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黄宗羲的学术思想特征

合集下载

述评黄宗羲学术思想

述评黄宗羲学术思想

述评黄宗羲学术思想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文学批评,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来研究梨洲文学思想者,一般都能指出他反对诗文门户之见,主张诗文表现真性情,主张道统与文统的整一等等。

这些结论都是准确的。

本文的问题是:明代文人每喜坫坛自雄,而梨洲为何要扫除摹拟、空所依傍?梨洲虽是开有清一代通经学古风气的重要人物之一,但他终究与宋学未脱干系。

宋学家为文一般来说寡情、淡情,推崇光风霁月之心灵境界,何以梨洲却激赏变风变雅与忿愤激讦之作?他“文之美恶,视道离合”背后的理论支撑又是什么?总之,以往论者往往孤立地就文学谈文学,对梨洲之诗文批评已知其然;本文欲从梨洲之学术与诗文批评融通的角度来探究其所以然,追问他诗文观念形成的学理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梨洲的文学思想。

一学贵自得与诗文之有己黄宗羲是明代学术与明代文学的总结者。

除了学术史著作《明儒学案》之外,他还在阅读两千多家明人别集的基础上,编定《明文案》217卷,《明文海》482卷,可谓有明一代文章之渊薮。

他以学术史的眼光进行文学批评,主张学贵自得,诗文亦贵有己。

在学术上,梨洲反对守一先生之言,反对儒家学术定于一统。

他说:“尝谓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真能发先儒之所未发。

”这段话实是他编写《明儒学案》发凡起例的原则。

收入学案中的人物,一般都多少有些学术发明。

他在《明儒学案序》中指出:“学术之不同,正以见道体之无尽。

”对“道体”的探求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术需要不断创新。

梨洲打比方说,道犹大海,江、淮、河、汉取径不同,而各自为水,其奔于海而为一水无不同;假如海神拒绝来源不同之水,“则不待尾闾之泄,而蓬莱有清浅之患矣”。

就学术而言,亦不能好同恶异,才能成就道体之大。

梨洲批评“今之君子”剿袭前人成说,说他们“必欲出学术于一途”,对有不同见解的学人,即“诋之为离经畔道”,造成的结果是学术界“黄芽白苇”,一片单调雷同。

黄宗羲的史学思想新论

黄宗羲的史学思想新论

黄宗羲的史学思想新论摘要:黄宗羲作为清代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师,其史学著作颇多,有《行朝录》、《金石要例》等,他的史学著作蕴含着他那经史并重、经世应务、寓褒贬于史等具有理论价值的独具时代特色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陶铸成了自身通达明识的史学体系,代表了中国十七世纪史学思想的较高水平,成为我国古代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明末清初;黄宗羲;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83-02黄宗羲(1610-1695),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地理学家、历学家、算学家、藏书家、科学家、史学家,清代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师,其史学著作颇多,有《行朝录》、《明史案》(已佚)、《弘光纪年》、《金石要例》、《明儒学案》等,他的史学著作蕴含着他那经史并重、经世应务、寓褒贬于史等具有理论价值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诚如梁启超所说:“梨洲学问影响后来最大者,在他的史学。

”他的史学思想很丰富,具有新的内涵。

现择其要有以下几端:一、经史并重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许多知识分子“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薄文苑为词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已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

其规为措注,与纤儿细士不见长短!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

”黄宗羲反对这种误人误国的空疏学风。

在黄宗羲看来,“人不通经,则立身不能为君子;不通经,则立言不能为大家。

”黄宗羲认为读经、读史是治学的基础,因为六经载道,史籍记事,道不离事,事中寓道,六经之道,皆寓史籍。

黄梨洲说:“读书当从六经,而后史、汉,而后韩、欧诸大家。

浸灌之久,由是而发为诗文,始为正路,舍是则旁蹊曲径矣。

”黄宗羲认为经史无轻重之分,主张经史并重,要同等看待,经是“原”,史是“委”。

“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儒,必兼读史。

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

【史料及解析】黄宗羲的思想及特点

【史料及解析】黄宗羲的思想及特点

【史料及解析】黄宗羲的思想及特点人民版教材是“民末清初思想活跃”,而人教版教材是“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于明末清初思想活跃是没有争议的,但是人民版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活跃的”是资产阶级思想这个假象,其实明末清初思想就是再活跃,它也是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所以相比较而言毫无疑问人教版的教材措词更加准确。

首先黄宗羲的也是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的“学校”和西方的议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

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军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

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

《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他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说:“……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明夷待访录》)。

他认为:“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明夷待访录》)。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明夷待访录》)。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来限制君权。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

黄宗羲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被誉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思想是他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革新,是对中国封建王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挑战,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一次大胆尝试。

本文将从黄宗羲的生平事迹、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他“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黄宗羲,字裕初,号万青,江西永新人,生于明末崇祯元年(1628年),卒于清初康熙四年(1665年)。

他早年受家庭教育,深谙经传之学,通达史馆之学。

他一生追求真理,从事文学、历史、哲学研究,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

他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之一。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他对封建王权的质疑和批判,是他对人类政治理想的表达。

