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的讨论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细菌耐药报告

2023年细菌耐药报告

2023年细菌耐药报告前言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2023年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有关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重要信息。

1. 背景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即原本对某种或某类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不受该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的现象。

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感染治疗失败、传染性疾病的扩散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等。

2. 2023年细菌耐药性情况根据全球多个疾病监测机构和研究报告,2023年细菌耐药性呈现以下特点:2.1 常见细菌耐药性情况在2023年,常见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更加突出,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BL-EC)等。

这些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相关感染更难以治疗,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2 抗生素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23年,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于医院、社区和农业领域。

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用药,推广合理抗生素使用政策,成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重要举措。

2.3 多重耐药菌问题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对多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在2023年,多重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多重耐药菌衍生的感染更加难以治疗,对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3. 防控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以下是2023年的主要防控措施:3.1 加强抗生素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用药制度,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

细菌耐药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细菌耐药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细菌耐药性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无论是在医疗领域还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细菌耐药性都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并促进预防与治理。

1. 细菌耐药性问题的背景1.1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细菌耐药性指的是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传递等方式,在暴露于抗生素等药物后仍能存活并繁殖,并最终导致这些抗生素失去效果。

这种现象使得人类在抗菌感染时遇到了巨大的障碍。

1.2 细菌耐药性带来的危害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很多传统疾病难以治疗。

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和费用,还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扩大,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2. 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原因2.1 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农业以及个体都存在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过度使用会导致细菌暴露于抗生素压力下,从而诱发耐药突变;滥用则很容易使得人体内部菌群失去平衡,为耐药菌株提供沃土。

2.2 环境中抗生素残留工业废弃物、农业活动和医疗废物处理等都是造成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之一。

这些残留的抗生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环境中细菌产生耐药突变,并传播到人类和动物中。

3. 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措施3.1 提高公众意识普及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感染的知识,增强公众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认知,减少滥用抗生素的行为。

通过教育宣传、媒体报道和社区互动等手段,提高公众关于细菌耐药性的紧迫感,并激发个体参与。

3.2 研发新型抗生素在细菌抗药性持续增强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来应对耐药细菌的挑战。

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寻找与传统抗生素不同作用机制的新靶点。

3.3 多学科合作与政策支持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需要跨学科合作,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技术来推动防控工作。

细菌耐药年度分析报告

细菌耐药年度分析报告

细菌耐药年度分析报告引言细菌耐药性是近年来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耐药细菌的出现对医疗系统和患者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本年度分析报告旨在对全球细菌耐药性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以帮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治疗策略。

数据来源本报告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公共卫生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涵盖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细菌耐药性情况。

主要发现1. 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持续增加,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普遍扩散。

过度使用抗生素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耐药细菌的种类和分布耐药细菌主要包括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

这些耐药细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3. 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差异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医疗设施和资源的限制,耐药性问题更加突出。

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抗生素使用合理和医疗制度完善,耐药性问题相对较低。

4. 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性。

目前,多重耐药细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 耐药性对公共卫生和经济的影响细菌耐药性不仅对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费用高昂,并导致患者的疗效下降和长期护理的需要增加。

对策和建议为了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报告,及时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和教育,避免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3. 发展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案: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研发新型抗生素,并加强对新抗生素的监管和使用。

(7)细菌耐药问题小结

(7)细菌耐药问题小结

(7)细菌耐药问题小结(7)细菌耐药问题小结(一)用抗菌素无法战胜细菌细菌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曾是威胁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

每次流行都可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

现代医学使用疫苗和抗生素的治疗方法,使这些疾病得到控制,这是现代医学出现后最重要的成果。

它根本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况,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因此,这也成为人们对现代医学信任的原因。

但是,自抗生素使用半个世纪以来,抗药性问题已经暴露并日益严重。

这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原来好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变得难治起来,而且某些认为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又有流行的趋势。

