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合集下载

基于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基于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不实 现盈利 目标 , 即授予股票 期权为高管们 创造 了不实现盈 利 目标 的动机 。 F a y e z A. E l a y a n , J i n g y u L i , T h o ma s 0 . Me y e r ( 2 0 0 8 ) 通过 实证数据研究 以激励为基础 的薪酬结构与会计违规行为有关联 的主张 ,发现有会计违规行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获得 的全部薪酬 的很 大一 部分 是以股权 为基础 的报酬形式发放的。 在会计违规行为是一种过度盈余管理的假设下 , 很明显股权激励刺激 了高层管理 人员 的盈余管 理行 为。 我 国是在股权 分置改革 的过程 中逐步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 起 步较 晚。 赵息 、 石延利 、 张志勇( 2 0 0 8 ) 和李 春景 、 李 萍( 2 O O 9 ) 等, 多数结果表 明: 我 国上市公司 的股权激励制 度刺 激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 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 显著正相关关 系 。 耿照源 、 邬咪娜 、 高晓丽( 2 0 0 9 ) 运用实证手段对上市公 司的股权激励 与盈余 管理行为之 间的联系进行研究 , 结果
息优 势侵 害中小股东 的利益 。 这些都使上 市公 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没有发挥其原本的效应 。 对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 的相关研究 国外 起步较早 , Ma r y L e a M c A n a l l v , A n u p S r i v a s t a v a , C o n n i e D . We a v e r ( 2 0 0 8 ) 认为在股票期权授予之前 , 公 司高管为了使股价下跌可能故意
财佘 通孔・ 综合 2 0 1 3 年第 3期( 下)
基 于股权 激励 的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分析
潘 焕 娣 李璐 宇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相关控制研究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相关控制研究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相关控制研究引言: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来调整报表中的收入、支出和其他项目,以达到其期望的盈余水平的行为。

这种行为既有可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

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有效控制盈余管理所需的相关措施。

一、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1. 稳定投资者预期: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实现稳定的盈余水平,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投资者通常看重公司的盈利能力,并将其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公司可以避免盈余的大幅波动,使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

2. 牵引业绩增长:盈余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公司业绩的增长。

通过合理的财务操作,公司可以通过将收入提前或者推迟到适当的时机,来实现盈余的增加。

这种操作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从而增加公司的盈余水平,并为进一步扩大业务提供资金支持。

3. 税收规划: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进行有效的税收规划,减少税务负担。

通过合理调整公司的盈余,可以降低公司应纳税额,提高税后利润。

这对于提升公司绩效以及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盈余管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1. 信任危机:若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甚至采取不当行为来操纵盈余数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信任危机。

当市场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时,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信息产生质疑,降低公司的声誉和信用度。

2. 风险诱发: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

当公司为了达到预期的盈余水平而进行操纵时,可能会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风险水平。

这样的操作可能会使得公司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并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3. 资本市场反应:盈余管理的不当行为可能会被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所察觉,并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公司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和市场地位。

【2023《加加食品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8500字】

【2023《加加食品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8500字】

长沙加加食品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目录1理论基础 (1)1.1 股权激励的界定 (1)1.2 盈余管理的界定 (2)1.3 股权激励的意义 (2)2 .股权激励背景下的盈余管理 (3)2.1 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背景 (3)2.2 长沙加加食品膨化零食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内容 (4)2.2.1 范围不断扩大,提高核心成员重视程度 (4)2.2.2 严格限制股票期权的禁售期及可行权数量 (4)2.2.3 业绩考核指标与目标设定 (5)2.2.4 业绩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化,容易导致盈余管理 (5)2.3 长沙加加食品膨化零食股权激励下盈余管理效应 (6)2.3.1 盈余管理的正效应 (6)232盈余管理的负效应 (7)3 .长沙加加食品膨化零食盈余管理的启示 (9)3.1 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 (9)3.2 提高公司内部治理能力 (10)3.3 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 H参考文献 (9)1理论基础1.1 股权激励的界定股权激励是指公司有条件地授予员工部分股权,让他们能够通过参与公司决策、获得股东分红、承担经营风险等具有股东的部分权利,从而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进而起到激励员工的目的(蓝心悦,张笑儿2023)。

