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法
一、虚构销售,调节利润。
1、以真实的客户为基础,放大销售,调节利润。
2、虚拟客户单位,虚构销售,调节利润。
上市公司通过虚拟的销售对象,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模拟操作,包括伪造客户订单、伪造购销合同、伪造保管账、伪造成本计算单、伪造发运凭证,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
这中间客户和交易是虚假的,客户的印章同样也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往往是真实的,虽然开具发票会增加公司的纳税负担,但为了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公司往往是舍得在税收方面做投入的,而且公司大额的纳税还可以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
3、利用与某些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调节利润。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达到其非法目的又尽可能躲避各方监管,在交易中引入“过桥企业”,把直接简单的交易变为复杂、难懂的交易。
公司先将产品销售给事先约定好的无关联关系的“过桥公司”A公司,然后A 公司再将该产品销售给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在公司实际经济活动中,有可能引入二个或更多的“过桥公司”,这样既可以增加母公司的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内部销售收入的相互抵消。
二、对公司跨期销售不恰当分割,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调节利润。
三、通过备抵科目,调节利润。
四、通过非经营性收益调节利润。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更易受到人为的操纵。
比如出售公司土地使用权、出让股权、收到巨额投
资收益等。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一些上市公司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出现。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操作、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并列举了10个潜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此类行为。
一、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收入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交易或价值。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潜在案例1: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签订合同,虚构大额销售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
潜在案例2:某公司在报表中虚构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虚增采购成本,以此来虚增利润。
二、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的滥用上市公司为了掩饰损失或提高利润,有时会滥用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
虽然根据会计准则,公司有权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但滥用这一措施就成了财务舞弊。
公司可能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减少利润或做成其他所谓的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3:某上市公司无视实际市场情况,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此来掩盖真实的损失。
潜在案例4:某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假冒专业机构,通过虚构贬值前提,减少当期利润。
三、滥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在交易中充分利用其地位和关系,获取不当的利益。
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价格虚高或虚低等情况,以此来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5:某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但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以此来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潜在案例6:某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价格虚低的采购交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四、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公司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掩盖真实的资金状况。
虚构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可以使公司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呈现出正常或良好的财务表现。
利润操纵的动因、常见手段及危害
1452020年17期 (6月中旬)金融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屡禁不止,引人深思。
本文介绍了利润操纵的概念、多项动机和原因、常见的操纵手段以及其所带来的危害,企盼我国证券市场早日成功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利润操纵;上市公司;财务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竞争激烈,经营者为满足局部利益,常常对于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这不仅导致企业名誉尽失,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信任,更损伤投资者的权益,破坏了我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因此,对于利润操纵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利润操纵的概念美国会计学者威廉.R.斯科特(William R.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阐述,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带来经济后果的一种体现。
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酌情空间在几种会计政策之中做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能使自身或企业价值达到最高的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1]。
而正是因为拥有这项自由选择的权利,公司管理层出于某种动机,利用会计法规的漏洞或灵活性,往往不惜采取各种不合规的手段对企业营业收入乃至营业利润进行操纵,对利润进行非法调节,营造不实业绩,恶意改变企业会计信息,欺骗信息使用者,上述行为即我们常说的利润操纵。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利润操纵是盈余管理的非法化,是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其自身利益或公司的短期利益,脱离实际生产经营的基础,凭空捏造出虚假业绩的行为。
这种行为极大破坏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损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二、利润操纵的动因利润操纵的动因分为动机和原因两部分。
动机即是有需要、有目标,是个体努力达成某一期望状态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动,也就是分析利润操纵主体为什么要实施此类举措;而此处分析的原因是导致事物发生之环境或外部条件,即外部因,也就是分析利润操纵的操作空间。
