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宗羲教育思想之特色

合集下载

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启蒙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主张“格物致知”,提倡“实学”,注重实践和经验,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首先体现在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上。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他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体现在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他主张“实学”,即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

他提倡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反对空泛的书本知识,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体现在对教育方法的探索上。

他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他反对教育的一刀切,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格物致知”,提倡“实学”,注重实践和经验,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的启蒙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兼评《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兼评《明夷待访录》

他提

国 可保 ”
并 强 调 指 出这
不 出 资产阶 级共 和 制 以 代 替封 建 专 制 的 主 甚 至 也 提不 出君 主 立 宪 制
, ,
是 先决条 件 力机 关 阵地

这样 学校 就 成为 限 制 君权 的权
,
但 他的这种
,
,
成为 政 治 思 想领 域 方面 学术 争 论的
,
培 养 目标 等 方面

的 独立 自治 与 民 主 精神 一种 改 良主义 的做 法 张
,

黄宗 羲 仅仅 是
,
出 了 种种 要 求 为了

并 规 定 了 具体措 施
,
在 解决君 主 极权 问题 上 是 不 彻底 的
,
在办 学 目的 方面
治 天 下”

黄 宗 羲提 出办学 校是
,
在 当 时条 件下
” “

宋诸 生
,
却 有宰 相 之 实

因太 监 独裁
操 纵政 治
,


伏 网糙 鼓 请起李 纲 三 代遗风 并 强 调 指 出 这 样 才能 做 到



(
注 同② )
) 二是 拟设 太 学 以 限 制君 权
,
君安而 国 可
,
:

学校 之 所 以 养 士 也

然 古 之 圣王
( 注 同② ) 这









兼评
《 明夷待访录 》
黄绍 云
黄 宗羲 字太 冲 生

,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试析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k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8)10-00摘要: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他主张躬行实践,力学致知;提出了“学贵适用”的原则;全面否定了明清之际以官方哲学——宋明理学为教学和考试为主要内容的陈腐体系,提出了崭新的教程方案;他主张的教学内容,是由经史之学为主体的文化类学科和由天文、地理、数学、乐律等组成的自然类学科。

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社会意识与超前的时代精神,其中一些观点、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黄宗羲;学贵适用;现实意义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对于政治学、史学、哲学、文学诸学科均有卓著的贡献,且在教育领域有着令人钦佩的建树,他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社会意识与超前的时代精神,其中一些观点、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宗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不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

在人的知识来源的问题上,黄宗羲虽然存在着“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穷理”即“穷心”的王学思想残余,但其基本的方面则是主张躬行实践,力学致知。

获取知识是人生立本之要义,也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

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能“立功建业”、“纬天经地”的治国之才,为此,致知是成才的必然途径,一切教学也就应当围绕致知而进行。

他说:“(有人)生之非不贵重矣,乃不能积之以至亿人之人,兆人之人,而终成其为一人之人。

”[1] p176在黄宗羲看来,许多人并非具备与生俱来的良好的素质,只是因为缺乏自我的知识积累。

因此他主张广泛地读书,以求知识广博,并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达到成才的目的。

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一生勤奋好学,并且老而弥坚。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被誉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思想是他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革新,是对中国封建王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挑战,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一次大胆尝试。

本文将从黄宗羲的生平事迹、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他“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黄宗羲,字裕初,号万青,江西永新人,生于明末崇祯元年(1628年),卒于清初康熙四年(1665年)。

他早年受家庭教育,深谙经传之学,通达史馆之学。

他一生追求真理,从事文学、历史、哲学研究,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

他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之一。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他对封建王权的质疑和批判,是他对人类政治理想的表达。

他认为,天下万物本就是自然产生的,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天下才是最高的主宰,君王只是人民的代理人,理应负责人民的幸福。

这个思想正是黄宗羲力求深化儒家思想并推动政治改革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像律富等传统儒学观念的批判,是一种大胆的革新。

他的思想得到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认同和支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黄宗羲的这一思想,首先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超越。

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天人一体、君臣父子之道,注重家族伦理和等级秩序。

而黄宗羲则认为,天下万物是由天、地、人构成的,封建王权是人为形成的制度,没有永恒的正统,没有永远的王道。

他认为君主只是人民的代表,应当依法行事,为人民谋福利。

他的思想力求摆脱传统的教条主义,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变革与发展。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对中国封建王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挑战。

黄宗羲认为,封建王权体系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根植于封建礼乐之中,造成了一种尊卑失序的局面,使得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的破坏。

他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使得天下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这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思想。

