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感受其表达效果;(2)在写作实践中学会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修辞手法的知识疏理,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异同;(2)用幻灯片展示名家作品及学生习作中的句段,感受修辞手法的艺术魅力;(3)开展写作实践活动,在练习与交流中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助有趣的语言修辞现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通过阅读鉴赏名家作品及学生习作的句段,认识其中的思想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对汉民族语言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修辞手法的理论知识、感悟修辞手法的艺术魅力的前提下,学会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名家作品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精彩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修辞手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思路]课标下的选修课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打开了原来课程系统封闭的大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了教学创新途径。
高中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落脚点就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语言文字现象,组织学生开展较深入的思考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并获得学习方法上的启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方案在形式上,突出“动脑动手”——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动脑动手,突出“课堂活动”这一教学重点,重在引导学生掌握修辞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本堂课是这样设计的:先用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对语文现象的交流、讨论的兴趣;然后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来疏理课本知识,特别注意常见的修辞手法间的区别及具体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接着通过对名家作品与学生习作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精彩句段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修辞手法的艺术魅力;最后是让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的知识、感悟修辞手法的魅力的前提下,尝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辨识短信中修辞手法并领会其表达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紧扣主题、运用修辞创作一条富有表现力的短信。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真挚、可贵并学习表达。
一、导入:1、教师阅读4月20日的《青年报》——《孩子真挚短信感动父母冲锋》的开头。
2、短信可以消除矛盾,更可以增进感情,可谓是“短信不长友情长,短信不贵真情贵;短信字少关爱多,短信架起心灵桥;短信传情不短路,朋友真情永相连!”3、短信成了拜年的主要方式。
二、教师短信的展示三、教学目标的明确——一滴水中见日月,一粒沙中见乾坤。
这堂课是一堂短信探究与实践的展示课。
进入第一个环节——小组的探究报告。
四、短信常见修辞手法的探究报告:(工作安排:电脑操作一人,另每人介绍一条短信并加以点评)1、摩托罗拉组——排比式气势大A、例句:(m)理由少一点,肚量大一点,嘴巴甜一点,脾气小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微笑露一点,脑筋活一点。
(m)一句寒暖,一线相喧;一句叮咛,一笺相传;一份相思,一心相盼;一份友情,一生挂念。
(m)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舒坦,心也舒坦;常与知己/聊聊天,今也/谈谈,古也/谈谈,不是神仙/赛神仙。
愿你/快乐每一天。
(m)送你一枝紫罗兰,祝你一生无麻烦!送你一枝康乃馨,愿你生活更稳馨!送你一枝黄玫瑰,愿你开心又宝贵!送你一朵喇叭花,愿你天天有钱花!B、排比的效果(m)?排比可以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请用排比发短信吧!深沉的感情挡也挡不住!2、诺基亚组——喻拟式更形象A、例句:(n)一天0跟8在街上相遇,0不屑地看了8一眼,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腰带?(n)人生就像杯不加糖的咖啡,刚开始有芬芳的香味,但喝下去只是又苦又浓,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品出真正的好味!(n)岁月和大地的坐标上,母亲是一张弓,我们是一支支箭。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借代与借喻。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辨别修辞手法【教学难点】辨别比喻和拟人、借代与借喻的不同【重难点突破】通过梳理、比较帮学生学会辨别修辞手法,通过练习来巩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文句整齐;使文章流动;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文章自有活泼之趣,,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1991年高考题)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D)①巧用口语②排比③多用些文言成分④散句⑤对偶⑥反复A. ②③⑤①⑥④B.⑤③④⑥①②C. ②④⑤①⑥③D.⑤④②⑥①③二、常见修辞手法讲解(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A.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测。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浪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B.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看大屏幕。
见过吗?这是?菱湖明珠。
如今盛夏的菱湖更美,你们可以为远方的客人简单地描述一下吗?他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一位大师的影子,是?朱自清。
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咱们一起读读。
一样的荷花、一样的荷叶,不一样的语言,为什么朱自清的语言更美?因为在这里他巧妙地运用了某些手法,比如?比喻拟人。
这些在文学上统称为修辞手法。
二、七嘴八舌,明确中心:俗语说的好“人要衣装马要鞍”,语言一样要包装。
打扮一个人,可以描眉、涂唇彩、腮红、画眼浅,各式各样、方方面面。
打扮一段语言呢?今天推荐一种——修辞手法。
课本的105页。
课文说修辞手法拥有十八般武艺,真是如此吗?现在就以实例事实中看看修辞手法到底有哪些招数能耐。
这个任务早已布置,谁能主动告诉我?比、拟、借、夸、对、排、设、反这八种是修辞手法的基本招数,也是高考大纲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奇招怪招,比如顶真、回环、互文、移就、拈连、引、对、反语等等。
加在一起应该超过十八种了。
不止如此,如果再深究下去,修辞的功力可谓深不可测。
你们有谁对修辞内涵预习了吗?找到一位有心人。
大家看,和我的准备基本一致。
原来我们平时常说常用的修辞真名应叫:“修辞格”。
修辞格属于修辞的一种,它还可以再分类,几类?怎么分?不过不管再分多细,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格和修辞的关系如同:一滴水之于大海,一片云之于天空,一朵花之于草原,一棵树之于森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6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引入: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
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语言的鲜明、生动、有趣、准确||,还离不开修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二、课堂活动:广告修辞大擂台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香皂)夸张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
