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商君列传文言文对照翻译

【原文】商君,名鞅,卫之诸庶孽也。
其少,好刑名之学。
事魏孝子公,为中庶子。
秦孝公之元年,卫鞅亡魏入秦,说孝公以连横之策。
孝公以为可用,卒用其计,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严明,禁网密布,国以富强。
秦人益重之。
居三年,秦用商君之法,行之一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
居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居十二年,秦民大悦,秦霸西戎,诸侯恐惧,宾从如流水。
居十四年,秦孝公卒,惠文王立,商君为法自损益,不以旧制。
惠文王二年,商君告老还乡。
三年,为相公孙鞅诬以谋反,车裂于市。
商君既死,秦国大乱,民无所依。
惠文王三年,秦人怜其功,复立其子,是为商君后。
【翻译】商君,名鞅,是卫国的庶出子弟。
他年轻时就喜欢研究法家、名家等学派。
他曾侍奉魏国的孝子公,担任中庶子的职位。
秦孝公元年,商鞅逃离魏国进入秦国,向孝公献上连横的策略。
孝公认为他的策略可行,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封他在商地,号称商君。
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严明,禁网密布,国家因此富强。
秦人对他的尊敬日益增加。
在位三年,秦国开始实行商君的法律,实行一年后,路上无人拾遗,山中无盗贼,家家户户富足。
在位五年,秦国更加富强,天子赐予美酒,诸侯纷纷祝贺。
在位十年,秦民非常高兴,路上无人拾遗,山中无盗贼,家家户户富足。
在位十二年,秦民更加高兴,秦国霸占了西戎,诸侯感到恐惧,纷纷前来朝贡,如同流水般不断。
在位十四年,秦孝公去世,惠文王即位,商君对法律进行了修改,不拘泥于旧有的制度。
惠文王二年,商君辞去官职回到故乡。
三年后,因为丞相公孙鞅诬陷他谋反,商君在市场上被车裂而死。
商君死后,秦国大乱,百姓无所依靠。
惠文王三年,秦人怀念他的功绩,重新立他的儿子为王,这就是商君的后代。
商君列传 阅读答案和翻译

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和翻译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小编整理了《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2019年全国卷Ⅱ《商君列传》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史记商君列传文言文翻译

秦孝公之时,有卫人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用,病且死,谓孝公曰:“大王必用鞅,则霸业可成也。
”公叔座死,鞅乃说孝公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以富国强兵。
孝公从之,令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策。
商鞅之法,大抵以法治国,严刑峻法,以正天下。
其法也,轻罪必罚,重罪必诛,无有赦宥。
商鞅曰:“法者,国之权衡也,民之准绳也。
法明则国治,法不明则国乱。
”于是,秦法行于天下,国势日盛。
商鞅之法,虽严,然民不敢犯。
商鞅曰:“夫民者,国之根本也。
民不敢犯,则国无不治矣。
”于是,秦民皆安于法,不敢有异志。
商鞅又令官吏严于职守,不得贪污受贿,以绝私欲。
官吏奉公守法,国家政治清明。
商鞅之法,使秦国内部矛盾得以缓解。
秦孝公时,秦国内部矛盾重重,贵族势力强大,商鞅变法,削弱了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又实行军功爵制,使得士兵奋勇杀敌,国家战斗力大增。
商鞅之法,使秦国国力日益强盛。
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国库充盈。
商鞅又推行均田制,使得农民有地可耕,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秦孝公二十年,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然而,商鞅之法亦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秦孝公二十年,商鞅因法严,得罪了秦国内部一些贵族。
秦孝公死,商鞅被贵族诬陷,以谋反之罪,车裂而死。
商鞅死后,秦国内部矛盾再次激化。
秦惠文王即位,恢复了井田制,废除了商鞅之法。
然而,商鞅之法的影响并未消失,秦国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国力。
商鞅,名鞅,字子发,卫国人也。
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用,病且死,谓孝公曰:“大王必用鞅,则霸业可成也。
”公叔座死,鞅乃说孝公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以富国强兵。
孝公从之,令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策。
商鞅之法,大抵以法治国,严刑峻法,以正天下。
其法也,轻罪必罚,重罪必诛,无有赦宥。
商鞅曰:“法者,国之权衡也,民之准绳也。
法明则国治,法不明则国乱。
”于是,秦法行于天下,国势日盛。
商鞅之法,虽严,然民不敢犯。
商鞅曰:“夫民者,国之根本也。
《史记·商君列传》注释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注释、译文商鞅变法商君(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者,卫之诸庶孽(庶孽,指庶子。
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指战国时以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
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
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韩非子亦尚“刑名”),事魏相公叔座(战国时期魏国大臣。
公叔痤在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
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得多一些。
他排挤吴起,是出于保全相位的需要,并不是不知道吴起对魏国的重要性。
荐举公孙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
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著一笔,“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很有深意。
若过早地推荐公孙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博得荐贤之名,对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影响)为中庶子(官名。
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
秦、汉为太子侍从官。
历代沿置)。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逝世的一种委婉说法),将奈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社祭的神坛也称为“社”。
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乡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为睦邻欢聚的日子,同时还有各种欢庆活动,“社戏”、“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
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一词,也与社日活动有关。
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
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mòrán,沉默无言的样子)。
王且去(将要离开),座屏人(bǐngrén,命人退避)言曰:“王即(假如)不听用鞅,必(一定)杀之,无(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令出境。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 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 i):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 )笞:;(3 )于:;(4)云:;(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商君即我们熟悉的商鞅,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後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史记·商君列传》白话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白话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
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当中庶子。
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
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
”魏王沉默不语。
魏王将要离去,公叔座屏退旁人而说道:“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魏王一口应承而离去。
公叔座召见商鞅告诉道:“今日大王询问可以担任相国的人选,我说了你,看大王的表情不赞成我的意见。
我理应先国君后臣子,便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
大王应承了我。
你可以赶紧离开了,(不然,)将要被逮捕。
”商鞅说:“大王他既然不采纳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话杀我呢?”结果设有离去。
魏惠王离开公叔座後,便对身边的人说:“公叔座病得很重,令人悲伤啊!他想让我把国政交付给公孙鞅,岂不荒唐呀!”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
秦孝公立即会见卫鞅,交谈政事很长时间,孝公常常打瞌睡,没有听。
谈完后孝公对景监发脾气说:“你的那位来客只不过是个无知狂妄之徒罢了,哪配任用呢!”景监因此责备卫鞅。
卫鞅说:“我用五帝之道劝说孝公,他的心思不加理会呀。
”五日之后,卫鞅又要求孝公接见自己。
卫鞅又进见孝公,谈得比前次更多,然而没有中孝公的意。
谈完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
卫鞅说:“我用三王之道劝说孝公,而他听不进。
请求再一次召见我。
”卫鞅再一次进见秦孝公,孝公觉得好而没有采用。
谈完后卫鞅离开。
孝公对景监说:“你的那位来客好,可以同他交谈了。
”卫鞅说:“我用霸道劝说孝公,他的意思要采用了。
如果再召见我,我知道该说什么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2019·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篇一: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数日不厌厌:讨厌、厌恶B.军既相距距:通“拒”,相距对峙C.吾始与公子欢欢:友好,交好D.民怪之,莫敢徙怪:感到奇怪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古诗史记商君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史记商君列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史记商君列传翻译及注释

