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宗羲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及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的性质是基于新型的政治形式,其内容包括政治宪法制度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传统思想与科学观念的结合以及社会改革。

追溯渊源,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主要来源于佛教的“宗族”理念、汉文化的“新民”思想、中国古代宪法思想以及明清思想家刘歆的“国家共同”思想。

现代意义上,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极具活力、富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为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灵感和指引作用。

黄宗羲思想:民主还是民本?

黄宗羲思想:民主还是民本?

黄宗羲思想:民主还是民本?作者:史海燕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年第12期[关键词]黄宗羲,民主,民本[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3-0067-04一、问题提出的缘由及学术分歧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三在讲到黄宗羲思想时,有这样一句话,“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这句话如果教师不去深究的话,只要让学生记住就行了。

但是讲授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必然涉及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以及董仲舒的“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等民本思想,还要涉及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如黄宗羲。

那么,黄宗羲的思想到底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他的思想是侧重于对孔孟民本思想的继承,还是侧重于新的民主思想的发展?带着疑问,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

通过查阅,笔者发现关于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倾向民本思想,如韩锴在其著作《中国民本思想》中认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君王为私,国家是公;二是民主君客,社稷为重;三是人性自利,明君护之。

他认为黄宗羲只是以善的君主制作为他政治方面的理想,“因此,黄宗羲的思想很难称为民主思想”,①只是对孔子、孟子思想的继承。

允春喜在其论文《民本之极限还是民主之萌芽——黄宗羲政治思想定位》中也指出,“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不是民主之萌芽,而仍然属于传统民本的范畴,只是使民本思想达到了极限”。

②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归为民主思想,如戴逸先生就撰文《黄宗羲简论》,提出黄宗羲思想抨击尖锐、胆识卓越、深刻有力,如黄钟大吕“具有近代民主启蒙性质”。

③李存山在《从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中认为,他认为黄宗羲的“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既是对君主专制祸害的批判,也明确表达了民本高于皇权的思想,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已经越过了传统界限,是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

近代史对比

近代史对比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美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 “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3分)
答案:(1)秦汉;隋唐;元明清。(3分)
答案: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如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概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努力。
答案: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4)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失误。试分析中国出现失误的原因。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世纪至
19世纪中期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
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5·浙江嘉兴二模·12)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鲜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下列各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A.孟子苏格拉底B.孟子普罗塔戈拉C.墨子芝诺D.韩非子塞内卡【考点】孟子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思想主张【解析】依据材料“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可以判断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塔哥拉的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可以概括出是孟子和普罗塔哥拉的主张,故B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材料“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体现了儒家思想,因此墨子不符合,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代表,而材料“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强调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浙江温州二模·12)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

下列思想家与所属流派对应正确的是()①苏格拉底—智者学派②芝诺—斯多亚学派③商鞅—法家④孟子—儒家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和法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解析】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但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故①错误;芝诺,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25年,属于斯多亚学派,故②正确;商鞅,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属于法家,故③正确;孟子,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属于儒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此题若不明确人物生活的时间,可以从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入手,所有包含①的一概排除。

【答案】D3.(2015·浙江宁波二模·12)东西方先哲在对道德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宋明理学一、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1.背景(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过程(1)唐代中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儒学复兴和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①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②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3.影响(1)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2)理学孕育而生。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时代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备注北宋理学程颐程颢(1)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世界本原)。

(2)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理学的开创者南宋朱熹主要主张(1)理气关系论:①理比气(物质)更根本,理先于气。

②理离不开气。

③万物皆有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①主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②儒家干预理学集大成者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编写《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成为理学(儒学)经典南宋心学陆九渊(1)提出“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这一核心命题,所谓“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3)主张扫除人心的“物欲”和“意见”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所谓“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含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试论黄宗羲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及现实意义

试论黄宗羲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及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黄宗羲;民本思想;卢梭;民主思想;现实意义[论文内容摘要]民主政治观念产生于15、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运用的一种思想武器,进而演变成西欧各国的一种治国思潮。

本文选取中国民本思想的代表黄宗羲与法国民主思想的代表卢梭来作比较,力求通过对比两者思想的差异性分析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共性的比较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作为一种超越儒家传统文化的新型民本思想,与卢梭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具有很多共性,其相似之处有: 1.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相似。

