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合集下载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园和小学里非常普遍的现象,家长和老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正确处理和引导孩子们的告状行为。

本文将从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如何正确处理和引导孩子们告状等方面进行浅谈。

1. 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幼儿告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因为受到欺负、抢夺、打骂等行为而感到委屈,无法自己解决问题,就会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

2. 注意力需求幼儿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段,喜欢关注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告状可以让他们引起老师或家长的注意,获得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3. 学习互助帮扶的道理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往往会强调大家要互相帮助,告状行为可能是孩子们遵循这个道理,试图通过告状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二、如何正确处理和引导孩子们告状1. 深入了解事实情况在处理孩子们的告状问题时,首先需要了解事实情况,听取双方的陈述,排除虚假和夸大的可能性。

2. 重视孩子们的感受孩子们告状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要尽量理解和关注孩子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3. 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决问题在处理孩子们的告状问题时,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会孩子们正确的沟通方式在遇到问题时,孩子们要学会正确的方式与人沟通,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如打骂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平时教育中,提醒孩子们要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过激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结语总的来说,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期别具特点的一种行为表现,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处理和引导孩子们的告状行为,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孩子们的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正确、积极地解决问题。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是指幼儿在不满某个行为或受到委屈的情况下,通常会向老师、家长或其他成人举报或告发其他幼儿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交环境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幼儿告状行为背后有着一定的心理和社交因素,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可能是因为道德观念的形成。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他们对于公正、公平和正义等概念的理解正在发展中。

当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或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他们可能会觉得不满并告状,希望通过成人的介入来解决问题。

这种行为表明幼儿正在认识到正义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告状行为来维护公正。

幼儿告状行为可能是因为幼儿在家庭或幼儿园中遇到困扰或不满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

幼儿在语言能力、情绪控制和社交技能等方面尚未完全发展,所以他们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当幼儿感到委屈或不满时,告状成为他们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这种行为说明了幼儿对于问题的无助感和需要成人的支持与保护。

幼儿告状行为也可能与他们的社交发展有关。

幼儿园是一个群体生活的环境,幼儿在这里与其他幼儿相处、互动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正在学习适应社会规则、认识他人的权利和辨别善恶。

告状行为可以被理解为幼儿尝试在群体中寻求支持和保护的一种方式。

通过告状行为,幼儿希望成为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并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幼儿告状行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过度的告状行为可能导致幼儿成为“小报告”,被其他幼儿孤立和排斥。

对于一些轻微的矛盾和冲突,幼儿可能过于依赖告状行为来解决问题,而不积极主动地尝试沟通和解决。

成人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也需要适当的引导和处理,避免过于偏袒或剥夺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道德观念、社交发展和心理需求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的表现。

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和背后的需求,成人可以通过引导、教育和示范来帮助幼儿逐渐发展适应困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感到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或者遭受到了伤害时,会主动向家长、老师或其他大人寻求帮助的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既是幼儿行为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自我保护和维护权益的一种方式。

在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本质和原因的基础上,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展开合理的行为,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告状行为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教育幼儿告状行为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感到受到伤害时,主动向他人求助的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并且在幼儿的行为发展中会有一定的代表性。

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表现为:其一,幼儿告状行为往往是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伤害之后才会出现,并且这种行为通常是在儿童自主性和自我表达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

其二,幼儿告状行为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和情绪倾泻性。

幼儿通过告状行为,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获得自己所追求的公正和武力。

其三,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的价值观、看待事物的方式、情感体验等都有一定的关联。

家长和教师在指导幼儿告状行为时,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感受和情感需求,同时也要教导幼儿关注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既与幼儿本身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有关,也受到幼儿所处环境的影响。

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1. 自我保护的需要: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伤害时,寻求他人帮助的一种反应。

幼儿在面对自身无力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告状行为来寻求外界的支持和保护,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安全。

2. 学习社会规范的需要:幼儿在告状行为中,往往是在认识到某些行为违背了社会规范和伤害了自己的利益之后才会采取行动。

通过主动告状,幼儿想向他人传达自己的困惑和不满,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他人改变不正当的行为。

