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通用)第4课《西安这座城》教案

合集下载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西安這座城》解读作者简介:贾平凹,陕西商州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浮躁》、《废都》及反映陕南地域风情的系列散文等文学作品。

文章主旨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洋溢着浓浓古意曾是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的首都—西安,说明西安最具古城魅力,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表现了作者对古城西安的热爱,以及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写作思路: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作者的西安情节。

作者先写自己曾在陕南乡下之梦,缘及城中古树岁月随感,然后再写关中地区的一段民谣,折射出这片土地上的人俗风情,传递自己对西安古城热爱的浓郁之情。

第二部分即第四段,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洋溢着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古都西安。

作者先写曾是13朝国都的西安虽饱经沧桑却风范依存最具魅力,接着介绍了别具特色排列有序规划整饬的西安古建筑,然后介绍了西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言、及人民的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西安人杰地灵且人们具有忧患意识。

进而说明“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韵,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的是一个新的象征。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写作者与西安古城已融为一体,卒章显旨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的所在地。

写作特色条理清晰,事例翔实语言简练朴实蕴意深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

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联系地方民谣,自然切题娓娓道来,语言晓畅朴实,然后从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方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及人杰地灵等不同的角度条分缕析地去描摹古都西安,朴实凝练的语言中渗透着中国历史的古意。

点滴的岁月之悟,在作者的生活中演绎着浓浓的古都情节,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教学策略和目的:以探究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入境入情,让同学们了解西安这座城为什么最具古城魅力,是中国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进而领悟西安这座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朴实而蕴涵深刻的语言,以及文章传递出的作者对西安历史和文化的痴迷与自豪,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的理性关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4《西安这座城》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4《西安这座城》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3)写作练习: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是学生面临的难点,需要教师通过示范、指导、修改等方式进行辅导。
(4)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5)创新意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陷入模板化,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4.例题四:西安在现代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答案:西安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同时,西安也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致力于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5.例题五:请你谈谈对西安这座古城的认识和感受。
答案: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特色。在这座城市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发展的紧密结合。西安的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活力使其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的监督,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教学组织方面,需要更好地平衡学生的参与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参与讨论。
3.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三)改进措施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的监督,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视频:播放关于西安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安的历史氛围。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搜索有关西安的资料,丰富学习渠道。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西安这座城》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西安这座城》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西安这座城》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西安这座城》教案(第一至第五章节)教学目标:1. 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学习西安的历史事件和著名景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西安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 西安的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1. 西安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安这座城》2. 图片素材:西安的著名景点图片3. 视频素材:西安的历史和文化介绍视频教学过程:第一章:西安概述1. 导入:介绍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西安的历史演变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互动:学生分享对西安的了解和期待。

第二章:兵马俑和秦始皇陵1. 导入:介绍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发现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秦始皇陵的规模。

3. 互动:学生讨论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第三章:大雁塔和小雁塔1. 导入:介绍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建造背景和功能。

2. 讲解:详细讲解两座塔的历史意义和建筑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对佛教文化的了解。

第四章:古城墙和钟鼓楼1. 导入:介绍西安古城墙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古城墙的防御系统和钟鼓楼的功能。

3. 互动:学生讨论古城墙和钟鼓楼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

第五章:华清池和骊山1. 导入:介绍华清池的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2. 讲解:详细讲解华清池的建筑和骊山的传说。

3. 互动:学生分享对温泉文化的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安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西安的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西安的兴趣和参与度。

《西安这座城》教案(第六至第十章节)教学目标:1. 了解西安的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

2. 学习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西安的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

2. 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教学难点:1. 西安的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的理解和实践。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学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学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名胜古迹和现代发展,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围绕西安的历史、地理、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发展等方面展开,共包括五个章节。

第二章:西安的历史2.1 西安的由来让学生了解西安这座城市的命名来源,以及其作为古都的历史地位。

2.2 西安的历史变迁引导学生了解西安从西周、秦、汉、唐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

第三章:西安的地理特色3.1 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我国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3.2 地形地貌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西安的名胜古迹4.1 兵马俑让学生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2 大雁塔引导学生了解大雁塔的建塔原因、结构特点和历史意义。