(一)利润操纵的动机1.上市相关动机第一,营造盈利假象,骗取上市资格。
上市能够帮助公司丰富融资渠道,并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利润操纵手段
1.通过调整销售收入调整利润总额
这种利润操纵现象在年终表现尤甚,往往是企业年终达不到既定的利润目标时,便采取虚假销售或提前确认销售,从而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这种利润操纵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两种方式:(1)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主要手段有:其一,虚拟销售。即通过与有关单位虚拟购销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其二,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货物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虚拟外销业务,以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2)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计入本期,或将本期销售收入延期确认,来调整当期利润。这种做法的目的,多是企业为了树立自身业务逐年增长的外在形象。
2.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
关联方交易不同于单纯的市场行为,存在通过地位上的不平等而产生交易上的不平等从而来迎合自己利益需要的可能。关联方之间通常利用资产重组、费用转嫁、转移价格、虚构交易,以及改变投资核算方法等对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
3.通过对于费用问题应该有明确的划分,但上市公司效益不理想,或不足以达到所需要的利润目标时,便采取替上市公司分担部分费用如广告费、离退休人员的费用,通过资金拆借向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办法来调节上市公司的利润。
4.利用资产重组调整利润
在资产重组中,公司可以利用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对外购并、对外转让资产等方式为提升业绩服务。资产转让是用来提高当期收益的最便捷的手段,特别是对于控股股东实力雄厚的公司,控股股东对其支持的主要手段便是溢价收购该公司的不良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投资以及固定资产等,或者上市公司以不良实物资产与控股股东合资成立公司,由此来降低该不良资产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
5.通过人为调节特殊账户操纵利润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一)2024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一)引言概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有意地对其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和操作,以达到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
这些手法既有合法的财务创新和管理方法,也有违法违规的操作行为。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并对其风险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收入确认和认定方面的手法1. 销售收入操纵: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虚构销售或将销售收入划分到未来期间等手段,人为地增加当期利润。
2. 收入确认时间的推迟:将部分营业收入推迟确认至下一期,以减少当期利润,造成利润的集中暴涨和暴跌。
二、费用资本化和修正方面的手法1. 费用资本化:将本应列为当期费用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或长期资产的形式资本化,延迟费用的确认,从而增加当期利润。
2. 财务报表修正:在年末或审计前突然修正财务报表,通过调整计提准备金、延迟费用确认等方式,改变企业原有盈利情况的表现。
三、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方面的手法1. 关联交易利润转移: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价格变动等手段,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从而降低上市公司自身的利润。
2. 成本内部计算利润调整:通过调整内部计算成本和成本指标,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或子公司,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
四、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利润方面的手法1. 会计政策选择: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增加利润的会计政策并合理运用,如选择加速折旧、选择不复核的政策等。
2. 关键会计估计的调整:通过调整关键会计估计参数,如坏账准备、存货减值准备等,对盈利情况进行控制和调整。
五、信息披露和审计操作方面的手法1. 信息披露不充分:对重要信息进行隐瞒,或对盈利预测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盈利情况的判断。
2. 审计操作和隐瞒:通过与审计师勾结,选择欺诈性的会计处理方式,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掩盖。
总结: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多种多样,可以从收入确认和认定、费用资本化和修正、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利润,以及信息披露和审计操作等方面实施。
上市公司是如何进行利润操纵的
上市公司是如何进行利润操纵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然而,为了满足投资者和股东对于高额利润的期望,一些上市公司往往通过操纵利润来掩盖公司运营状况的真实情况。
利润操纵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它不仅损害了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是如何进行利润操纵的。
一、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一种常见手段。
在财务报表中,收入是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暂时性的销售套利、延缓收入确认和将成本支出转化为收入等手法来操纵利润。
首先,通过销售套利可以人为地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
例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来增加销售收入,从而在财务报表上展示出良好的经营状况。
然而,这只是一种短期手段,不能持续地带来真实的盈利增长。
其次,延缓收入确认是常见的收入操纵手段。
上市公司可以将应计收入推迟至下个会计期间,以实现相应的利润操纵目的。
这种手段能够通过拉高未来收入预期来稳定股价,但一旦市场发现,可能造成投资者的失去信心。
另外,一些上市公司也会将成本支出转化为收入,从而实现利润的操纵。
例如,通过虚增付款金额、报销费用或者调整会计准则等方式,将成本支出转化为收入,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为利润的增加。
然而,这种操纵手段容易被审计机构发现,一旦曝光将会遭受重罚。
二、费用操纵除了收入操纵,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费用操纵来实现利润的操控。
费用操纵是通过变相减少费用支出的方式来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
首先,通过资本化支出可以将一部分应记入费用的支出转化为资产。
例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更改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来将应记为费用的支出转化为资产,从而实现减少费用的目的。
这种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公司的净利润,但也会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失真,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潜在风险。
