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学习高一语文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练习中考语文阅读能力,下面为大家带来,供大家阅读练习。

高一语文阅读原文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课堂上的知识点学习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将给大家提供一些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下面哪个选项最能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旨?A.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B.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C.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的种类D. 高一学生需要进行的语文阅读练习2.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A. 高一学生应该多进行语文阅读练习,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B.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在于理解古文和鉴赏文学作品。

C.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的种类繁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D. 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才能做好阅读理解题。

3.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出这篇文章的结构?A. 引言 - 高一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 -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的种类 - 结论B. 引言 -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 -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的种类 - 高一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 结论C. 引言 -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的种类 -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 - 高一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 结论D. 引言 - 高一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的种类 -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 - 结论4.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内容?A. 高一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B.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包括理解古文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困难。

C.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的种类,包括阅读理解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D. 高一学生需要进行的语文阅读练习,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出这篇文章的观点?A. 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B. 高一语文学习的难点在于理解古文和鉴赏文学作品。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

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

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

通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

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故答案为: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

题有两问,属于递进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作答第二问的基础。

作答第一问关键是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主要是孔子对两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要求他不要冒进,对于冉求则鼓励他不要退缩。

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再结合公西华和孔子的对话,可知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可以概括为“因材施教”。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题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题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题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是考试里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高一语文阅读训练题(一)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

”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

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

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

天地浑然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

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

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

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

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

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

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

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

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

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

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

高中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塔铺(第四章)刘震云离高考剩两个月了。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

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

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

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

“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

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

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的。

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

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

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

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

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

”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

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

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

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

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

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

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试卷高一语文课外阅读试卷【高一语文课外阅读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

高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 文中“荷塘月色”的描绘,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答:文中“荷塘月色”的描绘,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将荷叶比喻为“亭亭的舞女的裙”,将白花比喻为“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将叶子的颤动比喻为“闪电”,将月光比喻为“流水”,将叶子和花比喻为“在牛乳中洗过”、“笼着轻纱的梦”。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如“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赋予了叶子和花以人的动态。

课外语文测试题及答案高一

课外语文测试题及答案高一

课外语文测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20分)1.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昔者,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国何以兴?”管仲对曰:“国有四维,礼义廉耻。

礼不蹈,义不犯,廉不贪,耻不辱。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请解释“四维”的含义。

答案: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

礼指的是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义指的是行为符合正义和道义;廉指的是清廉自守,不贪污;耻指的是知耻,不做出有损名誉和尊严的事。

2. 阅读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具有诉说的能力。

3. 阅读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这句话中“憧憬”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憧憬”指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4. 阅读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她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明媚。

”这句话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笑容比作春日里的花朵,形象地表达了笑容的温暖和明媚。

5. 阅读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

”这句话中“心房”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心房”在这里指的是内心,比喻为接受温暖和情感的地方。

二、古诗文默写(每题5分,共10分)1. 请默写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下两句。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请默写李白的《静夜思》。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词语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踌躇”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踌躇指的是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2. “恣意”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恣意指的是任意,随意,不受约束。

3. “斟酌”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斟酌指的是仔细考虑,权衡利弊。

4. “缱绻”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缱绻指的是感情深厚,依恋不舍。

阅读试题高一语文及答案

阅读试题高一语文及答案

阅读试题高一语文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文章中提到的“他”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5分)答案:在故事中,“他”扮演了一位智者的角色,通过他的智慧和经验,引导主人公解决问题。

(2)请简述文章中“她”的情感变化过程。

(5分)答案:文章中的“她”最初感到迷茫和无助,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变得坚强和自信,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文章中“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10分)答案:文章中的“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坚持不懈以及互相鼓励,最终克服了困难,实现了目标。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诗歌中“春风”象征着什么?(5分)答案:诗歌中的“春风”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它预示着万物复苏和生命的开始。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请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0分)答案:诗歌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诗人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5分)(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分)答案:文章的主旨是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5分)答案:作者通过描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发展”是什么意思?(5分)答案: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发展”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5分)答案:文章的论点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分)答案:作者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方法。

(3)文章中提到的“终身学习”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5分)答案:文章中提到的“终身学习”意味着个人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一)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坐在我旁边靠窗座位上的那个大高个子,看着手腕上的表说:“七点十分,托尼,我们已飞一半路了,假如我逃亡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

”“山姆,你不是在逃亡。

”我说。

他微微一笑,赞同地说:“对,我不是在逃亡。

”就从那时候起,从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

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之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我们座位间的扶手。

