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596d2c5a8102d276a22f5b.png)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
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 的区别是 ( )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节制资本
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 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 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
义精神。最终走上了与
共产党合作之路。
今天我们从中山 先生身上学到那 些品质?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爱 国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进取、 斗争
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明确反帝 强调普遍 平等的民 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地 平均地权,节制 资本,实行耕者 (补充和 价,增价归公。 有其田。 发展) 社会革命
关注农民 和工,维 护农工利 益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 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 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 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2、提出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 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
3 、内容 [ 动动脑]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凡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20d86cb2f121dd36a22d820f.png)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与联系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
”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
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
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摘录自钱厚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转折。
【学海导航】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6单元 考点11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必修3
![【学海导航】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6单元 考点11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aa7724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b.png)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清王朝封建 统治。 (2)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 地价 ,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 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 享。
4.评价: (1)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 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 政治 、 经济 上的利益和 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 的 愿望,是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没有明确 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 。
【疑点2】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 发展。
指点迷津: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 迫,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 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 等的权利,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新三 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自由及 权利;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但三民主义中增加了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民生主义更多 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①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②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 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③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 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 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没有三民主义,三 大政策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5.实践及结果: (1)1911年 辛亥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1912 年 建 立 中 华 民 国 , 制 定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制,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 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先后发动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专题四三民主义1
![专题四三民主义1](https://img.taocdn.com/s3/m/8e10f035eefdc8d376ee3230.png)
三 大 政 策
核心、政策原则
纲领、奋斗目标、 统战的政治基础
方法、手段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 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 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 联系。
4.三民主义及其发展
合作探究
中国之革命,发轫于甲午以后,盛于庚 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 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 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 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 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满洲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 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 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 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12月13 日)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 ,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方法: 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 ),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 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 立共和国。
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 探索的革命精神 2、客观条件:
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中山名言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78dffdbc1c708a1284a44fd.png)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3.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4.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
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bd5096bceb19e8b8f6ba79.png)
1.背景①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②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③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思想: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是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⑤个人: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改革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上书李鸿章失败,由改良而走向了革命。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明确提出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4.评价<积极影响>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②是辛亥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三民主义的实践1.辛亥革命爆发(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斗争: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1.背景: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屡次失败。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影响。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
④孙中山本身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65d9c350e2524de5187e91.png)
一.三民主义 (一)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 历史舞台; 4.思想: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受林肯影 响,实地考察西方; 5.现实: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主张先后失败; 6.个人:孙中山思想转变,由改良转向革命。
一.三民主义 (二)标志:
1905同盟会成立(日本〃东京)
《民报》创刊号
一.三民主义 (三)内容: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 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 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 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 (一)背景:
材料一:1895年~ 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 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 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 家以上。其中80%属于 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 的上海、广州、天津等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 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 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孙中山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1.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2.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鞠躬尽瘁、关注民生的人文精神;
中 山 精 神
4.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联俄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民族解放 民族平等 民权共有 享有平等 节制资本 耕者有田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f2f0eb16cc7931b765ce1594.png)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材料一:……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材料二: 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请思考:民生主义的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 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 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 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1、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三民主义是在
A、1894年
C、1911年
B、1905年
D、1924年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 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族主义”的 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主义”的主张
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向西 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 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 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世纪的三次 历史性巨变
20世纪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有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 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
孙中山
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
上书改革。(1894)
创兴中会,投身革命(1894) 创同盟会,提三民主义(1905)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1912) 发动二次革命等, 捍卫共和(1913后)
(2)中国传统思想:
“天下为公”“大同”
(3)其他思想学说: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改)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改)](https://img.taocdn.com/s3/m/38f9b227647d27284b735187.png)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
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 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 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 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 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答案】A
(2013· 安徽文综· 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 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 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 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 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评价
2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评价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民权 主义
新在哪里?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的政府,国 民一律平等 新三民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 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 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 主义
新在哪里? 普遍平等民权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 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 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596d2c5a8102d276a22f5b.png)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 内容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内容 内容 妥协性。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
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补充和 核心 发展
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
民主革命纲领.