作为有助于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一种手段,股权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促迸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李天宇,王雨萌,陈忆然2)21)。

股权激励容易导致盈余管理,为了达到一定的行权条件,公司的管理层会对财务数据进行向自己的有利的方向调整。

股权激励中之所以容易实现盈余管理,重要的原因是之前文章中提到的盈余管理动机的客观原因中的信息不对称,不全面,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产生里盈余管理行为(赵若兰,刘阳朔潢静,2023)。

1.2 盈余管理的界定有关盈余管理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权威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美国会计学家Wi11iam在《Financia1AccountMgTheOry》中指出的,他认为盈余管理的含义是(周明辉戾晴雅,2023):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经营者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使个人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应计、真实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计划——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应计、真实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计划——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献 从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角 度 进 行 探 讨 。 由于 实施 真 实 盈 余 管理 之 间呈显著的正相 关 关系 ,而且 , eg t se 等( 0 6 、 ① B rsr s r 2 0 ) e 行 为 是 基 于 公 司 真 实 的 经 济 业 务 活 动 , 以致 其 更 具 有 隐蔽 性 。 因此 , 然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实 施 起 来 比 可 操 纵 应 计 利 润 虽 难 度 大 , 是 仍 然 可 能 为 公 司 高 管 所 青 睐 。 由 于 股 权 激 励 但 计 划 规 定 高 管 获 得 股 票 期 权 、 制 性 股 票 或 增 值 权 的 条 件 限 与 企 业 的 会 计 利 润 相 联 系 , 以 高 管 为 了 达 到 所 规 定 的 条 所 件 会 从 事 盈 余 管 理 。 是 在 实施 股 权 激 励 活 动 中公 司 是 否 但 存 在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以及 存 在 何 种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UNTI ( I OF AcCO NTI G N


—● ■一 ●● —
应 计 、 实盈余 管理 与股 权激励 计划 真
— —
基于 中国上市公司 的实证研 究
上海 宝钢 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 司 上 海 商 业 会 计 学 校 李振华
冯琼 诗
【 摘
要 】文章 以 20 至 20 年 1 1 至 1 7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 究股权激励计划的提 出 实施对应计和真 实盈余 管理的影响 , 06 08 3 3 4 5 研 和
结果发 现 : 与公 司未通 过股权激励计 划的情形相 比, 司通过股权激励计 划会使 公 司拥有更 高的任 意 费用水平 ; 公 与其他 情形相 比, 司在 公 已提 出但尚 未通过股权 激励计划草 案的情形下拥有 更低 的应计盈余 管理 程度、 向上应计 盈余管理水平 、 向下经 营活动 现金流量异 常水平 以及 向上 生产成本异常水平。这表明 , 当公 司通过股权激励计 划时 , 司主要存在 真实盈余管理行 为; 公 当公 司已提 出但 尚未通过 股权 激励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效果企业的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策略,最大化企业的利润,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并为股东创造持续增值的过程。

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企业盈余管理方法和它们的效果。

第一种方法是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等方式来实现成本控制。

这种方法在盈余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性指标,增加销售毛利率,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第二种方法是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优化。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

通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加销售收入和盈余水平。

第三种方法是投资决策的优化。

企业的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优化投资决策来实现。

企业在进行资本投资决策时应精确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并在保证项目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并控制投资规模。

有效的投资决策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盈余。

第四种方法是财务计划和预测的制定与执行。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和预测,并严格执行和监控。

财务计划和预测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盈余的使用和分配,避免过度支出或资金闲置,从而最大化盈余效益。