(保健品)夸张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比喻4、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
(服装)比喻5、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
(手表)比喻6、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
(内衣)比喻7、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对偶8、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彩电)排比9、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排比三、认识修辞手法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A、比喻B、比拟C、借代D、夸张E、对偶F、排比H、设问G、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高三语文教案:《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自我不会的题目,去看了别人的一会儿就会忘记,但如果是自我思考出来的,就会记得很牢。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三语文教案:《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文掌故断句不当闹笑话一天,某领导宣读文件,把“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台下顿时哄堂大笑。
这位领导生气了,他又敲话筒,又拍桌子,喊道:“你们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好事,现在连和尚也得有文凭,何况干部呢!”名句有约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夜泊水村》)素材积累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人物: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1.下列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
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本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2.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C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师过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那么请大家想想看,还有谁把荷花写得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呢?[学生思考、集体回答]:朱自清《荷塘月色》大家能不能记得一些呢?(请同学试着背背看。
)[出示幻灯片,全班朗读。
]请同学们思考找出这一段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通感)二、【具体探讨】比喻。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另外还有顶针、互文、双关、通感、反复……我们今天主要来学习比喻和比拟。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比喻”“比拟”,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大理解的地方做一下标记,并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一)比喻[学生和教师共同梳理完成]明喻:甲(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乙暗喻:甲(喻词: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对同一本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相似点进行比喻。
【教师强调】: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现“像”、“仿佛”这样的词语就是比喻句。
(二)[学生活动]:请大家辨别一下下列的句子。
(详见幻灯片)(三)品味比喻的妙处。
(四)展开想象,小试身手,恰当运用比喻。
三、[具体探讨]比拟(一)[学生和教师共同梳理完成]定义: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篇年级高二学科语文班级姓名主备人萧晖审核人课型专题【学习目标】:1.梳理比喻知识,了解比喻内涵。
2.鉴赏名篇佳句,感受比喻魅力。
3.尝试运用比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比喻的知识梳理。
【学习难点】:比喻的赏析及运用。
【知识储备】:1.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2. 考点分布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题、语言表达题、作文【学习过程】:一、预习环节1. 广告修辞大擂台中哪些运用了比喻修辞?你能判断它们运用的好坏吗?为什么?答:比喻句有:用的好的是,理由用的不好的是,理由二、梳理探究梳理探究之一:熟悉“家族脸谱”你能说出下列各句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比喻句吗?为什么?① 我绷紧的外表像上紧后的发条。
②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③下课铃一响,安静的校园立刻成了喧腾的海洋。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确比喻的类别:梳理探究之二:识别“真假悟空”下列各句是恰当的的比喻句吗?哪些不是?为什么?① 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②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③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④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⑤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⑥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明确构成恰当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梳理探究之三:感受“风采神韵”赏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体会比喻妙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堂实录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比喻的特点和用法。
2.掌握并应用比喻的修辞对诗文进行辨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应用比喻的修辞对诗文进行辨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图片导入,由图片联系到关于美男子的成语——貌若潘安、美如宋玉、花样美男等,分析这些成语的异同,这些成语是否是属于比喻的修辞?二、认识修辞手法㈠《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级。
㈡了解修辞在高考中如何考?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三、认识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3.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5.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6.比喻的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7.运用原则(1)要贴切;(2)注意创新;(3)要通俗、形象;(4)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四、学习比喻的修辞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1
学生展示
合作探究
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方法
检测课堂效果、知识巩固
总
结归纳教学内容,总结答题来自骤、规范答题板书设计
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
找:明手法
译:详解析
补:表效果、明情感
(3)、学生讨论后,总结解题步骤
明确: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环节4练(提升训练)
1、学生讨论固学案中的提升训练题,写出答案
2、教师:答疑、点评、总结
3、学生当堂修改导学案
知识回顾、
教学重点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结合诗句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总结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判断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学生思考
