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水的溶解 教案
幼儿园水的溶解教案5篇
幼儿园水的溶解教案5篇幼儿园水的溶解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2、情愿参与科学活动,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发觉告知教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进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预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1、告知幼儿今日教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看与学习的兴趣。
1)观看教师试验: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看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看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观察、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常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试验(任选一种)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试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看结果如何。
3)沟通试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点击扫瞄该文件3、提问个别幼儿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舞幼儿把自己的发觉告知教师和小朋友。
活动完毕:教师连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看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舞幼儿多做小试验,通过试验把握更多的学问。
幼儿园水的溶解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能观看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变化。
2、能辨别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哪些东西不能在水中溶解。
二、活动预备:勺子、糖、盐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品尝糖水,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白开水和一杯糖水,请幼儿观看。
“这两杯水一样吗?”(一样)2、请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
“我请小朋友尝一尝,看看这两杯水究竟一样不一样。
”“你喝的水是什么味道的?”(二)引导幼儿争论,并探究哪些东西可溶在水中。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7篇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7篇通过教案的文字是可以知道教师的教学流程的,教案是上课的流程,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了很多东西来,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二、观察实验:1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大豆,让幼儿观察大豆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3得出结论:(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了的,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三、幼儿猜测并操作实验1、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介绍今天带来的各种材料,请幼儿猜猜谁会溶解,谁有不会溶解?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幼儿操作实验让每个幼儿到自己的桌子前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注意:每次实验时只能放进去一种材料,在选择第二种材料时一定要换一杯干净的水。
)四、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篇2教学目的: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水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精选9篇)
《水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精选9篇)《水的溶解》大班篇1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活动过程: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幼儿观察讨论)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
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五册“奇妙的水”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溶解现象、溶解的定义、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定义,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溶解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原理,设计实验观察溶解现象。
教学重点:掌握溶解的定义,了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水、盐、糖、色素、搅拌棒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吗?”(2)邀请幼儿猜测和观察,教师将盐和糖分别加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溶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讲解溶解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如搅拌、温度等)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2)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手、洗衣服等。
5. 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的溶解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水的溶解2. 内容:溶解的定义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洗洁精清洗油污、洗衣粉溶解在水中等。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水的溶解》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
《水的溶解》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水的溶解》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水、糖、盐、沙子、搅拌棒、放大镜、实验记录表等。
幼儿准备:空碗、水、糖、盐、沙子、搅拌棒、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糖、盐的透明杯子,请幼儿观察。
教师将糖、盐分别放入杯子中,让幼儿观察其溶解现象。
2. 讲解与探索(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糖、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溶解现象。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质,如沙子、面粉、咖啡等,让幼儿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讲解判断依据。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溶解现象图片,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板书内容:溶解现象:糖、盐在水中的溶解溶解概念: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沙子、面粉、咖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中的常见物质,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糖:能溶解盐: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面粉:不能溶解咖啡:能溶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掌握了溶解的基本概念。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搅拌棒、各种固体溶解物品(如盐、糖、味精等)、白纸、画笔。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活动的主题,引起幼儿对溶解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各种固体溶解物品,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并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溶解实验,指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溶解实验。
4. 记录与表达:教师提供白纸和画笔,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溶解的特点和规律。
2. 教师针对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反思活动组织的效果,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的现象,如烹饪、清洁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相关的科学展览区,展示幼儿的实验作品,激发其他幼儿的兴趣。
3. 深入学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科学主题活动,如探索其他物质的溶解性、溶解速度等。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将固体溶解物品(如盐、糖、味精等)放入透明容器中,向幼儿展示溶解前的状态。
2. 实验阶段:教师邀请幼儿亲自将固体溶解物品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溶解的过程。
3. 记录阶段: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写字)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分享阶段: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第三节“水的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原理;2.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重点: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演示用不同物质(糖、盐、面粉等);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溶解现象。
2. 探究活动一:认识溶解(10分钟)(1)教师演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3. 探究活动二: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10分钟)(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讨论分析;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现象;2. 溶解的基本原理;3.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物质是否溶解以及溶解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浓厚,实验操作认真,但在分析原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进行更多实验,探索溶解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取;3. 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针对性;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思考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溶解性
•理解表面积、温度、浓度等因素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能够进行简单的溶解实验及观察
2. 教学内容
•溶解的概念
•溶解速度受温度、表面积和浓度影响实验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在班级中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一块糖块快速溶解在水中?
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水溶解性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2. 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组内自由合作实践糖块溶解实验,并记录下每组实验的实验数据(时间、温度、糖块大小、糖块数量、水的浓度等)。
3. 实验结果的收集和展示
让学生将各组的实验结果整合在黑板上,听取每组汇报,以图表形式展示。
4. 延伸探究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探究:
•为什么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为什么浓度越大溶解越快?
•为什么表面积越大溶解越快?