我明白他恐怖的原因,这是定时炸弹的定时装置的声音。

他惊恐地望着我,好像我能保护他。

我十分镇静地站起来,但是心却在怦怦乱跳。

我看到山姆头上行李架上的公文包。

它不是山姆的,他的皮包正在身旁,印有名字缩写。

滴答声来自那个没有记号的皮包。

它的声音像打鼓,每一声似乎都要毁掉我的生命及飞机上其他四十几个无辜的生命。

我看看那个公文包,没敢碰它。

没错,是定时装置,但谁能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也许把它取下就会爆炸。

一分钟过去了,山姆问:“找到没有?”我无言以对。

一个小男孩在山姆前面的座位中十分不安,他说:“妈妈,我听到时钟声。

”一位空中小姐端着一只盘子走过来,她停在我座位旁边的走道上,侧耳倾听。

“那是你的吗?”她的微笑是牵强的,“我想里面是一只钟吧?”“那不是我的。

”我挤向她,贴近她耳朵,轻轻说,“小姐,它可能是一枚炸弹,坐在窗边的是山姆。

”她听了我的话后急忙走向驾驶舱。

山姆看了看我。

一会儿,从麦克风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我是机长,170号座位上头那个没有标签的皮包,不论是谁的,请声明……”那滴答声在我耳里如打鼓般响。

乘客的脸全转向我们。

机舱内有谈话声,但是没有人承认那只公文包是自己的。

山姆的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他说:“该死,它什么时候爆炸?”机长出来了。

他非常镇静,不动声色。

高一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题及答案高一语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起床为什么那么难①对很多人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

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

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

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

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

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

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

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

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

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爬起床。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做一些课外的阅读,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利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课外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一)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高一语文期末考阅读专项训练和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阅读专项训练和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阅读专项训练和答案高一语文期末考阅读专项训练和答案篇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骆驼梁实秋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

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

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盼,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

另一值得看的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拘一把花生米掷过去。

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

我之看得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

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

地上是烂糟糟的泥。

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

走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

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

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

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

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

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

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丁丁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

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

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

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

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

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焦?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

(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3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3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3一、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1、AD5分,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

A项,“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之中,“囿”并非“局限和禁锢”之意。

从前文“‘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等语句可见,“囿”字在此有坚守之意。

故A项错误。

D项,“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一句,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从本段整体来看,他认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故题中“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反对汲取外国文化”理解错误。

2、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分②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4分,每点一分3、①家庭环境的影响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1分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2分②1927年,王国维逝世,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贯穿终生。

1分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2分4、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

2分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2分以及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分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

2分答题思路: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大师的贡献--陈寅恪作为“文化象征”的意义--陈寅恪作为大师的总的价值二、死1、B DB “对于死也并不在意,甚至认为死来得过于迟缓”错,随着身体的衰老,米开朗琪罗受到病痛的折磨,越感到孤独和悲惨,很易哭泣。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分为出声读和默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赫哥黎《法官》阅读题及答案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法官问。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

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

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

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

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里的重要题型。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一)我的妻子不是农村人,她一生受到的是和农村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所以与乡村的文化和习俗,她是坚决地格格不入。

每次回家,打算着初六返回,初二她便焚心地急。

今年过年,我独自同孩子回了,长途客车颠到镇上时,我问孩子:“见了奶奶你怎么做?”“让奶奶抱。

”“说啥?”“说奶奶好,我想你。

”“还说啥?”“说妈妈上班回不来,妈妈让我问奶奶好。

”这就到了镇上。

镇上依如往年,商店的门依然开着,仿佛十四年未曾关过。

我拉着孩子下了汽车,四顾着找寻,除了夕阳的光照,便是摊贩收货回家的从容,还有麻雀在路口树上孤独地啁啾。

没有找到我的母亲。

孩子说:“你不是说奶奶在车站接我吗?”我说:“奶奶接厌了,不来啦。

”我牵着孩子的小手,背着行李从街上穿过。

推开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围着那条围裙,在房檐下搅着面糊。

孩子如期地高唤了一声奶奶,母亲的手僵了一下,抬起头来,欲笑时却又正色,问,就你和孩子回来了?我说孩子他妈厂里不放假。

母亲脸上就要润出的喜红不见了,她慢慢走下台阶,我以为她要抱孩子,可她却只过来摸摸孩子的头,说长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动了。

