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欣赏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欣赏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欣赏一、引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诗词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本文将通过分析地理诗词的特点和作用,探讨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地理诗词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地理诗词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形象性是指地理诗词通常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概括性是指地理诗词能够概括大量的地理现象和规律,具有较高的概括性;趣味性是指地理诗词通常采用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用(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地理诗词具有趣味性和文学价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诗词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地理诗词,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地理诗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1.精选地理诗词教师在选择地理诗词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适合学生的诗词。

可以选择一些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等相关的诗词,也可以选择一些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相关的诗词。

2.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地理诗词,让学生了解诗词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接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诗词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地理诗词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和创作一些与地理相关的诗词,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实际的地理现象等。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古诗词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激发兴趣;形象化;记忆我国古代的诗词不仅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的优美,而且也生动地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适时引用优美的诗句,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将有情有趣。

一、以古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名诗佳句,教师上课时用富有地理情趣的诗词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理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我设计导语唐朝诗人王勃曾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诗句,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运动,这样运用古诗词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用古诗词讲解有关知识,使知识形象化讲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

再如,讲农业生产的地域性时,可用苏轼的《咏荔枝》中“罗浮山上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该诗点出荔枝生长的地域性特点。

这样教学与科学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三、启发学生回忆诗词,加强记忆老师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启发学生回忆相关诗词,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变化的过程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冷锋过境时先刮较大的风,再出现降水,暖锋过境时不刮较大的风,只强调降水”这个不同点的记忆,我启发学生说“唐朝诗人岑参有一首描写我国边疆大莫戈壁恶劣的气候与环境的诗,其中有两句被人们传诵的优美诗句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在地理教学中诗歌和谚语的妙用

在地理教学中诗歌和谚语的妙用

在地理教学中诗歌和谚语的妙用关键词:地理诗歌谚语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知识和语文、历史等科目都联系紧密。

“文史不分家”是人们熟知的常识,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可涉及史、地、数、理、化、生物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也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且不说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广阔前景,也不说历史、政治因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天然纽带作用而产生密切联系,单就地理与诗歌、数学应用题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而论,也能给人们提供相当广阔的视野。

尤其是诗词谚语以其精简的句子反映出深刻的感情或道理,琅琅上口。

所以,它具有广泛性和哲理性,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一、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乐之者”才能“奋而忘食,乐而忘忧”,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

所以,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发展智能的直接动力。

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可以如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问:“唐朝诗人李白有句著名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从水循环的角度讲是否有道理?如果正确,对在哪里?如果错误,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引导学生自然的关注本节内容水循环,教师接着导入新课。

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丰富深化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气候的诗句。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前两句写的是玉门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玉门因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几乎不受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4.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原理的透彻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写的事物,经过仔细体会,会其中发现蕴藏着深刻的地理原理。

浅谈古诗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浅谈古诗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古诗文;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13—0183—01古诗词是国学文化的经典,有的诗词不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而且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基本规律。

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把古诗名句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可以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等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古诗导入新课,新颖、独特,激发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用古诗词,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加其学习、思维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大江东去浪淘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诗句。

然后问学生:“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自西向东注入海洋的知识点,老师进一步引导:“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这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用古诗词讲解有关知识,使地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心理学测验表明,青少年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

古诗词简短精炼,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适当用诗词引导可以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很多诗词描绘的是鲜活的地理景观画面。

如教师讲述内蒙古草原恬静辽阔的景象时,让学生背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优美景色。

讲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时,可结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外杨柳不青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指夏季风。

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融汇了诗人对自然景物、人文地理的感悟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唐诗宋词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与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和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地貌、气候、人文地理等方面探讨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运用唐诗宋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貌与景观。

唐诗宋词中的描写常具有艺术性与形象性,通过选择与地貌景观相关的诗句,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形象地认识不同地貌类型。

对于山脉与河流的关系,可以引用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晨光摇曳细风扬,秋露横濛滞渺茫。

