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作业

合集下载

马原大题答案(作业一到作业三)

马原大题答案(作业一到作业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大题答案作业一三、辨析题1、此说法是错误的,所谓科学性是指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的叙述是否清楚、确切,历史事实、任务以及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写得是否准确,或者前后是否一致等。

而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而我国又是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辩证的看待历史发展,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是具有科学性的。

2、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经典]马原第七章课后练习试题单选多选[有答案][可打印]

[经典]马原第七章课后练习试题单选多选[有答案][可打印]

第1题单选题 (本题共20小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__A.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B. 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C. 按需分配D. 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2、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__A.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社会主义社会3、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__A. 空想社会主义者B. 马克思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__A. 有着内在联系的B. 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 相互矛盾的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__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6、自由王国是指人们__A.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D.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7、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远大理想”是指__A. 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D. 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__A. 空间性概念B. 物质性概念C. 历史性概念D. 时间性概念9、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__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10、“人的依赖性关系”指__A. 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__A. 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 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 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12、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__A. 阶级社会B. 共产主义社会C. 原始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13、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__A. 资本主义社会B. 共产主义社会C. 封建社会D. 原始社会14、“物的依赖性关系”是__A.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5、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__A. 消灭利益差别B. 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C.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D.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16、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__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共产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革命中D.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1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__A.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B.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C.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D.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18、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__A. 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D. 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1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__A. 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B. 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C.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D. 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2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马原)重点内容及课后习题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马原)重点内容及课后习题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马原)重点内容及课后习题_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有高尚的理想B.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C.是否有宗教信仰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4、哲学是A.科学之科学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世界观是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对社会发展的系统观点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A.不可知论者B.所有唯心主义者C.唯物主义者D.可知论者9、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1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康德哲学思想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德国的宗教改革理论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4、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物质是运动的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系统完整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6、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指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唯心主义思想D.形而上学17、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唯心主义思想D.唯物史观1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阶级斗争2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A.没剥削、没压迫的社会B.人们共同富裕的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C.认识论和辩证法D. 唯物论和认识论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C. 对立统一规律D.发展2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25、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26、以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A.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多种联系构成多种运动形式D.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2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2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马原作业参考答案汇总

马原作业参考答案汇总

第一章二、辨析题1、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或物质是实物的总和。

答:错误。

物质是客观实在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为人的意识所认识,但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从一切物质实物总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和根本特性;并不是实物的总和,也不是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答:(1)错误。

(2)此命题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应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实际,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遭受规律的惩罚,导致实践的失败。

3、才须学也,学以广才;学须静也,静以修身。

答(1)正确。

(2)此命题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是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学习与成才、学习与心态、成才与修身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学习是成才的基础和途径,离开学习成才便是无源之水;学习离不开平静的心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如心情浮躁,好高骛远,朝三暮四,学习难以为继。

因此,淡定从容,修养身心,专心致志,是成才为学的基本条件。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

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或细节决定成败。

对。

这种观点正确反映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中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要量变突破事物的度,事物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错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的真正作用是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改变客观世界,但不能创造客观世界,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024版)马原课堂作业最终版

(2024版)马原课堂作业最终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一、基本范畴1、物质与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反映物质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3、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脱离物质的客观精神4、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怀疑论)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5、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6、运动与静止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7、联系与发展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质的飞跃,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8、内容与形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9、本质与现象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10、原因与结果原因和结果是从引起和被引起这一侧面揭示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11、实践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相关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相关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至第七章阅读作业1.如何深刻理解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生产者的命运。

2.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原因?实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内容: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

本质;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4.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积极: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社会分工得以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通和优化配置,可以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主要的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化范围加速流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扩大国际市场;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消极: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距离扩大,发达国家凭借优势获得较大利益,发展中国家获得会更少利益,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程作业

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程作业

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程作业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程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年__月__日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相关原理,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以及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道路的必要性。

答:1、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面临着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逐步建立起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来为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经济体制方面某些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在认真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后。

中央认为,必须按照党历来要求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正确对待外国经验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能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的初始主体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但是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

其中,政府作为多元主体中的一员在体制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甚至是在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98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现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开展,使我们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业内容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选题与论证(1)选题: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等。

(2)论证:在选题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调查与实践(1)调查:针对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2)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如针对选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

3. 撰写论文(1)论文结构:论文应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论文内容:在论文中,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四、作业要求1.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表达准确;3.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4. 论文格式规范,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5. 作业截止日期为XX年XX月XX日。

关于马原的实践报告作业(2篇)