4.3 古城墙让学生了解西安古城墙的建造背景、结构特点和现存状况。

第五章:西安的现代发展5.1 经济发展让学生了解西安现代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地位。

5.2 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了解西安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成果,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5.3 城市规划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城市规划特点,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六章:西安的民俗文化6.1 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西安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6.2 民间艺术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秦腔等,以及这些艺术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西安的美食文化7.1 特色小吃让学生了解西安的特色小吃,如肉夹馍、冰峰、羊肉泡馍等,以及这些美食背后的历史渊源。

7.2 饮食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饮食习惯和特色,如面食文化、泡馍文化等,以及这些饮食习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第八章:西安的自然景观8.1 秦岭让学生了解秦岭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以及秦岭对西安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西安这座古城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文化素养。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说西安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西安的文化特色和著名景点3. 西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城市发展图片及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西安的发展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西安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城市发展相关的图片及视频。

2. 西安的地图和城市规划相关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第3-4课时:西安的文化特色和著名景点3. 第5-6课时:西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西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述西安的历史背景:介绍西安的古称、建城历史和重要历史事件。

3. 分析西安的地理位置:讲解西安在古代和现代的重要地理位置。

4. 探讨西安的文化特色:介绍西安的文化遗产、艺术和民俗。

5. 总结西安的发展变化:分析西安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八、教学活动1. 观看西安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城市发展的图片及视频。

2. 讨论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3. 分析西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

4.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报告。

九、教学难点1. 西安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理解。

2. 西安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发展的分析。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这座城市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2. 激发学生对西安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安的历史地位:古称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

2. 简述西安的发展历程:周秦汉唐等朝代的都城,丝绸之路的起点。

教学活动:1. 播放西安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对西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老师讲解西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安会成为中国的古都。

第二章:西安的古建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古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安的古建筑: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鼓楼等。

2. 分析西安古建筑的特点:木结构、砖雕、彩绘等。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西安古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安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西安的美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美食特色和文化。

2. 培养学生的饮食习惯和地域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安的美食: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饺子等。

2. 分析西安美食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西安美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西安美食及其文化内涵。

第四章:西安的旅游景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地域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安的旅游景点: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等。

2. 分析西安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西安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西安旅游景点及其文化内涵。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激发学生对西安的热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西安的历史地位、古建筑、美食、旅游景点等。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明确:整个西安城,充满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将这个特点分为两个部分,既“旧文物”和“新的象征”再进行讨论。

2、(提问)这个“旧文物”有什么魅力?明确:气派不倒到,风范犹存。

(最具古城魅力)3、(提问)这种“气派不到,风范犹存”是通过哪些事物透露出来的呢?(讨论)明确: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四合院文化:最古老的艺术(秦腔、皮影、木偶)、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

4、(提问)“整个西安城,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这里所说的“新”从哪里体现出来的?明确:①西安的科技人才云集,产生了众多的全球也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②关心国事,放眼全球。

(三)分析西安人的特点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西安人会有这种特征?明确:这是古都赋予的秉性。

(历史文化底蕴的熏染)2、(提问)文中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这是古都赋予的秉性”?显示回答,教师明确3、(提问)整个第四节写出了西安城古老的文化对西安人的影响,那对于客居西安的作者来说,西安城对他有什么影响?明确:一切都在于历史对话,调整我的时空所在,圆满我的生命状态。

认真研读课文,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意识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拓展延伸(约20分钟)欣赏西安的风光短片进一步了解西安的古都风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内涵的。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西安历史文化名胜 •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 旅游发展与城市形象塑造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拓展 • 课堂互动与小组讨论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西安历史文化背景
,如提供多语种导游服务、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等。
01
课堂互动与小组讨 论
分组讨论:我眼中的西安
01
02
03
04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组学生背景多样