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和股权激励等方式来实现盈余管理。

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提高盈余水平和企业价值。

资本运作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债务重组和股票回购等方式来实现盈余优化。

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激励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盈余管理方法对盈余水平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各不相同。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激励 对 盈 余 管理 的 影响 。结 果表 明 : 上 市公 司股 权 激励 的 实施 程 度
与公 司盈 余 管理 的程度 正相 关 。 股 权 激励 程 度 的 增加 会 诱使 经理 人
增 大 盈 余 管理 的程 度 , 但 随 着经 理 人 激 励 程 度 越 来越 高 , 管理层 因
B3 I n c e n t i v e 4 Na t u r e  ̄ + B 4 S t a t e  ̄ + B5 L a r g e s t  ̄ +
年 年末 总 资 产 ; N D A 为经 过 上 年 年末
总 资 产 调 整 后 的公 司 当年 非 操 纵 性
B6 I n d i r e c t o r  ̄ + B T To p 4 a u d i t a + B s L e v e r a g e a + B9 BH¨ + Bl o ROA“ + B ̄ , Gr o wt h ¨ + Bt 2 L n a g e 』 +
变量 。
四、 变 量 说 明
国 内有 关 股 权 激 励 与 盈 余 管 理 关 系 的研 究 结 论 并小 一 致 , 而 国 外 的
在样 本 筛选 时 ,剔 除金 融 类上 市 公 司 ;剔 除实 施 以现金 结算 的股份 支 付 的公 司 ,集 中考 察 实施 以权 益结 算
研 究 结 论 基 本 卜一 致 认 为 管 理 者 股 权 激 励 会 诱使 f 市公 司 管 理 者 的 盈
进和创新 : 第 , 在 描 述 股 权 激 励 实
的股份 支付 的上 市公 司 ,包括 股 票期
权 和 限 制 性 股 票 两 种 方 式 ;剔 除 上 市
对值。D A: 可操 纵 应计 利 润 , 根 据 截

有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分析

有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分析
行为 。
参 考 文 献 []Z rwi. e n o mo tigM a eSo kPie oe I ao nDo s c meS ohn k tc r sM r I c
l o m ai e e nfr tv N wYo k r Unie s y tr S h l Busn s, o kng a e , v ri S en c ooof t iesW r i P p r
实证检验 。
披露 出来 的众 多财务造假 案、巨额财务舞弊丑闻. 反映出盈余管理是 个世界性的重 要的理论问题和 实践问题 。 . 我国上市公 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推行得较晚。 06 以前 , 在20 ̄ 我国上 市 公司 在股权激 励的实践 方面也 有诸多 尝试。 但是建 设进 程相对 缓 慢 。原因是, 我国原 《 公司法 》禁止公 司回购本公 司股票 ( 回购注销 的除外 ) 及禁止高管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 这些规 定极大地 约束了股权激励 制度的发展。但随着股权分 置这 个重大的 制度性变
可以看出, 管理 已经从原 先的验 证驱动 力和建立验证 方法转 盈余 换到在 新情况、新环境下对 盈余管理的新特征 ( 然 、陆正 飞、叶 张
康涛,0 7) 2 0 、经理们盈 余管理的新动机 ( 代冰彬 、陆正飞 、张 然, 20 ) 0 7 以及对 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 如非预期应计项 目的阀值 点显 著 性等更 细致八微的探 讨。 针对我国实际, 从外部的制度安排来看, 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非 理I 生波动, 会使股 权激励的收益不完全与高管 的努力及 业绩的提高相 匹配. 客观上 削弱了股权激励促使高管通过提高业绩 而提高股价的 从 作 用。从 内部公 司治理安排来看, 有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层权力过大, 影 响董事会 对股 权激励 方案的制定, 导致行权规模 、激励 对象 、激励条 件 、激励 有效 期限等变量设 置的激励效果不足, 权激励成为公司 使股 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载体. 生非激励 目的的股权激励方案, 我国 产 因此。 的股权激励是起 到激励作用。 还是增强 了进行盈余管理的 动机 尚需要

经营者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经营者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营者努力工作 。 而 , 然 企业 的经营成果 由经营者的努力和一些 不确定 的因素共 同决定 ,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的存在 , 有者只 所
能靠观察企业 的经营成果来推测经营者的行为努力 程度 。 因此 , 实践 中的经 营者报酬契约通常以会计 指标 , 如净利润 、 净资产 收益率 等为依据 。 而正因为经 营者努力程度 的不可观察性使会计指标成为经营者激励 契约签定 的重要依据 , 营者为 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
假 设 3 经 营 现 金 净 流量 与盈 余 管理 程度 负 相 关 :
我国国有企业 占绝大 比重 , 由于经营者 的控制权过 大 , 缺乏股东 的有力 监督 , 在会计政策 的选择等方 面经 营者有着更大 的选择 权 和发挥空问 , 因而为增加 自身效用而进行盈余管理 的动机 也就越强烈 。 此外 , 目前无论是代理权竞争还是敌 意收购都无法对 国有