他认为,天下万物本就是自然产生的,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天下才是最高的主宰,君王只是人民的代理人,理应负责人民的幸福。

这个思想正是黄宗羲力求深化儒家思想并推动政治改革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像律富等传统儒学观念的批判,是一种大胆的革新。

他的思想得到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认同和支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黄宗羲的这一思想,首先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超越。

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天人一体、君臣父子之道,注重家族伦理和等级秩序。

而黄宗羲则认为,天下万物是由天、地、人构成的,封建王权是人为形成的制度,没有永恒的正统,没有永远的王道。

他认为君主只是人民的代表,应当依法行事,为人民谋福利。

他的思想力求摆脱传统的教条主义,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变革与发展。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对中国封建王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挑战。

黄宗羲认为,封建王权体系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根植于封建礼乐之中,造成了一种尊卑失序的局面,使得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的破坏。

他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使得天下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这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思想。

黄宗羲思想探析

黄宗羲思想探析

摘要: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着较为重大的突破。

将民本思想之中,尊重民意的思想上升到了尊重民众权益的层面。

“以民为本”就是认为君为民而设,君为民之仆。

君和臣都是为了天下人而服务的。

与此同时,黄宗羲提出“先有法制后有人制”的政治学思想。

黄宗羲所处的时代独具特色,独特的生活和成长历程,对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

关键词:黄宗羲;学校议政;气外无理;心即是气一、明清之际的社会现实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党争不断,朝政荒废,北满入侵,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在社会政治方面,明末清初社会大动乱,阉党与东林党相互争权。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等历史事件相继发生,使得社会矛盾被激化。

在社会经济方面,明末清初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货币的发展起到了积累原始资本的作用,雇佣关系继而发生与发展,在江南地区手工业资本化活动日益扩大,史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另一方面,在文化层面上,儒学的世俗化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系。

到后来王阳明心学的诞生,使儒家思想具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也是黄宗羲思想诞生的源泉。

二、东林党的兴起对黄宗羲思想的影响黄宗羲其父黄尊素,万历年进士,天启中官御史,是当时著名的东林党人,后来在东林党的政治活动中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后下狱,遭受酷刑而死。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崔呈秀被除,天启朝冤案将黄尊素平反。

黄宗羲上书恳请诛灭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

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黄宗羲从袖中拿出锥子刺许显纯,并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

这件事后黄宗羲被人称为“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对其父的孝顺。

同时作为东林党重要人物的黄尊素,其政治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黄宗羲。

东林学派的兴起,以标榜气节,崇尚实学为目的,对于扭转当时的士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摘要】黄宗羲作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寓意天下共主,君臣关系互为依存。

他批判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主张以天地人为本,追求人性真理。

黄宗羲对中央集权提出批判,认为政治权力应分散于地方,以实现民众自治。

他建议建立学府,培养人才,推动政治改革。

黄宗羲的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人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的思想具有独特价值,对后世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内涵,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建议,影响,独特价值,时代背景,深远影响。

1. 引言1.1 黄宗羲的生平黄宗羲(1610-1695),字伯嗣,又字為仁,號嵩山。

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宗羲出生于一个世代文人的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

年轻时即以文章才情著称,广结良朋,结识王国维、顾炎武等一批文人学士。

曾游学南京,与汤若望及黄韬亲交,探讨历史、经学、诗文等诸多领域。

后来,黄宗羲被明朝多次嘉奖,深得朝廷宠信。

明末宦官专权,朝纲日衰,社会动荡不安,黄宗羲深感时事危机,开始思考国家兴衰之道。

明亡后,黄宗羲深居简出,著书立说,致力于复兴儒学、整顿风俗。

他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理念,主张君臣之道、礼义道德,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

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被誉为明清之际的“闵学德先生”。

2. 正文2.1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的内涵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其政治理念的核心。

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政治秩序的独特理解和主张。

黄宗羲认为,天下是广大人民的共同生活空间,君主只是其中一员,应当为人民的利益而管理国家。

他主张君臣关系应该建立在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君主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主,执政为民,为民而治。

君主应当具备谦虚和谨慎的态度,虚心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民生安康。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思想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思想

三大思想家的特点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

王夫之痛斥陆王心学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张子正蒙注·乾称篇》上),王守仁为“祸烈于蛇龙猛兽”(《老子衍·序》)。

他否定了“理本气末”、“理在气先”的谬论,肯定了“理在气中”、“理即气之理”(《思问录·内篇》)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把被程朱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

他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提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同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黄宗羲也反对理学家的空谈,倾向于唯物主义思想。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否定了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

这种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顾炎武的以“众治”代“独治”,扩大郡县守令职权的主张,都与黄氏的思想是相通的。

③反对浮夸空谈的,讲求经世致用顾炎武痛斥王阳明学派“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讲危微精一之说”(《亭林文集》卷3,《与友人论学书》),致使社稷倾覆。