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民主 主义精 神 。黄 宗羲 的 民主 思想 涉及 政 治 、 经济 、 社 会、 文化 、 育 等诸 多方 面 , 教 本文则 着力 探 析黄宗 羲 的 民主教 育 思 想 。黄 宗羲 的 民主教育 思 想 主要 体 现在 对 学 校功 能 、 才选拔 、 人 教师 精 神三方 面的 阐释 。 一、 学校 不仅 是传 承文化 、 为国 育才 的教 育机 构 , 更 应该 是政 府 的监 督机构 他在《 明夷待访 录 学校》 的开篇就说道 : “ 学校 , 所
黄宗羲 ( 16 10- 1695 ) , 字太冲, 号梨州 , 亦号南雷 , 浙 江余 姚人 。他 师从 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 ,得 敲 山之 学 。黄宗 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 教育家 、 史学家 。 由于他逢乱世的经历与家学渊源的熏陶 ,黄宗羲具有 一些迥异于当时其他学者的思想 ,这就是他思想中的
新 型 的科 学 人才 。著 名 的科 学 家杨 振 宁教 授 说 过 : “ 培
综上所述 , 教育是立 国之本 , 治国之道 。尤其在 当 今知识经济的时代 , 如果教育水平落后 , 民族的文化素 质就不能提高 , 那么科 学就不会发展 , 国家就会落后 , 落后就会挨打。只有通过 比较教育, 吸取国外先进的教 学经验 、 管理模式 , 时进行教 育改革 , 及 更快地 、 更好地 培养 出更 多的新型人 才 ,我们 国家 的 四个现代化建设 才会实现 , 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1997 年4 期.
⑦ 谷 贤林.关于 比较教育若干 问题的探讨. 比较教
育研 究, 2003 年 第7 期.
⑧ 梁忠义. 中国比较教 育研 究 的走 向.外 国教 育研
究பைடு நூலகம் 1996 年 第1期.
⑨贝磊, 桂勤.亚洲地区的比较教育研究发展及其

浅谈黄宗羲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发

浅谈黄宗羲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发

浅谈黄宗羲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发作者:刘晓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06期一、黄宗羲教育思想概述学贵实践,力学致知。

获取知识是人生立本之要义,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立功建业”和“纬天经地”的治国之才,为此,致知是成才的必然途径,一切教学也就应当围绕致知而进行。

他说:“(有人)生之非不贵重矣,乃不能积之以至亿人之人,兆人之人,而终成其为一人之人。

” 在黄宗羲看来,许多人并非具备与生俱来的良好素质,只是因为缺乏自我的知识积累。

因此他主张广泛地读书,以求知识广博,并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达到成才的目的。

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一生勤奋好学,并且老而弥坚。

其弟子李杲堂在《奉答犁洲先生》中说:“先生年逾六十,尚嗜学不止,每寒意拥温被,以双足置土炉上,余膏荧荧,执一卷危坐,暑月则以麻帷蔽体,置小灯帷外,翻书隔光,每至丙夜。

直至年逾八旬,仍终日手不释卷。

”黄宗羲自己好学如此,正是他主张力学致知最有力的证据。

黄宗羲在教学实践中,对那种脱离社会现实,一味空谈之心性的“静坐参悟一类工夫”,表示极为反感,他曾明确指出:“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奈何今日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

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于适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危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在他看来,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若只是讲究个人“一身之行为”,而在“国家之急难”时刻无能为力,绝非真正的士人,要成为一个“真儒”,就必须将“学道”与“事功”紧密结合,既有学问,也会应用。

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黄宗羲在实践致知的教学原则时,既重视读书活动,也十分注重于实践中学习各种本领,即实际才能的培养。

黄宗羲提出要对所学习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然而思考离不开在求学过程中善于提出各种怀疑。

所以,黄宗羲又强调“能疑”。

他把怀疑视为是“觉悟之机”,在《南雷学案答董吴仲论学书》中,明确指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总结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总结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总结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明代思想的代表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强调以“经世致用”的实践教育为核心,主张以诚信、知行合一、明理实践为基础的全面教育。

以下是对黄宗羲教育思想的总结。

首先,黄宗羲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以诚信为本,诚信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他主张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他认为教育要通过学习传统经典,学习古人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

其次,黄宗羲主张知行合一。

他认为知识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提倡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黄宗羲强调明理实践。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目标,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有独立思想和判断力的人才。

最后,黄宗羲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主张教师要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个别化地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总的来说,黄宗羲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诚信为基础,注重实践和思维培养的全面教育观。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明辨是非,对社会负责。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可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摘要】黄宗羲作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寓意天下共主,君臣关系互为依存。

他批判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主张以天地人为本,追求人性真理。

黄宗羲对中央集权提出批判,认为政治权力应分散于地方,以实现民众自治。

他建议建立学府,培养人才,推动政治改革。

黄宗羲的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人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的思想具有独特价值,对后世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内涵,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建议,影响,独特价值,时代背景,深远影响。

1. 引言1.1 黄宗羲的生平黄宗羲(1610-1695),字伯嗣,又字為仁,號嵩山。

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宗羲出生于一个世代文人的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