引 言
经营者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是当今企业界和会计 界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 。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委托代理 问题 的方式 ,
在西方乃至全球的公司治理实践 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 就我 国而言 ,0 6年1 中国证监会发布 了《 20 月 上市公 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
行 ) ,0 6 月财政部新颁布了一系列相应会计准则 ,0 6 1 , 》 2 0 年2 2 0 年 2月 国资委公 布了《 国有控股上市公 司( 内) 境 实施股权 激励试行 办 法》 这些 都从 制度上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办法 的实施提供 了有力 的保障 。 , 而且 , 部分公司已经建立或正在着手建立 股权激励制 度。 然而 , 美国安然事件后 , 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世界通信 、 施乐等公 司假账丑 闻, 曾经纷纷效仿的股权 激励制度被推上 了“ 使 被告席 ” 。

CFO

CFO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司的财务业绩 能产生单独 的影响 。此前 ,美国爆 出的大公 司会计丑 闻如 安然 事件、世通事件 和 A d e l p h i a公 司财务舞 弊等 事件都表 明 C F O会影 响会 计信息质量 。由于 C F O对 于公 司的财务工作承担最终 责任 ,所 以 , 对C F O股权激励对盈余管 理的影 响是否强于 C E O的研究是很有必要 的。 为了检验是否 C F O股权激励对公司盈余管理 的影 响力要大于 C E O, J o h n( 2 0 1 0 )通过收集 1 9 9 3 — 2 0 0 1 年 的样 本数据 , 发现 C F O股权 激励 的应计项 目的数量 比 C E O股权激励要显著 增加 ,说 明 C F O期权 激励 比 C E O期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 响更大 。因为 C F O的主要工 作职责是 出具 公司财务报告 ,所 以对于 C F O而言 ,进行盈 余管理对 C F O股 权激励 的 影响要 大于 C E O的股权激励 。而且对 比 C F O ,C E O具有 更多方 面 的其 他工作权力 和职责 ,所 以可 以通过其 余渠 道做 出有利 于股权 激励 的决 策 ,而 C F O的主要渠道则是盈余管理 。所 以 C F O股权激励对 于 C E O股 权激励要更具影响力 。如果公 司管理层 的薪酬对 于股价更 为敏感 的话 , 公司高管进行盈余操作 的现象越突出 ,同时 , 对 于高管 薪酬和会计盈余 指标更 敏感 的公 司 ,管理层进 行盈 余操 作 的问题 也越 突出 ,所 以 C F O 股权激励对 于 C E O股权激励要更具影响力。


C F O与 C F O 制 度
C F O( C h i e f F i n a n c i a l O i f %e r ) —— 首席 财 务 官 或 财务 总 裁 ,该 词 最 初

盈余管理策略对股价的影响

盈余管理策略对股价的影响

盈余管理策略对股价的影响盈余管理策略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灵活的会计政策选择和财务报表处理,以达到影响盈余的目的。

企业往往利用各种会计估计和政策灵活性,以达到调整盈余的目的,从而影响股价表现。

然而,盈余管理策略对股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盈余管理策略可以对股价产生积极影响。

当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策略使盈余增加时,股东可以从增加的盈余中收到更多的现金分红,从而使投资者对股票更感兴趣。

盈余增加也意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企业股票的信心。

市场通常会对盈利能力强、持续增长的企业给予更高的市盈率,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盈余管理策略可能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当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策略使盈余减少时,投资者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怀疑,对其股票价值产生负面预期。

例如,企业可能会通过刻意高估预计应收账款的价值或低估存货价值来减少盈余,从而影响股价。

这种盈余管理策略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产生疑虑,从而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

过度的盈余管理策略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当企业过度地追求短期盈余而忽视长期发展时,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价值。

投资者通常更看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稳定性,而非短期的一时盈余。

过度的盈余管理策略可能导致企业忽视了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股价。

为了减少盈余管理策略对股价的不利影响,有几个措施是值得注意的。

加强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这可以通过健全的审计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来实现。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盈余管理的行为。

