯使用药贴部分,无需添加药液。
药贴部分的药物成份是中药沙蒿子,制作工艺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制取,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作用,对外科创面治疗和缓解疼痛有明显的疗效。
主要是治疗范围是有体液渗出的组织病变,如:褥疮、糖尿病足溃疡、一般性创伤创面、下肢静脉曲张溃疡久溃不愈、烧烫伤创面(是否留疤痕取决于烧伤程度)、手术后切口贴敷。
使用止痛贴治疗上述症状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痛,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疤痕遗留程度。
2 湿贴的使用:药液的药物组成成份是薄荷脑、水蔓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用。
药贴上添加药液,不增加其他药品就可以治疗一般性的跌打损伤、红肿热痛病灶、风湿痹痛等病变。
薄荷脑能减少呼吸道的泡沫痰,使有限通气腔道增大,促进分泌,使痰液稀释而表现祛痰作用,可用于咳嗽的临床治疗。
薄荷脑属于萜烯药物,对大量的亲水性和亲脂性药物都具有促渗透作用,具有低的系统毒性、高促透性和低用量以及对皮肤的刺激性小的特点,是理想的安全促渗剂。
3、联合用药贴敷:在常见病的的治疗中,利用其超强促渗透性能结合自身的消炎抗菌特性,联合添加中药或西药制剂给药,对内科、儿科、妇科、疼痛科等诸多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之欧阳歌谷创作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欧阳歌谷(2021.02.01)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
2.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
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
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
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
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
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
(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
(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
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
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
(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
(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碗盘,防止灼伤皮肤。
7.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
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9.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
10.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加剂量。
1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额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中药清斗装斗注意事项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药清斗装斗注意事项欧阳家百(2021.03.07)中药饮片装斗前应做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防止混药。
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
”因此,中药饮片的装斗必须规范操作。
一、中药饮片装斗的基本原则 1.装斗前的中药饮片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炮制的规定,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合格的不能装斗。
《药品管理法》第十条中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中药饮片装斗前的质量复核应包括以下内容:(1)包装符合药用要求,无污染;(2)有生产企业的名称、详细厂址:邮政编码、电话或传真、网址;(3)有质量合格标志,其中应有检验员签章。
(4)品名、炮制规格与国家药品标准炮制要求相符,正名正字,并与饮片实物相符,标明产地。
(5)中药饮片应无质量变异和杂质、异物;(6)应标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7)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在包装上应标明批准文号(未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除外);(8)应标示中药饮片的净重,其计量单位符合法定的标准,如千克、克等。
2.坚持“三查三对”的原则,对号入座。
即查药斗上书写的药名与饮片包装合格证名称应一致,查看在药斗内残存的饮片与饮片包装内品种应一致,查药斗内饮片与饮片包装内炮制的片型规格应一致。
绝不允许有错斗、借斗情况发生。
尤其是中药名称多有一字之差或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情况,炮制品也不例外,如炒党参与蜜党参,同源一物而炮制方法的不同决定其不同的功能选择。
3.坚持“先进先出,先产先出”的原则。
装斗前应先倒出药斗内残存的饮片,清扫斗内的灰尘与死角,并将饮片过筛;将新进的饮片装斗后,再将原剩下的饮片装在表面,以便推陈出新,保证质量。
4.饮片装斗应留有余地。
一般饮片(片、段、块、丝)装斗后,其饮片与斗面应保留约2厘米的空间;细小种子类药材如菟丝了、紫苏子、白芥子等应保留3~4 厘米的空间,以避免调配过程中推拉药斗用力过猛而使饮片外溢,导致串斗、混药事故而产生不良后果。
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藥炮制學欧阳家百(2021.03.07)◆名词解释: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饮片:是药材通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药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冲烧: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热量便能一下子从中心冲出垛外,发生起烟或着火的现象。
泛油:又叫走油,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伤水:药材在淘洗过程中由于含水分过多而影响药材质量的现象。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有文火,中火,武火等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炮制学三本专著◆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
如醋炙乳香,矫臭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泡药酒方法及禁忌之欧阳家百创编
泡药酒方法欧阳家百(2021.03.07)1.酒的选用一般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佳,因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杀灭中草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条件下饮用。
2.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蜜糖,因为蜜糖性温和,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3.浸酒药材的选用和处理方法动物药宜除去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
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并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
还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受。
4.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
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
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凡已腐败变质或霉变的动物药均应弃之不用。
泡药酒禁忌1.药材的配伍。
酒作为药引,跟有些药材配合能增强药的功效,但是中药有配伍禁忌。
一些人把自认为滋补的东西通通放进去,可能会产生反作用。
因为有些药材是相克的,放在一起浸泡,其功效会减弱,更甚者会产生毒素。
2.因为酒会挥发,为了保证酒的浓度,最好用高度高粱酒。
在南方一般要用50度左右的米酒。
另外,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来泡药酒,而不要用塑料制品,并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3.最关键的是要看所用药材是否含有毒素。
有些人喜欢用毒蛇泡酒,认为所用的蛇越毒越好,但泡这种药酒一定要拔掉蛇的毒牙。
