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在乘用车底盘调校中的应用
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的应用
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的应用车辆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车辆行为进行简化、抽象和计算化的描述。
通过建立准确的车辆模型,可以进行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分析,为汽车制造商和研发人员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本文将探讨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在汽车工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研发人员预测车辆的动力性能。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对车辆的加速、制动、转向等运动过程进行精确描述。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车辆的质量、惯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因素,从而准确预测车辆的动力响应。
利用仿真分析,研发人员可以评估不同动力系统配置、悬挂调校和轮胎选择对车辆性能的影响,以指导最佳设计方案的选择。
其次,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还可以用于研究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
车辆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各种路况和驾驶操作下保持平稳运动的能力。
通过建立包括车辆动力学、悬挂特性和轮胎力等因素的模型,可以模拟车辆在极限行驶条件下的行为,并评估车辆的稳定性。
这些仿真结果可以帮助研发人员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改进车辆设计和驾驶控制算法,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车辆模型还可以用于优化车辆设计和动力系统的性能。
通过对车辆模型进行参数化和优化算法,可以找到最佳的车辆构型和动力系统配置,以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
例如,通过优化发动机控制策略、传动系统比例以及车辆重量分布等参数,可以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最大化,并使其达到最佳性能。
这些优化结果可以为制造商提供生产线和销售策略的参考依据。
此外,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还可以用于电动车辆的设计和开发。
随着电动车辆的兴起,建立准确的车辆模型对设计高效的电动车辆来说至关重要。
电动车辆与传统汽车不同之处在于其动力系统和行驶特性,例如电池组的性能、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以及能量回收系统等。
通过适当的车辆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和性能指标等关键参数,以指导电动车辆的设计和开发。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在实际车辆使用中,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因此,对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入手,探讨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一、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汽车底盘系统包括弹性元件、阻尼器、非线性元件以及刚性部件等多种组成部分。
在底盘系统中,车轮、车轮悬挂系统以及车身的运动均需要综合考虑。
为了对底盘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需要对底盘系统建立动力学模型。
根据底盘系统的力学特性,可以将底盘系统建立为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或者系统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建立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刚性部件、悬挂系统、轮胎以及弹性元件。
其中,刚性部件主要包括车身、车轮、驱动轴等,其作用是通过传递力和运动以维持底盘系统的稳定。
悬挂系统主要包括车轮悬挂和车体悬挂两部分,其作用是消除路面不平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轮胎是车辆和地面之间唯一的接触点,其负责为车辆提供支撑力和摩擦力。
弹性元件主要通过变形吸收能量,并且在底盘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存储和释放能量。
在建立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时,需要制定一系列假设和条件。
首先,假设底盘系统的分析范畴为平面运动问题,忽略其在垂直于地面方向的运动。
其次,假设车辆的运动是弹性变形和刚性变形的叠加。
最后,假设底盘系统的运动是连续的,每一个时刻其状态是唯一确定的。
二、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好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后,就可以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汽车底盘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驱动力控制方法以及拓扑优化方法。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化原理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结构离散为一系列小单元,并对每个单元制定有限元失配的符号,从而获得一组逐个时刻的动力学方程。
多体动力学在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研究中的应用
多体动力学在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
化研究中的应用
多体动力学在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研究中的应用
多体动力学(Multibody Dynamics, MBD)是研究运动学与动力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机械系统中自由度为2或者大于2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中。
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研究中,需要对轿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行驶特性和性能进行仿真,以及分析其整车性能、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因素,此时多体动力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多体动力学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建立机械系统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将系统中的各部件分解为单独的物体,然后使用运动学方程或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建立出一个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对轿车的性能进行仿真和优化。
首先,建立轿车动力学仿真模型。