3. 对他人行为的敏感度:幼儿在观察和体验他人的行为时,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敏感和反应。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时期,孩子们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十分单纯和天真,他们还不太会辨别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也不太会轻易地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开始学会发现和认识到自己的感觉和心情。

他们也开始学会进行自我表达,包括抱怨、告状、反驳、流泪、打闹等。

在这些自我表达的方式中,告状行为更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虽然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这种行为方式常常令人不安,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告状行为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帮助孩子建立公正的道德观念幼儿告状行为一般都与其他幼儿的行为有关,对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或者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孩子会将这些情况告知老师或者家长。

在处理这些情况的过程中,孩子会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建立起一个健康的道德观念,从而在日后的成长中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2.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幼儿时期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不论是在家庭环境还是幼儿园中,都可能面临着被其他幼儿欺负的情况。

在这种时候,如果孩子能及时地向老师或者家长反映,并获得及时的援助和支持,往往能避免更大的损害和伤害。

因此,告状行为有助于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和权益。

3. 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告状行为不仅是孩子对于自己感受的表达,更是孩子的一种情感交流方式。

当孩子向家长或者老师告状时,除了传达一个具体情况,还会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因此,告状行为也是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建立良好互动和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如何适当地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虽然告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有其积极意义,但在现实中,却常常会引起误解和不适。

为了适当地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过于轻信和不断迁就孩子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有些家长和老师可能会过于轻信孩子的话,做出过于迁就的举动,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

对于孩子的诉求,我们应该给出合理的回应,并且要让孩子明白,事情有时候不是非黑即白,也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不同立场和角度。

幼儿“告状”行为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或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向成人或教师反映情况或表达内心感受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期比较常见,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
寻求帮助和关注
有些幼儿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会通过“告状”来寻求成人的帮助和关注。

他们可能感到无助或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向成人或教师反映情况,希望得到帮助或关注。

表达情绪和感受
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矛盾或冲突。

他们可能感到不公平或受到伤害,因此通过“告状”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寻求安慰或支持。

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有些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求比较严格,对孩子的反映比较敏感,这会让孩子形成爱“告状”的行为习惯。

二、指导策略
倾听和理解
当幼儿“告状”时,成人或教师需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感受,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不要轻易否定或忽视他们的感受,而是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成人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他们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等小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面对自己认为不公平或受侵犯的情况下,将情况告诉老师、家长或其他成人的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普遍存在,对幼儿的成长和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幼儿告状行为有以下特点: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在面对不公平情况时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幼儿在面对不公平或受侵犯的情况时,往往感到无力和无助,通过告状可以借助成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这是幼儿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以通过成人的介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发现他人的错误或不良行为时的一种道德判断行为。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开始逐渐树立起一些价值观和判断力,对于他人的错误或不良行为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通过告状行为,幼儿试图将他人的错误或不良行为告知成人,以期通过成人的干预来纠正这种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建立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尝试。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生活,与许多人接触,开始尝试建立各种人际关系。

在面对与他人的冲突或争执时,幼儿通过告状行为,试图通过成人的帮助来处理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建立自己与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幼儿告状行为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幼儿在告状时,往往倾向于把问题简单化,将精力集中在他人的错误上,忽略了自我反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幼儿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依赖成人的干预,失去了自我调节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幼儿告状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引导和帮助幼儿:我们可以鼓励幼儿自我解决问题。

当幼儿告状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先自我反省,思考一下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逐渐从依赖成人的干预中独立出来。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合理沟通。

告状往往是因为幼儿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引导幼儿学会合理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可以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

我们也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和同理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他人的行为。

当幼儿遇到不公平或受侵犯的情况时,他们可能会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以更友善和和平的方式处理问题。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遇到不公平、冲突或者受到伤害时,向成人寻求帮助或呈现情况的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中都相当常见,但这种行为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就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进行浅谈。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幼儿天性善良,对不公平的事情感到不满,并通过告状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对于许多问题的判断和处理常常是片面的,因此他们很可能将一些不成立的指责告知成人。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缺乏用准确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因此往往会采用告状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幼儿告状行为还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家庭和幼儿园中的教育方式能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维护自己权益和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通过告状行为,幼儿能够获得成人的关注和帮助,从而解决问题。

