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君主政治理论中的_协同治理_思想探析
黄宗羲思想探析
摘要: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着较为重大的突破。
将民本思想之中,尊重民意的思想上升到了尊重民众权益的层面。
“以民为本”就是认为君为民而设,君为民之仆。
君和臣都是为了天下人而服务的。
与此同时,黄宗羲提出“先有法制后有人制”的政治学思想。
黄宗羲所处的时代独具特色,独特的生活和成长历程,对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
关键词:黄宗羲;学校议政;气外无理;心即是气一、明清之际的社会现实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党争不断,朝政荒废,北满入侵,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在社会政治方面,明末清初社会大动乱,阉党与东林党相互争权。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等历史事件相继发生,使得社会矛盾被激化。
在社会经济方面,明末清初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货币的发展起到了积累原始资本的作用,雇佣关系继而发生与发展,在江南地区手工业资本化活动日益扩大,史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另一方面,在文化层面上,儒学的世俗化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系。
到后来王阳明心学的诞生,使儒家思想具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也是黄宗羲思想诞生的源泉。
二、东林党的兴起对黄宗羲思想的影响黄宗羲其父黄尊素,万历年进士,天启中官御史,是当时著名的东林党人,后来在东林党的政治活动中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后下狱,遭受酷刑而死。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崔呈秀被除,天启朝冤案将黄尊素平反。
黄宗羲上书恳请诛灭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
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黄宗羲从袖中拿出锥子刺许显纯,并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
这件事后黄宗羲被人称为“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对其父的孝顺。
同时作为东林党重要人物的黄尊素,其政治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黄宗羲。
东林学派的兴起,以标榜气节,崇尚实学为目的,对于扭转当时的士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黄宗羲民主法治思想评析
黄宗羲民主法治思想评析
黄宗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民主法治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和政治实践,在社会文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宗羲在改革方面,最重要的是实行民主法治,他以政治实践为基础,倡导政治决策应该聆听全民的意见。
他提出的原则是:“一切臣民都可以向君主提出建议和建议,这样,朝廷就能得到正确的反馈。
”他认为,对公民动员要加以认真把握,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的权利和社会秩序,以免产生不安和不稳定。
黄宗羲还提出了“反暴力”原则,主张以和平优先,不用武力来实现政治变革,而是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宣传和传播古典文学,以加强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智力认识。
黄宗羲的民主法治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远超过当时的政治实践,因此得到了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普遍赞美。
他的思想被充分体现在《春秋》、《论语》和《韩非子》等典籍中,并与黄老之学、孟子之学等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为中国以及世界古
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所借鉴。
从中可以看出,黄宗羲的民主法治思想,其实质主张是实施一种君主制,但又以民主原则来构建具有人性尊严、国家合法性和政治正确性的政府体制,以确保整个国家政治稳定。
正是由于这一原则,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都保持了较长的历史稳定和发展,使中国古代文明能够历久不衰。
总之,黄宗羲的民主法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今日发展民主法治而言,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浅说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
:
。 。
要求
, ,
“
,
君 为客
,
为 天下也 ; 今也 以 君 为 主
, ,
。
,
天 下为 客 凡 天下 之 无 地 而 得 安宁者
, , ,
,
为
。
是 以 其 未得 之 也 屠毒 天下 之 肝 脑
`
离散 天下 之 子女 以 博 我一人 之 产 业
,
曾不 惨然
我 固 为子 孙 创 业 也
,
’
其既得 之也
是 黄宗 羲政 治思 想 中的 又 一 个
重要 组成部 分
议 政 的 场所
“ , , ”
。
他认为 学 校不仅 应 当 主 管教 育
, :
,
培养 人 才
“
,
还 应 当扩 大其职 权
”
,
把 学 校 变成
参与政 治
。
主 持 学校 的 祭 酒 要 享 有
“
其重 与 宰 相 等
,
的 权力
;
,
,
可 以 面对 皇 帝 直
。
陈政 有 缺失 非 此
,
他说
天 子 之 所是
学 校亦 可 以
。
,
未必 是
“
,
天子之 所作
, ,
未必 非
”
天 子 亦 遂 不敢 自为是 不 仅如
( 《 学校 》 ) 行 使 监
而 公 其 是 非 于 学校 对于 地方 官 的 弊端,。 Nhomakorabea”
( 《 学 校 》 ) 其 锋芒 所 向 小 则纠 绳
,
直指 君主 独裁
敲 剥 天下之 骨髓
’ ,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被誉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思想是他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革新,是对中国封建王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挑战,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一次大胆尝试。
本文将从黄宗羲的生平事迹、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他“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黄宗羲,字裕初,号万青,江西永新人,生于明末崇祯元年(1628年),卒于清初康熙四年(1665年)。
他早年受家庭教育,深谙经传之学,通达史馆之学。
他一生追求真理,从事文学、历史、哲学研究,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
他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之一。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他对封建王权的质疑和批判,是他对人类政治理想的表达。
他认为,天下万物本就是自然产生的,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天下才是最高的主宰,君王只是人民的代理人,理应负责人民的幸福。
这个思想正是黄宗羲力求深化儒家思想并推动政治改革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像律富等传统儒学观念的批判,是一种大胆的革新。
他的思想得到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认同和支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黄宗羲的这一思想,首先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超越。
