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研政治政治论述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考研政治政治论述题.

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认识史的伟大变革。

(1)在研究对象方面实现了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它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任何哲学“代替论”和哲学“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2)在哲学的内容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旧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的缺陷,使之成为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3)在社会作用方面,马克思主义使哲学的社会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试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运动是一般的变化,静止是运动的特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存在于相对静止中,运动只有通过静止才能表现出来,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在运动中才能保持静止。

社会主义不是凝固不弯,而是不断发展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的是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改革,也不能发展。稳定依靠改革,不发展、不改革必须倒退,也就无法稳定。改革、发展和稳定是辩证统一的。

3、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

的精髓,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不懂得辩证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共性。建设社会主义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个性。邓

小平理论,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答:任何具体真理都有双重属性,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相对之中有绝对,真理总处于由相对真理不断地向绝对真理的转化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因而它与其他真理一样,也具有双重性,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绝对真理;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并没有穷尽、结束真理,它要随着这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它又是相对的。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把坚持和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

5、运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

答:(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从根本是决定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是物质文明成果得以正确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的保证,它规定着物质文明的方

向,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认识工具和社会环境。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精神文明,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3)在把物质文明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使得“两个文明

”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

6、试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1)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的基本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重大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2)我国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使之不断巩固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但是我国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有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上层建筑中旧社会的残余,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完善的部分等都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不利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这说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非对抗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某些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什么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人的价值有两重性,具体地表现为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作为人的存在就要有人的尊严,以及社会应提供保证个的尊严,满足个人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的手段等。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根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使人的的自我价值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责,尽可能地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造福。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应以人的社会价值为主,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完全脱离社会、不为社会作任何贡献,一味强调社会、他人对他的尊重,强调个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实现的。人的价值是权利和义务、享受和奉献的统一。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当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