其次,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虚增费用支出来操纵利润。
例如,通过虚构费用、恶意提高员工绩效薪酬等方式,将正常的费用支出进行加大,从而降低公司的利润水平。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关联交易在现代经济中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些不诚信的上市公司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来操纵企业的财务数据,以达到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
1. 资产转移: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自身的核心资产转移到关联方,从而减少负债和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这种方式常常通过关联公司低价收购原公司的核心资产,然后以高价卖给其他公司来实现。
2. 人员调动: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将自己的高级管理人员调至关联公司担任要职,然后通过向关联公司支付高额薪酬或承诺其他利益来获取回报。
这样一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就会受到关联公司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利润水平受到操纵。
3. 虚构业绩: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虚构业绩,注水公司财报。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以假关联交易名义进行虚增营业收入、减少成本费用等操作,使企业的利润看起来异常高涨。
这样一来,上市公司的股价就会被人为地推高,投资者就会被误导,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4. 资金循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进行资金循环,从而实现财务数据的影响。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公司将资金注入到其他关联公司,然后将这些资金流转回上市公司,这就形成了一个资金循环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操作,上市公司可以在报表上展示大量的经营活动和业绩,从而操纵利润。
5. 资产购销: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虚增或虚减资产以操纵利润。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关联交易将企业的资产价值高估或低估,从而对利润造成影响。
将企业的资产价值高估可以虚增利润,而将资产价值低估则可以虚减利润。
通过这样的操作,上市公司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利润,但却忽视了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常常变化多端。
以上仅仅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式,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其他更为隐蔽的方法。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二)2024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二)引言概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以虚增收入或减少成本的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人为调整,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表现。
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识别和防范这种行为的方法。
一、动机分析1. 财务报告压力:解读上市公司关于业绩的公布和市场的期望,对公司采取利润操纵行为产生的影响。
2. 股价操纵:探讨上市公司通过利润操纵来提高股价或控制投资者情绪的动机。
3. 法律风险与道德风险:分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带来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二、手段和方法1. 收入操纵:叙述上市公司通过虚增销售额或拖延收入确认来实现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
2. 成本操纵:研究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资本化支出等手段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操纵的策略。
3. 应收账款管理:讨论上市公司通过延长账款收回期限或不当核销的方式来影响财务报表的利润表现。
4. 预警信号和检测方法:介绍如何通过财务指标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发现和识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迹象。
5. 制度和监管层面的防范:探讨如何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督等制度层面的措施,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市场反应:研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对股价、信用评级等市场因素的影响。
2. 投资者行为:剖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对投资者的心理决策和投资行为的影响。
3. 法律责任:探讨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
4. 经济效益:分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对公司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影响。
四、实例分析1. 发生利润操纵的典型公司案例:选取几个典型上市公司的案例,对其利润操纵行为进行详细解析和分析。
2. 利润操纵的后果及警示:总结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不利后果,并提出对投资者和市场的警示意义。
五、防范策略1. 审计和监管:强调审计和监管部门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方面的作用和责任。
2. 投资者教育:讲述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财务分析能力,以识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正文:在上市公司中,利润操纵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市场和监管机构的目的。
利润操纵一般分为收入操纵和费用操纵两种类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法和影响。
一、收入操纵1.销售收入确认与时间窗口:公司可以通过加速或延迟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来调整报表期间的利润水平。
2.销售收入确认与财务指标:公司可以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准则,以达到调节报表的目的,如改变收入确认的条件、影响收入计量方法等。
二、费用操纵1.费用的延后或提前确认:公司可以通过将支出延后或提前确认的方式,来影响利润表的数据。
如调节折旧费用的计提时间等。
2.资本化费用:公司可以将原本应当列为费用的支出项目转化为固定资产的价值,从而延长其摊销期限,以减少当期费用支出,从而提高当期利润水平。
三、其他利润操纵手段1.利润调节准备: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计提的各类利润调节准备,来增加或减少当期利润。
2.关联交易: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来虚增或虚减收入,以达到影响财务报表的目的。
3.虚假披露和信息欺骗:公司可以通过编造虚假业绩或隐瞒真实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参考资料,供读者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上市公司:指已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
