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酒、月意象对比演示教学
试论李白和苏轼的月与酒意象的异同
万 方数据
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 达思君之意。肝肠欲断的失意与悲凉,在清冷的月辉之下, 显得如此突出。“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玉 壹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鹦鹉洲>>),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辉”(《秋夕旅怀>>),。寒山秋浦月, 肠断玉关声”(<<青溪半夜闻笛>>),这些诗句都抒发了他怀才 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惆伥。 苏轼二十一岁赴京应试,文才滔滔,有孟轲之风,被欧 阳修惊为。异人竹,随即名震京师。宋神宗对他的作品也是 爱不释手。受恩师欧阳修引荐,苏轼踏入仕途。然而,苏东 坡在世的半个多世纪.正是北宋积贫积弱、逐渐衰微的时期, 也是朋党之争此起彼伏的年代。在无休止的朋党之争和政治 斗争中,有儒家入世精神并且具备绝世才华的苏轼身如不系 之舟,被排挤、遭贬谪、受打击,历尽坎坷,政治理想无法 实现。苏轼咏月诗中少了李白所袁现出来的外在行为的狂 放,多了内在行为的超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采?缥缈 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词人以象征手法,匠 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和怀抱幽恨,表达了因反对王安 石新法而被贬谪黄州时期的仕途幽愤、寂寞孤苦却仍然高洁 白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苏轼是宋代文人外儒内道的典 型代表,他仰慕陶渊明的恬然归隐,儒家造福于民和自修自 省的追求,又使他虽屡受排挤和打击,但从未屈服,始 终不放弃自我。月亮作为一种永恒存在的神秘象征,又 成为士大夫选离现实的人格化身与一种飘逸的风范。
27
万 方数据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十艮,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月亮是永恒的象征,古来今往之人如恒河沙数,却如逝 水一样,只有明月亘古长在.。明月常在,人生如寄”的喟 叹因此油然而生。李白的“问月”。师承屈原的。天问”。下 启苏词的“明月几时有”。自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而 又育”。开启了历代文人对浩渺宇宙的无穷思考和对于宇宙 奥秘的探索。李自的“问天”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 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明月在夜间从东 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 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天子不能屈,四海不足容”的李 自感慨“人攀明月不可得”,对宇宙充满了敬畏。“把酒问月)) 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采唯。谪 仙”人方能有之。苏轼通过中秋对月,感世怀人,顿悟人生 哲理,伴随着明月,东坡完成了一次神游,完成了今与古的 契合。此词是苏轼咏月的突出代表,上片通过把洒问月产生 的遐想,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念和远吉神活意象相结合,勾 勒出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表现出词人对 此境界的向往。下片写望月触发的离别情绪,在月的阴晴圆
【2021】李白和杜甫诗歌之对比.完整资料PPT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对雪》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又呈吴
郎》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其二
5、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
十一首、《早发白帝城》等。
安徽采石矶李白衣冠冢
李白行吟图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山水行旅诗:
《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 《横江词》六首、《望天门山》、 《游泰山》六首、《蜀道难》、 《月下独酌》、《独坐敬亭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 帝城》等。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及成就
其 一 , 以 气 夺 人 ——“ 笔 落 惊 风 雨 , 诗 成 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 不可阻遏,如飞流直下,生气贯注,形成以 气夺人的艺术风貌。具体表现在:气骨端翔, 体现出“侠”的傲岸之气;气韵生动,体现 出“道”的飘逸之气;气象超远,体现出 “仙”的高举之气。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 因时成势,因情造势,因物助势,突出地反 映盛唐气象的昂扬之气和盛唐艺术的壮大之 美。
3、居京时期(742年秋—744年春):《清 平词》、《古风》(十五“珠玉买歌笑”、 二十四“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 《行路难》、《蜀道难》(有争议)等。
4、再次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诗歌中“剑”与“酒”的意象分析
李白诗歌中“剑”与“酒”的意象分析李白诗歌中“剑”与“酒”的意象分析导语: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李白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品风格飘渺、任意东西、放荡不羁,其个人亦被称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中,“酒”、“剑”、“月”是常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其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一、李白诗歌中“剑”的意象分析(一)“剑”是李白功业梦想的寄托纵观李白的生平,他没有走一般读书人的仕途之路――科举取士,而是想要走一条终南捷径,但即便如此,它的一生也是颇不如意的。
表面上过着翰林学士的潇洒,但自己的抱负却始终不能实现,等到赐金还山后,更加郁郁不得志。
而剑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是国之神器,上层贵族莫不佩剑。
《入朝曲》:“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赠郭将军》:“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因而剑代表着一种上层人的生活。
同时,剑是凶器,是杀敌报国的利器,是建功立业的兵器。
在李白的诗歌中,“剑”的意象出现了很多次。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了。
李白生活的唐代,正处于国威远扬、万方臣服的盛世。
“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一直贯穿于李白的一生,也深深地浸透于他诗歌的剑意象之中。
(二)“剑”是李白自由个性的外放李白自小爱剑,少年出川的时候,更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加之唐朝有佩剑的习惯,因此诗人常常是剑不离身,剑成了他的知音和伙伴。
年轻时的他“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年老时“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
剑陪伴了诗人一生,也表现了诗人一生自由放荡的性格。
李白的剑里寄予着他对自由的渴望,诗人专门描写宝剑的诗歌只有一首《古风》:“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月下独酌》教学课件精品PPT初三优秀课堂课件
醒欢醉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真诚相约
意象分析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许多意义: • “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
念家乡”“渴盼团圆”。
