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份习题管窥中美语文教学的差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刍议——读《美国语文》后的比较和思考
类 和运用类 的问题则分别只 占到 了8 7 和4 ,也就是说 , .% %
对 “ 程 与 方 法 ”这 个 维 度 的考 察 是 人 教 版 语 文 教 材 练 习 附庸 地 位 不 仅 体 现 在 所 占教 材 系 统 的 比重 上 ,更 体现 在 练 过 系 统 中所 占 比例 最 小 的部 分 。[而 创 造类 问题 中的 计 划类 问 习 系 统 的 设 置 完 全 是 围绕 着 课 文 来 展 开 上 。选 文 本 身 具 有 - 题 更 是 从 未 出 现 ,这 也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表 明人 教 版 教 材 对 于 天 然 的 合 理 性 , 练 习 系 统 是 在 首 先 承 认 选 文 正确 性基 础 之 语 言 实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更 多 地 停 留在 对 文 本 的机 械 记 忆 和 对 上 来 展 开 设 置 的 。 练 习 系 统 的 目的 是 为 了考 察 学 生对 课 文
、
两套语文教材练 习系统的结构分析
人 教 版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的 练 习 系 统 基 本 是 由 两 部 分 组 节 ,并 且每 个 环节 都 有 具体 的指 导意 见 。
成: “ 研讨 与练习 ”与 “ 读一读 ,写一写 ”。第一部分 主 要 涉及对文 章 内容 的整 体把握 ,对 文章写作 手法 的体会 以
不恰 当定位是新课 改实施过程 中 “ 过程与 方法 ”维度 薄弱 并 且 在 每 个 问题 之 后 都 会 标 注 问题 的解 决 手 段 , 如 “比较 的根本 原因,对练 习系统 的跨 文化 比较有 助于教师更 有效 和对 比”、 “ 据支持 ”、 “ 证 评价 ”、 “ 概括 ”等等:文 地 培养 学生的语言 实践能力 。本 文将对 比人教版初 中语 文 学聚焦 ,考 察文 章笔法 。第 二版块为写作版块 ,由 “ 点子 教材 和 中国妇女 出版 社 出版 的 《 国语文 》 ( 美 两卷本 )二 库”和 “ 微型写作课 ”组成 。 “ 点子库 ”侧重应用性、实践
中美语文教科书配套练习的比较研究...
Mother Tongue Workbook;
Compare; Study
I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In the concepts of design, there are more differences than similarities between mother tongue workbook of American California’s Spectrum Edition and Chinese Exercise of People Education Edition. It can be mainly expressed as: Spectrum Edition’s mother tongue workbook doesn't just represent the contents of mother tongue textbook, it emphasizes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attitudes, and the purpose is to train the ability of self-study. But Chinese Exercise of People Education Edition tries to consolidate the classroom learning by doing exercises. Based on different concepts, these two kinds of workbooks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content system and structure. So I decided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each workbook’s content structure and system from talking about their concepts of design,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inspiration from Spectrum Edition’s mother tongue workbook to the construction of
中美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迥异探微
中美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迥异探微作者:王利丹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4期摘要:王荣生先生认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乃至编撰水准的把握,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
”本文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和中国妇女出版社《美国语文》教材,以理性眼光和多维视角对中美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给予具象洞悉和宏观窥探。
关键词:课后习题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美国语文》中图分类号:G633.3中美两套教材均以“单元”组合排列方式对语文教材体系给予理性建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分为五册,所选文章以“古今诗歌”“叙议散文”、“中外名著”等文体组合单元,秉承多样化和系统性的原则以“横向”模式编排。
而《美国语文》以美国时代更迭与历史发展为主线“纵向”编撰。
将美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分为六大板块,以此对应“文明的交会(开始——1750年)”、“国家的诞生(1780年——1800年)”等六个单元主题。
不同的教材编撰理念决定了迥异的课后习题设计,同时,别样的课后习题设计又是独特文化与多元价值的有力彰显。
一、设计内容——中之“精简”与美之“精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一般为三至四道,根据选文不同风格和思想内容“精简”设计,比如现代诗歌侧重背诵积累,把握情感;优美散文倾向揣摩评论,赏析品鉴。
必修(1)中《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前一、二题这样设计: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
题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精简度,但设计相对单一、彼此孤立,可能不宜于综合性学习。
而《美国语文》课后习题数量繁多,类型丰富,囊括“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等六小板块,涉及解释、评价、显现、项目等二十道左右题目。
虽然数量繁多,但整个设计贯彻整体化和系统性的“精致化”理念,一系列问题围绕某一中心展开,例如,课文《生火》“文学聚焦”板块的习题设计为:“1、在《生火》的情节中,什么是外部冲突,什么是中心冲突?2、随着情节的发展,冲突是怎样强化,最终是怎样解决的?”问题均围绕“冲突”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以此为支点延及文学作品中“冲突”这一创作构架,“精致化”的习题设计使学生多种能力得以纵深发展。