2.财务报表:指公司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编制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3.利润操纵: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市场和监管机构的目的。
4.收入操纵:指公司通过调整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和方式,来影响财务报表。
5.费用操纵:指公司通过调整各项支出和费用的确认时间和方式,来影响财务报表。
6.关联交易:指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或者利益安排。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幕后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典型的长生毒瘤素、st沪科案等。
这些巨大的操纵事情曝光,给造成投资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利于金融市场长久稳定发展。
迫切需要政府出台规定上市公司的利润操作,制定相应的经金融、经济处罚条例,保证利润操作在可视化范围内。
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1.1 为避免ST或摘牌而操作利润且利润操作的违法成本较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慢,上市资格的认证是比较困难的,由于上市条件的苛刻,大部分上市公司在竞争时候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
因此有些企业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经常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来提高自己公司的年度利益,从而保持上市资格。
此外,利润操作的代价较低,大多以金融处罚的手段,而金融处罚的金额占背后利润的一小部分,操纵股价的手段屡见不鲜。
1.2 股价下跌流动的资金是上市公司经营的血液,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资金链断裂就意味着企业的现金资源为零,公司难以正常运转下去,因此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防止公司资金缺乏,大部分股东都会选择以债权抵押的方式来保证公司资金链正常流通。
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股权质押股价下跌,就会运用利润操作的手段稳定股价,甚至提高股价已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
1.3 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审计工作是上市公司金融核查中的重要一步,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而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例,社会审计部门遭到了质疑,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不明,大部分事务所存在恶性竞争。
这就使审计结果并不客观,社会审计并不能独立于企业,竟然出现了虚假记载,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运行。
2 避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措施上市公司应从大处着眼,以高格局的眼光,从宏观上把握股票的整体投资,使股票项目能够真正与周围环境融合,相互作用,带动整体证券市场的发展。
本文将从完善金融市场规则、强化审计独立性等宏观政策、宏观手段入手对避免上市公司利润操作的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企业利润操纵的方法及其应对措施
企业利润操纵的方法及其应对措施
企业利润操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改变会计政策: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如改变折旧方
法等,来调整资产或费用的计提方式,从而影响利润的大小。
2. 延迟支出:企业可以通过推迟支付一些支出,如应付账款、
应付利息等,来使利润看起来更高。
3. 操作会计科目:企业可以调整会计科目的计提时间和金额,
比如将应计费用延后到下一年度计入,或者将收入和利润计入长期
合同中等。
4. 转移利润: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多个子公司或企业,它可以在
这些企业之间转移利润,通过调整转移价格、贸易条件等手段来操
纵利润。
应对这些利润操纵的方法,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合理的
制度和政策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企业存在利润操纵行为。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提高警惕,仔细
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避免因被企业的虚假报表误导而造成财务损失。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浅析
目前我 国上市 公司操 纵利润 的现 象比较 普遍 。上 市公 司利润 操纵 般是指上市公 司为了某 种 目的 , 运用会计政 策的选择 或其他各 种手段 人为抬高或压低利润从而 达到调 节利 润 目的 的行为 。上市公 司操纵 利 润的原因有 多个方面 , 手法也层出不穷 , 其形成 的危 害是严 重的 , 仅仅 不 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影 响资源的合理配置 。
中 图分 类 号 i24 4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23 21 )4— 00 O 10 88 (00 5 0 1 一 1
2. 3通过变更投资收 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如调节股权投 资比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的规定 , 上市 公司对于持 有股权比 率 2 %以下的子 公司一 般采 用成 本法核 算 ; 0 对于持 有股 权比 率 2 %以上 5 0 0%以下的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 。不同核 算方法公司 当 期利润反映就不 一样 , 因此对于 连年亏 损的子 公司 上市公 司一般 将其 股 权减 持至 1 % , 9 以暂时隐藏该项亏损 ; 而对于 盈利状况较 好的子 公司 如股权比率在 2 % 以下 , 0 上市 公司一 般会寻 求提 高股权 比率至 2 %以 0 上 , 投资收益核算方 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 方面 可虚增当期利 润 , 将 一 另 一 面却无须为这些增加 的利润缴纳所得税 。 方 2 4 选 用 不 当的 费 用 确 认 政 策 . 些 上市公 司通过待 傩费用 、 长期待摊 费用 、 建工程 、 办费 、 在 开 待 处理财产损失 等科 目将本期 已经发生应作为收益性支 出的费用 、 损失进 行资本化处理 , 形成大量的虚拟 资产 。利用 虚拟资 产作为 “ 水池”, 蓄 不 及时确认 、 少摊或 不摊已经发生的 费用和 损失 , 进行利润操纵 , 中最突 其 出的便是借款 费用资本化 。此 外 , 上市 公司 为提升 当期 的经营业绩 , 把 已基 本不具盈利能 力的 3 以上 的应收 账款 、 年 递延 资产 、 处理财 产损 待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甚至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
这就是所谓“利润操纵”。
证券时报与某证券公司联合进行的《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利润操纵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对此由于司空见惯而理所当然。
本次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的具体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巧用会计政策,比例44.44%,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例为33.33%。
具体分析如下:一、关联交易(一)增加收入,转嫁费用不少公司在上市改组时是由母公司中某一块优质资产为主整合的,与母公司存在着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大型原材料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材料来源为母公司,而产品销售对象也为母公司。