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诗文分析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 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 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 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 高洁志愿。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
花丛美酒
举杯邀明月,对 影成三人。
忽发奇想
月既不解饮,影 徒随我身。……源自月远影随情绪激昂, 及时行乐。
莫名凄凉 与寂寞。
忘却烦恼, 自得其乐。
点尽孤寂, 书穷悲凉。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暂时将就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既歌且舞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解题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 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 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 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 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 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悟诗
独自一人, 场面冷清。
邀月共酌, 场面热闹。
内心仍然, 孤独寂寞。
诗歌主旨
主题:诗人对世俗厌倦、对现实失望,虽有 远大抱负却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 苦心情溢于言表。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 寂,以群写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谢谢观看
Thank You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诗歌中的酒和月PPT课件
.
20
二、月亮文化的今日遗存
精神文化现象有历史继承性,不可能立即消亡。 月亮文化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月亮文化的今 日遗存,表明中国人心中有割舍不断的“月亮情结”。
.
21
[一]音乐
1、古曲
“彩云追月”、 “二泉映月”、 “平湖秋月”、 “汉宫秋月”、 “月儿高”、 “春江花月夜”;
.
22
2、民歌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半个月亮爬上来” “小河淌水” “敖包相会” 等等;
象征——富贵;长寿;
《说文》:“桂,江南之木,百
药之长。”
《酉阳杂俎》:“月桂高五百丈,
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即合。”
.
36
9、嫦娥——中国的探月计划叫“嫦娥计划”
原为“恒娥”,永恒的女性;后避讳西汉皇帝刘恒, 改称“嫦娥”。
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死后又奇 异地再生。
追求永恒,像月亮一样不朽,但不可能——
林语堂:“在中国人看来,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这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幸 福观在建筑上的体现。
.
25
[三]成语
“月光如水”、“月落乌啼”、“月满花香”、 “闭月羞花”、“月貌花容” ——美女美貌 “月缺花残”“月坠花折”——美女衰老、死亡 “花前月下”、“风花雪月”——恋爱 “月下老人”——牵线搭桥 “月满则亏”——谦虚,“谦受益,满招损” “月中折桂”——金榜题名 “披星戴月”——日理万机 “众星拱月”——胡锦涛为月亮,其他为星星 “烘云托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岸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时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
37
四、中国月亮文化的哲学意义
1、自然崇拜; 2、生命永恒; 3、阴柔之“道” 4、禅意绵绵
李白杜甫诗歌诵读ppt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文解释】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 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 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 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 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 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 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 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 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 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 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诗文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 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 并未登山,故题作「望 岳」。诗篇描绘了泰山 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 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 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 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极富哲理性。诗 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 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 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 华。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思妇对征人 的思念之情。诗中先景语 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 前四句里,秋月、秋声、 秋风织成浑然而成的境界, 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 后两句直表思妇心声,使 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 更加具有社会意义,表达 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和平生 活的善良愿望。全诗自然 清新,意味深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 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 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 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 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 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 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 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李白杜甫诗歌诵读ppt
春 思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诗文解释】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 芽,细嫩得像丝一样, 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 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 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 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 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 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 来?