影落长松岩沟晚,宅参云际屐涛光。

”(形容山脉起伏、河流曲折的特点)。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地区特有的地貌景观,比如李白《旅夜书怀》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描写了中国南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典型地貌景观)。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地地貌的特点,加深地理知识的理解。

唐诗宋词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地理气候。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繁多,而唐诗宋词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各地气候的感悟与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气候特点相关的诗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了解不同气候类型。

对于南方湿润气候,可以引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云树阴郁重,岸花朦胧多。

”(描绘了南方雨季后的气候特点);对于北方干旱气候,可以引用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表达了北方干旱地区少雨的现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不同气候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加深对地理气候的理解。

唐诗宋词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

唐诗宋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也反映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感受和生活情趣。

教师可以选择与地理特点相关的诗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

对于江南水乡的特点,可以引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大漠穷秋塞草腓,万户千门如扇砧。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艺术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唐诗宋词,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更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概念和现象。

本文将探讨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探索。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与地理内容相关的经典唐诗宋词,进行背诵和赏析。

在讲解地理气候时,可以选取白居易的《夜雨寄北》中的“铁马冰河入骨寒,黄云野鹤两飞乱”的诗句,引导学生感受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背诵这些唐诗宋词,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想象力。

我们可以通过唐诗宋词扩展地理知识的内涵。

唐诗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文化信息,通过学习和赏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

在讲解地理景观时,可以选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一诗句,引导学生联想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关系,探讨自然景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和探索,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唐诗宋词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地理学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深入学习和赏析唐诗宋词,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提升他们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和创作唐诗宋词,表达自己对地理现象和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唐诗宋词还可以在地理教材中融入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中。

地理学科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的唐诗宋词,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感受并体验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

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对地理课堂具有辅助作用,经过巧妙的选择,利用古诗能使地理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在初中阶段曾未列入升学科目,只是近年来会考成绩才记入升学成绩,所以初中地理一直不为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重视,学生们对地理普遍不感兴趣。

因此,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每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运用古代诗歌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比如关于长江的地理教学,讲述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时,如果平铺直叙: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流;下游:江阔水深。

很是乏味。

如果穿插“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能够生动地突现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的特征。

中游特征是河道弯曲,可选择“朝也磺硫,暮也磺硫,三朝三暮,磺硫如故”来表现。

讲授长江下游时,可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给学生展现出江阔、水深的特点。

这些古诗,能把“死”的知识讲“活”了,并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长江各段的水文,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地理特征范围很广,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经济特征等。

古代诗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特征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可运用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来表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草原辽阔”的地形特征,通过对该民歌的欣赏、理解,学生们将会对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地理原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有些地理原理既难懂,讲起来又枯燥乏味。

比如关于世界气候“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这一规律,可运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把平原(人间)与山顶(庐山大林寺)的气候(主要把气温)作了形象对比: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平原上(海拔50米)气温为10℃,那么山顶仅1℃左右,两者相差8℃多,难怪在“人间已百花调零”,山寺桃花才盛开。

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摘要: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实践,地理学科本身就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实现学科融合能够让地理课堂更具情感温度和生命力,符合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建设要求。

下文具体结合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简述诗歌的教学应用途径,旨在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

关键词:诗歌;初中地理;运用策略引言:诗歌是文化载体,也是文学形式,丰富的诗歌素材中不乏对地理景观、地理现象的描述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诗歌可谓是鲜活的教学素材。

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诗歌诗的合理运用一方面利于推动教学创新和提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学者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考验。

初中地理教学中诗歌素材的选择与教学应用设计依然是学科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兴趣激活中的诗歌运用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新奇的体验,教师如果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内容更能够增强地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如《地势和地形》内容教学中,课时导入设计可以利用古诗《长歌行》,展示其中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让学生思考百川从西向东流的原因,这就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有关,由此诗句顺利导入新课;再如《多变的天气》课时预习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查找关于不同天气现象的诗歌,比如描写风、霜、雨、雪天气的古诗内容,课上集中展示和讨论,创新应用地理教学素材,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