通常情况下,轿车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辆质量、车轮、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系统等组成部分,这些部件之间存在复杂的力学耦合关系,可以运用多体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
其次,运用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
建立完轿车动力学模型后,就可以使用多体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和优化,分析轿车在不同情况下的行驶性能,诸如分析车辆的控制性能、安全性能、经济性能等,以及分析车辆的整体结构及其组件优化等。
最后,实施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
对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多体动力学不仅可以分析车辆在不同条件下的行驶特性,而且可以实施车辆的改进,对车辆整体结构和组件的优化,以及结合实际路况,模拟车辆的行驶特性及其响应,有助于提高轿车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多体动力学技术在轿车动力学仿真及优化研究中,可以为轿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手段,促进轿车性能的优化,从而提高轿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能。
乘用车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
乘用车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乘用车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预测和优化车辆的性能,改进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并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乘用车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首先,乘用车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动态行为。
这些动态行为包括悬挂系统的运动、转向系统的响应、制动系统的性能等。
建模的过程需要收集车辆的相关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方程,以描述车辆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然后,通过仿真软件将该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仿真分析,以评估和优化车辆的性能。
在乘用车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是悬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悬挂系统是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车辆的平稳性、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通过建立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研究和优化悬挂系统的性能。
其次是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机构、转向器、转向连杆等,它决定了车辆的转向性能和操控性。
通过建立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和改进车辆的转向特性。
再次是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制动系统是车辆行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它能够控制和调节车辆的速度和停止距离。
通过建立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评估和改进车辆的制动性能。
乘用车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在汽车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车辆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建模与仿真技术来评估和改进车辆的性能。
通过模拟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路面状况,可以预测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动态行为,从而优化车辆的悬挂、转向和制动系统。
其次,在车辆碰撞安全性评价中,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模拟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可以评估车辆的撞击性能和乘员的安全性。
另外,在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中,底盘动态行为的建模与仿真可以用于测试和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多体动力学仿真让悬架系统更平稳更安全
多体动力学仿真让悬架系统更平稳更安全作者:LMS国际公司来源:AI汽车制造业世界一流的供应商Timoney Technology公司使用LMS b Motion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设计独立悬架,使得野外建筑车辆的生产量提高50%。
他们提出的创新性悬架设计概念可以使车辆在粗糙的路面高速行驶,而且符合驾驶员振动舒适性国家级标准。
工程师使用LMS b Motion多体动力学软件“驾驶”仿真模型在虚拟的路面上行驶,能够在开发早期快速地判定平顺性和操控性。
这样,他们能够准确地预测整车的载荷和振动特性,发现问题根源,同时不断地修改悬架设计,使其适合在崎岖的路面上更平稳的行驶。
由此可以看出,仿真软件在Timoney公司产品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了牵引车生产力,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建筑工地,越野汽车通常不能以最高速度行驶。
因为在非常起伏的路面上行驶,驾驶员要承受过量的冲击和振动。
这就是职业安全专家通常所说的全身振动(WBV,Whole Body Vibration):当车辆在颠簸、凹凸不平或者其他不规则的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以立位、坐位或卧位接触传到全身的振动。
欧盟协会明确规定:车辆驾驶员所承受的整体振动级不能超过规定的级别。
可实现在颠簸路况高速行驶Timoney公司宣称,他们的专利悬架产品能够使越野车辆更加平稳地行驶,在大幅度提高速度的同时保持振动水平低于标准极限。
通过分解车轮不对称载荷产生的作用力,Timoney 公司的双横臂独立悬架降低了驾驶员所承受的横向加速度和垂向加速度。
Timoney公司表示,与采用传统横轴的系统相比较,Timoney的系统能够让车辆在越野路面上平稳地行驶,同时所有车轮的速度可以提高2~3倍。
这项技术可以让制造商们的生产力成为市场竞争优势,为客户创造更多的品牌价值。
Timoney工程师特别专注于为铰接式自卸车(ADT)设计独立悬架系统,使其更加平稳的行驶。
因为与ADT相关的工作人员更易受到WBV的困扰,他们常常行驶在泥泞、多岩石、多坡和颠簸的路面,这些恶劣的条件常常让传统的自卸车陷入停顿。
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汽车底盘设计在提升车辆性能、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汽车底盘设计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控制理论、动力学等,这使得设计过程变得异常复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多学科优化方法(MDO)应运而生,它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实现对汽车底盘设计的全面优化。