黄宗羲所处的明末清初之际,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开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中出现,人们日益要求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各种思想讨论异常活跃,这种情形与卢梭所处的18世纪的法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8世纪大革命前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到了消亡的地步,整个社会处于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社会变革期,思想界也是非常活跃,因此二者的思想都是在封建专制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即将诞生以及学术讨论非常活跃的时期产生的。

2.思想的内容有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在论述国家权力的起源时都设想有一个自然状态,认为在这个自然状态中的人都是有私利的,而且是平等自由的。

其次,二者都针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君权民授”的理论。

黄宗羲在《原君》中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对君主权力的来源提出了质疑。

卢梭也极力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他认为:“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是要为了他们的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

”①他以“主权在民说”取代“主权在君论”。

第三,二者都崇尚法治,黄宗羲反对儒家学说中的人治观点,他认为现在的法乃“一家之法”,这种法是以维护君主的利益为前提的,只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他主张应该建立“天下之法”,这是他法治思想最先进的地方。

卢梭也是极力主张法治的,他认为人民主权具体体现为“公意”,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意志,而法律又是“公意”的外在表现,因此,要遵循人民主权的原则就必须实行法治。

民主主义与民本主义的区别——黄宗羲与卢梭的契约论比较

民主主义与民本主义的区别——黄宗羲与卢梭的契约论比较

作者: 刘伏海
作者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71-75页
主题词: 黄宗羲;社会契约论;民本主义;卢梭;民主主义;自由平等;君主;人民当家作主;西方思想史;知识分子
摘要: <正> 无论在中国思想史上,还是在西方思想史上,社会契约论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理论,并且源远流长。

在西方,社会契约论是与卢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他写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纲领提供了底本,给西方政治理论以深刻影响。

在中国,有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哲学家不乏其人,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的著作《阴夷待访录》,常被称为中国的“社会契约论”和十七世纪的中国人权宣言,对启蒙知识分子的影响深远。

所以,将这两位思想家进行比。

材料题训练

材料题训练

接为一体。世界一体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 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或帝国主义国家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一战 爆发)。(4分)
【1945 走向和平】 材料三 雅尔塔体制是指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了各 赞成①“肯定雅尔塔体制作用”。( 2分) 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 积极:( 1)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2)不同社会制度的 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 国家和平共处,相互借鉴,促进世界整体发展;( 3)避免世 议,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 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4)促进了民族解放 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 事业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 5)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 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 命创造了条件。( 6)惩处了法西斯势力,对人类的警示作用。 关于雅尔塔体制的评价,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 (任答两点给 4分) 充分肯定雅尔塔体制作用;②认为消极作用占主导;③既有有 赞成②“认为消极作用占主导”。( 2分) 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消极作用:( 1)大国主宰,强权政治; (2)重划国界、分 ——据据网络资料整 裂国家;(3)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 4)两极 理 对峙,国际局势紧张。(任答两点给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材料三中关于雅 赞成③“既有积极,又有消极作用。”(2分)。理由:综合 尔塔体制的评价,您赞成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8分, 上述两方面参考答案。(积极、消极方面各写一点)( 4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1914 世界梦魇】 材料二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 梦想原因: 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 思想上: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 政治上:欧美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发展,民主 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 政治不断发展; 种梦想。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科技进步,促使社会经济发展,人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美)谢尔曼 们生活改善;(每点史实 1分,影响1分,共6分,) 等 (2)结合18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分析材料二中汤因比为 什么在1914年前会有那样的预期梦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 了这种梦想”,请从全球化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10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连 爆发原因:

江苏省2017届高考历史预测卷(1)(含解析)

江苏省2017届高考历史预测卷(1)(含解析)

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预测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由此可得出西周()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3分)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C.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D.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3.(3分)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

……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

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 B.体现重农抑商观念C.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 D.体现人生应有敬业观念4.(3分)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

这表明()A.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5.(3分)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克己复礼C.致良知、知行合一D.天子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6.(3分)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预备命令中说:据各方情报,敌寇有于八月间进犯西安企图。

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主题词:卢梭黄宗羲民主思想民本思想终极视域在历史语境及当代语境中,许多思想家把黄宗羲与卢梭相提并论。

