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要点

部编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要点

部编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要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第一单元:认识数01.认识数0- 数0的概念- 数0的书写方法- 数0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实物0- 实物0的概念- 实物0的认识方法- 实物0的掌握方法第二单元:认识1—101.认识1—5- 数字1—5的概念- 数字1—5的书写方法- 数字1—5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6—10- 数字6—10的概念- 数字6—10的书写方法- 数字6—10的认识与掌握第三单元:加法1.认识加号- 加号的概念- 加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加法- 加法的概念- 加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的性质3.加法练- 单位是1的加法- 单位是0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 与减法相似的加法第四单元:减法1.认识减号- 减号的概念- 减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减法- 减法的概念- 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性质3.减法练- 单位是1的减法- 单位是0的减法-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五单元:100以内加减法1.认识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数的概念-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方法2.100以内的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的性质- 不进位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3.100以内的减法- 100以内的减法的性质-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六单元:量和重量1.认识长度- 长度的概念- 长度的认识方法2.认识重量- 重量的概念- 重量的认识方法3.认识容量- 容量的概念- 容量的认识方法总结数学是一门关注基础的学科,各单元内容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数0、1—10、加法、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和量、重量、容量等知识点。

相信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练习方式使这些知识点牢固掌握。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复习重点及单元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复习重点及单元练习

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1 米。
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
位再加减。
1 米 =100 厘米 1 米-40 厘米 =60 厘米
1-40
100 厘米 -40 厘米=60 厘米
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
89-52
1、妈妈给明明 42 元钱,爸爸又给明明 39 元钱,现在明明大约有( )元钱.
90 - 28 ○ 60 43 ○ 93 - 50 43 + 26 ○ 90 - 21
3、 4 6 想: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6 分)
-2 7
个位( )减( )等于( ),
(
) 十位( )减( )减( )等于(
).
三、 我会判断对错,并改正。(4 分)
33
56
+28
-4
51
16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 10,要向十位进 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 1;在原
来的个位数字上加 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 减去退掉的 1。
2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 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7、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8、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9、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加法: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加数 = 加数
减法: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中的题目修改:数学运算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中的题目修改:数学运算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中的题
目修改:数学运算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数学运算题目修改
本篇文档旨在提供有关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中数学运算部分的题目修改建议。

加法
1. 在题目要求中强调加数的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2. 更换加数以及加数顺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每一个加数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3. 增加加法法则的练,比如应用不进位法则解决简单的口算问题。

减法
1. 强调被减数与减数的顺序对差的影响。

2. 提供应用控制减数法和补数法进行减法运算的例子。

3. 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练减法。

乘法
1. 更换因数以及因数顺序,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相同的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因数组合得到这一概念。

2. 提供将单位拆分成不同的数的例子。

3. 强调使用乘法解决加法问题的实际意义。

除法
1. 强调除数与被除数的顺序对商的影响。

2. 更换除数和被除数,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除法。

3. 提供解决商为小数的除法问题的例子。

通过以上修改,数学运算部分的题目将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概念。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进行日积月累的复汇总。

通过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点和重点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数学知识点梳理在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研究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加法和减法- 数组- 相等的加法算式- 数数- 比较大小- 分离组合- 序数词3. 重点题回顾以下是一些重点题的复:3.1 加法和减法- 5 + 3 = 8,4 + 6 = 10,7 + 1 = 8- 10 - 5 = 5,8 - 2 = 6,9 - 3 = 63.2 数组- 有一个有5个苹果的数组,又加了3个苹果,现在有几个苹果?- 有一个有8个橙子的数组,拿走了4个,现在还剩几个橙子?3.3 相等的加法算式- 3 + 2 = 4 + 1- 5 + 4 = 6 + 33.4 数数- 数一数:有5朵花,有6只鸟,有3个苹果,有2块糖。

- 数一数:有8个苹果,拿走了4个,现在还剩几个?3.5 比较大小- 填入大于(>)或小于(<)的符号:8 ___ 5,4 ___ 6,7 ___ 73.6 分离组合- 6是由2和4分离组合而成的,请写出其他的分离组合。

3.7 序数词- 写出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数。

4. 复方法为了更好地复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建议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阅读课本并重点关注上述数学知识点;- 进行题训练,特别是重点题的反复练;- 利用研究工具和游戏进行趣味复;- 与同学互助研究,相互解答疑惑。

5. 总结通过日积月累的复习,我们可以巩固和提升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水平。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的数学复习有所帮助,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汇总
导言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进行日积月累的汇总,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认识数1~99
- 介绍数字1~99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 研究数的顺序、比较和相等的概念。

第二单元:认识数的加法
- 研究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加法运算练。

第三单元:认识数的减法
- 研究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减法运算练。

第四单元:认识6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继续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并扩展到60以内的运算。