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天人一体、君臣父子之道,注重家族伦理和等级秩序。
而黄宗羲则认为,天下万物是由天、地、人构成的,封建王权是人为形成的制度,没有永恒的正统,没有永远的王道。
他认为君主只是人民的代表,应当依法行事,为人民谋福利。
他的思想力求摆脱传统的教条主义,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变革与发展。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对中国封建王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挑战。
黄宗羲认为,封建王权体系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根植于封建礼乐之中,造成了一种尊卑失序的局面,使得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的破坏。
他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使得天下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这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思想。
黄宗羲民主政治思想探析
体制已经严重 的束缚 了新兴 的商业资产阶级 的发展 。
因此 , 新兴 的商业资产 阶级需要获得政治上 的 自由来 实现 自身的进 一步 发展 。而要 实现这 种政治 上 的 自 由, 从 根本来说 就是要 打倒封 建君 主专制制 度 , 实 行
民主 政 治 。
最先 出现 了新 的气 息 , 出现了诸 如黄宗羲 、 王夫之 和 顾炎武等一大批 新思想 的先驱 。黄宗羲作 为这些 思 想家 中的代表之 一 , 其著作 最直 接 、 最鲜 明的体 现 了
尹 灿
( 西南 大学历 史文 化学 院 , 重庆 4 0 0 7 1 5 )
摘 要 :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其《 明夷待访录》 突出地体现 了他的政治思想 , 同时也
流 露 出 了他 思想 中民主政 治 的成分 。他 民主政 治 思想的产 生 与 当时的社会 背景 和世界 形 势有 着 深 刻 的联 系 ; 他 民主政 治思 想 包括 资本主 义政 府职 能 的 思想 、 资 本主 义 法 制 思想 、 资 本主 义政 体
那一时期思想理 论界发 展 的最 新动 向。特别是他 的
此时的中国 , 经过 明朝 中后 期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商品经济的水 平已经达 到相 当高 的程度 , 海外 贸易十 分发达 , 特别 是与欧洲 的贸易 , 使得 大量来 自拉美 的
白银通过 中欧贸 易流人 中 国, 进入 流通领 域 , 成为了
会变化最灵敏的感应 器 的思 想文 化领域 在这一 时期 个人又 只不 过是 在 服从 其本 人 , 并 且 像 以往 一样 自
由” ” 。洛克 的《 政府论》 对于这方 面的论述 就更加
直接 , 他说 : “ 人的 自然 自由, 就是 不受 人间任何 上级 权力 的约束 , 不处 在人们 的意 志或立法 权之下 , 只 以 自然法作为他 的准 绳 ” 。 。启 蒙思想 家 的这一 系列 的观点 和主张共 同说 明了一个问题 , 那就是君主专制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摘要】黄宗羲作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寓意天下共主,君臣关系互为依存。
他批判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主张以天地人为本,追求人性真理。
黄宗羲对中央集权提出批判,认为政治权力应分散于地方,以实现民众自治。
他建议建立学府,培养人才,推动政治改革。
黄宗羲的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人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的思想具有独特价值,对后世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内涵,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建议,影响,独特价值,时代背景,深远影响。
1. 引言1.1 黄宗羲的生平黄宗羲(1610-1695),字伯嗣,又字為仁,號嵩山。
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宗羲出生于一个世代文人的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
年轻时即以文章才情著称,广结良朋,结识王国维、顾炎武等一批文人学士。
曾游学南京,与汤若望及黄韬亲交,探讨历史、经学、诗文等诸多领域。
后来,黄宗羲被明朝多次嘉奖,深得朝廷宠信。
明末宦官专权,朝纲日衰,社会动荡不安,黄宗羲深感时事危机,开始思考国家兴衰之道。
明亡后,黄宗羲深居简出,著书立说,致力于复兴儒学、整顿风俗。
他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理念,主张君臣之道、礼义道德,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
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被誉为明清之际的“闵学德先生”。
2. 正文2.1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的内涵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其政治理念的核心。
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政治秩序的独特理解和主张。
黄宗羲认为,天下是广大人民的共同生活空间,君主只是其中一员,应当为人民的利益而管理国家。
他主张君臣关系应该建立在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君主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主,执政为民,为民而治。
君主应当具备谦虚和谨慎的态度,虚心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民生安康。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他对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一次重要创新。
本文将从黄宗羲的背景出发,阐述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的缘由和内涵,以及对后世影响。
黄宗羲生于明末时期,正逢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国力衰退。
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政治观念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民间呼声渐高,思想界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正是他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一种创新。
“天下为主,君为客”一词,可以理解为天下万民共同构成的社会整体,而君主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员。
黄宗羲的思想是基于儒家的“仁政”理念,认为天下的治理应该以人为本,以民为主。
他主张政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认可,君主只是人民的代表,是为人民服务的。
他同时也认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必须受到约束,而且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
黄宗羲将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喻为主仆关系,强调君主应该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对待人民。
君主不能滥用权力,应该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谋福祉。
他认为君主应该注重民生,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黄宗羲在思想上的创新引起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修正。
