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水泥搅拌桩监理实施细则(椰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椰海大道C段2市政工程
双轴水泥搅拌桩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批
海南辰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建设概况
工程名称:椰海大道C段市政工程
建设地点:海口市美兰区东营镇
建设单位:海口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补勘)
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海南辰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海南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项目特点
2.1本工程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主要用来对近期实施红线和远期实施红线之间的10M范围设反压护道作用,桩径为700mm间距500mm、搭接200mm,桩长要求15M。
2.2设计要求:
双轴水泥搅拌桩采用P.O4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单桩断面Ф700@500MM,水泥渗量为15%。外渗剂由施工单位根据本场地地质情况和经验确定。土的天然重度平均按18KN/m3计,水灰比0.55,桩身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
施工单位应根据本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桩设备和成桩工艺,确保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性要求试桩,并根据工艺性试桩结果确定相关施工参数,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搅拌桩应联系搭接施工,相邻桩施工间歇不得超过12小时,如果因特殊原因造成搭接时间超过12小时,应对最后一根桩先进行空钻留出头以待下一批桩搭接;如果间歇超过12小时与下一根无法搭接时,须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补桩应与无法正常搭接的桩数和深度相同。搅拌桩必须坚持两喷三搅的操作顺序,且喷浆搅拌时钻头提升速度及下沉速度均不宜大于0.5m/min,钻头每转一圈提升(或下沉)量以1.0cm~1.5cm为宜,最后一次提升搅拌宜采用慢速提升。当喷浆口达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浆液泵送流量应与搅拌机的喷浆搅拌下
沉速度或提升速度相匹配,确保搅拌桩中水泥掺量的均匀性。施工时如因故停浆,应在恢复压浆前将深层搅拌桩提升或下沉0.5m后再注浆搅拌施工,以确保搅拌桩的连续性。
浆液试块强度试验应取刚搅拌完成而为凝固的水泥土搅拌桩浆液制作试块,每台班应抽检1根桩,每根桩不应少于2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应制作3件试块。取样点应设置在最软弱土层处的搅拌桩内。试桩应及时密封水下养护28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取搅拌桩施工后28天龄期的水泥土芯样,钻取芯样应立即密封并及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双轴搅拌桩加固体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类型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每组桩的取芯数量不宜少于3组,每组不宜少于3件试块。双轴搅拌桩加固体的芯样应在基底以下范围内连续钻取的桩芯上选取,取样点应取沿桩长不同深度和不同土层处的3点,且在基坑底附近应设取样点。钻孔取芯完成后的空隙应注浆填充。
3、工程地质概况:
3.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椰海大道C段场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营镇内,路段从里程沿K4+225横向,沿道路走向在K4+170~K4+250,拟建道路类别为二级公路。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海相阶地。
3.2 区域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雷琼断陷凹地东南翼,云龙凸起西北端,在新构造区上属于升降交替带,为一继承性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具有明显的继续性,表现为大面积的升降和强烈的火山活动,并伴有多处多次火山喷发。本场地主要由近东西向的马枭—铺前断裂和长流—永兴断裂所控制。
3.3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的地层有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海相沉积层(Q m)。将场地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详细划分为5个岩性单元层,现将场地内埋藏地层的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3.3.1、人工填土(Q ml)①-1(“①”为地层编号,下同):灰白色,灰黄色,上上层为沥青路面,厚约0.14m,上层为混凝土块路面,厚约0.36m,中层为级
配砂红土厚约0.40m,下层为碎石,厚约0.20m。下下层为片石,厚约0.50m。以上拟建好的道路普遍路基结构。
3.3.2、人工填土(Q ml)①-2(“①”为地层编号,下同):灰黄色,以粉质粘土混少量的细砂为主,结构松散。
3.3.3、第四系(Q l)淤泥②:灰黑色,略具嗅味,流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光泽反应有光泽。仅1号钻孔揭露。
3.3.4、第四系海相沉积层(Q m)中砂③:浅黄色,石英质,饱和,稍密状态,以中砂为主,粗砂、细砂次之,石英质,次圆状,级配一般,夹有薄层粉质粘土和粘土。
3.3.5、第四系海相沉积层(Q m)粉细砂④:浅灰,浅黄色,石英质,饱和,稍密状态,以中砂为主,粗砂、细砂次之,石英质,次圆状,级配一般,夹有薄层粉质粘土和粘土。
3.3.6、第四系海相沉积层(Q m)粉质粘土⑤:灰色,可塑~硬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场地内均遇见该层。
4、工程地质评价
4.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在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除了局部分布饱和液化土层淤泥②外,拟建道路场地未发现有埋藏的河、塘、坑、沟浜、防空洞等其它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鉴于场地内淤泥②为软弱地层,采取换填处理夯实、分层碾压等处理措施填筑至设计路面标高,以处理后达到设计密实度、强度和变形要求的人工地基作为可作为路基的持力层使用。故进行本工程的建设是宜适的。
4.2路基综合分析与评价
根据拟建场地地层分布特征,结合拟建项目结构及荷载特点考虑,据沿途地形标高及周围地形标高情况,拟建道路大部分地段可以采用天然,对挖方区以中砂③层及其以下的地层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填方段宜对人工填土①采取换填或分层碾压等处理措施至设计路面标高,以处理后经检测达到设计强度和变形要求的人工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