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综合练习(1-6章)

综合练习(1-6章)一、填空题1.统计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统计数据的科学。
2.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
3.___________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___________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4.描述统计是用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5.推断统计是根据对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6.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来源有_______和_______两类。
7.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显示统计资料的两种主要方式。
8.从统计方法的构成来看,统计学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
9.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
10.美国10家公司在电视广告上的花费如下(百万美元):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
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11.分组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分布的数量规律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组数不应少于5组,也不应多于组。
12.现有数据3,3,1,5,13,12,11,9,7。
它们的中位数是。
13.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______。
14.和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集中趋势代表值,而是经过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集中趋势值。
15.下列数据是某班的统计学考试成绩:72,90,91,84,85,57,90,84,77,84,69,77,66,87,55,95,86,78,86,85,87,92,73,82。
这些成绩的极差是。
16.变异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
17.在统计学考试中,男生的平均成绩为75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如果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则全班统计学平均成绩为____。
18.分组数据中各组的值都减少1/2,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倍,则加权算术平均数将_______。
统计题库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1.若研究3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则这3名学生就构成一个统计总体。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认识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3.4名学生的统计考试成绩分别为65,80,88,96分,则有4个变量。
()4.对某高校教师的职称进行全面调查,则统计总体为该校全体教师,总体单位是每一位教师。
()5.在职工文化程度调查中,“本科学历”是品质标志。
()6.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7.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
()8.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9.品质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数字表示。
()10.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抛开了对个体量的研究。
()11.统计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示,称质量指标;也可用数字表示,称数量指标。
()1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不存在联系。
()13.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14.确定调查对象是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
()15.调查时间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
()16.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7.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
()1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9.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最基本的方法。
()20.在组距式分组中,若某一总体单位标志值等于相邻组的上下限数值,则把这一总体单位归在上限组。
2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22.同一总量指标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可以是时期指标,也可以是时点指标。
()23.对一特定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只有一个,但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可以有多个。
24.2004年某地区净增加人口为8.5万人,这一指标为时点指标。
()25.总量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相对指标属于质量指标。
()26.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额D出勤率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的划分依据是 B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某地区进行牲畜调查,按2000年1月1日情况进行登记,呈报截止时间为2000年2月1日,则1月1日至2月1日这一时间称为 B ;A. 调查时间B.调查时限C. 标准时间D. 客观时间5.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6.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B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重点调查C连续性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7.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A. 全面性原则 .B. 灵活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8.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B. 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 整群抽样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 确定调查单位D 确定调查时限10.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A 80__89% 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90_99% 80.1__90% 90__100% 85__95% 100__109% 90.1__100% 100__110% 95__105%110%以上 100.1__110% 110%以上 105__115%11.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12.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105% B104.76% C5% D4.76%1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14.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A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5.抽样误差是指 C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1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17.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C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18.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B ;A0≤r≤1 B-1≤r≤1 C-1<r<1 D -1≤r≤019.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 A 计算;A首末折半法B简单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20.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A 几何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D 首末折半法2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2.已知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B ;A 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D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23.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为2%、5%、6%和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 A ;A. 102%×105%×106%×108%-100%B. 2%×5%×6%×8%C. 102%×105%×106%×108%D.2%×5%×6%×8%-100%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BE ;A 机床台数B 学生人数 D 耕地面积D 粮食产量E 汽车产量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BCA.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总指数3.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 CE ;A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 农产量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5.在工业普查中, 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普查是一种 ACD ;A 专门组织的调查B 连续性调查C 不连续调查D 全面调查E 非全面调查7.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 EA.职工按工龄分组 B .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 .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 .