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 介绍

纳兰性德 介绍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超逸脱俗 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 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 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 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 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 困惑与悲观。
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 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 遗。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 绝高。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 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 风吹到胆瓶梅,心字 已成灰。 梦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 分清瘦更无诗。标格 早梅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 事秋风悲画扇?等闲 变却故人心,却道故 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 雨零铃终不怨。何如 薄幸锦衣郎,比翼连 枝当日愿。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 衾刚欲醒。待不思 量,不许孤眠不断 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 间情一诺。银汉难 通,稳耐风波愿始 从。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 向逾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 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纳 兰 性 德
缁 尘 京 国
乌 衣 门 第
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 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 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 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天 妒 英 才 英 年 早 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 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康 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 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 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 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 甲屯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简介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简介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简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简介人物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氏,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其父为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明珠。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

主要成就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

手简共三十六通。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

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

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

纳兰词欣赏木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虞美人·秋夕信步清·纳兰性德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清·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清·纳兰性德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采桑子:明日多情应笑我清·纳兰性德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自在,号菱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他是浙江嘉兴人,是浙西山水世家纳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平经历纳兰性德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纳兰容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情,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

在求学时期,纳兰性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在国子监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文学思潮和先进的文化观念,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纳兰性德的学业并不顺利。

由于他的放纵和桀骜不驯,他常常逃课、游玩。

这导致他最终被学校开除,使他无法完成学业。

尽管如此,纳兰性德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艺术,并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文学成就纳兰性德以其出色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描绘了人生百态,抒发了他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纳兰性德的词作涉及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汪小菡《十七岁》中有这样的一句词:“目断魂消,累床纡缩到天明。

”这句词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并被后来的词人们广泛研究和传颂。

三、人生哲学纳兰性德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活在当下”。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经历每一个情感的起伏。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首词表达了对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他的人生哲学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zhǎn),
痴数春星。
——《青衫湿·悼亡》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 萧黄叶闭疏窗。沉思 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 书消得泼茶香。当时 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病倒了,像19岁那年一样,寒疾发作。这一 病就是半年。
历史评价
• 明末清初词人陈维崧: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 清代学者徐乾学:君……精工乐府,时谓远轶秦柳,所刻《饮水》《侧
帽》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海内文士竞所摹仿。然君不以为意。 • 清末民国思想家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 清末民国学者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
之上,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而起, 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 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 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
农历的五月二十三日,在住所渌水亭前,纳兰性德强打着精神,邀请众多 好友一聚,提议以合欢花为主题吟诗唱和,他自己率先吟了一首《咏夜合 花》。渌水亭前有两株合欢树,是当年纳兰性德和卢氏亲手种下的,八年间, 小小的树苗已亭亭如盖矣。
一醉一咏三长叹,之后纳兰性德一病不起。 七日后,纳兰性德却突然睁开了眼,目光清亮。他向纳兰明珠和觉罗氏请 安,请求父母多加关照沈宛以及她腹中的孩子,之后神色如常,同往年一样, 仔细为卢氏准备祭品。 祭拜结束,纳兰性德便倒下了,从此再没醒来。年仅31岁。 最终,纳兰性德与原配卢氏一起合葬到了北京西郊纳兰家族的墓地中,他 与卢氏分别八年后又相聚到了一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 从顾贞观等今古才士的遭遇中,诗人想到 自己。在污浊的社会中,过去的生涯,毫 无意趣,将来的命运,也不值一哂,因而 他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叹。 在词的开头,诗人已透露出他对门阀出身 的不屑,这里再一次申明,是强调他和顾 贞观有着同样的烦恼,对现实有着同样的 认识,他和顾贞观一起承受着不合理社会 给予的压力。在这里,通过诗人对朋友安 慰体贴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他对现实生 活的不满和激忿。
在激动之余,纳兰性德把笔锋拉回, 用沉着坚定的调子抒写他对友情的珍惜。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 里。”劫是梵语劫簸的省略,是计算时间 的数量词。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时刻。他 郑重表示,一旦倾心相许,友谊便地久天 长,可以经历千年万载。同时,彼此相见 恨晚,只好期望来世补足今生错过的时间。 用不着剖析,这番誓言,灼热如火。结句 “然诺重,君须记”。再三叮咛,强烈地 表达与顾贞观世世为友的愿望。
• 纳兰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现存 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 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 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 《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生于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却过得并不快乐,翻开 他的《饮水词》,满篇的“眼泪”、“伤心”、“惆怅”、 “断肠”……刚刚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之时,却因一场寒疾而 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清国的一等侍卫
崇尚武功是满族人祖祖辈辈的思维定式。十多岁的纳兰,已经 是武功超群,骑射百发百中了。 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殿试的纳兰性德已经是京城小 有名气的才子诗人了,可是他没有任文职,而是成了皇帝侍卫 队中的一员。清朝的侍卫制度使侍卫成为满清贵族子弟通往辉 煌前程的必由之路。康熙很快就把他从三等侍卫提升到一等侍 卫,并寻找各种机会向他表示自己的好意,赠送各种礼物给他, 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把他放到更能显示出他光彩的位置。 但是正是因为侍卫可以每日出入宫廷,他目睹了朝廷内部 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党争,他开始对仕途感到失望。功名、荣 誉、光宗耀祖„„这些曾经诱惑过他,令他向往,为之奋斗过 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重要了,他已不再需要它们。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Array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

