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绪论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第一章 绪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第一章 绪论
2020/10/29
土地荒漠化
第一章 绪论
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 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 的总和。 中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1949年的66.7万平方千米 扩大到17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以上,影响全国30个一级行政区。沙化土地,每 年还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2020/10/29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环境基础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第三章 环境规划内容 第四章 水环境规划 第五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 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第七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第八章 生态规划
第九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十 章 环境管理基础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环境政策和法规体系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四章 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 第十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第十六章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管理
2020/10/29
淡水危机和水污染
第一章 绪论
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世界上有28个 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在世界现有总水量中,海水约占97%,淡水储量只占2.53%。 联合国1986年公布的数据:世界四个最大用水国分别是:美 国,苏联,印度和中国。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量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是个贫水国家。
2020/10/29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细菌超过 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 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 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目前,城市污染 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 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 将长度与水量均为世界第三的长江列入世界面临干涸的10条 大河之一。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一、政府(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章绪论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个复合⽣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研究,⽽对⼈类⾃⾝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活⽔平提⾼对环境越来越⾼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活动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进可⾏性⽅案⽽环境保护与建设⽅案则是其中的核⼼内容环境管理:1.21.3 环境规划的作⽤简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为4、以最⼩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是实现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

)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 经济制约型(是为了满⾜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2)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2.4 按⾏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环境规划等。

上⼀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层次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下⼀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1)⽣态规划---从⽣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地利⽤的“⽣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地利⽤规划。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p13(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心循环(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采取综合的环境工程措施以保证规划区域内社会协调发展【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p15(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2)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p8(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自适性(8)广泛性和群众性【4】环境规划的类型p16一.按长期规划分:1.长远环境规划 2.中期环境规划 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性 2.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划分: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水污染控制规划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五.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污染控制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环境管理的类型p19一.按管理范围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内容包括: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2.区域环境管理内容包括:城市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地区环境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风沙区生态建设和管理等。

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17课程名称:环境管理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是系统地介绍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环境管理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树立大系统观念—大环境管理思想;介绍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环境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环境管理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领域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管理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正确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环境管理的原理、制度和实施。

通过《环境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思想、原则和方法,熟悉本专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有较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清和掌握宏观与微观两种环境管理的区别;2.了解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特点;3.明确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涵义1.主要内容环境管理的含义;环境管理的发展过程;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发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环境管理的微观和宏观含义;了解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二节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论1.主要内容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管理的方法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1章:绪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1章:绪论

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2008年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新的节约能源法,将为 日起施行新的节约能源法, 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及环境之间日 益尖锐的矛盾提供强大的动力 将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将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强产业政 策与信贷、土地、财税、价格、 策与信贷、土地、财税、价格、质监等政策 的协调配合, 的协调配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实行更加 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可持续的政策机制和监管机制三 者共同发挥作用,构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者共同发挥作用,构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环境管理的目的、 二、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基 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 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 可持续发展 想的传播, 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 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 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 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并以 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等 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 表现出来。 形式表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 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 新的社会行为 消费方式、 社会行为规则和 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 新的发展方式 发展方式。 新的发展方式。
本章重点
理解环境管理的目的 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掌握环境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 程
本章作业
简介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课外了解广东省的“流域限批” 课外了解广东省的“流域限批” 的做法。 的做法。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 环境管理学的内涵、 1.内涵 1.内涵 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 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 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也可以称 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第一章 环境管理绪论

