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

合集下载

长修为德之政、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长修为德之政、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长修为德之政、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第一篇:长修为德之政、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为政之德修养一、为政之德的涵义、特点1.为政之德的涵义与内容要求1.1.为政之德的涵义所谓为政之德,就是指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从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为维系力量的行为规范总和。

1.2.为政之德的内容要求为政之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其为政之德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勤政;其基本规范,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由此形成的众多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范畴。

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要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这也是对从政人员提出的新的为政之德要求。

2.为政之德的特点2.1.具有的一般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特点(1)软性(2)持久影响性 2.2.为政之德自身的特点为政之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属于大德,具有表率性和广泛的影响性二、为政之德修养的意义1.为政必修德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条基本规律 1.1.首先这是由为政者的身份与责任决定的古话说:“德,国家之基也”,“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始终是第一位的。

而在“修身”这一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也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手中握有一定公众权力的领导干部或从政者的道德素质了。

为政者负有管理社会、分配公共资源、协调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责任与相应的权力,因此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比为民者更高的道德水准。

1.2.其次这是由道德在“为政”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为政者的道德水准与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和决定他们在“为政”活动中的动机、行为、效果,官德不正,必定为官不正、为官不纯甚至鱼肉百姓。

常修为政之德

常修为政之德
谦 逊低调 , 牢记为 民宗 旨。谦 权力 , 自觉接 受群众监 督和社 会监 先 进 性 。 口 逊是 一 种 美德 , 一 种胸 怀 , 一种 品 督 , 自觉管好 生活 圈、 交友 圈, 自觉
8 8 2 0 1 4年/ 第1 2 期
责任编辑 : 刘

知足 常 乐, 常戒 非分之 想 。 “ 知
不知足 , 咎 莫大 于欲得 。故 知足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领作 用。领导干部应从 以下四个 导干部 , 理应 时刻牢记 为民宗 旨, 保 足者常 乐, 贪婪者常悲。 ” “ 祸 莫大于
常足矣。 ” 知 足是 一种 品质 , 一种 学会善待 寻 常百姓 , 时刻谨记 群众 足 , 更是 一种境 界 。面对 灯红 酒 前, 我 国正处 于经济社会转型期 , 各 的期盼; 要脚 沾泥, 接地 气, 听民声, 美德 ,
后 一步步走 向腐化 堕落的深渊。正
身克 己, 清心寡欲 , 时刻保持 一种知
敬畏权 力 , 常怀律 己之 心。权 足 的心态 , 往 往 能够看 出其 精神境
是基 于此 , 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 面对 力是一把 双刃剑 , 用得好 , 可 以为民 界 的 高低 。领 导 干 部 身 为人 民公 纷繁复 杂的社会 现 实, 党 员干部 特 造 福; 用得 不好 , 则会祸 民造孽 。权 仆 , 在对待个人 名利、 地位 等问题上 就应看淡看轻 , 泰然 自若 , 不生非分 别是领 导干部 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 力能使人 高尚, 也 能使人 堕落; 权 力
人 生观 、 价值 高的能力; 还要 学会见 贤思 齐、 自省 的进攻 中丧失原 则 , 丢掉 立场, 最终 树 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
自重, 以古代 圣贤、 革命先 辈和道德 千 出违背党 纪 国法 的事来 。 因此 , 观、 利益观 , 切 实做 到心 态不 失衡 ,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婪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实践证明,常修为政之德,别仅是领导干部预防腐败、确保清正廉洁的有效措施,并且也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依然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

而在这三者之中,道德品质的优劣,构成了一具人为人处世的基础,并且也成为了评判一具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基本依据。

