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圆的面积》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圆的直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经历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
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数方格验证,得出结论。 提问:如果我们将正方形的边长r平均分成4份,在小正方形内就有16 个方格。于是得到现在的图,(出示)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回答刚才的问 题吗?(非常接近1格的算做1格,其余不足1格的算半格) 反馈学生数的结果:小正方形有16个方格,14圆里大约有13格。 教师接着问:整个圆里大约有多少个方格?(13×4=52) 52大约是16的多少倍? 师生共同小结:圆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也就是半径 平方(r2)的3倍多一些。
(2)观察猜想: 课件出示:分成16等分的圆。 教师:圆是个曲线图形,想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呢? 你是怎样想的?
(3)操作验证 教师指导:
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选择其中一个圆形纸片( 16等份或32等份),剪开,独立或与同伴合作拼成一个学过的 平面图形。
教师指导学生拼图。
教师:谁想把你的结果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的面积。 (1)估一估圆的面积。 投影出示一个圆,如图。
有一个圆,并以圆的半径r为边长画一个小正方形。 请同学们估一估,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然后反馈学生估的结果。
预设: 生1:这个圆面上可以画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但圆的面积没有四个小正方形的 面积大。所以,我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 教师给予肯定:这样的估计有道理。 生2:我不是想在圆面上画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是想把这个圆对折两次后,平 分成4等份,一等份的圆和大半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相等,4等份一定比两个正方 形大,比4个正方形小,所以,我也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 。 教师给予肯定:分析得不错。难道圆的面积刚好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吗?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第37页例1以及第3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圆的面积计算器、圆的面积公式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的花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花坛的面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面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7页的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教材第38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πr²七、作业设计(1)半径为5厘米的圆;(2)半径为8分米的圆;(3)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1)78.5平方厘米;(2)200.96平方分米;(3)76.99平方厘米。
2. 应用题: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为10米,求这个花园的面积。
答案:78.5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三篇一、存有的问题1、学生对相关圆的概念理解不深刻。
(1)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写成周长与面积或其它的关系,理解不清;如: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
有的学生填写的是一个固定的数,还有的同学填的是3.14,准确答案应是圆周率或π。
(2)半圆的周长总容易理解成圆的周长的一半,其实是圆周长的一半加上它的一条直径或两条半径。
(3)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有点混淆。
明明知道是求面积,不过却去求周长,自己还不知道错了。
2、学生对相关圆的生活实际不熟悉。
(1)在实际生活使用中不知道“牛围绕木桩”是什么样的,不能把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缰绳的长是圆的半径,不是直径。
木桩的位置,是指圆心。
(2)不知道钟面上的分针是圆的半径,常常理解成直径,造成解题错误。
3、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周长理解不到。
(1)“周长”是指图形一周所有线的长度,小学六年级阶段所理解的“线”只有两种能够计算长度的线,一是线段,二是圆形的曲线。
学生往往会把不在一周上的线段计入周长,也会不计凹进图形的线,或者减去凹进图形的线的长度。
(2)长方形和其内切圆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看不出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找不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求不出长和宽各是多少,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无从下手。
4、学生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情况。
(1)因为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比较感兴趣,所以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较好,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比较简洁的计算方法。
(2)在求半圆的面积时,有些学生总是在求得圆的面积后,忘记乘二分之一或除以2.5、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或操作水平不高。
对于没有图形的解答环形面积的应用题,学生不愿动手画草图来分析,所以找不对两个圆的半径。
对动手操作题目不知道怎样下手。
6、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比的关系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比是一致的,如果半径比是3:1,则直径和周长的比都是3:1,也就是长度单位的比相同;两个圆的面积的倍数关系,是长度单位的平方倍,长度单位是3倍,面积单位就是9倍。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篇1求圆的面积是从生活中喷水头浇灌农田这一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理解了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挥自己地想象,从估计到公式的推导;从数方格到剪拼成学过地平面图形;从已有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并讨论从而形成结论。
教学中教师还特别强调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由旧知引入新知的过渡。
首先在让学生估一估圆的面积活动中,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再一次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
然后教学中让学生把圆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由此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篇2圆的面积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的重点内容。
我教小学毕业班已经十余年了,自然这节课我讲的也不下十余次了,以前在偃师市讲过,也在洛阳市也讲过。
虽然每次都反映不错,可我总觉得不太满意,总觉得这节课的容量少了点,今年我决定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容量。
