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什么要在红楼梦里安排一场咏菊诗会
《红楼梦》潇湘妃子的三首菊花诗里,藏着黛玉的人生态度
《红楼梦》潇湘妃子的三首菊花诗里,藏着黛玉的人生态度身为探花之女,在80回的文本里,未见黛玉以父亲为荣。
当宝玉给“读书上进的人”取了个“禄蠹”这种极具贬损意义的外号时,也未见黛玉有什么反应。
相反,黛玉是唯一支持宝玉不走仕途之路的人。
如果“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探花郎林如海应排在第一位。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父母在孩子心里是正面印象,孩子对父母有爱,当听到别人对父母有贬损之时,会条件反射地予以维护。
黛玉没有。
这就有问题了,黛玉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直到反复读黛玉所作的三首菊花诗,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菊花诗是黛玉以潇湘妃子名义所写,写于湘云作东道的螃蟹宴上,十二首以菊花为题的诗,黛玉写了三首。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往往是用来表达志向的。
这三首菊花诗,便蕴藏了黛玉的志向,以及她的人生态度。
黛玉的人生态度:孤标傲世偕谁隐,解语何妨片语时。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分别为《咏菊》、《问菊》和《菊梦》,题虽不同,意却一样,都是陶渊明的菊,寄寓着对陶渊明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先是《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既为《咏菊》,当然要赞美,前面三句写菊花历来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不同的人,借助菊花表达不同的心境。
最终的落点在第四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自从陶渊明的咏菊诗问世,菊花便成了高风亮节的象征,千古以来广为传诵。
当然,黛玉和陶渊明一样,欣赏菊花的高风亮节。
再看《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所问的依然是陶渊明的东篱之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花南山。
”为什么要问陶渊明的东篱菊?因为这是隐士之菊。
“孤标傲世偕谁隐”,谁和隐士一起隐居呢?“孤标傲世”之人容易孤独寂寞,找不到知己。
分析红楼梦吟诗作赋的场景
分析红楼梦吟诗作赋的场景
大观园中很热闹,因为人员增加了薛宝琴,邢岫烟,和香菱这些人。
这一回的比赛形式也和前两回有所不同,改成了即景联句。
也就是多人联合一人一句凑成一首诗,多半是为了游戏取乐而作。
整个过程一般都是为了战胜对手,所以用词铺陈夸张。
在这次史湘云锦心绣口,独占熬头,一个人挑战薛宝钗、林黛玉、薛宝琴三个人。
这一次是菊花开了,借着菊花开始的菊花诗会。
这次林黛玉夺得了冠军,一连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尤其是咏菊中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问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为佳句,这几首诗立意好,不堆砌不生硬,菊花也非常切合林黛玉的身世。
红楼梦38回诗词解析及暗示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诗词解析及暗示如下:
首先,在这一回中,湘云和黛玉都作了诗。
湘云作了《对菊》、《供菊》和《菊影》三首诗。
黛玉也作了三首诗,分别是《咏菊》、《问菊》和《菊梦》。
这些诗的主题都与菊花有关。
其中,湘云的《菊影》一诗中,“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描绘了秋天的阳光透过篱笆,影子在窗纸上交错移动的情景。
“三径”一般指“归隐者的家园”或者是“院子里的小路”。
秋日的阳光重叠交映,偷偷暗暗移动到院子里的小路上。
这里“移动”的主语可以是“阳光”也可以是“花影”。
同时,宝玉在这一回中也作了《访菊》和《种菊》两首诗。
诗中表现出他对菊花的深深喜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
这些诗词暗示了在这个秋天,大观园中的菊花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各房丫鬟们为展诗才,各施其技,以菊花为题作诗。
而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清幽、坚贞等美好品质,因此这些诗词也体现了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对于菊花品质的欣赏和追求。
同时,这一回中还描写了贾母带众人赏菊的情景,也暗示了贾母对于菊花的喜爱和对于自然的尊重。
以上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诗词的解析及暗示,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问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问菊》原文及翻译赏析《问菊》原文及翻译赏析《问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首联以东篱访问秋情点题,符合了“问菊”的主题。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问菊》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古诗简介《问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首联以东篱访问秋情点题,符合了“问菊”的主题。
“喃喃”二字情态毕现。
颔联“孤标傲世偕谁隐”一句,俨然就是林黛玉的写照。
颈联烘托渲染菊花生长的凄清环境,“寂寞”、“相思”四字又最能点示出林黛玉的内心活动。
末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
这首诗深沉地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单就律诗的格律而言,这首诗是确有可推敲之处的,有的对仗不够工稳。
此诗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实际上也正是诗人的自我评价。
翻译想要打问秋天的消息却没有人知晓,我只好背着手轻声地询问东篱: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谁能够和你一同隐居,同样都是花而你为什么又开放得这么晚?落满霜露的庭院和园圃多么寂寞,鸿雁南飞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
且不要说整个世间没有能够和你谈论的人,你如果懂得人的话语不妨和我小叙片刻。
注释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
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
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
叩:询问。
东篱:指代菊。
孤标:孤高的'品格。
标,标格。
偕:同……一起。
为底:为什么这样。
底,何。
圃露庭霜:落满霜露的园圃和庭院。
互文的修辞手法。
鸿归:大雁南飞。
蛩病:蟋蟀将要死去。
可:是不是。
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举世:整个世问,整个社会。
解语:能说话。
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
拟人的修辞手法。
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菊花诗的理解
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菊花诗的理解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的菊花诗是作者曹雪芹所作,这首诗