在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会解囊相求,即使在市场不旺的情况下,也会购买大量上市公司产品,同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其销售原材料。
如苏三山1997年一笔对母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销售收入高达1.6亿元,销售成本1.4亿元,净利润则达2000万元,仅此一笔就占1997年利润总额的235%。
可见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很大一块是来源于关联交易所作的账面调整。
在费用负担方面,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改组之初便确定有关费用支付和分摊标准,但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母公司或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从而降低当年费用,以达到转嫁费用的目的。
(二)资产租赁许多上市公司由于发行额度限制,母公司只有部分而不是整体进入上市公司,许多经营性资产甚至经营场所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而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祖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
中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法及其对策
关联交易
( ) 加 收入 ,转嫁 费用 一 增
不 少公 司在上 市改组 时是 由母公
司 中某一块 优 质资 产为 主整 合 的 , 与母公司存在着 供 、产 、销及其他
服 务 方 面 的 密 切 关 系 。 在 上 市 公 司
上市 公 司利润 操纵 不 是个别 现象 , 中 国实务 界、学术界大量 的调查研
维普资讯
圃 审公 司 润躲 绚 导 跤 对象
口 何 明
担 上 市 公司 的管 理 费 用 、广 告 费
中 国 上 韦公 司利 润据 纵 等珐分 析
每 一位研 究 中国上 市公 司利润 指 标 的 人 , 部 不 能 不 面 对 这 样 一 个 现
究 也 部 证 明这 个 问 题 具 有 普遍 性 。 我 国证券市 场诞 生于计划 经济 刚
面 临亏损 时 ,母 公司会 解 囊相 救 , 即使在市场 不旺的情 况下,也会购
买 大 量 上 市 公 司 产 品 , 或 以较 低 的
( )资产租赁 二
许 多上市公 司 由于发行额度 限 制 ,母 公司只有部分 而不是整 体进 入上市 公司 ,许 多经营性 资产 甚至
l 1 l l l l l I {
l I 1 l l j }
I } l l j l }
浦东 不锈 l 9 8年 中报 实现 净利润 9
2 3. 8 7 3万元 , 应 收母 公 司上 海 浦 东 钢 铁 ( 团 )有 限 公 司 资金 占 用 费 集
问题 又凭 空获得 了一块 利润 2母公司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 资产 以低收益的形式委托 上市公司经 营 在协议 中将较 多的以较高的收
谓 的政 绩 ,避 免 由 于 连 年 亏 损 而 造 成 “ 资源 ” 的丧 失 , 为 了追 求 一 壳
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的常见手法.doc
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的常见手法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几种常见的操纵利润方法
几种常见的操纵利润方法在商业运作中,利润是企业和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有些企业可能采取一些不当手段来操纵利润数字,以达到一些短期的目标或者欺骗投资者。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并加以分析。
一、收入操纵1. 销售收入虚增:某些企业可能通过虚构销售交易或与关联企业进行套利交易等手段,虚增销售收入。
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销售回款困难等问题,且对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形成不利影响。
2. 延迟收入确认:企业可能会选择延迟确认收入,将一部分应该计入当期利润的收入推迟到未来的会计期间。
这种方式可以暂时提升当期利润水平,但会对未来的财务表现造成不利影响。
二、成本操纵1. 虚增费用支出:企业可能会通过虚构费用支出等方式来操纵利润。
例如,将本应计入其他应收款的费用转移至费用科目中,以减少当期利润。
2. 延迟费用确认:企业可能会选择延迟确认费用,在当期不计入,而推迟到未来确认。
这种方式可以暂时提升当期利润,但对未来的财务表现形成不利影响。
三、减值准备操纵1. 不合理的减值准备计提:企业可能会通过不合理地计提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
例如,恶意夸大资产减值损失,使利润减少,以达到某些目的。
2. 拖延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可能会迟迟不计提或者推迟计提减值准备,以提高当期利润水平。
这种方式会导致企业风险暴露的真实情况被掩盖,对投资者形成误导。
四、关联交易操纵某些企业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进行交易来操纵利润。
例如,与关联企业进行恶意亏损交易来虚增亏损额度,以掩盖实际盈利;或者与关联企业进行套利交易等。
这些手段可能会对企业财务表现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其他操纵手段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操纵利润方法外,还存在其他一些操纵手段,如资产重估、虚增利润分配、财务信息造假等。
这些手段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也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者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损害。
综上所述,操纵利润对企业和投资者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严格进行财务分析,以减少受操纵利润的影响。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甚至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
这就是所谓“利润操纵”。
证券时报与某证券公司联合进行的《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利润操纵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对此由于司空见惯而理所当然。
本次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的具体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巧用会计政策,比例44.44%,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例为33.33%。
具体分析如下:一、关联交易(一)增加收入,转嫁费用不少公司在上市改组时是由母公司中某一块优质资产为主整合的,与母公司存在着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大型原材料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材料来源为母公司,而产品销售对象也为母公司。
在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会解囊相求,即使在市场不旺的情况下,也会购买大量上市公司产品,同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其销售原材料。
如苏三山1997年一笔对母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销售收入高达1.6亿元,销售成本1.4亿元,净利润则达2000万元,仅此一笔就占1997年利润总额的235%。
可见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很大一块是来源于关联交易所作的账面调整。
在费用负担方面,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改组之初便确定有关费用支付和分摊标准,但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母公司或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从而降低当年费用,以达到转嫁费用的目的。