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环节1:忆(回顾知识)
(一)、回顾诗歌鉴赏中的常用的修辞手法
(二)、明确修辞手法在高考诗词鉴赏中的常见设题角度
环节2:写(学生展示)
将“导学案”中的《望洞庭》《新晴》《昭君怨梅花》的问题答案写到黑板上。
环节3: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1)、点评要点(标准):
是否针对问题回答
修辞手法判定是否正确。
是否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等
(2)、师生点评后修改答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目标:1、掌握修辞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的特点和用法。
3、运用修辞知识分析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掌握并应用修辞特点对诗文时文进行辨析。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
二、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我们首先来学习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三、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1、分析例句,认识比喻的表达效果(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样。
(2)春雨很细。
现在,探讨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2、认识比喻及其比喻包含的类别(1)那么在上面例句中被比喻的事物是什么?比喻的事物是什么?连接两者之间的词是什么?(2)现在老师再问,春雨和线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为什么能够比喻呢?*练习:一盘豆芽,像一堆凝固的音符。
豆芽和音符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为什么能够比喻?**由此我们得出,比喻简单说就是打比方,详细说来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个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呢?可以在描写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既然比喻能使我们的文章生动,丰富,得高分。
那么我们就要在平时写作当中恰当的使用比喻句,来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高中语文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教案1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目的:1.了解比喻、比拟的特点和用法。
2.明确高考考查形式,掌握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比拟的特点和用法。
难点:能辨别并正确运用比喻和比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晨读(欣赏积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朱自清)二、生活中“迷人”的修辞(摸底检查)1、成语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枪林弹雨,味同嚼蜡等。
2、谜语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3、广告语学生搜集生活中运用到比喻或比拟的广告语预设:(1)金峰牌电视机广告就是一个博喻,用三个明喻“像小溪一样清新明澈,像百灵一样悦耳动听,像鲜花一样色彩鲜明”,形象地表现了该商品图像、音质、色彩等三个主要质量特征。
(2)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
(飞利浦电动剃须刀)三、高考导航(明确考查形式)(精选高考题见学案)《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级。
考查形式:1、语言文字运用(表达连贯、仿写、扩写、变换句式、图文转换等)2、现代文阅读3、诗歌鉴赏4、作文四、双基要点(知识讲授,指点迷津)(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资料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资料其次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学习目的是对一些常用的修辞格做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精确、敏捷地运用修辞手法的力量。
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广告修辞大擂台”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广告语,关心同学进一步学习和把握汉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1)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同学对修辞格有肯定的学问积累,启发他们列举已知的修辞格。
然后让同学逐条辨认广告语中都用了哪些修辞格(一条广告语中可能使用了几种不同的修辞格)。
(2)说出推断修辞手法的理由。
引导同学在学习课文前就对各种修辞格最鲜亮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活动中给出了一些广告修辞中的败笔和平凡之处,请同学试着修改或重写这些广告语,“化腐朽为奇妙”。
(3)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广告语。
让同学收集更多各种平面媒体上的广告语,仿造课文活动的模式进行优劣评判,并创作新的广告语。
老师要充分激发同学在创作中的想象力和缔造力,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力量。
二、相关学问补充(1)镶嵌。
这是课堂活动中提及但未作解说的修辞格。
镶嵌就是在语句中加入其他的词语。
又分两类:有时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者严肃些,有意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重要的字,以加虚词和数字为最常见。
例如:“冤哉枉也、其容其易、既雅且静、堂哉皇哉、瞎三话四、歪七扭八、五光十色。
”另一类把能表达内心真情实意的词语奇妙地、天衣无缝地嵌进诗文中去。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的一首诗也运用了这种修辞:“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终点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把嵌入每句诗中的第一个字合起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2
比喻教案【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比喻修辞方法,能在文中辨认种些修辞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2、学生了解修辞方法高考题型。
3、为作文增添文采创造条件。
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故事导入: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震动。
但是钱钟书先生不愿被人宣传,谢绝了不少记者。
有一天,一位英国女记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电话,恳请钱老让自己登门拜见他,钱老一再婉言谢绝,在电话里对这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二、检查预习: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小宏长得像他爸爸。
B、我好像看见他来了。
C、那边来了三个红领巾。
D、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答案】选DA、小宏长得像他爸爸。
(比较不是比喻。
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甲(本体)和乙(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是构成比喻的要素之一。
)B、我好像看见他来了。
(猜测、举例、想象不是比喻,甲(本体)和乙(喻体)有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要素之二。
)C、那边来了三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D、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隐形的翅膀是借喻。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是借喻可以化为明喻,借代不可以)说说下面画线的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属于哪一种比喻;并评价下面句子的比喻是否用得好。
