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2、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力;
3、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化比作是璀璨的银河,那么中国的诗歌就是其中最闪亮、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乐府诗《观沧海》,来领略一下一代枭雄曹操的博大情怀吧!
二、诗歌体裁
乐府,两汉官署名称,即音乐机关。
其主要职责是制作国家典礼音乐,主要收集文人诗、民间歌谣入乐。
乐府诗一般无标题,尤其是汉代乐府。
《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
所加的。
乐府诗可谱乐歌唱,诗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亦可称之为诗的附文,与诗歌表现的内容无关。
三、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
袁绍残部逃至乌桓(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欲借乌桓之力,以求东山再起。
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
东汉建安12 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
归途中,曹操登临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
此刻,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观沧海》。
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
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四、反复朗读,领略诗歌的意境
1、听录音;
2、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要求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抑扬顿挫,更要读出感情来;
3、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
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五、整体感知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3、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景:(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生机勃勃(虚)日月星汉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