讨论主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安的印象 和感受,包括城市风貌、历史
文化、美食等方面。
讨论时间
每组讨论时间10分钟,期间 教师巡视各组,给予必要指导
01
旅游发展与城市形 象塑造
西安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丰富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民俗 风情等旅游资源,如兵马俑、大雁塔、城墙等。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旅游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西安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旅游 设施不断完善,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和 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 索。
05
04
全班分享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 的讨论成果和解决方案。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作者贾平凹是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 农村生活见长,其作品风格独特,语 言朴实生动。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地域文化意识。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索和发现西安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2. 西安的文化特色和名人3. 西安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美食4. 西安的城市发展和未来规划5. 西安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西安的名人、景点和美食等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西安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西安的旅游景点,加深对西安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1. 西安的历史、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的图片和视频。

2. 西安的名人、景点和美食等特色的案例资料。

3. 西安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的相关文献。

4. 西安的旅游景点的实地考察安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安的历史、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西安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的看法和建议。

3. 学生对西安的兴趣和热爱的表达。

4. 学生对西安的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的体验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第1周:介绍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2. 第2周:探讨西安的文化特色和名人3. 第3周:了解西安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美食4. 第4周:分析西安的城市发展和未来规划5. 第5周:讨论西安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七、教学活动1. 第1周:教师讲解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

2. 第2周:教师分享西安的文化特色和名人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第3周:教师介绍西安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美食,学生品尝西安特色美食。

4. 第4周:教师展示西安的城市发展和未来规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第5周:教师提出西安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建议。

2024年《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2024年《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西安这座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安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1.西安的地理位置2.西安的历史文化3.西安的名胜古迹4.西安的美食特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西安的位置。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是陕西省的省会,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讲解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

①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

②西安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③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名胜古迹。

①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②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是黄河上最大的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美食特产。

①肉夹馍:西安特色小吃,以馍为主食,搭配多种肉类、蔬菜等食材。

②羊肉泡馍:西安传统美食,以羊肉、馍、粉丝、蔬菜等为主要食材。

③冰峰:西安特色饮料,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3.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4.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西安的短文。

(2)让学生搜集关于西安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美食特产等方面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西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古都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等。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西安这座城市的特点、风貌有基本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西安的历史沿革:古代长安、隋唐长安、宋元明清的西安等。

2. 西安的文化遗产:兵马俑、大雁塔、华清宫、古城墙等。

3. 西安的风貌特色:小吃、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 西安的现代发展:科技、教育、旅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安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风貌特色和现代发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和现代发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西安的兵马俑、大雁塔等为例,深入讲解西安的文化遗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安的了解和感受。

4. 开展实践活动,如制作西安特色小吃、学习西安民间艺术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讲解西安的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古都的变迁。

3. 分析西安的文化遗产,重点讲解兵马俑、大雁塔等代表性景点。

4. 介绍西安的风貌特色,如小吃、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5. 讲解西安的现代发展,展示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安的了解和感受。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安。

8.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西安的文化与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安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包括历史沿革、文化遗产等。

2. 评估学生对西安风貌特色和现代发展的认识,如小吃、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3. 考查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西安文化的体验和感受,如制作西安特色小吃、学习西安民间艺术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资源:西安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和现代发展的图片、视频等。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激发学生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历史悠久和文化遗产丰富。

介绍西安作为古都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变迁。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西安的了解和期待。

1.4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

1.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西安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2. 介绍西安:简要介绍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3. 激发兴趣:播放西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西安产生兴趣。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安的了解和期待,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二章:西安的历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变迁和重要事件。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作为中国古都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变迁。

介绍西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遗产。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安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探究西安的历史。

2.4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

2.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西安的历史。

2. 介绍历史背景:简要介绍西安作为中国古都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变迁。

3. 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播放西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视频。

4. 阅读和讨论: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西安的历史。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西安历史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三章:西安的文化遗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丰富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丰富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如兵马俑、大雁塔等。

探讨西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安的文化遗产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西安这座城》的内涵,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传承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魅力。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古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a.课文描绘了西安哪些建筑和景点?b.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西安的哪些情感?c.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有哪些?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建筑和景点,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西安的热爱。

3.举例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运用。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描绘自己家乡的一处建筑或景点。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中的建筑、景点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拟人等。

2.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在课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

三、写作实践1.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西安这座城》。

2.以《我爱我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六、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课文《西安这座城》的内涵,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传承文化的情感。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实地考察或虚拟现实的环节,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西安的城市风貌。