如肺结核。

第二个问题,因为耐药问题,临床不得不加大抗生素的用量。

现在抗生素一项所用的药费约占医疗费总额的1/3-1/2。

这已经成为社会重大的经济负担。

这对现代医学提出挑战,使人们在盲目崇拜现代医学的科学性,现代性之余,又会感到失望。

二次大战后大量上市的各种抗生素曾经使人们觉得人与致病微生物的关系问题已经解决了。

细菌引起疾病,抗生素可以消灭细菌,于是疾病得以治愈。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抗生素应用后,很快就发现细菌有耐药现象。

只不过刚发现时,耐药现象与抗生素的治疗作用相比是次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不解决,将使抗生素治疗失去意义。

这样,耐药性的研究摆上了议事日程。

开始,人们认为耐药性是细胞对抗生素的某种“适应”,即,耐药性是由抗生素的应用而引起的。

由此人们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正确使用坑生素的问题上。

结果是,抗生素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全程足量”,即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应用足够大的剂量,务必使细菌全部被消灭。

另一个原则是“联合用药”。

即应用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弥补一种抗生素在杀菌范围上的不足。

总之是全部消灭,不留祸根。

这些治疗原则的根据,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认为是未被消灭的残留的少数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这些细菌是与被消灭的细菌相同的,是可以被消灭的,只是因为药量不足,才得以残留,并进一步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实验报告

细菌耐药实验报告

为了研究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本实验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实验探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并分析其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2. 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4. 仪器设备: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仪、微量稀释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离心机等三、实验方法1. 菌株活化: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恒温培养18-24小时,待菌液浓度达到1×10^8 CFU/mL时,用于后续实验。

2. MB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BC。

3. MI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4. 耐药性分析: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步体外诱导试验,观察其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用下耐药性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MBC和MIC测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MBC为16μg/mL,MIC为8μg/mL。

2. 耐药性分析结果:经过34天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明显增强,MBC值是标准菌株MBC值的32倍。

1.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这可能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导致药物失活,从而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报告

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报告

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报告摘要:细菌耐药性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总结了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药物压力以及环境因素等。

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性的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1. 引言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抵抗能力,使得原本可治愈的感染疾病变得难以治疗。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研究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2. 细菌耐药性的机制2.1 基因突变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菌产生特定的酶,从而破坏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或者改变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减少抗生素的进入。

基因突变是细菌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2.2 水平基因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是指细菌通过质粒、转座子等途径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

这种转移方式使得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细菌之间迅速传播,从而加速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2.3 药物压力药物压力是指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产生的选择压力。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会导致细菌暴露在高浓度的抗生素环境中,从而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此外,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也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2.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起到重要的影响。

环境中存在的抗生素残留、污水处理不当、农药使用等都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此外,环境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微生物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细菌的耐药性。

3. 结论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药物压力以及环境因素等。

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对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今后的研究应重点关注细菌耐药性的传播途径和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策略,从而应对细菌耐药性带来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会议讨论小结

多重耐药菌会议讨论小结

多重耐药菌会议讨论小结最近,咱们这个医学界的“武林高手”们又聚在一起,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重耐药菌”大会。

说起这多重耐药菌,简直就是细菌界的“学霸”,啥药都不怕,让医生们头疼得直拍脑袋。

咱们就来说说这次大会都聊了些啥,保证让你笑中带泪。

话说那天,会议室的门一开,那架势,简直就像是一场武林大会。

各位“大侠”纷纷登场,有的穿着白大褂,有的戴着眼镜,手里拿着各种数据,一副“我要为民除害”的气势。

“喂,老李,你那个病例里的耐药菌是怎么抵抗那么多药物的?”一位年轻医生边翻着笔记本边问。

“哎,这细菌啊,就像是练了九阳真经,百毒不侵。

”老李一脸苦笑,“我那天用了三种抗生素,它还是活蹦乱跳的。

”“哈哈,这细菌真是‘常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啊!”另一位医生打趣道。

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一位“大侠”站了起来,指着墙上的图表说:“你们看,这耐药菌的传播速度,简直就像是病毒一样,蔓延得让人防不胜防。

”“哈哈,这细菌要是知道了自己的魅力,说不定会跟人抢网红地位呢!”一位医生调侃道。

就在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的时候,一位资深“大侠”严肃地说:“不过,咱们可不能光顾着笑,得想办法对付这些‘学霸’啊!”会议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公众卫生意识、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等等。