以前我是这样安排课堂结构的:谈话引入圆面积后,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教师动画演示,从而得出采用转化图形的方法,把新的图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研究,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进而想到把圆形也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自己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一)》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一)》,主要介绍了圆的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圆周长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素材感受我国建筑之美和数学运用之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在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极限思想。
3. 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在素材中感受我国建筑之美,数学运用之美。
5. 在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极限思想。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了解了圆的定义和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但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加深他们对圆的面积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圆的面积(一)》这个单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物体,比如钟表、车轮等。
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吗?请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一会儿)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将给你们展示一些圆形建筑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展示圆形建筑的图片,如中国传统的圆形亭子、圆形剧院等)教师:这些建筑很美丽,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圆形的。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这些圆形建筑的面积呢?让我们来一起探索吧。
2. 概念解释与探究教师:同学们,我给你们每人发一张纸片和一个圆环,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并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学生:(观察纸片和圆环,并思考一会儿)教师:现在,你们有没有想到一些方法呢?请举手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圆的面积 第2课时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圆的面积(第2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圆面积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概念,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引入圆面积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圆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 演示例题: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第2课时)2. 正文:圆面积的定义、计算公式、应用、例题、练习题。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的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圆面积的计算。
3. 拓展题:研究圆面积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关系。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结:本课时通过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
2.教学难点: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圆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圆形。
2. 感性认识圆的面积(15分钟)
1.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一个圆形,了解圆形的结构;
2.宏观感受圆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差异;
3.进一步让学生感性认识圆的面积公式。
3. 学习圆的面积公式(20分钟)
1.通过展示和讲解,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
2.分组讨论,巩固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4. 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
1.提供一些小题目供学生练习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在实践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认识。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
五、教学手段
黑板、白板、PPT、圆板、活动卡片。
六、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50%);
2.考试(50%)。
七、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进行实际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既要突出面积公式的重要性,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深入理解公式的应用,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上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圆的面积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 圆的面积(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方法;2.理解π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2.π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粉笔、圆环、卷尺、计算器;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0分钟)1.点名、介绍新课;2.引入话题:请学生说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球形物品。
4.2 学习环节(40分钟)4.2.1 圆的面积公式1.引入新概念:定义圆、直径、半径;2.让学生观察、实践圆环面积计算方法,并引导思考圆的面积特点;3.教授圆的面积公式,讲解π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4.利用课堂时间教授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圆的形状与面积的关系;5.练习:由教师出题,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4.2.2 实际应用1.引入实际问题:比较直径为10cm和半径为5cm的圆的面积大小;2.让学生自行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并比较大小;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面积;4.练习:教师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4.3 总结环节(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难点;2.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1.通过圆环实物的使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知;2.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3.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巩固训练中加强。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常见错误分析
小学-数学-打印版
3.圆的面积(教材30~34页)
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
【误区一】一个圆形零件的半径是1.5 cm,它的面积是多少?