4.药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
药酒储存有一定有效期限,一般是3~5年。
药酒和酿酒不一样,酒酿得越久越醇,但是自泡药酒因密封性不好,若时间过长,药品质量不能保证。
容易浸泡的药材,一般泡3个月就可以了。
泡药酒注意事项植物药应最大程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
浸酒的药材应较为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
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矿物药,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均不应用来浸酒。
中草药趣味故事之欧阳家百创编
石斛欧阳家百(2021.03.07)相传古代有位叫霍斗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各诸侯互相争战,霍斗也被征去从军。
霍斗英勇杀敌征服别国,后来成了大将军。
霍斗胜利归来,发现母亲因长年的期盼,患病瘫痪在床,而且眼睛已经看不见了。
霍斗四处张榜谁治疗好自己母亲,将以重金赏赐。
后来来了许多人也没治疗好霍斗母亲的病。
有天,霍斗走在山里,见一对老夫妻在耕地,女的拖犁,男的在后扶犁。
霍斗大怒,上去大声呵斥男人为何如此对待女人。
老夫妻双双跪下,说年年战事,自己家的牛被拉去战场了。
没了牛,只能靠人力,女人扶不稳犁头,所以男人在后扶。
霍斗听后,叫女人在靠边站,自己拖起犁头帮助耕地。
老夫妻很是感动。
霍斗见这对老夫妻,看上去近古稀之年,却有这般好力气,且眼不花耳不聋,便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老夫妻得知霍斗将军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带着将军来到一片悬崖边,男人用绳索捆在身上荡到半山腰,采了些黄草,叫将军拿回家熬水给她母亲喝,他们还会定期给将军家送去。
霍斗母亲服药后居然在半年后能站起来,眼睛也看得见了。
霍斗很是高兴。
于是就用重金感谢那老夫妻。
老夫妻拒绝了。
霍斗疑惑便去问他们,老夫妻说:“时近耕种季节,家里缺粮食种子,如将军定要感谢,只需一斛粮种就可以。
“将军买了耕牛,送了十斛粮食种子。
”由于这黄草功效神奇被人叫为“救命草”“神仙草”,后被列为贡品。
达官贵人需要就得以十斛粮食换得一把。
随着岁月流转,这草就被人们叫为“石斛”。
石斛为兰科植物,有生津养胃,清热养阴之功,常常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关于铁皮石斛的传说神话传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的小朋友都是在神话传说的伴随下成长的。
神话传说往往为一件事物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充分调动人们的好奇心。
我们所熟知的春节就是最初由神话传说衍生而来的,那么,神话传说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生活中又有多少事物是有神话传说的呢?其实,现在逐渐走进平常人家生活中的铁皮石斛就有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之欧阳家百创编
浅谈中药治疗的优势和不足欧阳家百(2021.03.07)摘要:在西方舶来药品的强大声势面前,传统中药既没有耀眼的广告宣传,也没有强大的营销策略,但依旧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市民保留强有力的影响,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药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吸引着广大的市民呢?以中药治疗高血压为例相比于西药它的优势何在?它又拥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关键词:安全;副作用少;治病治本;起效慢1.西药的不足------西医将人体分解为若干部分与组织,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针对其各自具有的不同病症研制药剂与医疗手段;却无法有效地将人体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系统(人体)、要素(人体子系统)、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西医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
这是西医弊端的根本原因。
由于缺乏系统论的支持,西医无法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定量研究,因此许多西药具有无法预测或无法抗拒的副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一系统的病症具有疗效的药品却对另一系统具有破坏性作用。
因此,在西方药品认证体系中,代价高昂的大规模临床药性试验成为每一种药品获得上市许可的必经之路。
但这种为期数年的检测,在受检人种及基因的广泛性上均有局限。
随着后工业、后现代主义、自然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自然植物药的兴趣大增,也从主观上使得西药在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被放大。
2.中药的优势-------中医认为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相信有一种规律——天人合一——支配着人体的发展。
人体各器官遵循这一规律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因此,中医的任务是通过望、闻、问、切,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辨证施治”;从而努力使人体做到天人合一,使各系统不越雷池一步,平衡气血。
中药的有效性与健康性,已被并且正在被数以亿万计的病患无数次地证明着。
中医药的临床经验与药性检验是仅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现代西医,覆盖人群相对较少的其他边缘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泥灸三大特点之欧阳家百创编
泥灸三大特点1、借热助阳即借助热力,温壮阳气。
这种被导入的热量,通过病灶处或特定部位在人体内可以激发精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
2、开门驱邪特殊穿透力的药物以最短的距离直达病灶,通过泥灸施灸于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络脉之外门,给贼邪以出路。
3、以热引热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借助热力强开外门,使毒热外泄,将致病物排出体外。
泥灸疗法的主要作用(1)温热作用泥介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粘滞性,其导热性能差,保温能力强,与皮肤接触后可使热能向机体内传导,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血流速度加快,肌肉放松,达到镇痛的目的。
(2)按摩作用泥灸与皮肤之间存在摩擦效应,同时也可产生局部微电流。
电流能影响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和皮肤对某些化学物质的通透性,从而起到镇痛,增强皮肤的免疫功能,提高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的作用。
(3)减肥、美体健美作用泥灸可以使肝脏、肌肉及血液中糖代谢增强,同时也使脂肪的消耗增加。
此外,由于泥灸能吸收汗液,促进人体排汗功能,因而可使人体大量排汗,使体重减轻。
(4)营养,美容作用泥灸可以防止细胞组织老化,营养皮肤,还能促进表皮角质细胞代谢过程;同时还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的酶,赋予细胞以活力,保持皮肤细腻,富于弹性,使皮肤更加柔润亮丽。
(5)镇静消炎及软化疤痕作用泥灸中的有机物及无机物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皮肤组织吸收水分;维持细胞水分,平衡和调节神经与肌肉组成酸碱度(PH值),是皮肤天然的调色剂、收敛剂、提神剂与抗过敏剂。
(6)强身健体作用泥介质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泥疗时,这些化学物质通过皮肤进入体内,达到强身健身的效果。
(7)改善慢性病作用泥灸对于改善关节炎、痛风、肥胖症、高血压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均有很好的理疗效果。
扁鹊本草泥灸及其功效1、扁鹊本草风湿活络泥灸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适用于因人体气虚、寒凝、热结、痰阻引起的心脉郁滞而产生的左胸膺部或中处隐痛、闷痛,有时还可引及肩背、手臂等处疼痛,不少心血管病人也有类似症状。
拔火罐的三个禁忌之欧阳家百创编
拔火罐的三个禁忌欧阳家百(2021.03.07)拔火罐是中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治病方法,深受人们的青睐和信任。
安全、无副作用并能调节内分泌,增强体质,虽然拔过罐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对其了解不深,不知道该注意什么事项。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拔火罐的三个禁忌吧!禁忌一:拔火罐后就洗澡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
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
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小时~2小时。