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将简要介绍多学科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设计优化理论、建模与仿真技术、协同优化算法等。
随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包括底盘结构优化、动力学性能提升、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我们将揭示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提升汽车底盘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本文还将探讨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汽车底盘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讨论,为汽车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多学科优化方法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底盘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多学科优化方法应运而生。
多学科优化方法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和技术的优化方法,旨在通过协同工作,实现设计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多学科优化方法的核心在于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优化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解决设计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单一学科内的优化问题,还考虑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从而能够实现设计问题的整体最优解。
在汽车底盘设计中,多学科优化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底盘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系统,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控制工程等。
通过应用多学科优化方法,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设计方案。
动力学仿真在乘用车的应用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3,2021动力学仿真在乘用车的应用何建勇1,马建彬2,余亚敏2,张瑞3(1.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5;2.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04;3.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为验证某乘用车的操纵稳定性,基于CarSim软件构建了乘用车整车模型,并将其与实车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 精确度;然后以《G B T6323-201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和《Q C T480-1W9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中的试验要求和评价方法,进行工况设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客观评分;最后综合仿真结果分析,得到该乘用车的操纵稳定性评分为81.6,说明该乘用车操纵稳定性良好关键词:CarSim;操纵稳定性;虚拟仿真;建模中图分类号:U461.6 文献标识码:A0刖目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更新换代速度也越 来越快。
而传统的汽车开发研究流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 新的技术来改进或简化传统的汽车开发流程。
从上 世纪开始,互联网革命席卷全球,计算机技术也逐渐 渗人到汽车开发研究领域中,在这种大背景下,车辆 “虚拟仿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汽车开发研究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技术贯穿 始终。
从最初的车辆外形设计,到车身覆盖件等的制 作成型,再到后期车辆的主要性能检测都可以通过 计算机辅助技术完成。
这些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建模软件建立复杂的车辆模型,再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模拟。
因此计算机辅助软 件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在很大 程度上提高了汽车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精确度,使得 汽车开发研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本文以某款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Carsim建 立了该乘用车仿真模型,以《G B T6323-2014汽车操 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和《Q C T480-I999汽车操纵稳定 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中的试验要求和评价方法,进行工况设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客观评分,以验证 该乘用车的操纵稳定性性能。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验证及仿真分析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验证及仿真分析作者:张宇来源:《中国机械》2014年第22期摘;要:随着车速的不断提升,整车的稳定性能备受瞩目。
作为复杂的机械系统,人、车、外界载荷环境等相互作用下,一直是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分析的难题。
本文以某轿车的整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立为理论主体,考虑转向系统及前后悬架的几何参数,以及阻尼器与橡胶衬套等非线性特征,对所建模型进行多元化实验,分析样车的稳定性能及可操控性等相关特点,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就较高的精度,在动力学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多体动力学;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仿真实验前言随着车速的提高,汽车的平顺性、稳定性以及制动性能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本文以ADAMS软件建立轿车非线性多体动力模型并进行有效实验验证。
建模过程以实际汽车运行情况为主,考虑转向系统、悬架的运动学约束,来用非曲线衬套模拟实际力学特征。
同时考虑转向系统及前后悬架的几何参数,以及阻尼器与橡胶衬套等非线性特征,对所建模型进行多元化实验,分析样车的稳定性能及可操控性等相关特点,对仿真模型进行瞬态脉冲实验以及转向性实验等进行一系列的仿真分析。
1.整车多体模型建立1.1;多体系统动力学定义1.2;非线性力元模型多体模型中存在多种非线性力元,如非线性弹簧、非线性阻尼器以及非线性衬套等。
这些力元自身结构复杂制约模型建立。
因此,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是ADAMS实验结果。
同时,在实验模型的基础上加大仿真精度。
阻尼器阻力对非线性关系,在ADAMS中定义模型为:Fd=fd(v)。
