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水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水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水泥行业是中国建筑材料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泥对于建筑、基础设施和城市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水泥行业的发展状况、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水泥行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国家。
多年来,水泥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水泥产量在过去几十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水泥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等问题。
其次,水泥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水泥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分散程度。
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大型水泥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是小规模的生产者。
同时,水泥行业的产能严重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价格竞争激烈。
此外,水泥行业的环保压力也日益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最后,水泥行业的未来趋势。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水泥行业将面临更多的限制和挑战。
产能过剩将被削减,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水泥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研发新型水泥材料、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将是水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的来说,水泥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水泥行业将面临着更多的限制和挑战。
但同时,水泥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的机遇。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水泥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水泥企业转型战略探析
我国水泥企业转型战略探析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大型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究【第一章第二章】我国水泥企业转型战略探析【3.1】C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发展方式【3.2】C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分析【3.3 3.4】C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与环境分析综述【4.1 4.2】转变集团管控模式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4.3 4.4】转变企业市场战略突破同质化竞争瓶颈【4.5 4.6】强化人才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撑企业战略转型【第五章】C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风险控制和效果预测【结论/参考文献】水泥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1 绪论1.1 研究背景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资源和能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容忽视,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挑战。
为此,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C 集团公司所在的水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原材料产业,一直为国家经济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基础。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水泥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政府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等行业政策的出台,水泥行业的发展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进行。
但我国水泥企业当前的粗放型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
同时,近几年来,水泥工业发展迅猛,产能快速扩张,水泥总产能已由相对过剩、结构性过剩演变为全面、绝对过剩,这已成为我国水泥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由于国家政策要求和整个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水泥企业正在产能过剩长期化的背景下和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探寻未来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转型升级:水泥行业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工艺改造和装备升级,加大绿色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和能耗,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能优化:水泥行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调整产能布局。
优化企业结构,推动去产能工作,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绿色发展:水泥行业应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回收利用技术,降低对原材料的依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市场拓展:水泥行业应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市场推广中国水泥品牌。
同时,加强与建筑、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的合作,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拓宽应用领域,增加市场份额。
人才培养:水泥行业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培养一支懂技术、懂
市场、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转型升级、产能优化、绿色发展、市场拓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通过持续创新、管理优化、环保节能和市场拓展,推动水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