5. 建立概念
根据延伸探究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溶解性」的概念。
6. 小结和巩固
通过搜寻相关教材、亲近自然、生活实例等来巩固学生对于水溶解性的认知,让学生完成小结,输出自己的认知。
三、教学反思
本教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可以优化的环节:
1.实验选取:实验后应由教师给出标准化的实验条件,确保数据可比较。
2.学生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感性认识容易理解,但遇到深层次的问题,学生群体合作协作需要教师引导。
3.实验结果分析:要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实验结果,需要有相应的教具,如样本瓶、显微镜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世界》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溶解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的掌握。
难点: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桌、实验盘、滴管、计时器、放大镜。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透明玻璃杯、小石子、盐、糖、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实验,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询问幼儿观察到了什么。
2. 实验操作(5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用滴管将小石子放入透明玻璃杯中,观察石子在水中的状态。
然后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搅拌后的状态。
3. 观察与讨论(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 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溶解的概念,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幼儿的疑问。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溶解的问题,幼儿举手回答。
6. 作业布置(5分钟)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一个溶解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溶解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2. 作业答案: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是逐渐的,开始时盐粒在水中悬浮,随着搅拌,盐粒逐渐消失,溶液变得清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的概念,实验操作简单,幼儿参与度高,兴趣浓厚。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观察、讨论,并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但在讲解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时,部分幼儿表现出困惑,说明这部分内容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水的溶解》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水的特性、溶解现象、溶解的原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原理,知道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的溶解现象的观察和动手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糖、盐、勺子、搅拌棒等)、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糖、盐、勺子、搅拌棒等)、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糖和盐的杯子,让幼儿猜测将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将糖和盐分别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和盐能够溶解。
3.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检验幼儿对溶解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水的溶解》2. 内容:(1)水的溶解现象(2)溶解原理(3)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和了解了溶解现象,但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环保,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五篇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五篇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
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溶解》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溶解》精选3篇(一)教案:课题:水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溶解性质;2. 学习水的溶解过程;3. 掌握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4. 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材料:饭盒、水杯、砂糖、盐、油、纸巾等;3. 教学实验表格和记录本。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例如:“什么是溶液?你们能举出一些常见的溶液吗?”2. 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溶解。
Step 2: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水的溶解性质,包括溶解定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概念;2. 讲解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盐、砂糖、油等。
Step 3:实验操作(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将小组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质(砂糖、盐、油等),将其逐渐加入水中,并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的变化;2. 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4:实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2. 鼓励学生表达对实验结果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砂糖能溶解在水中而油不能?Step 5:教学反思(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2.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水的溶解性质的认识。
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捕捉实验中的细节和变化,并总结出一些规律。
但是,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并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另外,课堂时间有限,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
水的溶解教案5篇
水的溶解教案5篇水的溶解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教学过程: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宝宝要藏了,糖宝宝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
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
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
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二、看:看糖在吗?三、搅:用勺子搅一搅四、再看:看糖还在吗?要求:(1)、慢慢地做实验(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3)、仔细的看一看(4)、说一说你的发现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5、师幼交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物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物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的原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溶解的观察现象:固体、液体混合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
2. 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物质:糖、盐、胡椒粉、水、杯子。
2. 实验器材:量筒、搅拌棒、计时器。
3. 教学工具:PPT、教学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
2. 讲解:教师讲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让幼儿理解溶解的过程。
3. 实验操作:a. 教师演示如何将糖、盐、胡椒粉溶解在水中。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解答幼儿疑问。
4. 总结: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能够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5. 拓展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验过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6. 结束语: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有关溶解的现象,并与父母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的科学展览,让幼儿持续关注溶解现象。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描述的准确性。
2. 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享、交流、协助。
3. 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实践,与父母分享的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幼儿参与度等。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精选3篇)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精选3篇)大班科学水的溶解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2、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热爱干净水环境的美好愿望。
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3、鼓励幼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积极参加节约用水活动。
4、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 教学难点: 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1.表明水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
2.小水滴图片,一杯水。
3.水污染图片,故事《鱼儿哭了》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主题教师出示图片我们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为好朋友吗?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交流)二、活动进行1.认识水,了解水。
(1)出示一杯水请幼儿喝一下,说说水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引导幼儿感受水的状态(无色,无味,的液体)(2)水是从那里来的呀?(自由讨论)教师小结:水从地下来,地球上储存的水是有限的2.感受水的作用(1)水能为我做什么呢?幼儿回答(洗衣,做饭,每天喝水,小树要喝水)教师引导:生活中离不开水,人每天必须要喝水(2)讨论没有水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讨论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观看图片(局部地方缺水造成干旱……)听故事《鱼儿哭了》幼儿说出“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小结: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怎样做到节约用水呢?(自由交流)三、活动延伸音乐游戏:鱼儿水中游。
制作“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小百科: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
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离子,导电性增强。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篇2设计思路: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两种物质的混合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搅拌棒等),固体、液体和气体溶解的实验材料(如盐、糖、胡椒粉、洗发水等),计时器。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烧杯、试管、搅拌棒、计时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引发幼儿对溶解的兴趣。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分享:每组分享实验成果,讨论溶解的特点和原理。