人口按地区分组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BCE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B 各组的频率大于0C 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D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E 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中9.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BDEA .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 .人口出生率为14.3%C .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 .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10.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ABDEA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 .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 .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1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 ;A 某地区人口数B 某校毕业生人数C 某农场拖拉机台数D 某企业某月产品产量E 某企业月末在册职工人数12.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A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 .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 .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13.直线回归分析中 ACDE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B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C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D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E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1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A .个体指数B .综合指数C .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E .环比指数15.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质量指标指数公式 BD ; A. 0010q p qp ∑ B. 1011q p q p ∑ C. 0111q p q p ∑ D. ∑∑p K q p q p 1111 E.∑∑0000q p q p K q16.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BCD ;A 、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B 、某商店各月的商品销售额C 、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D 、某企业历年的工伤死亡人数E 、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三、判断题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对2.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对3.一个工人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错4.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对5.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错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错7.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对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错9.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错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对11.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错12.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对12.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全及指标;错14.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对15.总指数包括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错16.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对17.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对1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3%×2%×7%×5%-100%;错19.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错20.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103%×102%×107%×105%-100%; 对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职工的工资是标志,工资是2000元,则是标志表现;2.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如性别属于品质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为数量标志,表现为20岁;3.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例如对某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设备是调查单位,该企业是报告单位;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5.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变量则只能作组距式分组;在离散变量中,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时,采用单项式分组;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时,则采用组距式分组;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7.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8.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同度量因素是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或比重;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9.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推算吗为什么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推算,要想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其还原为发展速度,再根据两种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出定基发展速度后减1或100%,才能求得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10.什么是时期数列,其特点是什么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如果每一指标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这种动态数列称为时期数列;其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综合练习(1-5章)2011 统计学

综合练习(1-5章)一、填空题1.统计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统计数据的科学。
2.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
3.___________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___________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4.描述统计是用和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5.推断统计是根据对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6.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来源有_______和_______两类。
7.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显示统计资料的两种主要方式。
8.从统计方法的构成来看,统计学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
9.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
10.美国10家公司在电视广告上的花费如下(百万美元):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
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11.分组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分布的数量规律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组数不应少于5组,也不应多于组。
12.13.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______。
14.和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集中趋势代表值,而是经过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集中趋势值。
15.下列数据是某班的统计学考试成绩:72,90,91,84,85,57,90,84,77,84,69,77,66,87,55,95,86,78,86,85,87,92,73,82。
这些成绩的极差是。
16.17.在统计学考试中,男生的平均成绩为75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如果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则全班统计学平均成绩为____。
18.19.已知某村2005年人均收入为2600元,收入的离散系数为0.3,则该村村民平均收入差距(标准差)为______。
20.根据下列样本数据3,5,12,10,8,22计算的标准差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
