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她本身是个贫苦诚实的 姑娘,因受骗失身又遭遗 弃,把私生女珂赛特寄养 在巴黎附近一个酒店主德 纳第家里。为了按时给自 己的女儿寄去抚养费,她 拼命工作,寄钱供养女儿, 但身份暴露被工厂开除。 只好沦为妓女,饱受侮辱。 终因贫病交加而死。临死 之前都没有能见上女儿一 面。
冉·阿让
• 第一阶段,是他心灵上升又堕落的 阶段。(偷窃——服苦役——获释 ——决心自食其力——重入社会受 挫——萌生报复社会心理)
• 第二阶段,是人性复苏阶段。(米 里哀款待——以怨报德而偷银餐具 ——受感化——决心弃恶从善)
• 第三阶段是人性复苏后的进一步发 展,道德升华。(主动地舍己救人, 完全利他。)最终成了一个人道主 义和仁爱的化身,一个道德的圣者 冉阿让这一形象最后所集中体现的 人道主义者的一切美德,一定程度 上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
珂赛特
• 童年珂赛特是被摧残被虐 待的童工代表 ,芳汀寄 来的钱全部被德纳第夫妇 吞掉,她吃不饱穿不暖, 小小年纪被当做苦力使唤, 德纳第夫妇的两个女儿是 小公主,而她却是灰姑娘
沙威
沙威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 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冷酷、 刻板和残暴。作者通过这 一形象,表达了对当时法 律的憎恶和痛恨。但沙威 最终的自杀,说明了道德 感化的力量,以及他身上 人性的复苏。
5/7/2019
1831年,他又在小说方面为浪漫主义文学创造了纪念碑式的作品《 巴黎圣母院》。
作者创作悲惨世界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 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 全书。本书原被命名为《苦难》在这三十余年里, 物非人亦非。期间雨果卷入政治斗争被迫流亡一度 停笔,流亡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从而也使他 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 流亡生 活期间他重新审视一切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 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 定名为《悲惨世界》。
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贫困,那么像本书这 类的作品不会是没有用的
• 在这部史诗性的作品中,雨果刻画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 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现实, 绘制了一幅规模庞大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图画。雨果的这 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 活的长篇史话。全书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个人命运 与历史题材的结合,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最大限度地体 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 Victor Hugo,1802年2 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 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 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 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 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 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 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 个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1826年,他与浪漫派 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组织“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1827年,他的诗歌中开始出现了与复辟王朝唱反调、歌颂拿破仑的主 题。同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克伦威尔〉序》。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 学主张,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对照的原则,力图扩大艺术描 写的范围,使文学适于表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现实生活的内容。这篇 序言是声讨伪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流派的旗帜,在文艺理论批评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结
• 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 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我们被 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 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 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 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 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 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 界。
•
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
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
所不在,绝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些党派,也不代表
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
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
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悲惨世界》揭露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 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 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 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 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 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 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 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 社会政治生活。小说受到 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 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 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 的观众。
小说共分五部,分别是:“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卜 吕梅街的儿女情与圣安东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 小说故事发生在1815到1833年间。全书110多万字,中心人物是冉· 阿让。
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冉阿让有一次看见姐姐的几个 孩子饿得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被判五年苦役。四次越 狱未遂,被加刑,总共在监狱中度过了十九个年头。后被主教感化化 名为马德兰,并在蒙特漪市担任市长大办福利事业。之后围绕冉阿让 描写了一系列人物坎坷不平的命运,显示了自己的悲愤、同情、爱憎 和理想。
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
雨果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 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 ,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 修道院……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 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 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称文 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
冉·阿让
• 第一阶段,是他心灵上升又堕落的 阶段。(偷窃——服苦役——获释 ——决心自食其力——重入社会受 挫——萌生报复社会心理)
• 第二阶段,是人性复苏阶段。(米 里哀款待——以怨报德而偷银餐具 ——受感化——决心弃恶从善)
• 第三阶段是人性复苏后的进一步发 展,道德升华。(主动地舍己救人, 完全利他。)最终成了一个人道主 义和仁爱的化身,一个道德的圣者 冉阿让这一形象最后所集中体现的 人道主义者的一切美德,一定程度 上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
珂赛特
• 童年珂赛特是被摧残被虐 待的童工代表 ,芳汀寄 来的钱全部被德纳第夫妇 吞掉,她吃不饱穿不暖, 小小年纪被当做苦力使唤, 德纳第夫妇的两个女儿是 小公主,而她却是灰姑娘
沙威
沙威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 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冷酷、 刻板和残暴。作者通过这 一形象,表达了对当时法 律的憎恶和痛恨。但沙威 最终的自杀,说明了道德 感化的力量,以及他身上 人性的复苏。
5/7/2019
1831年,他又在小说方面为浪漫主义文学创造了纪念碑式的作品《 巴黎圣母院》。
作者创作悲惨世界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 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 全书。本书原被命名为《苦难》在这三十余年里, 物非人亦非。期间雨果卷入政治斗争被迫流亡一度 停笔,流亡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从而也使他 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 流亡生 活期间他重新审视一切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 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 定名为《悲惨世界》。
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贫困,那么像本书这 类的作品不会是没有用的
• 在这部史诗性的作品中,雨果刻画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 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现实, 绘制了一幅规模庞大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图画。雨果的这 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 活的长篇史话。全书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个人命运 与历史题材的结合,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最大限度地体 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 Victor Hugo,1802年2 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 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 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 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 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 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 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 个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1826年,他与浪漫派 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组织“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1827年,他的诗歌中开始出现了与复辟王朝唱反调、歌颂拿破仑的主 题。同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克伦威尔〉序》。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 学主张,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对照的原则,力图扩大艺术描 写的范围,使文学适于表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现实生活的内容。这篇 序言是声讨伪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流派的旗帜,在文艺理论批评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结
• 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 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我们被 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 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 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 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 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 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 界。
•
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
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
所不在,绝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些党派,也不代表
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
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
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悲惨世界》揭露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 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 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 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 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 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 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 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 社会政治生活。小说受到 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 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 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 的观众。
小说共分五部,分别是:“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卜 吕梅街的儿女情与圣安东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 小说故事发生在1815到1833年间。全书110多万字,中心人物是冉· 阿让。
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冉阿让有一次看见姐姐的几个 孩子饿得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被判五年苦役。四次越 狱未遂,被加刑,总共在监狱中度过了十九个年头。后被主教感化化 名为马德兰,并在蒙特漪市担任市长大办福利事业。之后围绕冉阿让 描写了一系列人物坎坷不平的命运,显示了自己的悲愤、同情、爱憎 和理想。
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
雨果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 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 ,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 修道院……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 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 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称文 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