描绘了菊花的风姿和品格,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菊
花作为秋天的花卉,常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象征意义。
在诗中,
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志向高远、不屈不挠的人格品质
的赞美和向往。
首先,菊花诗中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菊花高洁品
格的赞美。
诗中描述了菊花在秋风中高洁挺立,不畏严寒,自有一
股清高之气。
这种形象的描绘,可以理解为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表达了对坚韧不拔、清高不屈的品质的向往和赞美。
其次,菊花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菊花
在寒露节气盛开,正值秋风萧瑟之时,这种景象与人生的沧桑和无
常不禁让人产生感慨。
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坎坷、变幻无常的感叹,也表达了对坚韧、高洁品格的向往。
此外,菊花诗还可以理解为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隐喻和象征。
在《红楼梦》中,菊花常常被用来象征贾宝玉的高洁品格和坚贞不
渝的情感。
因此,菊花诗也可以被理解为对贾宝玉性格和命运的寓
意。
总的来说,菊花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沧桑和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在《红楼梦》中具有深刻的意蕴,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和人格品质的思考和抒发。
品评《红楼梦》菊花诗
品評《紅樓夢》菊花詩簡彥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摘要本篇旨在品評《紅樓夢》第卅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中的十二首菊花詩,要點有三:一、借菊花詩喻詠菊人,二、菊花詩之內容意象,三、菊花詩之藝術技巧。
其見解反映於暗喻人物性格方面為「詠絮才子林黛玉」、「大家閨秀薛寶釵」、「富貴閒人賈寶玉」、「名門淑媛史湘雲」和「侯門千金賈探春」;內容意象方面,包括「淒清」、「秋怨」、「孤傲」、「悠然」和「高雅」五種意涵;藝術技巧方面,則分「聲律」、「對仗」、「用典」、「摹況」及「其他」五項,加以探究。
綜上所述,足以證明《紅樓夢》菊花詩之卓犖不群,眾口交讚,誠非虛言!關 鍵 詞:紅樓夢、菊花詩、意象、語碼、聯想軸141A Discussion in the Chrysanthemum Poems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Yen-ling ChienDepartment of Chinese,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hrysanthemum poems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ere are twelve chrysanthemum poems in the 38th chapter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e essential points of the paper will be presented as follows: 1.The author, Hsüeh-ch'in Ts'ao, used the chrysanthemum poems to imply the poets. 2.The imageries of the chrysanthemum poems. 3.The art of the chrysanthemum poems. Moreover, the chrysanthemum poems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expressed Mr. Ts'ao’s though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The implication of someone’s character aspect. For instance, Tai-yü Lin is a gifted female scholar, Pao-ch'ai Hsüeh is a literary woman, Pao-yü Chia is a pampered son of a influential family, Hsiang-yün Shih is a daughter of a rich family, and T'an-ch'un Chia is a fair maiden of a wealthy family. 2.In the imageries aspect.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ive points: the slightly cold badge, the hidden bitterness of the autumn, the proud and aloof badge, the carefree and leisurely badge, and the elegant badge. 3.In the art aspect. It includes the five points: the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 composition, antitheses, allusions, descriptions and the others. All these features exemplify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hrysanthemum poems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ccount for Mr. Ts'ao’s reputation and certainly will guarantee the immortality of his works.Key Words:“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the chrysanthemum poems、imagery、code、associative axis142一、前言《紅樓夢》第卅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載,探春派人送一副花箋與寶玉,提及組詩社之事,大觀園眾姐妹紛表贊同;李紈自願掌壇,黛玉也提議另取別稱雅號。
红楼诗社咏菊花入药菊花分外香
红楼诗社咏菊花入药菊花分外香
杨洋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写道:“由探春发起,宝玉和众姐妹响应,在大观园内成立了诗社,头一天以‘海棠’为题作诗,今要以‘菊花’为题,拟定了十二个题目。
湘云道:‘如此更妙,竞弄成个菊谱了。
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
【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杨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遍地菊花分外香——记省级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鄢晓菊 [J], 姚首刚
2.菊花入膳分外香 [J],
3.汴京菊花分外香 [J], 赵孝斌
4.菊花少儿诗社简介 [J], 陈玉玲;溢腾
5.《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七十五) 大观园诗社咏诗拟用菊花题 [J], 杨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菊花”与《红楼梦》不为人知的渊源!