告状行为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从消极的一面来看,过度的告状行为可能会使幼儿过于依赖成人的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频繁的告状行为也可能引发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

针对幼儿告状行为,成人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

成人应该倾听幼儿的诉求,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并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予以重视和正面认可。

然后,成人需要与幼儿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帮助幼儿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

成人还应通过开展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和合作游戏,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的发展,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些家长对此现象关注度不够,认为幼儿告状是小孩子的小聪明,有些家长则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幼儿告状行为的背后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告状”,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表现的原因和意义,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和处理。

在本文中,将会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其原因及对应的引导方式,帮助家长更加理性地处理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自我保护:幼儿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行为规范,因此在遇到不愉快的情境时,会选择通过告状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他们会觉得通过告状可以让成人来维护他们的权益,避免受到伤害。

2. 小聪明表现:有些幼儿会因为想要获得成人的关注和认可,或者是想要制造一些小小的“事情”,因而选择通过告状的方式来引起成人的注意。

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告状行为往往是出于一种寻求关注和调皮的心理。

3. 衡量公平:有些幼儿在家庭或者学校生活中觉得不公平待遇,或者感觉到其他孩子的行为影响了自己的权益,因而选择通过告状的方式来寻求正义。

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告状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对公平和正义有一定的认知和追求。

接着,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引导方式来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首先是针对自我保护的原因,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信任,让孩子明白在困难和困扰面前,可以向父母和老师求助,而不是通过告状来解决。

在关系家庭成员或者同伴之间,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教育他们应该学会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自我表达,以解决矛盾与纠纷。

其次是针对小聪明表现的原因,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表扬,让孩子知道并理解,只有通过正面的行为表现来获得成人的认可和鼓励。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使孩子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展现自己的才能和魅力,而不是通过告状来寻求关注。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因为受到他人的侵害或者不满而向他人告发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时有发生,但是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甚至会采取错误的态度和方式。

本文将从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特点、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1.1、性格特点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之一是幼儿的性格特点。

有些幼儿天生比较敏感,对于别人的一些小行为或者话语很容易感到不舒服,因此会选择告发对方。

幼儿在面对问题时,有的会选择直接和对方沟通,而有些幼儿则会选择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1.2、环境因素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还包括环境因素。

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有时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幼儿告状的导火索。

如果幼儿在家庭中看到父母常常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他们也会模仿这种行为。

同样,如果幼儿园中的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也会导致幼儿通过告状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安。

1.3、对待问题的态度2.1、言行不经思考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之一是幼儿的言行不经思考。

幼儿在面对不满和矛盾时,很难冷静处理,他们的告状通常是在一时的情绪冲动下做出的。

在幼儿告状后,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冷静分析,尽量不带情绪去处理。

2.2、想要得到关注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之二是幼儿通过告状来寻求关注。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长时间忽略了幼儿的情感需求,幼儿可能会通过告状来引起注意。

同样,在幼儿园中,如果老师对某个幼儿的表现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也会通过告状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3、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之三是幼儿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矛盾和不满时,有的幼儿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会选择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这也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未能给予幼儿足够的教育和引导。

3.1、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首先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对幼儿园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对幼儿园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对幼儿园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与思考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纯真与冲突,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交互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作为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工作者,我常常思考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幼儿告状行为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1.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权益。

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为了保护自己,幼儿会选择告状来寻求成人的支持和帮助。

2.社交技能的不足幼儿在社交互动中,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无法独立解决冲突。

面对矛盾,他们可能会选择告状,希望借助成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3.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那么在幼儿园里,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告状行为。

4.集体环境的影响幼儿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相互学习、模仿。

如果集体中存在告状现象,其他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告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1.积极影响(1)增强幼儿的维权意识告状行为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权益,有助于培养他们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2)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在告状过程中,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增进师幼关系幼儿告状时,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从而增进师幼关系。

2.负面影响(1)影响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过度依赖告状,会让幼儿在面对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致集体氛围紧张告状行为可能导致其他孩子对告状者产生排斥心理,影响集体氛围。

