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浅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
浅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
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应保证一次性成功率,为患儿争得宝贵的急救治疗时间。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五方面的体会,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
标签: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是儿科经常应用的基础治疗方法,此项技术对患儿的抢救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可以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笔者根据儿科的临床经验,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方法进行了阐述,现总结如下。
1良好的准备11患儿的主动配合对2岁以上患儿进行穿刺前,护士应用亲切的语言,耐心的与小儿交谈,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很漂亮、打针不哭、很勇敢等。
通过交谈,给予患儿鼓励和安慰,以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信赖和主动配合,使小儿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乐意接受静脉穿刺。
12儿科服务对象大多为小儿,儿科护士护患交流的对象不仅是患儿,还有患儿家长。
向家属说明小儿静脉穿刺的目的及配合要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信任感。
穿刺过程中,如遇到患儿家属说话生硬时,要克制自己,冷静对待,善于谅解患儿家属的紧张心理,排除一切外界因素,以乐观情绪对待患儿,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小儿静脉穿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静脉的选择应避免骨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呈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不可从血管中间开始,以防穿刺失败,造成淤血,以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进行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应首选额前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而直,不易滑动,其次是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因而多常用。
还要根据年龄和个体情况选择不同部位的血管[1]。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引言: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一项常见但却有一定难度的医疗技术,成功率的提高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能够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一、提前准备工作1. 熟悉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包括消毒、穿刺角度和深度等,确保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
2. 准备齐全的工具:提前准备好静脉留置针、消毒液、棉球等必要工具,确保能够迅速进行穿刺操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频繁取用工具而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二、合理选择穿刺部位1. 考虑患儿年龄和体质:对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患儿,应优先选择较为表浅、易于穿刺的部位,如手背、前臂等。
2. 观察血管特征: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仔细观察患儿的血管特征,选择较为粗大、质地较硬的血管,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三、注重穿刺技巧1. 穿刺角度: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质,合理选择穿刺角度。
一般来说,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穿刺角度应较小,避免过深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2. 穿刺深度:穿刺深度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在穿刺时,可通过观察血液回流情况来判断穿刺的深度是否合适。
3. 手法轻柔:穿刺时应尽量保持手法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或频繁调整穿刺角度,以减少对患儿的痛苦和血管的损伤。
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1. 展示关怀态度: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操作前,应向患儿和家属展示关怀和友好的态度,让患儿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减少紧张和恐惧情绪。
2. 使用局部麻醉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剂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 快速穿刺技术:对于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快速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时间和疼痛感。
五、持续的培训和交流1. 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医护人员应持续学习和更新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最新的穿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 经验交流与分享: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议,让医护人员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技巧,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探讨如何提高儿科年轻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可 以提高年轻护 士的穿刺成功 率 ,为今后 的穿刺增强 了 自信 心; 另一方面有利于年轻护士调整心理状态 , 保持 冷静 的头 脑 ,