他认为治学就是求治道,强调“多学而识,行必有果”,学以致用。

他注重实地调查,提倡独创,反对盲从和剽窃,开辟了清代治学方法和学术门类新途径,为考据学派宗师。

王夫之、黄宗羲也都力主学以“救世”救民。

④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黄宗羲以恢复井田制为口号,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的主张。

略论黄宗羲的学术思想特征

略论黄宗羲的学术思想特征

今年是 黄宗羲 诞 辰 4 0周年 。这位 中 国著 名 的启蒙 思想 家 , 0 在其 曲折传 奇 的一 生 中 , 学术 活动 是生命
的主线 , 留下 了涉及 经史 、 诗文 、 天文 、 历法等 领域 2 0 0 0余 万字 的著 作 , 大精深 。梳理其 学术 思想 的基本 博 特征, 以其 批判精 神对 传统 意 识形态 的颠覆 , 以其 包容 博 洽勾 勒 出治 学大 家 的态度 , 以其 经世 致 用 的宗 旨
识形态 由于 自身 的原 因 日趋 僵化 , 以继 续成 为维 护社会 稳定 的有 效工具 的时候 。由此可 以认 为 , 难 在传 统 社会凡 是被统 治者 认定 是异 端 的思想观 念 、 论体 系 , 理 往往 表 现为 强烈 的批 判精 神 , 有 前所 未 有 的透 彻 具 性 和预见 性 , 能够 成为 开启 智慧之 门 的钥匙 。

要 : 宗 羲是 明 末 清初 著 名 的 启 蒙 思想 家 , 学 术 思 想 的 基 本 特 征 可 以 大 体 概 括 为 : 明 清 之 际 社 会 剧 烈 动 荡 的 黄 其 在
经历 中 , 对封 建 社 会 进 行 了深 刻 的 反 思 , 成 了颠 覆 性 的 思 想 主 张 ; 洽 包容 , 采 众 长 , 形 博 博 自成 一 家 , 重 经 史 之 学 , 既 又重 自
政治、 济、 经 法律 、 事 、 军 教育 、 文化 、 人才选 用 等 方 面系 统 批 判封 建 君 主 专制 制度 , 次 提 出 “ 下 之大 害 首 天
者, 君而 已矣 ” 并 阐发 “ 。‘ 天下 为主 , 为客 ” “ 与 臣 , 曳木之 人 ” 君 、君 共 的君 臣平 等原 则 , “ , 奠定 了黄 宗羲在越 地学 术思 想传 承 中的地位 。 并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在坚持讲学活动的同时,黄宗羲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并在诸 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明夷 待访录》的撰写和《明儒学案》的编著。
黄宗羲的著作甚丰,共有112种,约有1300卷,2000万字。
二、 “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 政事,“公其非是于学校”。这是他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 想的光辉。
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 正是从上述思想出发,黄宗羲主张将寺观庵堂改为书院和小学,实现在全国城乡人 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理想,而且强调学校必须将讲学与议政紧密结合。
三、 论教育内容
(一)“学必原本于经术”
黄宗羲重视经学的学习,认为学问必须以经学为根底,求学者首先应当通经。他说: “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又指出“受业者必先穷经”,“以经术为渊源”。 在实际教学中,他把经学列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如此重视经学的传授,主要有以下两方 面的原因。
第五节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 洲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今浙江余姚市明伟乡)人。
黄宗羲从小随父读书求学,14岁补仁和县学生员,但他对举 业“弗甚留意”,而“好窥群籍”。
黄宗羲17岁便担负起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即使在抗清武装 斗争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仍坚持讲学,教授历算、乐律等知识。
除经学、史学之外,诗文也是黄宗羲教授的重要内容。他的学生万言在《郑禹梅制义 序》一文中说,在甬上证人书院中,黄宗羲“取宋、元、明以来未经表暴之文百余家, 手为划画,以授之吾党”。在主持海宁讲席时,他亦向查慎行、查嗣瑮等教授“诗、古 文”。同时,根据他长期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教授诗文,提出如下主张。

试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试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在黄宗羲的教育下其著名的弟子如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人的治史思想都深受经世致用的影响一场红红火火的读书热潮被掀起前此讲堂锢疾为之一变明末王学的空疏学风得以扭转并逐渐被博学于文注重躬行的新学风所取代大大促进了清朝经世致用史学的繁荣发展
试 论 黄 宗羲 经 世 致 用 的史 思想 学
朱敏仪
(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 学院 广东・ 503 ) 广州 160
p a tc lu eTh s atc e ti st c o ntt c lr hp fh s r c ia s . i ril re o a c u he s hoa s i o i
籍方面则读毕《 献征录》 《 、 明实录》 二十一史 》 。黄宗羲 和《 ⑤ 读书必有思考 , 每读一句必斟酌几 番 , 于质疑的他好学深 善
中图分类号 : 0 19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0 0 7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 — 8 42 1 2 — 00 0 1
后 期 士人 不 切 实 际 空 谈 心 学 的严 重 害 处 — — 当 国 家 处 于危
要 明末 清初 . 会 动乱 . 在 文 化 上 却 出现 了经 世 致 社 但
o te e a o a in a d f r e n ws a d su is f Hu n n h l b r t n u t r k o n t de o a g o h
Z n x ’ tl o on s h lr r s a c a d i it r o g i s e f d i g c oa l e e r h n h s S y y h so y
h soy t o g t f v r r ci a s r m s e t f d i g i r h u h o e p a t l u e fo a p c s o o n t y c