二、知识教学中的诗歌运用(一)策略性知识教学策略性知识教学主要是关于知识学习和方法的教学,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特定学科知识的思维方式和技巧方法,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督和管理。

比如读图教学就属于策略性知识教学,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必须把握地图阅读和信息分析的方法,学会以地理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该教学环节中诗歌材料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进而达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1]。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将唐诗宋词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下面就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进行一些思考。

唐诗宋词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地理景观和自然环境。

地理学中涉及大量的地貌、生态和气候等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

而唐诗宋词所描绘的山水之美、季节之景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我们可以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远望有群鸟》来形容鸟类迁徙的现象,用白居易的《白日依山尽》来描绘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景象,用杜甫的《登高》来形容山峰的高度和壮丽。

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地理现象和概念。

唐诗宋词还可以用来引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许多实地考察和实验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唐诗宋词中的一些描绘可以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用杜甫的《登高》来引发学生对高原气候的思考,用陆游的《秋思》来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诗宋词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地理学是一门地域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

而唐诗宋词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运用唐诗宋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地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

比如我们可以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远望有群鸟》来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来了解江南水乡的人文风情。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地域文化的认同,还可以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浅谈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二 、引 用 诗 词 。 化 知 识 深
月是指 农 历初 一 . 看不 到月亮 的 , 是 怎么还 会 有娥 眉
月 呢?这 是 因为古 人 的新 月是指 月初 的月亮 ,即初 三 、 四刚 刚 出现 月 牙 , 娥 眉 , 称 新 月 , 生 之 初 像 故 新 意 。而 “ 柳岸 , 杨 晓风残月 ” 这 就是农 历月 底 的时候 。 了 , 五满 月 后 , 十 月相 慢慢 变 小 , 最后 只是 残 存一 点 点, 出现在 清晨 一 “ , 。 晓 ’ 类似 的还 有“ 斗稀 , 风 星 钟声 歇 ,帘外 晓莺 残月 ”、暮 伴新 月宿 ,晓随 残月行 ” “ 、 “ 白露 收残 月 , 清风 散晓霞 ” 。当然 , 等 月相 变化 的原 因和规 律 , 还要 根据 日、 、 月 地三 者 的变化 , 再结 合地 平线 的移 动来 分析 , 才能 彻底地理 解 。 至 于满月 和潮汐 的关 系 , 古诗 中有 “ 江潮水 连 春 天平 , 海上 明月 共潮 生” 。海边也 有 民谚 “ 一 、 初 十五
教 研撷 英
浅谈诗词 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福 州市 第 十 一 中学 汪彤
摘 要 古 代诗 词 不仅脍 炙人 口而且 蕴含 着 丰富 的地 理信 息 , 在课 堂 上恰 当运用 , 能够 有 效地 解 释 、 印
诗词 ; 地理教 学 ; 学习兴 趣
证 地理 原理 和现 象 , 帮助学 生深 刻理解 、 掌握 地理 知识 , 分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好 地完 成教学 任务 。 充 更 关键词
“ 航运 ” 是 三峡 水利 枢纽 的重要 功能 之一 。 也
干 世 界无 奇 不有 , 有特 例 : 河 下 游河 段 、 也 黄 长江 的 荆 江河 段大 部分是 地上 河 . 水水 位 高于地 下水 位 . 河 河 水影 响井水 , 井水 就难 犯 河水 了 。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唐诗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与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唐诗宋词,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探讨唐诗宋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地理环境、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

通过选取具有地理意义的唐诗宋词,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些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中可以引用杜牧的《秋夜将晓南湖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述了秋天湖面的夜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秋天水域的寒冷和宁静。

唐诗宋词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地理学科研究的不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和影响。

通过选取具有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唐诗宋词,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二者的融合与相互作用。