在平稳放松的心理状 态下进行 穿刺 。减 少不 良情绪 、 嘈杂 的环
境、 患 儿 的哭 声 对 穿 刺 者 的影 响 。
2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
渗液 的发生 , 使得肘部静脉 留置针均能保 留到预期的时间。减 少 了患儿 的痛苦 , 保护 了静 脉 , 同时为那些 长期高营养 治疗 的 新生儿提供 了一个较为理想 的静脉通路 , 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难
■ 缉验费稼
白药粉 的小纱块轻压住针眼 ,可 以有效防止穿刺点早期 出血 ; 然后贴膜从 中心 向四周 固定 ,同时尽可能地撑开周 围皮肤 , 排 出了多余 的空气 , 使穿刺点 的固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密 ; 在后 期输 液过程 中的
制动 , 减少肢体 活动度 , 为延长 留置针的使用 时间提拱 了 良好 的基础 。 通过干预留置针 的固定方法 , 大大减少 留置早期 渗血 、
不太清晰可见 , 加 上患儿恐惧 、 害怕 、 好动 的心理以及家长们 过 高的期望值 ,导致静脉 留置针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时有发生 。
因此 , 在实际的 日常护理工作中 , 提高穿刺成功率 , 减轻 患儿的 痛苦 , 是儿科 护士的首要任务 , 特别是年轻的儿科 护士 。 熟练掌
握留置针 的穿刺方 法、 技巧 以及 娴熟 的沟通能力 , 可 以减少 与 患儿家长 的矛盾和纠纷。现总结如下 。
以减轻患儿手背或脚背皮肤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变红 、变紫 , 大 大提高 了穿刺的成功率 。 4 稳妥牢固地 固定
一
静脉 留置针以其操作 简单 , 在静脉 内留置时 间长 , 不易 穿 破血管 , 痛苦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于临床 【 l 1 。在穿刺过程 中, 由 于与患儿的沟通不及成 年人 , 近年来肥胖 患儿逐渐增 多 , 血 管
怎样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
怎样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进行手术、输注等医学操作时较为常用的方法。
但是由于小儿头皮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头颅皮下组织松弛等因素,使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且首次成功率不高。
本文将从术前准备、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
术前准备病史询问首先,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疾病种类、日常服药情况等,以此确保在穿刺时能够正确认识并处理相关病因。
适当饮食其次,应让患儿在前一天摄入适量的易消化食品,以保证操作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并降低相关疼痛。
便秘解决如果患儿有便秘等情况,应在术前积极治疗,并在操作前让其排便,以避免操作过程中引起的不适。
操作技巧设计合理的手术姿势为了保证穿刺准确,应选择适合婴幼儿操作的手术姿势,尽可能地使患儿身体放松,有利于穿刺的顺利进行。
对于焦虑和不配合的患儿,可以在前后侧各留一名医生,固定患儿四肢,避免过度抵抗。
快速穿刺操作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等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头和针长,掌握快速穿刺技巧,在操作中避免针头插入皮下组织。
同时,穿刺时手法要准确、放松,手持针头的背面应紧贴头皮,使针头呈45度角贴着头皮下推,同时,尽量按婴儿的前囟处进行穿刺。
小心护理术后伤口穿刺结束后要及时清除血液残留,为伤口敷上无菌纱布,并固定头部,防止伤口感染和血液渗漏。
注意事项防止疼痛小儿静脉穿刺是有一定疼痛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操作前施用“基础麻醉”,如点滴5%的硫酸镁、局麻等。
避免感染穿刺针头等器械应严格消毒,保证无菌状态,避免感染。
观察并注意并发症对穿刺后的患儿要及时进行观察,注意有无感染、出血、大量脆性血管破裂等并发症的出现,及时给予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医学操作中应用广泛,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事先的充分准备、运用合理的技巧和及时有效的护理等,都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首次成功率。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标签: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达到“一针见血”,这是儿科护士乃至广大患儿家长极为关注的重要环节。
本科室2012年1月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就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穿刺前1.1营造良好的穿刺环境:①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治疗室,一般明亮,自然光线最佳。
需借助灯光时,以100~150 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约40~50 cm为宜。
②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坐姿优于站姿。
根据护士的坐高来调整坐椅的高低,以穿刺静脉与护士心脏相水平为宜。
③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护士保持沉着心境,如请未排到的家长及患儿到等候室就坐,这样即使没有一次穿刺成功也不会被其他家长见到,对穿刺护士失去信心,造成护士有心理压力。
1.2心理护理:大多患儿对医院有一种惧怕心理,一看见医生和护士就开始哭闹,家属也会跟着情绪不安,此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
对于2岁以上患儿可分散注意力,表扬患儿,减少紧张情绪;2岁以下患儿,则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穿刺。
1.3合理选择静脉:婴幼儿以选择头皮静脉为宜,一般多选择前额正中静脉,其次为额浅、颞浅、眶上、耳后静脉等,较长儿可选择手背、足背静脉。
要果断地选择静脉,特别是静脉较细、又特别哭闹的患儿,找的时间长,找过的静脉多,难以决择,就失去信心;再者患儿哭闹时间长,皮肤发红,静脉难找,家属着急,护士的心理压力大,就越难穿刺。