1、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2、湖水是你的眼神。
3、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案】1、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明喻)2、湖水是你的眼神。
(暗喻)3、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借喻)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新版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之修辞手法说课
▪ ⑴ ⑴ 、本课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第六 课第二节。作为选修内容,本教材更是一个专题,旨在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修辞手法的基本知识,并培养辨 析运用修辞的能力。
▪ ⑵、高考《考试大纲》也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 手法;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评价修辞运 用的优劣;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特点:本课对汉语中的语言现象做了一个大 致的梳理,辅以日常生活中的鲜活事例, 为学生成为真正具备较高文化水平和文明 修养的社会公民打下基础。
地位:本课为本册书的第六课第二节。她在 字、词、句的基础上,将语言的应用要求 提升到了艺术层面。本课从修辞的角度, 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让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帮助学生将语言在准确、明白、通畅 的基础上,说得更加鲜明、生动、有趣,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让学生意识到 修辞的重要作用,有意识的使用修辞。
▪ ⑶、修辞手法是高考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 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写作上也要有必须的修辞 意识。 识,并培养辨析运用修辞的能力。
▪ ⑵、高考《考试大纲》也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 和表达作用;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 ⑶、修辞手法是高考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 写作上也要有必须的修辞意识。
(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 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 可悲的厚障壁)
▪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借代和借喻的差别
第四环节,运用与巩固 --修辞在语文高考中的用武之地
(1)诗歌鉴赏(2)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语言表达. 这一过程体现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对解题
思路方法,整合答案过程的重视。老师引导点拨, 明确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 习惯。教师的及时引导、点拨使重点方法得到了 更好地落实。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高考篇目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中最著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词人将绵绵不尽的忧愁比作流逝东去的春水,比喻手法的运用使人更深刻地体会明白愁是何物,春水很恰当地诠释了忧愁的无期。
诗词大家们在作品中多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引出课题并板书)二、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用典……请同学们打开《状元360》189页,了解诗歌中修辞手法具体内容三、判断诗句的修辞手法:(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问)(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拟人)(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7)、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比喻)四、考点展示: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那么,这个考点在命题形式上如何呈现?我们来看近几年考查修辞技巧的的高考题:1.(2008年广东)(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2009年重庆)(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3.(2010年浙江)(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苏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优秀教学设计(1课时5页
苏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优秀教学设计(1课时5页)明光市管店中学时杰教学目标1、把握辞格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比喻、比拟、借代、通感、镶嵌的特点和用法3、运用修辞格知识分析其应用教学重难点把握并应用辞格特点对诗文时文进行辨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指出下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到里面去自行车出来;西服到里面去三点式出来;老总到里面去打工仔出来;博士到里面去痴呆傻出来;姚明到里面去潘长江出来;鳄鱼到里面去壁虎出来;蟒蛇到里面去蚯蚓出来;牵狗到里面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二、历年高考要求把握的8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
阅读课文,摸索以下问题:1、比喻、比拟、借代、各自有哪几种?2、比喻与比拟的如何区别?3、借喻与借代的如何区别?要点:比喻的种类(1)明喻。
喻词“像、似、看起来、犹如”。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喻词“是”“成了”“变成”。
例如:有时候爱是粉红的羽毛,谁捧着都有微笑的眼角。
那薄如蝉翼的以后经不起谁来拆。
(3)借喻。
不显现本体,直截了当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两岸差不多上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2、运用比喻要注意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比喻要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感受别扭。
③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形,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A、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专门像他哥哥。
B、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看起来要下雨了。
C、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看起来置身于天真灿漫的青年时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修辞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的特点和用法。
3、运用修辞知识分析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掌握并应用修辞特点对诗文时文进行辨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
二、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我们首先来学习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三、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1、分析例句,认识比喻的表达效果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样。
(2)春雨很细。
现在,探讨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2、认识比喻及其比喻包含的类别
(1)那么在上面例句中被比喻的事物是什么?比喻的事物是什么?连接两者之间的词是什么?