教学中可以引用杜甫的《登高》:“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无穷碧落里,白鹭上青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处,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质。

唐诗宋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与变化。

地理学科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与变化原因。

通过选取具有地理现象的唐诗宋词,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教学中可以引用杜牧的《登城头山居》:“小园芳草长,绕屋白杨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描绘了城市郊区的地理环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郊区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形成原因。

唐诗宋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地理素养与人文情怀。

地理学科不仅是一门理科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学生可以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

唐诗宋词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哲理,也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唐诗宋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的内容涉及广泛,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通过引用唐诗宋词,可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地理知识。

在讲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影响时,可以引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云深处有人家,流水前村路”一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地理知识不再枯燥乏味。

唐诗宋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唐诗宋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壮美景象,通过欣赏和解读诗词,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然对人类的滋养和激励。

在讲解地球自然环境时,可以引用杜牧的《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唐诗宋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

唐诗宋词所描绘的地理景观丰富多彩,既有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也有西北边疆的雄浑壮丽,通过引用和解读这些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和国家地理文化的认知。

在讲解中国地理各地的特色地貌时,可以引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云深处有人家,流水前村路”一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和美丽,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唐诗宋词的引用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和丰富。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唐诗宋词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感受诗情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他们对地理的热爱和兴趣。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一、引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诗词的运用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地理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将地理知识以诗歌的形式展现,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地理诗词的运用策略1.导入新课:利用地理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新的地理知识领域。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词,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知识理解:利用地理诗词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地理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海拔不同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引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3.巩固知识: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诗词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理解。

三、实际案例分析以“中国地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三山五岳贵巍峨,百川千河自奔波。

纵然地势有高低,终归东流大海多。

”这首诗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以及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四、讨论与建议地理诗词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因此,教师应重视地理诗词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有诗词气自华——浅谈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课有诗词气自华——浅谈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美动 人
引起气候 、植被景观 的垂直变化 ”等地理知识 。 又 如 ,根据 李 商 隐 的 《 夜 雨 寄 北 》: “ 君 问
归期未 有期 ,巴山夜雨 涨秋池 , 何 当共剪 西窗烛 ,
又 如在教学 《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 》时 , 我在课 堂上引用 了三位诗人 的诗作进行德育渗透 , 分别是丘逢 甲的 《 春愁 》、闻一多的 《 七子之歌 》、
容 ,还 能激起 学生情感上 的共 鸣。
例 如 ,在讲 到长江 峡建成 了世 界上
最大 的水 电站 时 , 教师 可引用 毛泽东 的 “ 更 立西汀石壁 , 截 断巫山云雨 , 高峡 出平湖”, 然后 指 出 :同样 的山 ,同样 的水 ,只有 到 了改革开放 的今天 ,才更加青 春焕发 ,娇
三 、诗词运 用 ,增进知识掌握
地理 知识是先人经过长期 的观察 、实践而 总结 因此 ,在 许多诗词中都 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 例如 , 唐朝诗人 自居易 的 《 大林寺桃 花 》 :“ 人 间四月芳 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植 物生长 的影响 。桃花 总是要 开的 ,而不 同的地 区 不 同。同样 , “ 一 山有 四季 ,十里不 同天 ”反 映的 也是地形 的差异 ,它导致 了植 被的垂 直分布 。通过 这些诗词 ,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 解 “ 海拔每升
合性学科 。如果我们在教学 中适 时引用一些与地理 这 一 内容时 ,我是这样 处理的 : “ 同学们 ,王之涣
凉州词 》中写道 : ‘ 黄河远上 白云 间,一 片孤 教学 内容 相关的诗词 ,不 仅能增 加地理课 的人文 色 在 《
彩 ,引起 学生感情上 的共 鸣 ,激发学生强烈 的学习 赏 的能力 ,还能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优