“菊花”与《红楼梦》不为人知的渊源!
湖山书苑2017-03-01阅读原文
第二次作菊花诗的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重阳节之夜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榭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
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
这一组菊花诗,共做题十二首,咏物兼赋事,即「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诗句如下。
文本中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
「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
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我们通过《红楼梦》的文本描述看到了,古代仕族在家庭里举办的文化沙龙活动,除了以往一贯的奢华富贵场面之外,也领略了贵族家庭儿女闲情雅致的生活方式,希望我们多读古文,多留意文本细节,重新审视前人们的那一份优雅和仪态风貌。
红楼梦第38回咏菊花诗十二首总评
红楼梦第38回咏菊花诗十二首总评咏菊花诗十二首(总评)【诗词鉴赏】《菊花诗》和《咏白海棠》属于同一类型,都在花事吟赏上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
清代方浚颐《梦园丛说》曾记都门赏花情况说;“板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十刹海之荷花,宝藏寺之桂花,天宁、花之两寺之菊花,自春徂秋,游踪不绝于路。
又有花局,四时送花,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冬则……招三五良朋,作消寒会,煮卫河银鱼,烧膳房鹿尾,佐以涌金楼之佳酸,南烹北炙,杂然陈前,战拇飞花,觥摔交错,致足乐也。
”小说中赏桂、赏菊,送海棠,以至冬日消寒大嚼鹿肉都写到了。
王公贵人的种种乐事,完全是建筑在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特别是逼使广大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的基础上的。
彼此唱和,斗奇争新的咏物诗风摩一时,正是这种闲逸生活的反映。
菊花诗分咏十二题的形式,好象只是宝钗、湘云偶然想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其实,也完全是当时现实生活已存在着的一种诗风的艺术概括。
与作者同时代人爱新觉罗·永恩(清宗室、袭封康亲王)的《诚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菊花八咏》诗。
其八咏诗题是“访菊”、“对菊”、“种菊”、“簪菊”、“问菊”、“梦菊”、“供菊”、“残菊”,几乎和小说中一样。
崧山,亦即嵩山,是敦诚(他与敦敏弟兄二人都是曹霄芹的朋友)的好友永恚(上大下恚)的号。
在他的《神清室诗稿》中也有“访菊”、“对菊”、“梦菊”、“簪菊”、“问菊”等诗。
可见,小说中的情节,多有现实生活为依据,并非作者向壁虚构。
和同类内容的大多数诗一样,它寄情寓兴的一面,还是值得注意的。
每首诗依然有选咏者各自的特点,比如薛宝钗的“忆菊”,就一味地是寡妇腔;贾宝玉的“种菊”就归结为绝尘离世;史湘云的命运,从她的“册子”上看,后来虽一度“来新梦”,但终究“梦也空”,未能“淹留”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
脂评说,“湘云是自爱所误。
”(第二十二回)也与诗中所说的“傲世”相合。
品读【红楼梦】从“菊花诗”看《红楼梦》中蕴含的独特诗学精神
品读【红楼梦】从“菊花诗”看《红楼梦》中蕴含的独特诗学精神作者任煜一、黛玉《问菊》:“为情作”的主体诗学精神“诗言志”作为中国诗教的传统观点,在理论上最早可追溯到《尚书·尧典》。
这里的“志”,指的是怀抱,抱负,偏向于诗歌教育式的功利目的。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毛诗序》的“情”、“志”统一说更加强调诗歌创作中“吟咏情性”的个体情志精神,也具有了比较强烈的感情性特征。
随着诗歌抒发个体情志的特点逐渐被主流文化接受,更多的诗作也表现出了鲜明的个人性。
在这一点上,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对其进行了深刻、充分的展现。
此回螃蟹宴中,共列十二首“菊花诗”,分别为《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宝钗、黛玉、湘云、探春、宝玉各选其所能,作不限韵的七律。
黛玉共作三首,分别为《问菊》、《咏菊》、《菊梦》,李纨从公评来,这样说道:“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
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
”[①]众人都说评的极公,而林黛玉独占前三甲,足可见其诗作之精妙绝伦了。
细细看来,林黛玉的整体诗作都蕴含着一种极为纤巧的内心情思、外在情志。
她的《问菊》这样写道:“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这里弥漫的是一种内在情思、怀抱极为浓郁的个人色彩。
有秋日“喃喃负手”的寂寥情状;有“偕谁隐”、“为底迟”的冷清孤寂;有“圃露庭霜”、“雁归蛩病”的萧飒景象,更有的还是诗人主体体悟到的“无谈者”的内心感受。