有的把二人并列起来赞同,有的把二人等同起来批驳。

前一种情况如梁启超和蔡元培,后一种情况如章太炎。

无论何种情况,其前提都是认同二人思想的共性。

因此,要解读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卢梭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一卢梭有一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第102页)这句话内涵深刻而丰富,既包含着卢梭本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又反映出他对寻求摆脱社会不平等而进行的深深的理性思索。

为了给自己的立论,他把人的社会性抽象掉,把仅仅具有属性的人所组成之社会称为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时期,并把它和“社会状态”时期对照。

在“自然状态”中,除了身体、年龄、健康等自然差别外,每个人都是生而自由、平等的。

但在进入“社会状态”后,由于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了政治上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表现为贫富差别,然后发展为强弱矛盾,最后由于国家合法的权力变为专制的权力,不平等竟演变为主人对奴隶的统治,即奴隶身份的出现与主奴关系的形成。

卢梭认为,主权关系是严重违背“生而自由、平等”之人性的,所以,这个阶段之国家政权必然被推翻。

不平等阶段之政权被推翻之后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回到“自然状态”,二是通过暴力革命废除一切不平等,三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新的社会平等。

卢梭认为,第一条道路是不可能的,人们不可能再返归自然状态,私有制也不可能废除;第二条道路也走不通,因为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暴力不可能产生合法的权利。

只有第三条道路可行,即通过社会契约来创建新的社会平等。

卢梭的社会契约既与格老秀斯不同,也与霍布斯和洛克不同。

他说,社会契约不能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也不能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订立的,因为它们都是在不平等的状态下订立的。

社会契约只能是人民同人民自己订立,即人民同由人民自己组成的政治共同体订立。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含答案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含答案

专题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点一先秦时期传统主流思想的奠基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加试】(1)孔子的生平【加试】——(b)①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②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③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④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⑤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2)孔子的基本思想与主张【加试】——(c)①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②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德,以为仁”,匡正社会秩序。

③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⑤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

《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经典。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加试】——(c)①对中国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对世界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2.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1)主张(2)对儒学发展贡献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都在“仁”“礼”二字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在于对民力的重视和德治上。

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黄宗羲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被后世誉为“中国启蒙思想之父”。

他所具有的民主启蒙性质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黄宗羲的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给予我们诸多的启迪与借鉴。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背景下,较之中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已有新的超越、新的内涵,从而达到了中国民本思想的新高峰。

第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并提出了许多有启蒙意义的社会改革主张。

第三,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推动当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_内容_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_内容_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吴 光 摘要 从《留书》的新“封建”论到《明夷待访录》的“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政治主张,反映了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民主启蒙主义的思想进步。

黄宗羲已经超越孟子以来“尊君重民”式民本思想的旧范式,创立了“民主君客”式的新民本理论,其思想已具有朴素的民主启蒙性质,因而不是传统民本思想的“极限”,而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开端”。

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虽然有其历史局限和空想成分,但其所体现的民主启蒙精神是历久弥新的。

关键词 黄宗羲 新民本 民主启蒙 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 B2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27(2009)02-0012-10 作者:吴光,男,1944年生,浙江淳安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杭州 310012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最有价值也是在历史上最有光彩、影响最大的是其政治思想,而最集中、最精彩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著作是他的《留书》和《明夷待访录》①。

这两部书的思想前后相承,是黄宗羲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和激烈的反①据笔者考证,《留书》(又名《明夷留书》)初稿写成于清顺治十年癸巳岁(1653)九月,共一卷八篇,八篇篇名是:《文质》、《封建》、《卫所》、《朋党》、《史》、《田赋》、《制科》、《将》。

当时只是手稿,尚无书名,也没有刊刻。

时过十年,即康熙二年癸卯(1663),黄宗羲在《留书》原稿基础上加以扩充,写成《明夷待访录》二卷二十六篇,于康熙十二年癸丑岁(1673)刊刻,但刻本由于忌讳而未敢流行,后来连同刻板亦烧毁了。

到乾隆年间,慈溪郑氏二老阁主人郑性、郑大节父子重刻《明夷待访录》,剔除了原属《留书》的《文质》、《封建》、《卫所》、《朋党》、《史》五篇,故今本《明夷待访录》只有一卷二十一篇,而被剔除未刻的五篇则由郑氏另抄一册留传下来,此即天一阁藏郑性抄本。