年轻时即以文章才情著称,广结良朋,结识王国维、顾炎武等一批文人学士。

曾游学南京,与汤若望及黄韬亲交,探讨历史、经学、诗文等诸多领域。

后来,黄宗羲被明朝多次嘉奖,深得朝廷宠信。

明末宦官专权,朝纲日衰,社会动荡不安,黄宗羲深感时事危机,开始思考国家兴衰之道。

明亡后,黄宗羲深居简出,著书立说,致力于复兴儒学、整顿风俗。

他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理念,主张君臣之道、礼义道德,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

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被誉为明清之际的“闵学德先生”。

2. 正文2.1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的内涵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其政治理念的核心。

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政治秩序的独特理解和主张。

黄宗羲认为,天下是广大人民的共同生活空间,君主只是其中一员,应当为人民的利益而管理国家。

他主张君臣关系应该建立在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君主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主,执政为民,为民而治。

君主应当具备谦虚和谨慎的态度,虚心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民生安康。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他对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一次重要创新。

本文将从黄宗羲的背景出发,阐述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的缘由和内涵,以及对后世影响。

黄宗羲生于明末时期,正逢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国力衰退。

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政治观念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民间呼声渐高,思想界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正是他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一种创新。

“天下为主,君为客”一词,可以理解为天下万民共同构成的社会整体,而君主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员。

黄宗羲的思想是基于儒家的“仁政”理念,认为天下的治理应该以人为本,以民为主。

他主张政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认可,君主只是人民的代表,是为人民服务的。

他同时也认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必须受到约束,而且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

黄宗羲将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喻为主仆关系,强调君主应该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对待人民。

君主不能滥用权力,应该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谋福祉。

他认为君主应该注重民生,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黄宗羲在思想上的创新引起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修正。

他的思想强调天下人民的主权和君主权力的合理性,把君主的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后世的民主思潮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为中国社会政治观念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框架,对后来的政治改革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黄宗羲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君主的认识,从神权到人权的转变,使得政治权力转向了民众,推动了人权意识的觉醒。

黄宗羲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国政府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包括权力受制约、官员为民众服务等方面。

论述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论述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论述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一教育思想㈠“公其非是于学校”(低频名解)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公其非是于学校”。

这是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

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

即在学校中,大家共同议论国家的政事之是非标准,学校议政可以使上至朝廷命官,下至里巷平民,逐渐养成普遍议政的风气,而不是以天子的是非为标准。

“公其非是于学校”思想的基本精神在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改变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由天子一人决断的专制局面。

这是对中国古代关于学校职能理论的创新,反映了他要求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强烈愿望,也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教育起了启蒙作用。

㈡论教学思想(低频论述结合其他教育家一起考)⒈力学致知在人的知识来源问题上,黄宗羲主张躬行实践以求知,力学致知。

⒉学贵适用为了改变自明中叶以后理学教学空书无用的学风,黄宗羲提出了“学贵适用”的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他强调只有适于实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学问,还将是否有真材实用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原则。

⒊学贵独创⑴强调由博致精⑵重视“异同之论”⑶深思与能疑⑷讨论辩难㈢论教师(低频论述和其他教育家一起考)⒈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黄宗羲十分重视教师在人类文化知识传递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尊师,要求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黄宗羲还认为教师除了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必须从事清议。

⒉为师的资格黄宗羲主张教师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必须品行端正。

此外他还提出地方官学的学官不应该由政府委任,而应由“郡县公议”产生。

⒊论教师的影响黄宗羲有关教师的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师理论,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二历史影响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宗羲教育思想》

《黄宗羲教育思想》

《黄宗羲教育思想》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提出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黄宗羲(1610一16xx),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今浙江余姚市明伟乡)人。

黄宗羲17岁便担负起了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

即使在抗清武装斗争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讲学,教授历算、乐律等知识。

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他应石门吕留良之邀,设馆于吕氏祖居友芳园梅花阁,教授吕留良的子侄及其友好子弟,历时4年;康熙六年九月,他与姜希辙等重新恢复绍兴证人书院的讲学活动,同张应等“共主教事”。

在黄宗羲的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次:一是康熙七年(1668年)三月,在宁波创建并主讲证人书院,前后长达8年,培养学生有姓名可考者60余人,其中高足18位,奠定了清代浙东学派的基础,培育了主张经世致用和擅长史学的学术风格。

二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应邀到海宁主持讲席,历时5年,培养学生20余人,对清初浙西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康熙二十八年,黄宗羲已80高龄,仍还兴致勃勃,“会讲于(余姚)姚江书院”。

黄宗羲讲学时间之长,成就学生之多,足以表明他是当时一位大教育家。

在坚持讲学活动的同时,黄宗羲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明夷待访录》的撰写和《明儒学案》的编著。