他的思想强调天下人民的主权和君主权力的合理性,把君主的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后世的民主思潮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为中国社会政治观念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框架,对后来的政治改革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黄宗羲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君主的认识,从神权到人权的转变,使得政治权力转向了民众,推动了人权意识的觉醒。
黄宗羲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国政府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包括权力受制约、官员为民众服务等方面。
日本学者关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研究 孙宝山 提 要: 本文旨在对日本
日本学者关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研究*孙宝山提 要:本文旨在对日本学者关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介绍和总体评价。
为了避免主观概括的误解,本文采用了原著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来介绍作者的基本观点。
首先,根据观点的逻辑共性进行了总体分类,每个类别中的观点大致按照原著初次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学者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同时还对中日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比较,并分析了双方分歧的原因;最后,针对日本学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日本学者 黄宗羲 民本 折衷 民主早在清朝的乾隆、道光年间,黄宗羲的著作《南雷文定》、《南雷文约》、《明儒学案》等就数度被输入到日本①,引起了日本学者的注意。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明夷待访录》的广泛流传,日本学者开始对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展开系统研究,并且一直兴趣不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采用原典主义的方法,首先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加以系统的介绍;然后,对日本学者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中日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比较;最后,针对日本学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着重从方法层次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关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总体定位在清末变革的风潮中,梁启超、陈天华等从提倡“民权”、“共和”的立场出发,把黄宗羲推崇为“中国的卢梭”,日本传统上关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这一说法展开的,并因此形成了三种观点:民本说(否定说)、折衷说、民主说(肯定说)。
(一)民本说。
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中国的卢梭”这一说法,将黄宗羲政治思想归为传统的民本思想,认为与近代民主思想绝对不可相提并论。
清水盛光是民本说的最典型代表,他说:“清初政治思想是对普遍专制的批判,其根据被从王道国家的重民思想中求得,因而这和在卢梭书中可以看到的王权批判、民主主义思想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巨大的差距。
”“因此,有时有的说法或者称孟子的政治论是民主的,或者称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民本的,但只 要二者是在承认王权的前提下谈论人民本位的政治,我们就应该强调意味着由全体人民治理 和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原本的民权思想和中国的民享思想之间的本质的区别。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地反映了黄宗羲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是中国政治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对传统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在传统君主专制社会中,君主被视为天下的主宰,绝对的权力和统治地位使得君主可以肆意妄为,无视民众的利益,造成了天下百姓的疾苦和血泪。
黄宗羲认为,君主应当在天下人民之上,为天下人民服务,君主应当成为天下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主宰天下人民的统治者。
在黄宗羲看来,君主应当尊重天下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尊重天下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从而建立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他主张通过平等法治来调整统治与管制的关系。
这在当时几乎是与众不同的观点,也是著名的政治思想之一。
虽然这一思想没有在当时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后来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伦理观念方面看,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平等的伦理观念。
在传统君主专制社会中,君主被认为是皇权至上的神圣存在,他的命令和意志具有绝对的权威,天下百姓只能顺从和服从。
而在黄宗羲的思想中,天下人民应当是主体和主人,而君主应当是客人和仆人。
这种伦理观念反映了黄宗羲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是对传统等级制度的一种根本批判。
他主张通过平等之道,来彻底改变绝对性的支配压迫的等级关系,建立一个以平等和自由为基础的社会。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后来中国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末民初时期,新式的公民观念开花结果,思想家们开始以民主和平等为中心思想,推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化,成为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蕴,号琴山,贵州仁怀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明代顶尖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他对政治秩序和道德原则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所提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发展。
在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中,君主是天下的主宰,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而臣民则是应该顺从和侍奉的。
而黄宗羲提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强调了天下(人民、社会)的主宰地位,将君主的地位置于天下之下。