2、提出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 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
3 、内容 [ 动动脑]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凡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哪些 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反帝→反帝 内容,新在何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
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 的区别是 ( )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节制资本
再 见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 个人与革命指导思想的重大飞跃。新三 民主义主要“新”在( )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公开课)
![三民主义(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a5cc35de518964bcf847cca.png)
政策原则
三 大 政 策
方法、手段
纲领、奋斗目标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 成为国共两党 党合作的政治 请把“反 基础,推动了 中共民 帝反封 新三民 国民革命运动 主革命 建”、 反 主义 的发展。 纲领 “共产主
共产主义 B
帝 A 反 封 建
资产阶级 C 共和国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 平民所共有, 普遍平等的 民权
平均地权,节 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 田”,改善 工农生活
?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更关注 农工
旧三民主 新三民主 “新”在 义 义 哪里
出现“新” 的原因
民族主义
以革命暴力 推翻满清统 治,争取民 族独立 推翻封建君 主专制,建 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明确提出反帝 口号,并主张 国内各民族一 律平等
弥留之际仍口 呼 “和平”、 “奋斗”、 “救中国”。
孙中山遗嘱
1929年孙中山灵柩 移葬南京中山陵
时代呼唤革 命的理论
救国
国民革命运动
失败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新三民主义
中山名言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链接高考:
旧三民主 义
新三民主 义
“新”在 出现 哪里 “新” 的原因
明确反帝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以革命暴力 推翻满清统 治,争取民 族独立 推翻封建君 主专制,建 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明确提出反帝 口号,并主张 国内各民族一 律平等
中俄 民族平等 共 国 民权为一般 反十 平民所共有, 民权范 帝月 普遍平等的 围扩大 民权 反革 封命 平均地权,节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对此,教材这样表述:“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
这就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在这一简短、概括式的结论中,提出了两个新的历史概念:“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学生学习时对此迷惑不解: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为弄清楚此问题,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给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孙中山说:“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
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孙中山在几经挫折之后,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顺应时代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材料中所提“对内的责任”是指在国内要发动和依靠广大
工农群众力量,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对外的责任”是指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把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说明新三民主义是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
材料二: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该材料具体明确指出其内在联系:新三民主义实际上就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是以三大政策为灵魂的。
它是区别于旧三民主义或其它伪三民主义的最显著的标志。
三大政策中每一个部分不可缺少,其内涵都完整地体现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简而言之,新三民主义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指导,根据时代要求确定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
内容。
第一,关于民族主义,它打破旧三民主义反对清朝种族统治的局限性,明确了反帝要求,这是新三民主义最大的特点,这一要求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也体现出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
从国际上看,“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苏联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中国的民主革命强调反帝的重要性事实上就等于站到苏联这一边,壮
大了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突出了“联俄”。
从国内情况来看,反帝反封建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这样就使得国共两党合作有了共同的斗争目标,突出了“联共”。
第二,关于民权主义,这是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核心。
它主张民权应该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非少数资本家所专有,即主张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
这相对旧三民主义中倡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而言是一个进步,它有利于扩大阶级基础,更能广泛地动员群众关心政治、参加革命。
这一主张的提出,一方面是吸取了旧民主义革命的教训―――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搞专制独裁,“民权”没有实现,成了一句空口号;另一方面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认识到发动革命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从这一主张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来看已远远地超出旧三民主义,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革命性。
第三,关于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有“平均地权”空口号,它没有反映出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而新三民主义增加“节制资本”来反对资本家操纵国计民生,后来又以“耕者有其田”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这就真正地把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关注。
从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新三民主义既反映了中国革命作
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的时代特点,又反映了新时期中国革命的基本阵线。
它以反帝反封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核心、灵魂,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工农大众当时的利益,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是:第一,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相结合,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已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
第二,三大政策不等于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