前者成书于康熙二年。

在书中,他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集中阐发了民主启蒙思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论点,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被称为是“一部划时代的民主主义思想专著”。

后者编成于康熙十五年以后,共62卷,对明朝270多年的儒学,尤其是王学的发展演变状况,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

黄宗羲的著作甚丰,共有112种,约有1300卷,202x万字。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主张尊师,认为学生必须“重师弟子之礼”。他要求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还认为,教师除了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之外, 还必须从事清议。
感谢观看!
在坚持讲学活动的同时,黄宗羲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并在诸 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明夷 待访录》的撰写和《明儒学案》的编著。
黄宗羲的著作甚丰,共有112种,约有1300卷,2000万字。
二、 “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 政事,“公其非是于学校”。这是他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 想的光辉。
除经学、史学之外,诗文也是黄宗羲教授的重要内容。他的学生万言在《郑禹梅制义 序》一文中说,在甬上证人书院中,黄宗羲“取宋、元、明以来未经表暴之文百余家, 手为划画,以授之吾党”。在主持海宁讲席时,他亦向查慎行、查嗣瑮等教授“诗、古 文”。同时,根据他长期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教授诗文,提出如下主张。
首先,必须有浓厚的兴趣。 其次,反对模仿,提倡独创。 最后,必须兼通经史百家之学。
三、 论教育内容
(四) 传授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
黄宗羲精研天文、数学、地理、乐律等,曾撰有《授时历故》、《西历假如》等天文 类著作10种,《圆解》、《割圆八线解》等数学类著作6种,《今水经》、《四明山志》 等地理类著作5种,以及《律吕新义》乐律著作一种。向学生传授天文、数学、地理等自 然科学知识,是黄宗羲关于教育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五节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 洲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今浙江余姚市明伟乡)人。

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黄宗羲(1878-1942)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对中国文化坚持着独立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依赖于西方文化,而是需要发掘和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文明进步。

他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自己建设和发展国家,而不需要受到西方列强的统治。

他认为,建立民主政体不仅可以拯救中国,而且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传承和更新。

黄宗羲还是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热心支持者,他相信文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水平,从而推动社会改革,改善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他的新文化运动深受实践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倡导中国文化要重视实践性,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以追求文明进步。

黄宗羲也认为,中国需要更新其传统教育,实行科学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他指出,在当时的中国,传统教育仍依赖于古典文学的研究,而在科学领域一片萧条,很少有人接受科学知识。

他从此提出了18年代以后探索科学知识的理念,并强调要求学生积极接受科学知识的必要性。

此外,黄宗羲也倡导实行民主政治,主张建立一个实行民主政治的政体,以便实现真正的文明发展。

他认为,民主政体可以保证中国人民有权利参与社会政治运动,并实现更多的社会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的社会文明进步。

此外,黄宗羲还提倡社会正义,他强调对所有人的公平正义,保护弱者的权利,坚决反对奴隶制度和专制统治,他认为只有在充分尊重人权的环境中,中国人民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总之,黄宗羲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他认为中国文化应当坚持传统文化,尊重实践性,实行科学教育,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弘扬社会正义,都是通往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浅论黄宗羲教育改革思想

浅论黄宗羲教育改革思想

63作者简介:张萌(1977— ),女,汉族,浙江余姚人。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黄宗羲(1610~1695),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是中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他生活在明末危机四伏,异族入侵,宦官专权的动乱年代。

终其一生,对留存了几千年的封建政体及其腐朽的思想体系作了无情的剖析与深刻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政治见解,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充分展现了博学多才的大家风采。

他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

其中,《明夷待访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发民主主义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在晚清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成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其中,在教育领域,他的思想和论述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之先河,可以说,黄宗羲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作为教育家的黄宗羲,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黄宗羲很早就开始教学生涯。

明天启六年(1626年),其父黄尊素被害时,他年仅17岁,便担负起了教育两个弟弟的重任。

在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他避居余姚化安山,一面从事学术研究,一面进行教学活动。

自康熙六年(1667年)后,他更是先后在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进行大规模的讲学活动。

甚至在80高龄时,仍不知老之将至,兴致勃勃,重登姚江书院讲学。

黄宗羲从事教学活动,前后历事60余年,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实不多见。

而清代浙东学派的形成,又和黄宗羲在浙东的讲学活动密不可分。

所谓清代浙东学派,指的是在浙东宁波和绍兴地区形成而逐渐扩展开去的一个学术流派。

我们知道,一个学派的形成都离不开创始人的教育活动。

譬如,春秋时代孔丘创立的儒家学派,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后来宋明时代出现的“心学”、“闽学”等都是如此。

黄宗羲教育实践

黄宗羲教育实践

摘要: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本文通过对黄宗羲教育实践的探讨,旨在揭示其教育理念的创新之处,以及其在当今教育改革中的启示。