“那咱们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武林联盟’,专门对付这些耐药菌?”一位年轻医生提议道。

“哈哈,好主意!咱们就从今天开始,共同努力,保卫咱们这个‘无耐药菌’的江湖吧!”大家纷纷点头,笑声再次响起。

所以,亲爱的读者们,看了这场大会,咱们也该行动起来了。

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几点建议:1. 勤洗手,远离细菌:这个听起来简单,但真的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就像咱们日常健身一样,小事做起,大处受益。

2. 抗生素,不要滥用:知道为啥老李的病例里的细菌那么“厉害”吗?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就用了多种抗生素,把细菌练成了“无敌金钢”。

所以,用抗生素要像用钱一样,精打细算。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齐齐哈尔建华医院临床药学组2017年04月--2017年06月一、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1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药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庆大霉素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西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四环素、苯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

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二、目的:了解表皮葡萄球菌对12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针对表皮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针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克林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

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供依据。

结果:(1)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0%;针对大肠埃希菌以上抗菌药物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4)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30%抗菌药物,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

四、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研究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抗菌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报告将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定义、机制、全球流行情况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1. 引言抗菌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导致这些药物对感染的微生物失去了原有的疗效。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医疗环境中的感染控制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机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和细菌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等。

这些机制使得细菌能够逃避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3. 全球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流行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耐药性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耐药性水平存在差异,但普遍趋势是耐药性的增加。

耐药性的流行不仅限于医院感染,还涉及到社区感染和动物领域。

4. 抗菌药物耐药性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使得原本可治愈的感染病变得难以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治疗成本。

此外,耐药性还会对医疗手术、器官移植和癌症治疗等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5. 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这包括加强监测和监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科学研究以促进新药物的研发、加强国际合作等。

此外,公众教育和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也是重要的方面。

结论:抗菌药物耐药性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对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多方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带来的挑战。

我们希望本研究报告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启示,为解决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贡献力量。

细菌耐药性的讨论报告

细菌耐药性的讨论报告

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一、抗菌药物概念1.抗菌药物: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特意病院微生物的产物。

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核糖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小诺米星.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甲红霉素、阿齐霉素.多肽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万古霉素.四环素类B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 多烯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美帕曲星.芳香族类:氯霉素.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异唑、甲苄啶(TMP)2.按对微生物作用方式分类殖期杀菌剂(类):B2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喹诺酮类.静止期杀菌剂(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等.速效抑菌剂(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慢效抑菌剂(类):磺胺类.3.按抗菌谱分类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等.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氨基糖苷类及多粘霉素类.广谱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呋苄西林)、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氯霉素及TMP.抗真菌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美帕曲星等.抗结核杆菌类: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利福喷丁、利福霉素等.4.按作用原理分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和杆菌肽.抑制蛋白质合成类(能与细菌核糖体50S或30S亚基结合):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 抗代谢类:磺胺类及TMP.影响胞浆膜通透性类: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干扰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功能3.抑制蛋白质合成4.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总结图示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机制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篇一: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作者:王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年第23期【摘要】目的结合本院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探讨相关延缓细菌耐药情况发生的措施。

方法对XX年度细菌室提供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

结果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结论应利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致病菌;耐药情况;延缓措施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XX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02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28株,革兰阴性杆菌1427株,真菌69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情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2 耐药情况分析2.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XX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40%。

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接近70%[1]。

从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二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过50%,但仍应引起重视,慎重经验用药。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应当参照药敏结果才能考虑使用。

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一直对二者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高水平耐药实验报告(3篇)

高水平耐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水平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特别是针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耐药菌的耐药基因及其表达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耐药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临床分离的高水平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2. 主要试剂:PCR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引物合成、限制性内切酶、质粒提取试剂盒等。

3. 主要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菌株鉴定:采用常规细菌学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鉴定。

2. 耐药性检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实验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3. 耐药基因检测:(1)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实验菌株的总DNA。

(2)PCR扩增:针对目标耐药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耐药基因片段。

(3)产物鉴定: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特异性条带。

(4)序列分析:将扩增得到的耐药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特征。

4. 耐药基因表达分析:(1)RNA提取:采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实验菌株的总RNA。

