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教案标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 帮助学生明白国文老师对他们学习国文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尊重和感激国文老师的辛勤付出。
教学内容:
1. 国文老师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
2. 国文老师对学生学习国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学生对国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重之意。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
责任。
2. 激发兴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文老师的看法和感受,引发学生对国文老师
的兴趣。
3. 讲解:老师介绍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以及对学生学习国文的重要性
和影响。
4. 讨论:学生讨论国文老师的重要性,分享自己对国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重
之意。
5. 总结:总结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以及学生对国文老师的感激和尊重。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启发学生对国文老师的认识
和理解。
2. 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国文老师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对国文老师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国文老师的认识和理解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感激国文老师的辛勤付出。
2. 组织学生为国文老师写感谢信或制作感谢卡,表达对国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重之意。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华文化的魅力——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文,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中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传统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文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包括中华文化的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选读等。
2. 教师准备相关课堂活动和讨论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3. 教师准备评价学生作业和表现的标准,以便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符号等内容,以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教师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讲解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思想内涵。
三、阅读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阅读一篇中华文化相关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出问题和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华文化,提出相关阅读和研究的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阅读更多的中华文化相关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展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1(新版)北京课改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主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带领围绕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体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是什么等问题,感悟作者的情感二、学生分析根据写人记事的散文的整体把握的要求,采用朗读、浏览、勾画、批注的方式,利用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结合读写,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
2、体悟作者感情。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学习这篇课文时:1、导入环节中,采用多媒体投放,通过朗读的方式,回顾初中学过的写人记事的散文片段,总结写作角度,感受写作细节。
以点带面,可以更好的带动学生走进文本。
2、在讲授环节中,采用朗读、浏览的阅读方式,通过勾画语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筛选的能力。
勾画语句、圈点重要词语,不仅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筛选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展示各组结果。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读写结合的训练环节中,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借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写作内容。
从书写到内容,尽量发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评价、建构)导入投放所学课文选段朗读总结多媒体ppt 讲授引导学生带问题诵读朗读、浏览、勾画投影展示研讨走进各组,聆听表达以小组为单位研讨投放展示研讨结果评价以读带写,组织学生片段训练定时写作投影学生的书面表达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学生是一个个学习的个体,更是一组组合作的团队。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国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国文老师需要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情感的力量,能够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喜欢阅读,才能在教育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在我的中学时代,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国文老师,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这篇文章便是对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体验和评价。
