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论文人性的主要方面论文:孔孟荀论人性及其现代转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论论文人性的主要方面论文:孔孟荀论人性及其现代转

摘要:人性论是指对人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深层次的探讨。本文在简要概述孔子性无善无恶论、孟子性善论以及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对人性问题注入了现代因素,通过从人性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来阐述人性,使人性问题在先哲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构建和谐人性提供一种方法上的指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人性的主要方面人性的次要方面

人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两千多年来,人性到底是性善、性恶还是中性,思想家们、哲学家们、学者们对此争论不一。

一、孔子、孟子与荀子论人性

人性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先秦时代,就是思想家们探讨的重要课题。在孔子之前,支配、影响人们思想的大多是天、天命之类,而关于人、人性的思想则很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最先较为系统提出人性理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的命题,对后来人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虽然提出这个问题,但对相近的"人

性"是什么并没有具体回答。他的弟子子贡就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孔子对于人性问题虽然没有正面进行过明确的论述,但却蕴涵了善与恶的萌芽。

孔子之后,谈人性的逐渐多了起来,存在着包括告子等几种不同的观点,而比较系统地谈人性的首推孟子,之后为荀子。

孟子之后于孔子约一百余年,他继承并把孔子的"性相近"观点发展为性相同的理论,比孔子更具体,态度也更鲜明。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不下。"(《孟子》·告子上)他进一步解释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其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进而孟子较为全面地概括出性善论的基本内容,即通常讲的"四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继而由"四心"发端,有了"四端"之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在孟子看来,通过性善论的升华,可发展成为"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孟子对孔子"性相近"的完善与进步,实现了人性探讨由朦胧化向明晰化的伟大转变。

不久之后,孟子的性善说遭到了庄子的批判,继而过度到荀子的性恶论。荀子认为,由于人具有这样的自然本性,生而好利多欲。那么为了满足这种利与欲必然发生争斗,所以由此推断人的本性是"恶"的。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生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性恶》)因此荀子得出的结论是"人之性恶,其为善者伪也"。"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鼻欲綦臭,心欲綦佚。"(《王霸》)"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非相》)[3]。

如果人性本恶,那人类又是怎样传承文明?人类又该怎么生存呢?在《荀子·性恶》中,荀子将人性分为两部分:一为性,一为伪。性是人先天具有的动物本能,是恶的;"伪"是人后天进行的礼乐教化,是善的。"性"(动物本能)的实质是要达到各种欲望,人会为了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最终将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然而由于圣人知道人性是恶的,所以创制礼义道德和行为规范,从而"化性起伪",用伪来取代性,使人向善良,这就是伪的作用。伪(礼义道德)能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人性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实际上,儒家作为一个整体,孔孟荀三人的人性思想有着内在的哲学精神联系,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三者异中有同,殊途同归。孟荀人性思想具有相反相成、互为补充的辩证思想,他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学说。可以说,孔子的人性思想是一体,孟荀的人性思想以一种理性的张力共同构成儒家人性观的理论两翼。正是由于这种"一体两翼"不同思想的存在,才从真正意义上奠定了中国哲学人性论发展的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

人性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性是什么?直到今天,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未果。笔者认为,对于性善恶论之所以争论如此漫长的时间也未有结果,是由于社会与历史的局限性所致。人性无论是归结为(主张)性善、本恶、无善无恶还是有善有恶,都无法完满地诠释、演绎人真正的心理和行为。

现代社会,要进一步把握人性的根本问题,必须借助于这样两个要素:人性的主要方面和人性的次要方面。人性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次要方面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人性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人性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人性方面,它对于社会总体和绝大多数人来说表现为"善",它对于小部分团体和少数人来说表现为"恶"。人性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人性方面,它对于社会总

体和绝大多数人来说表现为"恶",它对于小部分团体和少数人来说表现为"善"。这就是说,人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具有特殊性、可变性等特点。

上述所知,人性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人性的主要方面所决定,人性的次要方面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人发展中无法避免、不可缺少的因素。那么,对于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体的人来说,人性的主要方面所表现的内容不同,人所表现出的善恶也就不同,一旦普遍意义上的主次方面位置发生了转化,人性善恶也就改变了。因此,对待人性问题的态度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人性的主要方面,同时决不可以忽视人性的次要方面,要防止"恶"的影响导致"善"的改变。

三、构建和谐人性世界

人为什么能组成社会?因为人有道德礼仪和法律约束,道德礼仪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积累,通过舆论等形式去规范,而法律则是人定的,是人因事事所需,用强制手段加以约束。道德礼仪和法律的作用就是使人性善的力量大增,维持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从人性的主要方面方面与次要方面出发,进而达到人性和谐,比从性本善、性本恶等思想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更切于实际,这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