论黄宗羲的法律思想

论黄宗羲的法律思想

论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摘要】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对明代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了批判,他倡导民主、民治、法治。

强调从政治法律制度上解决社会治安乱的问题。

本文从介绍黄宗羲的生平入手,主要对其在《明夷待访录》中的法律思想进行论述。

【关键词】黄宗羲法律思想民主法治一、黄宗羲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明清之际的文化巨人,我国早期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17 世纪具有先进法律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黄宗羲知识渊博,既是思想家又是史学家,对数学、天文、地理等也很有研究。

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南雷文定》、《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其中《明夷待访录》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在《明夷待访录》中他总结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并对封建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体现出一定民主思想,也体现出他进步的政治法律思想。

二、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一)民主君客思想。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原因就是君主专制。

他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认为,“人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即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并没有君主。

但到后来,各人只顾各人,天下有“公利”无人去兴,有“公害”无人去除。

为了兴“公利”除“公害”,于是才产生了“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君主。

由此可以看出,君主的产生也是要保障人们私人的权利,君主原来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压迫者。

黄宗羲明确指出君主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一人与天下之人的利益一致,这是天下大公。

黄宗羲认为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应是客与主的关系,君主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君主的首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

他否定三代以后的君主,批判自秦王朝以来两千多年的专制君主。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变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的“君权神授”为“君权民授”,超越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民本思想,逐渐向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方向发展。

明末清初三大家的史学特点

明末清初三大家的史学特点

明末清初三大家的史学特点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史学家,其中以明末清初的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最为有名。

他们对于史学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自有着独特的史学特点。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史学家之一,他的史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他对史书的批判性研究和对史学方法的探索上。

黄宗羲认为史书是可以有偏见和错误的,他主张通过批判性的阅读和比较研究来纠正这些错误。

他提出了“重实录”的观点,即要以实录为依据,通过比较不同史书的记载来寻找真实的历史。

他还提出了“史合”、“史分”、“史推”等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合并、分析和推理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黄宗羲的史学方法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另一位重要史学家,他的史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

顾炎武致力于整理历史资料,他收集了大量的古籍文献,整理编纂了《日知录》、《甲申三百年祭》等著作,对于明末清初的历史状况作出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他还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人物的品德和才能是评判其功过的重要标准。

他对明朝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价,对于理解明朝历史和明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另一位著名史学家,他的史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思想的研究和对历史演进的理论构建上。

王夫之注重对历史思想的研究,他认为历史思想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对于明末清初的思想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明末清初的历史转折点和社会变革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著作《读通鉴论》对于通鉴史学的理论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主张通过对历史的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来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明末清初的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在史学研究方面各有特点。

黄宗羲注重对史书的批判性研究和史学方法的探索,提出了重实录和史合、史分、史推等方法,为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提纲)提纲:1.黄宗羲思想产生的背景(1)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和社会矛盾空前恶化,黄的思想有和传统民本思想不同地方是黄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指出君主的绝对权力是一切伤害百姓的根源,主张废除专制,建立平等的人权,这同西方的某些哲学家的观点有相近之处,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强调的是为百姓作事作个好官就是目的了,这将直接导致官僚体制的加强和膨胀,而要求官僚本身提高道德修养来更好的为民作主更是空想。

道德治国是这种思想的直接说明。

没有平等自由人权的实施和作为治国的理念,治标不治本没有权力制衡机制的权力监督机制,国家官僚腐败是必然的,人民也不能真正获得民主权力而改善地位2.黄宗羲的主要政治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君已矣”和“君为天下之大害”(2)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3)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4)批判旧儒学的封建“君为臣纲”的思想3.黄宗羲思想与伏尔泰思想的简单对比伏尔泰思想(1)强调天赋人权,大胆揭露旧制度的弊端。

(2)宣扬人身自由、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反对等级(3)特权和不平等现象。

(4)他还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的。

4.黄宗羲思想的评价、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1)他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他的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封建制度的衰落。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韬黄宗羲是一个拓荒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民主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这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骄傲,而且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黄宗羲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非君的民本思想。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传统的封建理论都认为国家是君主的个人财产,是上天赐予君主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君主可以“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浅论黄宗羲教育改革思想

浅论黄宗羲教育改革思想

63作者简介:张萌(1977— ),女,汉族,浙江余姚人。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黄宗羲(1610~1695),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是中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他生活在明末危机四伏,异族入侵,宦官专权的动乱年代。

终其一生,对留存了几千年的封建政体及其腐朽的思想体系作了无情的剖析与深刻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政治见解,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充分展现了博学多才的大家风采。

