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变态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患病:是一种社会状况,个体处于异常的 状态被他人所认知——对个体处于疾病或 病患状态的社会判断。
最新课件
16
心身疾病
从广义来讲,个体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 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生物因素和心理社 会因素对个体发生某种疾病中起重要的作 用。广义的心身疾病包含了所有的疾病。
最新课件
34
变态(异常)心理学
最新课件
35
异常心理的体现
1. 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失调
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应与环境保持一致 性和协调性,如果一致性和协调性遭到破坏,构成对客观世界 的歪曲或虚构,则提示异常心理活动可能发生。
2. 心理活动内部的失调
个体心理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是协调一致 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也应协调一致,如果心理活动出现内部相 互不协调,甚至出现失衡,就能提示异常心理的发生。
最新课件
18
关于“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 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最新课件
19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心理问题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 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 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
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 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警觉阶段 搏斗阶段 衰竭阶段
最新课件
25
压力的临床后果——“压力后的反应 性疾病”
体质、压力论 器官敏感论
最新课件
26
丛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心理变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界限
心理变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界限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心理变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界限常常存在困惑和误解。
心理变态不同于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和边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心理变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界限,并分析其影响和处理方法。
一、心理变态的特征心理变态通常指的是一些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异常心理状况。
这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疾病、人格障碍、心理畸形等。
心理变态个体常表现出与常人明显不同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模式。
他们可能有极端的情感反应,如暴力倾向、自残等。
对于一些简单的事物,心理变态个体往往会给予过度关注和反应。
心理变态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使得个体与他人的交往困难或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二、心理健康的特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情绪上处于平衡和稳定状态。
心理健康的个体通常具有积极的情感和乐观的态度。
他们能够适应生活的变化和挑战,并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个体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较好的认知,并能够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心理健康的人们通常具备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能够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心理变态与心理健康的界限心理变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
心理变态个体往往在情感、行为和思维上存在明显的异常。
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常常超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范围。
相比之下,心理健康的个体通常具备稳定和平衡的情感和思维模式。
心理健康个体更能够通过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然而,心理变态与心理健康并非完全正交。
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即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可能表现出心理变态的特征,但并不能被概括为心理变态。
临时的情绪波动或短暂的行为突变并不意味着个体有心理变态。
而心理健康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表现出短暂的心理异常。
因此,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时,需要考虑其行为和情绪的持续性和严重性。
四、影响与处理心理变态个体常常面临着许多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适应社交环境,导致孤立和自闭。
同时,他们也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和困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与行为异常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对象一样,精神病学作为医学分支,着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和康复。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理特提出体液说-----“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形。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佛洛伊德两个命题------A心理过程是潜意识的B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3个原因:A固着B焦虑C压抑5个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
C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中,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超我D本我是按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原则E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行为主义解释------巴甫洛夫通过用动物实验,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实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上的区别”其产生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A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艰难相遇B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
神经衰弱与癔症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后者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认为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李心天的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四类判断标准:A医学B统计学C内省经验(病人的、观察者的)D社会适应郭念锋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三原则)三原则:A主客世界的统一性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常见的心理异常的症状:(1)认知障碍(2)情绪障碍(3)意志行为障碍认知障碍:A感知、B思维、C注意记忆智能、D自知力障碍A感知障碍:1\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弱、内感性不适);2\知觉(错觉、幻觉(内脏性幻觉、幻听临床上常见的,言语幻听比飞言语幻听更为常见)、思维鸣响又叫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B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3个)思维奔逸(语量多、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狂躁症)、思维迟缓(语量少、语速慢)、思维贫乏(语速不慢,词汇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答非所问)、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词语杂拌)思维不连贯(意识不清楚--词语杂拌)、思维中断(不该停,停了)、思维插入(思维剥夺,有自己的思维)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没有自己的思维活动)、病理性赘述(啰嗦)、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形象概念和具体概念混淆---暖气片-工人阶级)、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荒谬)2、思维内容障碍:(3个)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考点整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关于异常心理的现代解释始于20世纪,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理论和方式,不同的学者各有侧重。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的两个基本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以上述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如下的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必多”(2)“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
(3)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自我的功能。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1)固着:接受的过多或过少刺激会造成“性心理”固着,产生异常。
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神经衰弱和癔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神经衰弱——兴奋过程的优势,抑制过程的薄弱。
癔病——抑制过程的优势,兴奋过程的薄弱。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心理异常是“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阻或“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也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变态心理和心理健康56页PPT
39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心理健康 动态平衡
心理正常
心理不正常(异常心 理)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含部分可疑神经症
条件:1、相遇 2、强刺激
本我 兴奋
自我 冲突
抑制 超我
自我强大——协调冲突—— “兴奋”、“抑制”——强、 平衡
心理健康
I want ... 兴奋
I want ...