(2)RT-PCR:将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耐药基因片段。

(3)产物鉴定:将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特异性条带。

1. 菌株鉴定:实验菌株经鉴定均为肠杆菌科细菌。

2. 耐药性检测:实验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性。

3. 耐药基因检测:(1)测序结果显示,实验菌株携带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如AmpC酶基因、KPC酶基因、OXA-4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等。

(2)耐药基因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条带清晰。

4. 耐药基因表达分析:(1)RT-PCR结果显示,实验菌株中耐药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条带清晰。

五、实验结论1. 实验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表现出高水平耐药性,其耐药机制可能与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有关。

3季度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3季度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xxx临床药学科2013年7月--2013年9月一、目的:了解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对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使用。

该季度无对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

(2)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克洛两种抗菌药物对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3)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三种抗菌药物对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40%,在临床使用时应慎重经验用药。

(3)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五种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该引起重视。

提出预警。

二、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使用。

该季度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两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

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使用要根据追踪细菌耐药情况。

(2)哌拉西林、米诺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限制性选用(3)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注射液、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上述抗菌药物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要慎重经验用药。

(4)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该引起重视。

三、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0%的抗菌药物,(2)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限制性选用。

耐药分析报告

耐药分析报告

耐药分析报告1. 引言耐药现象是指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完全失效的情况。

耐药的出现给医疗行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为这使得原本有效的治疗手段变得无效,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监测耐药现象,本报告对耐药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关耐药情况的详细信息和应对措施。

2. 检测方法耐药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等。

在本次耐药分析中,我们采用了药敏试验的方法来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

药敏试验通过培养细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样本信息耐药分析所需的样本通常是来自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选取了100个患者的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这100个样本来自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患者,涵盖了不同地区的人群。

4. 耐药情况分析4.1 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通过对100个样本进行药敏试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数据。

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抗生素名敏感菌株数量(个)耐药菌株数量(个)敏感菌株比例A 70 30 70.0%B 55 45 55.0%C 80 20 80.0%D 60 40 60.0%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抗生素的敏感菌株比例存在差异。

抗生素C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敏感菌株比例达到80.0%,而抗生素B的敏感菌株比例最低,只有55.0%。

4.2 耐药菌株分布情况分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细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

结果如下:细菌种类耐药菌株数量(个)细菌菌株A 10细菌菌株B 15细菌菌株C 20细菌菌株D 25细菌菌株E 30细菌菌株E是样本中耐药菌株数量最多的,达到了30个,而细菌菌株A的耐药菌株数量最少,只有10个。

5. 耐药管理建议根据耐药情况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耐药管理的建议:•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抗生素滥用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耐药检测分析及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检测分析及对策报告

2018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分析及对策报告药学部实验医学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工作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结合药学部、实验医学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三方联合统计分析的2018年4月—2018年6月分离出的我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通报分析,供临床选药时参考,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一、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分离细菌及其分布本院2018年第二季度各科室共送检2638份标本,包含2594份一般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44份支原体培养,各科室送检标本数量及标本类型分布详见表1。

从上述标本中分离得到菌株569株,总阳性率21.57%。

其中革兰阳性菌126株,占22.14%;革兰阴性菌443株,占77.86%;569株分离菌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6.01%)、大肠埃希菌(17.75%)、肺炎克雷伯菌(12.83%)、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8.08%)、肠球菌(5.8%)、金黄色葡萄球菌(4.92%)、流感嗜血杆菌(3.69%)、奇异变形杆菌(2.28%)、阴沟肠杆菌(2.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1%)。