地理教学中古诗的妙用

地理教学中古诗的妙用
..
..
。.
...
.。

广
地 理 教 学 中古 诗 的 妙 用
固 马 映刚
中国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 ,其
中诗词是我 国文学史 上一颗璀璨 的明珠 。它们 内涵 丰富 ,意境 高 远 ,语言精炼 ,琅琅上 口,千 百 年 间万 口传诵。不仅 如此 ,很 多 诗词 还 蕴含 着丰 富 的地 理 知识 ,

安岭一 阴山一 贺兰 山一 巴颜 喀拉 山一 冈底斯 山一线 ,这条线 以东 以南为季风 区,以西 以北 为非 季 风 区 。因 为 玉 门关 正 好 位 于 这 条
界 限 以 西 ,关 外 自然 就 得 不 到 夏 季 风 的滋 润 了 。
蕴 含地理知识 的诗词 比 比皆 是 ,如果在地理课 堂 中恰 当地加
中前两句 “ 君不见黄河 之水天上 来 ,奔 流 到海 不 复 回 ”引 出 问 题 ,这首诗 歌气势磅礴 ,但就地 理学来讲 ,这 首诗 歌描述 的语言
准 确 吗 ? 为 什 么 ? 同 学 们 通 过 看
大 ,山 顶气 温 远 远 低 于 山 脚 气 温。通过这两句诗 让同学们 深刻
理解 海拔每 升 高 10 气 温降 低 0米
06摄 氏度 及海拔高低引起 气候 、 . 植 被 景 观 的 垂 直 变 化 这 些 地 理 知

们 ,王之涣在 《 凉州词》 中写到 “ 笛何 须怨 杨柳 ,春 风不 度玉 羌
门关 ” 意 思 是 :玉 门关 外 的 杨 ,
书讨论 ,最后有学 生指 出 “ 黄河 之水 东流人海 ,但是通 过海陆 间 循环 ,海洋水还会通过 蒸发和水
我指 出 ,毛主席采用 了夸 张的手 法 ,但从 地理上严格来 讲就 不够 准确 。这样 学习 ,既增 强 了学 生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唐诗宋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感情。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运用唐诗宋词,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对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学知识和地理学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一、通过唐诗宋词揭示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的关系唐诗宋词作为文学典范,其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看法观点丰富多彩,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密不可分关系。

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的《山石》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强调了山水环境与时代英雄交织的关系。

宋代词人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州》中,写道:“夜行黄州,十万图画策马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十里扬州路。

”此词通过画面式的描绘,展现了黄河流域壮丽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地理景观所涉及的城池、马车等,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城池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运用唐诗宋词深入研究地理学问题唐诗宋词在运用特定的“形容词”,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描绘地理景色,如“苍茫大地”、“雄浑郁峙”、“澄澈湖水”等,可以让学生形象化地想象出地理景色的样子,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唐诗宋词中所表现出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通过诗句,可以对春季的气候、植被、风俗习惯等进行细腻的描绘,启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同时,探寻其中的地理规律和问题。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诗歌朗诵会、戏曲表演等多种方式运用唐诗宋词。

比如,在地形地貌单元学习中,通过“唐诗赏析”环节,让学生深入认识到中国境内壮观的山川、江河等气象景致,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在区域研究单元中,我们可以利用唐诗宋词进行对各个地域的人文一面的探究,如江南文化的发端、西安作为古代的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等等,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与学习中国地域文化发展的同时,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都匀市王司中学:蒙国爱
摘要:不论是古代诗词还是民间歌曲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句子,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课堂上巧妙的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妙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歌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精炼,琅琅上口,千百年间传诵不衰。

不仅如此,很多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加以利用,就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地理教学课堂妙趣横生。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有时借一句趣话,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用一句诗词导入,就会立刻激活课堂。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

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
是向东流入海的。

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这说明了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便很快地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

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

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中国气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还不发新叶的原因是由于春风吹不到这里造成的。

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讨论与分析,使学生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夏季风自然无法光顾关外了。