统计学第三章 综合指标练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前面章节及第三章综合指标一、选择题1、杭州地区每百人手机拥有量为90部,这个指标是a、比例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某组与数据呈圆形正态分布,排序出来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7,则该数据分布为a、左偏分布b、右偏分布c、对称分布d、无法判断3、平均值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主要受到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多少毫无关系;b主要受到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毫无关系;c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毫无关系,也与各组次数多少毫无关系;d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有关,也受到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4、已知一分配数列,最小组限为30元,最大组限为200元,不可能是平均数的为a、50元b、80元c、120元d、210元5、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a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d不能确定哪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6、若单项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减少常数9,而次数都增加三分之一,则其算术平均数a、增加9b、增加6c、减少三分之一d、增加三分之二7、与变量值相同计量单位的是a全距b调和平均数c平均差d标准差e线性系数f算术平均数8、由于计量单位或者规模不同造成不可比,可能采用什么方法解决a比较对指标b平均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f结构相对指标9、与变量值同比例变化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全距e标准差f平均差g标准差系数10、某数据集服从对称的正态分布,算术平均数为100,现分别增加2个极端值1和199,怎此数据集的分布将a维持等距的正态分布b左偏c右偏d无法推论11、人口普查中以每个居住地居民位调查单位,下面属标志的就是a性别b年龄c男性d人口总数e已婚12、对浙江财经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平均值开支b年龄c年级d体重e学生总数二、计算题1、已知甲小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7岁,标准差为12岁,现对乙小区居民年龄进行抽样调查,得到资料如下(保留1位小数):年龄(岁)人数(人)18以下1218-305030-506850以上40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保留1位小数)(1)计算乙小区居民的平均年龄;(2)比较甲乙两小区平均年龄的代表性大小;2、已知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如下:工资(元)人数(人)1000以下201000-2000402000-30001003000-4000504000以上30根据资料计算该企业职工工资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统计学综合练习题⼀、判断题对1.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2.制定调查⽅案的⾸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的。
()3.在确定组限时,最⼤组的上限应⼤于最⼤变量值。
()4.相关系数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法。
()5.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劳动⽣产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6.社会经济统计⼯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7.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8.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时期的。
()9.时间数列中各个环⽐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10.全⾯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各⽅⾯都进⾏调查。
()1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12.⼈⼝出⽣数、设备台数是时点指标;产品库存额、⼯资总额是时期指标。
()1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14.统计的涵义就是指统计学,这是⼀门多科性的⽅法论科学。
()15.研究某地区的粮⾷亩产⽔平,总体单位应是该地区的每⼀亩耕地。
()16.研究某地区商店的零售物价情况,总体单位是该地区的每⼀个商店。
()17.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误差,全⾯调查则两种误差都有。
()18.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永远不可能⼀致。
()19.组中值既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是各组标志值的实际平均值。
()20.某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15.5台,这是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21.某⼚产量计划要求⽐上年增长10%,实际仅⽐上年增长5%,则本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50%。
22.众数就是在总体各个标志值中出现的最多次数。
()23.如果某次考试成绩:甲班每⼈相差6分,⼄班每⼈相差7分,则表明甲班学⽣考试成绩要⽐⼄班变异程度⼩。
()24.如果甲⼄两⼚技术⼯⼈与学徒⼯的⼯资⽔平均是甲⼚⾼则甲⼚⼯⼈平均⼯资必定⾼于⼄⼚。
25.强度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定是有名数。
统计学综合练习(8-10章)

综合练习(8-10章)一、填空题1.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若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划任务为570元,一季度的季节比率为105%,则2002年一季度的计划任务应为____ ____。
3.某市1996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只比上年增长14%,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物价总指数为(保留4位有效数字)。
4.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通常可以归纳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为(用百分比表示,保留到整数)。
6.某机场近几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旅客运输的季节比率为150%,上年全年发送旅客300万人,预计今年将比上年增加20%,预计今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将发送旅客万人。
7.根据月度时间数列资料计算的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8.某种商品的价格比上年上涨5%,销售额下降8%,则该商品销售量指数是 (保留3位有效数字)。
9.在相关分析中,如果变量Y的所有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相关系数=___________。
10.在时间序列中,如果不存在季节变动,则各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应该等于____。
11.某地区GDP保持10%的年增长率,预计翻两番的年数是____。
12.如果价格指数降低后,原来的支出可多购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____。
13.一般而言,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而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14.根据某样本资料得单位产品成本y(百元)与产量x(万件)之间的回归方程为ˆ9208=-,则产量为2万件时,单位成本的预测值为百元。
y x二、单项选择题=+中,回归系数b表示()1.在直线回归方程ˆy a bxA. 当x=0时y的平均值B.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C. 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D.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量2.下列现象中,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是()A. 降雨量与农作物产量B. 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业贷款D. 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3.居民收入与储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是()A. -0.9247B. 0.9247C. -1.5362D. 1.53624.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变量之间( )A.完全相关 B 无关系 C不完全相关 D不存在线性关系5. 变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越高,则其相关系数的值( )A .越接近于1B .越接近于-1C .越接近于0D .越大6. 在线性回归方程ˆ48.53 2.87i iY X =+中,2.87说明( ) A.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B.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会增加2.87个单位C.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会增加2.87个单位D.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7.一个由500个职工组成的样本,表明职工的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85,这说明( )A. 职工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B. 有85%的高收入者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C. 有85%的较高受教育程度者有较高的收入D. 其中只有85%的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有关 8.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A.利息与利率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C.电视机产量与鸡蛋产量D.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9.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要求满足因变量的( ) A. 平均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B. 实际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C.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和为0 D.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10. 相邻的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的( )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A. 和 B. 差 C. 积 D. 商11.已知相邻几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15%、20%、2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110%×115%×120%×125%-100%B . 10%×15%×20%×25% -100%C .10%×15%×20%×25%D 100%12. 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BCD13. 用原始资料平均法求季节比率,计算各年的同期(月或季)平均数,是为了消除 ( )A 、长期趋势B 、循环变动C 、季节变动D 、不规则变动 14. 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适合于( )A. 有增长趋势的季节数列B. 呈水平趋势的季节数列C. 有趋势和循环的季节数列D. 各种季节数列15. 现有某地1978~2005年各年粮食产量的时间序列,用5年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所得趋势值序列的项数为( ) A .22项 B .23项 C .24项 D .25项16. 某企业的产值,每年都增加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 )A.递增B.递减C.不变D.有增有减17. 当一个时间数列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排列时,则其中没有( )A 、长期趋势B 、循环变动C 、季节变动D 、不规则变动18. 根据各季度商品销售额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25%,二季度70%,三季度100%,四季度105%。