史记商君列传翻译及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商君列传翻译及注释司马迁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後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
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数日不厌厌:讨厌、厌恶 B.军既相距距:通“拒”,相距对峙
C.吾始与公子欢欢:友好,交好 D.民怪之,莫敢徙怪:感到奇怪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
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
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
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
秦惠王对他旋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11.把第I卷文言言语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5分)译:
(2)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5分)
译:
参考答案:
8.A (厌:满足)
9.C (①说明商鞅善于揣摩君王的心理,进而迎合,为人圆滑,④说明商鞅言而有信)
10.B (“阻挠变法的权贵们”错,“百姓们的拥护”错,“秦人皆趋令”实是威权之下的
保身之举)
11.翻译(10分)
(1)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泰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
(“行”、“期”、“之”译对各1分,全句通顺2分)
(2)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
终于他在秦国留下了一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由的呀!(“卒”、“恶”、“以”译对各1分,
全句通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诸庶孽公的儿子,名字叫鞅,复姓公孙。
商鞅从小就喜欢学习刑法。
曾担任魏国丞相公叔座的中庶子职务。
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招贤纳士,将要成就秦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侵占的土地,公孙鞅于是从东面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拜见孝公。
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
两人长谈几天不感到厌倦。
景监说:“你凭什么讨得孝公如此喜欢你?”公孙鞅说:“我劝说秦孝公仿效古代帝王的做法,但孝公说:‘这太久远了,我无法等待。
况且古代贤明的君王,各有各的成名方法,哪里能够压抑自己待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可以成就帝王的大业呢?’所以我就用富国强兵的霸业劝说孝公,孝公非常高兴。
”后来,让公
孙鞅担任左庶长,最终审定改革的法令。
法令规定老百姓实行什伍编制,犯法连坐。
不主动告发犯罪的人处以腰斩之刑,窝藏犯罪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等处罚。
私下打斗闹事,按各自的轻重程度施以相应的处罚。
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以及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为官奴。
法令已经制定好了,还没有公布,(公孙鞅)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个三丈多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搬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两金子。
老百姓感到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搬移。
又说:“能搬运此木的人奖五十两金子”。
有一个人将此木搬移了,就奖给五十两金子,以表明不欺骗之意。
终于下令推行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
正在这时候,太子犯法。
公孙鞅说:“法令之所以难以施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带头违犯。
”(公孙鞅)将要处置太子。
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不能够施刑,就处罚太傅公子虔,刺面处罚少傅公孙贾。
第二天,秦国人都自觉遵守法令,秦国百姓当初认为新法不利就来建议完善法令,公孙鞅说:“这些都是刁民。
”把这些人全部发配到边城,后来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法令了。
公孙鞅劝说秦孝公攻打魏国,孝公认为这个建议好,就派公孙
鞅率兵进攻魏国。
魏国派公子卬率兵迎战。
两军对峙,公孙鞅给公子卬送信说:“我一开始就与你友好交往,现在各自为两国的将军,我不忍心互相攻打,可以与你见面商定结盟,—起饮酒,高兴地撤军,以使秦魏两国相安无事。
”魏公子卬认为真是这样。
两人会盟完毕,
一起喝酒,但是公孙鞅让埋伏的军士袭击俘虏了公子卬,趁机进攻魏军,大败魏军而回到秦国。
秦孝公死后,太子登基。
公子虔一伙告发公孙鞅谋反,派人逮捕了公孙鞅。
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来示众,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于是灭了商君的全家。
太史公司马迁说:商鞅是一个生性刻薄的人。
开始的时候就想用帝王霸业劝说秦孝公,这种浅薄的言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并且所涉及的尽是宠臣,等到施用时,处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从赵良之言,也足以看出商君刻薄少恩。
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的所作所为相似。
最终在秦国留下一个谋反的罪名,这也是有缘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