一、引言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黄宗羲的教育实践出发,分析其教育理念的创新之处,以及其在当今教育改革中的启示。

二、黄宗羲教育实践的基本特点1. 重视实践教育黄宗羲认为,教育应注重实践,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他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培养出有才能的人才。

2. 注重个性化教育黄宗羲主张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强调道德教育黄宗羲认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强调,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其立身之本,教育者应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友善等品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 重视家庭教育黄宗羲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心孩子的成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家庭教育中,他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黄宗羲教育理念的创新之处1. 突破传统教育观念黄宗羲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他强调实践教育、个性化教育、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些观念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2.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黄宗羲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重视教育的传承与创新黄宗羲的教育理念既传承了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具有创新性。

试论黄宗羲的“学校”观

试论黄宗羲的“学校”观
是 非 为是 非 的主 张 , 是 对 专 制 皇 权 聋 哑 天 下耳 目的 既
目之 为衰世之事, 不知其所 以亡者, 收捕党人, 编管陈、
欧, 正坐破坏学校所致 , 而反咎学校之人 乎 !” 能正 可
抗议, 对思想 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一种呼吁, 也表达了一 种不畏强权、 捍卫真理 的精 神。这些 都流露 了黄宗羲
作者简 介: 发贵 (90 ) 男, 胡 16- , 安徽 黄 山人 , 苏省 社 会科 学院哲 学 与文 化研 究所 所 长, 究 员。 江 研
11 3
浙东学术与中国哲学
中 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抛 )2 1 年第 3 0 1 期
而背朝廷者也 。 显然 , ” 黄宗羲公是非 于学校、 以天子 不
因此 , 黄宗 羲对 东林书院的“ 清议” 很是赞赏: 故会 中 “ 亦 多裁量 人物 ,訾议 国政 ,亦冀执政者 闻而乐之也 。
— —
令, 养老 , 恤孤, 讯馘 , 大师旅则会将士 , 大狱讼则期吏 民, 大祭祀则享始祖 , 行之 自辟雍也。 ” 其三, 学校承担着 陶冶社会风气 的重任。黄宗羲 认 为学校 固有“ 养士” 之功能和 职责 , 学校不仅为养 但“ 士而设 也” 为什么这样 说呢 ?因为在黄 宗羲心 目中, ; 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文 明进程的追求 ,盖使朝廷 “ 之上 , 闾阎之细, 渐摩濡 染, 莫不有诗书 宽大之气 。 如 ”
黄宗羲 “ 公是 非于学校 ” 的思想, 传承并发扬 了古
代学校和士人议政 的优 良传统 。早在春秋 时期 , 郑国 子产就主张要保持学校 自由思想 的风气 , 让学校师 要 生 自由议政 , 以使执政者 防微杜 渐, 揭弊治过 。 于是遂 有“ 子产不毁 乡校” 的著 名典故: 郑人游于乡校 , “ 以议 执政之善否 。然 明谓 子产 日:何不毁乡校 ?’ 子产 日:

总结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总结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总结黄宗羲的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众多领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黄宗羲主要思想的总结,包括他的治国理政观点、对天命论的批评、推行农学改革的主张、对历史的重视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治国理政观点主要包括“天下为公”和“三纲五常”思想。

他认为,天道是普世的,君主应当以天下为公,践行仁政,守正道,保障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他主张君主应当放弃个人私利,以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此外,他强调了“三纲”和“五常”的重要性。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了忠诚、孝顺和妇女的纲纪。

而“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倡导人们要具备这五种品德。

黄宗羲对天命论的批评是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批判了传统儒家学说中过于强调天命的观点,认为真正的天命是指领袖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而不是凭借出生的权利。

他主张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确保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黄宗羲的这一批评对于后来康有为等人关于维新变法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宗羲主张农学改革,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他提倡注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并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来支持农业发展。

他的这一主张对于后来江南经济的繁荣,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宗羲对历史的重视体现在他的著作《明儒学案》中。

他认为研究历史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史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历史规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他的这一观点对后来诸如梁启超、胡适等人的历史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明儒学案》中。

他批评了传统的儒学教育以经世济民为目标的“格物致知”观点,主张通过教育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以服务社会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新式教育运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试析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试析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试析黄宗羲的教育思想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对于政治学、史学、哲学、文学诸学科均有卓著的贡献,且在教育领域有着令人钦佩的建树,他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社会意识与超前的时代精神,其中一些观点、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宗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不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

在人的知识来源的问题上,黄宗羲虽然存在着“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穷理”即“穷心”的王学思想残余,但其基本的方面则是主张躬行实践,力学致知。

获取知识是人生立本之要义,也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

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能“立功建业”、“纬天经地”的治国之才,为此,致知是成才的必然途径,一切教学也就应当围绕致知而进行。