2024版《西安这座城》教案

2024版《西安这座城》教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邀请相关专家或当地文化人士进行讲座或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西安文化的了解。
设计实地考察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西安的历史文化氛围。
03
02
CHAPTER
课文内容解读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
课文背景介绍
课文内容梳理
结构分析
社会事业
现代城市发展成就展示
04
CHAPTER
民俗风情体验活动设计
元宵节灯会
参观西安元宵节期间的灯会,欣赏各种造型各异的传统花灯,感受节日氛围。
春节社火表演
组织学生观看西安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了解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形式。
清明节祭祖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清明节祭祖活动,了解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和祭祀习俗。
讲解内容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思想,感悟西安这座城的魅力。
欣赏与感悟
重点段落讲解与欣赏
难点解析及拓展延伸
难点解析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如生词、难句、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介绍西安的其他历史文化遗迹、风俗民情等,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兴趣。
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安的历史、文化、建筑、风俗等方面。
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03
02
01
课文概述与结构分析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描写西安古城墙、大雁塔等历史遗迹的段落。
重点段落选择
对选取的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
气候特点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推荐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推荐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西安的历史变迁;(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2)西安的主要历史文化景观。

2. 教学难点:(1)西安历史变迁的脉络;(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安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查阅有关西安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古城;(2)简要介绍西安的历史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西安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展示(1)让学生展示课前查阅的关于西安的资料;(2)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西安的文化价值;(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深入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3. 选择一个关于西安的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介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西安历史地位、文化底蕴和主要历史文化景观的理解程度。

2. 能力提升: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情感升华环节的表现,包括信息搜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对西安文化的兴趣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西安文化之旅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西安的历史氛围。

2. 开展西安历史人物、故事比赛,鼓励学生深入挖掘西安的历史资源。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简要介绍西安:西安,古称长安。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曾是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现在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一起走进《西安这座城》。

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1—3节,找出作者直接抒发对西安这座城感情的句子。

明确: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的。

过渡:可见作者对西安的爱已经深入到了灵魂,融入到了生命。

2、提炼信息,概括西安城的特点,揭示作者热爱这座城市的缘由。

①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西安城特点的句子。

明确:气派不倒,风范犹存,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魅力的古城,也只有西安了。

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西安这一古城魅力的?明确:作者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展示西安城的古都魅力,即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四合院)文化特色(古老的艺术、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人的性格(粗犷豪放、知足、直爽、关心国事,放眼全球)城墙:完整大街小巷:方正,有序(你到了西安,想迷路都难)艺术:秦腔、皮影木偶生活习俗:海碗、社戏、高跷、鼓乐方言:“携”、“寡”、“避”摆设:字画、旧瓷穿戴:悲喜分明民间哲学、奇才异人:“蹲坑”历史人物:“杞人”、张骞三、课堂小结西安的建筑排列有序,规划整饬;西安的文化古色古香,传承历史;西安的人民具有故都所赋予的秉性,淳朴豪放而又与时俱进。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古都、遗址、博物馆、城墙等。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西安旅游宣传片,让学生感受西安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西安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西安的历史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成为中国古都的代表。

(2)西安的文化价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西安的文化价值,如丝绸之路、兵马俑等。

(3)西安的建筑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西安的建筑特色,如城墙、大雁塔等。

4. 活动实践(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西安旅游的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2)制作展板:学生分组制作关于西安的展板,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西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通用《西安这座城》教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通用《西安这座城》教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通用《西安这座城》教案西安这座城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简要介绍西安:西安,古称长安。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曾是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现在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一起走进《西安这座城》。