中美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迥异探微——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和《美国语文》为研究视角
中美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迥异探微——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和《美国语文》为研究视角
王利丹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王荣生先生认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乃至编撰水准的把握,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
”本文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和中国妇女出版社《美国语文》教材,以理性眼光和多维视角对中美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给予具象洞悉和宏观窥探。
【总页数】1页(P114-114)
【作者】王利丹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歌单元课后习题设计研究 [J], 胡琼瑕
2.语文教科书中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研究——以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J], 王清芳
3.中美语文教材读写编排比较及其他——以《美国语文(中文版)》第一部分和《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为例 [J], 杨新成
4.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寓言选篇课后习题设计研究 [J], 侯雯
5.语文教科书中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研究——以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J], 王清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中美语文教材之比较-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美语文教材之比较201X年8月,同心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美国语文一一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共三册。
它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语文教材,是一本较权威的、适合12岁至18 岁学生学习的文学读本。
这套教材是以美国历史为线索,按照编年体形式编排,取材于不同阶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体现文学参与时代变革、反映时代风貌的特点:而它的问题设置又紧贴生活,重视引导,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美国语文》是一套融综合性、创新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开放性教材。
它的引人为我国语文教材的编排提供了新的思考,本文将这套国外教材与中国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进行比较分析,从异同中找到我国教材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以后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教材教法的改进有所禅益。
一、中美语文教材的相同点1.两者都很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我国自古以来讲究文以载道,语文教材作为宣扬主流文化的重要渠道,当然处处都体现了民族性和本土性。
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在我国《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大量古文和诗词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
《美国语文》就编辑思想和整体布局而言,张扬民族个性的特点也非常明显。
它的整套教材分为六个部分,标题依次是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和扩展不满、觉醒与反抗繁荣与保护。
从纲目中就能看出这套教材是力求以点带面,让语文学习与历史演进、文明传承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傲视世界。
从习题的设置看中美小说阅读教材的差异
从习题的设置看中美小说阅读教材的差异前言阅读教材作为学习语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中美两国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在阅读教材的设置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以习题设置为切入点,解析中美小说阅读教材的差异。
中美小说阅读教材的习题设置差异中文教材在中文教材的小说阅读部分,通常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读后理解、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辨析题等。
其中,读后理解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中文教材中最基础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回答。
选择题和填空题则更多地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功底,尤其是填空题需要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词汇以及语法规则。
判断题和辨析题则更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或选择。
英文教材与中文教材不同的是,英文教材中的小说阅读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英文教材中的习题设置与中文教材存在明显差异。
英文教材中的习题比较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技能的训练。
例如,学生需要阅读一段英文小说,然后回答一些涉及文本的特定问题,例如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支持这个结论?等等。
而这类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来作出全面准确的回答。
此外,英文教材中还会设置一些涉及语言交际的题目,如情景对话、口语表达等。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模仿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来进行训练。