注意做好静脉保护。
2穿刺时2.1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护士的情绪易受到家属的心态和环境、小儿静脉情况等方面的影响,要积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能未穿刺先胆怯,调整好心态,消除急噪紧张情绪。
2.2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穿刺的部位可因年龄、疾病种类、治疗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目的分析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找出相应措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方法对护理人员、外在原因、患儿等方面因素进行探讨。
结果通过对静脉穿刺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素质、与患儿家长沟通、适当改变外在因素等,以此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结论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需要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技术,也需要家长和患儿的配合。
标签:小儿静脉穿刺;失败;成功率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操作[1]。
但各方面原因使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加大,增加了对危重患儿抢救难度,提高小儿穿刺技能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分析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找出相应措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1.1护理人员自身原因一是心理因素。
如今的小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小儿病情都较紧张,穿刺时甚至要求护士一针见血,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是本身业务素质不够硬。
静脉穿刺是基本操作,但每个人也是从难到易,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尤其是小儿穿刺,要求更高,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基本功不熟练,更容易造成穿刺失败。
1.2外在因素病房光线暗,特别是在夜间,昏暗的灯光,小儿静脉深浅度不好把握,又或是秋冬季室温低,小儿穿衣过多,不能充分暴露选择合适血管,同时血管收缩,找血管难度加大,穿刺难度因此加大[2]。
1.3静脉穿刺方面因素在穿刺前未准备好固定穿刺位物品,如胶布、木板或纸盒,穿刺头皮静脉时未剃除穿刺位毛发,使穿刺成功后因忙去准备物品出现针头走位使穿刺失败。
同时小儿是好动的群体,选择静脉最好不要选在关节处、悬空位。
1.4患儿因素患儿血管细小,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好把握深浅度,或者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大量毛细血管破裂,因皮下出血影响血管选择,加大穿刺难度[3]。
通常小儿一见到穿白大衣的拿着针就乱蹭,而家长又心疼小儿哭不知道要如何配合护理人员固定小儿,致使护理人员穿刺时容易失败。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一.双止血带法1.手背静脉: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
2.足背静脉:止血带一根扎在患儿踝关节的内踝上2CM处,活结向上;稍等片刻,在掌指关节处再扎1根止血带,止血带活结向下。
3.明显水肿及肥胖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二.热敷扩展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对于趾指静脉穿刺、小儿腹泻导致的循环差,静脉塌陷等难以穿刺的患者,主张配合热敷法。
三.逆向静脉穿刺法1.传统穿刺方向:手背上2/3区域的浅静脉,向心性穿刺。
2.肥胖患儿手背上2/3区域皮下脂肪覆盖多,浅静脉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造成困难,往往选择皮下脂肪覆盖较少而显露相对清晰的手背下1/3区域的浅静脉进行穿刺,但采用传统向心静脉穿刺法,常出现穿刺区域局部液体渗出,而影响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且针柄在手指处不易固定。
四.骨缝静脉的寻找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60°对于不太清晰或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触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进行穿刺。
注意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入深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五.肥胖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1、小儿头皮静脉表浅,管腔径小,壁薄,回血慢,进针速度要缓慢。
2、穿刺前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放在穿刺静脉两端,并进行按摩、挤压,这样可以使血管显露,穿刺点宜选在距血管0.5~1CM处,将头皮绷紧以20°角快速刺入皮下,使针头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再进入血管,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当针头进入0.5CM时调整角度以5~10°角缓慢刺入血管,见到回血后进少许,如血管过细见到回血应停止进针,以免刺破血管。
六.特殊患儿的穿刺技巧1.对于皮肤黑、血管暴露不明显的患儿,穿刺难度大,要认真辨别血管走向、深浅,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直刺法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不可盲目进针。
提高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对策
提高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对策
1、针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下的现状,建议儿科护士学习和实践基础的护理理论,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充分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以便选择更合适的静脉穿刺点和腔室。