各个分离菌数量及比例详见表2。

表1 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送检标本分布标本类型份数比例(%)标本类型份数比例(%)静脉血808 30.63% 分泌物194 7.35%尿液444 16.83% 粪便95 3.60%痰液895 33.93% 其他83 3.15%咽拭子119 4.51%表2 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标本分离菌株分布细菌名称数量构成比(%)铜绿假单胞菌148 26.01大肠埃希菌101 17.75肺炎克雷伯菌73 12.83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46 8.08肠球菌33 5.80金黄色葡萄球菌28 4.92流感嗜血杆菌21 3.69奇异变形杆菌13 2.28阴沟肠杆菌12 2.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 2.11肺炎链球菌11 1.93表皮葡萄球菌10 1.76溶血葡萄球菌葡 6 1.05产气肠杆菌 5 0.88其他12 2.11二、主要细菌分析1. 革兰氏阳性菌1.1 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格兰阳性菌22.22%。

耐药机制总结报告范文(3篇)

耐药机制总结报告范文(3篇)

建筑设备期末题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室内给水系统根据用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系统、给水系统给水系统三类;2.电话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 ;由终端设备、传输线路和交换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的电话通信网就是完成信号的任务的; 3.我国规范规定的采暖期是以历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总日数;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辅助建筑物采用℃;中高级民用建筑物采用℃;4.CATV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5.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主要由、、等组成6.为了减轻垂直失调,一个垂直单管采暖系统所供层数不宜大于层7.通风空调中所指的工业有害物主要有①;②;③ ;8.集中式空调系统按照不同,可分为直流式、混合式和封闭式;9.“安全电压”为 V;10.雷云对大地之间进行的放电将产生有很大破坏作用的大气过电压;其基本形式有三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 2分,共14分,在题前内打“√”或打“×”,表示题的“对”或“不对”1.根据钢管的壁厚又分为普通钢管、加厚钢管及薄壁钢管等;2.不论是立管或横支管,其安装位置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拆换管件和清通维护工作的进行;3.我国习惯认为用温度低于或等于100℃的热水采暖称为低温水采暖;4.蒸汽干管汽、水逆向流动时的坡度要求是:i≥5.全面送风可以保证室内污浊空气不能窜入相邻房间,适用于室内空气较为清洁的旅馆客房、医院手术室的地方;6.管道布置应遵循小管道让大管道,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原则;7.TN-S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有一部分是共同的,有一部分是分开的;三、单选或多选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1.在连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 ;A.检查口 B.清除口 C.清扫口 D.排气口2.地漏的作用是排除地面污水,因此地漏应设置在房间的处,地漏箅子面应比地面低5mm左右;A.较低 B.比较低 C.最低 D.最高3.塑料管道在使用中应注意冷水管道应采用公称压力不低于等级的管材和管件;热水管道应采用公称压力不低于 MPa等级的管材和管件;A. B.1.0 C. D.4.集中供热系统中的热用户是指用热系统的用户:A.室内采暖用户 B.空调用户 C热水供应用户 D.蒸汽供应用户5.在下列设备中,不属于热水采暖系统用的设备是 ;A.疏水器 B.集气罐 C.除污器 D膨胀水箱 E.安全水封6.由于燃气燃烧后排除的废气中都含有一氧化碳,且当其容积浓度超过%时,人工呼吸min就会在2h内死亡;A.5 B.10 C.20 D.30 E.40 7.配电线路按电压高低分为高压配电线路即及以上的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即以下的线路;A.10kV B.3 kV C.35kV D.1kV8.避雷器应与被保护设备 ,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电源侧;A.串联 B.并联 C.混联 D.串或并联9.插座接线规定:单相三线是 ;A.左相右零上接地 B左零右相上接地 C.左接地右相上接零D.左零右接地上接相10.