这样的思想观念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挑战了传统的政治秩序和道德观念。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所代表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君主的专制和腐败已经在人民中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正是对当时政治危机的一种回应,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接受,他的思想观念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黄宗羲的思想观念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杂史】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辨析
杂史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辨析《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振聋发聩。
黄宗羲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卢梭”,其思想在近代中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之辨“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中,对于“天下”与“君”之所指,学者向来无太大争议,大都认为“天下”即指“天下之民”,是封建帝国辖域之内的民众;“君”即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君主。
学者们的主要分歧集中在对“主”、“客”这一对关键词的理解上。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一说“主”意即“主人”,“客”意即“客人”。
俞荣根先生就持此观点,认为“黄宗羲的这种‘主客'论讲的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观念所生发出来的主客关系,意为天下是万民的天下,不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君主不过是万民请来的客人,不能反客为主,窃天下为已有,而应以万民之生死为职志”。
另一说认为“主”相当于“地主”,“客”意指“佃客”。
“‘客'应诠释为‘佃客',‘主'应诠释为‘封建土地制的地主'。
君主的职责就是为天下人民服务,是人民的佃客”,而非指客人的意思。
此两说尤其是前说颇具代表性。
但从另一角度出发,我提出略有不同之看法。
《辞海》中对“主”一词之释共有十二义之多,其中第二义就是俞荣根先生所采之相对于宾客的“主人”一义,但此义中“主”一词也与“奴、仆”相对,所以单采与宾客相对之义似稍有不妥(见《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若采其中第五义“根本”似更符合黄宗羲此说的原义。
在《说文解字注》中,对“客”一词的词源作了这样的阐释:“客,寄也。
字从各”,“故自此託彼曰客。
引伸之曰宾客”。
可见,俞先生所采之“宾客”一义乃其引申义,其本义则应是“寄”,即“自此託彼”。
所以,“主”应解为“根本”,“天下为主”意即“天下之人是根本”,天下之民才是国家(权力)的根本和来源,在国家、的治理中居于主要的地位。
论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山东行 政学 院学报
思想 ” 的深 刻 内涵 。 从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的 复 杂 性 来 看 , 明末 清 初 复 概 括 为 以 下 四个 主 要 方 面 :
( 一) “ 民主 君 客 ” 的 政 治 主 张
杂 的 社 会 状 况 ,对 黄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影 响 巨 大 。 首 先 , 一方 面 , 明末 政 治 黑 暗 , 阶级 矛 盾 严 重 , 腐 朽 的 明王 朝 统 治 终 于 被 新 起 的满 清 王 朝 所 代 替 。 然而 , 由 于 明 清 两 代 正 值 中 国 古 代 封 建 社 会 的 鼎 盛 时
浅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
浅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羲的民本思想历经中国思想史三百年而不衰,并且一直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方面发挥作用,我们现在仍然研究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仍然意义巨大,正如台湾学者韦政通先生所说:“民本思想自然不等于民主,民本也不及民主有效,但在近代民主政治未成熟以前,对防范权力,实在想不出比民本思想更好的方法。
就是在今天,环顾世界各国政治现状,我们能说民本思想己失去意义吗?”∞2.3治法思想黄宗羲的“治法”思想与法家提出的“以法治国”思想具有承接关系,但是两者本质又有不同,黄宗羲的“治法”是为了维护他所构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想社会,而法家的“以法治国”则是为了维护君主独裁专制体制,加强君主权威,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对立关系。
黄氏“治法”思想虽类似于现代的“法治”,但是也不能将两者等同,黄宗羲提出的“治法”思想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依托君主制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就是“治世之道”,具体表现就是君臣同治、设相分权、学校议政、方镇自治、工商皆本,而现代的法治思想则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而且内容更为丰富和具体。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中提出:“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於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
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②关于“治法”与“治人”的概念最早出自于《苟子》:“有治人无治法。
”什么是治法?什么又是治人?苟子解释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苟子又说:“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从苟子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荀子把治国的重点放在“治人”,他把天下的祸乱的根源归结到“治人”的缺失,良好的“治法”即使存在,天下还是有可能会乱,但是“治入”出现良效,则天下就不会乱。
黄宗羲民主政治思想探析
黄宗羲民主政治思想探析尹灿【摘要】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其《明夷待访录》突出地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了他思想中民主政治的成分.他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世界形势有着深刻的联系;他民主政治思想包括资本主义政府职能的思想、资本主义法制思想、资本主义政体思想.他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虽然尚未成熟有待完备却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先驱.【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1)001【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黄宗羲;民主;法制;政体【作者】尹灿【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自明朝中后期以来,特别是在“隆庆开关”以后,明朝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经济领域来说,海禁解除后,国家对于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控制均有所放松,因此,国内的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在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类似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社会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这种经济结构上的变化引发了社会结构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
作为反应社会变化最灵敏的感应器的思想文化领域在这一时期最先出现了新的气息,出现了诸如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等一大批新思想的先驱。