2020届高考(江苏版)一轮复习:专题13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020届高考(江苏版)一轮复习:专题13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 宋明理学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 1.背景(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3.成熟:朱熹理学。

(1)内容⎩⎪⎨⎪⎧①理气论:理气互相依存,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 1.形成背景(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1)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3)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法1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典例』 (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 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 项和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 项错误。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懼(惧)。

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源。

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A.考据、求真B.求真、鉴戒C.鉴戒、陶冶D.陶冶、考据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

“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A.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B.君主专制、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宗法制、三省六制D.君主专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3.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

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观点恰当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4.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

”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5.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等。

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6.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训练5 中国古代史综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安徽蚌埠一模,5)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 )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B.由不公平到公平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D.由封闭到开放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三种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不能全面选拔人才,存在一定局限性,故B项错误;世官制才体现重视血缘,材料不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

2.(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2)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

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

这说明(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答案 B解析帝王将相害怕史官不是以史为鉴,而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

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可知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儒家伦理,故C项错误;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2017·山东德州高三期末,2)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

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

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C.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答案 D解析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政区划界的原则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区的数量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说明犬牙交错划界逐渐占据上风,因为以自然地形划界是促成地方割据的重要因素,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的原则来划分行政区域,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黄宗羲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及现实意义

黄宗羲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及现实意义

黄宗羲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及现实意义
刘旭华;王志辉;张慧慧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民主政治观念产生于15、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运用的一种思想武器,进而演变成西欧各国的一种治国思潮。

本文选取中国民本思想的代表黄宗羲与法国民主思想的代表卢梭来作比较,力求通过对比两者思想的差异性分析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借鉴意义。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刘旭华;王志辉;张慧慧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82
【相关文献】
1.卢梭与黄宗羲法治思想初探——《社会契约论》与《明夷待访录》之比较 [J], 龚飒
2.孟子民本思想及其与当代民主思想之比较 [J], 丁冬菊
3.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差异及其现实意义 [J], 张晓晓
4.中国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之比较 [J], 马鑫焱;马维振
5.民主主义与民本主义的区别——黄宗羲与卢梭的契约论比较 [J], 刘伏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高三质量测试)“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

”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B.“人是万物的尺度”C.“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D.“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解析:选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推知,材料中的观点是苏格拉底的言论,强调的是个人与理性的最佳结合,这与“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A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该派学者注重个人意志但却忽视理性与标准,故B项错误;“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法律高度崇尚的言论,这与材料中个人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并不相符,故C项错误;“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雅典城邦某某政治弊端的反思,同样与材料给定的观点不相符,故D项错误。

2.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苏格拉底的这一主X( ) A.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D.表明他反对希腊某某制度解析:选B。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知识是美德之本,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知德合一”学说是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X,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反对希腊某某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3.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 论点论据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乙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甲的论据正确、论点错误D.乙的论据、论点均错误解析: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黄宗羲;民本思想;卢梭;民主思想;现实意义[论文内容摘要]民主政治观念产生于15、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运用的一种思想武器,进而演变成西欧各国的一种治国思潮。

本文选取中国民本思想的代表黄宗羲与法国民主思想的代表卢梭来作比较,力求通过对比两者思想的差异性分析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共性的比较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作为一种超越儒家传统文化的新型民本思想,与卢梭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具有很多共性,其相似之处有: 1.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相似。

黄宗羲所处的明末清初之际,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开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中出现,人们日益要求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各种思想讨论异常活跃,这种情形与卢梭所处的18世纪的法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8世纪大革命前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到了消亡的地步,整个社会处于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社会变革期,思想界也是非常活跃,因此二者的思想都是在封建专制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即将诞生以及学术讨论非常活跃的时期产生的。

2.思想的内容有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在论述国家权力的起源时都设想有一个自然状态,认为在这个自然状态中的人都是有私利的,而且是平等自由的。

其次,二者都针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君权民授”的理论。

黄宗羲在《原君》中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对君主权力的来源提出了质疑。

卢梭也极力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他认为:“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是要为了他们的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

”①他以“主权在民说”取代“主权在君论”。

第三,二者都崇尚法治,黄宗羲反对儒家学说中的人治观点,他认为现在的法乃“一家之法”,这种法是以维护君主的利益为前提的,只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他主张应该建立“天下之法”,这是他法治思想最先进的地方。