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引导语:《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

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

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对于纳兰性德估计很多人听过,他是清代词人,文风婉约优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简介,供大家学习。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

纳兰性德知识点总结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灵素,号南溪,清代诗人。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

他的诗作以清丽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诗歌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一、生平事迹纳兰性德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精通经史。

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很高修养的文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幼聪慧的纳兰性德很早就展现了出色的文学天赋,被誉为“神童”。

他十岁时就已精通《书经》、《三礼》、《诗经》等经典著作,被称为“小诗仙”。

在儿时,纳兰性德的家境颇为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命运在十七岁时发生了改变。

其父逝世后,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纳兰性德开始在海上贩运货物,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苦难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在海上漂泊的生活中,纳兰性德曾多次遭受到各种挫折和磨难,但他却依然沉浸在诗歌创作之中。

他的诗作多描绘了寂寞、孤独、离别等主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怨和忧伤。

1685年,纳兰性德因病过世,年仅三十一岁。

然而,尽管他的一生短暂,却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学遗产,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文学宝藏。

二、诗歌特点纳兰性德的诗歌特点主要包括清丽清新、婉约含蓄、情感真挚等方面。

首先,纳兰性德的诗歌以清丽清新、鲜明的特点著称。

他的诗篇多以婉约含蓄的文字表达,擅长以淡泊的笔墨描绘出田园风光、山水景色等美好的自然景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洒脱。

其次,纳兰性德的诗歌情感真挚,能够表现出深沉的哀怨和忧伤。

他在诗作中多以离别、孤独、寂寞等主题为题材,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神思融入其中,表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此外,纳兰性德的诗歌清丽婉约、含蓄而不失深沉,有时候表现出一种婉约之美。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营造出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唯美氛围。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词人之一。

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生平作者:佚名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公子,康熙御前带刀侍卫(错了,带刀侍卫是小宝,他只是侍卫,不带刀),亦会骑射,康熙出行,总爱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名盛极一时,花间小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一些边塞词也写的极好(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等等,总之好词极多),当时名震海外,高丽人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王国维更是有言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本文不是评他的词,不多讲了。但纳兰的身世与他的性格大有干联,不得不提一下。
纳兰的父亲明珠,辨若悬河,兼通满汉文字,被封太傅,有才华。但亦是个贪欲无度之人,独揽朝纳,卖官鬻爵,他的母亲也绝非什么贤淑女子,醋劲极大,而且心如蛇蝎(这个词过份了点?也不会)。一次明珠见倒茶的小婢眼眸长的美,便多看了两眼,第二天,收到夫人送来的锦盒,打开一看,里面便是那小婢的眼珠。是以说在纳兰家那朱薨碧瓦之下包藏着数不尽的罪恶,殊不为过。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留《纳兰词》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词家三绝之一。纳兰容若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致有“纳兰一族”之说。纳兰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最有名的有《长相思》《浣溪沙》等等。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

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

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一、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子真,号石屏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饱读诗书,精通古文和诗词。

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代晚期,对于该时期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作品风格1.感伤悲凉:纳兰性德的作品以感伤悲凉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爱情失意以及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他擅长描绘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

2.唯美细腻:纳兰性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婉约,运用了大量含蓄委婉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细腻动人。

3.自省思考:纳兰性德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反省。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痛苦、迷茫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4.借古讽今:纳兰性德在部分作品中借用古代典故或历史人物来批判现实社会,流露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

三、对后世影响1.文学艺术影响: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内涵,在清代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风格,开创了晚清詩風,为后世文化大师尊崇。

2.教育启示:纳兰性德自幼秉承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注重诗歌技巧与内心真挚感情的结合。

他的作品激发了很多读者对美好情感和知识追求上进精神。

3.情感共鸣:纳兰性德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纠结的情感,使得后世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经典而真实,留给后世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4.文化传承:纳兰性德的作品广为流传,并译为多种文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对海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总结纳兰性德是清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他的作品悲凉而美丽,挖掘了人类情感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处。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情感、对社会现实和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和诠释,这使他的影响超越时代,在后世还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与真善、审美与情感等层面的思索。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生平、感情经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1]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命运多舛,年命不永,情深不寿。