一、教学方法我的国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组织我们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而不是纯粹的讲授,她认为只有学生在互动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她会引导我们自己来判断孙悟空是人还是神,还是妖怪;在学习唐诗宋词时,她会让我们背古诗,然后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这句诗的含义。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更有兴趣和动力。
二、教育理念在我的国文老师看来,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她每次在课堂上都会强调语文教学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聊斋志异》时,她会给我们介绍张小泉的生平和文化背景,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
此外,她也非常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适时地激发和发掘这些优势,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成效。
例如,她会经常让我们做一些写作练习,让我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和创意,从而激发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的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更加热爱语文学习,也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语言和文化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传承和表达文化的基础通过我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我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门学科,更是为了传承和表达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散文选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小练习评析:诗歌鉴赏二、导入新课:师(深情地):同学们,一个人,他的一世中会碰到很多老师。
从进入少儿园开始,老师就素来陪同着我们的成长。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的老师已经被我们忘记了,而若是还能够被你记住,这位老师必定有他独到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认识一位老师,他就是台湾闻名的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以前的国文老师。
他是梁实秋先生在十八九岁时碰到的老师,即使时隔五十年依旧被他的学生想起,那么这位老师身上终究有什么让人难以忘记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就跟从梁实秋先生的脚步去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出示投影:学习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领悟作者深情。
2、理解作者独到的行文思路,认识作者散文风格。
3、走近一代老师,感觉人格魅力。
四、学生自由朗诵。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这篇文章,那么你感觉你所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生 1:这位老师开始给我的是“邋遢” 、“凶”,看完满篇文章我又感觉他是一个“仔细负责”的老师。
生 2:我感觉这位徐老师除了“凶” ,授课水平还很高。
师:看来课前同学们预习得仍是较充足的,能全面客观地对这位老师作出讨论。
可是我们毕竟不是他的学生,作为以前接受过他亲自教诲的梁实秋先生对他怀着跟我们不同样样的感情,我记得作者在文中有直接表达他对老师感情的语句,大家还记得吗?生(齐答):记得,文章最后 1 小节。
师:对,接下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最后一小节,领悟梁实秋先生对老师所怀的深情,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投影:读一读品一品我走开先生已快要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哪处,听闻他已早归道山了。
同学们有时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想他的音容之余,不由还怀入迷茫仰募之意。
(学生边朗诵边领悟作者深情)生 1:梁实秋先生对老师怀入迷茫和仰募之情。
“迷茫”在于他和老师五十年没有通音讯,最后在老师去世的时候也没能见上一面。
“仰募”在于老师出众的才华和尊贵的人格让他仰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课改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明确: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品味语言】(一)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文字让人难忘?(学生自由发言)1、×××!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2、“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3、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师生小结:①运用生活中的口语,通俗易懂。
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③展现时代、地方特点,给人新奇感。
4.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5.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
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
小结:善于抓特征,描画细腻6.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7.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
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小结:这两处文字比较雅致(二)理解本文似贬实褒的写法作者极尽调侃之词,把他的老师写得既丑又凶,是否有损徐老师的形象?(学生各抒己见)【明确】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实际上是作者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为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学生形成反衬,表达对老师的钦佩,令人印象更为深刻。
五、布置作业完成自主学习丛书“过关检测”和“阅读与鉴赏”板书设计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不雅的绰号欲扬先抑似贬实褒古怪的相貌抓住特征描画细腻不良的习惯语言幽默谐趣横生教后记:这篇写人散文内容比较简单,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就能架构全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年级批阅(备课组批阅(组别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型课标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养成健康尊贵的审美情味,提高文学修养。
要求教知识与技术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构造特色和风趣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经过拥有特色性的细节描述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领悟作者关于国文老师的感情。