统计学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综合练习题一、简答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2.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3.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4.普查与统计报表均为全面调查,两者能否相互替代?为什么?5.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6.什么是统计分组?有何作用?7.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何作用?8.在抽样调查中,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9.在抽样调查中,影响样本必要的样本单位数的因素有哪些?10.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11.序时平均数和强度相对数有何区别?1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点?1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有什么作用?1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二、计算题:1.某班学生上学期《统计学》考试成绩资料如下:65 69 80 59 75 84 75 95 90 77 66 50 7882 83 78 75 77 80 81 80 64 73 88 92 6071 96 81 86 79 87 64 72 80 70 72 79 8281 78 80 70 68 72 68 79 85 86 81 70 69要求:按成绩进行分组,编制一个次数分布数列。
2.某厂两个车间生产同一产品的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②各车间单位成本不变,全厂单位成本下降20元,试分析原因。
3.某市某局所属15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4.某公司下属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三个企业的实际产量及完成情况资料如下:①根据资料计算该公司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②如果将资料中的计划产量改变为实际产量,又如何计算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5.已知甲班的统计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见下表:----------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85分,标准差为12分。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2018-03-01 09:37:02| 分类:统计学|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名词解释:统计总体统计指标数量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数量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次数分布数列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相关系数同度量因素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指数环比指数相关分析b5E2RGbCAP二.判断题:1.某工商银行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都是离散变量。
< )2.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 )3.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都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 >4.在人口普查中,某人女性是品质标志,36岁是数量标志。
< )5.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 )6.调查对象是调查工程的承担者。
< )7.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调查表。
< )8.统计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
< )9.按分组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配数列叫变量数列。
< )10.用离散变量分组编制的组距数列的上下限应该重合。
< )11.统计分组是将性质相同的总体归并在一起。
12.只有性质相同的现象才能计算其实物总量指标。
< )13.结构相对指标即可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结构,也可表明总体标志总量的结构。
< )14.在组距数列中计算算术平均指标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15.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各组标志值相等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
< )1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体现在各组次数的多少上。
< )17.强度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 )18.如果只有总体标志总量和各组变量值,缺少总体单位数的资料,需利用调和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数。
19.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只能用绝对数指标。
< )20.当两个数列的平均水平不相等时,应利用标准差系数判断其平均数的代表性。
< )21.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和。
统计学综合练习(1-6章)

综合练习(1-6章)一、填空题1.统计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统计数据的科学。
2.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
3.___________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___________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4.描述统计是用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5.推断统计是根据对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6.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来源有_______和_______两类。
7.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显示统计资料的两种主要方式。
8.从统计方法的构成来看,统计学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
9.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
10.美国10家公司在电视广告上的花费如下(百万美元):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
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11.分组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分布的数量规律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组数不应少于5组,也不应多于组。
12.现有数据3,3,1,5,13,12,11,9,7。
它们的中位数是。
13.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______。
14.和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集中趋势代表值,而是经过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集中趋势值。
15.下列数据是某班的统计学考试成绩:72,90,91,84,85,57,90,84,77,84,69,77,66,87,55,95,86,78,86,85,87,92,73,82。
这些成绩的极差是。
16.变异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
17.在统计学考试中,男生的平均成绩为75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如果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则全班统计学平均成绩为____。
18.分组数据中各组的值都减少1/2,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倍,则加权算术平均数将_______。
统计学综合练习题(第9章)

综合练习题(第9章)一、填空题1.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某市1996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只比上年增长14%,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物价总指数为 (保留4位有效数字)。
3.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为(用百分比表示,保留到整数) 。
4.某种商品的价格比上年上涨5%,销售额下降8%,则该商品销售量指数是 (保留3位有效数字)。
5.如果价格指数降低后,原来的支出可多购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6.一般而言,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而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
7.狭义的指数体系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一个 等于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乘积。
8.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一是采用 的方式,通常称为“综合(总和)指数法”;二是采用 的方式,通常称为“平均指数法”。
二、选择题1.在具备报告期实际商品销售额和几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的指数是( )。