灯具向上的光线40%~60%,其余向下;向上或向下发出的光通大致相同,光强在空间基本均匀分布,这类灯具 ;A.漫射型灯具 B.半直接型灯具 C.直接型灯具 D.间接型灯具四、作图题 5分:作出TN—S系统;五、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25分1.简述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2.简说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点;3.通风与空气调节在概念上有何区别4、通风空调系统安装注意哪几方面5、正常照明方式有哪几种什么是事故照明其适合于哪些场合六、简算题6分普通的40W的白炽灯的初始光通量为300 1m,普通的20W的荧光灯的初始光通量为450 1m,试比较哪种灯的发光效率η高一、填空题:共30分1、消防、生产、生活给水 ;2、发送、接受、传输和交换信息交换3、5、8.4、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分配系统5、火灾报警控制装置、灭火设备、减灾设备6、127、粉尘、余热、余湿、有害蒸汽和气体 8、利用回风的情况9、36V 10、1直击雷2感应雷3雷电波侵入二、判断题:14分√√√√√××三、单选或多选题:共20分1、A2、C3、D4、ABC5、AE6、C7、DD8、B9、B 10、A四、如图5分五、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25分1.为了确保用水水质,在设计、施工、管理中要有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1饮用水管道不得因回流而被污染;2生活饮用水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3水箱溢流管不得与排水系统直接连接,必须采用间接排水;4选用管材及配件时,要防止因材料腐蚀、溶解而污染水质;施工安装时,要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外界对水质的污染;5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埋地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的净距,不得小于10M;6生活、消防合用的水箱池,应有防止水质变坏的措施;2.答: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先对系统充满水,然后启动水泵,系统中的水即可在水泵的压力作用下,连续不断地循环流动;机械循环主要优点是作用半径大,管径较小,锅炉房位置不受限制,不必低于底层散热器;缺点是因设循环水泵而增加投资,消耗电能,运行管理复杂,费用增高;3.答:通常通风只是把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适当的处理例如过滤、加热等后送入室内,并把室内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气或废气经适当除害消毒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排至室外,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而对于空气调节,不仅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温度和洁净度,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干湿度及流动的方向与速度;通风系统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有害气体、余热和余湿的危害;空气调节系统的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一定要求的技术,以满足生产、生活对空气质量的更高更精确的要求;空气调节的主要任务是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加湿、干燥和过滤等处理,然后将经过处理的空气输送到各个房间,以保持房间内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各类房间对空气环境的不同要求;4 1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与建筑物的施工进度以及有关工艺社别的安装情况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施工配合;2在安装前应对到货的设备和加工成品进行检查;3安装前应对现场作以下检查;4安装工作开始进行时,先要进行现场测绘及绘制安装简图;5 正常照明是满足一般生产、生活需要的照明,有一般照明又称为总体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照明方式;事故照明是指在正常照明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可供事故情况下继续工作和使人员安全通行疏散的照明,如医院的手术室、急救室、大型影剧院等都需要设置事故照明;六、6分解:由于 40W的白炽灯的发光效率η=300/40=1m/W20W荧光灯的发光效率η=600/20=301m/W所以荧光灯的发光效率高于白炽灯的发光效率;。