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势所趋。
然而,传统的水泥行业在信息化程度上相对较低,生产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如生产调度不精准、能耗高、质量控制不稳定等。
因此,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水泥行业实现高效、智能生产的必然选择。
二、必要性1. 提高生产调度精准度: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实时分析,从而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对能耗的精细化监控和分析,找出能耗高的环节并进行优化,从而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3. 提高质量控制稳定性: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发现质量异常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关键技术1. 物联网技术:通过在设备、机器和传感器上安装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生产调度和质量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实时监测和预测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四、实施步骤1. 系统规划和设计:根据水泥生产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等。
2. 硬件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系统规划,选购合适的传感器、智能设备和网络设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安装和调试。
3. 数据采集和存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将数据存储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5. 智能决策和优化: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实现生产调度和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决策和优化。
6. 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水泥企业战略转型综述5800字》
水泥企业战略转型综述目录水泥企业战略转型综述 (1)一、水泥行业发展综述 (1)(一)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1)(二)水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二、企业战略转型相关研究 (3)(一)战略转型的定义 (3)(二)战略转型类型 (3)(三)战略转型方式 (4)三、水泥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4)四、水泥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5)(一)加强供应链内部整合 (5)(二)加强供应链外部整合 (6)(三)加强战略转型的保障 (6)参考文献 (7)一、水泥行业发展综述(一)水泥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是水泥制造大国,水泥装备技术水平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世界货运联盟(简称“WCA”)统计,1985年开始中国水泥产量常年是全球第一。
水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石灰石、泥灰岩、黏土等材料,下游应用于房地产、基建、农村基础建设等领域。
水泥行业是传统产业建材行业中的主体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韩金柱,20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水泥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时期。
1985年,水泥产量上升到1.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
随后30年均维持增长,2014年水泥产量达到峰值24.77亿吨,此后水泥产量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水泥全行业产量为23.63亿吨。
水泥行业具有技术壁垒不高、同质化严重、原材料供给充分等特点,所以很多国家都经历过产能过剩(许红霞,2013)。
2011年随着行业需求放缓,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水泥价格下降带来并购成本降低,企业股权或生产线收购并购情况大量增加;2016年供给侧改革进入行政去产能的高峰阶段,大量无效产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至相对较高水平维持基本稳定,具有技术和环保优势的公司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
水泥受潮易凝固,库存周期短。
生产企业多采用直销模式,中间商市场影响力很小。
我国水泥企业的盈利能力偏弱,且周期变化大,这是由于我国水泥企业大多小而散,容易陷入价格战的厮杀中,且技术水平偏低、耗能高,生产成本偏高,局部地区产能出现供大于求(白木,2003)。
论水泥产业演绎转型变革进行时
论水泥产业演绎转型变革进行时【摘要】我国已经步入中速发展阶段,GDP年增幅将降到8%左右,水泥行业已不可能延续过去那些年一路增长的道路,相反,将迅速进入严重过剩的时代。
它必然带来恶性的市场竞争,所有水泥企业都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局。
但这也是好事,否极泰来,它告诉我们变革即将到来。
【关键词】水泥产业;演绎变革;进行时2012年年初至今,受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影响,水泥市场需求增速回落,水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下降50%以上。
此番动向都在说明,水泥产业已经从高速发展中回落,无论是量,还是利,都必须以新的视角审视。
水泥产业,已经站在了转型的风口浪尖。
外在因素:经济增速回落态势明显今年3月,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与此同时,2012年一季度经济指标数据发布,GDP同比增速8.1%,创两年来新低,比此前市场一季度GDP数据好于预期的传言落差较大,导致各方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失落。
种种数据都在显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低于预期,回落态势明显,这是将“靠天吃饭”的水泥产业推向变革的最主要外在力量。
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传统三大马车的中流砥柱,然而在经历此前的4万亿投资之后,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今年以来对水泥需求增速回落。
5月中下旬的“2.0版4万亿”传言如龙卷风般袭来后又迅速烟消云散,经济界专家纷纷表示像2008年那样出台大幅刺激经济的政策“不太可能”,同时资金到位率也是项目建设的主要制约,从而影响水泥需求。
6月,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
有专家解读为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经济刺激将更加倚重投资拉动,但也有专家并不看好降息的效用,认为降息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甚至可能重新引发通胀和泡沫,难以对实体经济产生明显影响。
C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风险控制和效果预测