第一章 环境管理绪论

B.环境污染
• 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的,而根本原因 是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的产物。如水域污染、 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 特点:污染物一经排放后,不会马上消失,存在时间较长。 C.公害 : • 公害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公众的生命、
健康、财产的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 • 属于恶性污染事件。 • 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较大。 • 列表显示
境法规,制定污染防治规划,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预防措施, 标志着环境管理逐步被人们重视并开始发展起来。
• 这—时期的工作对于减轻污染、缓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尖锐矛盾, 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体说来,这—时期的 工作因为没有从杜绝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入手,因而并没能从根 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必须注意以下 四个方面的问题。
–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 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这是环境管理 的根本目标
• 表1-1 20世纪中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 表1-2 近20年来的重大公害事件
1.的形成与发展是同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过 程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环境管理概念的形 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萌芽前期和单项治理阶段)。
–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前首相布伦 特兰夫人)的指导下,集中了世界最优秀的环境、发展等 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耗用900天时间,去世界各地实地考 察,写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明 确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既“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 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种尊重 “公平与共同利益”的观点,为环境管理的含义注入了新 的认识。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工程学绪论01章ppt课件

环境工程学绪论01章ppt课件

分离(沉降、过滤,吸附、吸收、膜分离)
宏观机理 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微观过程:宏观现象(机理)的产生机制与微观步骤 设计计算基本理论:污染物净化装置的设计计算理论
2、基本研究方法 (1)“量”与“变化速率”的数学计算
• 物料与能量衡算(质量与能量守恒原理) • 微观过程解析(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过程、转化过程) • 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水污染防治技术

3
第一章 绪论
4
主要内容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三、环境工程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5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
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 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 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环境工 程学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物理性污染防治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过程的定量计算(工程设计计算的基础)
• 简单化的目的:
科学、合理的简化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提高设计计算效率
15
3. 课程学习的目的 系统、深入学习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工
程的基本技术及原理、工程设计计算的基
本理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6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环境具有独特的外部效益,其外部效益是 房地产价格提升的主要根据之一。我国建 筑大师陈世民曾指出:“我国的住宅发展 ,开始着眼于环境,追求生存空间的生态 、文化环境。城市人口正在逐步向大城市 郊区、交通干线周围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 区聚集。都市的山、水、湿地、绿树、青 草,正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亮点”, 在这些地区的商品住宅的价格具有提升潜 力大、速度快的特点。”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
1、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 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 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 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 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 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 作用等。 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 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 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A、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B、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 极限; C、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环境行为的转变
不良行为
理想行为 充足的环境预算 重视政府的环境 公共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和零排放 通过ISO14000认证 循环经济 关注企业环境形象 和责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节约能源、资源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政府行为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轻视环境的公共责任 轻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地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迄今为止,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类也由完全依赖环境、具备初步改造环境的能力发展到掌握了可以同大自然相抗衡的力量。

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使人类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以往文明中的缺陷和弊端。

环境规划和管理就是人类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它标志着人类“野蛮征服”自然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而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开始进入新的文明阶段,即“绿色文明”阶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一)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国名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综上所述: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因而规划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

环境规划不是理想化的产物,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和支持能力。

因此,规划是有条件的历史最优化,是一种合理安排。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所谓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所谓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约型社会”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 者 朱剑敏 摄
• 市场行为是指各
种市场主体包括
企业和生产者个
人在市场规律的
支配下,进行商 品生产和交换的 行为。
• 公众行为则是指 公众在日常生活 中诸如消费、居 家休闲、旅游等 方面的行为。
2007-01-19
• 这三种行为相辅相成,它们在对环境的影 响中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作出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问题产生过程
• • • • • 原始社会:协调;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基本协调; 工业社会:不协调; 想一想: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候产 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 为什么?
环境问题的产生
资源
环境问题的产生 传统上 …… 人是世界的中心,环境只 是一个可提供各种资料供 人使用的仓库。
• 环境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和信念
的文化,环境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指导
和培育这样一种文化,以取代工业文明时
代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
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并 将这种环境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去,使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自 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以达到自然环境和
什么是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 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 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臵,正确处理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
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含义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 3.产生原因:农业、工业、生活环境问题
• 4.地理空间:局地、区域、全球环境问题
1999年全国土地沙化占全国 国土总面积的18% ,沙漠迅
速扩展
染程 到河 我 度 不湖 国 的 同泊 的已 污 受 江有 82%
上面的资料反映出我国资源 形势怎么样?
非常严峻
森林资源锐减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 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 业废水18、3亿吨,废气 1、22亿立方米
二、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
点击
我 们 美 丽 de
家园
我 们