投资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的财务识别度,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前景,而非仅仅追逐短期的盈余数据。

总之,盈余管理策略对股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进而推动股价上涨。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和负面的盈余管理可能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产 ,以上 指 标 均 可 以直 接 取 自样 本 公 司 的年 度 报 表 或通 过 简 单 的 数 学 运 算取 得 。 是 总 体 特 征 参 数 这 些 参 数 的 估 计值 在 3 变量 的描 述 性 统 计 变量 的 描 述 性统 计 如 表 2所 示
本文是依据基本 J ns o e 模型 ,使 用总体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
待。然而 . 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 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保持更谨 B股公司。4 剔除了数据不全 的公司。最后得到 8 () 9家样本公司 . 慎的态度 。首先 , 我国上市公 司中大部分是国有控股企业 , 所有者 共 36个样本。股权激励模式及高管人 员持股数据来源于各年度 5
缺 位 和 内部 人 控 制现 象 比较 严 重 , 场 监 管 环 境 和 公 司 治 理 水 平 上 市 公 司 年报 , 余 数 据 来 源 于 国 泰 安公 司 的 C MA 数 据 库 。本 市 其 S R
模 删 q] , ‰一 +
其中 旭
] ‰] + q
是 经过 上 期 期 末 总 资产 调 整 后 的 公 司 i 正 常 的
应计利润 ,腰 A 是公司 i 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的
差 额 ,罡 公 司 i 期 末 应 收 账 款 余额 与上 期 末 应 收 账款 余 额 A%. 是 当期 的差额 , . 公司 i 嘲 r 是 当期 固定 资产 价 值 是 公 司 i 期 末 总资 上
财 经 论 螨
股权激励 与盈余 管理 关系的实证研 究
— —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一 冉 茂盛 向 伟 罗富 碧 重庆 大学 经济 与工 商管 理学 院
[ 摘 要]随着我 国证券市场的 发展 ,上市公 司的盈余管理 问题越来越受到债权人 、股 东、证券监 管部 门及其他利益相

股权激励制度下的盈余管理研究

股权激励制度下的盈余管理研究

险, 并使其利益 与公 司的利益 相结合 , 从 而达到促进公 司长
远 发 展 的 目的 。
我同上市公 司的股权激励制度 推行较晚 , 2 0 0 6年 以前 ,
由于股权 分置 现象 以及 原《 公 司法 》 的诸多 限制 , 股权激励计 划 的实施在我 国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 2 0 0 5年 1 2月 3 1日, 我 国 ( 2 0 0 9 ) [ v i 1认为实施 股权 激励 的上 市公 司比未实施股权激励 证监会颁布《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 办法 》 ( 试行) , 为上市公 的上市公 司在业绩 目标处拥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 , 并且在 司股权激励 制度 的设计提供了政策指引。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大 企业的对外报表 中也确实实施 了盈余管理 , 使得报告盈余 在 量 的上市公司尝试推 出股权激励计 划,并且学术界对我 国股 业绩 目标 处出现反 常现象 。 胡 国强 、 彭家生 ( 2 0 0 9 ) [ v i i ] 认 为有 权激励计划和盈余管理的关系问题也进行 了大量研究。
股权 激励制度 的产生是 为 了规避 委托代理 中产生 的道 德风险 , 而在实施股权 激励制度 的公 司中 , 高 管股权激励 的
余管理的重要 因素之一 , 这种非真实利润 的盈余管理 实际上 损害 了公 司的长远利益 。 R o n e n等( 2 0 0 6 ) [ i i i 1 也认为盈余管理 行为损害 了公 司的价值 , 他们检验 了允许董事们交 易公司股 票对盈余管理可能性 、 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 的影 响。研究 结 果表 明 , 由于资 本市场不 能消除会计 报告 的偏 差 , 盈 余管 理 会扭 曲股票的市价 , 从而会损害公司的价值。 D a n i e l 等( 2 0 0 6 ) [ i v ]同样认为股权激励 的实施可能会诱发管理层 调整企业 的 业绩 , 从而影响企业 的股票价格 , 为管理层攫取利益 。 自国内研究 中, 肖淑芳等 ( 2 0 0 9 ) I v ] 以沪深两市首次披 露 股权激励计 划草案的上 市公 司为研 究对象 , 研究 发现 : 股权 激励计划 公告 日 前 三个季度 ,经理人进 行 了向下的盈余 管 理, 公告 日之后存在盈余管理反转的现象。 耿照源 、 高晓丽等