1.3;轮胎模型制动力及动力总成模型1.4;整车多体模型表1:类型约束个数类型圆柱铰等速铰转动铰移动铰齿轮条铰胡克铰个数31085122.模型验证2.1;转角脉冲瞬态实验验证在实车实验过程中,转向盘转角为仿真输入对象,测量转角间隙并在实验转向盘数据减去间隙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仿真数据。
测试结果显示,仿真曲线较为平滑且试验曲有高频信号反应,实验与仿真结果有一定的重合度。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汽车底盘动态载荷分析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汽车底盘动态载荷分析汽车底盘动态载荷分析是指对汽车运行过程中底盘所受到的外界力的分析和计算。
底盘动态载荷分析对于汽车设计和性能评估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工程师优化底盘结构和悬挂系统,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多体动力学模型是进行底盘动态载荷分析的重要工具。
这种模型将汽车底盘分解为若干个刚体,考虑刚体之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通过求解刚体受力平衡和运动方程,可以得到各个刚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可以进一步分析和计算底盘所受到的各种力和力矩,从而得到底盘动态载荷。
底盘动态载荷主要包括垂直载荷、纵向载荷和横向载荷。
垂直载荷是指由汽车自重和支撑力引起的底盘向地面的载荷,与底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有关。
纵向载荷是指由加速度、制动力和坡道等因素引起的底盘车轮在纵向方向上的载荷,与刹车系统和传动系统的特性有关。
横向载荷是指由于车辆转弯时产生的底盘侧向加速度引起的车轮在横向方向上的载荷,与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特性有关。
在进行底盘动态载荷分析时,首先需要建立汽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
这包括定义刚体的质量、惯性矩阵和几何特征,以及建立刚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刚性约束。
然后,在给定外界力和车辆运行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求解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各个刚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
最后,根据底盘各部分的刚度和挠度特性,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到各个部分所受到的载荷大小和分布情况。
汽车底盘动态载荷分析具有以下几个应用方面:1.汽车设计和优化:通过分析底盘动态载荷,可以评估和改进底盘结构和悬挂系统,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例如,可以根据底盘动态载荷分析结果优化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以提高底盘对不同路况下的适应能力。
2.压力传感器布置优化:通过底盘动态载荷分析,可以确定在底盘不同部位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最佳位置。
这有助于有效监测和控制底盘载荷的分布和变化,提高车辆安全性。
《2024年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机车车体结构疲劳仿真研究》范文
《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机车车体结构疲劳仿真研究》篇一一、引言机车作为现代交通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车体结构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在机车车体结构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疲劳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疲劳分析方法往往依赖于实验测试,这种方法成本高、周期长,且难以全面评估车体结构的复杂疲劳特性。
因此,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仿真研究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结合,对机车车体结构进行疲劳仿真研究,为机车车体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多体动力学在机车车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多体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和分析复杂机械系统的动态行为。
在机车车体结构分析中,多体动力学可以用于建立车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析车体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响应。
通过多体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车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以及振动特性等,为后续的疲劳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三、有限元法在机车车体结构疲劳分析中的应用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工程分析方法,通过将连续的实体离散成有限个单元,求解各单元的应力、应变等物理量,从而得到整个结构的性能。
在机车车体结构的疲劳分析中,有限元法可以用于建立车体的详细有限元模型,分析车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疲劳损伤情况。
通过有限元法,可以获得车体结构的疲劳寿命、疲劳强度等关键参数,为车体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四、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法的结合应用将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机车车体结构更准确的仿真分析。
首先,通过多体动力学建立车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得到车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作为有限元模型的输入,分析车体的应力分布和疲劳损伤情况。
这种结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考虑车体结构的动态特性和疲劳特性,提高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机车车体结构疲劳仿真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 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机车车体的实际结构,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车体的质量、刚度、阻尼等参数。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而汽车的性能、安全和舒适性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动力总成是保证车辆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往往是由传统弹簧和减振器组成,缺少对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
而悬置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还直接影响车内的乘坐舒适度。