二、批判质疑,探究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对于伪科学、假科学具有鉴别力,理解和尊重科学的事实,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例如,在讲水循环时,运用李白《将进酒》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引出问题。

这首诗歌气势磅礴,但从地理学角度来讲,这首诗歌的语言描述准确吗?为什么?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最后有学生指出“黄河之水东流入海,但并不是‘不复回’。

通过海陆间循环,海洋水通过蒸发和水汽输送及降水三个环节还会回到黄河中去的”。

再如,在讲我国外流区时,运用李白诗句"世间无水不朝东"引出问题.这句诗说明了我国河流都是向东注入太平洋,真是这样吗?请看我国外流区的主要河流是注入哪些大洋?通过读图讨论,学生指出“我国河流主要向东注入太平洋,但也有向北注入北冰洋和向南注入印度洋的,我国河流并不都是‘朝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又如,讲地球自传线速度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毛主席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北京坐地一天真的能行八万里吗?比八万里多还是少呢?为什
么?同学们通过仔细分析教材中的图,最后就有同学回答“赤道上的线速度大约为1670千米每小时,可以算出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28千米即大约为八万里,赤道所处的纬线圈最长,而毛主席所处的北京约北纬40°,纬线圈的长度应小于八万里,那么毛主席坐地日行就应该小于八万里”。

最后我指出,毛主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从地理角度来讲就不够准确了。

这样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用诗词,深化知识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歌句子比比皆是。

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古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

民歌“五月杨梅六月桃”和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又能形象的反映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又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这句诗意思是说:平原地区每年四月份时已经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而在高山上的古寺边上的桃花这时才开始盛开。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经过分析讨论使学生知道:这主要是平原与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山顶气温远远低于山脚气温,因此春天来得比较晚。

通过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及海拔高低引起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

再比如,在讲对自然旅游资源欣赏时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时,引导学生去理解古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样使学生在享受诗歌中的美的同时深刻地理解教材。

四、引用民歌,贴近生活
民歌是当地居民长期对生活环境的深刻体会而总结出来的民间诗歌文化。

在地理课堂中适时恰当引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降水类型时,为此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我就引用当地民歌"天上下雨下得多,不落平地落高坡"。

这句民歌意思是
说:天上下雨虽然多,但是没有落到平地上而是主要落到了高坡上。

雨为什么不落平地而落高坡呢?这说明了什么?经过结合当地实际
分析思考,使学生知道当地高坡降水比平地多,这说明了地形是当地气候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当地降水主要以地形雨为主。

再如,讲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变化时,引用民歌“人到七十古来稀”,问:过去为什么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呀?这句民歌对现在来讲还恰当吗?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因为过去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都比较差,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于是有“人到七十古来稀!”的感慨。

而现在由于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都有很大改善了,七十岁对现代人来说就不足奇了。

因为我们学校是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把学生身边民间诗歌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新地理知识学习中增加了几分亲近感,而少了几分生疏感和畏惧感。

把民歌引入课堂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互动更加良好。

而且课堂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学中引用诗歌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诗歌选用要恰当。

诗歌要能恰如其分地体现某些地理知识、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不要牵强附会。

扯不上关系的诗歌句子如果生搬硬套地引进课堂,则会耽误地理课堂的宝贵时间,而且也不能解决地理知识,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

2.诗歌选用要力求做到少而精。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歌虽然不少,但绝不能用得太多。

一节课引用一两句诗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能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

但如果满口的诗词就会使课堂失去重点,适得其反,使地理课堂变成了语文的天地。

3.选用的诗歌尽量是学生们以前学过或听过的一些名言名句或民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果你引用些比较生僻的句子,学生对诗句的意思都不能理解,又怎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呢?
总之,将诗歌名句运用于地理教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探求地理知识过程中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而且可以将地理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地理教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从而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优的社会建设人才。

这也是地理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境地。

参考文献:《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都匀民歌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