到这时,我果真发现母亲老了,白发参半了。

孩子也真的长高了,已经到了奶奶的齐腰。

我很受惊吓,仿佛母亲的衰老和孩子的成长都是母亲语后突然间的事。

跟着母亲,默默地走进上房,七步八步的路,也使我突然明白,我已经走完了33年的人生。

我说母亲,“你怎的也不去车站接我们?”母亲说:“知道你们哪天哪一阵到家,我就可以在家给你们按时烧饭了,不用接了。

”说话时,母亲用身子挨着她的孙子,问:“在家住几天?”我说:“过完正月十五。

”她说:“半个月?”我说:“十六天。

”“当兵十多年,你还从没在家住过这么长时间哩。

”母亲这样说着,就往灶房去了,小小一阵后,端来了两碗鸡蛋面汤,让我和孩子吃着,自己去包了饺子。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题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题

⾼⼀语⽂课外阅读题 在复习阶段,你做好每⼀道练习题了吗?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语⽂课外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家学习。

⾼⼀语⽂课外阅读题(⼀) ⑴对于我来说,西藏⼀直是⼀个飘飘渺渺不真切的所在,是⼀个似乎来⾃于远古的⽀离破碎的传说。

今年夏天,⼀个偶然的机会,我⾛进了西藏。

当我触摸到它滚烫的⾝体,当我经过⼀个个神秘的玛尼堆,看见⽆数经幡在风中飘动时,我感到了它真实的存在。

⑵⾛在拉萨街上,我与⼿摇转经筒⼝中喃喃祈祷的藏民擦肩⽽过。

我看见许许多多男⼈、⼥⼈、⽼⼈和孩⼦⾚裸着双脚,五体投地,⼀步⼀个等⾝头向⼤昭寺⾛来。

他们有的来⾃西藏各地,有的来⾃青海、⽢肃、四川藏区。

在他们⾝后是数千公⾥绵延的雪⼭,荒芜的⼽壁,奔腾湍急的江河。

他们⼀步⼀步⽤⾝体丈量着⾛来,我不知道那需要怎样的虔诚和毅⼒! ⑶我默默注视着他们古铜⾊的脸,像注视⼀本⽞妙深奥的书。

⑷我在世界屋脊上踉踉跄跄地⾏⾛,头上是蓝得透明的天空,⾝边是肩挨着肩的⼭脉,脖⼦仿佛被⼀只⽆形的⼿掐住了,头痛欲裂,阵阵⼼慌⽓短。

胃也仿佛被⼀只⽆形的⼿不停地揉搓着,翻江倒海,阵阵痉挛。

我张着嘴,⼤⼝⼤⼝慌张地呼吸,是恐惧,亦是⼀种求⽣的本能! ⑸⼏个⽉前,⼀位想了却平⽣愿望的朋友也曾来过西藏,可是下了飞机就被⼈⽤担架直接抬进了医院,在医院躺了三天后,⼜被⼈⽤担架抬上了飞回成都的飞机。

他说在那三天⾥,他只从病房的窗户眺望过西藏的天空,那是⼀⽚⼀尘不染、蓝得像海⽔⼀样的天空。

当我扶着⼀棵歪脖⼦树吐得肝肠⼨断,脸⾊发青时,⼼⾥却暗暗窃喜,我⽐那位朋友要幸运得多。

⑹这⾥不是每⼀个⽣命都能停留的地⽅,⽽停留下来的每⼀个⽣命都必将有它不同寻常的⽣命史。

⑺早晨,当窗棂透过⼀抹微⽩,我被⼀阵“叽叽喳喳”的声⾳吵醒,推开窗户,竟是⼏只灰褐⾊的鸟⼉,它们在树枝上欢快地跳来跳去,然后⼜“叽叽喳喳”着⼀起飞⾛了。

⼀位“⽼西藏”告诉我,这⾥的鸟⼉从不单飞,它们总是结伴⽽⾏,蔚蓝的天空下,总能看到排成⾏的鸟⼉们奋⼒地扇动着翅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高一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

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

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1.下列对陶渊明的“人生两大支柱”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

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

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

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

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 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作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的结论。

D. 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表明自己的性情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因此,他鄙视出仕,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B. 陶渊明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决心像他们那样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

因此,即使贫穷到了挨饿的地步,他仍一以贯之地将贫富问题置之度外。

C.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 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也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对他个人来说,这样做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涵义是一致的。

B.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 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

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běn chā,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以出,筑东南长堤。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zhí ,摘取)其表语,并媒蘖(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

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B.属文日数千言属:连缀,写作C.使者发币于官吏币:金钱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全:保全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

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

D.“黄州—惠州—琼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①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11分)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8.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5分)9.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其中一个大题,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免费的午餐刘心武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

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

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

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

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

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

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