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1.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先尝试自己解决。

当他们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需求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如“请”、“谢谢”等礼貌用语,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或遭受不公正对待时,主动向成年人求助或告知情况的行为。

告状行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它对幼儿的成长和社交能力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处理冲突等方面进行浅谈。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幼儿告状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处理冲突的能力,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能通过告状来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

幼儿告状还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得到了过多的保护和关爱,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依靠成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的成长和社交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告状行为有助于幼儿学会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提高了幼儿的沟通能力。

幼儿告状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公平正义的概念,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幼儿告状行为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扰和不公正对待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要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冲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教育幼儿要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例如使用友善的语言,学会主动和他人沟通解决问题。

教育幼儿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老师和家长要成为幼儿的榜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合理的帮助和关爱,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或遭受不公正对待时的一种表现,它对幼儿的成长和社交能力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引导幼儿的告状行为,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公平正义观念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天真无邪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面对其他幼儿或者成人行为时,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反感或者不满情绪,甚至会通过告状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理解的现象,本文将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对幼儿告状行为进行探讨。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和原因。

幼儿告状行为是一种表达自己不满情绪的方式,通常是针对其他幼儿或者成人的行为。

幼儿告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受到其他人的侵犯或者不满而产生情绪,而告状是他们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

幼儿告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告状来获取成人的帮助和支持。

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和后果。

幼儿的告状行为可能会对幼儿和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对幼儿本人的影响。

幼儿在告状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一定的紧张和焦虑,甚至会因为被告知责任而产生内疚和自责的情绪。

幼儿告状行为也可能会对被告知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被告知者是其他幼儿,可能会导致幼儿之间的关系紧张;如果被告知者是成人,可能会对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接下来,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和引导。

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成人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处理,首先是要尊重幼儿的表达和情感,不论幼儿的告状是否属实,都需要认真对待和给予正面的回应。

其次是需要借助幼儿的告状行为来引导幼儿进行情感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人可以通过与幼儿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情感,而不是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幼儿告状行为的存在,提醒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和情绪反应,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幼儿告状行为也提醒我们要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依赖于告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原因与教育策略

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原因与教育策略

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原因与教育策略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指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幼儿向成人或其他幼儿反映自己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或委屈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中非常普遍,但却常常被大人们误解或忽视。

本文将从幼儿的心理发展、家庭环境、教师教育等方面探讨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1.1 心理发展原因幼儿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当他们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委屈时,往往会选择通过告状来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也有限,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或合理,因此容易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

1.2 家庭环境原因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过多的矛盾和冲突,或者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溺爱等不良行为,都可能导致幼儿产生告状行为。

如果家庭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和亲密感,也容易让幼儿感到不安和焦虑,从而选择通过告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1.3 教师教育原因教师是幼儿在学校中的主要引导者和教育者,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当,比如过于严厉或冷漠等,都可能导致幼儿产生不满和反感情绪,从而选择通过告状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和不满。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容易让幼儿感到无助和失望,从而选择通过告状来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策略2.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尽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家长也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产生告状行为的概率,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2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关心他人等基本的社会技能。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时期,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在逐步形成。

在这个阶段,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向老师或家长告状的经历。

那么,为什么幼儿会出现告状行为?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

一方面,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寻求大人的帮助。

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会选择告状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另一方面,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正在发展,他们还不擅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因此告状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1.惩罚心理:幼儿在受到欺负或遭受不公待遇时,他们希望通过告状让欺负他们的人受到惩罚,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2.求关注心理:有些幼儿告状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告状让大人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3.求助心理: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他们希望通过告状寻求大人的帮助,解决问题。

4.模仿心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身边大人的行为。

如果他们看到大人告状,他们也会学会告状。

了解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和心理机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处理这种行为呢?1.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当幼儿告状时,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关心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大人的关爱。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我们要教育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如鼓励他们与同伴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我们要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减少对大人的依赖。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教育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告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而是应该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5.榜样作用:作为大人,我们要以身作则,自己不告状,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幼儿。

6.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配合:家庭和幼儿园要共同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引导这种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或日常生活中向教师或家长报告其他幼儿的不当行为或错误。