- 进行多种形式的加法和减法练。

第五单元:认识数的积和商
- 引入积和商的概念,研究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乘法和除法运算练。

第六单元:认识60以内的乘法和除法
- 继续加深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并扩展到60以内的运算。

- 进行多种形式的乘法和除法练。

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
- 研究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练识别和绘制不同形式的三角形。

第八单元:认识矩形和正方形
- 研究矩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 练识别和绘制不同形式的矩形和正方形。

总结
通过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研究,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字的认识和书写方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对常见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绘制。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在数学研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整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整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整理】
1. 数字和数的认识
- 数的认识:认识0-100内的数字及其顺序。

- 数字的读法:研究正确地读和写数字0-100。

- 数量的比较:研究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数量的
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认识:研究使用加法原理进行数字相加。

- 减法的认识:研究使用减法原理进行数字的相减。

- 加减法运算:研究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位数和正反序数
- 位数的认识:研究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及其作用。

- 正反序数:研究按照顺序或逆序排列数字。

4. 颜色和形状
- 颜色的认识:研究认识常见的颜色,并能描述物体的颜色。

- 形状的认识:研究认识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 颜色和形状的搭配:研究将颜色和形状进行搭配。

5. 长度和重量
- 长度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 重量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6. 时间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研究认识一天的基本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等。

- 钟表的认识:研究认识钟表的构造和读时方法。

7. 金钱和购物
- 金钱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并进行简单的买卖计算。

- 购物的基本概念:研究购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购买、付款和找零等。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包括数字和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位数和正反序数、颜色和形状、长度和重量、时间和
钟表以及金钱和购物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
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汇总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汇总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
汇总
数学概述
本文档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汇总,总结了该册数学教材的重点内容和研究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内容概要
该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数比和数表
2. 十的简便计数法
3. 小数的认识
4. 分数的认识
5. 三角形的认识
6. 双位数的认识并运算
7. 三位数的认识并运算
8. 时间的认识
9. 金钱和物品的认识
10. 四则运算的初步认识
研究重点
在研究该册数学教材时,学生应特别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1. 数比和数表的使用方法
2. 十的简便计数法的应用
3. 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5. 双位数和三位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
6. 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7. 金钱和物品的认识及计算
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数学,学生可以尝试以下研究方法:
1. 重点理解并记忆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

2. 多做题,巩固基本知识点。

3.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坚持每天进行数学练。

总结
通过研究该册数学教材,学生将建立起数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学生研究数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注:本文档内容基于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概述,未引用任何无法确认的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看拼音写数字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看拼音写数字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看拼音写数字
这份文档将介绍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看拼音写数字的内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主要知识点
- 研究认识汉字和拼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 研究使用拼音写数字
教学目标
- 能够通过听到的拼音来正确书写相应的数字
- 能够正确识别拼音,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数字
- 掌握基本的拼音写数字的技巧
教学步骤如下:
1. 导入活动: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拼音,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用拼音来写数字。

2. 研究:
- 通过展示和讲解汉字和对应的拼音,让学生认识汉字和拼音
之间的对应关系。

- 通过练,让学生熟悉常见拼音写数字的规则和技巧,并进行
互动实践。

3. 拓展练:
- 提供一些拼音,让学生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数字,并进行检查。

4. 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拼音写数字的重要性和技巧。

5. 练巩固:
- 给予学生一些练题,让他们通过拼音写数字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拼音写数字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拼音运用能力。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看拼音写数字的文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简介
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日积月累复汇总,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点
单位与长度
- 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常见物品和长度。

重量与容量
- 掌握千克、克、斤、两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千克、克、斤、两的常见物品和重量。

- 了解升、毫升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升、毫升的常见物品和容量。

时间
- 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 研究读时钟、调整时钟时间的技巧。

位置与方位
- 掌握左右、前后、上下、里外等基本方位的概念。

- 认识地图上的方位标志。

量的加减法
- 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运用单位对长度、重量和容量进行加减法运算。

图形与图形的组成
-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图形。

- 掌握图形的命名和特点。

复方法
- 多做题,巩固基本知识点。

- 制定研究计划,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数学研究。

- 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结语
通过日积月累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加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数的认识;数数
并表示数的大小;比较以解决实际问题;列数与数目的对应关系;计
算问题。

首先,二年级的数的认识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以及学会用阿拉伯
数字表示自然数。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然数,并且能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出来。

其次,二年级的数数并表示数的大小是指孩子们学会能够按照自
然数的顺序依次数数,并且能够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数数的练习,孩
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概念,例如“更大”、“更小”,并可以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出来,如“>”、“<”。

比较以解决实际问题是指孩子们学会使用比较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比A多几个”,“比B少几个”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孩
子们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了解到数的比较可以用来计算数
量的差别。