(本我) 兴奋
I don’t ...
抑制 (超我)
9
10
存在人本主义学派 ——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
*
11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41
效度
1、症状学效度 1)临床经验 2)情绪心理学
19、20世纪
医学进步 “唯物思维”
简史
17世纪以前——精神 病学比变态心理学活 跃,“变”只能融在 “精”中才能获得发 展。
17世纪以后——神经 科学;神经系统及其 功能的研究
1861年——Broca大 脑额下回萎缩,语言 运动功能丧失
Pasteur “细菌理 论”
6
精神分析学派 ——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 (解释、评价、演变)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
8 八 个 章 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常见精神障碍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
Page 23
幻觉_____根据感受器官分类
(1)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言语性幻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2)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如见到闪光,火 花等。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
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 态,及颅脑创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Page 20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2.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Page 21
1、错觉
我也有错觉!!! 我是不是有病了?!!!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
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在临床当中,错觉多见于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集中困
难的患者当中,如谵妄患者。
Page 22
2、幻觉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是一种很重要 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觉器官: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临床上最为
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 心理异常
Abnormal psychology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是一个连续体。
心理健康 心理正常
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员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者
心理不健康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异常
神经症 人格障碍 各类精神障碍 精神科医生
心理治疗师 心理医生 心理门诊大夫
Page 2
3、什么是变态?
Page 13
ICD-10(1994,日内瓦)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
感”、“窥镜症”
23
2. 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 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 (语词杂拌)、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 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 维)、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 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原发性妄想和继发 性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21
幻觉
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可分为:
幻听: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与非言语幻听 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 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 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22
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
24
妄想
妄想的特点:⑴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
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 结论;⑵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 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 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⑶具有自我卷入性, 以自己为参照系。 常见类型: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 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 露感。
13
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 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年提出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14
2. 心理学的原则
郭念锋提出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5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
8
3. 人本主义学派:
1》提出“潜能”的概念,认为心理异常是由 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 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心理健康与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標準九
標準九與常態曲線百分比對照
標準九 1 2 3 4 5 6 7 8 9 百分比 4 7 12 17 20 17 12 7 4
常態曲線的面積 參見教科書103頁
壓力的理論 壓力的來源 壓力、人格與健康 生活方式與健康 維護心理健康之道
第十六章 助人專業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社區心理衛生運動 心理治療是一種專業 助人專業的倫理守則 保護心理疾病患者的隱私
變異量數
標準差
例題:七名學生數學分數如下試求其標準差
學生
平均數
A
16
B
12
C
11
D
9
-1.00 2.00
3.73 2.70
標準分數的直線轉換
T=10Z+50 例題:
某 班 學 生 數 學 成 績 平 均 70 分 , 標 準 差 5 分,甲生考75分,乙生考80分,丙生考65分, 則甲、乙、丙的T分數各如何?