A .综合指数B .加权算数平均指数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D .可变构成指数 2.某造纸厂2002年的产量比2001年增长了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则该厂2002年单位产品成本( )A .减少了5.15%B .减少了0.62%C .增加了12.9%D .增加了1.75% 3.帕氏价格综合指数公式是( ) A .1100p q p q∑∑ B .1000p q p q∑∑ C .1001p q p q∑∑ D .1101p q p q∑∑4.销售额增长5%,物价下降2%.则销售量增长 ( ) A .10% B .7.14% C .3% D .2.5%5.拉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 A. 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 B. 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 C. 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D. 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6.若要说明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居民为维持基期消费水平(生活水平)所需增加的开支额,应编制的指数是( )。
统计学复习题练习

《统计学》综合练习一一、填空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统计分组法和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2.“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
3. .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抽样调查这五种形式。
6. 专门调查除普查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___________和划分各组界限。
9.对全国各铁路交通输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____________ 调查10.次数分配数列按其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1)全体学生(2)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3)每一个学生(4)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2、某班4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8分、85分、91分,这4个数字是()。
(1)数量指标(2)质量指标(3)变量(4)变量值3、根据较大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与较小总体范围计算的质量指标相比,前者()。
(1)一定大于后者(2)一定等于后者(3)一定小于后者(4)可能大于后者也可能小于后者4、统计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是()。
(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模型法5、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统计学综合练习(8-10章)

综合练习(8-10章)一、填空题1.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若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划任务为570元,一季度的季节比率为105%,则2002年一季度的计划任务应为____ ____。
3.某市1996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只比上年增长14%,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物价总指数为(保留4位有效数字)。
4.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通常可以归纳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为(用百分比表示,保留到整数)。
6.某机场近几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旅客运输的季节比率为150%,上年全年发送旅客300万人,预计今年将比上年增加20%,预计今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将发送旅客万人。
7.根据月度时间数列资料计算的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8.某种商品的价格比上年上涨5%,销售额下降8%,则该商品销售量指数是 (保留3位有效数字)。
9.在相关分析中,如果变量Y的所有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相关系数=___________。
10.在时间序列中,如果不存在季节变动,则各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应该等于____。
11.某地区GDP保持10%的年增长率,预计翻两番的年数是____。
12.如果价格指数降低后,原来的支出可多购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____。
13.一般而言,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而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14.根据某样本资料得单位产品成本y(百元)与产量x(万件)之间的回归方程为ˆ9208=-,则产量为2万件时,单位成本的预测值为百元。
y x二、单项选择题=+中,回归系数b表示()1.在直线回归方程ˆy a bxA. 当x=0时y的平均值B.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C. 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D.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量2.下列现象中,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是()A. 降雨量与农作物产量B. 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业贷款D. 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3.居民收入与储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是()A. -0.9247B. 0.9247C. -1.5362D. 1.53624.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变量之间( )A.完全相关 B 无关系 C不完全相关 D不存在线性关系5. 变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越高,则其相关系数的值( )A .越接近于1B .越接近于-1C .越接近于0D .越大6. 在线性回归方程ˆ48.53 2.87i iY X =+中,2.87说明( ) A.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B.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会增加2.87个单位C.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会增加2.87个单位D.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7.一个由500个职工组成的样本,表明职工的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85,这说明( )A. 职工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B. 有85%的高收入者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C. 有85%的较高受教育程度者有较高的收入D. 其中只有85%的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有关 8.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A.利息与利率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C.电视机产量与鸡蛋产量D.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9.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要求满足因变量的( ) A. 平均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B. 实际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C.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和为0 D.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10. 相邻的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的( )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A. 和 B. 差 C. 积 D. 商11.已知相邻几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15%、20%、2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110%×115%×120%×125%-100%B . 10%×15%×20%×25% -100%C .10%×15%×20%×25%D 100%12. 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BCD13. 用原始资料平均法求季节比率,计算各年的同期(月或季)平均数,是为了消除 ( )A 、长期趋势B 、循环变动C 、季节变动D 、不规则变动 14. 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适合于( )A. 有增长趋势的季节数列B. 呈水平趋势的季节数列C. 有趋势和循环的季节数列D. 各种季节数列15. 现有某地1978~2005年各年粮食产量的时间序列,用5年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所得趋势值序列的项数为( ) A .22项 B .23项 C .24项 D .25项16. 某企业的产值,每年都增加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 )A.递增B.递减C.不变D.有增有减17. 当一个时间数列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排列时,则其中没有( )A 、长期趋势B 、循环变动C 、季节变动D 、不规则变动18. 根据各季度商品销售额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25%,二季度70%,三季度100%,四季度105%。
统计学综合练习(8-10章)

综合练习(8-10章)一、填空题1.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若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划任务为570元,一季度的季节比率为105%,则2002年一季度的计划任务应为____ ____。
3.某市1996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只比上年增长14%,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物价总指数为 (保留4位有效数字)。
4.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通常可以归纳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为(用百分比表示,保留到整数) 。
6.某机场近几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旅客运输的季节比率为150%,上年全年发送旅客300万人,预计今年将比上年增加20%,预计今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将发送旅客 万人。
7.根据月度时间数列资料计算的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
8.某种商品的价格比上年上涨5%,销售额下降8%,则该商品销售量指数是 (保留3位有效数字)。