万 里 送 行 舟 。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思妇对征人 的思念之情。诗中先景语 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 前四句里,秋月、秋声、 秋风织成浑然而成的境界, 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 后两句直表思妇心声,使 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 更加具有社会意义,表达 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和平生 活的善良愿望。全诗自然 清新,意味深长。
李白杜甫诗歌 诵 读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诗文解释】 【诗文赏析】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 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 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 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 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 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 “花”字想到“春”字,从“酌” 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 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 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 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 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 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于自己排 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 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 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 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 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 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 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 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 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 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 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与杜甫的意象之比较
诗仙与诗圣的意象之比较——酒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他们的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对他们的酒意象进行比较吧!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都有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为皇帝尽心尽力,因此他们都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对国家都有一份炽热的感情,国家强盛时的那种欢喜、自豪感在他们笔下流露,但国家处于忧患时,他们又忧心忡忡。
他们反对唐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反对分裂战争,他们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他们在仕途上又不得志。
当时,李、杜二人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游”的友谊,他们的诗歌在思想上有一致性,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各异,所以在写酒的风格也不一样。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酒已成为其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杜甫曾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作为李白诗歌意象的酒,所表现出来的有送别友人之情谊,有日常生活饮酒之乐趣,也有政治不得意时的消极与无奈。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在金陵酒肆中送友人,其别意竟如滔滔不绝之流水一样,实在是够豪放。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得知被玄宗征召之后,烹鸡酌酒以示庆祝,其内心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在酒楼中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一醉累月,什么王侯,什么将相,都不值得一提,何等的豁达。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政治上受排挤,被打压,理想不能实现。
但人生短暂,姑且饮酒作乐,才不枉费这美好的人生。
而“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的咏酒绝唱,称著于世。
而杜甫跟李白一样,也是嗜酒如命,其一生纵酒悲歌,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
李白的“酒”和杜甫的“酒”
李白的“酒”和杜甫的“酒”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他们的诗作中,酒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两位诗人都曾以酒为题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的酒充满了豪情和放浪,而杜甫的酒则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文将就李白和杜甫的酒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
首先来谈谈李白的酒。
李白的酒是开怀畅饮、豪迈豁达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他在诗中倾吐对酒的热爱,将其视为解忧的良方,同时也借酒浪迹天涯,尽情享受人生的方式。
比如他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些诗句表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酒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李白和杜甫的酒虽然都是对酒的赞美和倾诉,但在情感倾向和表现形式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李白的酒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他借酒放浪形骸,潇洒自如;而杜甫的酒则更多地表现出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借酒抒发内心对乱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两位诗人关于酒的表达方式,既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又蕴含着丰富的内在含义,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情怀。
而从文化角度来看,李白和杜甫的酒也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不同风貌和人文精神。
在唐代,酒文化是十分繁荣的,人们常常通过饮酒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增进友谊。
李白的酒与其所处的时代气氛相契合,正值唐代盛世,他的酒文化更多地是一种对于个体情感和个性追求的释放和表达。