黄宗羲作为这些思想家中的代表之一,其著作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了那一时期思想理论界发展的最新动向。
特别是他的《明夷待访录》,在这部为明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著作中集中表达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其思想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分。
一、黄宗羲民主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公民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个人利益,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如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主张社会成员之间要订立契约以“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像以往一样自由”[1]19。
总结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总结黄宗羲的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众多领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黄宗羲主要思想的总结,包括他的治国理政观点、对天命论的批评、推行农学改革的主张、对历史的重视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治国理政观点主要包括“天下为公”和“三纲五常”思想。
他认为,天道是普世的,君主应当以天下为公,践行仁政,守正道,保障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他主张君主应当放弃个人私利,以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此外,他强调了“三纲”和“五常”的重要性。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了忠诚、孝顺和妇女的纲纪。
而“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倡导人们要具备这五种品德。
黄宗羲对天命论的批评是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批判了传统儒家学说中过于强调天命的观点,认为真正的天命是指领袖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而不是凭借出生的权利。
他主张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确保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黄宗羲的这一批评对于后来康有为等人关于维新变法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宗羲主张农学改革,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他提倡注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并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来支持农业发展。
他的这一主张对于后来江南经济的繁荣,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宗羲对历史的重视体现在他的著作《明儒学案》中。
他认为研究历史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史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历史规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他的这一观点对后来诸如梁启超、胡适等人的历史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明儒学案》中。
他批评了传统的儒学教育以经世济民为目标的“格物致知”观点,主张通过教育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以服务社会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新式教育运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学者、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崇尚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仁政为本,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强调君主应该以天下人民的利益为重,在行政治理、经济发展、文化美化等方面注重人民的需求和有利公益。
然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则与“天下为公”有所区别。
黄宗羲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可以主宰天下,君主只是其中的一个仆人,政府的职责仅仅是维持秩序和
治理民事。
所以,在黄宗羲看来,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要是强调君主应该是天下人民的
仆人,以天下民众为主,随时为其服务。
黄宗羲支持这种思想的原因在于,他深知帝制下的统治者极易腐败、自私,使人民苦
不堪言。
因此,他主张削弱皇室的权力,将政府组织成为一种由有智慧、有才能的技术官
员组成的专业统治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从哲学上来看,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公民社会的
理念。
在民间自主的、去中心化的政治制度中,君主只是人民的代表者,为人民服务。
他
们是属于普通民众,而不是地位特殊的统治者。
这种思想也意味着黄宗羲同时对皇权执政的系统怀有疑虑。
他认为皇权虚妄、欺骗和
迷惑,政治启发和组织过于低效。
尽管他认为皇权可以有所裁减,它仍然被守护着。
总之,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强调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为后来中国的
知识分子、文人所广泛接受。
他们主张君主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切实为人民的需求、
公共领域的发展、文化传承和普及进行努力。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与天下的关系中,应当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君王应该以天下民众的利益为重,并强调君主的权力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
他年少时即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十三岁便通晓经史子集,十六岁即通书目经史。
黄宗羲在政治上,曾力主变法,主张政治改革,并有志于理学复兴,提倡朱子学,对于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明儒学案》、《明儒学案补编》等,对明代后期的教育、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是他对明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在明代,封建君主制度极端封建,君权凌驾天下,官僚体系更是贯穿整个社会,民众受雇于各种特权阶层的压迫。
黄宗羲力主推翻这种制度,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作为改革的出发点。
黄宗羲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来反对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
他认为,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以忠诚相待为主,但是在明代,君臣之间的关系往往被滥用,上位者的专制和贪婪导致了道德沦丧。
他主张君王应该以天下民众的利益为重,而不是利己,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也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批判。