3.14×1.52=3.14×3=9.42(cm2)
答:它的面积是9.42 cm2。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计算1.52时,把1.52当成1.5×2计算了,而1.52=1.5×1.5。
正确解答3.14×1.52
=3.14×2.25
=7.065(cm2)
答:它的面积是7.065 cm2。
温馨提示
在计算圆的面积时,不要把r2计算成r×2,r2是r×r。
【误区二】判断:半径是2 cm的圆,它的周长等于面积。
(√)
错解分析半径是2 cm的圆,周长和面积的数值相同,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进行比较。
正确解答×
温馨提示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法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打印版。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圆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一」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
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学习本节内容后,为后面学习扇形统计图、以及圆柱、圆锥打下基础;同时,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思考,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二」《圆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挑战。
根据“135”的指导,我设计并完成了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将课后反思总结如下:1、从教学设计上,我紧紧把握“135”,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前置性小研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己的操作研究,课上在小组内的交流,再在班内展讲互动,通过学生“自学—助学—群学”的方式,使学生初步归纳出结论: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
教学重点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以及如何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将围绕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独立计算圆的面积,并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圆规、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理解并掌握公式。
3. 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2. 重点内容:圆的面积公式、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圆的面积。
2. 提高练习: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圆的面积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圆的面积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中找到乐趣。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 圆的面积(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圆的面积(2)第7课时圆的面积(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例3、例4,练习五第4~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圆的直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会正确运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圆面积。
【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1.回顾。
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与圆的什么量有关?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πr2)2.基本练习。
①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半径。
C=9.42米 C=34.54米 C=18.84厘米②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分米 r=11厘米 d=7米 d=12厘米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3。
修建一个半径是30米的圆形鱼池,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审题思考。
(2)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①求鱼池的占地面积是求什么图形面积?②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③如果把题中条件“一个半径是30米”改成“一个直径是60米”又该怎样求占地面积呢?④如果把题中条件“一个半径是30米”改成“底面周长是628米”又怎样求面积呢?(3)学生尝试解答,抽三人板演,并说出解题思路。
(4)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知道直径和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是:先求出这个圆的半径,再求它的面积。
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这个条件,但实际生活中常常不能直接知道半径,如果知道圆的周长或直径,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
2.教学例4。
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试着解决教科书第15页主题图上的有关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五第4题。
1.老师指导学生看懂题意。
你看出表中有几个圆?分别知道每个圆的什么条件?求什么?2.学生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3.引导反思。
填表时,分别按什么样的顺序填比较好?为什么?通过填表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圆的某一个量与另一些量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和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和设计中大胆运用以下环节:1,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对建筑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使学生感受到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直观地唤起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启发学生归纳出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是采用“大面积减去小面积”的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建立公式概念。
3,注重学生动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先算出当圆的半径是1米、2米的时候,正方形与圆形之间部分的的面积是多少,再让圆的半径变为r,进一步使学生感知正方形与圆形之间部分的的面积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计算当r=1,r=2时,计算的结果和前面的完全一致,从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像外方内圆和内圆外方这样的图形就可以直接利用结果进行计算。
体现了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获取知识的新理念,这样跟进一步运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找到推导外方内圆和内圆外方公式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让每个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由于教学方法的掌握不是很得当,使得这节课的教学还是显得有些呆板,特别是由于学生在计算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多,最后还有一个部分的内容(生活中的数学)没有讲,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还不够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在此,我希望得到各位教师的指导,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圆的面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中“圆的面积”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及直线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几何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由曲到直的等积变换,为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
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2. 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
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3.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
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3. 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精品教案
《圆的面积》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例3、例4,练习六第4~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圆的直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2.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1.回顾。
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与圆的什么量有关?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πr2)2.基本练习。
①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半径。
C=9.42米C=34.54米C=18.84厘米②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分米r=11厘米d=7米d=12厘米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3。
修建一个半径是30米的圆形鱼池,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A、学生审题思考。
B、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1)求鱼池的占地面积是求什么图形面积?(2)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3)如果把题中条件“一个半径是30米”改成“一个直径是60米”又该怎样求占地面积呢?(4)如果把题中条件“一个半径是30米”改成“底面周长是628米”又怎样求面积呢?C、学生尝试解答,抽三人板演,并说出解题思路。