AGCT
AGCT是指,美國陸軍普通分類測驗會所發 展出來的一種常模。 AGCT=20Z+100 例題:
第八章 精神分裂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精神分裂症的診斷 精神分裂症的類型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
第九章 人格異常
第一節 人格異常的類型 第二節 人格異常的原因 第三節 人格異常的治療
第十章 性心理異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性功能障礙 性心理異常的種類 性別認同障礙 同性戀
心理健康與變態心理學課程大綱
葉重新 教授 2013.03.24
第三章 精神官能症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廣泛焦慮症 恐懼症 強迫症 創傷後壓力症
jc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元作业题
jc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元作业题题目:认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概念介绍:1. 变态心理学2. 健康心理学引言: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学习这两个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探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变态心理学1.1 定义和概念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也被称为异常心理学。
它关注的是那些与正常心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通过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2 研究内容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研究人员关注人类行为中的异常现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2) 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症、躁郁症等;3) 性心理学:涉及性偏好、性取向和性倾向等;4) 心理创伤: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虐待和性虐待等。
1.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变态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和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1) 临床诊断: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医生提供了了解和诊断各种精神疾病的依据;2) 犯罪心理学:通过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犯罪心理学家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和破解犯罪行为。
二、健康心理学2.1 定义和概念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决策,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2 研究内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对和适应能力:研究人类在面对压力、困境和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能力;2) 积极情感:如乐观、希望和幸福感等;3) 社交关系:研究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生活方式:研究身体运动、饮食和睡眠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3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健康心理学在实际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有诸多应用:1)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为发展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了依据,帮助人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2) 应对疾病:通过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_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不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析判断的描述是“心理异常”是绝对的,它是一个恒定的因子。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实行判别时,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表述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3.内省经验标准
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表述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水平。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②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③ 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④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10种抑制: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等
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①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②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③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表述的是必须停药以后才能实行心理咨询。
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准确的说法是:①感知综合障碍;②感觉障碍;③知觉障碍。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不准确的描述是躯体障碍。
(一)感觉障碍
关于“感觉障碍”的类型,准确的说法是:①感觉过敏;②内感性不适;③感觉减退(不包括“外感性过敏”)。
自知力判断属于李心天关于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内省经验标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科作业题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科作业题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索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科作业题解析引言在当今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心理变态与人类性行为探究性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变态与人类性行为探究性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变态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障碍,它与人类性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性侵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往往与心理变态有关。
本文将探究心理变态与人类性行为之间的联系,并借此分析性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心理变态与人类性行为的关联心理变态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出现偏离常态的表现,可能包括性格扭曲、性取向异常等。
对于个体的性行为而言,心理变态可能会影响其性欲望、性偏好以及性行为表现等方面。
1. 心理变态对性欲望的影响心理变态可能导致个体对性的欲望出现异常变化。
有些心理变态者可能会出现性欲望超强或过于频繁的情况,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性欲减退或性冷淡的情况。
这种变化可能对他们的性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变态对性偏好的影响心理变态还可能导致个体对性偏好出现不正常的倾向。
比如,某些心理变态者可能对非法、暴力、侮辱等性行为或性对象产生兴趣。
这种变态的性偏好可能会使他们参与一些违法的性行为,进而导致性侵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3. 心理变态对性行为表现的影响心理变态者在进行性行为时,可能会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行为模式。
他们可能对性行为有特殊的要求或偏好,但这些要求或偏好往往与道德、伦理等价值观相悖,容易引发性侵等不正当行为。
二、性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性侵是指一方在未得到对方明确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性行为的行为。
性侵不仅对受害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也对施暴者本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心理变态者与性侵的关系很多性侵犯罪行为与施暴者存在心理变态的关联。
心理变态者往往具有对非法性行为的倾向,他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而选择性侵作为一种满足自己欲望的方式。
然而,性侵行为的实施会加剧施暴者的心理问题,使其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不稳定。
2. 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性侵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是巨大的。
受害者可能经历睡眠障碍、自卑、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长期存在,甚至导致后续的心理障碍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时间内写出诗词、快板或文章,有时甚至以顺口溜或
歌唱代替一般的说话。
有时联想进程太快,言语速度跟不上,患者在进行联
想时会出现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着环境而改变,也可有音
联、意联。
多见于躁狂状态或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2020/4/22
23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2、思维迟缓:
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奔逸相反,思
2020/4/22