在封建社会里,各种等级明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鱼鳞一样,交织在一起。
而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使得社会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变得困难,更严重的是,它使上位者变得不负责任,使得底层民众在生活中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黄宗羲在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时,强调君主的权力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主张君主应该尊重民意和民众的权益。
这是因为民众支撑着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的根本,所以君主应该将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也提出了君主应当尽其所能,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使他们陷入疾苦的主张,可以看出他对于民众权益的重视。
浅析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0 9— 0 2 0 1— 0 2
1 黄宗 羲政 治 思想形 成 的背景 黄宗 羲就 在这样 的时 代 背 景 下 ,孕 育 和形 成 了他 的 独特 的 政 黄 宗羲 生活 于 明末 清初 社 会 大 变 革 时 期 ,即所 谓 的 “ 天 崩 地 治思 想 。
解 ” 的时 代 。当 时 的 中 国社 会 ,发 生 了深 刻 的 变 化 ,而 这些 变 化 对于 黄宗 羲 政治 思想 的形 成产 生 了直接 或 间接 的作用 。 首先 中国延 续 了两 千 年 的 以 自给 自足 为 主体 、商 品交 换 为 辅 助的 自然 经 济在 明 中叶 以后 发 生 了局 部 的 质变 ,明 中 叶 以后 中央 政府 消 极怠 工 ,无 论 是农 业 还 是 商 业 ,政 策 限制 大 幅度 降低 ,张 居正 改 革 了税收 制 度 ,使 得 赋 税 变 得 合 理 且 无 苛捐 杂 税 ,加 之 对 外贸 易 十分 发达 ,白银 大 量 流人 中 国 ,商 品 经 济得 到 了蓬勃 发 展 。 如松 江府 ,小 农 以 织 布作 为家 庭 副 业 , 日成 一 匹 ,投 入 市 场 的棉 布竟 日以万 记 。所 以 当时 有 “ 买 不 尽 松 江 布 ,收 不 进江 南 纱 ” 的 谚语 。其 他农 业 、手 工业 产 品如 粮 食 、生 丝 、蔗 糖 、烟 草 、绸 缎 、 纸张 、染 料 、木材 、铜 器 、铁 器 、瓷 器 等 。伴 随 而 生 的 是 资 本 主 义萌 芽 ,在 苏州 、松 江 等 地 的 纺 织业 中 ,出 现 了许 多 以生 产 商 品 为 目的 的机 户 。他 们 拥 有 大 量 的资 金 以 及 先进 的生 产 工 具 ,并 且 雇佣 几 名到 十几 名 不 等 的机 工 进 行 生产 ,构 成 所谓 机 户 出资 ,机 工出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机户与机工之间的雇佣关 系是一种 资本 主义性质的生产关 系。 ・ 城市 中出现 了一种新 的阶层——新兴市 民 阶级 。他 们 为 了维 护 自身利 益 ,与传 统 的封 建 势 力 相 互 合 作 、相 互斗 争 。明 中叶 以来 是 中国封 建社 会 资本 主义萌 芽 和发 展的时 期 。 其二,明王朝从万历后期至崇祯末年 ,政治极端腐败。宦官 集 团专权 跋 扈 。厂 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务 横行 无 忌 ,对人 民横 征 暴 敛 。对 主 张改 革 的政 治官 员残 酷迫 害 。这 就 大 大激 化 了 统治 阶级 内部 矛盾 以及 封建 统 治集 团与 广 大 人 民 的矛 盾 。于 是 ,一 方 面 形 成 了要 求 改 革 朝政 的 东林 党人 与 以魏 忠 贤 为 首 的 阉 党 腐朽 集 团之 间 的 残酷 政治 斗争 ,另一方面则导致了以高迎祥 、李 自成等为领袖的大规模农 民起 义 ,最 终推 翻 了腐 朽 的朱 明王 朝 。我 国东 北 地 区 的 女真 族 建 立 了后 金政 权 ,并 进 而称 帝 ,建 立 清 朝 。清 王 朝用 了 三 十 多年 的 时间 才 以武 力平 息 了南 方 各 族 人 民 的反 抗 。 至康 熙 时期 ,改 用 镇 压与 垄 断相 结合 的手 段 ,巩 固 了清 王 朝 的 统 治 ,社 会 安 定 ,经济 恢复 并 得到 发展 。黄 宗羲 身处 两 朝 更 替 时 期 ,他 抗 清 到 最终 失 败 可 以说 在一 定程 度上 影 响 了他 的政 治思 想 。 其 三 ,从 万历 七 年 ( 1 5 7 9年 ) 开始 ,西方 国家 的殖 民主义 者 、 商人 和传 教 士陆 续 来 到 中 国。他 们 或 用 武 力侵 占 中 国领 土 、掠 夺 中国财 富 或 因传 教 需 要 ,传 播 西 方 文化 。其 中有 些人 诸 如 利 玛 窦 、金 尼阁 、汤若 望 、南 怀 仁 等 ,向 中 国 统 治 者 、士 大 夫 介 绍 了 西方 数学 、天文 历 法 等 自然 科 学 知 识 。 于是 在 明末 清 初 ,造 就 了 个 西方 文化 冲击 中国 文化 的新 形势 。正如 梁启 超先 生 所说 :“ 此 后 清朝 一 代学 者 ,对 于历 算 学 都 有 兴 味 ,而 且 最喜 欢 谈 经 世 致 用 之学 ,大 概受 利玛 窦 、徐光 启诸 人 影响 不少 。 ” 锄 他 在 这里 实 际 上揭 示 了明末 清初 的 “ 经世 致用 ” 之 学与 西方科 技 文化 的关 系 。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孔昭,号稼轩,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其一生思考政治道德的结晶,是对传统封建君主制度的一种挑战,也是他所倡导的改革观念的核心。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是他对中国政治传统的批判和思考的结果。
传统封建制度中,皇帝被视为“天子”,凌驾于万民之上,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而黄宗羲认为,天下乃人共有,君主仅是治理者,应当依靠天下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他认为君主应是服务于人民的,与人民共同分享治理权力和天下的利益,而不是统治和压迫人民。
黄宗羲主张君主应以天下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个人权力和私利为中心。
他提出“君先民而民之后”,强调君主应是天下人民的代表和服务者,君主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应当依靠人民的支持和合作。
他批判了一些专权的君主对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的行为,对君主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提出了要求。
黄宗羲关注社会公平和农民权益,强调君主应当尊重人民的权益和劳动成果,推崇农耕文化和农民的生活方式。
他主张君主应当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繁荣。
他鼓励君主普及教育,加强君主和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提高人民的自觉性和素质。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论基础。
它强调了君主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观念在中国的发展。
它对中国封建君主制度的批判也引发了对现有政治制度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推广。
他的理想与现有的封建体制格格不入,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排斥和打压,他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思想家和改革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
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黄宗羲看来,君主是天下的主人,天下是君主的客人。
这一思想被认为是对传统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挑战,提出了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制约、人民选择政府的构想。