(2)现在老师再问,春雨和线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为什么能够比喻呢?*练习:一盘豆芽,像一堆凝固的音符。
豆芽和音符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为什么能够比喻?
**由此我们得出,比喻简单说就是打比方,详细说来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个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可以在描写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既然比喻能使我们的文章生动,丰富,得高分。
那么我们就要在平时写作当中恰当的使用比喻句,来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由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
做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根据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个例句: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当中。
明喻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中给你指引方向。
暗喻:本体和喻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本体是喻体,喻词常常由表判断的词是、成为、变为这些词来充当。
(3)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比喻类别的总结
类别格式本体(甲) 比喻词喻体(乙) 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仿佛好像等出现 (1)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成为变为出现 (2)
借喻乙代甲不出现不出现出现 (3)
*让我们来共同判断下面的句子属于比喻当中的那一种类别。
(1)母爱像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2)那头蛮牛做事十分冲动。
(3)一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4)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桃李天下春满园。
四、纠正思维误区
是不是含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呢
例如:(1)他长的像他爸爸。
作比较
(2) 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表猜测
(3) 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等。
表举例
五、学习运用比喻(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情要鲜明
例如: (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
野里的一株红髙梁那样纯朴可爱。
例(1)写的是鬼子军官,例(2)写的是我们的战士,一恨一爱,感情鲜明。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的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是不同类的,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悉,运用比喻时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例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瞌睡人的眼”是熟悉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4、采用什么方法能想到具有相似点的喻体?
联想:通过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类似的另一个事物。
母爱是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那么从母爱为什么能想到明星呢?
那这个联想是凭空来的吗?不是,这个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
才能写出好的比喻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六、习题巩固
①阅读下面的句子,填右侧表格
题号原事物联想事物相似点
(1)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1)
(2)一盘豆芽,像一堆凝固的音符。
(2)
(3)她的头发乱得像一团秋草。
(3)
②下面的句子可以联想到什么?
1、他无腔无调的哼哼起来,声音像( )。
2、他的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
蓬的,活像一个( )。
③填空:父亲的身躯是( ),常为儿女遮挡风雪雨霜。
④仿造下面句式,运用比喻再写一个关于母爱的句子,
母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五、为了巩固这堂课,也为了提高习作能力,老师给你准备一些优美的段落,这需要你认真的看一看、背一背。
1、幸福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幸福是一股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幸福是风中期待的眼神,幸福是雨中撑开的雨伞,幸福是炎炎烈日下的草帽,幸福是纷纷冬雪中的棉袄。
幸福,就是乌云缝隙中的一缕暖阳;幸福,就是寒冷中捧在手中的一杯热奶茶;幸福,就是夜里温暖的被窝。
2、幸福是一种收获的欣喜,幸福是一种满足的喜悦,幸福是一种成功的开心的。
总之,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3、珍惜幸福,更需要于我们的付出,我们要学会关心、照顾父母、孝顺父母,还有要学会感恩父母,不要等到了像“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那时我们就会倍加悲痛。
我们要及早地认清幸福,珍惜幸福。
4、幸福是什么?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幸福应该是温暖的黄色、热烈的红色;如果用声音来比喻,幸福又是激越的高音,低婉的小调;如果用味道来打比方,幸福则为甜蜜蜜的滋味,是远赴外地的游子吃到的母亲亲手烹调的家乡菜。
幸福是独处的寒梅,是那种能在平凡中寻找欢乐,能用乐观开朗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心灵,用心灵去认真地品味幸福。
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
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5、其实幸福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心能否感觉到它,你是否真正的认识到它的存在,而你又是否真正的给予别人幸福,是否自己真正拥有幸福。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
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