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研究

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研究
Ii 。财 政 与 金 融

股权激励 的盈余 管理效应研 究
于 卫 国
( 海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 海 2) 3 ) 上 上 f) 3 f 4
【 摘 要 】 文章通过 大量收集 2 0 — 08年 中国上 市公 司数据 , 用面板 数据 固定效应模 型, 05 20 使 实证 捡验 了高管持

fA 、 0 0
00 ( … D) 6
f 7) 1
00 O 0
( 1) I 2
00 0 * * 02*
(矗 ) 0 7
0 0 0 * D o 4
f 0 7 ) 25 (

( 31 ) 1 3
- D 2 o0 o
(42 ) 1 7
0 0 2 D 1
以 I A l 因变 量 D 为 以 I e I 因变量 l B 删 为
垒样本
03 7 … 28
子样本
0 3 n3 3
全样本
_ 0 7 00 7
子样本
一01 瑚
1 Ie 1 c p
( 52) 27
9 9 _ } e8
(02 0)

( 1 加 3)
35 - 0 e l
( 1 6) 一. 7
- 5 埘 30 e
9. e 8 6 _… 4
_ g
( 6 3 9 J

(5) 39
一 1 6 7
(.) 0 3 0
5l — e6
(0 6 —2
4 e O6 D9 —
38 一6 e
SL A C ■ m h



实证 检 验模 型

浅谈高管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与对策

浅谈高管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与对策

浅谈高管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与对策作者:方宇晖钟舒凌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8期【摘要】本文研究了高管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对高管激励制度引起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治理基于高管激励引起的盈余管理应当优化高管绩效评价体系,引入多指标市场化评价体系,同时独立激励设计与考核机构,提高高管违规成本,以保障股东利益。

【关键词】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对策一、高管激励引起盈余管理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企业所有者追求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企业管理者所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间存在偏离。

由于企业高管对其经营成果并没有剩余索取权,往往其付出与所得并不成正比,因此高管往往并不关注如何尽力提高企业业绩,而是专注于自身薪酬与名声地位。

为减少此种代理成本,企业往往通过设计与高管努力程度挂钩的报酬制度对高管实施激励。

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股东很难衡量高管的努力程度,因此,衡量高管努力程度仅能从企业绩效入手,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通常为会计指标,而会计盈利指标容易被管理层利用其职权与信息优势进行操纵,且高管可以通过对会计方法、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等的灵活选择,即进行盈余管理,使企业盈余指标更符合绩效评价制度期望,从而提升自身报酬。

二、基于薪酬激励的盈余管理薪酬激励制度将高管薪酬与企业盈利指标相联系,企业盈利指标越高,高管得到的薪酬也越高。

国外相关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契约存在上下限约束时,当预期无法达到契约约定下限时,高管更倾向于选择递延收益的会计方法,即洗大澡行为;当预期超过契约约定上限时,高管也会倾向于将本期收益递延到后期,使后期盈利水平更容易达到契约要求;当预期在契约约定上下限之间时,高管则倾向于采用增加收益的会计方法。

众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操纵性应计利润与高管薪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薪酬激励构成公司盈余管理的一大动因。

三、基于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与薪酬激励相对的另一种高管激励手段股权激励也被许多学者证实会引起盈余管理。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或控制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通常是为了满足公司在市场上的需求,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加自身的财务实力等目的。

盈余管理的利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利弊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来说有以下几个利益:1.满足市场预期:市场通常对公司的盈余有一定的预期值,如果公司盈余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引发过高的股价波动。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预期来控制自己的盈余,尽量避免市场出现不确定性。

2.提高融资能力:盈余是公司融资的重要依据之一,良好的盈余水平可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在融资时展示出更好的盈余表现,从而增加融资的成功率。

3.调剂税负: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和规模,使公司的盈余在税务上得到最大化的优惠。