列数与数目的对应关系是指孩子们学会将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数目与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列举实物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
们理解数与数量的联系,例如通过排列图形来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最后,计算问题是指孩子们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并且教会他们运
用常识来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数的认识与表示,能够数数并表示数的大小,学会比较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列数与数目的对应关系,并且能够运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计算问题。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基
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背诵知识汇总(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背诵知识汇总(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背诵知识汇总(部编版)
目标
本文档旨在为二年级学生提供数学背诵知识的汇总,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二年级数学课程的内容。

数字与数的概念
- 数字的表示方法:阿拉伯数字0-9;
- 数和数的关系:比较大小、前后顺序;
- 数的读法:1-100的读法,包括十位数和个位数。

加法与减法
- 加减法口诀:加法口诀:加法满10进1,减法口诀:例如5减2得3;
-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和与差的表示和计算。

计量与度量
- 长度:厘米、米的概念及换算;
- 重量:千克、克的概念及换算;
- 容量:升、毫升的概念及换算;
- 时间:小时、分钟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图形与几何
- 线段与直线:线段、直线的定义及特点;
- 点:点的定义及特点;
- 直角、直线、圆的概念;
- 常见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及特点。

数据处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如何记录和整理一组数据;
- 数据的分析与表示:如何用图表表示数据;
- 棒形图、折线图、表格的绘制方法。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背诵知识的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一、数和数量的认识
- 数是用来记录事物的个数或多少的概念。

- 数的大小可以通过数的比较来确定,可以用数的顺序进行排序。

- 数字是用来表示数的符号,我们使用0、1、2、3、4、5、6、7、8、9这些数字。

二、数的读法和书写
- 数字的读法是将数字的每一位分别念出来。

- 数的书写指的是将数字的每一位按照一定的规则写下来。

- 多位数的表达中,个位数的后面应该添加单位,例如:12个、20个、36个。

三、数的排列顺序
- 数字可以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 数字的排列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

四、数的比较
- 比较大小时,可以用大于、小于或等于来表示。

- 用大于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用小于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用等号表示两个数相等。

五、数的顺序
- 数的顺序是指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

- 数的顺序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六、数的前身和后继
- 数的前身是指在数的顺序中,一个数前面的数。

- 数的后继是指在数的顺序中,一个数后面的数。

七、数的排序
- 数的排序是将一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八、数的连线
- 连线是通过画线将相同的数连接起来的方法。

- 连线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相同的数。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知识梳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认识数字1.1 数的读法及写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数的概念;•掌握十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数感。

了解数数时需要注意:•数字的由来;•数字的大小比较;•数字的顺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

1.2 数的顺序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数的先后顺序;•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孩子们掌握以下内容:•数的大小顺序;•用数字表示数量的概念;•分辨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观察和巩固训练,孩子们将会掌握数字的顺序。

1.3 数的分解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掌握数字的单位。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并熟悉基本的数字单位。

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掌握:•数字可以看作是多少个1;•数字的基本单位和组合方式;•数字单位之间的转换。

通过数的分解来锻炼孩子们的数感和数字计算技能。

二、简便算术2.1 加法和减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正反关系;•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熟悉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让孩子们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加法和减法的正反关系;•加号、减号和等号。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孩子们将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算法。

2.2 退位减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退位减法的方法。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熟悉退位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孩子们掌握:•退位减法的原理;•退位减法的方法。

通过模拟和练习退位减法,孩子们将能够掌握这种数学算法。

2.3 进位加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熟悉进位加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孩子们掌握:•进位加法的原理;•进位加法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长度单位(94页)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长度单位(94页)精品课件

厘米
图钉的长 大约1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返回
认识厘米
例3
例3.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如何测量纸 条的长度呢?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厘米” 作单位的尺子进行测量。
返回
认识厘米
尺子的0刻度对 准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着“5”, 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返回
认识厘米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4.下面的图形各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 4 )条
( 5 )条
( 5 )条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线段的特征:(1)线段是直的;(2) 有两个端点;(3)可以量出长度。 2.量线段长度的方法:线段一端与尺子的 刻度0对齐,另一端对着的刻度就是线段 的长度。
认识线段及画法



这样直直的,
可以量出长度的线就是线段。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线段的特征:
线段都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尺子的刻度0与线段 的左端对齐。
右端对着的刻度就 是线段的长度。
这条线段的长是2厘米。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例 7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1)先确定一个端点。 (2)再把尺子的刻度0与端点对齐。 (3)从刻度0开始沿尺子画到刻度3的地方,标出右侧端点。
1米
1米=100厘米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部分:填空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

2.厘米可以表示为cm,米可以表示为m。

3.小刀、橡皮、图钉、铅笔、书本、小鸟的高度这些物体比较短,只能用厘米作单位。

楼房、大树、电杆、公路、旗杆这些物体比较长,可以用米作单位。

4.小华的身高可以表示为134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米34厘米。

5.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6.用尺的中间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出测量结果。