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寻求关注和认可:幼儿可能希望通过告发其他幼儿的错误行为来获得教师或家长的关注和认可,以增强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2. 道德观念的发展:随着幼儿道德观念的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希望通过告发错误行为来维护正义。

3. 自我保护:幼儿可能因为受到其他幼儿的欺负或侵犯而告发他们的行为,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4. 模仿行为:幼儿可能观察到周围的成人或同伴告发他人的行为,并模仿这种行为。

为了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可以积极引导幼儿,让他们明白告发他人的行为应该基于事实和正义,而不是出于个人动机。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应对能力,减少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

3. 加强沟通:教师和家长应该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及时给予关注和支持。

4.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合作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5. 树立正确榜样: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让幼儿从身边的人中学到正确的行为方式。

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积极引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和树立正确榜样等策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是指幼儿在遇到不公平行为或者受到伤害时,向教师、家长或其他成人寻求帮助或曝光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时常发生,但有些人认为幼儿告状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认为幼儿应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于成人。

正确看待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幼儿告状行为表明了幼儿的勇气和自尊。

当幼儿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受到伤害时,能够勇敢地向成人寻求帮助,说明幼儿有一定的勇气和自尊心。

这种行为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幼儿告状行为促进了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发展。

幼儿告状的过程中,需要与成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与成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培养了幼儿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幼儿告状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正义感和道德观念。

当幼儿遭受不公平对待或受到伤害时,能够积极向成人寻求帮助,说明幼儿对于公平和道德有一定的认知和观念。

通过幼儿告状行为,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幼儿的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对于成人而言,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和教育。

成人应该认真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听取幼儿的诉求,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成人也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性。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家庭或幼儿园等环境中,向成年人揭发其他幼儿或者其他成年人的过错或错误行为的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时常发生,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不好的表现,但实际上,幼儿的告状行为却很容易被忽略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和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可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并给予幼儿更加合理的引导和关爱。

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

幼儿告状行为往往是由于幼儿对公平和正义的认知,以及对权威的崇敬而产生的行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对公平的观念,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而一旦发现有人违反了公平的原则,他们会主动站出来揭发对方的过错。

幼儿对于成年人的权威也是一种强烈的崇敬,他们认为成年人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信任的,所以当发现成年人有违背道德的行为时,他们会选择向其他成年人告状,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

幼儿告状行为也和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关。

有些幼儿天生就比较勇敢和正义感强,他们在发现他人的错误或过错时,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揭发,这与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性格特点有关。

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受到了公平和正义的教育,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揭发错误才能维护公平正义,所以会频繁地进行告状行为。

值得重视的是,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由于其对公平和正义的认知,这反映了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通过告状行为,他们学会了分辨是非,学会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对于幼儿的道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幼儿的告状行为也锻炼了他们的勇敢和责任感,让他们在面对不公平的事件时能够主动站出来维护正义。

即使幼儿告状行为有积极的一面,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理解,不要简单地认为幼儿是在惹事生非。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指导策略浅谈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指导策略引言:告状行为是幼儿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告状行为体现了他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反映了幼儿对权威的尊重和依赖。

然而,如果不正确引导和处理,告状行为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指导策略,可供家长和教育者参考。

1.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1.1 渴望公平和正义: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当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告状,试图恢复公平与正义。

1.2 追求成人认同:幼儿告状行为有时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成人的认同和赞许。

当他们发现成人对于规则和公平的重视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的“好孩子”形象,以期获得额外的奖励或关注。

1.3 处理冲突的无力感:幼儿在面对冲突时,常常还没有发展出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无法妥善处理冲突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借助告状行为来寻求成人的干预和解决问题。

1.4 模仿学习: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

如果他们频繁地见到成人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他们也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指导策略:2.1 倾听和理解:当幼儿向家长或教育者告状时,我们首先应该保持耐心和理解,倾听幼儿的诉求,尽量理解他们的感受。

2.2 引导问题解决:幼儿告状通常是因为他们无法自行解决问题。

在此时,我们应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公平意识:通过教育和示范,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公平意识。