丽 de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
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具体表现
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气物污染环境
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 •
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 境质量的下降
• 五是错误的消费观: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 模式导致环境恶化。 • (总之是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自然关 系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支配人类社会 行为的基本概念)
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要兼顾现实和长远的利益,既 满足当代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社会进步
今天
二、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 本概念
象和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
• 从行为主体来说, 还可分为政府行为、 市场行为和公众行 为三种。 • 政府行为是总的国 家的管理行为,诸 如制定政策、法律、 法令、发展计划并 2005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 举行记者招待会,全国政协委员叶青、 组织实施等。 叶文虎、郑一军、索丽生就“加快建设
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区的扩展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固体废弃物堆弃
环境问题的类型:
• 1.按性质: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水体、 土壤、生物)、二次污染问题(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酸雨)、生态破坏问题(水 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沙化碱化、生物 多样性减少)、矿藏资源衰竭(煤炭、石 油)、固体废弃物数量膨胀 • 2.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环境问题
• 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
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
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它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
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 环境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阶段:
•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 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 管理手段的阶段。
人口——最 大威胁
工业化污染
水资源短缺
沙漠化
大气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
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是指生物与环境在 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结 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 状态。 环境污染与破坏使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 调,甚至造成生态危机, 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战略: 即在不超越资源与 环境承载能力的条 件下,在不危机后 代人需要的前提下, 寻求满足我们当代 无节制的开采石油 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本章教学目的
• 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 识记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本
概念;
• 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
及其形成。
第一节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
•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 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 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 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 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 境的容许极限。
• 其中环境文化的建设是根本性的,但是文化的建
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短期内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效用不是很明显,而行为的调整则可以比较快地
见效。同时行为的调整也可促进文化的建设。
• 所以对环境管理来讲,这两项任务不可偏废。
• 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
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
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 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 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 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 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 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表 现出来。 • 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 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 展方式。
人类更骄傲无知地认为可 用自己的智慧及科技改造 环境。
资源
环境问题的产生
但是……
平衡的自然环境是环环相 扣的。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 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混 乱,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类通过自己生产活动和 消费活动影响环境,改变 了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当环境受到各种人 为的影响时,它便 以反馈作用的形式 表现出來,形成各 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 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即人类社会开 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到70年代末左右。
• 这个时期的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 实质上只是环境治理。 • 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减轻污染、缓解环境与人类 之间的尖锐矛盾,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不 少成果。但因为没从杜绝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入 手,因而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
• 改变人类一系列根本观念,从宏观到微观 对人类社会的自身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可 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的环境,并减
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
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
境能够持久、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 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 为。 •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观念的转变包括消费 观、价值观、科技观和发展观直到整个世 界观的转变。 • 虽然不能单纯通过环境管理来达到上述观 念的根本转变,但是环境管理却可通过建 设一种环境文化来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服务。
环境问题的产生
举例
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切断了鱼、虾、蟹等 的回游途径,致使这些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 影响,并导致其生活习性发生变化。
环境问题的产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改变 了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致使鱼类受害,数量减 少,甚至灭绝。
村民在展示一条由于 泗河河水污染烂掉了 尾巴的鱼。文图均据新华社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绪论
李 磊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 • • • • • (1)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工程 (4) 噪声、振动与其它公害防治技术 (5)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6)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绪论
• 第一节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 •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 二、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本概念 • 第二节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
谐的境界。
•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
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
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文 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 根本任务。
• 相对于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行为的调整
是较低层次上的调整,然而却是更具体、
更直接的调整。
• 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 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
代初。 • 这一时期环境管理思想和原则就变为 “外部性成本内在化” ,即设法将环 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他环境问题诸如 生态破坏、资源枯 竭等问题也都陆续 凸现出来,加之使 用尾部治理污染的 技术手段并没有取 得预期的效果,也 是人们进一步认识 到酿成各种环境问 题的原因在于经济 发展中环境成本外 部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