4. 总结:教师总结溶解的概念和原理,强调溶解是两种物质的混合过程。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个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延伸:开展“溶解大赛”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比赛谁的作品溶解得更快、更均匀。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2. 评估幼儿在分享和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家庭实验报告,了解他们对溶解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七、教学难点1. 溶解概念的理解:让幼儿理解溶解是两种物质的混合过程,并非消失或变化。
2. 实验操作:培养幼儿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如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溶解现象动画短片,激发幼儿对溶解的兴趣。
2. 探究: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溶解过程。
3. 分享: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
4.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溶解的特点和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透明容器、搅拌棒、各种固体溶解物质(如盐、糖、味精等)、白纸、画笔。
2. 实验材料:水、盐、糖、味精、杯子、搅拌棒。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溶解的概念,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在哪里见过溶解的现象?”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溶解的概念,示范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 实验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特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溶解现象,与家长共同探讨。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水的溶解”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收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评估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探讨情况。
六、活动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溶解现象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溶解的好奇心,如“魔法水”的故事。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溶解关系。
3. 实验一:教师演示盐溶解在水中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4. 实验二:幼儿自己尝试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5. 分享与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传授溶解知识。
2. 实验法:幼儿通过亲身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三节的《神奇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溶解现象以及简单的溶解实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 学会观察溶解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现象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了解水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盐、糖、色素、滴管、烧杯、搅拌棒、投影仪。
2. 学具:每组一份水、盐、糖、色素、滴管、小烧杯、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杯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水有哪些特点?”2. 例题讲解:(1)展示盐和糖,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2)将盐和糖分别放入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
(3)讲解溶解现象及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特性(2)溶解现象(3)溶解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2)为什么盐和糖能溶解在水中?2. 答案:(1)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现象:盐和糖放入水中后,逐渐消失,水变得浑浊。
(2)盐和糖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水分子与盐、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了解了水的特性和溶解现象。
但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其他物质的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与同学分享。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其他与水相关的科学现象,如水的循环、水的净化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水的溶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内容,围绕“水的溶解”主题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五章第一节:《有趣的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1. 水的溶解现象;2. 溶解与未溶解的区别;3.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4.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溶解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与未溶解的区别,以及不同物质的溶解性;2.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水的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糖、盐、沙子、色素、搅拌棒、放大镜等;2. 学具:每组一套水、糖、盐、沙子、色素、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放入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讲解糖、盐、沙子在水中溶解与未溶解的区别,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盐、沙子在水中溶解与未溶解的现象,并进行记录。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服、洗碗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内容:溶解现象:糖、盐、沙子等在水中溶解;溶解与未溶解的区别:溶解的物质消失在水中,未溶解的物质仍可见;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糖、盐溶解,沙子不溶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溶解现象,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水的溶解》。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现象,掌握简单的溶解实验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的过程。
2. 学会进行简单的溶解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进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等)、教学课件、挂图。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每组一份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溶解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将食盐、糖、沙子等固体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溶解现象。
4. 分析讨论(10分钟)强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板书内容:溶解:固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的过程。
溶解现象:糖、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
实验操作:将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将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逐渐消失,水变得透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分析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其他物质的溶解实验,如糖、沙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来源:济宁市直机关幼儿园毕凤娟【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
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
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
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发放表格)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
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1、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对这四样实验材料的猜想,到底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2、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想并进行交流。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接着做实验,刚刚介绍了这里有许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网,现在你们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用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本环节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石头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放进水中,最后看不见了。
****和果珍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
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果珍和****“溶解”在水中了。
石头和油,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1:白糖幼2:咖啡幼3:盐幼4:醋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
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
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老师提前准备了一部分,老师做试验,幼儿在观察地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观看被污染的图片和录像,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师:小朋友看这些图片,看看河流上飘着什么?幼:塑料袋。
师:老师经常看到有些河流中有许多的塑料袋,你们说它能溶解在水中吗?那样我们的水就会怎样啊?幼:被污染了。
师:被污染的水都不能用了,地球上可饮用的淡水越来越少了,我们要怎样来保护水资源啊?幼1:节约用水幼2:不往河流里扔垃圾幼3:制作标志,提醒别人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那让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吧!(教师通过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并把节约用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幼儿知道环保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通过动手做环保标志,使幼儿的想法付诸行动。
)【活动点评】这次活动贴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实验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
在生活中,孩子们喝过果珍、糖水和各种饮料,也见过石头和油。
只不过孩子们从未仔细观察、比较过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用孩子们并不陌生的活动、内容和熟悉的材料,引发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思想。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和交流的愿望。
孩子们至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能提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活动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关于溶解的概念怎样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有内在逻辑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的概念由低级到高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呢?如:发现有些东西能溶于水中,有些不能;物质溶解后,其外观变了,得到的混合物状况不同—混浊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质守恒的原理。
因此,怎样引导幼儿沿着概念的箭头和线索前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