这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税负,提高企业的资金回报率。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信任问题: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对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产生质疑。

如果投资者无法信任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2.风险隐患:盈余管理常常需要在合法和非法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违法法律法规。

如果被监管机构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起诉等风险。

3.长期影响:盈余管理通常是短期内的措施,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副作用。

过分强调短期盈余可能会导致公司在战略和长远发展方面的资源配置失衡,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既有利益也有弊端。

对于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以满足市场预期、提高融资能力和调剂税负等,但也会面临信任问题、风险隐患和长期影响等挑战。

因此,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权衡利弊,遵守合规原则,注重长期发展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对投资者来说,应该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保持警惕,关注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诚信度,不仅仅关注短期盈余表现,更要重视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02
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会计政策选择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如 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等,可以影响固定资产的 折旧费用和公司的利润。
存货计价方法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 出法等,可以影响存货成 本和公司的利润。
合并会计报表
通过调整合并范围、改变 合并抵消等方法,影响合 并报表的净利润。
给予刑事处罚
对于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应考虑给予刑事处罚,以增加违规的代 价。
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允许投资者对因盈余管理受到的损失提起诉讼,并要求相关责任人进 行赔偿。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设立举报奖励基金
从政府层面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对提供确凿证据举报ST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行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保护举报人隐私
还债务。
避免违约风险
为了避免债务违约带来的高昂成 本,ST公司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
来改善其偿债能力。
延长债务期限
ST公司可能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 改变债务的到期结构,以延长债
务期限,降低短期偿债压力。
规避退市动机
保持上市资格
ST公司为了避免股票退市 ,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 提高净利润,以维持上市 地位。
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状况相关
研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治理结构、股东权益等特征与盈余管理程度密切相关。例如, 财务困境公司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亏损;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权益受到侵害的 公司,管理层更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维护自身利益。
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 在决策时需要对此类公司的财务报告保持警惕,以避免可能的风险。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股权激励文献回顾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股权激励文献回顾
1 股 权激 励 形式 的选 择 与盈余 管 理
分析师的级别下降 、 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是股价下 跌、 募 集 资 金难 度 变 大 , 此 时 管 理层 会 选择 股 票 期 权 而不 是其 他 的激励形 式 . 李 曜( 2 0 0 8 ) 从 现金 流 和 期 权 定 价方 面指 出公 司会倾 向于选择股票期权. 他通过对股票期权与限 制性 股 票 的 比较 , 并且 对 近 3年 我 国上 市公 司 的实 践进 行 总结 , 指 出大部 分 的公 司都偏 向于选 择股 票 期权 , 主要原 因可 能是 选择 股票 期 权不存 在 现金 的 流 出, 而 且 股票 期 权 的公告 效 应 显著 , 有利 于股 价 的提高. 另一方面股票期权 的合 理估值 比较 困难 , 通 过期 权 定 价模 型 和参 数设 定 来 影 响公 司 的成 本 和利 润 . 鲍 建平 、 张灿 ( 2 0 0 3 ) 将 股票期 权 与传 统 薪酬 制 度相 比 , 指 出股票 期权 制度 能够 使 经营者 更 注重 公 司的长 远发 展 , 从 而获 得他 们持 有 的未 行权 的股 票 期 权 的 潜 在 收益 . 实 行 股 票 期权 制 度 , 不 仅 可 以降 低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 , 而且能够矫正管理层的短 视行为 , 使管理层注重公 司股东的价值.
V0 1 . 2 9No . 1 1
NO V . 201 3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股权激励文献 回顾
胡 光 华
( 安徽 财 经大 学 ,安 徽 蚌埠 2 3 3 0 3 0 )
摘 要 : 近年 来 , 越 来越 多的上 市公 司推 行 了股权 激 励机 制 , 很 多学者 对股 权 激励 与 高管盈 余 管理 行
行股权激励的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 如何进 行盈 余 管理 等 问题 都 做 了深 入 的研 究 和 探讨 . 本 文 从管理层对股权激励形式的选择 、 股权激励契约结 构 和 股权 激 励 程 度 等方 面 对 前 人关 于 股 权 激 励 与 盈 余 管理 的研究 结果 进行 了梳 理 .