下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对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明末清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封建主义制度的危机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黄宗羲生活在朝廷权臣专权之下,忧心国家命运。
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到,“众归天下天下之实,君不得已乎!”,意思是说政权实质上是君臣合力的结果,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下百姓。
他认为天下大同、人民平等是天命所归的理想境界,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理念。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思想的内涵。
黄宗羲认为,天下既然是君主权力的来源,那么君主就应该成为天下的首席服务员,天下百姓是君主的主人。
他主张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君主通过百姓选举产生,实行君主负责制和检察制度,对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
他提出了“政所以能为天下者,唯德之行合于道”的观点,强调君主必须以德治国,在行为上要符合道德的标准,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尊重。
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政治理论中是非常新颖的,对于中国政治观念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了君主和百姓权利对等、相互制约的观点,对于后来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清朝晚期,清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改革开放等,这些变革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黄宗羲思想的借鉴。
黄宗羲的思想也对后来的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9期N o.9,2010浙 江 社 会 科 学ZHEJIANG S OCI AL SCIENCES2010年9月S ep.,2010黄宗羲君主政治理论中的协同治理思想探析! 刘华安内容提要 在黄宗羲的时代虽还没有协同治理这个概念,但国家治理需要统治者分工协同的观念古已有之。
黄宗羲继承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君臣协同治理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批判和否定 三代以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具备正当性的理论依据;同时,黄宗羲还从这个基本观念出发,构想了他认为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从而将原来只是着眼于巩固君主统治的传统民本思想,推进到 而在万民之忧乐的新民本主义。
黄宗羲的国家治理社会协同的思想对启蒙近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本质上是出于维护和改良君主政治的需要,还不能说是近代民主意义上的国家政治思想。
关键词 黄宗羲 君主政治 协同治理作者刘华安,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副研究员。
(宁波 315012)黄宗羲作为明清之际浙东学派的创始人,其在中国文化史上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杰出的学术成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反思中国封建社会何以会 天崩地解的原因时,他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政治见解和理论学说,特别是在君主治理理论上彻底否定了 君天下的传统专制政治思想,提出了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观念,并以这个思想为出发点,设计了一套君主政治的治理制度,将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主义的阶段。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能实现从传统民本主义向新民本主义转型升级,是以君臣协同治理观念作为批判和改革君主政治模式突破口的。
他正是以其社会协同治理的政论新见,来深刻揭露 三代以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正当性,并从朝政、取士、法律、教育、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构想其认为合理的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新民本主义的理论学说。
本文就君主制下黄宗羲的君主政治的社会协同治理思想作一探讨,以期对进一步研讨黄宗羲政治思想能有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从当代社会政治学说的意义上说,所谓协同治理,首先是决策权不应为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所霸占,而应当属于所有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其次是协同治理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利益和由此产生的冲突得到调和,并产生合作,最终建构集体决策的合法性;再次是协同治理的实现,既要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又要求治理主体权力边界的清晰。
协同治理作为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当代社会民主政治的产物,社会协同治理是当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诉求。
显然,在黄宗羲以前及其所处时代的人们政治观念中,是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 协同治理思想的,在黄宗羲的政治学说中也没有提出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过具有上述涵义的 协同治理概念。
但人类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表明,当代被人们所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往往是通过借助前人相关思想成果才得以树立和推广开来的。
例如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思想,正是通过汲取民本主义的思想资源而被人们所广泛认同的;当代社会的协同治理观念也同样如此,中国古代文化中 举贤任能的思想观念,就是我们今天宣扬和推进协同治理的民主政治体制需要借助的思想资源。
尤其是在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民本思想中,具有更多的接近现代 协同治理理念的思想元素。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人们所想往的理想社会,而 举贤任能则是实现这个理想社会的基本治理指标。
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思想家都将任用贤才看做是治理国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
他们认识到,治国活动头绪繁多,这不是君主等个别人可以独力承担的,因此必须有大量的各级官吏来辅佐君主,贯彻管治的宗旨,推行管治的原则,实施管治的措施,落实管治的方法,贤臣能士是使安邦治国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如先秦时期的孟子说: 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高度重视臣子辅佐君主进行国家管理的作用,主张应由贤能者来担任各级官吏: 不用贤则亡#。
汉代的董仲舒强调 举贤任能乃 天意之所在: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是以建治之术,贵得贤而同心。
%。