实验报告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研究

实验报告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研究

实验报告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研究实验报告: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研究一、引言细菌耐药性是当今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的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本实验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探讨了耐药性的传递方式和分子基础。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特别是基因传递和突变对耐药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需要的细菌品种- 抗生素培养基- 细菌培养皿- 培养基培养控制组- 相应的实验设备和仪器2. 实验方法- 步骤一:选择不同的细菌品种,并分别进行培养- 步骤二:将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细菌,观察并记录耐药性的表现- 步骤三:通过染色体和质粒抽提技术,提取细菌DNA- 步骤四: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信使RNA- 步骤五:进行测序分析,寻找可能的突变位点- 步骤六: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耐药性观察通过对不同细菌在不同抗生素培养基中的培养观察发现,某些细菌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这表明细菌中存在耐药基因,并且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表达。

2. 基因突变分析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我们发现在耐药细菌中存在多个基因突变位点。

这些突变有可能导致了耐药性的表达,进一步确认了基因突变在耐药性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不同细菌品种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表现出差异性,暗示了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存在多样性。

五、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基因突变和遗传传递在细菌耐药性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并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本实验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数量有限、未考虑环境因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并密切关注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基因突变的传递途径。

XX医院细菌耐药分析及对策报告

XX医院细菌耐药分析及对策报告
7
本季度细菌耐药对策报告
根据细菌室提供的耐药数据及分析报告,针对性应对措施: 一、提示临床科室本季度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治疗药物要采用头孢唑 林、头孢呋辛进行首选抗感染治疗药,可选用含酶抑制剂的广谱青霉素如:阿莫 西林钠舒巴坦钠,或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本季度大肠埃希菌株无产 ESBLs菌株。 二、不动杆菌耐药性分布较广,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 坦、 米诺环素均可出现耐药情况,也可能出现多种耐药并存情况,但一般鲍曼 不动杆菌一般为定植菌,临床科室要结合临床症状,可治病条件和细菌检测报告 综合考虑。 如考虑为治病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积极治疗。 三、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进行治疗,不可直接选用特殊级 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进行治疗。 对于产 ESBLs 阳性的菌株不提倡应用头孢菌素类 (1-4 代)、青霉素类(复合制剂除外)、单环类抗生素。 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我院现有品种针对性分析, 临床治疗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时不可选用阿奇霉 素,其他耐药性较高但我院暂无品种不做对策。 四、多重耐药菌的针对性对策,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株后各科室按照“多重耐 药菌管理方案”立即展开相应防治措施,细菌室筛选当日出现的多重耐药菌电话 报告到感染科,同时电话通知病房,病房护士在病例夹上贴“隔离标识”,将病人 床边隔离,病人使用的听诊器等诊疗器械进行专人专用,器械表免进行消毒,病 人使用的污物直接送到污物室,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工作后及时进行洗手、 消毒,检出耐药菌部位连续三次培养无耐药菌出现时,解除耐药菌隔离措施。
头孢唑啉
100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0
庆大霉素
50
0
氨苄西林
100
0
头孢呋辛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状况分析与对策报告篇一:XX 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状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XX 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状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作者:王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 年第23 期【摘要】目的结合本院重要致病菌的耐药状况,探讨有关延缓细菌耐药状况发生的方法。

办法对 XX 年度细菌室提供的重要致病菌耐药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有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

成果本院重要致病菌耐药状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品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结论应运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状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品应用的管理。

【核心词】致病菌;耐药状况;延缓方法随着广谱抗菌药品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状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 XX 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状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方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提出对应方法延缓细菌耐药状况的发生。

1 资料与办法1.1 普通资料本院 XX 年 1 月 1 日~XX 年 12 月 31 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2024 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528 株,革兰阴性杆菌 1427 株,真菌 69 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状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状况见表2。

2 耐药状况分析2.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 XX 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成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重要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 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 40%。

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重要特性,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靠近 70%[1]。

从本院细菌耐药状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两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出 50%,但仍应引发重视,谨慎经验用药。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出 50%,应当参考药敏成果才干考虑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一、抗菌药物概念1.抗菌药物: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特意病院微生物的产物。

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核糖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小诺米星.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甲红霉素、阿齐霉素.多肽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万古霉素.四环素类B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 多烯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美帕曲星.芳香族类:氯霉素.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异唑、甲苄啶(TMP)2.按对微生物作用方式分类殖期杀菌剂(类):B2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喹诺酮类.静止期杀菌剂(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等.速效抑菌剂(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慢效抑菌剂(类):磺胺类.3.按抗菌谱分类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等.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氨基糖苷类及多粘霉素类.广谱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呋苄西林)、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氯霉素及TMP.抗真菌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美帕曲星等.抗结核杆菌类: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利福喷丁、利福霉素等.4.按作用原理分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和杆菌肽.抑制蛋白质合成类(能与细菌核糖体50S或30S亚基结合):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 抗代谢类:磺胺类及TMP.影响胞浆膜通透性类: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干扰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功能3.抑制蛋白质合成4.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总结图示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机制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

细菌根据耐药性的强弱分为多重耐药菌、广泛耐药菌和全耐药菌。

二、细菌耐药性的分类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是始终如一的,由细菌的种属特性所决定的.如肠道阴性杆菌对青霉素;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以及链球菌属对庆大霉素都属于固有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多由质粒介导,也可由染色体介导,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以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能避免被药物抑制或杀灭。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

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三、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1)产生钝化酶使抗菌药物失效(2)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和数量改变————抗菌药不易于细菌结合(3)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4)主动外排机制————药物被泵出菌体外(5)其他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以及图书馆资料、文献内容,我们组重点讨论和学习了细菌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性的防治。

小组成员发言何鑫:超级细菌(superbug)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

这类细菌能对抗生素有强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杀灭的危险。

目前引起特别关注的超级细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多药肺炎链球菌(MDRSP)、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T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以及最新发现的携带有NDM-1基因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