他说:“(有人)生之非不贵重矣,乃不能积之以至亿人之人,兆人之人,而终成其为一人之人。

”[1] P176在黄宗羲看来,许多人并非具备与生俱来的良好的素质,只是因为缺乏自我的知识积累。

因此他主张广泛地读书,以求知识广博,并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达到成才的目的。

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一生勤奋好学,并且老而弥坚。

其弟子李杲堂在《奉答犁洲先生》中就说道:“先生年逾六十,尚嗜学不止,每寒意拥温被,以双足置土炉上,余膏荧荧,执一卷危坐,暑月则以麻帷蔽体,置小灯帷外,翻书隔光,每至丙夜。

直至年逾八旬,仍终日手不释卷。

”黄宗羲自己好学如此,正是他主张力学致知最有力的证据,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曹交章》中说道:“人皆可以为尧舜一语,此孟子继往圣开后学一大节目。

徐行尧服,人人能之,即人人可以为尧舜也,只在著察之间耳。

后之儒者,将圣人看得烦难,或求之静坐澄心,或求之格物穷理,或求之人生以上,或求之察见端倪,遂使千年之远,亿兆人之众,圣人绝响。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总结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总结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总结黄宗羲(1610-1695),字云麒,号震斋,南直隶昆山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历史学家。

他主要以历史学和经世致用的学说而闻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对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总结。

首先,黄宗羲注重历史研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学说。

他认为历史是认识世界和规律的基础,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当前的行动。

他强调实用性,主张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改善社会和促进人民福祉。

其次,黄宗羲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共生。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律,人应该遵守自然的法则,与之相应、顺应自然。

在社会关系中,他主张以仁义为核心,强调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等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第三,黄宗羲强调人的自主性和追求个人独立的权利。

他认为个人应该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反对任意权力的压迫和剥削。

他主张君主应该尊重人民的权益,秉持仁政,使人民能够自主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第四,黄宗羲关注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教育兴国”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主张普及教育,提倡全民教育。

他主张以德育为首,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同时注重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五,黄宗羲提倡尚实务,反对儒家的空谈主义。

他主张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实践和实践经验才是真理的根基。

他反对书本上的空洞学问和形而上学的思辨,强调实际的经验和实用的知识。

最后,黄宗羲主张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人”为出发点。

他认为政治和社会制度应该以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为准绳,政府应该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解决问题。

他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主张制定公平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综上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强调历史研究的实用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个人的自主权利、教育的重要性、实事求是和以“人”为出发点的社会治理。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总结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总结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总结黄宗羲的教育思想黄宗羲是明代末年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的思想贡献深远而有影响力。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中。

下面将对黄宗羲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黄宗羲强调了人的本性善良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天性本善,只是由于朝廷的腐败以及社会的不公平导致人们的堕落。

因此,黄宗羲主张对学生进行悔过教育,使其回归善良的本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其成为自觉遵循道德的公民。

其次,黄宗羲提出了“清心修身,明智致理”教育法的概念。

他认为只有清心修身,以及明智致理,才能促使人们在品德、知识等方面不断提高。

清心修身主要指的是自我反省,摆脱贪念、傲慢等不良习惯,培养纯净的心灵。

明智致理则是指在学习上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善于观察、思考,明辨是非。

此外,黄宗羲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他主张学以立身,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他还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倡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黄宗羲提出了教育的个性化观点。

他认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化教学。

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主张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综上所述,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人性的观察和教育实践的探索上。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Vol.346,2012试论黄宗羲教育思想之特色张爱梅(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南京211816) 摘 要: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的教育思想颇为独到而卓越。

他重视经学的学习,“受业者必先穷经”;重视史学的学习,“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重视诗文的学习,“学文者须熟读三史八家”;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他讲授的内容除经学诗文之外,还有天文、地理、六书、九章等内容。

关键词:黄宗羲;教育;思想;特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12)06-0828-04 收稿日期:2012-09-25 作者简介:张爱梅(1964-),副编审,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编辑学研究。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一生不仅培育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而且在教育思想上也创获甚多,留下了许多独特而卓越的见解。

本文拟就他对教育内容的一些独到看法,试加论述。

一、重视经学的学习 黄宗羲认为经学是一切学问的根底,“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1]。

所以他要求求学者首先应当通经,“受业者必先穷经”[2]。

故而黄宗羲在其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经学的教授和学习,实际上这也是其教学活动的核心与基本的内容。

如黄宗羲在甬上证人书院讲学期间,作为明末理学大家刘宗周的重要弟子,除讲解刘宗周的学术思想外,主要内容就是带领学生通读枟诗枠、枟易枠和枟三礼枠。

顺治六年(1649),黄宗羲对学生高斗魁说:“读书当从六经,而后史、汉,而后韩、欧诸大家,浸灌之久,由是而发为诗文,始为正路,舍是则旁蹊曲径矣。

”[3]147显然,在黄宗羲看来,经是原点,是一切学问的源头,所以他强调“以经术为渊源”[3]493;不仅如此,黄宗羲还认为,学习经学也是治学的“正路”,离开经学的问学,即“舍是则旁蹊曲径矣”,有陷入旁门左道的危险。