C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风险控制和效果预测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大型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究【第一章第二章】我国水泥企业转型战略探析【3.1】C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发展方式【3.2】C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分析【3.3 3.4】C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与环境分析综述【4.1 4.2】转变集团管控模式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4.3 4.4】转变企业市场战略突破同质化竞争瓶颈【4.5 4.6】强化人才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撑企业战略转型【第五章】C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风险控制和效果预测【结论/参考文献】水泥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5 C 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风险控制和效果预测今天的组织面临无数潜在的挑战。
要想成功,它们就必须有效地应对新技术、全球化、变动中的社会和政策环境、新的竞争威胁、调整中的经济条件、行业合并、消费者偏好的调整以及新的绩效、法律标准等带来的影响[21]. 本文在对C 集团公司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战略及实施建议,这对于C 集团公司而言是在新的发展阶段进行的重大变革,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章试图结合风险管理程序、组织变革理论以及C 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风险提出一个控制框架,并基于水泥行业当前的有关数据从企业角度和社会角度对其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粗略的预测分析。
5.1 转型升级战略实施风险及控制由于现代社会活动复杂性,各种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所谓风险,是指事件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或者有利影响,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从企业层面对风险的理解来讲,风险代表了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它能够妨碍企业创造价值,也可能削弱企业现有的价值。
C 集团公司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是重大的组织变革,为保证变革的成功,应当对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测。
我们首先通过组织变革模型--比尔模型,结合C 集团公司的现实情况,识别和评估出C 集团公司转型升级战略实施中的关键风险,再提出应对关键风险的策略方法。
水泥企业的绿色转型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水泥企业服务首都城市建设及环境净化的必要性分析
发 展初 期 ( 上世 纪7 O 年代 ~8 0 年代 ) 我 国自行研 制 了日产7 0 0 1 1  ̄、 1 0 0 0 3 1 0  ̄ 、 1 2 0 0  ̄、 2 0 0 0 1 J  ̄
设 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 随着经济 川 沙 、 辽 宁本溪 和 江西水 泥 厂建 成 投产 ; 从1 9 7 8 年开始 ,
建 设 的发 展 , 传统 水 泥 工业对 资源 、 环境 造 成 了极 大 的破 我 同相继 从 国外 引进 了一批 日 产2 0 0 0 吨~ 4 0 0 0 吨熟 料 的预 坏, 严 重 威 胁人类 的生存 环境 。 凶而如 何使 水 泥 工业可 持 续发 展 下去 , 已成 为全社 会 共 同关 注 的问题 , 现 就 我 国水 泥起 源到 绿 色转 型, 谈谈 城市 中的水 泥企业 在城 市发展 中 的作用 。
源化 ”目标 。
l
合材 ) 有近 1 0 0 %均 为社会 的各种废 弃 物 , 吨 水泥 利废 量 达 8 0 0 k g , 综 合 利废率达 7 O %; 单位 水泥 c 0 2 排放 约7 0 0 k g / t 。
水 的零 排 放 ; 生 产熟 料 时对外 界 电能的零 消耗 , 生 产水 泥 时 的综 合 电耗 降 到 2 5 k w・ h / t 以下 ; 熟 料 烧 成 对天 然 矿 物 燃 料 的零 消耗 或实 际标 煤 耗不 会 超 过 1 5 k g / t ; 制 造 水泥所 需 原料 有 近 5 0 %、 所 需 燃 料 有8 0 %以上 、 所 需 掺入 料 ( 混
一
分 解 窑成 套设 备 , 先 后建 成 了冀 东 、 宁国、 柳川 、 云浮 等大 型水 泥 企业 , 这 些 大 型水 泥 厂的建 成 , 不仅极 大 改善 了水 泥 生产 结 构 , 而且 迅 速提 高 了我 国新 型干 法水泥 的生产 能
水泥集团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经验材料]
水泥集团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经验材料]水泥集团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缘何快速崛起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骄人的成绩:集团公司水泥总产量在桦南县水泥厂关停的情况下仍突破61万吨,比增产15%,实现销售收入12055万元,比增长8.6%,实现税金1709万元(全口径),比增长19.77%;集团所属的三厂一矿在十几年没有达产达效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322万元,实现利润1500万元。
水泥生产规模与周边市的同行业还是同一起跑线,而到,集团的水泥产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覆盖率均居全省同行业前三的位置,已经同牡丹江水泥厂、哈尔滨水泥厂比肩成为省内水泥行业的强势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断创造历史之最的同时,新项目建设更是令人瞩目。
在宏观政策不利于水泥行业扩张、银行贷款只有1100万元的情况下,集团新开发了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30万吨冶金焦炭、煤气发电等较大项目。
在总投资2.7亿元的项目建设中,到末已完成1.8亿元,占总投资的70%;预计到末这些项目可全部投产,新的项目群达产后,水泥集团将进入全省水泥行业前列,成为我市重点财源项目。
水泥集团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快速崛起,后劲十足。
那么企业的快速崛起凭借的是什么?在调查中我们的突出感受是:敢作为、快作为、善作为是水泥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一、知难而进求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它更要有一种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胆识和精神,市场竞争,商海搏击,这种胆识和精神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支撑力。
人正在用忠诚与勤恳诠释着他们的激情——群威群胆敢作为走进水泥集团的核心企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长长的正在装运水泥的车队。
集团副总经理兼销售总公司总经理杨瑞楠介绍:如今在3月份水泥行业淡季就出现销大于产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无论是深入车间实地调研,还是和公司员工座谈,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人的创业激情十分高涨,谋求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1、敢谋新思路。