中美小说阅读教材的习题设置差异的原因中美两国的阅读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不同,直接导致了阅读教材的习题设计存在较大差异。
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基础教育,强调功利;而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实用性。
因此,在小说阅读教材的习题设计上,中文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和功底的考查,更侧重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掌握;而英文教材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英语技能的训练和语言交际的实践。
聚焦中美语文教学的差
《》课程(主讲:王爱娣)论文聚焦中美语文教学的差异刘小芬摘要:中国和美国的母语教学存在着许多差异,我们的研究就是从中美语文教学模式的不同,来寻找我们现行语文教育的优势和不足。
美国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崛起的速度非常之快,这和国家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就中美教学中的语文教学的对比,来剖析两国语文教学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语文教学差异教育我有幸聆听了王爱娣老师的“境外语文教育专题”的授课,授课时间长达四天。
她亲赴美国实地调查考证,深入研究美国的语文教学,并写下《美国语文教育》一书,填补了中国语文比较教学研究的空白。
王老师的研究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做了铺垫。
我把个人在国际学校从教2年和在公办学校从教6年的经历进行对比,不一样的国家教育体制,教学形式太多不同。
认真审视中国现行教育的状态,对比美国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不得不思考,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怎么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还缺失什么?一、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教育”注重外在的模仿,重视品德传承;“上者”具备什么样的学养品行,决定着受教育者将获得怎样的进步,因而教学本身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西方“教育”则注重引导、发掘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着眼点在于受教育者自身,因此,西方教育“以人为本”则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美国的教育是把个人选择更多的融入进去,让个人有一个发现自己的机会,然后让人尽量自主的走到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位置上。
与中国的应试教育相比,更注重的是精英的培养,因为能力固然是基础,但兴趣与爱好才是动力最大的源泉。
而中国的领导的思维还是被传统家天下文化。
有意无意的把每个个人当自己的子民。
当成自己的孩子当然就管的多,尽量把每个人都往精英里培养,有1%的机会就尽100%的努力。
这样确实让不少孩子能够向上爬一个层次,但是资源可能没有得到最合理的分配。
因为精英的位置是有限的,对竞争这些位置而被淘汰的人,可能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是对个人的折磨。
而且因为个人选择的范围小,对个人兴趣的整合做的不够,也难保证在高位的人对其工作真正感兴趣。
中美教学中两个课例的比较
中美教学中两个课例的比较《我在美国教中学》是方帆先生在美国的教育观察手记,在这本书中方先生以一个前沿教育者的视角,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读者,特别是国内教育界的人,介绍了美国教育的众生像。
虽然方先生在《序》中谦虚地写道“对于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这头大象,我的这本小书,也不过是提供了一部分的‘身体’”。
但笔者认为这本书足以让众多读者对美国的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足以让一直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的许多读者心明眼亮。
通过这本书,读者既可了解到美国教育的一些可取之处,比如在母语教材编排上,学生在高中阶段学母语英语的时候,课程都是把历史和母语配合在一起的,这样就能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对学生理解作品帮助很大;在课程选择上,学生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并且学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选课指导,等等。
又了解到美国教育并不是处处鸟语花香、自由自在,比如美国的作文教学和评价体系重在“八股文”训练方式,这种作文训练不仅规定文章的种类,而且规定文章的格式,从小学高年级写第一篇文章开始,一直到大学最后一门英语课一直在做,包括托福考试、GRE考试,甚至SAT考试中都规定八股文写作为必考内容,等等。
不过其中,最让笔者感兴趣的是方先生在美国教《荔枝蜜》的课堂实录,读它时笔者很自然地联想到以前看过的浙江省江山中学郑逸农老师的《再别康桥》的案例。
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的联想,使笔者很想借本文比较一下两位专家在教学中处理这两篇作品的异同。
一、课例简述(一)方帆在美国教《荔枝蜜》方先生教学《荔枝蜜》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环节:1.在新课开始时,教师用幻灯出示了三个学习目的:(1)新课文的作者;(2)预习新的课文;(3)新课文的讨论。
然后让学生确定是先了解作者,还是先了解课文。
2.在学生确定要先了解课文后,教师给学生10分钟时间完成学习目的——预习新课文。
并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把值得讨论的问题记录下来。
3.各小组把问题通过电脑传给教师,教师通过投影投在白板上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对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常识性问题加以解决,如第一组提出的“同志”和第二组提出的“公社”问题。
中美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设计的个案比较
品 集 中 , 被 翻 译 成 多 种 外 文文 本 流 布 于 世 界 文坛 ③ 并 ”
本 案 例 是 其 节 选 部 分 。 迪 斯 . 顿 (8 2年 一 9 7年1 伊 沃 16 13
是 1 纪和 2 9世 O世纪 之 交 美 国 最 著 名 的作 家 之 一 作
、
中美 语文 教 科 书课 后 练 习设 计 个 案 比 较 的 意
因 素— — 阐 述 、 盾 、 升 活 动 、 潮 、 决 、 局 来 引 矛 上 高 解 结 起 读 者 的好 奇心 、 讶和 共 鸣 。边 城 》 《 月 沐 浴 》 惊 《 与 四 为 文 学 作 品 中 具有 代 表 性 的 小 说 ,都 作 为 高 中 学生 语 文 读 本 。 合 学 生 的 认 知 发展 规 律 。 文对 二 者 的练 习设 符 本
为在 l 9世 纪 下 半 叶 美 国蓬 勃 发 展 的 女 权 运 动 中 成 长
在中美练 习设计比较 的基础 上。 取长补短 。 使我国语 促
文 教科 书练 习设 计得 到 优化 呢 ?