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禁忌二: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越好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因为拔火罐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分钟~15分钟。
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禁忌三:同一位置反复拔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罐,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一、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
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文创编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16雷火灸操作流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雷火灸欧阳家百(2021.03.07)一、定义:雷火灸疗法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
雷火灸的药物组成:有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许等药物,共研细末,再取纯净艾绒28克加入药粉8克研制而成。
二、作用: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
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散瘿散瘤、扶正祛邪,对疾病起到根本的治疗作用。
三、雷火灸的特点:1、药力峻猛雷火灸是由艾绒与其他多种药物组成,其形态粗壮,如大火炮形状,外有灸具。
各种植物燃烧时产生药化因子,这些药物因子随着燃烧的热辐射渗透到深部组织细胞、体内循环里,促进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
2、火力强雷火灸药是一个能燃烧的植物柱,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力很强,与一般的艾条相比,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能量要大2倍以上,它们在同等条件距离时测得的最高温度是:雷火灸最高温度为240度左右,艾条灸是90度左右,雷火灸的最低温度是200度左右,而艾条灸是68度左右。
3、远红外线雷火灸燃烧时产生大量远近不等红外线,组成了一个大红外线网。
目前实验研究还无法完全具体测定它们远近红外线产生的具体数量。
雷火灸的物理作用有很强的热辐射功效,在人体体表及内部组织产生的刺激作用反应迅速,对增强组织细胞的代谢、体内循环、神经系统的反射影响、内分泌的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提高均起到了泌其他灸药明显的作用。
四、适应范围:适用于中医中火热灸疗法。
如下:1、灸疗眼疾病:近视、白内障、干眼症、急慢性角膜炎、眼手术后康复保健等.。
2、灸疗鼻疾病: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等。
3、灸疗咽喉疾病:急慢性咽喉炎等。
4、灸疗耳疾病:耳鸣、耳聋、老年性耳鸣、老年性耳聋、中耳炎等。
5、灸疗痛症病: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部痛、骨质增生、中风偏瘫等。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之欧阳育创编
目录技术1 耳针法1技术2 艾条灸5技术3 拔罐法8技术4 穴位按摩法11技术5 刮痧法14技术6 湿敷法17技术7 涂药法19技术8 熏洗法22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欧阳家百(2021.03.07)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
2.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
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
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
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
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
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
(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
(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
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
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
(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
(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碗盘,防止灼伤皮肤。
7.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
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9.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
10.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加剂量。
1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额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
(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
3.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4.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
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
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
6.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
8.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9.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
四、刮痧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刮痧治疗,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痧用具。
2.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瘢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止刮痧。
(2)评估患者症候表现,辩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
(3)评估患者耐受能力,确定手法轻重。
(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
3.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
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痧,禁用暴力。
5.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
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
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
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
8.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止,迅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水,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9.告知(1)操作前:刮痧时局部可有疼痛、灼热感。
(2)操作中: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
(3)治疗后:刮痧部位可出现痧点或瘀斑为出痧,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属正常现象。
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避风寒,3小时内避免洗浴。
10.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
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按摩。
2.护理评估(1)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
3.操作者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4.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