他的学生也回忆说:“黄先生教人必先通经,使学者从六艺以闻道。

尝曰:人不通经,则立身不能为君子,不通经,则立言不能为大家。

于是充宗兄弟与里中诸贤,共立为讲五经之集。

”[4]从文意可见,黄宗羲之所以重视经学教育,一是因为读经是求道闻义的必由之路;二是学习经学也是做人的根本,不学经难以成为君子,学经是完善人格的先决条件和必由之路;三是读经也是做学问的根本,“文必本之六经,始有根本”[3]481。

而且是做好学问、做大学问的前提。

黄宗羲在其教学活动中如此重视经学的学习,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与其家庭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宗羲的父亲和祖父均习于经学,也注重经学的研究。

他祖父精于枟易枠,且“以枟易枠教授于吴兴”。

其父亲为明万历十四年进士,饱读经典。

受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习染,黄宗羲当然会熟悉儒家经典,而且无疑也会对儒家经典有天然的亲近感。

其次,则是源于黄宗羲对经学价值的认识。

在黄宗羲看来,经学是一种能经国济世、治民安邦的法宝,他曾这样评论孔子思想:“余以为孔子之道,非一家之学也,非一世之学也,天地赖以常运而不息,人纪赖以接继而不坠。

”[5]再次,黄宗羲强调经学的学习,意在改变明中叶以来越演越烈的空疏浅薄的学风。

“自明中叶以后,讲学之风,已为极敝,高谈性命,直入禅障。

束书不观,其稍平者,则为学究,皆无根8282012.6第34卷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之徒耳。

先生始谓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元元本本,可据可依。

”[1]显然,黄宗羲在教学中强调读经,是有意对抗这种“束书不观、高谈性命”的无根之学,从而倡导认真读书、踏实为学的学风。

值得注意的是,其间还有回到原典、直接探寻圣贤本意的意思,因为清代学者全祖望这样解释过他的老师黄宗羲何以推崇读经:“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故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史。

”[6]文中“袭语录之糟粕”云云,就是批评明人治学不读原典,而只倚重后儒的解释与见解。

反观之,黄宗羲主张“受业者必先穷经”,显然意欲超越“袭语录”之“游谈”的无根学风,而重建有源有本、有根有柢的经世之学。

从史料记载来看,黄宗羲重视经学教育收效还是很明显的。

全祖望回忆说:“吾乡自隆、万以后,人物稍衰。

自先生之陶冶,遂大振。

至今吾乡后辈,其知从事于有本之学,盖自先生导之。

”[1]文中所谓“有本之学”,正是指经学,而且这已成为后学的自学选择,可见黄宗羲推崇经学深入人心。

二、重视史学的学习 黄宗羲在强调学经学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史学的学习。

如前所说,黄宗羲不满明中叶以来空谈无根的学风,为了突出经世致用,突出学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在教学中强调“读史”:“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史。

”[6]全祖望还回忆说,为了矫正当时尚空谈的虚浮学风,黄宗羲尤其希望通过治史学来加以纠偏:“先生始谓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元元本本,可据可依。

”[1]在历史学习中,黄宗羲尤其重视读“三史”,“学文者须熟读三史”。

文中的“三史”即指枟史记枠、枟汉书枠、枟后汉书枠,由此看来黄宗羲很重视阅读正史。

在历史学习中,黄宗羲尤其强调尊重历史的原貌,求真务实。

他认为“事以征信为贵”,也认同“史之所凭者实录耳”;尤为可贵的是,黄宗羲还强调在对史料的运用上,不能片面,用今天的语言说即不能“有选择地记忆”,而应采取客观、全面的立场。

“不能通知一代盛衰之始终,徒据残书数本,谀墓单辞,便思抑仰人物。

”[3]118这只能是虚妄之作。

在史学教学中,黄宗羲还强调要注意史籍中的表、志的意义,认为它们丰富了历史的内容。

他还大力表彰前人的一些专门著作的史学价值,像杜佑的枟通典枠、郑樵的枟通志枠、马端临的枟文献通考枠,认为它们“皆足以补史志之缺文”。

万斯同作枟补历代史表枠,黄宗羲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视为“诚不朽之盛事”[3]317。