他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

其中,《明夷待访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发民主主义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在晚清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成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其中,在教育领域,他的思想和论述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之先河,可以说,黄宗羲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作为教育家的黄宗羲,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黄宗羲很早就开始教学生涯。

明天启六年(1626年),其父黄尊素被害时,他年仅17岁,便担负起了教育两个弟弟的重任。

在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他避居余姚化安山,一面从事学术研究,一面进行教学活动。

自康熙六年(1667年)后,他更是先后在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进行大规模的讲学活动。

甚至在80高龄时,仍不知老之将至,兴致勃勃,重登姚江书院讲学。

黄宗羲从事教学活动,前后历事60余年,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实不多见。

而清代浙东学派的形成,又和黄宗羲在浙东的讲学活动密不可分。

所谓清代浙东学派,指的是在浙东宁波和绍兴地区形成而逐渐扩展开去的一个学术流派。

我们知道,一个学派的形成都离不开创始人的教育活动。

譬如,春秋时代孔丘创立的儒家学派,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后来宋明时代出现的“心学”、“闽学”等都是如此。

黄宗羲教育思想

黄宗羲教育思想

黄宗羲教育思想第一篇:黄宗羲教育思想黄宗羲教育思想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提出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黄宗羲(1610一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今浙江余姚市明伟乡)人。

黄宗羲17岁便担负起了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

即使在抗清武装斗争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讲学,教授历算、乐律等知识。

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他应石门吕留良之邀,设馆于吕氏祖居友芳园梅花阁,教授吕留良的子侄及其友好子弟,历时4年;康熙六年九月,他与姜希辙等重新恢复绍兴证人书院的讲学活动,同张应鳌等“共主教事”。

在黄宗羲的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次:一是康熙七年(1668年)三月,在宁波创建并主讲证人书院,前后长达8年,培养学生有姓名可考者60余人,其中高足18位,奠定了清代浙东学派的基础,培育了主张经世致用和擅长史学的学术风格。

二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应邀到海宁主持讲席,历时5年,培养学生20余人,对清初浙西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康熙二十八年,黄宗羲已80高龄,仍还兴致勃勃,“会讲于(余姚)姚江书院”。

黄宗羲讲学时间之长,成就学生之多,足以表明他是当时一位大教育家。

在坚持讲学活动的同时,黄宗羲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明夷待访录》的撰写和《明儒学案》的编著。

前者成书于康熙二年。

在书中,他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集中阐发了民主启蒙思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论点,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被称为是“一部划时代的民主主义思想专著”。

后者编成于康熙十五年以后,共62卷,对明朝270多年的儒学,尤其是王学的发展演变状况,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

经史才之薮泽也——黄宗羲的经学思想

经史才之薮泽也——黄宗羲的经学思想

经史才之薮泽也——黄宗羲的经学思想内容提要:黄宗羲宗承王阳明,曾师从刘蕺山,但在很多方面他超出了师承的范围,其经学思想确实是一例。

黄宗羲在主持甬上讲经会、教学蕺山之学的进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经学思想。

其中,有很多观点属创见性的观点,诸如把经书客体化、对象化,作为整体来研读,否决理学对经义的独占,批评义理阐释的功利主义,强调经学的事功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不仅在必然程度上减缓了心学与文献、心学与现实和心学与佛老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关于清朝浙东乃至全国的学术均产生了深远的阻碍。

关键词:黄宗羲经学客体整体事功Abstract: Huang Zongxi learnt from Liu Jishan and followed Wang Yangming, but Huang went beyond his teachers’ academic field in a few of aspects, among them is Huang’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During the years of presiding over the sermon meetings and elucidating Liu’s thoughts, Huang suggested hi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mong it there were a few of creative points of view. Huang thought that the classics should be objective and should be studied as a whole; he negated the exclusive explan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criticized the utilitarian explanation, and emphasized the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es. These points had a good influence for the academy in ZhejiangProvince even the whole countr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Key words: Huang Zongxi;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object; whole;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es一在黄宗羲85年的人一辈子历程中,有两个事件对他阻碍颇大,一是他父亲被阉党所害,二是明清的鼎革。

试析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试析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试析黄宗羲的教育思想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对于政治学、史学、哲学、文学诸学科均有卓著的贡献,且在教育领域有着令人钦佩的建树,他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社会意识与超前的时代精神,其中一些观点、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宗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不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

在人的知识来源的问题上,黄宗羲虽然存在着“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穷理”即“穷心”的王学思想残余,但其基本的方面则是主张躬行实践,力学致知。

获取知识是人生立本之要义,也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

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能“立功建业”、“纬天经地”的治国之才,为此,致知是成才的必然途径,一切教学也就应当围绕致知而进行。

他说:“(有人)生之非不贵重矣,乃不能积之以至亿人之人,兆人之人,而终成其为一人之人。

”[1] P176在黄宗羲看来,许多人并非具备与生俱来的良好的素质,只是因为缺乏自我的知识积累。

因此他主张广泛地读书,以求知识广博,并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达到成才的目的。

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一生勤奋好学,并且老而弥坚。

其弟子李杲堂在《奉答犁洲先生》中就说道:“先生年逾六十,尚嗜学不止,每寒意拥温被,以双足置土炉上,余膏荧荧,执一卷危坐,暑月则以麻帷蔽体,置小灯帷外,翻书隔光,每至丙夜。