XXXX年水泥集团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经验材料](可编辑).doc
XXXX年水泥集团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经验材料](可编辑)水泥集团的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中实证材料快速上升的原因* * * *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短短两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尽管华南县水泥厂关闭,集团公司水泥总产量仍超过10000吨/年,销售收入每年增加10000元。
与* *年度增长集团下属的三个工厂和一个矿井相比,每年增税10000元(全口径),实现利润10000元/年和10000元/年,但不超过10年的生产效率。
* *的水泥生产规模与邻近城市的同行业或同一起跑线相同。
到2010年,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覆盖面,* *集团的水泥行业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三。
在生产经营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新项目的建设更加引人注目。
在宏观政策不利于水泥行业扩张、银行贷款仅1万元的情况下,集团新开发了水泥熟料日产量、冶金焦年产量、燃气发电等较大项目。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亿元,到* *年底已完成1亿元,占总投资。
据估计,到* *,这些项目可以全部投入生产。
新项目群将达到全省水泥行业的前沿,成为我市的重点金融项目。
* *水泥集团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充满了后劲。
企业快速崛起的基础是什么?在调查中,我们的突出感受是:敢于行动、快速行动、良好行动是* *水泥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
一个人知道困难并寻求发展不仅需要一个愿望,还需要一种勇气和不甘示弱的精神。
这种勇气和精神将成为强大的支持力量。
* *人们正以忠诚和勤奋展示他们的激情。
魏群敢做* *水泥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长队运载水泥的卡车。
集团副总经理、销售总部总经理杨瑞南表示:1月份淡季水泥行业销售超产是前所未有的。
无论是在研讨会上的深入实地调研还是与公司员工的讨论,我们都深深感受到* *人的创业热情非常高,发展氛围非常浓厚。
敢于发现新的想法。
成立于* *的* *水泥集团在* *年上半年已经累计亏损一万多元。
*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军1月上任时面临困境,当时集团公司欠员工工资1万元、税金1万元、电费1万元、其他应付账款1万元。
水泥工业转型升级路径之初探
水泥工业转型升级路径之初探秦金平【摘要】水泥工业已进入结构调整的攻坚时期,要从发展模式、结构布局、管理方式、资源消耗、生产装备、质量品种、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原料资源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期刊名称】《广东建材》【年(卷),期】2012(028)011【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水泥工业;转型升级【作者】秦金平【作者单位】中材亨达水泥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攻坚阶段。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是传统制造企业共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水泥工业作为受国家重点调控的“两高一资”型行业,需在以下九个方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 在发展模式上,由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变为总量控制、存量优化我国水泥产能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产能过剩,造成企业大面积亏损并处于限产、停产状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浪费国家的能源、资源,增加节能减排压力。
截至目前,全国已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368条(1000t/d以上),全国水泥总产能29亿吨(有媒体称已达32亿吨)。
水泥产量已达21亿吨。
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为13.7亿,人均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也远远越过了人均1吨的红线。
另外,考虑到大多数企业在设计、安装的过程中都会给新建项目留下一定的富裕产能,则目前全国熟料实际产能就高达17.16亿吨,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就高达24.1亿吨。
水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出路在于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在于政府有关部门“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在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 在结构布局上,由小而散转变为大而强、专而精的区域龙头加快兼并重组,提高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已经成为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全国水泥产量从7.2亿吨猛增到20.9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从1.1亿吨猛增到11.28亿吨,新型干法熟料产量占比从15%增长到86.3%。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8篇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8篇第1篇示例:近年来,我司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转型升级政策,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工作,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本文将对我司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一、转型升级工作的背景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我司着眼未来,积极主动进行转型升级,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次转型升级工作的开展,旨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1. 技术创新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司注重技术创新,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我们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推动我司技术水平的不断飞跃。
2. 产业升级针对产业发展趋势,我司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工作,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我们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优化,拓展产品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3. 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司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4.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在转型升级工作中,我司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程。