古话说:“德,国家之基也”,“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始终是第一位的。

而在“修身”这一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也是对社会妨碍最大的算是手中握有一定公众权力的领导干部或从政者的道德素养了。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很早就认识到为官从政者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从政者要“为政以德”,认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别正?”、“其身正,别令而行,其身别正,虽令别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任务繁重的国内进展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目标,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公众人物”,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党和国家众多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重要制订者和执行者,又是广阔人民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道德素养的高低,别仅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和领导作用的发挥,而且对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实践证明,领导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就能自然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并为和谐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他们假如别思进取,无所作为,甚至贪污受贿,徇私枉法,那么他们别仅将彻底丧失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甚至会上行下效,导致一部分群众在失望之余对自身道德要求的下落,从而给社会风气和道德建设带来别可挽回的妨碍,对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稳定也会造成别良的后果。

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

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

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
常修为政之德是一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境界。

作为领导者,他们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

常修为政之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修身立德:领导干部首先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2. 勤政为民:领导干部应该心系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们应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倾听民意,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3. 光明正大:诚信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他们应该始终遵守诚信原则,在工作中保持公正、公平和透明,树立良好的形象。

4. 严于律己:领导干部应该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

他们应该坚持自我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不以权谋私,不违法乱纪。

5. 廉洁奉公: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清廉的意识和奉公守法的观念,坚决抵制腐败行为。

他们应该勇于担当责任,廉洁奉公,维护公共利益。

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成就自己事业的基石,也是赢得人民信任的关键。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品质,领导干部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贵在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贵在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贵在常修为政之德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为政之德"是领导者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在从政行为上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

所谓常修为政之德,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下,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始终做到位极不自显,权重不谋私,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常修为政之德,心须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自古为官者就有"做人无德不足以立身,从政无德不足以建功。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的为官立德修养之说。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这样一句名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就是说,当官从政以德为重,如同北极星泰安居中,为众星所拱卫。

古往今来,有所作为的为政者无不重视道德修养、品质砺炼。

不修官德,品德不端,难以服众。

领导干部恪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觉地用党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有威信。

目前,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为政之德的修养,扭曲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所俘虏。

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是第一道防线。

如果做官不能静下心来,不能常修为政之德,对己放纵,思想道德防线的闸门不能坚守,党纪国法的防线也会崩溃。

党员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思想道德修修养,以《党内监督条例》为镜,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待人接物要与自己的身份相吻合,不失之轻浮,不做有损人格、有损名誉的事情。

经常查找自己的不足,自觉加以克服和纠正,"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一看到做得好的就向其学习,见到做得不好的要纠正并对照反省自己,防止小错不改而铸成大错。

常修为政之德

常修为政之德

常修为政之德胡锦涛同志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次强调了这一重要要求。

其中,常修为政之德,居于“三常”之首,是为政的基础,是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内容,是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何为为政之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其为政之德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勤政;其基本规范,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由此形成的众多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范畴。

为什么要常修为政之德?这是由道德在“为政”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虽然为政之德的内容、要求不尽相同,但为政必修德却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条基本规律。

在这方面,古今中外有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

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常修为政之德尤为重要。

人们处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很多考验,为什么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经得起考验,廉洁奉公,不辱使命?为什么少数人丧失原则,见利忘义,铤而走险,滑进腐败的泥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人们的道德修养不同并由此造成主观世界的差异,是一个深层次的重要原因。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深刻指出,共产党员坚持高尚的道德修养,“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重要论述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怎样做到常修为政之德?贵在一个“常”字;重在一个“修”字。

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努力工作中修,在不断学习中修。

“常修”,不在于有多少豪言壮语,也不在于有多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关键在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潜移默化,在于为人民服务的一言一行,在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

干部任职贵常修“为政之德”

干部任职贵常修“为政之德”

干部任职贵常修“为政之德”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为政之道,在于胸怀百姓,心系群众,真正做到“万事民为先”。

替民分忧、为民解难是每一名为政者的责任和义务,领导干部只有做到勤政廉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毕其一生的不懈追求,才能解决好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急、群众之所难,才会赢得民心,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反观当下,有的领导不辨是非,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有的干部不懂感恩,不讲回报,总想能够从中得到多少好处,捞到多少油水。