由于大部分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超级细菌对人类健康已造成极大的危害。

张洋:耐药菌的产生原因:基因突变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上广泛应用抗生素的结果,而抗生素的滥用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之间的矛盾被破坏,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也通过不断的进化与变异,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强化,细菌逐步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最终成为耐药超级细菌。

陈庆鸿:超级细菌的分类有如下几类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超级细菌中最著名的,由医院获得感染或社区获得感染,现在极其常见,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和关节的感染。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肠球菌属感染作为一种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系统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的第2大病原菌。

3.携带有NDM-1基因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NDM-1全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是超级细菌携带的一种耐药性基因,它能够中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细菌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NDM-1超级细菌具有:①极强的耐药性这大大增加了由其引起的感染的治疗难度;②“传染性”常见的耐药细菌并不能将耐药基因“传”给其他细菌,而NDM-1基因却可以在不同细菌间转移,传递抗性。

目前发现的NDM-1主要存在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中。

这两种细菌本是十分常见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它们获得了NDM-1基因后就摇身变成了几乎坚不可摧的超级细菌。

李冈泽:使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 链霉素结合部位是30S亚基上的S12蛋白,若S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链霉素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耐药性.2.红霉素靶部位是50S亚基的L4或L12蛋白,当染色体上的ery基因突变,使L4或L12蛋白构型改变,便会出现对红霉素的耐药性.3.利福平作用点是RNA聚合酶的β基因,当其突变时,就产生了耐药性.4.青霉素靶部位是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PBPs具有酶活性,参与细胞壁的合成,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细菌改变了PBPs的结构,可导致耐药性.5.喹诺酮类药物靶部位是DNA旋转酶,当基因突变引起酶结构的改变,阻止喹诺酮类药物进入靶位,可造成喹诺酮类所有药物的交叉耐药.6.磺胺药细菌可使药物靶位酶发生改变,使其不易被抗菌药物所杀灭.龙雨: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的机理如下1.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由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屏障作用,使其对一些结构互不相同的药物,产生非特异性低水平的耐药性,是通过改变细胞壁通透性来实现的.2.主动外排机制可因基因突变而提高耐药水平.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的原因(1)对抗生素的通透性比其他革兰阴性菌差;(2)菌体内存在能将四环素,β-内酰胺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从胞内排出胞外的主动外排机制;(3)该菌存在三种不同的外排系统,naIB型,nfxB型和nfxC型,各型的耐药谱存在差异.马宪元:已发现的数十种细菌外模上有特殊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药物主动外排使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下降,难以发挥抗菌作用导致耐药。

主动外排耐药机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除了这些机制还有很多细菌是通过改变代谢途径逃避抗菌药物,如呈休眠状态的细菌或细菌营养缺陷菌均可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或直接利用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

还有一些会产生拮抗剂:细菌也可以通过增加生产代谢拮抗剂来抑制康盛,从而获得耐药性。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增加对氨基苯甲酸产量,从而耐受耐受磺胺类药物。

陈堃林:对于抗生素的治疗针对超级细菌的流行趋势,研发新型抗生素或新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且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新药的研发速度。

而疫苗接种在人类健康史上对于控制严重致病菌的感染、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异性疫苗将从源头上控制超级细菌的传播与感染。

对于抗生素的预防超级细菌与曾经大规模暴发流行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不一样,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在人-人、人-动物之间传递。

超级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感染,不是传染病,而且一般发生在医院里,虽然它耐药性强,但致病力并不强。

WHO建议勤洗手为一种防止传染的措施。

王宇星:对于细菌耐药性的防治补充以下几点1.研发新抗菌药物:根据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及其与抗菌药物结构的关系,改造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耐酶特性或者易于透入菌体。

寻找和研制具有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菌有活性的新抗菌药物;同时针对耐药菌产生的纯化酶,寻找有效的酶抑制剂。

2.破坏耐药基因:随着细菌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发现通过破坏耐药基因可使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耐药性质粒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筛选用于人体的质粒消除剂或防止耐药性转移的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