9.在相关分析中,如果变量Y 的所有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相关系数=___________。
10.在时间序列中,如果不存在季节变动,则各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应该等于____。
11.某地区GDP 保持10%的年增长率,预计翻两番的年数是____。
12.如果价格指数降低后,原来的支出可多购1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应为____。
13.一般而言,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而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一个与之相应的 。
14.根据某样本资料得单位产品成本y (百元)与产量x (万件)之间的回归方程为,则产量为2万件时,单位成本的预测值为 百元。
ˆ9208yx =-二、单项选择题1.在直线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b 表示( )ˆya bx =+A. 当x =0时y 的平均值 B.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量C. y 变动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2.下列现象中,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A. 降雨量与农作物产量 B. 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业贷款 D. 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3.居民收入与储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是( )A. -0.9247 B. 0.9247 C. -1.5362 D. 1.53624.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变量之间()A .完全相关B 无关系C 不完全相关D 不存在线性关系5.变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越高,则其相关系数的值( )A .越接近于1B .越接近于-1C .越接近于0D .越大6.在线性回归方程中,2.87说明( )ˆ48.53 2.87i iY X =+A.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B.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会增加2.87个单位C.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会增加2.87个单位D. X 平均增加一个单位,Y 肯定会增加2.87个单位7.一个由500个职工组成的样本,表明职工的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85,这说明()A. 职工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B. 有85%的高收入者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C. 有85%的较高受教育程度者有较高的收入D. 其中只有85%的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有关8.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A.利息与利率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C.电视机产量与鸡蛋产量D.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9.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要求满足因变量的( )A. 平均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B. 实际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C.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和为0D.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10.相邻的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的( )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A. 和B. 差C. 积D. 商11.已知相邻几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15%、20%、2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110%×115%×120%×125%-100%B . 10%×15%×20%×25%-100%C .10%×15%×20%×25%D 100%-12.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 B C D13.用原始资料平均法求季节比率,计算各年的同期(月或季)平均数,是为了消除( )A 、长期趋势 B 、循环变动 C 、季节变动 D 、不规则变动14.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适合于( )A. 有增长趋势的季节数列B. 呈水平趋势的季节数列C. 有趋势和循环的季节数列D. 各种季节数列15.现有某地1978~2005年各年粮食产量的时间序列,用5年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所得趋势值序列的项数为( )A .22项 B .23项 C .24项 D .25项16.某企业的产值,每年都增加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 )A.递增B.递减C.不变D.有增有减17.当一个时间数列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排列时,则其中没有( )A 、长期趋势 B 、循环变动 C 、季节变动 D 、不规则变动18.根据各季度商品销售额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25%,二季度70%,三季度100%,四季度105%。
统计学综合测试及答案

综合练习二一.判断题:1.所谓序时平均数就是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2.发展水平就是时间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的数值,又称发展量.√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4.季节变动指的就是现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变动. ×5.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 ×7.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既可以使用全面的资料,也可以使用非全面的资料. ×8.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9.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10.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二.单项选择题: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编制指数的任务不同.D.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2.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DA.产量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劳动生产率指数.3.某管理局为了面反映所属各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平均成本总的变动情况,需要编制A.A.可变构成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C.结构影响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4.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8%.产量增加8%.在这种条件下.生产总费用BA.增加了.B.减少了.C.没有变化.D.难以确定.5.某市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1981--1990年的工业总产值数列.反映的是AA.产量的变动B.价格的变动C.价值量的变动D.价格和产量的变动.6.某工厂上年平均每季度的生产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则该厂上年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程度为DA.204%.B.306%.C.408%.D.102%.7.虽有现象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但无法计算现象的 CA.各期定基增长速度.B.各期环比发展速度.C.各期发展水平.D.平均增长速度.8.平均发展速度是C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9.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10.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要测定现象的C .A.季节变动.B.循环变动.C.长期趋势.D.不规则变动.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BDE .A.基本建设投资额.B.商品销售量.C.垦荒造林数量.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E.产品产量.2.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BDE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增长速度.3.增长1%的绝对值 ADA.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B.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增长速度.C.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发展速度.D.表示增加1%所增加的绝对量.E.表示增加1%所增加的相对量.4.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BDE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B.定基发展速度减1.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减1.E.累积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BC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6.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CA.同度量作用.B.比较作用.C.权数作用.D.稳定作用..E平衡作用.7.某地区商业企业职工去年劳动生产率指数为132%,这是 BCEA.个体指数.B.总指数.C.平均指标指数.D. 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8.下列指数哪些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ACD .A.产品产量指数.B.多种产品产值指数.C.商品销售量指数.D.职工人数指数.E.工资总额指数.9.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ABDA.销售量指数.B.销售价格指数.C.总平均价格指数.D.销售额指数.E.个体销售量指数.10.进行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需要编制的指数有 CDEA.算术平均数指数.B.调和平均数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E.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简答题:1.