与他最亲近的三个女子,劳燕分飞,谱下了一曲曲凄婉的哀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纳兰在18岁那年,情窦初开,整日嚼着香草,弹弄琵琶,寻觅着意中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小女子娇美可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泪痕仿佛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插在鬓上的钗环轻轻颤动,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

三一文库()〔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

《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

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属满洲正黄旗,他的家族纳兰氏是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也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纳兰性德生平简介纳兰性德出生在顺治十二年,满族人,字容若,通常也被称作纳兰容若。

本名叫纳兰成德,避讳改成性德。

纳兰性德是清朝非常有名的词人,一生作品广为传唱。

他出生于名门贵族,父亲乃康熙时期的大学士、重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五女。

此外纳兰家族还是清初大姓之一,纳兰性德的曾祖父的妹妹嫁给努尔哈赤做妃,为皇太极之母。

纳兰性德身为朝廷重臣纳兰明珠之子,在外界看来应当享尽荣华富贵,可他并非安于现状。

他跑到康熙身边做武官,陪皇帝游历大江南北,参与战略侦察,还编制著述,因此受赏多次,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小小年纪就颇得皇上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满腹经纶的纳兰,一生淡泊名利,厌倦了官场充满虚伪的做派。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就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

纳兰明白虽有一身才华却并不能一等侍卫上大展拳脚。

康熙16年,妻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也是在这期间诞生了被后世传唱的《饮水词》,成为纳兰的巅峰之作。

纳兰性德于康熙24年抱病而终,年仅30岁,实在很可惜。

纳兰性德诗词特点纳兰性德诗词大概有348首,包括了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情诗等,作品集有《侧帽》、《饮水》,一般统称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的词量不大,眼界狭窄,不过诗词本来就因为情缘而柔美,正好他本人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所以他的诗词中有很多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诗词以事物的特性照见事理,而描写的景物中主要以水和荷花为主。

偏爱水的纳兰性德把一处别业取名为渌水亭,以便与友人聚会,邀请了当时的文人共同探讨诗词。

在傍水的渌水亭内,纳兰性德借用水的特性,创作了了富有清丽、涵远的诗词。

另外,荷花有君子之风,象征着高尚的品质,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青睐。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 纳兰容若 )
纳兰性德( ),满洲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 - ),满洲人 号楞伽山人, 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 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 满洲正黄旗人 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字容若,原名纳 一.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 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 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 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 正黄旗人 康熙十五年 十五年进 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 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 一生淡泊名利、 大学士明珠长子, 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 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全以 一个“ 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 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 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 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 停留在初见时的美故 秋风悲画扇” 秋风悲画扇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 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 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 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 妤怨》 妾身似秋扇” 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 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 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 居易的《长恨歌》 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 颂千古了。 颂千古了。
我是人间惆怅客
《侧帽集 ,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 侧帽集》 饮水词》 侧帽集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人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近小楹。 ——纳兰容若《夜合花》 奈侧帽,风情断。觉弹指,韶光换,便飘香秀笔,总随云散。 —— 杜诏《满江红 过渌水亭》
第七幕 仕途 南雁归时更寂寥
文人儒子——皇帝侍卫
忆昔宿卫光明宫,楞(léng)伽(qié)山人貌姣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
《渌水亭杂识》 《通志堂经解》 《今词初集》
第八幕 绝恋
而今才道当时错
沈婉 江南乌程才女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 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 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沈婉《朝玉阶 秋月有感》
顾贞观 清代文学家。字远平、华锋,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 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zhuó)秘书院典籍。康熙二十三年 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 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 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兹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 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 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 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 君须记 ——《金缕曲 赠梁汾》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金缕曲 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

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

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

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

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

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写行程之劳。

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

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

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

“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

《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

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63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注释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64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6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

对着夕阳思念往事。

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平常事。

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

平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注释①谁念句:意谓秋天到了,凉意袭人,独自冷落,有谁再念起我呢?“谁”字指亡妻。

②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③被酒:中酒、酒醉。

④赌书句: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66采桑子·当时错纳兰性德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现在才知道当初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自己说很快乐,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

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67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②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

”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柞日,遂成婚,双双仙去。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

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

”,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

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

他死的那天正好也是5月30日,卢氏的忌日。

68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①无定据:无定、无准。

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

一作“无定数”。

②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③铁马金戈:谓战争。

《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④青冢: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

《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绮,字昭君赐单于。

”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69《浣溪沙》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