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1—3节,找出作者直接抒发对西安这座城感情的句子。

明确: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的。

过渡:可见作者对西安的爱已经深入到了灵魂,融入到了生命。

2、提炼信息,概括西安城的特点,揭示作者热爱这座城市的缘由。

①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西安城特点的句子。

明确:气派不倒,风范犹存,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魅力的古城,也只有西安了。

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西安这一古城魅力的?明确:作者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展示西安城的古都魅力,即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四合院)文化特色(古老的艺术、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人的性格(粗犷豪放、知足、直爽、关心国事,放眼全球)城墙:完整大街小巷:方正,有序(你到了西安,想迷路都难)艺术:秦腔、皮影木偶生活习俗:海碗、社戏、高跷、鼓乐方言:“携”、“寡”、“避”摆设:字画、旧瓷穿戴:悲喜分明民间哲学、奇才异人:“蹲坑”历史人物:“杞人”、张骞三、课堂小结西安的建筑排列有序,规划整饬;西安的文化古色古香,传承历史;西安的人民具有故都所赋予的秉性,淳朴豪放而又与时俱进。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通过学习西安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西安的历史背景:介绍西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的历史地位,以及曾经辉煌的秦、汉、唐等朝代。

2. 西安的地理位置:介绍西安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意义。

3. 西安的文化特色:介绍西安的兵马俑、大雁塔、华清宫等著名景点,以及陕西民间艺术和美食等特色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安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西安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西安的景点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西安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西安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图片和视频。

2. 西安旅游宣传资料:包括景点介绍、美食图片等,用于学生角色扮演和分享。

3. 陕西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用于展示西安的文化特色。

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安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西安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西安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西安的认识和了解,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西安的景点和文化特色。

5. 总结: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西安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价值。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古都的历史、名胜古迹等;(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西安的历史风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2. 西安的名胜古迹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三、教学难点1. 西安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2.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西安的历史风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西安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安的名胜古迹;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安的历史文化;4. 多媒体展示(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西安的历史风貌;(2)学生观看多媒体资料,加深对西安历史文化的理解。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2)学生搜集更多关于西安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变迁,对比古今西安的差异;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西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

七、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保护措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九、作业布置2. 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西安文化主题活动。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2. 学生反馈学习意见,提出改进建议。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解析:教学目标中的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旨在通过学习西安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这座城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简要介绍西安:西安,古称长安。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曾是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现在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一起走进《西安这座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1—3节,找出作者直接抒发对西安这座城感情的句子。

明确: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的。

过渡:可见作者对西安的爱已经深入到了灵魂,融入到了生命。

2、提炼信息,概括西安城的特点,揭示作者热爱这座城市的缘由。

①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西安城特点的句子。

明确:气派不倒,风范犹存,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魅力的古城,也只有西安了。

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西安这一古城魅力的?
明确:作者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展示西安城的古都魅力,即
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四合院)
文化特色(古老的艺术、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
人的性格(粗犷豪放、知足、直爽、关心国事,放眼全球)
城墙:完整
大街小巷:方正,有序(你到了西安,想迷路都难)
艺术:秦腔、皮影木偶
生活习俗:海碗、社戏、高跷、鼓乐
方言:“携”、“寡”、“避”
摆设:字画、旧瓷
穿戴:悲喜分明
民间哲学、奇才异人:“蹲坑”
历史人物:“杞人”、张骞
三、课堂小结
西安的建筑排列有序,规划整饬;西安的文化古色古香,传承历史;西安的人民具有故都所赋予的秉性,淳朴豪放而又与时俱进。

展示一组图片,体现西安的特色。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讲读课文
学习第五段
1、体会从作者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对西安乃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对西安的爱如何表现?
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二是向别人介绍西安。

(1)概括说出作者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为作者提供了怎样的生活?
城墙根的生活:
用水——“骨片水牌”
逛市——“狗市”“鸟市”“集场”
其他——“晨练”“买书”“拜僧求道”“鉴赏古钱字画”“听韶音”
城里外的生活:
“钟楼听天音”“古楼听地声”;
“考古兵马俑”“凭吊霍去病”
“登大雁塔”“入曲江池”
(2)对这种古城生活,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尽兴悠闲自由自在——“我爱西安这座城”
小结:作者对于这座城市的爱实质上是对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爱。

这种爱渗透到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二、问题讨论
为什么作者说“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旧的文物——是指西安城到处透出古意,蕴积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的积淀。

具体来说指古城墙、方正有序的大街小巷、秦兵马俑等等。

新的象征——是指西安城科学家、各类奇人异士不断涌现,西安人关心国事、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课文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及拓展练习。

2、写写学校所在的古城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