关于马原的实践报告作业(2篇)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于近期参加了一次马原实践课程,现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践内容1. 实践地点: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 实践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7日3. 实践方式: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实地考察、撰写实践报告三、实践过程1. 集中授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集中授课。

授课老师详细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核心观点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

通过授课,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2. 分组讨论授课结束后,我们按照分组进行了讨论。

在讨论中,我们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讨论如何解决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时,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3. 实地考察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了某企业,了解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 撰写实践报告在实践结束后,我们根据实践内容撰写了实践报告。

报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实践背景及目的(2)实践过程及内容(3)实践收获及体会(4)实践建议四、实践收获及体会1. 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通过实践,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2. 提高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实际案例,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组讨论、实地考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马原课后习题目录.doc

马原课后习题目录.doc

【绪论】1.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适用性。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3.材料,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看待问题?4.党的十七大深刻的阐明了科学发展观,请用本章的相关原理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结合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结合本章的学习,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应当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待这些影响?3.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4.为什么说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L-探帥盼疇盼关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对我国古代现实的认识,及其我国伟大复兴的思考和认识。

2.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 我们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3.社会存在决定意识,这对于我们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有什么帮助?★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什么样的5.秦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手氟久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茅層?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4.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运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马原课论文大作业

马原课论文大作业

敬畏自然生命是地球的奇迹,当我们仰望星空,心里的唯一活动就是敬畏自然。

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欣赏了纪录片《家园》后,我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另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消失了:第一夜,灯光熄灭,黑暗降临;六个月后,猎食动物回驻城市;25年后,乡村抹掉人类所有痕迹,低地城市被淹,摩天大楼千疮百孔,动物生机勃勃;千年之后,城市无法辨认,与自然融为一体。

对于绵长的地球历史来说,人类也只不过是个新近出场的不速之客而已。

我们看来浩浩荡荡2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在40亿年的地球演化史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庄子曾经因大小之辩慨叹过人之一生须臾,但在地球面前,每个个体的生命长度直如弹指一瞬。

人类文明的诞生、消亡,不过尔尔。

但想想就可怕,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没有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他们为了眼前私利,将大自然积淀了千百年宝贵财富毁之一空。

人类为了所谓社会的前进、文明的进步,恣意破坏地球的地貌和脆弱的生态。

过去50年,我们把自己的岛屿地球所做的根本改变比过去20万年都要多。

想来人类的所作所为还真是僭越!运用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不是神创的,因此也不存在人的行为触犯哪位神明的意志。

但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终将反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自食恶果。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人类迄今还为自己建造的庞大文明而沾沾自喜,为个人、家庭、国家这些人为划分的种族单位而蝇营狗苟。

我们能平安渡过近50年几乎就是一个奇迹,未来50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作出改变,最后将被无情抹灭,然后地球这颗奇迹星球重新建立生命的循环,就像《人类消失之后》里,只要万年,地球就可以完全地抹掉人类存在过的痕迹。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之下,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越走越快。

但科学只教会了我们如何建设人类的物质文明吗?在哈工大这样的工科院校里,我们教师、同学们传承着各个行业里生产、制造、建设的高精尖技术,但我们掌握如此先进技术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我们应该以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看待我们所持之物。

马原大作业

马原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问题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回答一:(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指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马克思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阐释。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本质,人们通常的解释是:(1) 事物的内部联系,相对于事物的表现形式。

如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

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即本质联系。

(2) 事物的根本性质,相对于事物的一般属性、非本质属性而言,是事物众多属性中的一种重要属性。

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即本质属性。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观的核心。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和他人进行索取。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作业一、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二、论述题(请任选其中一道论述题作答,每小题 25分,共一题25 分)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本质和认识辩证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看法。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饿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它对认识起决定作用,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反映具有摹写性,其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到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①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②从认识到实践。

它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③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社会实践是个实践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检验理论,我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充分认识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

也可以通过大脑处理形成自己的东西进而上升为经验,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实际知识学习到课外非理论知识,充分调动身体各组织能动性。

2、请联系金融风暴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30 分,共1题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行为表现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行为表现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行为表现作业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那样匆匆, 不知不觉间, 时光的脚步便带我们踏进了期末, 回想着这一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学习, 从刚开始的不甚了解, 到后来的逐渐喜爱, 再到如今的乐在其中, 多像是我与“马克思”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啊!之前的我是个天真的孩子, 一直以自己感性的思维解读着这个世界, 然而在邂逅“马克思”后, 是它, 教会了我如何理智的面对世界。