而杜甫的酒,则更多地承载了时代的沉重与压抑,他用酒来倾诉内心的苦闷和对社会的忧心忡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苦不堪言。
李白和杜甫的酒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李白的酒文化充满了豪放洒脱和奔放激昂的气息,他将酒与自由、浪漫、豪情联系在一起,赋予了酒以超越尘世的浪漫主义意蕴。
而杜甫的酒则更多地凸显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深沉思索,他将酒与人生百态、社会风云联系在一起,赋予了酒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例子中,有的写离别之愁(《金陵酒肆留 别》),有的写相思之愁(《江行寄远》),有的写对战 乱导致人民身遭涂炭的悯恤之愁(《猛虎行》),前二 者是人之常情,可谓是伴随着人类的降生便与之俱来 的一种情感,后者是每一个凡具有同情心与正义感的 古代诗人志士,必会有的仁慈之情。它们都是人类历 史长河的产物。
二、杜甫诗歌中的水意象
A
杜甫所作的1 400余首诗中就有350多首 直接写到水,若再加上与水有间接关系的篇 章,则数量更多。
在杜甫的诗歌中,一种是以“水”为兴,托 物寓意,抒发对国家、社会、现实的忧思; 另一种是借“水”来感叹历史、人生。
(一)寄托社会现实意义的“水”意象
• 杜甫一生都挂心政治、忧心社会,他常常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与社会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写下许多借“水”以感时事 的诗,如《长江二首》,诗句虽不离长江,但却寄托了对国家统一 的无限向往:
(二)忧郁情结
• 在前面分析“时间意识”的举例中,我们已可以读见那潜藏于字面之下, 词义之外的隐隐愁绪。世事既如水,万般皆成空,从道家的思想出发,凭 此足以销磨千古英雄气。
• (1)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觞(shang), 欲行不行各尽。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忧愁郁结,化而为人性之一部份,而这种压抑的 情线又不同别的感情如悲、喜、怒……它一经酝酿成 形,如抽丝一般,不绝如缕,恰似长流之水,缠绵不 尽。所以,古人(李白为其典型代表之一)便很自然地 把它们一并转换为同一种美意象一“水”。
(三)生命关照
• 面对时间,生命的流失和忧愁情绪的郁结,人们可以通过两种 方式来缓解其对人的压抑和困扰。一种是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的情怀,此为积极的入世方式。另一种是采取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的态度,此为消极的出世方式。
以上诗句,都通过水表达出一种意念,即历史、 时间如大浪淘沙,在茫茫岁月面前,一切都会变动, 消失,逝而不返,永恒与静固是不存在的,这一规 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无情的,无法更改的。 不论是“功成身不退”,“自言度千秋”的高堂公 侯,还是睥睨一世,山呼万岁的帝王霸主,均将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冥然消损。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甫的豪气干云。
等多首。
对比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 意象
意象
A
意象一词,作为美学范畴,其义概而言之,指人 的主观情意(包括意识、情感)与外在物象的统一。
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学)史上,最常出现的美学意 象有松、竹、梅、鹤等,这些客观物象在艺术创作中 早已有了不可更易的固定内涵,它们已成为人们某些 主体情意的固定象征物。
•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舟。
——《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思君不可见,愁见江水碧。——江行寄远》
(4)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 陇水,泪下不为雍门琴。——《猛虎行》
在这些诗中,水的意象不再象征时间,转而成 为愁绪、愁苦、愁怨与愁闷的象征。“水”由观念 的象征物(时间意识)一举转变为情绪的象征物(忧 郁情结),而这忧愁的情绪又恰是由对时间的观念认 识而孕化出来的。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酒、 月意象对比
目录
A
1、人物介绍 2、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意象对比 3、李白、杜甫诗歌中的酒意象对比 4、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月意象对比
人物介绍
• (一)李白
(二)杜甫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这些诗歌与他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 蓬篙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豪壮气派与人生胸襟何其一致。
(3)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4)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这些诗句又恰似他那“假如鸥夷子,散发掉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寂寥心境 和虚无意识的写照。这两种借同一客体,展现他在 人生长河中返观自身生命力的潮汐涨落时所兴起的 兴叹吟咏。
(1) 众水会涪(fú)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yì),盗贼尔 谁尊。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长江二首》其一
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 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了《春望》、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北征》、《三吏》、《三别》等名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
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
《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 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
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
一、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
• 水,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大的自然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出现得极为 频繁。在其1000余首诗作中,共出现“水”字476个(未包括与水相关 的江、河、湖、海等);写到江(江水)60次;河(黄河)41次;波(波涛、 波澜等)74次;海(沧海、沧溟)64次。
• 李白诗中还有不少篇章,都是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写到水的, 遍观李白诗歌显现出水的美学意象的那部分内容,可以把它分成三 个不尽相同却有相互关联意义的类,即:时间意识,忧郁情结,生 命观照。
• 在李白身上,中国文化的这两种传统都深厚有加。而“对水”来 说,除了它的绵延不绝,终古如斯的特征外,它恰恰还具有摧枯拉 朽、激扬冲荡与至柔无形,清澈澄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品性,因此, 李白自然也时常以“水”来作为自身这种矛盾与交战的心态的象征。
• (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一)时间意识
A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如孔子所唱“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1)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为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古风之十五》 (2)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古风之十六》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