更有甚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因此,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决不是为政者的私事,常修“为政之德”不仅是伦理要求,更是政治、法律、党性的要求。

常修“勤政”之德,赢得群众拥护。

恪尽职守,永不懈怠,敢于担当,是优秀领导者所必备的品质。

没有勤奋换不来成功,没有付出得不到回报,没有真才实干就不会赢得人民的尊重。

古人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

当今,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要敢于闯出一片天空,干出一番业绩,保一方平安,谋群众幸福。

常修“廉政”之德,赢得百姓爱戴。

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所困,不为美色所扰,是优秀领导干部所必备的品格。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在西藏任职期间,每次下乡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困难乡亲,自己平时却生活拮据,经常吃榨菜拌饭。

为了给领养的三个藏族孤儿增加营养,他不惜去卖血换钱。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是藏族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

有的领导干部却禁不住诱惑,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己牟利的工具,迷失了本性,背离百姓利益,最终只会遭世人唾弃。

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真正以人民的事业为重,赢得群众爱戴。

常修“律己”之德,赢得群众信服。

领导干部要把住“三道关”。

一是小处不可随便。

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小事,留心小处,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重任鞭策自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的意思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的意思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意思常修为政之德意味着政治家或治理者应该不断修炼道德品质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能力,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包括坚持道义原则,遵守法律法规,秉持公正、诚信、廉洁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职责观,以及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常思贪欲之害意味着政治家或治理者应当时刻警惕自身的贪欲和私欲,深刻认识到贪欲的弊端和危害。

政治领域是一个充满权力和利益的领域,诱惑与考验时刻存在。

只有常思贪欲之害,始终保持清醒和自律,才能抵制住各种腐败行为的诱惑,不被私利所蒙蔽,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常怀律己之心意味着政治家或治理者应当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和行为,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和监督,严守纪律和法规,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政治家或治理者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形象,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品质影响和带动他人。

在拓展上,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几点:-常修为政之德也意味着政治家或治理者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升,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

-常思贪欲之害还可以理解为政治家或治理者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抵制各种诱惑和压力,始终保持廉洁清正的作风,以及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不为私利而违背道德底线。

-常怀律己之心也可以理解为政治家或治理者要积极接受人民和社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批评和建议,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自我反思和检讨,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和能力。

-此外,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也是对广大公民的要求。

不仅政治家或治理者应如此,每个人也应积极培养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领导干部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为政之德,指的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管理事务的过程中应秉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道德标准。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忠诚忧国:领导干部应忠诚于党和人民,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2. 严肃廉洁:领导干部应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不腐败作恶,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

3. 勤政为民:领导干部应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关心民生问题,倾力解决实际困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 公正平等:领导干部应秉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严禁任人唯亲,不搞任人唯利,坚决防止一切特权现象和不公正行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 诚实守信:领导干部应始终讲信修信,言行一致,恪守承诺,不轻易改变初衷,坚守道义,做到言出必行,行动诚实可靠。

领导干部为政之德是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基本要求。

只有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做到严格自律,
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在我国政治生活中,领导干部是扮演重要角色的群体。

他们要求在行政、立法、司法、军队、公安、外交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工作和管理,在实践中能够展现出正确的品德和作风,以平稳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然而,领导干部的品德和作风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相反地,它具有深层的内涵、广泛的社会影响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领导干部应该懂得修为政之德,才能够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使命。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首要的是展现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什么是道德修养呢?它是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对社会规则、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领悟、以及通过境遇、经历和社会交往等途径体验到的品质。

领导干部在应对问题时,必须要把握方向,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首要基础,也是工作成效的根本保证。

其次,领导干部还应该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正确的工作态度是指,领导干部要对自身的工作负责到位,也是对民众负责到位。