2、及时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避免穿刺失败,尽量减少护士对患儿穿刺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穿刺技术的抗拒,帮助患儿进行心理调适,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建议建立儿科护士穿刺技术队伍,定期组织专门的穿刺训练,不断提高护士的技能,经常进行查房,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4、建立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控制系统,结合护士穿刺技术认证,严格控制缺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管理水平。
5、立即开展层次划分,给护士定制学习穿刺技术的课程,为护士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导,以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提高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护理进展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护理进展儿科患者多为年龄小、体内血管细小、不能主动配合治疗的儿童群体,故小儿静脉穿刺已经成为儿科治疗中突出的问题。
一旦穿刺不及时,会延误患儿病情,严重影响生命安全,而小儿静脉穿刺也是医疗工作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检验医院医护人员医疗实力的一项基本手段。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值得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利用小儿穿刺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对患儿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方法、穿刺技巧、回血技巧和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研究。
标签:小儿静脉;穿刺;方法及护理儿科患者由于身体没有完全发育,具有年龄小、血管细小、难于配合等特点,已经成为临床穿刺治疗上的一大棘手问题[1-4],一旦患儿不能及时穿刺,会影响病情,严重情况下,将延误患者治疗,危及生命安全,引发儿科护理纠纷。
临床治疗上,对于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护理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对小儿静脉穿刺经验进行综述。
1穿刺部位选择1.1常规部位对于小儿患者静脉部位的选择需根据其年龄进行分类,对于0~3岁小儿患者宜选择其头皮静脉穿刺,而对于4~12岁儿童宜选择其四肢静脉。
患者抢救时,穿刺部位宜为大隐静脉、肘静脉、头皮静脉等;而常规治疗时,宜选择头皮和四肢静脉;对于慢性疾病,应选择从心脏部位由远到近进行穿刺。
患者静脉取血液时,宜对肘静脉、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穿刺。
1.2头皮静脉人体头皮静脉以网状形式存在,静脉丰富,分支多,表浅易见[5-8],可通过循环回流到心脏,故穿刺时,顺行和逆行都有静脉回流。
在头皮静脉中,正中静脉占据较大,可以固定,难以滑动,但外渗严重,可采取逆行进针可避免外渗。
在头皮静脉中,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可以固定,难滑动,难外渗。
在穿刺时,此部位是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但需注意的是,该部位静脉较细小,对于经验较少的护士,较难把握,需多加练习和训练。
“五招”教你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五招”教你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导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除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外,还会因为穿刺的不成功引发患者家属的不满,能不能一针见血,恰到好处地寻找血管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选择小儿头皮静脉的技巧,供各位同行参考。
选择小儿血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看:摆放并固定好患儿体位,剃去注射部位毛发,认真仔细寻找血管,一般患儿都可以找到或粗或细的毛细血管。
2、摸:对于肥胖等血管较深肉眼不易观察的难找患儿,则主要靠摸,操作时以右手食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寻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食指轻轻按压静脉,就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高于周围的皮肤。
3、挤:对于一些皮肤较厚的患儿,可采用挤的方法。
操作者可按照静脉的解剖学位置,用两手食指侧面在解剖部位的两侧稍用力向内挤压皮肤,就会看到挤压的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纵向条索状隆起,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血管。
4、搓:对于一些额部较宽,血管很细的小儿,操作时用两手食指轻轻搓额部表皮,或是在看不清的血管上用右手拇指食指揉搓,揉搓后的血管就会充盈扩张,使原先看不到的血管显示出来。
5、抹:对于一些很细的不易被操作者看到的毛细血管,操作者可用棉签蘸取654-2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数次,5min左右局部毛细血管就会扩张充盈显露出来。
在临床上,采用如上几种方法一般都能找到血管,操作时需平心静气,按照血管的部位选定进针的角度,进入皮下后切记慢进针,感觉进入血管后如不回血可稍作等待或是断开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处,这样就能见到回血了。
操作时切记一点,一定要在寻找血管上多下功夫,尽量选择把握性大的血管穿刺,对于把握性不大的血管或是遇到比较难对付的陪人,应由另外一名护士做助手,增强穿刺者的信心,再有就是和蔼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沟通也是增加穿刺成功,避免护患纠纷的好方法,这些对于儿科护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急诊科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急诊科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发表时间:2012-12-12T14:25:11.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薛伟花[导读]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效率,急诊科应该设有小儿注射室,拥有较安静的环境。