在相处中, 它像一位家长, 以它的人生阅历引导着我, 告诉我何为真正的对错;它像一位老师, 以它的博学多识激励着我, 教我树立正确的三观, 助我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记得在第一堂马原课上, 老师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 刚开始, 作为理科生的我们,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哲学理论的确感到有些害怕, 以及力不从心, 然而在之后学习中, 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活动中, 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学习, 我似乎也进入到了那个为真理而革命献身的年代, 跟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同资本主义作斗争, 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回归现实, 是“马克思”激励了我, 让我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在主题研讨活动中, 我与小组成员们一起探讨当前的社会热点, 从刚开始的了无头绪到后来的积极投入, 这项实践任务让我们主动地去了解时事热点, 关心社会。

当我们小组围坐一团严肃地探讨时, 当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 当我们能用所学到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进行分析时, 都是那样的激动热烈, 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 还开拓了思维, 小组成员们也因为相处结下了更深的友谊, 而这些进步, 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课带给了我太多难忘, 难忘那次的演讲比赛, 为了写好演讲稿, 我在寝室是那样的冥思苦想;为了呈现完美的演讲, 我拉着室友一次次的练习、完善。

这项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 还锻炼了我的演讲能力, 让理论课也变得那样的生动活力。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DOC)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DOC)

我们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第一次具有了阶级意识,成为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主体。

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这是理性的认识,也是历史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根本指导地位,是因为它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

科学的理论,不仅能客观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当今的体制可以说是不完善的,就像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一样。

但是,体制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它限制我们的行为,虽然我能突破体制的限制。

但是,此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就更多了。

尽管我们选择了自以为合适的职业,这个职业失去的情况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此时,当我们想尽全力去保住自己的选择时,各方面的斗争就开始了,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进行了惨烈的斗争。

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保持安静。

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人只有安静下来,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判断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

马原课程作业课件

马原课程作业课件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促 进共同成长。
04
CHAPTER
马原课程作业要求
作业提交时间
提交时间
2023年6月10日前
注意事项
请确保按时提交作业,避免影响成绩和进度
作业格式要求
01
文件格式
PPT演示文稿
02
03
04
页面设置
标准A4纸张,横向排版
字体和字号
微软雅黑,标题字号为36, 正文字号为28
马原课程作业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马原课程简介 • 马原课程学习方法 • 马原课程实践应用 • 马原课程作业要求 • 马原课程作业参考答案
01
CHAPTER
马原课程简介
课程背景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业答案解析
详细解释 具体分析
深入阐述
作业答案示例
典型案例 实际应用
模拟情境
作业答案总结
提炼重点
展望未来
回顾反思
THANKS
谢谢
时间管理技巧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 拖延和分心,提高学习效 率。
学习资源
教材
选择权威的教材,仔细阅读并理 解各个知识点。
网络资源
利用搜索引擎、在线课程、论坛等 资源,拓展相关知识点和了解最新 动态。
学习工具
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如思维导图软 件、在线题库等,辅助学习和巩固 知识点。
03
CHAPTER
图片和图表
清晰可辨,适当使用图表和图 片说明
作业内容要求

马原课程作业

马原课程作业
1963年至年至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1964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改革开放大事记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9、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 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2、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3、1992、1994年 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实行 14、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5、1996年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 、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 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 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 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 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 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 ,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 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 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 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 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 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 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 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 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 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 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作业一、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3、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

5、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说明当前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6、简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7、试用相关的哲学理论,谈谈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8、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9、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

10、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

11、收集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1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13、论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实质和原因。

1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5、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6、试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教训。

17、试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18、简述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发生论”和“一国胜利论”的内容及意义。

19、怎样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20、怎样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二、材料题1、【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材料】恩格斯反复告诫人们:“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742-743页。

)但是,无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还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导致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严重错误。

请回答: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是这样的,我们一个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3、【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画。

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是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展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4、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饮冰室合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5、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摘自孔德:《实证哲学》)【材料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

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

(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2)材料3与材料1、材料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3)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6、【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家合资,但本身不是价值。

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

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

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7、【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人差距扩大。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人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l)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

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8、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材料如下:【材料l】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

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

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

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

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

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

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

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

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

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l)在上述三个材料中,该企业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9、【材料】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高出50%。

从那时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10、【材料】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

据美国劳工部宣布,1992年5月份950万人失业,失业率达7,5%。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11、【材料1】邓小平在谈到苏东剧变的时候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材料2】“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各表明了什么观点?(2)结合这两段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