这些独特个人感受的综合,在整体上具有了生发开来、感动意志的诗歌艺术效果,深切而又无比真切地通过“问菊”的形式,把黛玉整个的内心情志百转千回地表现了出来,怪不得湘云这样赞叹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
《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韵研究
《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韵研究摘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的,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本文从音韵学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韵研究。
“诗”以12首菊花诗作为研究对象,“词”以14首判词作为研究对象,“曲”以14支红楼梦曲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韵符合规则,且有许多通韵、借韵的用法。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曲;用韵引言“《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其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一大批红学大家的带领下,学者们从英译比较、艺术价值、美学思想、语言特色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从诗词用韵的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例如薛力玮(2016)筛选出《红楼梦》中的格律诗,从用韵入手,分“完全合韵”、“首句用邻韵”、“通押及出韵”和“用韵分布”等几个部分对其进行了考察,并在每个部分的末尾对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格律诗的相关情况加以比较。
【1】吴伟奇(2007)比较详尽地分析了《红楼梦》中前八十回的用韵情况,指出了近体诗不完全符合韵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曹雪芹诗学思想的一个侧面。
【2】王社良(2011)从押韵、对仗、平仄三个方面对菊花诗的格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3】张之(1988)对《红楼梦》中七言古诗的用韵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与曹雪芹生活的时代、通行的用韵准则比较而言,多数七言古诗的用韵都有特异之处。
【4】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菊花诗(一)菊花诗概要《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众人在藕香榭赏桂花、吃螃蟹后,以“菊花”为题,作了12首菊花诗,分别是蘅芜君(薛宝钗)的《忆菊》、《画菊》,怡红公子(贾宝玉)的《访菊》、《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蕉下客(贾探春)的《簪菊》、《菊影》、《残菊》。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曹雪芹《供菊》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曹雪芹《供菊》中考古诗词曲赏析:曹雪芹《供菊》编者:崔学峰【解题】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史湘云所作菊花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史湘云像陶渊明一样蔑视富贵、佯狂傲世的性情风度。
此诗妙处在于诗中有画,而且是活跃跳到的画,写出了菊之神韵,更表现了供菊者的气质。
这首诗颈联采用“背面敷粉”的手法,从侧面设色衬托主题。
【作者】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
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
十三岁迁居北京。
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
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
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能诗善画。
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原文】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解】①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②喜堪俦(chóu):高兴菊花能作伴。
俦:同辈、伴侣。
③几案句:即婷婷点缀几案④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
⑤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⑥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
⑦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
“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