黄宗羲这一看法,显然拓展了研究和学习历史的视角,这也是肯定史学的专门化和更为细致与扎实的史料功夫。

还值得一提的是,黄宗羲在史学教学中还尤其注重诗文的史学意义,他主张“以诗补史之阙”。

在明清改朝换代之际,许多悲歌慷慨的人物,在时势的动荡中,感怀亡家亡国之痛,“血心流注”,结成诗篇。

黄宗羲觉得这些诗作,不仅是心灵的咏唱,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录。

他说:“明室之亡……其从亡之士,章皇草泽之民,不无危苦之词。

以余所见者,石斋、次野、介子、霞舟、希声、苍水、密之十余家,无关受命之笔,然故国之铿尔,不可不谓之史也。

”[3]346本此,黄宗羲强调“以诗补史之阙”,“史借乎诗”。

这里黄宗羲所言,当然有其特定的时代含义,即希望国被人亡时史不要被人亡,因此他特别重视那些逸佚的“草泽之民”的“危苦之词”。

不过黄宗羲这一强调本身,仍显示出了一种“大历史观”倾向,举凡世人感慨咏怀,在黄宗羲看来都是历史,或者说都是历史的材料和轨迹。

黄宗羲之重视历史教育,首先,与他所经历的天崩地裂的变故以及他努力寻求这一变故的成因息息相关,即如他自己所说的“当是时,人士身经丧乱,多欲追叙缘因,以显来世”[3]117。

正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了“以显来世”,黄宗羲本人十分注重读史与注重史学的研究,除撰著枟明儒学案枠和枟宋元学案枠外,他还费大力气,前后用了八年时间搜录千家明文,编成枟明文海枠,为撰写枟明史枠作准备。

其次,黄宗羲之重视史学教育,与他对史学价值的认识密不可分。

从黄宗羲的议论来看,他所理解的学史,绝非仅是抒好古之幽情,亦非炫耀掌故之多,而是寻求社会治乱的真谛,他认为历史也是经世之学,“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3]316,其间自有“圣经贤史古今治乱邪正之大端”[3]120,亦即历史中自蕴有安邦定国的智慧与大道。

再次,黄宗羲重史学教育,可能重在928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Vol.346,2012历史的记忆功能。

明虽亡国,但他希望“历史”不要消亡,尤其是那些故国的英烈、或者不仕新朝的逸民,应记在史册。

他说:国家危难之际,名教不坠,“多在亡国之人物,血心流注”[3]346。

这些“血心流注”的人士,应被历史牢记。

史实上黄宗羲自己就特撰枟思旧录枠,以纪念与缅怀大动荡时代的友人。

最后,黄宗羲重视史学教育,也是有感于科举对士风的破坏,换言之,即为了批判“经生之学”,“经生之学,不过训故,熟烂口角,圣经贤史古今治乱邪正之大端,漫不省为何物”[3]120。

科举使得“经生”读书只为应试,故只重几种专门的经书,专门的训解,再加上一些所谓的范文、时文,而历史的学习吃力不讨好,“经生”当然会疏忽。

正是有见于此,也是为了矫正这种僵化、虚浮的学风,黄宗羲推崇历史的学习与教育。

三、重视诗文的学习 除经学、史学之外,诗文也是黄宗羲教授的重要内容。

黄宗羲曾说过:“学文者须熟读三史八家。

”[3]480文中“三史”前面已有介绍,而“八家”则指唐宋间八大家文章的典范和代表,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显见黄宗羲对诗文的学习还是很重视的,要求也是颇高的。

他的弟子万言曾回忆说:“吾师梨洲先生之倡道于甬东也,甬之士从而游者数十人。

讲席之暇,先生取宋、元、明以来未经表暴之文百余家,手为划画,以授之吾党。

”[7]从文意可见,黄宗羲不仅教学生学习名家名论,还教学生研读那些“未经表暴”,亦即被历史所遗忽的作品,其视野是很宽泛的。

弟子董道权(字巽子)曾向黄宗羲请教作文之法,黄宗羲回答说:“诗文同一机轴,以子之刳心于诗者,求之于文可也。

”[8]这里黄宗羲是强调诗、文同理。

为了学好诗文,黄宗羲强调必须通经读书:“盖多读书,则诗不期而自工,若学诗以求其工,则必不可得。

读经史百家,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若只从大家之诗,章参句炼,而不通经史百家,终于僻固而狭陋耳。

”[3]387而且必须读通读懂,心明才能文通意顺,“所谓文者,未有不写其心之所明者也。

心苟未明,劬劳惟悴,于章句之间,不过枝叶耳,无所附之而生”[3]482。

黄宗羲教育学生为文必须有真情,“应酬之下,本无所谓文章”[3]485。

因为“文以理为主,然而情不至,则亦理之郛廓耳。

庐陵之志交友,无不鸣咽,子厚之言身世,莫不凄怆,郝陵川之处真州,戴剡源之入散都,其言皆能恻恻动人”[3]481。

黄宗羲还提醒学生,为文还必须牢记文以载道的宗旨,诗文必须有道义关切,“文所以载道也,今人无道可载,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组织纫缀以求胜,是空无一物而饰其舟车也……终为虚器而已矣”[3]3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