卢梭也是极力主张法治的,他认为人民主权具体体现为“公意”,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意志,而法律又是“公意”的外在表现,因此,要遵循人民主权的原则就必须实行法治。

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民主思想的差异性比较尽管黄宗羲和卢梭在政治思想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能把二者相提并论,黄宗羲对中国民主发展的贡献是一块“敲门砖”,而卢梭对西方民主发展的贡献就如同一块“试金石”,二者在民主思想的内容、影响等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差异。

1.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程度不同。

黄宗羲和卢梭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时,深刻程度上黄宗羲不及卢梭。

黄宗羲批判否定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即把权力只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的封建专制君主;推翻的也仅仅是“恶”的政治,即封建君主专制,他崇尚“善”君,也就是肯分权给臣民的君主,他对君主制度还抱有幻想,因此,黄宗羲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但不否定君主制;卢梭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是很彻底的,他不仅批判一切封建君主,而且否定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制度。

卢梭指出,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里,国家的全部权力都掌握在国王一人手中,而这个权力永远是为国王一人的利益服务,而并不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

“国王的私人利益首先就在于人民是软弱的、贫困的,并且永远都不能够抗拒国王”②。

[!--empirenews.page--] 2.所推崇的政体不同。

正是由于黄宗羲和卢梭批判封建君主制制度的程度不同,也导致了二者所推崇的政体也产生了差别。

黄宗羲不否定封建制度本身,主张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一系列的修补,以改变现状,因此他推崇的仍然是封建君主制度,即“善”的君主制,黄宗羲主张仍然实行君主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分权观念的提出已经是向近代民主迈出了一大步,是值得肯定的。

卢梭极力反对封建君主制和贵族制,主张建立民主制,但他认为最理想的民主制就是古希腊雅典城邦那样的直接民主制,他认为人民的主权既不可以转让,也不可以分割,而只能由人民自己行使自己的权利。

显然,卢梭的直接民主制是带有“乌托邦”的性质,对现代国家来说,是具有不可操作性的。

3.对“民主”内容的阐释不同。

黄宗羲虽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但他缺乏“主权在民”的观念,不像卢梭直接打出“主权在民”的鲜明旗帜。

黄宗羲并不认为天下所有的人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力,而只
把权力赋予那些“士大夫”身上,他认为在封建经济的制约下,大部分人民都没有权利意识,因而也不会要求权力,他们只需要能保护他们仅有利益的“善”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黄宗羲的思想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还是有差异的。

4.对“法治”的理解不同。

黄宗羲和卢梭都主张法治的思想,但二者对法治内涵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

黄宗羲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为之授田以耕之,授地以桑麻之,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之卒乘之赋以防其乱”。

这些思想中都蕴含有民主的因素。

卢梭的“法治”着重点并不在于强调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款,而是勾画了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他认为“法律乃是公意的体现”,也就是说法律是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之上的,与卢梭相比,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涵比较浅显和具体。

5.对后世的影响不同。

黄宗羲与卢梭及他们的政治思想给各自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的思想宝库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二者对后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黄宗羲仅仅是给中国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支持,并没有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的中国应该寻求什么样的治国道路提供路径选择;而卢梭的思想在法国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狂潮,把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并为今后的民主共和国的发展制定了一套完整、精密的理论框架。

[1][2]下一页三、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 1.重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扩大公民的有效政治参与。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主权,是通过多数人的统治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国家形式。

在卢梭看来,真正的民主应该是人民主权,由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和规定国家制度。

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每个公民都合法地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宣传、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让更多的人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

[!--empirenews.page--] 2.健全民主制度,实行依法治国。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如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作风、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滋生和蔓延等。

无论是黄宗羲还是卢梭,他们都主张运用法制来保障民主制度的运行,这就要求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在全社会得到统一的实施,坚决克服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3.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施过程中的最大敌人就是对权力的滥用,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机制。

黄宗羲的“重君—限君”模式,较早地提出了权力是需要制约的思想。

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要求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各层次的机构,都严格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4.加强党的领导。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主体,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是根本的保证。

正是由于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党如何领导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

而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根本上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领导体制问题,要通过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问题,解决好党与政、党与法的关系问题。

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中指出:“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工人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

”因此,共产党随时要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

注释:①②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3、87页,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