一
起 来 的 一 名女 作 家 , 沃顿 也 被 誉 为 “ 性 意 识 的代 表 ” 女
在 这 篇 《 月沐 浴 》 , 四 里 伊迪 斯 . 沃顿 有技 巧 地 处 理 情 节
被 收 入 作 者 自 己 的 多种 选 集 、文集 以及 现 代 作 家 的作
的 借 鉴 。 有对 我 国 不 同 版 本 语 文 教 材 练 习 设 计 优 点 也 和 不 足 的 比 较 、 价 。 “ 教 版 作 业 题 设 计 依 然 是 一 评 如 人 课 一 练 的 形 式 。 单 元 来 看 , 乏 整 体 性 和 系统 性 . 从 缺 高 研 究 。《 城 》 现 代 四 ) “边 是
中美语文课后习题设置比较例谈
中美语文课后习题设置比较例谈作者:李震海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02期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目标和教材编制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等出发,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设置的题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后习题是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凭借。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国外教学理念和教材的引进,比较教育的盛行,对我国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文就中美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进行个案比较研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帮助。
这里选取同时入选中美语文教材的《葛底斯堡演说》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演讲与辩论》,与2009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
综观这两套具有代表性的中美语文教材,其练习活动的设计,理念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有不同的呈现。
一、习题呈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演讲与辩论》之《葛底斯堡演说》:欣赏借鉴1.这篇演讲词的开场白在整篇演说词中起什么作用?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2.这篇演说历来被称为“演说史上的珍品”,你认为它的魅力在哪里?应用尝试以这篇演说为材料,分小组进行模拟演讲练习。
建议:1.查找有关材料,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演说词的理解,体会演讲者的感情。
2.注意处理好语气。
示例: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
(着重号表示重音,∨表示停顿,∧表示连读)3.適当使用一些势态语,以增强表达效果。
《美国语文》之《葛底斯堡演说》:问题指南文学和生活读者反应?摇?摇你认为林肯的演讲中最值得纪念的是哪些语句?主题焦点?摇(a)林肯是怎样利用语言来安慰和治愈听众的心灵的?阅读理解1.简要地叙述林肯做出这次演讲的时候的情况。
中美中小学语文教材比较
中美中小学语文教材比较摘要:教材是教师将期望的教学效果付诸于实践的中介桥梁。
本文通过中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以发现两者在教材编写、教材内容以及教材价值取向三方面的区别,从而借鉴美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与可取之处,将其优势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避免“水土不服”,提升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实用性、问题意识以及严谨性。
关键词:中美;语文教材;教材比较一、问题的提出教材的内涵有其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进行解释,也可与大众传播、学习科学等角度进行联结。
狭义的教材就是单指从课程视域出发进行阐述。
从课程角度出发,教材是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使用而设计的资源或材料,这些资源往往是印刷并出版的,也称作书面课程。
[1]教材是教师将所期望的课堂效果等落实成为实际课堂的中介桥梁。
本文所提及的“教材”仅指狭义层面的教材。
美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无论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还是编排的序列上都有着本国的特色,读《美国语文》,不仅是在读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更在读美国的历史与文学,政治与经济,甚至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2]美国语文教材如此编写有什么意图?这样的编写又带给我国什么样的启示与经验?教材的比较研究在历史上也推动着教材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世界大战结束,长期以来重视教材的比较研究,这样的研究形态和成果为教材修订与改革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参考。
[3]二、中美中小学语文教材差异体现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语文教材,利于总结各个国家在编写语文教材中规律和经验教训,从相同或者不同的文章中参透不同的编写意图,更容易看出不同国家的编辑差异,本文将从教材编写、教材内容以及教材价值取向三方面阐述中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差异。
(一)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体现1.编写单位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是由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统一编写而成,教育部审定,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发行。
而美国由于“三权分立”等国家制度,没有统一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其教材都是由各个州进行编写,再由不同的出版社公司进行出版发行。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一、两者相同的地方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
“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
“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
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
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
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
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要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二、两者相异之处1.两者编排体系不一样。
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
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等。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
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
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
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
(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
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
(2)按作品体裁编排。
基于两堂同题作文课的比较看中美作文教学
开头是 怎样 的?吸 引人 吗? 文章有主题吗 ?