薛伟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急诊科 510260)【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急诊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护患关系及医护关系,同时也是急诊科护理工作需要[1]。
随着近年来护理事业的发展,许多护理人员潜心于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本文就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做一综述。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普遍存在对患儿过度宠爱,表现出对护士过度的挑剔,期望值高,猜疑不理解等[2],特别在急诊科这种环境下,执行注射时是开放式的,家属对于小儿静脉输液近于苛刻、盲目,要求一针见血,再加上急诊科病人要求治疗速度的特点,嘈杂而混乱的环境,使护士在操作时承受巨大的压力,诸多因素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效率,急诊科应该设有小儿注射室,拥有较安静的环境。
穿刺前护士应先做好家属和患儿的心理护理,教会家属怎样护理好小孩输液的地方和安抚好小孩。
对于低年资的护士,应到儿科学习、熟练小儿静脉采血及静脉穿刺等技巧,加强静脉输液基本功[3];急诊科应成立小儿静脉穿刺小组,穿刺两次失败应该由小组进行穿刺;并且推行小儿静脉穿刺会诊制度,接通知后10分钟内到现场等[4]。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细节主要包括:血管的选择;光线的强弱的影响;针头的选择;穿刺技巧(负压穿刺);良好的固定方法;护患心理;穿刺时适当的体位以及环境的影响;静脉穿刺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必要的宣教工作,巡回观察。
1. 血管选择1.1 按照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的顺序。
浅谈如何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浅谈如何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在优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从穿刺前准备、穿刺技巧、常见应对措施等方面总结几点成功做法。
标签: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已成为护士在临床运用最为频繁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急诊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对病人的情绪影响也很大,穿刺的成功率是评价护理技能的重要因素[1]。
本人在基层医院工作十多年,结合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不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操作者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掌握穿刺技巧与常见应对措施,现详述如下。
1穿刺前准备1.1静脉穿刺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老人、小孩,对医院陌生的环境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因此,做好患者的心里护理工作是成功穿刺的基础。
护士要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的紧张感,对于小儿甚至可用哄骗方法使之安静,从而使血管紧张度降低,保障穿刺的成功。
1.2静脉穿刺场所应保持明亮光线,操作时尽可能打开窗帘和灯光,让血管处在迎光的位置,便于操作者能看清血管走向。
1.3操作者自身要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研究证明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焦不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4尽可能选用5.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液,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5.5号头皮针轻巧灵活,能够较好地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血管不易穿透,而且进针时疼痛轻,针眼愈合快。
又因针头斜面细小,病人活动时不易突出血管外造成输液渗出,可减少二次穿刺。
,2穿刺的技巧与方法2.1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宜选择静脉走向直、弹性好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
一般首选手背静脉网,因为手背静脉输液具有暴露少,活动限制最小,浅静脉最丰富的优势。
细节护理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简析
细节护理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简析儿科静脉穿刺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但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年龄小、抗压能力弱等因素,该操作的成功率较低。
为提高儿科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细节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术前评估在进行儿科静脉穿刺操作前,护士应充分评估患儿的情况。
包括年龄、体重、身高、肤色、营养状态、静脉通畅程度等因素。
据此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穿刺器材,以减少损伤和疼痛。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儿科静脉穿刺操作时,护士应充分准备。
包括消毒器材、准备适当大小的敷料、固定器材和备用针头等。
做好准备工作可以避免计算错误和不必要的延误。
三、疼痛管理静脉穿刺对儿童而言是一个疼痛的过程。
护士应采用主动的疼痛管理策略,如将注意力转移,使用适度的情境干预、语言干预和药物缓解疼痛等,尽可能地减少患儿的疼痛。
四、正确的穿刺技术妥善掌握穿刺技术是成功穿刺的重要保证。