5.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我司在资源整合方面,注重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推动资源共享、互补,促进协同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我司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力。
6. 环境保护在转型升级工作中,我司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绿色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我们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过程优化,实现了节能减排,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转型升级工作,我司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泥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重组论文
水泥企业管理论文企业重组论文水泥企业重组过程中管理制度整合研究摘要:在企业重组过程中,要得到“1+1>2”的协同效应,就必须考虑到影响到重组结果的各方面的因素,其中管理制度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分析了管理制度整合的内涵及作用,基于此提出了管理制度整合的手段。
关键词:水泥企业;重组;管理制度整合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战略规划实现的基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受限于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和战略规划的适应性,因为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
成功的管理制度的整合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发挥重组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整合的效率和成功率。
因此,中国建材在中外市场看好、企业发展持续稳定之际,中国建材依然将“管理整合”放在重要位置。
一、管理制度整合的内涵企业管理制度是维系企业正常运作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章程序和标准办法等的总和,借以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管理制度的整合是指双方在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方面的协调规范,减少因双方制度差异造成的信息沟通障碍与信息处理成本,提高重组后公司内部管理与经营效率,由此带来管理协同效应[1]。
企业组织整合的基本内容包括:简化组织流程,提高效率;设计集权或者分权的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使不同的组织形态相互融合,提高运作效率;实行组织的并行结构,强调组织的协同性,以同时并行运作来实现组织结构的设计;建立信息同步传递的组织结构,使并购后的企业双方的业务、行政各个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能够相互交换与实施监控企业各种信息。
二、管理制度整合的作用并不是每次联合重组都能做到1+1>2,得到协同效应。
原本分散的企业,通过重组后,联合在一起,无论是出于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还是增加企业效益,实施统一的管理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推动云南地区水泥行业价值的回归。
山东省水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省水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发布时间: 2015-04-13 信息来源: 山东省经信委 字体:大中小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2015年3月水泥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为提升我省水泥产业竞争优势,制定本方案。
一、行业发展现状(一)规模及效益居于全国前列。
我省水泥产量自1994年至2008年连续15年位居全国首位,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66亿吨,随后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产量稳定在1.6亿吨左右。
在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情况下,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十一五”以来,我省水泥行业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增长了99%、227%和160%。
2013年全省水泥产量1.6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75%,低于江苏与河南,居全国第3位;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等主要效益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吨水泥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89%;熟料产能利用率高出全国4.5个百分点。
表2 2013年全国主要水泥生产省份数据全国山东江苏河南广东四川销售收入(亿元)9696878713674474465利润总额(亿元)7658063584037水泥产量(亿吨)24 1.62 1.8 1.68 1.34 1.39吨水泥利润(元/吨)31.8849.383534.5229.8526.62熟料产能利用率(%)75.780.271.875.777.569.7(二)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对水泥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提升改造,采取控制总量、上大压小、兼并重组等措施,累计淘汰了9000多万吨立窑水泥熟料产能。
2013年随着最后两条立窑熟料生产线的拆除,结束了我省水泥立窑时代,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立窑生产线淘汰任务。
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建成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116条,年产能1.1亿吨。
其中,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48条,产能7329万吨;日产2000~4000吨生产线34条,产能2885万吨;日产2000吨以下生产线34条,产能736万吨。
对东港水泥有限公司转制后的调查
对东港水泥有限公司转制后的调查对东港水泥有限公司转制后的调查对东港水泥有限公司转制后的调查亏损多年的地方国营企业东港市水泥厂,1998年1月23日转制后,恢复生产仅几个月,就焕发了生机。
还清了原欠农行的324万元贷款利息,做到不欠息、不欠税、不欠电费,不欠工资。
最近,我们对该企业进行的调查证明,转制为该企业注入了活力,而转制后如何强化企业管理,建立新体制下的管理机制,是转制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转制前的概况东港市水泥厂的前身是白灰厂,始建于1954年,1969年改建为水泥厂,40多年来,通过3次重大的扩建、技术改造,规模不断扩大,到转制前,已形成拥有2条水泥生产线,固定资产达3000多万元,职工892人,年产水泥15万吨生产能力的地方国有企业。