(二)资产租赁许多上市公司由于发行额度限制,母公司只有部分而不是整体进入上市公司,许多经营性资产甚至经营场所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而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祖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是指公司在财务报表上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使公司的利润数据看起来更加良好,以达到欺骗投资者、提高股价、获取低成本融资等目的。
虽然利润操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和竞争力,但长期来看,不仅会导致市场失灵,也会损害投资者利益,造成市场动荡和金融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高度关注,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使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数据看起来更好,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值。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高额的融资和估值,也会利用财务手段来调整利润数据,使公司的财务表现更加优秀。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应对税收政策和政府监管,通过利润操纵来降低税收负担和规避监管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收入和费用的操纵。
在收入方面,上市公司常常通过虚增销售额、隐瞒实际销售成本、虚假确认收入等手法来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而在费用方面,一些企业则通过虚增费用、隐瞒实际费用、进行关联交易等方式来减少公司的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实际利润。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在管理层和中介机构的合谋下得以进行。
利润操纵需要有一系列的操作手法和技巧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需要管理层和中介机构的共同合作。
管理层负责制定和执行利润操纵方案,中介机构则通过提供财务咨询、审计和评估服务等来辅助利润调整,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对于此类现象,我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来加强监管和打击利润操纵行为。
通过加强财务审计、强化信息披露、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方式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和信息搜索能力,做好投资决策,从而减少利润操纵行为对自身投资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严重,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诸多风险。
需要政府、监管机构以及投资者共同努力,营造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减少利润操纵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八大手法整理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八大手法整理据某大型投行负责人透露,对于利润操纵,监管层目前的态度是从严审核从重处罚,如果申报企业存在财务作假、重大事项隐瞒或遗漏的问题,不但企业过会无望,相应保荐机构也将受到监管提醒、监管谈话、暂停业务甚至取消保荐资格的处罚。
不过,虽然监管层“重刑以待”,但仍有部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恶意闯关”。
调查发现,IPO申报企业涉嫌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法有八种。
手法1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当一家企业进行财务作假时,首先想到的办法往往是运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手段,此种方法最为简单易行同时也最为隐蔽。
记者获知,为了解决关联交易中利益输送过于明显的问题,投行一般采用“卖”的操作手法,即把关联公司股权转让给第三方,拟上市企业由此开始与转让后的公司或第三方展开隐蔽且通常是大宗的交易。
“通过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处理,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提高毛利率,还可以变相冲减费用,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原关联企业向拟上市企业低价提供原材料,或高价购买产品,或对企业财务费用进行报销。
”独立资深财务人士孙进山指出。
对于此类操作手法,一位投行人士指出,监管层在审核的过程中,重点会关注交易的程序是否有问题,以及交易的价格是否公允。
如果交易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公允价格,就有理由进一步认定是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如果最终被认定,监管层将要求企业注销原关联公司或者直接否决IPO申请。
手法2隐蔽的非关联方利益输送由于拟上市企业对于重大关联交易负有详细披露的义务,因此有企业开始进行隐蔽的、灰色的非关联方交易以规避披露义务,进而实现操纵利润。
据一位投行人士透露,此类较为隐蔽的利益输送手法主要有:员工减薪、供应商减价供应、经销商加价提货甚至囤货,PE股东通过皮包公司为拟上市公司报销费用或虚增收入、地方政府通过减税或增加补贴收入等形式。
该投行人士以员工减薪以及供应商减价供应为例说明:“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向员工和供应商等关联利益方做出承诺,即实现上市后进行利益补偿,然后双方达成默契从而进行隐蔽的利益输送。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五、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
• • 5.1 存货计价不当 企业对存货成本的计算若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 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如按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将定额成 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按比例在期末在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 间进行分摊,但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定额成本差异只在期末 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不分摊产品定额成本差异,从而 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 也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法,如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把加权 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以期达到高估本期利润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虚 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5.2 费用任意递延 如把当期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递延资产,从而达到减少当期费用以进 行利润操纵。 5.3 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 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欠款在当期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 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 5.4 非真实销售收入 一些企业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或错误运用会 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业务等方法,来增加本期 利润以达到利润操纵之目的。