在面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公正、公平的作风。

同时,领导干部要具备亲民、真诚的态度,始终与群众保持联系,对民众的疾苦多关注、多发现、多解决,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与人民的联系。

除此之外,领导干部还需要具备质朴的生活态度。

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等方面,都要与国情相符合,具有接地气的质朴作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在生活方面,领导干部还需要注意节约,并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奉献、敬业和报效人民。

最后,作为领导者,一个领导干部还需要展现出高尚的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指,领导干部要具有一颗赤子之心,对祖国、对民族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感;要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管理好国家财富和人民福祉,保护国家安全,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人民、和社会。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仅要求领导干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身于工作的各项事业,更要求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始终保持着修养、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和情操等方面的高水准,既是个人修养的题中之义,也是领导干部们的职责与使命,进而展现出更加优秀、高质量的工作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

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

等另类腐败 ;作案方式和犯罪手段日益
多样化 、 隐蔽化、 智能化 。
二是由于人生观 、价值观的错位而 形 ,绝对的权力就是那个塔尖 ,权 力越
形成的腐 败的权 力观 ,是导致少数领导 大 ,受到的监督就越少 。西方有句名言
被查处的领导干部有不少 原本 是合 干 部犯 罪的主要原 因。腐 败的本质就是 “ 力倾 向于腐败 , 权 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格的 、 职的、 称 甚至是十分优秀的党 员干 权 利的异化 、 滥用 , 核心是 以权谋私 。权 的深入发展 ,一些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滋 部 ,他们 也曾为人 民作 了一些实事 。然 力被私有化 。权 力设立的 目的是增进和 生蔓延 ,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 这已成为人 而 , 到底是什 么原 因让他们变质腐化 , 沦 维护公共利益 , 但在少 数领 导干 部那 里 ,
从那些少 数领导干部蜕变的轨迹和 深入 , 资本主义腐朽思 想随之而来 , 加上 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权力被任意化 。 少 走向犯罪的过程 ,可以看出领导干部腐 社会分配不公以及过热的消费心理 的刺 数领导 干部凭借 手中的权利 对部属 、 百 败案 已呈现 出新 的特点和 发展 趋势 : 从 激 , 个别领导干部放松 了世界观 的改造 , 姓 颐指气使 、 作威作福 , 把权 力当作 享受
金大量流失 , 国家损失惨重 ; 犯罪标的 由 坏 了社会风气 ,而且严重腐蚀着领 导干 看 , 三太现象 其根本 , 上级监 督 是 即 货 币化 、 实物型向非财产化演变 , 如凭借 部 的灵魂 ,导致意志薄弱者为 追求奢侈 太远 、 同级监督太软 、 下级监 督太难 。 在 , 权力大肆挥霍公款、 虚报浮夸 、 沽名钓誉 的生活方式而涉入犯罪的深渊。 现行体制下 ,我们 的权 力架构 呈金字塔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实践证明,常修为政之德,不仅是领导干部预防腐败、确保清正廉洁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

而在这三者之中,道德品质的优劣,构成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评判一个*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基本依据。

古话说:“德,国家之基也”,“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始终是第一位的。

而在“修身”这一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也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手中握有一定公众权力的领导干部或从政者的道德素质了。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家,很早就认识到为官从政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从政者要“为政以德”,认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任务繁重的国内发展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目标,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公众人物”,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党和国家众多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重要制订者和执行者,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和领导作用的发挥,而且对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实践证明,领导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就能自然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并为和谐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他们如果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甚至贪污受贿,徇私枉法,那么他们不仅将完全丧失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甚至会上行下效,导致一部分群众在失望之余对自身道德要求的下降,从而给社会风气和道德建设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meta charset="utf-8"/><h1 align="center">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h1><div class="content"><p>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p><p>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loading="lazy" src="./img/origin/1660818448.06444148258554.jpeg"/></p> <p>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意谓:真正有德的人不会刻意去做积德行善的事情,因此真正地拥有美德;缺乏道德的人努力地去积德行善希望能够保留美德,因此实际上是无德的。