因此,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可以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一些新的悬置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案,并提高汽车在行驶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将探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主承载结构、悬架、轮胎和地面为研究对象,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系统各部件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
2. 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通过仿真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探究各重要参数对悬置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优化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方案:使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参数对悬置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和优化方案。
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将采用基于MATLAB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
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调节,将得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主要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
2. 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
3. 基于仿真结果提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案。
四、论文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1. 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悬架、轮胎和地面等各部件间的耦合关系。
2. 通过仿真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和优化方案。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汽车底盘动态载荷分析
Ke y wor ds : M ul t i —bo dy dy na mi c s ,Cha s s i s ha r d—po i nt ,Dy nami c l o ad
l 前 言
在整 车 前期 开 发 阶段 , 普遍 使 用基 于 经 验 和统计 数
并 完 成 了 比利 时 路 面 虚 拟 仿 真 分 析 。 王 长 明 等 在
r e s e a r c h w i t h a MP V a s a n o b j e c t . A m u l t i —b o d y d y n a m i c s m o d e l w a s b u i l t w i t h M o t i o n V i e w , a n d c o r r e c t e d w i t h t h e
汽车技术 ・A u t o mo b i l e T e c h n o l o g y
基于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某轿车底盘调校
基于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某轿车底盘调校
孙福禄;姜军平;孟香;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期刊名称】《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年(卷),期】2012(50)5
【摘要】底盘调校是通过改变弹簧、稳定杆、减振器等性能件的性能参数,使整车操稳性和平顺性达到最优化.底盘调校初期,需对整车性能进行评价,然后对性能件的规格进行策划,即制定最终开发的调校样件.以某车型底盘调校方案的策划为例,采用ADAMS/CAR与CARSIM相结合的仿真分析方法,确定底盘调校样件的规格.同时,通过调校样件规格的不同组合各种调校方案,在分析各种调校方案优劣的基础上,确定初始调校方案,为该轿车实车调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初期的仿真分析,可减少调校样件的制备规格,节约开发成本,缩减调校周期.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孙福禄;姜军平;孟香;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作者单位】311228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311228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311228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311228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311228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311228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1
【相关文献】
1.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在乘用车底盘调校中的应用 [J], 周波;李衡;郭静;金玲;钱留华;史建鹏
2.轿车底盘评价调校初探 [J], 张财
3.M150轿车的底盘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调校 [J], 黄元毅;许冠能
4.某轿车底盘调校及主观评价 [J], 杨飞;杨钧浩
5.轿车底盘评价调校初探 [J], 赵云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多体动力学是研究物体集合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在机械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旨在阐述该模型在机械设计和优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一、多体动力学模型简介多体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物体集合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它基于牛顿力学原理,通过分析物体之间的力和力矩关系,可以预测和控制复杂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学特性。
多体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质点集合和刚体集合模型,分别适用于有质量节点和无质量节点的情况。
二、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 运动学分析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设计中可以用于分析物体集合的运动学特性。
通过建立物体之间的约束关系和运动方程,可以计算各节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这对于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例如机械臂、汽车悬挂系统等。
2. 动力学分析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设计中还可以用于分析物体集合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建立物体之间的力和力矩关系,可以计算系统的合力、合力矩和动力学响应等参数。