•
•
三.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 • 3.1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 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 “一锤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轻工,1997年主业亏损4292万元,可“庆幸 ”的是,其在1997年内兼并了长春轻工业机械厂,该厂于1997年11月进行了 一项土地使用权转让,净利达5198万元,吉轻工也由此当年转亏为盈,净资 产收益率达到10.3%。 3.2投资收益 我国投资准则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 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 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 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当 然,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实际上是对购入证券的投资者投入 的所有现金的再次分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价差收入,以使资本增值。 但企业往往利用投资收益使之成为掩盖企业亏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川峨铁 ,1997年进行法人股转让,以每股3.1元价格卖掉1000万股“乐山电力”法 人股,使其当年扭亏为盈,每股收益为0.007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甚至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
这就是所谓“利润操纵”。
证券时报与某证券公司联合进行的《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利润操纵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对此由于司空见惯而理所当然。
本次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的具体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巧用会计政策,比例44.44%,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例为33.33%。
具体分析如下:一、关联交易(一)增加收入,转嫁费用不少公司在上市改组时是由母公司中某一块优质资产为主整合的,与母公司存在着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大型原材料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材料来源为母公司,而产品销售对象也为母公司。
在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会解囊相求,即使在市场不旺的情况下,也会购买大量上市公司产品,同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其销售原材料。
如苏三山1997年一笔对母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销售收入高达1.6亿元,销售成本1.4亿元,净利润则达2000万元,仅此一笔就占1997年利润总额的235%。
可见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很大一块是来源于关联交易所作的账面调整。
在费用负担方面,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改组之初便确定有关费用支付和分摊标准,但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母公司或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从而降低当年费用,以达到转嫁费用的目的。
(二)资产租赁许多上市公司由于发行额度限制,母公司只有部分而不是整体进入上市公司,许多经营性资产甚至经营场所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而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祖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
有时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三)计受资金占用费用按照我国现有法规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但实际情况是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的拆借现象比比皆是,两者之间也难以严格区分,虽属违规拆借也就法不责众。
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的金额、收费标准均未事先公告,投资者无法对此合理性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预计。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向母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用。
名目繁多,金额巨大,在账面上可以反映出一大块营业外收入。
例如浦东不锈1998年中报实际净利润2837.3万元,应收母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资金占用费559.73万元,应收母公司资金占用费滚存利息就达2916.52万元。
2.向被投资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用。
[!--empirenews.page--] 目标往往是以下两种被投资企业:(1)虽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的股权,但该企业已转由他人承包经营,企业失去控制权,可以不进行权益法核算。
(2)占股权20%以下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企业。
当上述两种企业严重亏损,即使上市公司存在着实质性的投资损失,但通过计受资金占用费的形式和利用长期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本身的缺陷,在会计报表上却虚增了一块利润。
(四)委托或合作投资 1.委托投资。
如果上市公司面临投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头上,而将投资收益的回报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
2.合作投资。
一旦上市公司发现净资产收益率难以达到配股的要求,便倒推计算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测算的缺口利润确定,由母公司让出一块利润,上市公司自然不便在公告书中向投资者披露投资何项目及短期有如此高回报的缘由了。
(五)托管经营在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上,由于缺乏托管经营方面的法规规定度操作规范,托管经营的操作却是偏离惯例,纯属利润操纵的工具。
1.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母公司经营,定额收取回报,上市公司既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或损失反映问题,又凭空获得了一块利润。
2.母公司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资产以低收益的形式委托上市公司经营,在协议中将较多的以较高的比例留在上市公司,直接增加上市公司利润。
(六)资产转让置换通过资产转让置换,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长期拥有“壳资源”所带来的配股能力,对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都是一个双赢战略。
但是,由于中国《公司法》仅于1994年7月1日、《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因此时公司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公司并购的法律和财务处理尚不完善,加上地方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观上的刻意参与,使得资产转让置换得以通过不等价交换来操纵利润。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违背市场原则,不考虑资产真实质量和获利能力,将公司价值等同予按成本法评估公司的净资产。