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联系:①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都是总指数,其经济内容是一致的;②平均指数在使用全面调查资料时,实质上就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区别:①计算方法不同.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平均”;②资料来源不同.综合指数采用的是全面调查资料,平均指数则通常采用抽样调查资料.③综合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具有一定的经济内容,即说明由于指数化因素变动带来的指标的增减量,而平均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却不具有指标增减的经济内容.特别是采用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只有相对数的意义.因此,纵然平均指数有许多优点,也不能完全取代综合指数的应用.2.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计算原理有何不同各适用于哪些现象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和代数平均法累计法或方程式法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几何平均法的实质是要求从最初水平出发,按所求的平均发展发展,计算出的末期水平应等于实际末期水平.适用预测目标发展过程一贯上升或下降,且逐期环比率速度大体接近的情况.代数平均法侧重于考察全齐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各年实际水平.累计法的实质是要求从最初水平出发,按所求的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各期水平之和,应等于全期实际发展水平的总和.这种方法必须依据全期各期的发展水平才能计算,其侧重点在于考察全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五.计算分析题:1.某地区1984年平均人口数为150万人.1995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要求计算:(1)1995年平均人口数.(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3)如要求2000年时该地区人口数不超过200万人,则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应控制在什么水平答:11995年平均人口数:102+185/2 2 +185+190/2 3 +192+192/2 3 +192+184/2 4/2+3+3+4=181.21万人2=n次幂√an/a0 -1=^11√181.21/150 -1=1.73%3=^5√200/181.21 -1=1.99%2.某商场商品销售情况如下:试求价格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2.某地区的耕地面积资料如下: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并预计到2000年,该地区的耕地面积将减少到多少.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3.某工厂生产三种不同产品,2002年产品总成本为12.9万元,比2001年多0.9万元,三种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比2001年降低3%,试确定:(1)生产总成本指数;(2)产品物量指数;(3)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绝对额.答:112.9/12.9-0.9100%=107.5%2107.5/1-3%100%=110.8%312.9-0.93%=3.6万。
统计学综合练习

统计学A综合练习题教学班号: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某地区全部商业企业为总体,每个商业企业为总体单位,该地区商品销售额是: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C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D总体性、大量性、社会性3、平均每人分摊主要产品产量是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的: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4、是非标志平均数(P)的取值范围是:A p=0 B P≤0 C P≥0 D 0≤P≤15、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6、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7、了解某企业期末商品库存,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B采访法C直接观察法D报告法8、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确定分组标志B确定组数C确定组距D确定分组组限10、煤炭产量以发热量7000大卡/公斤作为计量单位,则这种计量形式称为:A自然计量单位B标准实物计量单位C度量衡单位D劳动单位11、计划规定成本降低3%,实际上降低了5%,则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于:A98.1%B102.1%C97.9%D101.9%12、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证明两变量:A无关系B不存在线性相关C完全相关D不完全相关13、用抽样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比用总体的变量估计更为有效,称为抽样估计的: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充足性14、根据间隔相等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简单算术平均B加权算术平均C简单序时平均D加权序时平均15、零售商品价格增加2%,零售商品销售量增加5%,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加:A3%B7%C10%D7.1%16、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每一职工的文化程度C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D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17、在统计工作实践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其理由在于:A个体数量足够多B个体产生偏差不与考虑C如实反应情况不产生偏差D个体偶然偏差趋于抵消18、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如2004年末某市全部职工总体中有工业职工200万人,则不变标志是:A职工工资B该市的职工C工业部门D职工年龄19、要获得我国人口状况的详细统计资料,采用的调查方式有: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全面统计报表20、反映总体中各构成部分之间数量关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称为: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库存额B商品销售量C平均每人商品销售额D商品销售额22、对于同一数列,以不同平均指标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其数值最小的是以:A算术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B调和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C几何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D中位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23、抽样误差产生于:A登记性误差B系统性误差C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D随机性代表性误差24、在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A相对数时间数列B平均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25、计算总指数时,可以采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列情况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汽车台数B.工人人数C.工厂数D.工业总产值2.要了解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全班学生B.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个学生D.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3.统计分组是指对A.总体单位的分组B.总体的分组C.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分组D.一个分组标志的分组4.调查几个大型的主要的发电厂,就可以了解我国电力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5.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是A.随机抽样B.机械抽样C.分类抽样D.整群抽样6.将由显著性水平所规定的拒绝域平分为两部分,置于概率分布的两边,每边占显著性水平的二分之一,这是A.单侧检验B.双侧检验C.右侧检验D.左侧检验7.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要求估计量的均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的真值,这一数学性质称为A.一致性B.有效性C.无偏性D.期望性8.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r=OB.-1≤r≤0C.0≤r≤1D.-1≤r≤19.峰度是分布集中趋势高峰的形状.通常用峰度系数说明分布的程度。
若为尖峰分布,则峰度系数A.等于0B.大于0C.小于0D.等于310.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A.不变B.增长C.降低D.无法确定11.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看,可分为A.完全相关和无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和复相关D.正相关与负相关12.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5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C.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13.下列变异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A.全距B.方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4.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A.统计报表B.全面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10B.520C.500D.49016.编制时间数列时,要求动态数列的每个指标具有A.连续性B.一致性C.间隔性D.可比性1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A.调查对象B.调查表C.报告单位D.调查单位18.某银行欲了解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帐号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
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纯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9.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
这一叙述是( )的结果。