观授课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构造特色和风趣风趣的语言风格。
重点授课学习本文经过拥有特色性的细节描述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难点授课朗诵法、研究法方法授课程序设计环节一明标自学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过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充足预习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不知大家预习得怎么样了,此刻我来提几个知识性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回答时程不得翻看课本)1.“国文老师”我们此刻称之为什么老师?(语文老师)及(“国文”与“语文”的差异:“国文”顾名思义是祖国的文字和文章,而“语文” 的涵盖面要广得多,“语” 是“语言” 、“口语” ,“文” 是“文字” 、方“文章”,因前面无“国”限制,中外的语言文字作品都可囊括其中)2.题中的“国文老师”姓甚名谁?(徐锦澄)法3.作者写作本文时大体是多大年龄了?(“十八九”+“五十”,应该在凑近七十岁的时候)梁秋先生,位台湾闻名散文大在隔五十年此后回起自己的老是那的在目,深情,我一同来欣他的闻名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
二、学目1、学本文欲先抑的构特色和风趣趣的言格。
2、学本文通拥有特色性的描述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3、领悟作者于国文老的感情。
三、自学指既然文章的目是《我的一位国文老》,你了篇文后,位国文老印象怎样呢?同学用的言归纳一下你位国文老的印象。
【能够就一点,也能够合起来。
】明确:教在学生言的同渐渐形成以下板(破折号前的内容):性情烦躁——号是“徐老虎”、凶、老是张口就人像(相)貌独到——袋有棱有角,尖、、亮,形方方的、扁扁的,鼻尖风趣——戴一副墨、两肩高、鼻涕吸溜、袍油斑、仰八字步、撇嘴、笑、人敬——不真听的学生不、自己教材、切投入生——敢于批学生、耐心指学生同学在目的“国文老” 前加一个修,来归纳你位国文老的体印象:示例:我的一位性情烦躁、像貌独到、风趣但却敬、生的国文老。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第6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目标1 通过视角和思路的梳理, 认识人物的思想个性2 品读本文重点语段, 体会理解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如何写人。
教学设想虽然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 但本文由于生字不多, 又是写人的文章, 学生读后可能觉得比较浅, 已经懂了, 没什么可学的。
教学尝试采用浅文深教的方法, 变学生“一望而知”为“一望无知”, 通过问题, 纠正学生肤浅的理解, 深入研读, 学会现代文质疑研习的基本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尝试创建快乐职高语文课堂。
预习题1 依据原文解释加点的字(1)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 不时的吸溜着(2)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 神游八表(3)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4)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 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5)何等经济, 何等手腕(6)来一个譬喻, 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2找出印象深刻的细节, 用3-4个词概括徐老师的特点3、反复诵读全文, 试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4、你最喜欢那个片段请选出一个加以赏析5、阅读中, 你还有哪些不理解处或者疑难处, 请写下来。
教学过程导入:作文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梁实秋请学生朗读课文请用3-4个词概括徐老师的特点本文是以我的视角写的, 我原来是怎样的学生,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对徐老师怀着怎么样的感情?徐老师为什么要骂我?徐老师对我有怎么样的影响, 写了那三件事?本文前后用了两幅笔墨, 前部分写了徐老师的可恶, 语言比较风趣, 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了徐老师的可敬, 语言上庄重典雅, 为什么这样写呢, 有什么好处?本文写了许多老师教我作文的技巧, 你能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吗?欣赏学生的仿写作文《我的一位数学老师》总结学习本文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作业收集整理文中的词语试画出本文的结构板书设计顽劣上进可恶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可敬风趣典雅反思:略(初一)。
北京16版七年级上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2.学习文本抓住典型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典型特征与人物形象、人物品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幽默风趣语言的品读与探究。
【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授法、探讨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个人,他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
从进入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的老师已经被我们淡忘了,而如果还能被你记住,这位老师肯定有他独特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老师,他就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曾经的国文老师。
他是梁实秋先生在十八九岁时遇到的老师,即使时隔五十年依然被他的学生想起,那么这位老师身上究竟有什么让人难以忘怀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的脚步去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投影出示课题及梁实秋照片二、文本研习:找一找、说一说1.梁实秋的老师绰号叫“徐老虎”,为什么叫徐老虎呢?生:凶。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凶”?生1:长相凶恶:夜叉狞笑,样子很凶生2:开口骂人生3:足足骂了我一个小时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这位国文老师长得凶恶,喜欢骂人,一骂就是一小时,看来“徐老虎”名副其实。
2.徐老虎除了凶,还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A、穿着——邋遢B、习惯——不良3.在这些特点中作者重点写了先生“爱骂人”,他爱骂人仅仅是因为他脾气不好吗?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好好研读第三小节。
一起读一读。
生读。
思考两个问题:(1)这句话中的“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是指什么情形?(用自己的话概括)(2)徐老先生正当防卫实际指什么?换句话说,徐老先生在保护什么?生回答。
教师点评。
不满足于国文教学的现状,他在捍卫国文的地位,维护国文老师的尊严。