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程颐、程颢等人也认为治国必须有大臣辅佐君主来具体运作,人才有无或优劣是治国成败得失的重要因素, 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
帝王之道也,以择任贤俊为本,得人而后与之同治天下∋。
所以,他们强调 人君为政在于得人(。
上述先秦以来思想家关于 举贤任能的论述,对于君主统治如何实现 君臣共治的问题,确立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实现君臣合作,强调了君主一个人治理不了天下,必须善于汲取群臣的不同意见才能治理天下;二是要以择贤为本,强调了君主需要择任贤俊,必须是能为君主提供合适的决策意见的臣子才是君主需要的辅助伙伴;三是做到君臣同心,强调了君臣需要 同心,就是说君与臣必须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有效治理天下。
古人这种 举贤任能、君臣共治天下的说法,似有与 协同治理相似的思想因素,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封建专制的最高政治信条,因此这种 举贤任能、君臣共治体制,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是君主专权的原则,虽然参与决策的不只是君主一人,但最终决策权只能是属于君主一人的;第二是天下为君的原则,虽然君臣们共同维系的利益不只为君主一人,但这种利益的真正主体只能是君主一人的;第三,正因为如此,在这种 君臣共治的政治体制中,君臣之间必然恪守主仆关系的原则。
黄宗羲对于这种 家天下的君主制深恶痛绝,认为它是涂毒百姓的最大祸根:君主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这样的君主理所当然地被人们 视之如冠仇,名之为独夫,是 天下之大害者+。
因此,他以推崇 三代之治为说项,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自己的 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政治论,或者说新民本主义的政治理论。
黄宗羲的新君主政治论同样以 举贤任能、君臣共治为主旨,但他的君主政治观与其前人有了根本的变革:首先,对君主职责作出了新定位,认为君主应当 明乎为君之职分∃∃以天下万民为事, 以千百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君主要为天下之忧乐尽责,而并不是只为了一己之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天下才能治平。
其次,对什么是天下利害之所系提出了新标准,认为君主不能 把天下之利尽归于自己,而应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使 天下受其利, 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只有这样,官民矛盾才能得以缓和,帝皇 血肉之崩溃、朝廷兴亡之变更才能避免。
再次,对于君臣关系确定了新准则,认为君臣与父子不能相提并论,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由于君与臣都为公利而设,因此为臣的职责 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他还强调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十分形象比喻说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 前者唱耶,后者唱许 #。
因此,君与臣在治理天下中的职责本质上刘华安:黄宗羲君主政治理论中的 协同治理思想探析并无根本区别,君臣之间其实就是师友关系。
由此可见,在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原则之下,黄宗羲的 君臣共治天下的论说,具有接近民主范畴的 协同治理的思想内容,或者说具有更切实地启蒙民主政治的思想内容。
正因为如此,梁启超说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怪书, 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象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梁启超认为,,明夷待访录−表达了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十七世纪中叶的黄宗羲之所以能生产出这一 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是以他紧紧立足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来改造传统的心性哲学为前提的。
从万历到崇祯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显现出中国封建社会 波颓风靡、 病革临绝,趋于没落的一派衰败景象。
经济上,明初农、士、商、工 各安其生和后来的 厚商而利农的政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经济关系中出现了新的因素。
在经济富庶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发达的商品流通,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业纷纷出现,商户也开始用其货币进行商业上的扩大再生产, 缙绅大夫多一货殖为急现象普遍,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黄宗羲目睹这一社会变迁,并从人性角度反思了明末清初的政权问题。
他敏锐意识到,在心性的自闭系统内讨论心性于国与天下无补。
只有将宋明理学的道德形上转换为 百姓日用之学,把道德价值论变为功利价值论,恢复到人性的 私上来,将哲学还原到人的生存这一根本现实,才是这一大变动社会的理论构建的使命。
在此基础上,黄宗羲提出了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的人性论。
人类本性是自私自利的,这使得社会难以为续。
因为没有人把各自分散的个体联合起来去应对群体共同的利益和弊害,这反过来对个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满足造成侵害,从而使得联结个体以组成政治社会、并专门从事公共事务的君主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要。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 公利和 公害就显示人结成社会的必要。
必须有超越人类自私自利本性者,为天下兴利释害。
这样的人就自然被人们拥戴被推为领袖,即 君。
君必须以大公无私的本心为体,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用,体用一源,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理想人格之要求。
在此基础上,黄宗羲进一步超越了 大公无私的本心之体和 为万民兴利除害之用,提出了 明乎为君之职分,提出君主职能的表现形式就是 三代之法,君主的职能在于放弃私人之业,专门从事公共事务,使得个体自足自立。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 公利是实现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的保障,这是黄宗羲君主制下的社会 协同治理主张的思想基础所在。
二为了兴 公利释 公害,政治社会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工,而社会分工要求着社会要协同治理。
在君主制前提下,黄宗羲社会 协同治理思想内涵丰富。
分治以达君臣协同治理。
传统民本思想中,对于君臣关系,孔子重视对待,孟子强调须以义合,墨子、荀子、商君和韩非子都认为君臣是上下服从的关系。
黄宗羲由新民本的原则看待二者关系。
指出: 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君不爱民不成其为君,臣不爱民不成其为臣,君和臣都是为 万民之忧乐而设立,目的是 释害兴利,所以君臣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就平等来说,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大家因民而设,所以 实同;君臣各有司职,所有 名异。
就合作来说,君臣如 共曳木之人 (),共同为民兴利释害。
天下之大,亦决非君主一人能够治理,所以要实行治理分权,将君主手中之权分与臣工百职,是以治天下之责任任命之,借以协助军望管理天下以致天下治平。
臣是君的代理与分工,来协同治理天下(国家)的,君臣是同事而非主仆。
因此,臣应追求天下普遍的利益和百姓的根本利益,而非人君一己、一姓的私利,这也决定了臣君关系,不是从属的人格依附关系,臣非君奴,这就 强调了以万民为基础的臣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