“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红楼梦》中的菊花意象
《红楼梦》中的菊花意象木小六秋天似乎总能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它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萧瑟的凄凉;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炫彩,也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感伤。
而菊花,作为不与群芳竞春意,只愿盛开在秋天的花朵,它既有傲然独艳的绚丽色彩,又融合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意象,被无数诗人争相咏诵。
《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精美雅致的贵族生活细节,其中也少不了关于菊花的情节。
菊开满园,终须一“藏”菊花品种繁多,色彩多样,不过最常见的还是黄色,所以菊花也常被称作黄花。
这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意趣。
入秋后气候微凉,天气好时,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此时若有满园菊花盛开,一片金灿灿的温暖色彩最能冲淡凉意,令人身心愉悦。
《红楼梦》第十一回中,宁国府贾敬的寿辰就是在秋天。
那一天,宁国府中满园的菊花都已盛开,此时秋老虎已经离去,天气正凉爽,府中便在院子里搭了戏台,找了戏班,摆了宴席,请家人们一起庆贺。
荣国府的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都去了,场面不小,只是老祖宗贾母没有到场。
于是,宁国府的贾珍笑着解释说,虽然自己的父亲贾敬原是老祖宗的侄儿,本不敢为着过生辰就请老人家,只是因为这时候天气和景致都好,才想着请老祖宗过来,看看众儿孙的热闹,散心解闷。
凤姐便抢着解释说,老祖宗前一天还说要来,结果晚上嘴馋吃多了桃子,身子有些不舒服,这才来不了。
这一次贾母无缘赏菊,书中便借凤姐儿信步观景的视角,描写宁国府园中别具韵味的景致,第一句便是“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此时,宁、荣二府还在显赫之时,府邸里厅殿楼阁峥嵘轩峻,花园中树木山石蓊蔚洇润,曲径通幽的精巧园林里铺陈上这满园菊花的温暖色调,应和着笙簧盈耳的热络喜庆,更显贵族之家的尊荣显耀。
只是,秋景再美,终究是面向寒冬的过渡。
凤姐游园前,刚探望过病重的秦可卿,才红过眼圈,很快,她将被借调到宁国府,为这位闺密操办丧礼。
凤姐游园时,又遭遇轻薄子弟贾瑞,贾瑞一见凤姐便痴心妄想,接二连三被戏弄也不醒悟,最终连性命都断送掉了。
桂馥菊香秋意浓,清酣一觉《红楼梦》
桂馥菊香秋意浓,清酣一觉《红楼梦》秋高气爽,秋梦清酣,一觉而恍然已到仲秋,秋意渐浓芳草渐衰,却正是菊花盛放、桂花馥郁的时候。
在城市的喧嚣中,虽然难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也难得“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的安然清静,但是面对眼前的菊山桂海,更让人痴痴彷如入梦。
这一梦,不期然的,竟是误入《红楼》。
彼时,梦未竟,人未醒,大观园里一样的秋光潋滟、秋景融融,一样的菊影憧憧、桂香幽幽,一样的诗酒韶华、岁月静好。
趁着秋光正好,一大家子“内眷”欢聚一堂【贾宝玉虽是其中唯一的男士,然则他与大观园一众女儿惯常玩在一起,我们便也觉得毫无违和感】,众人持螯品蟹,泼醋擂姜,赏桂咏菊,口齿噙香,好不热闹、好不清雅。
这一段故事,曹雪芹安排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合情合理合景合心,假使能换个位置,似乎放在哪都不如这里合适。
此时贾家荣宠盛极,大观园景致美极,园中儿女心情好极,三个极致赶在一起,便形成了书中又有趣、又精彩、又痛快的一幕。
让我们也可略略窥得那时的秋情秋趣。
有趣第一1、一个有趣的东道主这次家庭聚会从东道主的安排就很有意思,耐人寻味。
诱因是三十七回探春邀请大观园内众位兄弟姐妹提议组建一个文学社团,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正巧贾芸孝敬了宝玉两盆白海棠,这第一次集会大家便以白海棠花为题材,咏物寄情各展才华,最终蘅芜君-薛宝钗以含蓄浑厚诗风被社长李纨裁定为冠军,这第一回合的才艺展示结束,文学社团也因此命名为:海棠社。
诗友会散后,贾宝玉想起竟然唯独落下了史湘云,便央贾母把人接了来,湘云来后锦心绣口一吐,便成两首《咏白海棠》,而且心思独巧、与众各别。
意犹未尽之下,便要做回东也邀一社才肯罢休,众人都道“这更妙了”。
于是便有了第三十八回的聚会。
众人觉得妙的原因,应该不是再开一社,毕竟随时随地都可开、能开,关键是这开社的东道主比较特别。
所以有意思就有意思在: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毕竟是来贾府做客,却反客为主,做东请大家赏花吃饭。
《红楼梦》咏菊花诗鉴赏—菊影[湘云(枕霞旧友)]
《红楼梦》咏菊花诗鉴赏—湘云(枕霞旧友)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诗词鉴赏】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
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
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红楼诗词《菊花诗之宝钗画菊》原文及赏析