直至年逾八旬,仍终日手不释卷。

”黄宗羲自己好学如此,正是他主张力学致知最有力的证据,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曹交章》中说道:“人皆可以为尧舜一语,此孟子继往圣开后学一大节目。

徐行尧服,人人能之,即人人可以为尧舜也,只在著察之间耳。

后之儒者,将圣人看得烦难,或求之静坐澄心,或求之格物穷理,或求之人生以上,或求之察见端倪,遂使千年之远,亿兆人之众,圣人绝响。

浅论黄宗羲经史之学的特征

浅论黄宗羲经史之学的特征

出 内圣外王 的范 围。 ( 二 )汉宋兼 采并兼批
中国学术史 上汉 学与宋学名称的采用 ,起源 于清代 中期 ,清 代 中叶考据学兴盛 ,推重汉儒考据训诂 的治学风格 , 汉学 的名称 因之 出现 。与之相对 的是宋学 ,即宋 明理学 ,注重 阐发义理 。实 际上 ,明末 清初 学者的经学不仅仅汉宋兼采 ,也汉宋兼 批。
尊德性 与道问学 ,本是儒家学者关于道德教化的两个命题 , 两个 方面相辅相成 ,不可偏执一端 。但宋 明学者大 多强调乃 至竭 力夸 大这两个 命题的区别和差异 ,形成对立 的学派 。其 中最著名 的是 陆九渊与朱熹的论学之争 。 黄宗羲分别 以道 问学与尊德性来 概括 朱 、陆学术的特点 ,并说明二派势 同水火 的状态乃是后学造 成的 ,为了明 “ 道 ” ,朱 、陆二派应相互扶持 ,相互补充 ,而不
【 关键词 】 黄 宗羲 ;经 学;史学;特征


明末清初经 史之学的特征
全面 、更深刻 ,他揭露历代统治 阶级 以孔 子学 说作 为禁 锢人们独 立思考的工具 。第 二阶段 ,万历末年至清初 ,主要 体现为反对政
1 . 经 学 特 征
( 一 )通 经 学 古 以 明道
“ 作为心性空谈 的对 立物 ,在晚明经世思潮 的形成过程 中 , 出现 了通经学古 的经学倡 导。 ” 这股风气最 初的倡导者是归有光 , 他 开端的通经学古之风对 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 如其后 的焦 弦就 针 对治 《 诗 》时穿凿 于 旨趣 ,孤 陋于名物的弊端 ,提出 “ 通经学 古 ,以游圣人之樊 ,岂可得哉 !”此后 ,作 为归 有光 学术思想的 继 承者 ,钱谦益进一 步加 大了对通经学古 的倡导力度 , 他 多次指 出经学之熄也 ,降而为经义 ;道学之伦也 ,流而为语录 。二者源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价值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价值

目暖融嚣翟幽。

翡一塞变诧研究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价值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杭州310025)攮耍:本文从致滚蒜怒、哲学愚想以及筹作成果、讲学成就四个方面论述了黄索羲的学求成藐,并在此基确土探讨了簧宗羲蕊想的瑰代价臻。

作者认为,黄宗羲的‘哳氏本'’思想,已经超越了爨童专制案I度下俦统儒家堂民、爱民、。

为民洚命的溜民本范式,而开始走向氏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

黄掌羲在哲学上建藏了议“力伊为穰泰宗饕的实践哲学和“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可以启迪我们的雳旋疆蕊臻和兼容褴思维,英瓤期求舞精神及壤呼改革的理论勇气,也激麓着我们令炙螫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关键词:黄宗羲、新民本、经世应务、力抒哲学中隧分类号:B2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05)06-0088-03黄宗羲(1610年一1695)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原因在于秦以后“废封建之罪”。

这里所谓“废封建”,指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秦始皇废除周代的“封邦建国”制度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

他在清代前期与孙奇逢、君主专制制度。

这一思想,为他后来在其民主启蒙性名李颞齐名,并称“国初三大儒”,自清末以来,则与顾炎武、著《明夷待访录》中深刻批判君主专制埋下了伏笔。

王夫之齐名,并称“明清之际三大家”,可见他在清代学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破天荒第一次喊出了术思想史上地位之重要。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的“君为民害”论,一、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并在托古的形式下设想未来社会的蓝图,提出了“天下总括黄宗羲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为主,君为客”(《原君》)的“民主君客”论以及“天下之治第一,他在《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一个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的“万系统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民忧乐”论,并提出了“君与臣,共曳木之人”(《原臣》)的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 卷 第 6 期 2010 年 11 月
*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OX I NG UN I VER SI TY
V o.l 30 N o . 6 N ov . 2010
略论黄宗羲的学术思想特征