r=60÷2=30(米) r=628÷(2╳3.14)=100(米)S=πr2 S=πr2=3.14×30×30=3.14×100×100=3.14×30×30= 31400(平方米)D、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知道直径和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是:先求出这个圆的半径,再求它的面积。
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这个条件,但实际生活中常常不能直接知道半径,如果知道圆的周长或直径,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
2.教学例4。
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试着解决教科书第15页主题图上的有关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六第4题。
1.老师指导学生看懂题意。
你看出表中有几个圆?分别知道每个圆的什么条件?求什么?2.学生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六年级数学上册二圆圆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西师大版
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圆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本节“圆的面积”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
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本课开始,先拿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学具演示,激发探究通过上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探究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学生有点不知所措。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先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这样的引入可能能让学生解答出我的问题。
通过学生观看一个个的图片,从8等份、16等份、32等份分圆再把圆片拼起来,从一个不规则图形,到近似是的一个长方形。
再在这个长方形让学生中找到圆的周长,从8等份拼成的不规则图形到32图形拼成的近似一个长方形,从中得出规律。
最后得到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而它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可能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可能近似地看作圆的面积。
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我只是将圆面积推导过程,用学具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看,如果能让同学自己也能动手做一下,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再自己拼一拼。
这样学生对于圆的面积的知识认识会更加深刻。
在这一节课中,我总觉得缺乏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1、出示圆形电脑硬盘。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硬盘的面积就是要求什么?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师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在这里正方形边长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能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2)动手操作。
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rr=∏r2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圆的面积-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2圆的面积-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2.发掘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形状和计算圆的面积。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综合活动法。
2.教学手段:板书、计算器、图示、实验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探究圆1.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们总结圆的定义和性质:所以点平面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叫做圆的半径;圆的周长是半径的两倍;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教师给出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饼干、车轮、管道等。
4.2 计算圆面积1.通过图示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圆面积的公式:$$S = \\pi r^{2}$$2.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巩固。
4.3 综合活动1.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通过社会实践或线上调研,找到生活中关于圆形的产品并列出清单。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生活中关于圆形的应用,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五、板书设计内容周一周二圆的定义学习圆的定义圆的性质练习圆的性质计算圆面积练习圆的公式讨论圆的应用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和综合活动法等。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圆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有趣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圆的周长和面积 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圆的周长和面积数学教学反思“圆的周长和面积”是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同学学习了直线平面多边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同学第一次接触,不论是内容的本身,还是讨论问题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是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的重要前提。
为了能加深同学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提高解决简约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我觉得很有须要设计一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综合性练习课”。
课堂上,我引导同学分清以下几点:〔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求圆面积公式是S=π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πd或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依据以上三方面,援助同学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在同学练习中反映出来的状况也较好,详细表现如下:一、练习教学表达“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是从同学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
练习课教学同样需要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和感爱好的事物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
一上课,先练习口算,然后就小明爸爸在院子里围圆形花池的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同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充分利用和同学生活有关的例子,如操场的周长与面积,我们学校的花坛,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对数学的理解。
突出了“让同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练习设计有“坡度”、有“聪慧挑战”。
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细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
先让同学画两个圆,找出两个圆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然后设计了两个圆之间的不断移动、改变、组合的变式练习题,发挥了同一学习素材尽可能多的功能,拓宽同学思维,引导同学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培育同学的思维技能,让同学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四周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2021年最新
《圆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本节“圆的面积”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
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
本课开始,先拿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学具演示,激发探究
通过上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探究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学生有点不知所措。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先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这样的引入可能能让学生解答出我的问题。
通过学生观看一个个的图片,从8等份、16等份、32等份分圆再把圆片拼起来,从一个不规则图形,到近似是的一个长方形。
再在这个长方形让学生中找到圆的周长,从8等份拼成的不规则图形到32图形拼成的近似一个长方形,从中得出规律。
最后得到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而它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可能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可能近似地看作圆的面积。
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我只是将圆面积推导过程,用学具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看,如果能让同学自己也能动手做一下,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再自己拼一拼。
这样学生对于圆的面积的知识认识会更加深刻。
在这一节课中,我总觉得缺乏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只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在自己地引导中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思维在交流中虽有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
但总觉得不够。
在以后这一类的教学中,应该让思维
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