文章通过 一个故 事写出一个 什么道理?
报 最后 ,学生开始写作,要求两节课后上交作文 。相信多
数 的 语 文老 师 对这 一幕 十 分 熟 悉 ,尽 管 笔者 这 里 说 的是 我们 学校 的作 文 教 学情 况 。
文章是不是只 说了一个故事?
文章有 没有写 成流水账 ? 文章结尾有没 有回应主题?是如何回应的 ?
通过 以上中美 同题两堂作文课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 ,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从 而形成 了作文教学的不同特色。应该说 ,美国作文教学中有
不少 值 得 我们 借鉴 的地 方 。
文章是不是使用了“ 概括性 写作” ? 文章用第 几人称 写的 ?其他人称可 以吗 ?
( )具体 内容 ( 项 三 分 ) 二 每
分 数 检 查 内容
故事 的矛 盾 是什 么 ?
评 价
正面 的人 物 是谁 ?身 份 是什 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面 人物 或 反 面 势力 是 什 么 ?
矛盾 是如 何 开 始 的 ? 矛 盾 是如 何 组 织 的 ? 故 事 使用 了伏 笔 没 有 ? 矛 盾 的 高潮 是 什 么 ? 有 没 有 人物 的性 格 描 写 、行 为 描 写 ?举 例 。 有 没 有 外 貌描 写 ?举 例 。 故 事 语 言 是否 生 动 吸 引 人 ?举 例 说 明 。
20 .0 09 6
备敷辱鹿
一
.疆
、
开 放 的 审题 方 式
隐藏 的深层原因是,出于应试教育 的考虑 ,我们常常会把平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作文 教学审题 的重要方法,它能促 时习作与考试不 自觉地联系起来。众所周知,考试是有时问
内敛与开放:从中美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透视中美教材气质差异
内敛与开放:从中美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透视中美教材气质差异曹家鑫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朱绍禹先生认为,课后练习设计是体现一套教材竞争力的地方,这是非常有见地的.一部语文教科书中,选文代表的是"用什么教";而编排体例、助读体系,尤其是课后练习设计才是体现"教什么"的关键.也就是说,课后练习的设计更能体现一部教材要传达的教育理念和编写意图.基于此,本文重点就中美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着手,分析中美教材气质方面的差异,提出我国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发展的方向与措施,以期对我国语文教学有一定的裨益.