( 绍兴文理学院 摘

绍兴 312000)
党委宣传部 , 浙江
要 :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 其学术思想的基 本特征 可以大 体概括 为 : 在 明清之 际社会 剧烈动 荡的
# 7∃
会众合一 , 并非要使众家之言去合一个人的立言标准 , 而
是取众家之精华 , 使之融汇到反映时代精神的历史潮流中去。 公以濂、 洛之统综会诸家, 横渠之礼教 , 康 #8∃ 节之数学, 东莱之文献 , 艮斋、 止斋之经制 , 水心之文章, 莫不旁推交通, 连珠合璧, 自来儒林所未有也 , 强调 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 , 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
# 4∃ # 3∃ # 2∃
黄宗羲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能 经纬天地 , 建功立业 的豪杰 , 相异于传统的圣贤道德人格。他所向 往的豪杰人格, 首先是有能爱民仁民的高尚道德 , 他认为一个豪杰应以为民办事 , 解民之困为最高理想 , 志仁者从民生起见
#6∃ #5∃
, 为万民而忧乐。二是能匡时而救世 , 古今无无事功之仁义, 亦无不根于仁义之
事功 。三是应富有强烈的创造精神 , 学莫先于立志, 立志则为豪杰, 不立志则为凡民。 黄宗羲经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对宋 !易 ∀的批判清算。 !周易 ∀是六经之首 , 在研究中先后创立了 太 极 河图洛书 先天 后天 等说 , 长期以来鲜有质疑, 直到清初才出现了广泛的怀疑、 抵制与批评 , 其 中尤以黄宗羲 !易学象数论 ∀最具代表。 !易学象数论 ∀六卷, 内外各三篇 , 内篇重在理论批判, 对邵雍、 朱 熹先天 !易学 ∀发难, 对宋元明以来迷信图书之学 , 不敢议论朱子 , 作了严厉的批判, 成为清初第一部抨击
*收稿日期 : 2010 - 09- 15
# 1∃
。由此引申出不能以 为君之一姓起见 的主仆关系去处理君臣关系, 而要
作者简介 : 梁
涌 ( 1956- ) , 男 , 浙江嵊州人 , 教授。
40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
第 30 卷
以 为天下万民起见 去处理君臣关系 , 官者, 分身之君 , 臣之与君 , 名异而实同 。表达了以反对君主 专制、 强调万民地位为特征的 新民本 思想。 新民本 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 潮 , 是在传统民本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传统政治与近代民主政治之间的中间形态。黄宗羲殚 精竭虑进行思考的有关对封建政体的改造与未来社会的设想 , 尽管在封建时代无法实现, 然而这种有价值 的政治构想 , 尤其是试图以法治的社会机制来防止与阻碍封建君主制度下的专制政治的出现, 期盼乌托邦 式的理想社会, 从中透射出的闪光的民主意识, 无愧于划归中国 17 世纪启蒙思想的范畴, 深受后世的褒 赞。 黄宗羲主张自私自利的人性论, 是对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的颠覆。作为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 , 这位 大儒 的人生价值观与传统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所一贯提倡和宣扬的 去欲存理 等正统价值观念却 有很大区别 , 甚至是大相径庭的。他曾在 !原君 ∀篇中说: 有生之初, 人各自私也, 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 利而莫或兴之,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也就是说自私自利是人之本性 , 而如果个人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 而 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 , 却又 不享其利 是不符合天下人情的 。即使古 代的圣贤之君如尧舜也不能做到。他也反对封建君主的专制, 而这种反对也与别人不同, 他反对是由于 君 的自私自利妨碍了人民的自私自利, 他在 !原君 ∀篇中说尧舜之后的君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 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 天下之大公 。如果没有君 , 人各得自私也 , 人各得自利也 。这些话 , 在以往一般的正统文人那里是不 敢提出来的。然而在黄宗羲看来, 自私 自利 却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黄宗羲宣扬自私自利的市民观点常是结合着个人财产权利来考虑的。他反对封建统治者的自私是由 于封建统治者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 而侵夺了人民的 产业 。君主在创业时 屠毒天下之肝脑 , 离散天 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 在守成时又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 人 民成了封建统治者 蠹中的私物 , 人民财产毫无保障
# 1∃ # 1∃
。在他看来, 利己是人的天性, 人的一切行为方针
与价值取向 , 应以利己为前提。封建专制主义所以要批判, 是由于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侵夺了 民众的利益 , 其背景是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及体现市民阶层的新价值 观念的形成。 重利断义 已成为席卷包括士大夫在内的众多阶层的社会思潮, 黄宗羲的老师刘宗周对这 种思潮的描述耐人寻味: 志于货利者 , 唯知有货利而已 , 举天下之物无以易吾之货利, 志于声色者 , 惟知 有声色而已 , 举天下之物无以易吾之声色也。 王阳明精心构筑且风靡一时的 良知 已被 逐声色 、 逐货利 的浪潮所代替。私利的实现, 就是个人欲望的满足。他认为活生生的人都是有欲望的, 欲望的 产生, 是出于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 是对物质和精神的一种渴求 , 所以 有生之初 , 人各自私也, 人各自利 也 , 已经蕴涵了近代的意识。黄宗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然则为天下大害者, 君而已矣。向使无 # 1∃ 君 , 人各得自私也 , 人各得自利也 。 黄宗羲的 工商皆本 论是对传统社会价值观的颠覆。 重本抑末 是秦汉以来千古如斯地为人们所 接受的观念 , 黄宗羲对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而 来 ,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 成为第一个从理论上否定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学者。黄宗羲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鼓吹货币经济的发展, 以长久满足人们的自私自利的本性。 钱币所以为利也, 惟无一时之 利 , 而后有永久之利。以三四钱之费得十钱之息, 以尺寸之楮当金钱之用, 此一时之利也。使封域之内, 常 有千万财用流转无穷此久远之利也 。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 , 异端 一词最早出现于 !论语 ∀之中 , 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 !为政 ∀ ) 。 异端 在孔子那里只是指不同意见而已, 他认为: 对不同意见进行攻击, 那么害处就会结束。这样的解释 符合孔子的精神 , 即宽容、 博学、 和而不同。到了汉代, 儒家已经开始将一些不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的著作视 为异端了。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进一步强化, 异端成为相对于正统而言的离经叛道, 是被扼杀对象。纵观 历史, 异端总是产生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 统治阶级的统治产生危机, 特别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由 于自身的原因日趋僵化, 难以继续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工具的时候。由此可以认为, 在传统社会凡是 被统治者认定是异端的思想观念、 理论体系, 往往表现为强烈的批判精神 , 具有前所未有的透彻性和预见 性 , 能够成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强烈的批判精神犹如一根红线串联着越地学者的学术活动, 勾勒出学术传承的基本轮廓。从王充提 倡的 崇实疾妄 , 到陈亮、 叶适对苟安求和、 存理灭欲的批判, 王阳明对程朱理学教条的批判, 黄宗羲对君 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章学诚对各种伪史学的批判等史实都无不闪耀着越地学者理性务实的批判性重要品 格。黄宗羲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在历史上, 旨在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的反主流思想理论被视为异端, 颠覆传统意识形态的更是异端。黄 宗羲在明清之际社会剧烈动荡的经历中, 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 , 形成了颠覆性的思想主张。 他提出的 为天下 , 非为君 ; 为万民, 非为一姓 的民主启蒙思想 , 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 !明夷待访录 ∀从 政治、 经济、 法律、 军事、 教育、 文化、 人才选用等方面系统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首次提出 天下之大害 者 , 君而已矣 。并阐发 天下为主, 君为客 、 君与臣 , 共曳木之人 的君臣平等原则 , 用 天下之法 代替 一家之法 的法律平等原则, 及 人各得自私自利 、 贵不在朝廷, 贱不在草莽 的人权平等原则。黄宗 羲站在 公天下 观念的视野, 猛烈抨击 家天下 意识。认为封建专制制度所以要鞭挞 , 是君主 视天下为 莫大之产业 , 传之子孙 , 享受无穷 , 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 从而 使天 下之人不敢自私 , 不敢自利