A.定性变量B.试验C.描述统计D.推断统计20.为了估计全国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A.100所中学B.20个城市C. 全国的高中学生D.1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21.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均值>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均值>众数C.众数>中位数>均值D.众数>均值>中位数22.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23.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时,不能计算A.均值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2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20 B.510 C.500 D.49025.可以控制的误差是A.非抽样误差B.抽样误差C.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D.所有误差26.估计一个正态总体的方差,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t 分布C.2χ分布D.F 分布27.根据月度时间数列资料计算的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A.1B.0C.4D.122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A.威廉·配第B.阿痕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29.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5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30.要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31.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32.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n 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A.100和2B.100和0.2C.10和1.4D.10和233.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散程度越小越好。
这种评价标准称为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34.拉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A.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B.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C.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D.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35.根据各季度商品销售额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25%,二季度70%,三季度100%,四季度105%。
受季节因素影响最大的是A.一季度B. 二季度C.三季度D.四季度36.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二、多项选择1.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E.均值2.2002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2%,这是A.静态指数B.总指数C.个体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500~1000,第二组为1000~1500,第三组为1500~2000,第四组为2000~2500,第五组为2500~3000。
依习惯规定A.1000在第一组B.1500在第二组C.1500在第三组D.2000在第四组E.2500在第四组4.已知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81,Y与X的相关系数可能是A.0.81B.0.9C.-0.9D.0.405E.不可计算5.非全面调查主要包括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专门调查E.市场调查6.以下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物价指数B.成本指数C.消费者价格指数D.股价指数E.增加值指数7.增长速度A.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值B.等于发展速度-1C.根据基期选择的不同,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D.等于相应时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E.只能取正值8.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的有A.总成本与原材料消耗量B.总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C.总产量与总产值D.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E.合理范围内的施肥量与农产量9.测度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有A.众数B.中位数C.均值D.标准差E.离散系数10.当原假设H0为真,但由于样本的随机性使样本统计量落入了拒绝区域,这时所作的判断是拒绝原假设.这类错误称为A.取伪错误B.第Ⅰ类错误C.弃真错误D.第Ⅱ类错误E. 第Ⅲ类错误11.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A.置信水平B.总体方差C.抽样指标大小D.允许误差范围E.抽样方法12.下列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A.利息与利率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C.身高与体重D.电视机产量与鸡蛋产量E.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13.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A.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发展B.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C.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D.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前提E.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两大基本内容14.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哪些主要内容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C.拟订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确定调查时间E.编制调查的组织计划15.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E.均值三、判断1.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2.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3.当总体呈左偏态分布,算术平均数最大,中位数居中,众数最小。
4.如果总体方差未知,就无法对总体平均数进行区间估计。
5.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均等。
6.所谓纯随机抽样,就是遵循随意性原则抽取样本。
7.用移动平均法分析企业季度销售额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时,一般应取4项进行移动平均。
8.总体回归函数中的回归系数是常数,样本回归函数中的回归系数的估计量是随机变量。
9.发展速度总是大于增长速度。
10.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称两者存在负相关。
11.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零。
12.某学生英语考试成绩90分,这里成绩就是统计指标。
13.在等距数列中,组数与组距成正比。
14.显著性水平是指当原假设实际上正确时,检验统计量落在接受域的概率。
15.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了5%,产量增加5%,则生产费用不变。
16.如果总体方差未知,就无法对总体平均数进行区间估计。
17.对分组数据,其算术平均数、众数均为近似值。
18.回归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占的比重越大,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拟合程度越好。
19.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也称为动态平均数。
20.在假设检验中,犯第Ⅰ类错误和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呈相背趋向。
2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确定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22.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23.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24.某地区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最高为2600元,最低为1000元,据此分为八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各组的组距为300。
25.股票价格指数是静态指数。
26.对占全国钢产量80%以上的几个大型钢企业进行钢产量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
27.对时间序列移动平均以后,其序列的项数较原序列减少。
28.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差。
29.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30.在假设检验中,拒绝域的边界值称为临界值。
3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3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3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34.如果总体方差未知,就无法对总体平均数进行区间估计。
35.在填统计表时,如某栏没有数字可以留空白。
36.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37.各变量值的次数相同时,没有众数。
38.在假设检验中,犯第Ⅰ类错误和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呈相背趋向。
39.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总是小于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40.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称两者存在负相关。
四、名词解释1.总体2.样本3.标志4.统计指标5.变量6.普查7.抽样调查8.统计分组9.抽样分布10.假设检验 11.显著性水平 12.时间序列 13.长期趋势14.季节变动 15.相关关系 16.同度量因素 17.指数化指标五、简答1.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及应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