护士应用力适中,穿刺时要垂直刺入,避免抖动和出血。
如果感觉到有阻力,应该停下来并更换穿刺部位。
五、定位和固定换药成功插入针头后,护士需要检查穿刺部位的位置,确保静脉畅通。
然后使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固定针头,以确保针头的位置不会移动。
换药时需要注意消毒,以防细菌感染。
六、术后护理当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护士还需要提供合理的术后护理措施。
包括用适合的敷料封闭穿刺部位,定期检查患儿的病情和穿刺部位情况,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以上是细节护理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一些简单分析。
护士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儿科静脉穿刺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一针见血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也是家长的期望。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独生子女的社会結构,家长对子女的呵护、宠爱,以及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对护士的要求是可想而知的。
保证患儿静脉输液及时进行是我们值得讨论的话题。
从事门诊工作十多年,下面从切身体会来探讨一下小儿患者在输液过程前、中、后的护理方法,解决小儿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有效提高质量。
1 方法1.1 小儿静脉穿刺时血管的选择可依年龄而定,0~2岁的患儿多选头部静脉,因为头部静脉行程表浅,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易于固定,方便看护,同时头部血管可以逆行进针,一般头部静脉的选择顺序为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耳后之所以最后选择,是因为输液后不好取卧位,并且不容易固定,穿刺后针头容易被撕脱。
2岁以上的小儿多选择手、足背静脉。
第一是因为2岁以上的小儿开始听劝说,手足背静脉开始变得粗长,容易穿刺和固定,其他部位血管难以穿刺时也可以选择大隐静脉。
但要注意的是使患儿关节保持放松位置固定,穿刺的确困难的患儿,可以考虑上肢肘部的中心静脉;第二是因为2岁以上患儿头部皮肤开始变厚,静脉行径深,进针后掌握不准深浅度,运针时感觉比较坚涩,穿刺成功率不高,所以2岁以上患儿最后才选择头部静脉。
1.2 具体方法小儿具有皮肤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均发红,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头皮穿刺不用止血带,所以在进针前对进针的角度和深度要估计准确,可以用左食指固定并压迫前端,拇指绷紧血管后端,将目标血管固定不移动,这样可以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快速回血且不易脱落。
成人静脉一般穿刺回血后还可以进入1~2 mm,而小儿头皮具有一定的弧度,头部静脉也有一定弧度,而针梗是直的,平行进针过度会突破血管上壁,因此进针回血后不宜再进入过多,对手、足背穿刺的患儿回血后不宜再进入过深;给高热多汗或者腹泻患儿输液时,要考虑有血液浓缩、黏稠,血管内径小,进入血管后回血慢等特点,进针后只要有落空感或阻力消失,而没有回血的情况下,不忙于退出针头,可先轻捏针尾检查有无阻塞针头,或者调整角度稍等片刻再退回针头,或者反折针尾软管抽回血,如仍不回血又感觉针头是在血管内,可放开慢滴,观察有无肿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血管的损伤。
循证实践报告-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Pediatric peripheral venipuncture and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are difficult. However, successful venipuncture and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are absolutely required for pediatric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success rate of venipuncture and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when transmitted light was applied to the pediatric dorsum manus. The subjects included 100 young children who were
Objective 目标
寻找一种简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护士原有基础上明显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 的成功率
Search of Evidence 证据搜寻 我们查阅到的国内文献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上改进方面有四点:1、选 择穿刺点;2、穿刺角度的选择;3、穿刺手法的改进;4、使用手电筒。 穿刺点的选择。一般小儿头皮浅静脉较大的有前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 枕静脉。前额静脉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 脉穿刺的最佳部位,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皮下脂肪厚,较粗、略弯曲, 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而且大多数有头发覆盖,穿刺时应注意掌握进针的深 度及血管的走行;颅骨缝间静脉较粗,易滑动,进针时应注意绷紧头皮,从血管 侧面进针。一次性成功率 94.9%,未有对照。[2] 穿刺角度的选择。患儿的头皮静脉情况各不相同,进针角度与进针方位的选择要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发表时间:2011-05-05T11:33:48.90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素娟[导读] 光线充足,除正常的日光灯源外,再准备一盏移动的灯源,这样穿刺时就可以充分暴露血管。
李素娟(南京江宁医院天地新城分院 211100)小儿静脉穿刺一直是个难题,因为小儿静脉比较细小,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肥胖,严重脱水,高热时血管收缩,以及患儿的不配合,常常导致穿刺的失败。
如何才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呢?下面有几种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1 光线充足,除正常的日光灯源外,再准备一盏移动的灯源,这样穿刺时就可以充分暴露血管。