到1997年末,贷款余额2400万元,其中农业银行贷款1230万元。
近几年,为了增加企业活力,企业主管部门曾多次改革这个厂的内部经营机制,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从调整班子、制定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上作文章,结果,规章制度制定的很细、很全,但就是没有落到实处,管理混乱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亏损的包袱越背越大,就象一潭死水,没有丝毫生机。
让我们看看配件仓库内的物资,就可见该厂管理的一斑了:线手套可用2年,毛巾可用3年,口罩可用3年,变阻器触头可用5~10年,铸铁件可用10年,铸钢件可用8年。
还有很多器材质次价高,价值20xx多元的600A刀闸开关,换上不到一天就坏了;1997年定作的8台自藕减压起动器,花了2.796万元,根本不能用。
在人员管理上,不是从生产和经营的实际需要招工,而是有关系就能进来,有关系就能提升。
人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低。
到1997年末,职工队伍已发展到892人,很多岗位是两个人干一个人的活。
财务管理也非常混乱,连欠银行多少贷款、多少利息都说不清楚;在销售管理上,人情价、乱赊乱借等问题也很严重。
到1997年末,共赊欠1353万元水泥款,其中死帐213.4万元。
水泥集团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经验材料
水泥集团发展壮大和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缘何快速崛起****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骄人的成绩:20XX年集团公司水泥总产量在桦南县水泥厂关停的情况下仍突破61万吨,比20XX年增产15,实现销售收入12055万元,比20XX年增长8.6,实现税金1709万元(全口径),比20XX年增长19.77;集团所属的三厂一矿在十几年没有达产达效的情况下,20XX年实现利润1322万元,20XX年实现利润1500万元。
20XX年水泥生产规模与周边市的同行业还是同一起跑线,而到20XX年,**集团的水泥产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覆盖率均居全省同行业前三的位置,已经同牡丹江水泥厂、哈尔滨水泥厂比肩成为省内水泥行业的强势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断创造历史之最的同时,新项目建设更是令人瞩目。
在宏观政策不利于水泥行业扩张、银行贷款只有1100万元的情况下,集团新开发了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30万吨冶金焦炭、煤气发电等较大项目。
在总投资2.7亿元的项目建设中,到20XX年末已完成1.8亿元,占总投资的70;预计到20XX年末这些项目可全部投产,新的项目群达产后,**水泥集团将进入全省水泥行业前列,成为我市重点财源项目。
**水泥集团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快速崛起,后劲十足。
那么企业的快速崛起凭借的是什么?在调查中我们的突出感受是:敢作为、快作为、善作为是**水泥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一、知难而进求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它更要有一种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胆识和精神,市场竞争,商海搏击,这种胆识和精神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支撑力。
**人正在用忠诚与勤恳诠释着他们的激情——群威群胆敢作为走进**水泥集团的核心企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长长的正在装运水泥的车队。
集团副总经理兼销售总公司总经理杨瑞楠介绍:如今在3月份水泥行业淡季就出现销大于产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无论是深入车间实地调研,还是和公司员工座谈,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人的创业激情十分高涨,谋求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大型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究【第一章第二章】我国水泥企业转型战略探析【3.1】C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发展方式【3.2】C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分析【3.3 3.4】C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与环境分析综述【4.1 4.2】转变集团管控模式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4.3 4.4】转变企业市场战略突破同质化竞争瓶颈【4.5 4.6】强化人才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撑企业战略转型【第五章】C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风险控制和效果预测【结论/参考文献】水泥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结束语水泥行业属于产能明显过剩的行业,在全球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焦点的当今,国家连续出台各项政策,目的是引导水泥行业转变自身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配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与此同时,日趋加剧的行业总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竞争,水泥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随着我国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和社会水泥消费峰值的临近,水泥行业的低利润时代已经来临,在可预见的未来,水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因此,中国水泥企业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方向、运营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整体性转变,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对大型水泥企业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并以C集团公司为例,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型水泥企业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的战略方案:紧紧围绕水泥主业,通过内部的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为关键,实施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动企业的产业结构从单一水泥产品经营向以产业链延伸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转变、企业市场战略布局从规模扩张向打造区域竞争优势转变、企业竞争模式从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模式转变、企业生产观念从规模生产向全面清洁生产转变、集团管控模式从财务管控型向经营管控型转变等五个转变为途径,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的转型升级战略,推动企业由传统水泥生产企业向现代生产服务企业转型发展。