<br/>老子把人的道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两个层次,他所推崇的是“上德”。

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则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个人顺应自然地待人接物处事,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

一个人一旦固守着这种“道”,就会“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他的道德修养极其高深,精神力量无比强大,既无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无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能够“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由此观之,老子所谓的“上德”是不计利害、不计功利的德行,其动力来源于内心的觉悟;“下德”是博取功利、沽名钓誉的德行,其动力来源于外界的评价,没有内心真正的觉悟。

常修做人之德常修为政之德

常修做人之德常修为政之德

常修做人之德常修为政之德常修做人之德常修为政之德来源:发表时间:2012-09-20 星期四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

第一,加强政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需要。

领导干部要常修做人之德,常修为政之德。

在社会面临深刻变革的当下,提倡为政以德、加强政德修养显得十分必要。

第二,加强政德修养是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需要。

政德影响民风,为政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甚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如果领导干部忠于职守、为政以德、正直清廉,时时刻刻想着解民忧、办实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不断提升,就会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第三,加强政德修养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需要。

当前,个别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出现问题,很多时候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领导干部忽视了政德修养,即使其工作能力再强,也无法在仕途上走得长远,因此,领导干部开展政德教育也是保护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我乡各项事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建设各项任务非常繁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政德修养显得更加重要。

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

作为班子成员,时刻加强自身学习,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加强党性修养。

要做到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县委、乡党委保持一致,时刻服从组织的安排和召唤,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处理好责、权、利三者的关系,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

三要加强个人修养。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有一流的个人素养,要做到信仰坚定,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时刻怀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政治情怀。

“为政以德”是领导干部从政之基

“为政以德”是领导干部从政之基

“为政以德”是领导干部从政之基杨德成2010年07月21日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古语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而能治国者,无之”。

古往今来,“为政无德而亡国、缺德而事败”的事例是很多的。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潜心研究、努力实践“为政以德”这一重要课题势在必行。

注重修养、保持纯洁,是为政以德的前提条件。

“为政以德”,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在“政治意识、思想品质、个人情操”等方面提出的一种更新更高的要求。

领导干部既要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更要高标准严要求、为政清廉、公正无私、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既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更要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造世界观,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既要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更要把“为政以德”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增强干不好工作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的强烈使命感,同时也要把“为政以德”当着一把掸子,不断掸扫头脑中的灰尘,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思想和道德上的纯洁。

以德树威、立身从政,是为政以德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以德修身、以德为政,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立身、做人、干事的基本准则,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在言行、信念上的综合体现。

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思想境界是高层次的,不能与百姓停留在同一台阶上,比民众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带头身体力行、躬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不断优化道德意识和行为,正人先正己,言行须一致,表里要如一。

领导干部只有身正行直,作出表率,德才并举,才能立身从政、信服民众;只有以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公道正派、不谋私利,才能以德树威、感召民众;只有以自己深厚的道德内功,听取民意,关爱百姓,才能取信于民、凝聚民众;只有为民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为民立“德”、还政民众。

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是各级干部的基本修养

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是各级干部的基本修养

作者: 孙惠增 王江
作者机构: 河北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唐山063000
出版物刊名: 党史博采:理论版
页码: 7-8页
主题词: 优秀干部 为政 修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优良品质 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 人民生活
摘要:现时。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已经大幅上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趋重要,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但是。

为了进一步发展。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

选拔优秀干部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作为优秀干部应具备很多条件。

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具备所有的优良品质,但基本的修养必须具备。

那就是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

只有具备以上基本品质,这个干部才是对我们的事业有所裨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文章标题: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当把修身养性放在首位,常修为政之德,堂堂正正做好人,清清白白做好官,公道正派用好权。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才会创造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政绩一、堂堂正正做好人人们常说:做官须先做人。