2 相协作,穿刺时尽量保证有两名护士,一名护士负责操作,一名护士负责固定患儿的手或脚,这样成功率相对高一些。
3 择合适的血管,选择手脚部位的血管时,尽量避开关节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时,要剃去局部的毛发,尽量不要选择颞侧的血管,因其活动度较大,不易固定。
4 善固定,进行手脚穿刺时,不妨准备一些小夹板,把患儿的手脚固定住,避免其活动太多,引起穿刺的失败。
5 不合作的患儿,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让患儿家长回避的方法,避免患儿家长的情绪给穿刺护士带来心理压力,降低成功率。
6 理安排输液顺序,对比较重要的液体先行输入,而有刺激的液体尽量稍缓输入,比如氯化钾溶液,输入时容易引起患儿哭闹,导致穿刺的失败。
总之,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操作,每位护士都应加强业务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学会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最终会逐渐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使患儿顺利地接受治疗。
(收稿日期:2011—03—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
标准。
儿童患者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静脉输液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提高儿
童患者穿刺的成功率,是儿科护士需要练习和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过硬的穿刺技术,
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何提
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本文从心理因素开始分析,结合不同疾病静脉血管特点,对穿刺部位,进针技巧等进行了总结。
首先,护士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在面对患儿的吵闹时必须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
及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
有资料报道干扰因素越大,越能影响护士的情绪,静脉穿刺成功率
也呈下降趋势,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穿刺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
状态,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具有良好沟通技巧,做到操作前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要与年长儿进行有效沟通,告诉他穿刺的步骤,要适度的夸奖患儿,以取得患儿及家属配合。
其次是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血管选择:2岁以下儿童多不配合,
常选用头皮静脉,3岁以上常选用四脚远端静脉,如手背、脚背1/2或2/3的大中浅静脉,
手背、脚背下1/2处的血管表浅易见,但因弯曲且靠近指(趾)掌(跖)关节不易固定。
进
针角度15-3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直刺血管,见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沿血管前行
1-2mm送管,将针芯退出,再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
头皮穿刺进针角度10°,皮下短矩离
潜行进入血管,备皮后平行穿刺。
头皮穿刺制动部位:穿刺时助手要固定好患儿的头部、肩部、家长要压住患儿的双手及
双下肢。
四肢穿刺制动部位:四肢穿刺时要固定好肢体,不能晃动。
对于血管条件差,肥胖婴幼儿可选择大隐静脉,学会可触及血管解剖定位,体会关节部
血管滑动感,小儿以内踝尖端外侧边缘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在进1-2厘米。
腹泻、脱水患儿:水份丢失较多,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塌陷,保证流速前提下,选择最
小型号穿刺工具,减少留置针导管对周围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不增加植入后并发症。
胆道疾病患儿:由于长期食欲差,营养低下,导致血管硬化,血管细,脆性大弹性差,
加之反复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易穿破及外渗,应该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短,细的静脉留置针,并由经验丰富护士穿刺。
心脏疾病患儿:患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穿刺时动作迅速,一般选择外周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小技巧:①穿刺前对局部热敷,或将手背均匀涂擦95%酒精,50%的硫酸镁或2%的山莨菪碱拟输液的部位3分钟后,再小毛巾湿热拟输液输液部位,可使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
②静脉输液传统手法是嘱患者握拳,但目前研究资料以为,握拳不利于穿刺,而且一旦
松拳,血管回缩,易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因此主张静脉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
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这样克服了患者握拳时,指掌
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易于穿刺成功。
③正确采用静脉穿刺易回血法:血管充盈,弹性较好时采用高调法,按常规操作,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距离针头至少
30cm,而以60cm为最佳再行穿刺。
高调低瓶法除前述方法外加用降低输液架高度,将输液
瓶置于低位的办法也能加快回血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要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水平,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勤学苦练,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不同患儿的血管特性,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