由此可见徐老先生对国文的热爱,4.课文中还选取了哪些事例表现了徐老先生对国文的热爱?明确;编教材,读课文,改作文,教技巧。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从编教材这则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三、研习文本:读一读、品一品1.我们印象中老师的形象都是高大的,令人仰慕的,而从1-5小节的描写来看徐先生,同学们有没有一种高大形象轰然倒塌的感觉?生:没有,对徐老师的描写从开始的“徐老虎”、古怪相貌、不良习惯、暴躁脾气,到后来的敬业爱生,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京改版七上)共3篇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京改版七上)共3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京改版七上)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京改版七上)在我上中学的那一段时间里,我的国文课老师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她不仅教广义的“语文”,还有更具特色的文学、历史、诗词、书法、戏曲等方面的知识。
她严格要求我们的作文,尤其注重文字的质感和形象感。
她的教学方式和活泼生动,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文化门户。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国文老师。
一、传授文学知识我的国文老师教课时,总是很认真地讲诗词歌赋的意境、形式、意义以及历史背景。
她采用抽象比喻的方法来让我们在感性的、形象的维度上感受到诗词的美。
比如,她给我们讲了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李商隐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明月有轻霭,散入长江流。
万里长鲸没,九州小鸟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师用“江水如梦,荒尘一团”的比喻告诉我们,这首诗让人们感到的是“骏马奔腾的空灵、翱翔于极高处的飘忽、跃然于浩瀚宇宙之中的壮丽”。
这是对一篇好作品的深刻诠释,也是启迪我们感性领悟文学的好方法。
二、强调基础功夫我的国文老师注重学生的基本功修炼,她要求我们每天写完作业之后,课间时间要背诵诗词,并用书写的方式进行笔记。
她还要求我们去学习古典诗词和古代文学作品,获得准确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这样的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她的一贯宗旨是:“自学成才、计划自立”。
这个宗旨使得她的授课效果非常显著,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关注情感与交际我的国文老师非常注重感性交流。
她教学时,总是行动生动,富有感染力。
她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也有着深入的洞察,常常对学生的内心状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回应。
她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建立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自己也常常当面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态,给学生以鼓励。
四、注重德育教育我的国文老师除了教授文字和文化之外,还非常严格地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京改版七上)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京改版七上)课标要求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于国文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充分预习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不知大家预习得怎么样了,现在我来提几个常识性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回答时不得翻看课本)1.“国文老师”我们现在称之为什么老师?(语文老师)(“国文”与“语文”的区别:“国文”顾名思义是祖国的文字和文章,而“语文”的涵盖面要广得多,“语”是“语言”、“口语”,“文”是“文字”、“文章”,因前面无“国”限制,中外的语言文字作品都可囊括其中)2.题中的“国文老师”姓甚名谁?(徐锦澄)3.作者写作本文时大概是多大岁数了?(“十八九”+“五十”,应该在接近七十岁的时候)梁实秋先生,这位台湾著名散文大师在时隔五十年之后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满怀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著名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二、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于国文老师的情感。
三、自学指导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对这位国文老师印象如何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印象。
【可以就一点说,也可以综合起来说。
】明确: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逐步形成以下板书(破折号前的内容):脾气暴躁——绰号是“徐老虎”、凶、老是开口就骂人像(相)貌古怪——脑袋有棱有角,头尖、秃、亮,脸形方方的、扁扁的,鼻尖红习惯有趣——戴一副墨镜、两肩高耸、鼻涕吸溜、长袍油渍斑斓、仰头迈八字步、撇嘴、狞笑、爱骂人敬业——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满、自己选编教材、讲课亲切投入爱生——敢于批评学生、耐心指导学生 请同学们在题目的“国文老师”前加一个修饰语,来概括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总体印象:示例:我的一位脾气暴躁、像貌古怪、习惯有趣但却敬业、爱生的国文老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1 北京课改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2.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把握。
教学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
三、教学方式:诵读法、讲授法、探讨法、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导入: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老师的内容,其中不乏经典的形象,你记忆深刻的都有谁?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生: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时的启蒙老师寿竟吾老先生,严谨,博学;生: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刻画的小弗朗士的老师,一位爱国志士韩麦尔先生,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写出的‘法兰西万岁’的瞬间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师: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个老师有点像漫画书上的人物,好像比其他老师更有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更深入的了解这个人物形象。
(板书题目)二、初读印象(外在特写式)师:文章开头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我想徐老师的肖像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想不想给他画一张像?生:想师:找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拿出笔边听边画。