这对于机械系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评估非常有用,例如飞机机翼受力分析、火车车架动力学仿真等。
三、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优化中的应用1. 结构优化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优化中可以用于优化物体集合的结构。
通过改变节点的位置、连接方式和材料等参数,可以最小化系统的质量、最大化系统的强度或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这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运动优化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优化中还可以用于优化物体集合的运动。
通过改变节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可以最小化系统的能量损耗、最大化系统的运动灵活性或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
这对于机械系统的运动性能优化非常有帮助。
四、多体动力学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案例1. 机械臂设计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机械臂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关节之间的约束关系和运动方程,可以预测机械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基于多体模型的汽车底盘分级式综合控制仿真研究
W a gQio g Qi e u , in u u n d n , nW i a Ja gW h a& C e u e h hnW w i
Sh o o ca i l n u m blE gnei Hfi nvrt ehooy, e i 30 9 colfMeh nc dA t oi n ier g, e i syo Tcnlg Hf 2 0 0 aa o e n e U ei f e
[ s at T em dl f l tcpw r t r g yt n ci upni ytm advhcednmi Abt c] h oeso e c i o e e i s m adatesses nss n eil ya c r r e r sen s e v o e s
合性 能 。
关键 词 : 多体 动 力学 ; 向 ; 架 ; 转 悬 制动 ; 合控 制 综
A i lto s a c n te Hir r h c lI tg ae nr lfr S mu ain Re e r h o h e a c ia n e r t d Co to o Ve il a ssBa e n Mu i o y Mo e h ce Ch s i s d o h b d d l
s bs se .Th s a h e a c c li tg a e h s i o to y t m s b it u y tms u ir r hia n e r td c a ssc nr ls se i u l.Th e ulso i lto h w h ta pl— e r s t fsmu ai n s o t a p y i g mul b d d lt h e e r h o n e r t d c nto fv h ce c a ssi o e in n e sb e,a d t e h e — n t o y mo e o t e r s a c n i t g ae o r lo e il h s i sc nv n e ta d f a il i n h i r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1. 本文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重要因素。
汽车平顺性,作为衡量汽车舒适性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和悬架参数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多体动力学(MBD)仿真技术,对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平顺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优化悬架参数,提升汽车的平顺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接着,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动态响应。
通过仿真实验,本文分析了不同路面激励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并识别了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关键因素。
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通过改变悬架的刚度、阻尼等参数,本文分析了悬架参数变化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规律。
基于仿真结果,本文采用优化算法对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能。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因素,而且为汽车悬架参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汽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汽车的舒适性和市场竞争力。
2. 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多体动力学(MBD)是研究由多个刚体和柔体组成的系统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动力学的学科。
在汽车工程领域,多体动力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学仿真,特别是在汽车平顺性分析和悬架参数优化方面。
本节将介绍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为后续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多体动力学系统由多个刚体和柔体组成,它们通过关节或其他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每个刚体或柔体都有其自身的质量、惯性和几何属性。
系统中的力可以来自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也可以来自连接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弹簧力、阻尼力等。
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基于牛顿欧拉方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和欧拉运动方程。
基于多体模型的汽车底盘分级式综合控制仿真研究
基于多体模型的汽车底盘分级式综合控制仿真研究
王其东;秦炜华;姜武华;陈无畏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年(卷),期】2010(032)008
【摘要】运用多体理论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架系统的模型,以及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向、悬架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了中央控制器,对各子系统进行协凋控制.针对EPS.ASS和ABS各子系统分别采用了PD 控制、PID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构成底层分级综合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将多体模型运用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研究中是方便可行的;采用分级式综合控制比单独控制,能更有效地改善整车的综合性能.