【总页数】1页(P136)
【作者】曹家鑫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福建·三明 36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4
【相关文献】
1.从中美医学教材差异探讨临床医学教材的改革方向 [J], 刘志国;樊代明
2.从课后练习看中美小学语文教材的差异 [J], 张莫末
3.从课后练习看中美小学语文教材的差异 [J], 张莫末;
4.从中美语文教材的不同看美国语文教材的优点——以《论公民的不服从》与《拿
来主义》的比较为例 [J], 徐文苑
5.从中美大学物理教材的差异看我国大学物理教材的改革 [J], 赵敏;高兴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刍议读《美国语文》后的比较和思考
高天子练习系统的编排,应该充分考虑知识与积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平衡,充分考虑阅读与写作在比重和内在逻辑上的并重,充分考虑练习的可操作性和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充分考虑语言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特点。
国内语文教材的样式基本上是以选文系统为核心,这决定了在教材结构中练习系统的附庸地位。
对练习系统的不恰当定位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维度薄弱的根本原因,对练习系统的跨文化比较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两卷本)二者中练习系统的设置,探究在练习系统中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两套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结构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基本是由两部分组成: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两份习题管窥中美语文教学的差异笔者偶然看到了中国的“木兰从军”故事,编入美国小学三年级某个版本的语文教材。
课文由14张精美的图片构成,图片是中国化的图片,图片里的文字是《木兰诗》文字,文中汉字占了很大的篇幅;图片下面的说明部分是英文,整个课文类似于连环画。
该书把木兰故事编在“冒险”的主题单元里。
而反观该诗在中国语文选本中的位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把《木兰诗》编入“祖国”的主题单元,自然认为木兰体现了一种爱国的精神。
二者对木兰故事的主题理解不同,爱国的解读侧重体现群体意识和归宿感;而冒险强调个人意识和创新性。
“以我观物,故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主题的理解折射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我们把两份教材同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做一个比较分析,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下面呈现的是美国的教科书中的练习题:1.一边读课文,一边自检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再读课文,明确之前没有读懂的地方。
(1)为什么木兰一得知战争的消息就立即告诉了母亲?(2)如果木兰以女性士兵的身份申请出征,可能会发生什么?(3)为什么与木兰并肩作战的士兵如此惊讶木兰是女性?(4)木兰的行为让你对勇气有何理解?(5)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个故事?(6)木兰和axel面对困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请用木兰的身份对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离家在外的时间里做了些什么?请用生动的词汇,要套用诗歌五部分的格式。
3.社会学习。
给木兰制造一个领导者奖状,写上木兰的名字。
4.比较书中的花木兰和电影中的有什么不同?(电影《花木兰》是一部好莱坞大片)请写出都很精彩的一个场景。
5.对其他同学说说你读完花木兰的感想,写一个评论,发布在网站上。
我们再看看编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木兰诗》作业题:1.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这首诗。
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3.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2011版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科书体现了编者对课程性质的理解,除了选文体现教科书编者意志外,习题的编写设计更能彰显教科书编者对课程培养目标的理解。
窥一斑见全豹,对照两份习题,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中美母语教学的一些特色。
一、训练内容的差异:语言能力与语文知识美国教材的习题中一共有四个写作题,除第4题是创意写作外,其余的都是应用型写作。
美国教材中的第2题是写信的题目,是以文本为材料有一定内容和范式的写作;而第3题则是撰写奖状、制作奖状。
第5题首先是一个说的训练,然后是一个评论的写作,是有一定要求的范式作文训练。
写信、写奖状、写评论,其指向都是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前二者是个人生活,后者是职业生活。
“美国的基础教育,其主要导向从‘学科中心’经‘学生中心’发展为‘基本能力中心’。
”(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5页)而语文课程的基本导向是“以发展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面向实际交际能力,既包括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交流’,也包括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段的语文教学为学生进大学的深造炼就‘基本技能’。
”(同上,96页)我们的教科书的训练指向主要是语文知识。
人教版的第3题是从修辞角度分析语言,第4题是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文本,仍然停留在文本层面。
停留在文本层面就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前四题的设置总在语文的知识层面绕弯,或者是陈述性知识,如修辞的名称包括复沓、顶针、对偶、排比;或者是程序性知识,如复述。
除了文化知识外,还有文学技能。
复沓、顶针、对偶、排比都是文学手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与交流是不大用这些手法的。
我们往往以一个文学鉴赏者的身份来解读文本,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反复训练的就是这种文学鉴赏能力。