一个人要想做好“官”,必须首先做好人。

因为,人品是官品的基础,官品既来源于人品,又高于一般人品。

它要求为官者要比常人更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再者,人品修养是为官立业之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始终左右着他的行为取向。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新而众星共之”。

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古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其意也在于强调人品的重要作用。

如何来修?一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认真学习,自觉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要慎独自律,三思处事。

《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即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慎独是古人重要的修身养性方法之一,我们现代人更应该将之发扬光大,从严自律,既管好八小时之内,又要约束好八小时之外的行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处事要稳妥,三思而后行。

把群众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心理感受放在首位,经常做换位思考,真诚帮助他人,热情服务他人,虚心学习他人。

三是要豁达大度,宽容待人。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与同志相处应真诚相见,相互交心。

既要善于同自己情趣相同,观点一致的人相处共事,更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还要理解、支持他们大胆工作,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以是否符合自己的处事风格和思路来评判他人工作的好坏和成效。

四是要胸怀宽广,志存高远。

既要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又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海纳百川”的雅量。

既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又要有较高的人格品位和远大理想,并在实践中自觉仿效理想的人格目标激励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为做个明明白白的好“官”奠定扎实基础。

因为一个人做“官”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

二、清清白白做好“官”为人正直,热心向善与为官清廉,造福于民,是绝大多数人衡量好人品和好“官”品的基本标准。

“官位”是组织给的,威信却只能靠自己树立,组织上可以给你权力,但不能给你威信。

威信只能靠为“官”的人以自己的德才学识来建树。

无德少才者,不能成为领导干部;有德无才者,无法胜任领导工作;有才无德者,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一现象:有的领导公道正派,“人是好人”,但因学习不够,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和知识,而被群众看不起;有的知识渊博,行政工作经验丰富,但因处事不公,不能以身作则,没有感召力;有的事业心强,廉政勤政;但因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让群众和下属不服气;……凡此种种,皆会导致威信降低,号召力弱化。

古人言,威与信并行,只有权力的“威”,而没有人格的“信”,就没有威信可言。

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养成坐下来坚持读书的习惯,沉下去认真调查的习惯,静下来反复思考的习惯,冷下来主动反省的习惯,狠下来不断改错的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论、文化知识,提高领导艺术和驾驭能力,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具体来说,一是要树立自身人格影响力。

一般来说,威信取决于与职务有关的权力影响力和自我人格形象所产生的非权力影响力。

这种非权力影响力的人格力量,是发自人们内心的一种敬佩感、信赖感和亲近感,作为领导,欲求有威有信,就应注重自己的人格,在提高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上下功夫,修身养德,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带头人,同志们的贴心人,生活上的自律人。

二是要发挥率先垂范的说服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这方面领导干部应以“勤”树信。

即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理政,勤抓落实。

凡事要尽其可能,想在人之前,行在人之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断强化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让人们从内心感受到,你有一颗永不衰退的进取心,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奉献精神。

以自己的勤政廉政和专业才能获得同志们的信赖,继而转化为人格的影响力,带动大家一起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注重以廉树威的感召力。

严于律已,以廉树威,这是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

因为领导干部身处各种矛盾关系的中心,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身处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稍有放松、懈怠,就可能滑向腐败的深渊。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只有这样,才能够“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以自己坦荡的人格,树立浩然正气。

群众心里有杆秤,对那些律人与律已一致,言与行一致,踏踏实实干事业的人,大家必定心悦诚服,自然产生一种感召力,并由此而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继而形成推动整个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公道正派用好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人品和官品的集中表现,主要在于如何用权和为谁用权上。

权力是人民给的。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一定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像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等时代先锋那样,无论处在什么岗位,都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要公道正派用好权,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政治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把权力作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正确执行的保障者,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二是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与以德用权相结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要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思想,高点定位,基础起步,着眼当地,放眼全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创造新业绩,把工作推上新台阶。