【总页数】6页(P693-698)
【作者】王其东;秦炜华;姜武华;陈无畏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汽车底盘动态载荷分析 [J], 宋亚伟;黄元毅
2.基于典型工艺模型的半创成式汽车底盘零件CAPP系统 [J], 孙香云;郑联语;魏丽
3.基于模型的回转式液压起重机消摆控制仿真研究 [J], 姚亮;肖人源
4.基于多体模型的汽车底盘多系统协调控制研究 [J], 王爱国;秦炜华;王云霞;刘明
岩
5.基于粉末本构模型和多体力学仿真的模架集成式粉末成形设备的设计 [J], 邱诚;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底盘集成控制模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底盘集成控制模型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底盘集成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汽车底盘上的各个部件(如驱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的协调控制,以实现汽车高效、安全、舒适的
行驶。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底盘集成控制技术逐渐成为
汽车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针对底盘系统多变量、多参量、多
时段的特点,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底盘集成控制模型成为研究的主要
方向。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建立汽车底盘动力学模型。
探究底盘系统各个部件的运动规律、
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2. 分析底盘系统控制策略。
根据汽车行驶的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
探究底盘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包括速度控制、方向控制、悬挂控制等。
3. 设计集成控制算法。
基于底盘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策略,设计集成
控制算法,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增加乘客的舒适度。
4. 模拟仿真测试。
利用MATLAB/Simulink等软件平台,对底盘集成控制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底盘集成控制模型的构建提供
更为科学、准确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底盘系统的运动学、动力
学特性及其协调控制策略。
同时,该研究成果对汽车制造企业的车辆设
计和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提升汽车行驶性能、安全性和舒适度提供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e r e a d j u s t e d ,a n d s e v e r a l o p t i mi z a t i o n s c h e me s we r e Ob t a i n e d , a n d t h e n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化方案 ,其次通过 多体 动力学 建模及 分析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 了预测 ,最后通 过实车的主 、
客 观测评验 证 了参 数优化方 案 的实 际效果 。结果 表 明 ,调 校后 的车辆在 保证操 控性 的前 提 下 ,乘坐舒适性得到 了改善 。 关键 词 . I乘 坐舒适性 ;多体动力学仿真 ;底盘调校 ;主客观测评
(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o f Do n g f e Wu h a n 4 3 0 0 5 8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For t h e pr o b l e m o f p oo r c omf or t o f a pa s s e n g e r v e h i c l e i n t he FT s t a g e o f de v e l o pme n t ,i n t he v e h i c l e c h a s s i s t u ni n g pr o c e s s ,t he c ha s s i s pa r a me t e r s we r e o p t i mi z e d t h r o ug h t he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a l y s i s me t ho d.Fi r s t l y t he da mp e r s ho c k — a bs or bi n g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中图分类号 . I U 4 6 1 .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2 5 5 0( 2 0 1 4) 0 1 — 0 0 6 2 — 0 7
Th e An a l y s i s o f M ul t i Bo d y Dyn am i c s Si mu l a t i o n
东风CAE 学会获奖论 文选登 l 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在乘用车底盘调校中的应用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5 — 2 5 5 0 . 2 0 1 4 . 0 1 . 0 1 3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8 — 2 6
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在乘用车底盘 调校 中的应 用
Ap AP p P l i c C a t i o 0 n ‘ i n Pa a s s en g er Car Ch a s s i s Tu n'g ni n g
ZH OU Bo , LI He n g , GU O J i n g , J I N L i n g , QI AN Li u — h u a , S HI J i a n — p e n g
t h e a c t u a l e f e c t o f p a r a me t e r o p t i mi z a t i o n s c h e me s w e r e v e r i f i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a n d o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a l v e h i c l e . At l a s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i n t h e p r e mi s e o f v e h i c l e h a n d l i n g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 t h e v e h i c l e s r i d e c o mf o r t wa s i mp r o v e d a f t e r a d j u s t me n t . K e y Wo r d s : r i d e c o mf o r t ; mu l t i b o d y d y n a mi c s s i mu l a t i o n ; c h a s s i s t u n i n g ; s u b j e c t i v e a n d o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周 波 ,李 衡 ,郭 静 ,金 玲 ,钱 留华 ,史建鹏 ( 东风汽车公 司技术 中心 ,武汉 4 3 0 0 5 8)
摘 要. I针对某 乘用车开发F T 阶段乘坐舒适性太差 的问题 ,在该车 型底盘 调校过 程中 , 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底盘参数进行 了优 化 。首先对减震器阻尼特性进行 了调整 ,提出了多个优
s c h e me s we r e f or e c a s t e d t h r o ug h mu l t i b od y d y n a mi c s mo d el i n g a nd a na l y s i s me t ho d, ina f l 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