本文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力图构造一种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体系,旨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料。
加强对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水泥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坚定方向、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由于各水泥企业所有制性质、内部条件的不同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很难对现有企业提供一种完全标准化的模式去精确的评判。
但是,随着我国水泥企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会更加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战略中去。
同时,企业的发展有着动态性的特点,因此本文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以确保战略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更加准确。
由于本案例对象 C 集团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地发展变化,而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又有诸多限制,加上笔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不够,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对 C 集团公司转型升级战略及实施的研究只是总体性的和方向性的,笔者认为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比如在技术创新对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的支撑方式、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的计划步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方法等方面,留待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致谢有幸在不惑之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荣誉。
感谢所有的老师,他们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和积淀的人生智慧无私地传授给我们。
感谢我的同学们,他们的热情、激情和富于理想赋予了我新的观念和精神。
感谢我的同事们,他们在我上学期间,承担起了我很多份内的工作。
感谢我的领导,他们给我的时间和鼓励,支持我完成了学业。
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总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夏新平教授!他对学生的和蔼可亲、严格要求和精细的指导深深影响着我。
从我开始写论文时一筹莫展,到论文定稿前的标点符号使用,在我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他的悉心的指导和教诲。
他不仅教授我如何写好论文,更重要的是他教授了我对一切事物严谨、求真、完美的人生态度。
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为我坚持完成学业提供了无私的、至爱的支持。
参考文献[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
我们共同的未来。
王之佳,柯金良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 第十五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UNEP),1989[3] 付博。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河南大学企业管理系,2008[4] 杨茉。
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5] 彼得(Tom Peters)。
美国杰出企业成功的“八大要素”. 科技管理研究,1986(2):18-21[6] 刘力钢。
企业持续发展论。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7] 刘帮成,姜太平。
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决策借鉴,2000(4):13-18[8] 王志平。
构筑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梯队。
南开管理评论,2000(1):23-27[9] 朗诵真,周晓明。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竞争战略思考。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2):32-35[10] 钟陆文。
战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3):41-44[11] 苗明杰。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1998(4):15-19[12] 马跃。
合肥市热力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3] 唐辉亮,施永。
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宜春学院学报,2011, 33(5):79-81[14] 王吉发,冯晋,李汉铃。
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
统计与决策,2006(1):153-157[15] 代宏坤。
企业转型研究进展。
生产力研究,2008(8):155-157[16] 李烨等。
透析西方企业转型模式的变迁及其启示。
管理现代化,2004(3):42[17] 盘华。
企业转型的三种模式。
中国高新区,2008(11):91-93[18] 毛蕴诗,吴瑶。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9] 毛蕴诗,汪建成。
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
管理世界,2006(5):14-20[20] 李贺林。
“十二五”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21] 迈克尔A. 希特(Michael A. Hitt),R. 杜安·爱尔兰(R. Duane Ireland),罗伯特E.霍斯基森(Robert E. Hoskisson)着。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
吕巍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2] 理查德L. 哈格斯(Richard L. Hughes),罗伯特C. 吉纳特(Robert C. Ginnett),戈登J. 柯菲(Gordon J. Curphy)着。
领导学-在实践中提升领导力。
朱舟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3] 吴东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对策研究。
企业经济,2005(5):42-47[24] 魏宁娣。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报告现状分析。
WTO 经济导刊,2007(4):38-42[25] 曹媛。
中国水泥企业一体化战略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2010[26] 姚贞。
我国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27] 向志强。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股权激励。