4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三个时期 ): 第一时期: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在西方,最早关注和解 释异常心理现象的时代,这个时代大概始于公元前400 年。 代表人物: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他认为,人之 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这种推论中,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 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 第二时期:5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中世纪) 自然科学的出现,人们把心理的异常和大脑的功能联 系在一起。 第三时期: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适应标准:适应和改造环境情况
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 事。
2020/4/22
12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
二、心理学区分原则(郭念锋)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①是否产生幻觉:坚信看到或听到什么; ②是否产生妄想:思维内容脱离现实; ③心理冲突与实际处境是否相符合; ④自知力是否完整。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心理过程之间(知、情、意)协调一致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稳定性; 没有明显外部原因,个性稳定性出现问题,要怀疑心 理活动是否出现异常。
2020/4/22
19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三)感知综合障碍:
1、视物变形症:感知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生改变。
人的脸变得很长,眼睛很小,鼻高性精神病;
2、 “非真实感”:感到世界已经停滞不前,岁月不再流
逝等。或者感到周围世界的一切都在剧烈变化着,而且变化的异
2、统计学标准:服从正态分布
心理特征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因此决定一个人的 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
3、内省经验标准:自己和他人的内省经验
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 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
其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 观察对象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心理正常与异常群体分布图
心理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 例很小,约在1.35%左右。
系统治疗,异常 部分能改善或完全 被矫正
有精神障碍的人, 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 全是异常的。(人格可 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 有思维障碍,可感、知
觉可能是正常的)
心理健康人 心理问题、严重、可疑N N 症 精神病
发展咨询
健康咨询
心+药 药+心
健康心理
不健康心理
异常心理
心理卫生学范畴
临床心理学范畴
精神病学范畴
2020/4/22
心理正常 (心理咨询范围)
心理不正常 3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
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
超我:是社会禁忌与道德的内化,抑制本 我和监控自我。遵循“道德原则”。
⑤人具有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
2020/4/22
8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①固着:(性心理发展受挫) 性心理发展每个阶段接受的刺激多少,会造成发展 的“固着”,造成未来人格异常。 ②焦虑:(本我超我间矛盾) 自我处理本我和超我间的冲突和矛盾让我们体验焦 虑。 ③压抑:(防止消除焦虑)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 冲动。
变态心理学 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内容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常见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关于健康心理学 压力与健康
2020/4/22
2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解释异常从两个命题出发: 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②性的冲动 2、命题的推断: ①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力比多” ②力比多在幼年驱动性心理发展 口欲期(1-1.5); 肛欲期(1.5-3); 生殖器期(3-6)。 (潜伏期;生殖期)
意识
前意识
2020/4/22
14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 2、知觉障碍 3、感知综合障碍
二、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1、注意障碍 2、记忆障碍 3、智能障碍
四、自知力障碍
2020/4/22
15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1、保障人顺利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保障人正常的人际交往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本质及变化 规律。
2020/4/22
11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心理和行为表现被视为疾病症状,产生原因是脑功能失调
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反应迟钝。
想事时似乎很费劲。问他什么可以回答,但很缓慢,
说脑子不好使;
多见于抑郁状态或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3、思维贫乏:
思想内容空虚,概念词汇贫乏,回答问题简单。患者
不主动讲话,严重的患者可能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2020/4/22
17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2、幻觉: 特点: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 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 存在。 ①根据感觉器官不同分:
幻听:最常见,分言语性(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和非言 语性,多见于精神疾病,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
常迅速;或觉得周围事物变得模糊不清,缺乏真实性。
常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3、 “窥镜症”:感到自己面孔、体形、模样发生了变化。
头部膨大起来,感到自己四肢的长短、轻重、粗细、形状和颜色
都发生了变化。身体轻,能随一阵风吹到天上去;有的病人感到
自己身体变得特别高大,可以顶到天花板,所以在屋子里走路,
2020/4/22
9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斯金纳、 沃尔普、 班杜拉等;
2、巴甫洛夫用高级活动学说和实验结果说明人的异常心理 现象。
①他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由兴奋和抑制两个基
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②研究工作技术路线:动物实验结果→演绎和推理人的心理
2020/4/22
5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关于异常心理的现代解释,应从20世纪算起,而 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理论和方式,不同作者,则各自 有所侧重。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2020/4/22
6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总是弯着身子。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020/4/22
20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二、思维障碍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正常情况下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思维的具体性: 是指思维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反映 思维的真实性。 2、思维的目的性: 指思维是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3、实际性:具有实际的效用性。 4、实践性:能够通过实践予以验证。 5、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逻辑规律。
2020/4/22
22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
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联想速度加快、数量
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为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
章,诉说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概念一个接着一个不
断地涌现出来,说话增多,语速加快,病人可以在很短
2020/4/22
21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13个):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 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 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二)、思维内容障碍(3个): 1、妄想(关系;被害;特殊意义;物理影响;夸大; 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被窃;变兽; 非血统等等)。 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3、超价观念(错误观念)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较低强度的刺激的过强反应。 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
疼痛难忍等。】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 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时常常有感觉减退。
幻视:(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疾病); 幻嗅:常嗅到异味感(分;癫痫); 幻味:能尝到特殊怪味(分); 幻触:感觉到有虫爬、针刺、电灼(分;癫痫); 内脏性幻觉: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分;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