红楼诗词《菊花诗之宝钗画菊》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菊花诗之宝钗画菊》原文及赏析【导语】:《菊花诗十二首(其七)》画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曹雪芹《问菊》译文及鉴赏答案
曹雪芹《问菊》译文及鉴赏答案《问菊》是由曹雪芹所创作的,作者是在明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仿出来的。
目的只是为了抒发自己小文人式的对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的哀怨,并同时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问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问菊》清代:曹雪芹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问菊》译文我想要问讯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
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接谈,你哪怕能与我说上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问菊》注释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
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
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
叩:询问。
东篱:指代菊。
孤标:孤高的品格。
标,标格。
偕:同……一起。
为底:为什么这样。
底,何。
蛩:蟋蟀。
可:是不是。
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解语:能说话。
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
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问菊》赏析正因为林黛玉的风雅是故意做出来的,她实际上耐不住寂寞。
所以,在《问菊》中,她大倒这方面的苦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又自作多情地问菊花:“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其实,这正是她自己耐不住冷清的写照。
若依菊花之本性,人家本来就是顺应秋之时节而生的。
若怕寂寞,何必开于秋时?当事人只需像宝钗那样为菊的到时未开而怅叹(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或者把菊的形象留下以作永远的纪念(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即可,何必在人家正常开放的时节,问人家有没有寂寞相思呢?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菊花诗最佳。
《诗词红楼》:咏菊夺魁
《诗词红楼》:咏菊夺魁
厦门大学李菁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诗词红楼》第七集《咏菊夺魁》。
9月14日央视科教频道
12:07首播
24:14重播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在央视网观看往期节目
REC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是人们对抗现实俗世的一个重要象征。
在《红楼梦》海棠诗社的一场咏菊诗会中,黛玉正是在《问菊》中,道出了自己的孤高傲世。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父母相继早逝的悲哀,寄人篱下的凄凉,是林黛玉最为隐痛的心结,她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在贾府中,由于对身份的自卑,黛玉一直是那样的幽怨悲愁与孤独。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她那寂寥哀伤的情愫,又有几人能有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理解呢? 偌大的贾府,偌大的大观园,却没有她的归处。
只有沉浸在诗中,她才能找回那个自信笃定的自己,才能绽放自己的生命热情。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成了她的自我写照,这里面有她的叛逆的思想、坚贞的情怀和横溢的才华。
正是在这场咏菊诗会中,黛玉的诗才得以大显身手,一人所作的三首作品独占鳌头,独领风骚。
那么,曹雪芹究竟为何要安排这样一场让黛玉夺魁咏菊诗会?通过这几首诗,又展现了黛玉怎样的心灵世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为什么要在红楼梦里安排一场咏菊诗会?说菊菊花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是非常有象征意味的。
从《楚辞》开始,文人们就写菊花,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归去来兮辞》里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时,菊花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人们对抗现实俗世的一个重要象征。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就安排众人来了一场荣国府杯菊花诗词大赛。