生产力研究,2002(6):35-39[28]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编写组。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29] 李本林,黎志成。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特征探讨。
计划与市场,2001(9):28-33[30] 洪亮。
关注水泥内生增长与行业整合。
中国建材,2008(2):37-45[31] 王鹏。
中条山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山西大学MBA 教育中心,2010[3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3] 周军。
我国水泥企业竞争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山东大学,2005[34] 余深。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商业研究,2001(12):8-12[35] 夏旭阳。
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大学,2005[36] 尹子民,余佳群,初明畅。
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1):29-31[37] 郭东海。
论企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经济,2002(5):[38] 吴爱明。
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
现代财经,2003(4):13-18[39] 李竹梅。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管理。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5):35-39[40] 肖海林等。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四面体结构模型及成长管理。
中国工业经济,2003(7):7-14[41] 叶华。
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商业时代,2005(2):36-40[42] 齐力然。
共谋中小企业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2006(11):29-33[43] 查志强。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产业集样升级研究-基于原产地多元化视角的分析:[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4]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5] 许跃芝。
解决资源枯竭型矿城问题破迫在眉睫。
经济日报,2002[46] 倪健民主编。
国家能源安全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7] 顾宝炎。
国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改革。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48] 魏杰。
中国企业战略创新。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49] 林培。
水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2009(12):64-73[50] 季先如。
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经营基本战略。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51] Anna Nagurney. A System-optimization Perspective for Supply Chain Network Integration-The Horizontal Merger Cas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45, 2009:1-15[52] Eve D. Rosenzweiga, Aleda V Roth, James W. Dean Jr. The Influence of an Integration Strategy on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nsumer Products Manufacturer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21):437-456[53] Morgan Swink, Ram Narasimhan, Cynthia Wang. Managing beyond the Factory Walls-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Strategic Integration on Manufacturing PlantPerformance.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25):148-164[54] Das A. J., Narasimhan R., Talluri S. Supplier Integration-finding an Optimal Configuration.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6, 24(5):563-582[55] Levery A., Merry.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Praeger, 1986[56] Gary Gereffi.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48):37-70[57] Humphrey J., Schmitz H. Chain Govemance and 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 IDS Working Paper 120. Brighton:Institu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0[58] Poon TSC. 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2004(1):130-141[59] Jerkins L. Selecting Scenarios for Environmental Disaster Plan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3):16-23[60] Eicher T. S. Training, Adverse Selection and Appropriat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99, 58(8):28-41[61] Stephen J. Turnovky. Economic Growth in Open Economie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1, 15(42):59-63[62] Jon-Arild J., Bjon O.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 Impacts of Dynamic Contextual Tra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3(23):84-91[63] Teece, Pisano, Shu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7[64] Boge Gulbrandsen, Kare Sandvik, Sven A. Haugland. Antecedent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Resource-based Explanations.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09(15):89-102返回本篇论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