三是在工作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作为领导,既要防止平时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又要克服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一杆子插到底;既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帮助部下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又要健全各项制度,把好各种关口,更要做好思想工作,融洽各种关系,提高全体素质,形成整体合力,树立对外的整体社会形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这是新时期党的工作的中心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才能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动员和感召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为完成新时期党的工作中心任务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组织保证。

这既是各级领导干部锤炼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做事、做“官”应有的基本境界。

●《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境界。

渔船在近海搜救中的作用文章标题:渔船在近海搜救中的作用一、渔船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20xx年10月28日,“通惠”在由旅顺开往龙口途中,在大钦岛西发生爆炸,在接到船舶遇险报告后,北长山VTS立即协调各方面救助力量,共有5艘货船、1艘客船、2艘渔船参加搜救,在搜救行动中,海面风力7-8级,阵风9级,大浪大涌。

经过紧张救援,5人获救,30多人失踪,其中渔船救起4人,客船救起1人。

20xx年2月22日1425时,“辽旅渡7”由旅顺开往龙口途中,在38°13′.7N/120°34′.7E处车辆翻倾,船舶左倾30度,当时的天气状况是北风7级,中到大浪,中到大涌,能见度约3海里,气象情况比较恶劣,险情十分紧急,自救困难,请求派船援助。

接到险情报告后,北长山VTS立即启动“海事应急反应预案”,协调各方面救助力量,1540“鲁长渔3045”到达搜救现场,经过紧张救援,到2030时整个搜救工作的结束,遇险人员81人全部救起,其中4人死亡,6人受伤。

“鲁长渔3045”、“鲁长渔3046”共救助人员有50多人。

在以上两起搜救案例中,渔船在一个小时左右后到达现场,搜救人员占救助人数的80左右,反映出渔船在近海搜救行动中具有反应时间快、救助成功率高的能力和作用。

二、原因分析1、渔船特点1)船舶旋回性较好在救助落水人员时,船舶要靠近落水人员,要保证船舶的旋回性,因此船舶的旋回性对搜救的影响较大。

船舶旋回性与旋回初径密切相关。

影响旋回初径的因素有方型系数、水线下侧面形状、舵角、船速、舵面积和纵倾等。

在救助落水人员时,大马力渔船船速大约10节左右,与货船船速相差不大,用舵大约相同,因此在搜救时影响旋回初径的因素主要是方型系数、水线下侧面形状、舵面积和纵倾。

方型系数和水面下侧面形状渔船较货船为佳;若尾倾增加1%L(船长),旋回初径增加10%左右,渔船出海救助时,基本没有纵倾,而货船在航行途中,一般保持尾倾;根据实验确定,舵面积的最佳值,对于单浆货船约为满载水下侧面积的1/40-1/50左右,拖船为1/20-1/25,渔船、军舰一般偏高些,而大型油船仅为1/60-1/75。

因此渔船的旋回性较货船高。

2)干舷低人员落水后,与风浪搏斗,体力消耗较大,一般货船救援时,因货船干舷较高,落水人员没有足够体力登船。

渔船干舷较低,落水人员登船比较方便,救援人员也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救助落水人员。

2、风浪因素渤海海区的风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向稳定,风力较强;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不很稳定,风力较弱。

大风指6级以上的风,是黄渤海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可达60天左右,6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在100天左右。

四季都有出现,而以冬季强度最大,春季次数最多。

北向和南向大风较多,偏东大风有时出现。

冬季大风多而稳定,持续时间也长。

春季偏南和偏北大风相互交替出现,周期性明显,一般为6-8级,持续时间不长。

渤海海峡和山东半岛的成山角附近,为有名的大风地带,在同一天气系统的影响下,风力比其他地区大1-2级。

波浪包括风浪和涌浪,是指在风直接作用下,海面所产生的波动。

渤海海区的波浪,主要受季风控制,因而在太平洋的波浪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分布与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