让他们明白,有时候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公平,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公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4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幼儿告状行为也是他们还没有发展出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幼儿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5 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当幼儿进行告状行为时,我们可以对他们的举报行为给予适当的肯定,但同时也要关注他们举报的直接动机,并指导他们寻求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将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不良行为或违规行为向教师或家长进行举报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或家庭中经常出现,也是幼儿与成人交往中的一种特殊方式。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有一定的原因。

幼儿在心理上有正义感,能够分辨是非。

他们会对不公平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并愿意站出来发声。

幼儿处于发展阶段中,他们学会了言语表达能力,能够清楚地描述发生的事情,并且能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影响。

幼儿告状行为还与社会环境有关。

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教师和家长通常会鼓励幼儿讲真话,正义感和诚实品质得到了重视。

幼儿告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也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倾听和关注,把握好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在幼儿心中的比例,既要保证幼儿的权益,也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在处理幼儿告状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应该倾向于重视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责备幼儿,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友善与合作意识,减少幼儿通过告状来解决纠纷的可能性。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

频繁的告状行为可能会导致教师和家长的疲劳和抱怨情绪,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幼儿过度依赖他人来解决问题,无法独立解决简单的问题,影响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幼儿告状行为的过多可能会影响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产生积极的竞争关系。

对于幼儿告状行为,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引导。

要通过教育教导幼儿正确分辨是非,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要加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要注重培养幼儿之间的友善与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与教师和家长交往中的一种特殊方式。

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幼儿,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加强幼儿之间的友善与合作意识,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阆中市第三幼儿园黄晓燕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老师所持态度有所不同,有一些老师能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告状,为幼儿解决困扰,但仍有部分老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不予理睬、态度粗暴、或是处理中抱有偏见等,这样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让孩子产生了压抑感,有话无处说,有委屈无处倾述,有心里话无处讲。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极度不利,因此,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至关重要。

一、幼儿告状的类型及分析
为什么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此频繁,我认为这与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想法非常简单在他们心中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就是好,抢他们玩具的就是坏,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坏的概念,而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很易于外露不会隐藏,小朋友之间一点点事情都会引起彼此的不满,有时其实是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告状”也就越来越多,幼儿的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如此常见,那么幼儿告状的类型究竟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查阅资料和在幼儿园工作中的观察,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求助类的告状;一般的告状都属于求助类的,是寻求成人的保护和帮助。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识的不完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伙伴间的纠纷如何解决的问题。

遇到这类问题,他就会求助于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会在老师的调解过程中一点点学到一些解决伙伴纠纷的方法。

(二)求赏类告状;在幼儿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孩子是非常重视老师的评价的,因为孩子年龄较小,自我评价能力差,想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

(三)辩解性告状;幼儿自己意识到犯错后,是想逃避责任,是想免受老师的责备与批评,幼儿不懂什么叫分享,多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做错事情又不敢担责任,所以才会有逃避性告状。

(四)检举性告状;幼儿在完成老师交代的某个任务或遵守某个规则上做得很好,但没及时收到老师应有的关注与表扬,这时他也许就会以揭发检举他人的不足来彰显自己。

(五)维护规则类告状;维护规则类的告状应该会很常见,因为在幼儿园里有一些规定,而且孩子很容易忘记,忽视这些规定,所以当幼儿发现某个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规范就会告状,就会大呼小叫。

(六)同情心驱使的告状;当看到幼儿受到别人欺负时,有的孩子会很仗义的向老师告状。

幼儿懂得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有时是能分清行为的是非好坏,但是仍然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依赖于老师。

这种现象表明,当儿童看见其他人有欺负人的不良行为时,就产生同情心进而向老师报告。

二、“告状”行为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行为影响较大。

家长经常拿表现好的小朋友和自己孩子做比较,这样引发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的“妒忌”意识,久而久之会产生告状行为来打击小朋友,提高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教师对被告状的孩子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批评一通,会让孩子在心理产生告状是对的这一种概念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告状,喜欢上告状。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大人们永远不要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强加给孩子。

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孩子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也许和我们相去甚远,但这正符合了人生发展的阶段性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