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管理行为

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管理行为

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管理行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出现,在带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作为解决这一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股权激励制度通过授予管理层股份,实现了股东和管理层利益的一致,并在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伴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在我国正式拉开了序幕,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股权激励已成为公司治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等因素的存在,管理层有可能为了获取行权收益,在股权激励契约签订前后操纵公司业绩,置股东利益于不顾。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遭到质疑,反而成为了代理成本的一部分。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股权激励与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的关系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简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契约理论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假设。

本文选取2010到2015年间正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公告前,管理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向下“修正”了考核基期的业绩;第二,公告前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激励契约的设置存在相关关系,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激励规模较大的样本中,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大;第三,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主要通过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实现;第四,没有证据表明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要增加对外信息披露的程度,特别是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活动中与生产成本和酌量性费用相关的异常变动,进行充分地披露和解释;完善股权激励契约的设置,创新股权激励方式,适当选择激励规模和激励有效期,通过行权指标的设置抑制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能力;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审批,针对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盈余管理、股权激励与股价波动——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盈余管理、股权激励与股价波动——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 0 1 3 年 第 7 期・ 总 第 2 2 9 期
【 经贸管理】
对 . 乏
盈余管理 、 股权激励 与股价波动
基 于 上 市 公 司 的 实 证 研 究
慕媛媛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1 0 0 0 8 3 )
[ 摘 要 ] 以 2 0 1 1年进行股权激励 的上 市公 司为研 究对 象, 实证 研 究 了股权激励公 司的盈余 管理及股 价波动情况。研 究发现 : 股权激励公 司 当年的股权集 中度 、 每 股净资产与盈余管理程度有 着显著 的正相关 关
上市公司 , 其当前的应计利润对 当前的股票价格的影响程 度大于 当前的现金 净流量。这也鼓励 公司经 营者通过盈


近年来伴 随着 股权分置改革 的实行 与股权 激励 管理 办法 的推 出, 越来越多 的上 市公司在积极推 行股权激励 ,
股权激励俨然成为 上 市公 司提 高公 司绩 效的一 种利 器。 股权 激励 机制 可 以解 决股 东 与经 理 层 之 间利益 纽 带问
[ 文章 编号 】2 0 9 5—3 2 8 3 ( 2 0 1 3 ) 0 7- 0 1 0 7一 o 3 励计划公告 日前 的三个 季度 , 经理人普遍 存在着通过操纵 “ 操纵性应计利润” 进行 了向下的盈余管理 。马会起 、 干胜 道、 胡建平 ( 2 0 m) 研究发现 , 我国实施经 营者股权 激励 的
管理的幅度 也越大 。 ( 二) 股权激励公 司每股净资产与盈余管理
每 股净资产值反 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 司净资产 价 值, 是支撑股票市场 价格 的重要 基础。每股 净资 产值越 大, 表 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 雄厚 , 通 常创造利 润 的能力和抵御外来 因素影响的能力越强 。袁琳 ( 2 0 0 9 ) 研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盈余管理可以影响股权激励
的效果和公平性。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了实现某些目标,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采取其他方
法来操纵盈余数额或盈余质量的行为。

股权激励是一种用股权代替现金报酬的方式,可以
使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

盈余管理可能会对股权激励的效果产生影响。

一方面,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
盈余数额,那么员工获得股权激励的回报也将更高。

这将增加股权激励的吸引力,激励员
工更好地发挥其潜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盈余数额,
员工获得的股权激励回报将减少。

这可能会减少员工对股权激励的动力,导致其不再积极
参与公司的发展。

盈余管理还可能对股权激励的长期影响产生负面影响。

盈余管理通常是一种短期行为,旨在达到某种目标,如提高股东回报率或满足市场预期。

如果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可
能导致长期的财务问题,从而对股权激励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夸大盈
余数额,股权激励可能被认为是不可信和不可靠的。

这可能导致员工对股权激励的信心下降,甚至可能导致员工的离职或对公司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盈余管理可能通过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和公
平性,以及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对股权激励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确保股权激励的有效
性和公平性,公司需要制定透明和可信的盈余管理政策,并避免过度进行盈余管理。

员工
也需要了解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并在选择股权激励时考虑相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