公司价值评估基于购买者持有资产的用途、企业是否持续经营、资产的获利能力等情况而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并进行比较,主要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不分具体情况统一采用成本法评估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
2.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帐,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上市公司自然一方面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另一方面不需付出任何代价,而实际上转嫁给母公司承担。
3.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金蝉脱壳,以达到降低财务费用、避免不良资产经营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
为了达到支持上市公司的目的,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特别是长期投资的购买和置换方面)进行不等价交换成为资产转让置换的主要手段。
4.在被收购企业的利润何时应纳入收购方的投资收益或利润的会计处理上存在着随意性,对收购价格包含的利润如何处理也无规章可循,从而为收购方调节利润提供了手段。
我们可以把收购企业的过程根据双方签订协议日、政府批准日、公司股东变更注册日和实际接管日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阶段,按照国际惯例,应从实际接管日开始,被收购企业的盈亏才纳入收购公司,而接管前被收购公司所含的利润应视同收购成本,不能作为利润。
而中国目前对此尚无具体规定,收购方为了操纵利润,均将利润计算日提前;将收购价格中所包含的利润不作为收购成本,而是为收购方的利润或投资收益。
[!--empirenews.page--] 二、巧用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但是由于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具体执行时的人为性,仍给上市公司极大的利润操纵余地。
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种:(一)变更会计核算和会计估计方法 1.改变折旧政策。
利用政策规定的模糊性,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使本期折、旧费用减少,相应减少了本期的营业成本,从而增加了本期帐面利润;同时还可以通过高资产价值达到同样的目的。
对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大的企业,折旧政策的调整对当期的利润影响重大,而成为某些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
2.利用计提四项准备金的人为因素。
由于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短期投资跌价损失、长期投资减值损失的确定由“董事会认为”就可以了,因此很多上市公司根据需要将其认为的坏帐、跌价损失、减值损失计提各类准备金,至于来年其认为不是坏账、不是损失,那自然又可以确认来年的收益了。
1998年所有上市公司要求统一执行《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使很多上市公司找到了操纵利润的藉口。
根据上市公司所批露的1998年年报,47家公司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148家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2家公司计提短期投资准备,96家公司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因提取以上准备金而减少的利润占本年度利润减少数的近1/2.那么,这些公司以后年度利润的额外增长也就不难想象。
(二)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 1.提升当期业绩的潜亏挂账。
企业的资产账户中,三年以上的应账款。
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待处理财产损失基本上已不具有赢利能力,资产质量一般较差,属于不良资产。
上市公司为提升当期的经营业约,都不愿处理不良资产帐户的余额,使其长时间挂在账上,我们把以上行为统称为潜亏挂账。
有时,某些上市公司甚至通过潜亏挂账将原本属于当期的费用记人上述某类账户中留待以后处理,造成大量不良资产挂在账上,使得上市公司资产出现严重“虚胖”,利润水分极大。
2.提升将来业绩的巨额冲销。
巨额冲销就是利用会计期间假设及应计制,通过操纵可自由控制的应计项目,把有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损失提高确认,使利润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转移,以提高以后年度的业绩。
特别是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两年亏损后,公司为避免第三年继续发生亏损而导致被摘牌时,就会广泛采用本办法,从而使某些上市公司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下跌,以后期间却出现反弹。
(三)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利用权责发生制、收入和成本配比等会计原则,对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本应为收益性支出,却通过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在建工程、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或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予以资本化,形成大量虚拟资产。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或不摊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常用手法。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利息费用资本化。
上市公司通过利息费用资本化来操纵利润的表现有两种:(1)以某项资产还处于试生产阶段为借口,甚至拿出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在建工程”的定性,利息费用年年资本化,虚增资产价值和利润。
(2)在建工程中利息费用资本化数额和损益表中反映的财务费用,远远小于企业平均借余额应承担的利息费用,利息费用还通过其他方式被消化利用,最终都被拐弯抹角地资本化并形成资产。
[!--empirenews.page--] 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争取发行上市指标的难度大、“壳资源”依然稀缺,地方政府作为本地的上市公司的行政领导和直接或间接所有者不愿其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所以一旦出现无法配股或面临摘牌的状态,地方政府常常伸出“看得见的手”予以行政支持。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提出要对壳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即地方财政先补贴一点,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并进而提高股价。
通过配股多募集资金发展当地经济,从而增加地方税收。
地方政府这种对上市公司的直接行政性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降低税负按照我国现有说法规定,除说法统一规定、经济特区和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外,地方无权减免内地企业所得税。
但为了扶持上市公司,许多地方政府相互攀比,越权给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多数上市公司所得税的实际税收负祖为15%甚至更低。
另外,增值税退税收入所占比重不容忽视,增值税退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出口退税、进口设备原材料退税、经济特区地产地销部分产品减免征收、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税负增加部分返还、增值税地方财政25%分成部分返还、个别企业享受所在行业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