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虫鱼鸟兽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虫鱼鸟兽

摘要:《诗经》中出现大量的关于动物方面的内容,有兽类有鸟类,这些虫鱼鸟兽是“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先民早期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诗经六义“包括了“风雅颂,赋比兴”,而“兴”便正是使虫鱼鸟兽们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特有手法,故而我将从虫鱼鸟兽中分别选取一种动物,把它们的象征意义与周人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诗经》;虫鱼鸟兽;原始爱情;人格追求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首,故

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到西汉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已经让我们了解到了《诗经》中的动物种类已达到了一个相当多的地步。据载,《诗》中出现动物种类109种,其中鸟类35中、兽类26种、虫类33种、鱼类15种,这还只是种类,还未包括重复出现的次数。从这些数字我

们可以看出《诗》中的动物与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先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既然《诗经》中出现如此之多的动物描述,那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动物不断出现的意义何在?如此,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诗经六义”中的一义——兴。“兴“,在闻一多先生看来就是隐语,而“隐”在经典中就是象征,也就是说,《诗经》中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动物,是因其具有象征意义,具有其独特的隐喻作用。因此,我将从《诗经》中虫鱼鸟兽的象征意义与周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进行试述。

一、雎鸠与鱼

细细品读《诗经》,我们会发现诗中虫鱼鸟兽的运用多出现于比兴句中,清人汪师韩《诗学纂闻》中说:“且夫诗尚比兴,必傍通鸟兽草木之名。”而《诗经》比兴的运用则是建立在对虫鱼鸟兽的生物特性大量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并且,这个基础是由农业文明所提供的。周人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周人以农为本,对农业相当的重视,但在那样一个远古时代,生产力是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因此人力资源就显得如此重要,而生育及与之相关的性、爱、婚姻被周人置于一个较高的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在《诗经》出场的鸟——雎鸠。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翩翩少年动情,在经过“辗转反侧”的刻骨相思之后,开始了他对伊人的追求,“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浪漫又多情。而怀春的豆蔻少女,也有意无意地常到河边采摘荇菜来回应,诗中描写的爱情朦胧含蓄而又动人心魄,而这一切美好都是从“关关雎鸠“开始的。

孔夫子将《关雎》篇列为《诗经》首篇,而“雎鸠“又是《关雎》中的第一句,这使得“雎鸠“这种动物同《周易》开篇中的”龙“、《庄子》开篇中的”鲲鹏“一样,千百年来饱受学者的猜测,众说纷纭。《毛传》中说雎鸠“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朱熹《诗集传》谓此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高亨在《诗经今注》中解释:“雎鸠,一种水鸟名,即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为贞鸟。”根据古今注家对“雎鸠”之“挚而有别“的阐释,我们很

容易给雎鸠下个定义——爱情鸟,象征着坚贞美好的爱情。也许孔子把雎鸠首先捧出场不是为了歌咏爱情,只是为了宣传他的政治理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感受到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对坚贞的雎鸠的爱慕,对美好的爱情的渴望。

在远古时代,爱总是与性不可分离的,而提到性,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鱼“。《诗经》中大概

有23首诗涉及到了鱼,并记载了大约14种鱼:鲂、鳏、鱮、鳟、鲿、鲨、鳢、鰋、鲤、嘉鱼、鳣、鲔、鲦、鳖等。如:《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小雅·采绿》:“其钓维何,维鲂及鱮。”《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通篇不见“鱼”字,却其实在写鱼的。通观这些作品,不难发现这“鱼”大多与性爱和婚姻有关。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提出“鱼代指配偶或性偶”,因为“鱼是繁殖力

最强的一种生物。”另外,鱼是古人易得的食物之一,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使古人对之特别偏爱,鱼可以充饥,正如婚姻可以满足人的情欲需要,这应该是人们以鱼隐喻性的重要原因。以鱼隐喻男女性爱与性要求,以网鱼比得妻,以网破喻失妻,以钓鱼喻求爱,可以说这应是先秦时代的一种民俗文化。

让我们来重点看看一首以鱼隐喻性的诗歌——《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赬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毛传”认为它是一首妻子同情、思念丈夫之作,男子因国事而不能顾家。后代学者多依毛说

以释此诗。但实际上此诗也是一首情歌,是一个女子对一个地位比较尊崇的男子的迫切思念之词。“惄如调饥”就是思之如饥,本是情欲的隐语;“鲂鱼赪尾”,鲂在交尾的季节为吸引异形会产生“尾赤”的现象,因此红尾的鲂鱼比自己所钟爱的情人;”王室如燬”,是说所爱的人为王室成员,对

自己热情如火。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说鱼》中对此诗之旨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解释:

王室指王室的成员,有如“公子”、“公侯”、“公姓”等称呼,或如后世称“宗室”、“王孙”之类。燬即火字,“如火”极言王孙情绪热烈。“父母孔迩”一句是带着惊慌的神气讲的,这和

《将仲子篇》“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表示着同样的顾虑。本诗以“饥”隐性欲,以鱼喻情人,正是《诗经》之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民歌中常用的语言。

《诗经》中象征爱情的动物远不止雎鸠和鱼这两种,如“螽斯“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美

满婚姻等等。所有这些具有爱情意象的动物,无不向我们诉说着周人对自然繁育的崇拜,对那些动物所具有的人类却缺乏的特性的崇拜,当人们把希望获得与某种自然生物同样的特性的这种渴望反复表达出来时,就赋予了自然生物特定的内涵,即其象征意。

二、麟与蝇

周人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外,对人格修养也极其重视,以德、礼为内涵的人格范式集中就体现在“君子”的称谓上。周人心中的“君子”是有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玉般的高洁品德,因此《诗经》中能看到一大片对君子们的称赞。如:《小雅·湛露》:“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小雅·瞻彼洛矣》:”君子万年,保其家邦。“《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强御。“而《周南·麟

之趾》更是其中不得不说的一篇: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所谓“麟”,其实就是糜,鹿之一种而已。但是古代传说中的“麟”,却非同寻常。据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春秋感应符》更发挥“一角”之义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诗辑》中也说:“有足者宜踶,唯麟之足,可以踶而不踶;有额者宜抵,唯麟之额,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触,唯麟之角,可以触而不触。”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

通俗地说,麟这种动物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于一身了,它是仁德的化身, 被称为“仁兽”。因此《麟之趾》中以麟喻君子之仁厚和谦谦风度,而这样的“君子“正是周人执着的人格追求,也是周人

的审美理想。

《诗经》中不仅有赞美歌颂君子的“美诗”,也有憎恶控诉小人的“刺诗”,诗有“风雅正变”之说,而对小人们的憎恨就表现出“变风变雅”中。如《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从古至今一直不被人们喜欢并且被用来讽刺小人的虫——蝇。

《小雅・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