博洽包容, 博采众长, 自成一家是越地学者治学的又一传统。博学是成就一个大思想家的重要因子 , 包容是以博学为前提的, 博学又是以包容为基础的, 这种相应的学术素养和学理背景往往表现为博采众 长 , 自成一家。从王充提出 含百家之言 的治学思想 , 到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 鲁迅首倡文化 拿来主义 , 构成了越地文人一以贯之的治学思想链。 黄宗羲的治学, 既重经史之学, 又重自然科学 , 包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他治经史之学 不遗 余力 , 对天文、 地理、 算数、 金石、 艺术、 易学与杂学则竭尽 冥搜博览 之力。他以 续抄堂 命名书斋 , 体 现一种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全祖望在 !梨周先生神道碑文 ∀中说, 黄宗羲 愤科举之学 , 锢人生平 , 思所以 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 , 不足 , 则抄之于同里学楼钮氏、 澹生堂祁氏、 南中泽千顷斋黄氏、 吴中则绛云楼 钱氏, 穷年搜讨。游屐所至, 遍通衢委巷, 搜鬻故书。薄暮 , 一童肩负而返, 乘夜丹铅 , 次日复出, 率以为 常 。 会众合一 是黄宗羲在 !万充宗墓志铭 ∀中所概括的治学方法。他说: 士生千载之下, 不能会众以合 一 , 由谷而之川, 川以达于海, 犹可谓之穷经乎 ? 自科举之学兴, 以一先生之言为标准 , 毫秒摘抉 , 于其所不 必疑者而疑之, 而大经大法反置之而不用。
经历中 , 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形成了颠覆性的思想 主张 ; 博洽包 容 , 博 采众长 , 自成 一家 , 既重 经史之学 , 又 重自 然科学 , 包括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 ; 推崇 经世致用 , 十分重视史学的经世作用 , 力图将历史研究与当世之务结合起来 。 关键词 : 黄宗羲 ; 学术思想 特征 ; 异端 ; 博洽 ; 经世 中图分类号 : B249. 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293X ( 2010) 06- 0039-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