7.1米=100厘米,3米=300厘米;500厘米=5米,800厘米=8米。

1米-45厘米=55厘米,37厘米+63厘米=100厘米=1米。

8.1厘米大约有我们的中指宽,1米大约有我们的教桌长。

9.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拉紧一段线,也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笔直的马路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10.经过给出的一个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线段,经过给出的两个点,只能画出1条线段,如下图:. . .1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软尺、卷尺、皮尺、测量轮等。

12、一行树、一排电杆之间的间隔比它们的棵数少1,楼层之间的楼梯比楼层数少1。

如:有10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的间距是8米,第1棵树与第10棵树之间的距离就是8×9=72米。

小花家住在8楼,每层楼梯有9个台阶,小花从一楼回到家,需要走7×9=63个台阶。

第二部分:判断1、一棵大树高18厘米。

(×)。

2、一位篮球运动员的身高195厘米。

(√)3、小明的铅笔长15米,课本书宽18米。

(×)4、小云从家到学校走了300米。

(√)5、直尺上从刻度3到刻度9的长度是6厘米。

(√)6、我们的教室长是10cm,教室门高2cm。

(×)7、小鹿每分钟能跑30厘米,小蚂蚁每分钟能爬30米。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数的认识与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1 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比较1.2 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的计数应用•数的量的应用•数的排序应用二、算术基础知识2.1 加法运算•加数、和的概念•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零元素律•求和与无关数2.2 减法运算•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减法的性质•减法与加法的关系2.3 二位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二位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竖式计算•进位与借位三、数的分类和分解3.1 数的分解•数的分解的概念•认识数表•数的分解和数的加减法的关系3.2 数的分类•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二、五、十等位数的概念•一元、十元、百元构成的概念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长度的量和测量•单位长的概念•常用长度的量和测量方法•平面图案和立体图形4.2 重量的量和测量•单位重的概念•常用重量的量和测量方法•相同颜色和形状的实物的重量不一定相同4.3 时间的量和测量•单位时的概念•常用时间的量和测量方法•认识钟表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汇总,通过这份文档,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该教材中的知识点及其详细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按照这份文档进行学习,可以很好地遵循教材的章节顺序,有助于辅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并且更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帮助。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复习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复习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复习一、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基本应用- 了解加法的符号和意义:加法的符号是“+”,它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

-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表示数的相加次序可以改变,结果不变。

例如,2 + 3 = 3 + 2。

- 掌握加法口诀:零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即0 + 3 = 3。

其中,0被称为加法的零元素。

- 熟练进行加法运算:通过实际物件的组合和计算器的使用,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减法的基本应用- 了解减法的符号和意义:减法的符号是“-”,它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 理解减法的概念: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以通过加法解决减法问题。

- 掌握减法口诀:任何数减去零都等于这个数本身,即3 - 0 = 3。

其中,0被称为减法的零元素。

- 熟练进行减法运算:通过实际物件的分离和计算器的使用,加深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数的排序和比较1. 数的排序-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数线图和实际物件的比较,将数按大小进行排序。

- 熟悉数的大小关系: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以及其运用。

- 运用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数字问题和数的排序练,运用数的大小关系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 数的比较- 熟练使用“比较大小”:通过实际情境和数的比较,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 运用不等关系:通过数字问题和数的比较练,运用不等关系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三、长度和容量的比较1. 长度的比较- 使用直尺测量长度:通过使用直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理解和掌握长度的概念。

- 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比较:通过使用厘米和米来比较物体的长度,加深对长度的理解和掌握。

2. 容量的比较- 使用容量器测量容量:通过使用容量器测量具体液体的容量,理解和掌握容量的概念。

- 运用容量单位进行比较:通过使用毫升和升来比较液体的容量,加深对容量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复习的内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长度单位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米=(100)厘米 6米=(600)厘米700厘米=(7)米 400厘米=(4)米数学书长26(厘米)房间高3(米)教室长10(米)语文书厚1(厘米)一步长40(厘米)课桌高60(厘米)床长2(米)门高2(米)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1.线段是(直的)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角的认识1.一个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2.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4.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有(1)个直角5.长方形中有(4)个角,全都是(直)角6.正方形中有(4)个角,全都是(直)角观察物体1.正方形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2.长方形从不同的方向看,看到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3.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看到的是(圆形),从正面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

4.球从各个方向看,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5.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判断:1.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一定是正方体。

(×)2.球从各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3.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从侧面看也是圆。

(×)4.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

(×)认识时间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圈是60分。

1时=60分半时=30分1刻=15分排列问题你能用7.2.9这三张数字卡片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97),最小的数是(27),他们相差(70)。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 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 3 = 12 或 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

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