《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忆菊》是因为今年的菊花还没开,所以要追忆菊花,在追忆之外,还有一种向往。
“怅望西风抱闷思”,西风就是秋风,因为秋天要来了,心情有一点烦闷。
“蓼红苇白断肠时”,“蓼”是长在河边的一种红色的草,是秋天开花的。
就是《诗经》里讲的“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中的那种草。
白的芦苇,红的蓼花,都在讲秋天。
“空篱旧圃秋无迹”,离开了旧日的花圃,秋天怎么没了踪迹?这个“秋无迹”用得真漂亮,其实是讲菊花不见了。
“瘦月清霜梦自知”,“瘦月清霜”是指秋夜寂冷的景色,因为菊花在寒霜中都凋零了,只有梦里才能再见了。
“念念心随归雁远”,大雁在秋天是要飞到南方去的。
心中惦念菊花,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心思也跟着大雁飞远了。
“寥寥坐听晚砧痴”,坐在那里听到女人晚上在河边洗衣服的砧声,一声声地传来,有种寂寥的感觉。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黄花”就是“菊花”,谁能怜惜我因忆念菊花都生病了呢?只好安慰自己说,重阳节菊花会重新盛开的。
这就是宝钗的个性——始终抱有希望,绝不会悲哀到底。
所以《忆菊》中虽有孤独,可是这孤独里有对未来的希望。
因为《忆菊》,所以才想要探访菊花。
下面的《访菊》是宝玉写的。
《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茶盏莫淹留。
”已经开始下霜了,趁着天晴要出去走一走,不能因为喝酒、喝茶耽搁了去寻访菊花。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霜前、月下,是谁家种下的菊花?槛外、篱边,什么地方是菊花所预示着的秋天?“谁家种”和“何处秋”都用得非常好。
“蜡屐远来情得得”,“得得”是在讲声音。
木屐要上蜡后才可以防水,所以叫“蜡屐”,这种木屐只有到比较泥泞的地方,或者在下雨天才穿的。
因为怕沾湿绣花的鞋子,所以“得得”地穿了木屐到乡下到处去探访菊花。
“冷吟不尽兴悠悠”,“吟吟”就是对着花不断地吟诗,兴致很高。
“黄花若许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菊花如果有知,千万不要辜负我为寻访、歌咏它所花的心思,以及把它采下挂在杖头的一番苦心。
《访菊》之后,会有更大的冲动去种菊花,第三首《种菊》也是宝玉写的。
《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自从把菊花移来后,自己亲手在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菊花。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没想到移来的菊花经昨夜一场秋雨的滋润就活了,还长得很好,在早晨竟然带着霜开放了。
诗中写到的几乎全是秋天和寒冷,其实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为四君子,就是因为它们都与寒冷有关。
春天、夏天开的热闹的花不能代表品格,在寒冷中带霜而开的菊花,才有对抗的精神品质。
“冷吟秋色诗千首”,面对菊花开始作诗了。
“醉酹寒香酒一杯”,“酹”是祭奠的意思。
“寒香”是在讲菊花。
自己喝醉了,就用酒来祭奠菊花。
“泉溉泥封勤护惜”,是说拿泉水来灌溉菊花,用泥土来把根护好,很殷勤地去保护、珍惜菊花。
“好知三径绝尘埃”,因为这条路上开满了菊花,所以没有肮脏、龌龊的东西。
这是一个象征,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讲“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做官做久了,回到故里,门前的三条路都已经荒芜了,只有松树和菊花还在。
回家的路跟官场的路不一样,这条布满菊花的路是洁净的、不问名利的路。
《对菊》《供菊》《咏菊》菊花已经种下,就可以和它对话了,于是史湘云写了《对菊》。
《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别圃移来贵比金”,这是从别的花圃移来的比黄金还珍贵的花,“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菊花代表一种退隐,一种悠闲。
“萧疏篱畔”是萧条、荒凉、安静、孤独的家园。
“科头坐”是表示不穿官服了。
古代做官的人通常都要戴官帽,只有在休闲的时候,才会把帽子摘掉,露出里面用布巾包的头,叫“科头”。
这些都是表示一种从繁忙的公务中抽身而出的自我探索。
“清冷香中抱膝吟”,在飘着淡淡菊花香味的秋天,抱膝吟诗,这也是在讲菊花的孤独品性。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算来算去,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菊花更孤傲的了,因为菊花开在秋天众花凋零的时候。
可是这个世界上,你虽然孤独,不开在最热闹的场域,我却是你唯一的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此刻我跟你面对面,像知己一样,不要辜负了这么美好的秋光。
湘云的个性很健康,是有气度、很开朗的女孩子,所以她说菊花就是我的朋友,让我们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
《对菊》之后仍舍不得与菊花分离,就把菊花采来插在家中的花瓶里,所以是《供菊》,也是湘云作的。
《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弹琴酌酒喜堪俦”,弹琴、喝酒的时候旁边有菊花作伴,很高兴菊花是可以跟我匹配的。