五六岁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可以很忘我、很开心,可是当出现分歧、意见不合或者不够友好的行为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了,尤其是当
自己感受到了压力、委屈的时候,他们就会向老师求助,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保护”和“帮助”。

这种告状是他们宣泄情绪,求得心理平衡的过程。

检举心理的告状也是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告状。

大班年龄的孩子会对平日里老师和家长给他们立的规矩特别敏感,如果别的孩子违背了这些他们熟悉的规矩,他们就会予以特别的关注——在孩子的心里,规矩应该是大家都遵守的,怎么能有例外呢?另外,在孩子的眼睛里,老师是最受崇拜的。

孩子们惧怕被老师忽视,对于老师的称赞十分在意。

有人违反规矩而正巧被看到,这可是得到老师认可的最好机会,因此“报告老师”不失为讨得关注的好办法。

三、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正确态度
(一)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要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幼儿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告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应欢迎幼儿多告状。

这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现。

当你忙碌时不如停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温暖孩子的心。

(二)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课堂上的解释会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但是有些孩子不一定能听进去,通过动画片,听故事等方式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故事或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而引导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也可以让孩子发言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矛盾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能减少告状行为也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三)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
认真的倾听幼儿的告状,全面的调查孩子告状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我们前面以讲过孩子的几种告状行为,下面列举该如何应对各类型的告状:
1.求助类告状。

这是孩子无助的一种表现,而且幼儿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不论在何种情况老师都应该认真听完孩子的倾诉。

2.求赏型告状。

这是孩子常见的一种告状心理,目的是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这类型的告状,老师不宜给予鼓励,这样容易养孩子养成挑别人毛病的坏习惯。

3.辩解性告状。

这样的告状,孩子是出于一种逃避责任和责罚的一
种心理,越是这种情况,老师越不能姑息,奖惩要分明。

要让推卸责任的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4.维护规则类告状。

对待这类告状问题,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要及时予以纠正,不一定要批评,但是要让孩子知道违反给则是不正确的。

5.检举类告状。

孩子为什么要检举别人,揭发他人?他们是想以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表现自己,面对这种告状不宜鼓励,且不能当着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

6.同情心驱使的告状。

同情心驱使的告状,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我们对告状的孩子应予以表扬,这幼儿日后的心理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欺负人的幼儿应给以适当的批评,对待得到帮助的幼儿应该让他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遇到困难或受到欺负应当寻求老师的帮助。

(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在孩子的告状行为中,有一部分的告状,是由于孩子不能共同分享同一件物品造成的。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必定会减少孩子的告状次数。

在很多班级老师会鼓励孩子带来东西与大家分享。

比如说父母给孩子买的小粘贴,或者一袋小饼干。

都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吃一起玩,如果直接跟孩子说分享,他并不明白,但如果他也得到其他小朋友带来分享的东西,我想孩子会对分享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要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和启发幼儿参与活动时互相交流协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分享。

让同伴直接用商量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信但不自我
太喜欢告状的孩子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

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

充满自信的孩子,不会有事没事的跑到老师那里来告状,他们对待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对待一些小毛病,自己就能处理好。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语,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

四、实际工作中的启示
1、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
改善孩子的告状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

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

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长处。

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处处处心积虑的别人的茬。

2、要尊重孩子
对待孩子的告状,成人要以孩子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对于一些不正确的诉状应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

3、必告之“状”
有人说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更是一种可怕。

善意、关怀、热心的孩子,总是可塑和更加健康的。

因此,在我们有意减少孩子恶意告状的同时,有必要提醒孩子有些“状”是必须要告的。

★当你看到别的小孩儿在玩儿一些危险的游戏的时候,比如玩儿火、玩儿电,要尽快告诉大人。

★当你看到有人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好能立即通知老师、家长或者警察叔叔。

★当你看到有小朋友在哭泣,而又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时候,他可能是需要帮助或者生病了,你应该告知老师或父母这件事。

总之,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告状,要认真分析、科学引导、正确对待,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资料: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1998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孩子的五种常见告状动机网上资料
[4]、周长秋谈老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评判能力山东教育出版1999.23、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