如果把语文教学理解为文学教学,那是对语文教学的窄化,是对语文课程工具性的误解,对民众而言,为文学而用文字毕竟少之又少。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教材极少安排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我们所具有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几乎都是在工作后中获得的。
美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等熟悉论文写作的过程:确定主题—查找资料—提炼观点—形成文字,论文写作训练在中国的教育里是在大学期间。
其中有必要注意的是,美国教材编写者还采用了网络学习的形式,作业中要求把评论发布到网上以实现交流与分享。
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学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形式,2011版的课标提出了“关注学生的多种媒介的阅读”实在是太及时了。
教科书编者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上层建筑对培养目标的理解。
美国教科书体现的是人的培养目标,以个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个性为中心,多角度的、多方面的辐射。
而中国似乎注重的是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本来没有错,只是如果把语文的基本技能狭隘地理解为文学的专业技能,这种偏离了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的技能不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反复强化。
二、训练方式的差异:个性尊重与思维禁锢(一)个人生活与世界主题“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教学观”已经被语文教学理论界和广大一线教师认可,只是勾连什么和如何勾连中美之间的差异是十分大的。
美国教科书首先是强调勾连个人生活。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第2题,此题虽然还与文本的解读有关系,但是已经在形式上勾连到了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在生活中谁都要写信。
还有与其它艺术的勾连,练习题中的第4题还是一个写作题,”比较书中的花木兰和电影中的有什么不同?请写出都很精彩的一个场景”,侧重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也算是勾连个人生活。
其次,勾连职业生活,而第3题、第5题则是为以后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奠基。
我们也勾连生活,只是勾连的生活多是一些与我们的日常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宏大主题。
似乎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视野,其实不然。
我们是为勾连而勾连,因为这类大而不当、生搬硬套的勾连严重损害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个性尊重与标准答案我们把美国三年级教科书中的一至六的思考题编在一个大题里,这几个思考题指向在读懂文本;人教版的教科书第1题和第2题的指向也在读懂文本。
但美国的练习题用很多种途径加深学生的体验,如“为什么木兰一得知战争的消息就立即告诉了母亲?”“如果木兰以女性身份申请出征,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和木兰并肩作战的士兵如此惊讶木兰是个女的?”“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木兰的行为让你对勇气有何理解?”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对个人的真实的阅读体验的尊重。
第4题是从文本到其它艺术,具体是从诗歌到电影艺术,“最精彩的场景”的选择和描述体现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这样的写作也是个性化的。
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和写作选择性的尊重其实是对个性的尊重,这种尊重在后面的几个题目更见突出。
美国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人权,教材和习题的编写充分展现了对个性的尊重。
而在我们的训练当中,这样的开放试题几乎一个都找不到,因为几乎所有的题目的指向是知识,而知识是有对错之分的,所以,开放性试题的缺失,其实就是对个性发展的缺失。
(三)联想想象与分析模式尊重个性才有创造。
创造其实是对旧有一切的不顺从,它更多的不是规范,而是求异,有时候甚至是叛逆,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
当然创造能力中最核心的是想象力,联想和想象是创造的灵魂,美国的习题训练中注重的就是联想和想象。
“如果木兰以女性士兵的身份申请出征,可能会发生什么?”既与分析有关,也与联想想象有关。
第2题“请用木兰的身份对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离家在外的时间里做了些什么?”学生想象的自由度很大。
评论为个性的表达找到很好的支点。
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天马行空,思维的空间十分广阔。
我们教科书的第1题是复述和背诵,第2题对互文这种修辞的理解,大多数题目都有大致一致的准确的答案,基本是模式化训练,缺失了联想与想象。
这样的模式化训练规范着我们的思维的方向,框架着我们的思维的过程。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练习更多,学生课余的练习几乎是语文课本练习的数倍,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路径依赖了,也就别想奢谈创新了。
这样训练的结果是一些学生做题十分老到,什么文本出什么题他都能猜出几分,做题的套路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往往得高分。
所以在中国,有些老师考不过学生。
有些学校为了让老师研究做题的套路,以便传授给学生,经常性地让老师参加模拟考试,然后把老师的答卷放在学生试卷中,一起打分。
而且,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分数高于师的现象,在我看来,这并非代表什么青出蓝而胜于蓝,而是一种当代畸形教育背景下的怪胎。
要承认的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确大有改观,所有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的思索更深了,语文教学的路径也拓宽了。
只是,我们思考更多的是教学形式,是如何给予。
而教学目标——我们要培养的是将走上社会的获得生存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未来人;以及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在以后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获得哪些语文方面的能力,这些先于形式、重于形式的本质要求被忽视了。
而这一点,应该是教科书编者和每一位语文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