大家推荐,谁画的最好,好,现在开始师巡视,画完的可以互相欣赏一下彼此的作品师:他画的是行云流水般自如呀,我想他一定是在画之前对文章有了深入了解,早已成竹在胸了吧,张其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他?大家同意他的说法不?,他不但具有画家的天赋,也有成为文学家的潜质。
生鼓掌,三下。
师:大家说这幅画画的好在哪?生:抓住了徐老师的相貌特点,画的很像,师:抓住了徐老师相貌的什么特点?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说一下。
生:古怪(板书)师:这段除了描写相貌古怪外,还刻画了什么?生:绰号,习惯不拘小节,衣着不整洁邋遢,走路姿势傲慢,表情凶狠。
师: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性格凶狠,行为习惯不拘小节的人师:通过绰号印证了他的性格,也透露了同学们对他的不喜欢,有对他的揶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
册)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缠绵动人;思乡则深沉浓郁、感人至深;写景则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于俗……总之,梁实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不释手。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
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
这一小节先交代“我”遇见国文老师的时间是“十八九岁的时候”,这是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也是个不太懂事的年龄。
然后用“印象最深”、“受益”“最多”来概括
“我”不能忘记这位国文先生的原因。
开头很简洁,连用两个表程度的副词“最”突出强调了国文先生在“我”记忆中的位置,同时也勾起了读者阅读的欲望。
::
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
一般对于尊者长者的回忆常常总会规避一些缺点和不足,而梁实秋对国文先生徐锦澄的描写,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
::
首先是绰号不雅--:“徐老虎”,一旦一个人的名:号与“老虎”挂上勾,就足见其凶其狠了。
::
再看他的“像貌”(现在一般写为“相貌”),脑袋“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
我们再看他的行为习惯,“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
着”,“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这样一些习惯性动作,描写细腻,个性鲜明,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梁实秋文风的谐趣由此可见一斑。
::
当然,徐先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喜欢骂人,作者连用四个小节写了徐先生的“骂人”。
因为下午用国语讲授的课与毕业无关,学生们大都不认真听讲,其他国文先生总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
唯独徐先生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即所谓的“正当防卫”)“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骂人”。
在总写徐先生的骂人习惯之后,作者重点叙述了一次自己挨骂的经过。
起因是:一位性急的同学在徐老师作文题还没写完的时候就询问“题目怎么讲”,于是徐老师“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滔滔不绝”地把那个发问的学生痛骂了一顿。
“我”出于义愤,挺身而出“分辩了几句”。
于是,老先生把所有的怒火都泼到“我”的头上,“我”被“足足骂了”“一个钟头”,由此还得到一个使“我”终身难忘的“警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部分,作者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徐老师蛮横凶狠好骂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也正因为这个机缘,使徐老师:认识了“我”,从而也就使“我”成了从徐老师处“得益最多的学生”。
:
这一段的描述看似不敬,看似不雅,但我们丝毫看不出厌恶,看不出仇恨。
我们感觉到的更多的却是有趣,好玩,甚至是可爱。
作者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风趣幽默的笔调来调侃自己所喜欢的尊长,不敬的描写中饱含的却是深深的爱意。
::
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
::
第7小节是这一段的总领,“居然”表达了“我”的意想
不到。
“受益最多”既照应文章开头,又统领下文。
:: 第8小节主要写徐先生:选编教材的独到和讲课的亲切。
徐先生不满足于现成的教材,他自编教材,新旧兼收,决不厚此薄彼。
正因为徐先生的教材选得好,“我”对国文的兴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这表明徐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敬业的老师,更是一位有识见的老师。
徐先生讲课介绍作者时说自己曾和作者一起吃过饭,使学生顿生亲切之感。
::
第9小节主要写徐先生的课文诵读。
作者用“有腔有
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等词语对徐老师的朗读作了高度评价。
::
第10小节主要写徐先生的改作文。
作者先引用一般老师
在改作文时常用的评语,然后介绍徐先生改作文的特色--“大勾大抹”,徐先生追求的是简洁、硬朗--“笔笔都立起
来”,“虎虎有生气”。
“我”后来所写的文章能够有一点“硬朗挺拔之气”正是得益于先生的“教诲”。
这里又一次照应了开头。
::
第11小节主要介绍了徐先生给学生所讲的作文技巧。
小到用字的技巧,说理的技巧,大到文章起承转合的技巧,徐先生都一一传授,使“我”“至今受用”。
::
从这一段的描述看,徐先生既是一位有见识的有作为的素养极高的老师,又是一位敬业的爱生的人品极高的老师。
:: 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
作者先从时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将近五十年了”,可见相隔时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足见怀想之深;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
文末的“怅惘敬慕”可谓是点睛之笔,“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
::
梁实秋的散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
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
二、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
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
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
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
三、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
这种风格。
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
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
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