“俦”是伴侣的意思。
“几案婷婷点缀幽”,因为案头有枝菊花的点缀,变得非常美。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湘云也用了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面对这么香的菊花,联想到陶渊明门前的那条路。
看书累了,放下手里的书,还有秋天最美的一枝花在眼前。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跟菊花在一起的秋天里,既有新的梦境,也有旧时游玩的记忆。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我也不愿意跟那些肮脏污秽的东西混在一起,春天开得那么旺盛的桃花、李花,我从来不在意,只有我们才是知己。
下面就到了这次菊花诗比赛里的主角——潇湘妃子的《咏菊》了。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无赖诗魔昏晓侵”,我们现在骂人常用“无赖”,这里的“无赖”是说纠缠不舍。
从清晨到黄昏,诗意一直像着了魔一样在困扰着我。
黛玉是很执著的,一旦要写诗,就把它当成是最重要的东西,随时随地都在想这件事。
“绕篱欹石自沉音”,绕着篱笆、靠着石头,都在吟来念去地琢磨诗句。
“毫端运秀临霜写”,“毫端”指毛笔,因为菊花是带霜开的,所以要“临霜写”,写出了菊花的生命状态。
“口底噙香对月吟”,这个句子好漂亮,因为一直在月光底下念菊花诗,口角都好像带着菊花的香味。
“噙香”这两个字别人是绝不会用到的。
“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关于秋天和菊花的诗,都是因为对自我的怜悯,好像我的生命也是如此。
“素”是秋天的意思,“题素怨”就是写秋天的幽怨。
“片言谁解诉愁心”,有谁能懂我这些诗里的忧愁心绪呢?“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
“平章”就是评论,自从陶渊明品评过菊花后,一千年间,菊花已经变成了高风亮节的代表,直到今天大家还在称颂它的品格。
潇湘妃子的《咏菊》带出了孤独自傲的个性,讲的就是黛玉自己。
《画菊》《问菊》《簪菊》歌颂菊花以后觉得意犹未尽,就希望在菊花凋零以前,能够把菊花画下来。
宝钗写的《画菊》就是在讲怎么画菊花。
《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写完诗以后,觉得还没有把菊花真正的生命状态写出来,最后就用画画的方法把菊花表现出来。
“丹青”是指画画。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画菊花是用浓墨、淡墨去点叶子,然后再拉枝子,再勾花。
所以“点叶子”叫泼墨,是用吸饱清水的笔蘸了墨以后来点,用浓淡来区分叶子的向背,最后用藤黄加一点点朱标去染,所以是“染出几痕霜”,让它有一种在寒冷里面开花的感觉。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花有淡有浓,把花的神貌都抓出来了,好像还有在风里摇动的影子。
“跳脱”,有的版本是“条脱”,是指女孩子戴的镯子,女孩子画画的时候,腕上有镯子,好像从腕底、镯里都带出了秋天的感觉。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东篱”,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意思是这是我画的菊花,画完以后把它粘在屏风上,在重阳节的时候就能真的见到菊花。
此句呼应她前面的那句“慰语重阳会有期”。
宝钗的两首诗《忆菊》和《画菊》是呼应的。
下面潇湘妃子的《问菊》与她的《咏菊》也是呼应的,潇湘妃子真正写得好的是《问菊》,直问到菊花无话可讲,其实问菊花就是在问自己。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欲讯秋情众莫知,漫将幽意叩东篱。
”起首不觉得特别惊人,说的是大家都不知道秋天在哪里,就到处去寻访秋天的感觉,最后来到了东篱旁。
“东篱”又出来了,自从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这个典故就跟菊花结下了特殊的缘分。
下面就是问了。
“孤标傲世偕谁隐”,“孤标”,就是标榜自己的高傲。
你这么孤独、骄傲,能带着谁去隐居呢?黛玉的孤傲就是因为不屑于跟别人在一起,如果有一天真要隐居,也是要一个人走的。
“一样花开为底迟?”同样是开花的植物,为什么你要避开所有的热闹,这么晚才开呢?这两问,问得很惊人。
古典诗里这么多写菊花的,能写得这么精彩的很少。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迎着花圃里的凉露、庭院里的寒霜开放,该有多冷?该有多寂寞呢?“鸿”是大雁,“蛩”是蟋蟀。
秋天到了,大雁已经南归,蟋蟀也没有力气再叫了,此时的你会不会思念它们?“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你不要认为你孤独骄傲,到这个世界上就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都没有,就把我当成朋友来说说话吧。
换别人来问都不对,只有黛玉来问才最妥帖,因为只有她才理解菊花的孤独和清高。
下面是蕉下客探春写的《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有人把菊花插在花瓶里,有人把它种在篱笆旁,可是我却要在化妆的时候,把它簪在头发上。
《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长安公子”是指唐朝诗人杜牧,因为他祖父杜佑两朝为宰,所以被称为“长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