5.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6.操作完毕后,记录按摩穴位、手法、按摩时间及患者感受等。
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
2、护理评估(1)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
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止使用,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处理。
6、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
7、操作完毕后,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
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注射。
2.遵医嘱正确给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3.护理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
患者有触电感时,针尖应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6.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7.操作完毕后,记录穴位注射的部位、药物、剂量及患者感受。
八、药熨法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药熨法。
2.按医嘱准备药熨所用药物,并将其装入布袋中,制作成温度为60~70℃的中药热奄包。
3.护理评估(1)药熨部位的皮肤情况(2)既往史及药物的过敏史(3)对热的耐受程度。
(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
4.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
5.选择合理体位。
6.药熨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
温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宜,一般不宜超过70℃,年幼、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过50℃,以免发生烫伤。
7.观察患者反应及皮肤情况,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红疹、瘙痒、水泡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8.操作完毕后,记录药熨的温度、部位、实施时间及患者感受等。
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护理评估(1)肛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
(2)有无药物过敏史。
(3)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
(4)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有无大小便失禁。
3.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4.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5.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6.太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
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滴速60~80滴/分钟,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
7.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
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提高疗效。
8.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抹油剂或膏剂。
9.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处理。
10.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全结肠灌洗,正确配制结肠灌洗液。
2.护理评估(1)是否有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史等。
(2)药物过敏史。
3.患者宜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4.灌洗前做好肠道准备。
遵医嘱先清洁灌肠,后结肠灌洗。
5.灌洗置管深度为50cm,置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腔。
6.药液温度以37~39℃为宜。
7.治疗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感受;治疗结束后观察排便、肠功能情况。
8.指导患者加强肛周卫生,防止出现破溃或湿疹。
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时间、置管深度、药量、排便情况及患者感受等。
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离子导入。
2.护理评估(1)评估离子导入部位皮肤。
(2)孕妇、婴儿慎用。
(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离子导入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做相应处理。
4.操作环境宜温暖,暴露治疗部位,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为患者保暖。
5.遵医嘱选择处方并调节电流强度,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电流强度。
6.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情况,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置。
7.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离子导入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
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泡洗。
2.护理评估(1)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
(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
(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4)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泡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
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消化。
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
6.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7.药业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
考虑病种的差异性,以防烫伤。
8.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9.泡浴后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趾甲长者给予修建。
10.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
11.操作完毕后,记录泡洗的温度、时间、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
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塌渍。
2.护理评估(1)皮肤感知觉,迟钝者掌握适宜的温度。
(2)皮肤对中药过敏者或婴幼儿慎用。
(3)治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瘢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3.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4.根据治疗部位选择适宜的药垫,药液均匀浸泡,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
5.药液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若药液以冷,可再加热后侵泡。
热塌、庵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
6.治疗中注意巡视和观察,如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泛红或水泡时,应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7.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实施中药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